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421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记忆卡、输入输出线路(I/O)卡等电子卡与连接器,可使电子卡与连接器稳定地结合,电子卡不会产生摇晃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卡一般可分为CF卡(compact flash卡)与smartmedia卡(微型存贮卡的一种)等不同类型的记忆卡,由于电子卡轻、薄、短、小的特性,因此已被广泛地运用在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是笔记本型计算机等电子装置上,可作为扩充记忆空间之用,以有效解决传统磁盘(disk)存贮空间不足的问题。
请参阅图1,常见的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一接头80及二支架90,其中该接头80具有一绝缘本体81及复数个导电端子82,该绝缘本体81以塑料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主体83及左、右二侧架84,该二侧架84-体成型连接于该主体83的二侧,构成-U型体,使该主体83与该二侧架84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85,该容置空间85供插置一电子卡100。
这些导电端子82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间隔地设置在绝缘本体81的主体83上,当电子卡100插置于容置空间85时,导电端子82可与设置于电子卡100上的对应端子形成电性连接,导电端子82的另一端则延伸出绝缘本体81外,可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使导电端子82与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
二支架90用塑料材料制成,一体成型地分别连接于接头80的绝缘本体81的左、右二侧,该二支架90为长型臂体,通过此二支架90导引电子卡100顺利地插置于接头80的容置空间85内。
上述习知的电子卡连接器,当电子卡100插置于接头80的容置空间85时,由于电子卡100不具有良好的定位,因此电子卡100容易摇晃,使得电子卡100与连接器无法稳定地结合,影响电子卡与连接器的电性及机械性连接。
由上可知,这样的电子卡连接器在实际使用上具有不便且存在缺陷,因此,本发明创造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且可有效克服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该电子卡插置结合于该连接器时,利用连接器的凹口与电子卡底部相对应的定位凸块定位,达到良好的定位的效果,使电子卡不会摇晃,电子卡与连接器可稳定结合,以确保电子卡与连接器达成电性连接。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包括一连接器,具有一接头及复数个支架,这些支架连接于接头,这些支架的一端设有凹口;一电子卡,其底部设有与凹口相对应的定位凸块,该电子卡是插置结合于该连接器,定位凸块定位于凹口中,从而达到定位的效果。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创造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已知连接器与电子卡、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设置上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与二小卡(电子卡)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与二小卡(电子卡)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与一大卡(电子卡)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与一小卡(电子卡)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所插置的大卡(电子卡)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所插置的小卡(电子卡)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涉及已有技术部分]80 接头81 绝缘本体82 导电端子83 主体84 侧架85 容置空间90 支架100 电子卡[涉及本实用新型部分]10 接头11 绝缘本体12 导电端子13 主体14 侧架15 容置空间16 导引凸肋17 卡块18 卡块101 细缝102 细缝20 外侧支架21 底板22 侧板23 定位销 24 定位销25 穿孔26槽27 第一凹口28 第二凹口29 扣接体
