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591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有输送机构的盘驱动装置,所述输送机构传送具有大、小不同直径的盘,尤其是,本发明涉及所谓的插槽式盘驱动装置,它仅仅通过将盘插入到插入开口中而自动地将盘装入装置本体中,同时本发明涉及使用所述盘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典型的光盘包括诸如CD (致密光盘)、DVD (数字多用光盘)和BD (蓝光盘)等光盘,以及诸如MO (光磁盘)和MD (微型盘)等磁光盘。与这些盘兼容的各种盘驱动装置、盘盒等是可获得的。
盘驱动装置包括以下几类为外壳而设置的盖或门被打开并且盘被直接安装在转台上,通过盖或门接近转台;盘被放置在盘托架上,
动地将盘装入外壳内的J^台上;盘被直接地安装:为盘托架等设计的转台上。然而,在任何一种类型中,操作者必须打开或关闭盖或门以便移入或移出盘托架或者将盘安装在转台上。
比较而言,有所谓的插槽式盘驱动装置,它仅仅通过从设置在外壳前表面上的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插入盘就自动地将盘安装在转台上。插槽式盘驱动装置主要被分类成三类。
第一类包括多个枢转臂,所述枢转臂的支撑部被设置在远端并且近端部被可枢转地支承,所述支撑部支承着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插入的侧表面部,笫一类执行装载动作和排出动作,在所述装载动作中,在将盘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抽拉到外壳中的同时,这些枢转臂在与盘平行的平面中枢转,在所述排出动作中,盘被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排出到外壳的外部。该类型的大部分一般被用于诸如笔记本个人电脑的苗条型移动式装置中。然而,直到盘的最大直径部或更多部分被插入
5装置本体才启动抽拉动作,因此在一般家用电器中避免这种类型。
第二类包括一对相对的引导辊,所述引导辊保持着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插入的盘的表面,该第二类执行装载动作和排出动作,在所述
装载动作中,通过沿相反方向旋转该引导辊对,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插入的盘被拉入外壳中,在所述排出动作中,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将盘排出到外壳的外面。该类型的大部分一般被使用在确保预定安装空
间的车载盘驱动装置中。可以平稳地执行盘的插入和排出;然而,因为辊的橡胶与盘的表面接触,所以存在在延长的使用期间之后可能毁坏记录表面的可能性。
例如如图26所示的第三类包括被可枢转地支承在与盘平行的平面中的臂、可旋转地设置在臂的远端的橡胶辊、以及橡胶辊的旋转机构。然后,橡胶辊在盘的侧表面部上滚动以便在保持盘的同时执行抽拉和排出动作。该类型被用于家庭使用的DVD播放机和游戏机。因为盘插入感觉较平稳,并且不太可能影响盘的记录表面,所以该类型对于具有高记录密度的盘特别有效(见日本专利No.3867692)。
在所述第三类型中,所述一对臂被支承在盘插入开口的两侧,因此支承盘侧表面部的橡胶辊枢转至装置本体的盘插入开口的大致中间。当橡胶辊朝着远侧枢转时,它们朝着外壳的左和右侧表面枢转。因此,在上述插槽式盘驱动装置中,如图27A和图27B所示,在排出盘时盘从装置本体突出的量是不够的。特别地,如图27B所示,当排出一个8厘米盘时,记录表面倾向于被接触。这使得记录和再现质量下降。
另外,在上述插槽式盘驱动装置中,臂的枢转支点被设置在盘插入开口的两侧。因此,当i者如用于盘的双重插入防止才几构的另一个枳^构也被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侧时,技术设计的自由度是小的。另外,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的外观设计的自由度也是有限的。
在日本专利No.3867692中所描述类型的盘驱动装置中,如图28所示,设有橡胶辊的所述一对臂被可枢转地支承在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的盘插入开口的两侧,并且橡胶辊被沿着彼此接近的方向推动