20’外侧支架21’底板22’侧板23’定位销 24’垫高部25’弹性臂 26’斜面27’垂片28’第二凹口29’固定片30 中间支架31 定位销 32 定位销33 第一凹口34 第二凹口35 导引凸肋30’中间支架31’定位销 32’垂片33’第二凹口35’导引凸肋40 接地片41 基部42 撕裂部43 翼片44 延伸臂45 接触部40’接地片50 上盖51 扣接孔 52 撕裂部53 接脚部 54 固定片55 凸点60 电路板61 定位孔 62 定位孔63 定位孔 64 定位孔70 电子卡71 定位凸块72 接地部73 插头74 缺口75 凹点76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该连接器是由一接头10、二外侧支架20及一中间支架30所组成,其中该接头10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1及复数个导电端子12,该绝缘本体11以塑料材料制成,具有一主体13及左、右二侧架14,该二侧架14是一体成型连接在该主体13左、右二侧,构成一「U」型体,该主体13与该二侧架14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5,该容置空间15可供电子卡70的插头73插置(如图7及图8)。该主体13上在中间处并突设有一导引凸肋16,该导引凸肋16位于该容置空间15中间,该导引凸肋16将容置空间15区隔为两部份。该主体13前缘二侧及中间处分别形成有向前突出的卡块17及18,可用以分别连接外侧支架20及中间支架30。
这些导电端子12是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它们间隔设置在绝缘本体11的主体13上,这些导电端子12被导引凸肋16区分成左、右二组,形成有间距的二个插座,从而构成一双端口式的接头10。当电子卡70的插头73插置于容置空间15时,这些导电端子12可与设置在电子卡70的插头73上的对应端子形成电性连接。这些导电端子12的另一端则延伸出绝缘本体11外,可焊到电路板60上(如图7及图8),使这些导电端子12与电路板60形成电性连接。
二外侧支架20是以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本实施例中的外侧支架20是以塑料材料制成的,该二外侧支架20为长型臂体,截面呈「L」型,具有一底板21及一侧板22,该底板21是呈水平状,该侧板22连接于该底板21外侧,该侧板22是呈竖立状,该底板21底部突设有复数个定位销23、24,可插置于电路板60上相对应的定位孔61、62中,使该二外侧支架20可稳固地定位于该电路板60上。该底板21上设置有复数个穿孔25,该侧板22上设有凹槽26,可便于组装二接地片40,达到接地的效果。
接地片40是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基部41、一撕裂部42、二翼片43、一延伸臂44及一接触部45,该基部41呈水平板状,该撕裂部42由该基部41冲制而成,该撕裂部42向下弹性伸出于基部41底部,该二翼片43由该基部41相对二侧向上延伸形成,该二翼片43并与外侧支架20上的穿孔25相对应,该延伸臂44由该基部41另一侧向上延伸形成,该接触部45连接于该延伸臂44上端。该二接地片40是由下往上组装于该二外侧支架20,该二接地片40的基部41抵设于外侧支架20的底板21底部,并使该二接地片40的翼片43插置于外侧支架20上相对应的穿孔25中,使该二接地片40定位于该二外侧支架20上,且令该二接地片40的接触部45露于该二外侧支架20的凹槽26中。该二接地片40的撕裂部42则可弹性抵触于电路板60顶部,使该二接地片40产生向上位移的力量,而能紧靠于外侧支架20的底板21底部,且使该二接地片40与电路板60达成接地。当电子卡70插置于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内时,该电子卡70二侧的接地部72可与接地片40的接触部45接触,使该电子卡70可与接地片40、电路板60达成接地。
在该二外侧支架20的二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凹口27及一第二凹口28,该第一凹口27是与接头10的绝缘本体11的主体13前缘二侧处的卡块17相对应,可利用第一凹口27与卡块17相互卡接,使该二外侧支架20可分离的连接于该接头10的绝缘本体11的左、右二侧,可藉该二外侧支架20导引电子卡70顺利的插置于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而该第二凹口28是与电子卡70底部的定位凸块71相对应,可利用定位凸块71定位于第二凹口28中,使该电子卡70得以稳固地定位于电子卡连接器上,不会摇晃。
中间支架30是以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本实施例的中间支架30是以塑料材料制成的,该中间支架30底部突设有复数个定位销31、32,可插置于电路板60上相对应的定位孔63、64中,使该中间支架30可稳固地定位于该电路板60上。
在该中间支架30二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凹口33及一第二凹口34,该第一凹口33是与接头10的绝缘本体11的主体13前缘中间处的卡块18相对应,可利用第一凹口33与卡块18相互卡接,使该中间支架30可分离的连接于该接头10的绝缘本体11的中间,可藉该中间支架30支撑电子卡70顺利的插置于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而该第二凹口34是与电子卡70底部的定位凸块71相对应,可利用定位凸块71定位于第二凹口34中,使该电子卡70得以稳固地定位,不会摇晃。该中间支架30上于中间处亦可突设有一导引凸肋35,通过导引凸肋35的导引防止插入时产生偏斜,使电子卡70可顺利地插置到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中。