6以便支承盘的侧表面部。这里,所述一对臂元件以一定间隔被支承在 盘插入开口的两侧,因此臂元件难以直接彼此连接。为相应的臂元件 设置推动件以便沿着彼此接近的方向推动臂元件,并且通过大致相等 的推力保持盘。因此,当由于部件公差、老化等,推动件的推力变化 时,左右推力变得不平衡。因此,存在盘的输送不稳定的可能性。
另外,盘驱动装置有必要执行定中心以便使盘中心孔与转台相对, 从而将插入装置本体的盘安装在将要被驱动而旋转的转台上。而且, 即使在插入任何具有大小不同直径的盘时,也有必要使定中件与所述 一对臂的枢转同步,以便使相应的盘中心孔与转台相对。这里,定中 件被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后表面侧,并且定中件难以与所述一对臂直接 连接,因此定中件经由中间齿轮与所述一对臂连接。因此,盘驱动装 置使用诸如中间齿轮等居中件,所以部件数目增加。另外,通过确保 用于布置这些部件的空间,装置本体的尺寸和重量增加。而且,由于 连接这些部件,所以每个居中件的嘎嚷声积聚起来,并且因此存在可 能发生诸如不稳定操作等麻烦事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期望的是提供一种盘驱动装置以及一种使用所述盘驱动装置的电 子设备,所述盘驱动装置利用在远端配有橡胶辊的臂插入或排出盘, 所述橡胶辊支承盘的侧表面,并且所述盘驱动装置充分地排出甚至很 小直径的盘,所述盘驱动装置的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侧允许一定的机械 设计自由度。
还期望提供一种盘驱动装置以及一种使用所迷盘驱动装置的电子 设备,所述盘驱动装置稳定地操作一对臂,所述臂输送盘并且将所述 一对臂可靠地连接至一定中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形成盘插入和排出 开口的前表面的装置本体, 一盘被插至所述前表面或从所述前表面排 出; 一对臂,所述一对臂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向着沿盘被插入的盘插 入方向的下游侧能枢转地在其近端部被支承;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在 所述一对臂的远端被分别能旋转地支承,并且通过使所述输送辊与盘
7的侧面接触,所述输送辊将盘输送至装置本体的内部或外部;推动件, 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一对臂,使得分别被所述一对臂支承的输送辊彼 此接近;以及输送辊旋转机构,其驱动分别被所述一对臂支承的所述 输送辊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其中所述一对臂以被能枢转地支承的所 述近端部彼此连接的方式同步地枢转所述输送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 一盘驱动 装置被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形成 盘插入和排出开口的前表面的装置本体, 一盘被插至所述前表面或从 所述前表面排出; 一对臂,所述一对臂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向着沿盘 被插入的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能枢转地在其近端部被支承;输送辊, 所述输送辊在所述一对臂的远端被分别能旋转地支承,并且通过使所 述输送辊与盘的侧面接触,所述输送辊将盘输送至装置本体的内部或 外部;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一对臂,使得分别被所述一对臂 支承的输送辊彼此接近;以及输送辊旋转机构,其驱动分别被所述一 对臂支承的所述输送辊的至少 一个进行旋转,其中所述一对臂以被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形成盘插入和 排出部的前表面的装置本体, 一盘被插至所述前表面或从所述前表面 排出; 一对臂,所述一对臂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向着沿盘被插入的盘 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能枢转地在其近端部被支承;以及定中件,所述定 中件被能枢转地支承在沿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并且使所述盘位于中 心,其中所述一对臂的被能枢转地支承的所述近端部彼此连接,并且 