另,接头10、二外侧支架20及中间支架30上进一步地设有一上盖50(如图4),该上盖50是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其左、右二侧各设有复数个扣接孔51,在该二外侧支架20上设有复数个相对应的扣接体29,这些扣接体29与这些扣接孔51相互扣接,使上盖50得以固定于二外侧支架20上,上盖50即可稳固地盖置于接头10、二外侧支架20及中间支架30上。在该上盖50上近左、右二侧处冲压出二撕裂部52,该二撕裂部52由该上盖50冲制而成,该撕裂部52向下弹性伸入到上盖50内部,该二撕裂部52与该电子卡70二侧的接地部72顶缘相对应。该上盖50左、右二侧处设有复数个接脚部53,这些接脚部53可焊接于电路板60上,使该上盖50可固定于电路板60上,并使上盖50与电路板60达成接地,使该上盖50具有良好的屏蔽及防止电磁干扰(EMI)效果。当电子卡70插置于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中时,该电子卡70二侧的接地部72可与该上盖50的二撕裂部52接触,使该电子卡70可与上盖50、电路板60达成接地。另,该上盖50前缘二侧还可延伸设有固定片54,在电子卡70二侧设有相对应的缺口74,固定片54与缺口74可相互卡接,使该电子卡70可稳固地插置于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中。另,如图11所示,还可在该上盖50设凸点55,在该电子卡70上设相对应的凹点75,凸点55与凹点75相互卡接,使该电子卡70可稳固地插置于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中。
请参阅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二外侧支架20’是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该二外侧支架20’是截面呈「L」型的长型臂体,具有一底板21’及一侧板22’,该底板21’底部是突设有复数个定位销23’,可插置于电路板60上相对应的定位孔61,使该二外侧支架20’可稳固地定位于该电路板60上。该二外侧支架20’的侧板22’上还一体成型有接地片40’,该接地片40’是一端为自由端的弹性臂,并突出于侧板22’内侧,当电子卡70插置于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时,该电子卡70二侧的接地部72可与接地片40’接触,使该电子卡70与接地片40’、电路板60达成接地。
该二外侧支架20’与接头10相接的一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垂片27’,且于该接头10的绝缘本体11的主体13前缘二侧处形成有相对应的细缝101,可利用垂片27’与细缝101相互插接,使该二外侧支架20’可分离地连接于该接头10的绝缘本体11的左、右二侧。
该二外侧支架20’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凹口28’,该第二凹口28’与电子卡70底部的定位凸块71相对应,可利用第二凹口28’与定位凸块71相互卡接,使该电子卡70得以稳固地定位,不会摇晃。
另于该二外侧支架20’的底板21’上设有一垫高部24’及一弹性臂25’,该垫高部24’可将该外侧支架20’垫高支撑于适当高度,而该弹性臂25’一端是形成自由端,并抵触于该电路板60顶部,该弹性臂25’上并设有一斜面26’,该弹性臂25’及斜面26’可导引电子卡70进入,并提供电子卡70进入时的弹性缓冲力量。另外,该二外侧支架20’前缘亦可延伸设固定片29’,该固定片29’与缺口74可相互卡接,使电子卡70可稳固地插置于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中。该设于二外侧支架20’上的固定片29’是用于取代上述设于该上盖50上的固定片54的。
本实施例的中间支架30’亦以金属材料制成,该中间支架30’底部突设有复数个定位销31’,可插置于电路板60上相对应的定位孔63中,使该中间支架30’可稳固地定位于该电路板60上。
该中间支架30’与接头10相接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垂片32’,且于该接头10的绝缘本体11的主体13前缘中间处形成有相对应的细缝102,利用垂片32’与细缝102相互插接,使该中间支架30’可分离地连接于该接头10的绝缘本体11中间。该中间支架30’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凹口33’,该第二凹口33’与电子卡70底部的定位凸块71相对应,可利用第二凹口33’与定位凸块71相互卡接定位,使该电子卡70得以稳固地定位,不会摇晃。该中间支架30’上于中间处还可突设一导引凸肋35’。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可供二小卡插置,即可将二个具有单插头73的小卡型式的电子卡70插置于该电子卡连接器,使该二电子卡70与电路板60达成电性连接。该中间支架30可支撑电子卡70,防止小卡型式的电子卡70往下掉,且通过导引凸肋16、35与电子卡70底面所设相对应的凹槽76(如图12及图13)相互配合导引,防止插入时产生偏斜,使该电子卡70可顺利地插置于该接头10的容置空间15中。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可供一大卡插置,即可将一具有双插头73的大卡型式的电子卡70插置于该电子卡连接器,使该电子卡70与电路板60达成电性连接。