所述定中件与所述一对臂的至少任何一个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 一盘驱动 装置被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形成 盘插入和排出部的前表面的装置本体, 一盘被插至所述前表面或从所 述前表面排出; 一对臂,所述一对臂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向着沿盘被 插入的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能枢转地在其近端部被支承;以及定中件, 所述定中件被能枢转地支承在沿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并且使所述盘位
8于中心,其中所述一对臂的被能枢转地支承的所述近端部彼此连接, 并且所述定中件与所述一对臂的至少任何一个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一对臂被支承在沿装置本体的盘插入 方向的下游侧,并且支承所述盘的外周表面的输送辊朝着所述装置本 体的前表面枢转。因此,不管插入大直径盘还是小直径盘,都可以将 盘可靠地排出到盘中心孔位于装置本体外部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一对臂在沿装置本体的盘插入 方向的下游侧被连接,并且支承盘的外周表面的输送辊向着装置本体 的前面或后面枢转。这就减小了输送辊在其中枢转的装置本体的前表 面侧的区域,并且可以确保空间。也就是说,才艮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使得输送辊在其中枢转的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侧的区域最小。因此,可 以自由地设计前表面的两侧。这可以例如允许布置另一个部件或者可 以增加装置本体装配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臂的近端部彼此连接并且同步地枢转以同 等地支承盘的外周,并且能够沿着装置本体的插入方向使盘前进。另 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定中件与臂的任何一个近端部接合。因此, 定中件与臂的枢转同步地转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没有必
要将一中间件插在臂与定中件之间,因此部件的数目和装置本体的尺 寸及重量不增加。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没有造成由于居中件 的制造公差、装配公差等的积累而产生的吸嘎声,可以与臂的枢转同 步地枢转定中件。


图l是一侧视图,示出了其中装配有盘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 图2是一外部透视图,示出了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 图3是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 图4是一透视图,从内侧示出了一上半部; 图5A和图5B是显示了第一开关被压下的状态的视图,其中图
5A是处于插入等候状态的平面图,图5B是在光盘刚被插入之后的平
面9图6A和图6B是显示了第二开关被压下的状态的视图,其中图 6A是显示了插入大直径盘的状态的平面图,图6B是显示插入小直径 盘的状态的平面图7是用于显示第三开关被压下的状态的平面图8是显示了左输送臂的分解透视图9A是定中机构的透视图,图9B是定中机构的底视图,并且图 9C是定中机构的底视图IO是显示了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IIA和图IIB显示了驱动机构,其中图IIA是在输送光盘的过 程中驱动机构的平面图,图11B是一平面图,其显示了处于完成光盘 的输送的状态下的驱动机构;
图12是滑块的平面图13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一侧视图,在所述盘驱动装置中将一 基架降低至卡持释放位置;
图14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一侧视图,在所述盘驱动装置中将所
述基架升高至一卡持位置;