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可供一小卡插置,即可将一具有单插头73的小卡型式的电子卡70插置于该电子卡连接器,使该一电子卡70与电路板60达成电性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能供较多规格的电子卡插置,即可供一大卡或一小卡或二小卡插置,使得电子卡连接器在使用上比较有弹性,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于该二外侧支架20及该中间支架30一端设有第二凹口28及34,使该电子卡70插置结合于该连接器时,这些第二凹口28及34可与电子卡70底部相对应的定位凸块71相互卡合定位,藉以达到良好的定位的效果,因此电子卡70不会摇晃,使得电子卡70与连接器可稳定的结合,可确保电子卡与连接器达成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一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具有工业应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包括一连接器,具有一接头及复数个支架,所述的支架连接于该接头,所述的支架一端设有凹口;以及一电子卡,其底部设有与前述凹口相对应的定位凸块,该电子卡插置结合于连接器,定位凸块定位于凹口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接头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复数个导电端子,这些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形成有间距的二个插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支架包括有二外侧支架及一中间支架,该二外侧支架连接于该接头的绝缘本体前缘二侧处,该中间支架连接于该接头的绝缘本体前缘中间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外侧支架上设置有接地片,且电子卡上设有接地部与该接地片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外侧支架、中间支架及接头上设置有一上盖,该上盖设有撕裂部,所述的电子卡设有接地部与该撕裂部接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外侧支架、中间支架及接头上设置有一上盖,该上盖设有凸点,所述的电子卡上设有相对应的凹点,该凸点与该凹点相互卡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支架在中间处突设一导引凸肋,在所述的电子卡底面设有相对应的凹槽,相互配合导引。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具有一主体及二侧架,该主体与该二侧架之间形成有一可供一具有双插头的大卡或一具有单插头的小卡或二具有单插头的小卡型式的电子卡插置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导电端子设置在该绝缘本体的主体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的主体上在中间处突设一导引凸肋,在所述的电子卡底面设有相对应的凹槽,相互配合导引,该导引凸肋区隔所述的容置空间为两部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外侧支架及所述的中间支架可分离地连接于该接头的绝缘本体的主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外侧支架及所述的中间支架以塑料材料制成。
12.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卡11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的主体前缘二侧及中间处分别形成有卡块,所述的二外侧支架及中间支架一端形成有另一凹口,该另一凹口与该卡块相互卡接。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外侧支架及所述的中间支架以金属材料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的主体前缘二侧及中间处分别形成有细缝,所述的二外侧支架及中间支架一端形成有垂片,该垂片与该细缝相互插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延伸有固定片,且所述的电子卡上设有相对应的缺口,该固定片与该缺口相互卡接。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卡与连接器结合的定位结构,包括有一连接器及一电子卡,该连接器具有一接头及复数个支架,这些支架连接于接头,这些支架的一端设有凹口,电子卡底部设有与凹口相对应的定位凸块,该电子卡是插置结合于该连接器,定位凸块定位在凹口中,因此,可达到良好的定位效果,使电子卡不会摇晃,可确保电子卡与连接器达成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G06K7/00GK2617056SQ0325697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1日
发明者郝其锦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