图15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 一大直径盘被插至所述盘驱
动装置;
图16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所述盘驱动装置正在输送所 述大直径盘;
图17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在所述盘驱动装置中定中臂 的枢转被限制;
图18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所述盘驱动装置定中所述大 直径盘;
图19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所述盘驱动装置卡持所述大 直径盘;
图20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所述盘驱动装置释放所述大 直径盘;
图21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一小直径盘被插至所迷盘驱
10动装置;
图22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所述盘驱动装置正输送所述
小直径盘;
图23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在所述盘驱动装置中定中臂
的枢转被限制;
图24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所述盘驱动装置定中所述小 直径盘;
图25是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所述盘驱动装置释放所述小
直径盘;
图26是显示了现有盘驱动装置的外部透视图27A和图27B是显示了在现有盘驱动装置中光盘被排出的位 置,其中图27A显示了大直径盘被排出的位置,图27B显示了小直径 盘被排出的位置;以及
图28是显示了现有盘驱动装置的内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和 电子设备。所述盘驱动装置1是用于光盘3 (诸如CD (致密光盘)、 DVD (数字多用光盘)和BD (蓝光盘))的记录和再现装置,诸如音 乐数据和视频数据等各种数据被记录在光盘3中。如图1所示,盘驱 动装置1被安装在各种电子设备1000内,诸如与电视相连并且使用光 盘作为记录介质的盘录像机/播放机、声音装置、游戏机、计算机和车 载汽车音响/导航系统。盘驱动装置1例如可以与具有大约12厘米直 径的大直径盘3A以及具有大约8厘米直径的小直径盘3B兼容。所述 盘驱动装置1是所谓的插槽式盘驱动装置,它仅仅通过从设置在装置 本体2的前表面2a的盘插入和排出部4插入光盘3而自动地装载大的 或小的光盘3。
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将一对上半部10和下半部11装配在一 起,盘驱动装置1的装置本体2被形成为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另外, 在装置本体2中布置盘输送机构5、定中机构6、驱动机构7以及盘记
ii录和再现机构8。所述盘输送机构5将光盘3从形成在前表面2a的盘 插入和排出部4输送至装置本体2的内部或外部。定中机构6定中光 盘3。驱动机构7向盘输送机构5和定中机构6提供驱动力。盘记录 和再现机构8向光盘3记录信息信号和/或从光盘3再现信息信号。
装置本体
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装置本体2的上半部IO具有一圆弧臂引 导孔15,所述孔15朝着沿插入光盘3的方向的下游侧延伸一个距离, 该距离从构成前表面2a的前边缘10a的大致中间到左右边缘10b和 10c。后面将要描述的一对输送臂35和36的输送辊40被插在装置本 体2内的臂引导孔15中,并且输送辊40在输送臂35和36枢转时移 动。
另外,在朝着前边缘10a稍微与中心偏离的位置,上半部10具有 盘支承孔16。盘支承孔16支承一"^"盘130,卡盘130可旋转地将光盘 3与转台106保持在一起。多个支承件16a以预定的间隔从盘支承孔 16的内周表面突出。支承件16a支撑着卡盘130。另外,臂支承孔17 和臂引导件18形成在盘支承孔16的附近。臂支承孔17可旋转地支撑 着朝着转台106或远离转台106移动卡盘130的第一卡持臂131和第 二卡持臂132。所述臂引导件18引导着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 进行枢转。请注意下文将描述可旋转地卡持光盘3的卡持单元104。
另外,上半部10在毗邻后边缘10d的左边缘10b侧具有笫一杆 开口部19和第二杆开口部20。将在后面描述的定中机构6被支承在 第一和第二杆开口部19和20。第一和第二杆开口部19和20允许定 中杆55延伸至上表面侧。定中杆55的齿轮部57穿过第一杆开口部 19并且与左输送臂35啮合。另外,定中杆55的开关按压件58穿过 第二杆开口部20。
开关基板25被安装在第二杆开口部20附近。第一至第三开关22 -24被安装在开关基板25上。第一开关22和第二开关23被布置在 开关按压件58枢转的区域中并且检测大直径光盘3A或小直径光盘3B
12的插入和排出以及哪个光盘3被插入。如图5A和5B所示,通过在左 输送臂35朝着上半部10的前边缘10a最大地枢转时与左输送臂35 同步地移动的定中杆55而压下第一开关22。当插入光盘3时,第一 开关22的下压被释放(图5B)。当排出光盘3时,第一开关22被压 下(图5A )。通过当插入大直径盘3A时在左输送臂35朝着左边缘10b 枢转时与左输送臂35同步地移动的定中杆55而压下第二开关23 (图 6A )。第二开关23位于在插入小直径盘3B时第二开关23没有被压下 的位置(图6B)。
另外,第三开关24检测光盘3位于可记录和可再现状态。第三开 关24被设置在释放盘74的滑动区域,所述释放盘74从夹在转台106 上的光盘3释放所述一对输送臂35、 36以及定中臂56。然后,当释 放盘74远离光盘3的外周移动所述臂时,第三开关24被按压,通过 如此4故,第三开关24检测光盘3是可旋转的(图7)。
除此之外,上半部IO在后边缘10d侧的大致中间支承驱动传动系 49。所述驱动传动系49驱动着由所述一对输送臂35、 36支承的输送 辊40。另外,上半部10具有接合销28,推簧27的一端通过所述接合 销28被锚固。推簧27枢转地推动所述一对输送臂35、 36以便使输送 臂35、 36的远端彼此接近。
下半部ll被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上半部IO与从下半部11的左 右边缘lib和lie延伸的左右壁30和31相连以形成装置本体2,所 述装置本体具有用于装载光盘3的空间。下半部11具有横向开口部 32,其覆盖从大致中心到右边缘lie的范围。盘记录和再现机构8的 横向单元103被布置在所述横向开口部32中。盘记录和再现机构8 向光盘3记录信息信号或者从光盘3再现信息信号。另外,驱动机构 7 ^f皮布置在下半部11的左边缘lib侧。驱动机构7驱动盘输送机构5、 盘记录和再现,几构8等。
另外,支承销33靠近下半部11的相应角部被竖直地设置并且支 承电子设备本体内的装置本体2。装置本体2的支承销33经由减震器 被附接在电子设备1000的壳体的内侧,因此盘插入和排出部4毗邻电
13子设备的壳体的盘插入和排出开口 1001。然后,装置本体2通过盘输 送机构5插入光盘3或排出插在盘插入和排出部4中的光盘3。此时, 当装置本体2输送光盘3时,无论它是大直径光盘3A还是小直径光 盘3B,装置本体2都将光盘3输送至一理想位置并且接着保持光盘3, 在该位置,光盘3的中心孔位于电子设备1000的盘插入和排出开口 1001的外部。因此,用户能够通过抓持光盘3的中心孔和外周部而保 持光盘3,因此可以不用接触信号记录表面而操纵光盘3。
盘输送机构5
接着,将描述盘输送机构5。如图3所示,盘输送机构5包括一 对左右输送臂35和36、推簧27、输送辊40和辊旋转机构41。所述 输送臂35和36被可旋转地支承在上半部10的上表面上。推簧27使 得左输送臂35和右输送臂36彼此接近。输送辊40被形成在输送臂 35和36的远端,并且输送光盘3。辊旋转才几构41转动输送辊40。
输送臂35和36均具有大致矩形的板状臂本体42。输送辊40和 辊传动系48被布置在每个臂本体42上。输送辊40支承光盘3的外周。 每个辊传动系48将驱动力从驱动机构7传递至相应的输送辊40。每 个臂本体42的近端部42a插入通过从上半部10的上表面延伸的凸台 43。因此,臂本体42可以沿着图2中箭头A的方向或者与箭头A方 向相反的方向在上半部IO上枢转。另外,每个输送辊40被可旋转地 支承在臂本体42的远端部42b处,并且辊旋转才几构41的辊传动系48 被可旋转地支承在从近端部42a到远端部42b的范围。
所述一对输送臂35和36的每一个的齿轮部44被形成在臂本体 42的近端部42a处,并且在盘支承孔16的后边缘侧,齿轮部44彼此 啮合。因此,在光盘3的插入/排出过程中,输送臂35和36在通过齿 轮部44彼此同步的同时枢转。也就是说,在光盘3的插入过程中,输 送臂35和36的臂本体42在沿着图2中箭头A的方向朝着左右边缘 2b和2c从装置本体2的前边缘2a打开的同时,同等地在左右侧朝着 沿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枢转。另外,在光盘3的排出过程中,输送臂
1435和36的臂本体42沿着与图2中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朝着前边 缘2a从装置本体2的左右边缘2b和2c在左右侧同等地枢转。因此, 输送臂35和36具有在光盘3的外周上滚动的输送辊40,并且能够沿 着装置本体2的前后方向推进光盘3,光盘3的外周在左右相同位置 被同等地支承。
注意到每个臂本体42被形成为弓形形状,该形状避免形成在上 半部10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心的盘支承孔16处于以下状态,即臂本体 42通过推簧27枢转以便使远端部42b彼此靠近。因此,臂本体42的 近端部42a可以被枢转地支承并且在盘支承孔16的后边缘10d侧彼此 接合,并且臂本体42的远端部42b可以朝着前边缘10a延伸。
如图8所示,在被支承在上半部10的左边缘10b侧的左输送臂 35中, 一耦合齿轮部45被形成在臂本体42的近端部42a并且与定中 杆55连接。左输送臂35与定中杆55通过齿耦合,因此当近端部42a 沿着箭头A的方向围绕支点枢转以便抽拉光盘3时,左输送臂35能 够同步地枢转定中杆55。另外,与定中杆55沿箭头B方向的枢转同 步,左输送臂35与右输送臂36—起沿箭头A方向枢转。
被支承在上半部10的右边缘10c侧的右输送臂36在臂本体42 的近端部42a具有弹簧固定部46。推簧27的另一端由弹簧固定部46 锚固。右输送臂36围绕作为心轴的凸台43通过推簧27沿着与图2 中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枢转地推动。然后,左、右输送臂35、 36经由齿轮部44彼此通过齿耦合。因此,当通过推簧27推动右输送 臂36时,臂本体42的远端部42b朝着装置本体2的前表面2a枢转并 且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推动以便彼此接近。
被支承在每个臂本体42的远端部42b的输送辊40具有大致鼓形 形状并且由诸如橡胶等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造。如图8所示, 枢转支承件47被插入每个输送辊40中以便与构成辊传动系48的一个 齿轮48a同轴地支承输送辊4(K当辊传动系48旋转时,输送辊40旋 转。通过形成在上半部10中的臂引导孔15,输送辊40插入装置本体 2中。输送辊40在插入装置本体2中的光盘3的外周表面上滚动以便
15将光盘3输送至装置本体2的内部或外部。如图3和图4所示,转动输送辊40的辊旋转机构41包括辊传动 系48、驱动传动系49和皮带轮50。辊传动系48通过臂本体42与输 送辊40 —起支承。驱动传动系49与辊传动系48耦合并且由上半部 IO支承。皮带轮50将驱动机构7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传动系49。在每个辊传动系48中,在从臂本体42的近端部42a到其远端部 42b的范围,多个齿轮通过枢转支承件53由臂本体42可旋转地支承。 在每个辊传动系48中, 一个齿轮48b被支承在最靠近臂本体42的近 端部42a侧的位置,齿轮48b与构成由上半部10支承的驱动传动系 49的一个齿轮啮合。通过这样做,当驱动传动系49旋转时,为输送 臂35和36设置的辊传动系48沿相反方向转动左右输送臂35和36 的输送辊40。在从上半部10的大致中心朝着后边缘10d的范围内,驱动传动系 49被支承。驱动传动系49的一端与辊传动系48啮合,并且另一端与 皮带轮50啮合。皮带轮50包括传动齿轮51和传动带52。传动齿轮 51与驱动机构7的驱动电机70连接。传动带52缠绕在传动齿轮51 和设置在驱动传动系49的另一端的齿轮之间。在上述盘输送机构5中,当驱动电机70沿正向或反向被驱动时, 驱动传动系49通过辊旋转机构41的皮带轮50旋转。通过如此做,左 右输送臂35和36的辊传动系48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便使输送辊40沿 相反方向转动相同的旋转量。因此,输送臂35和36从左右两侧通过 输送辊40支承光盘3的外周。通过这样做,输送臂35和36能够根据 驱动电机70旋转的方向沿盘插入方向或盘排出方向稳定地输送光盘 3。因为左右输送臂35和36通过推簧27沿着与箭头A方向相反的 方向(左右输送臂35和36沿着该方向彼此接近)被枢转地推动,所 以盘输送机构5不断地使输送辊40与光盘3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然 后,在盘输送机构5中,当输送辊40在光盘3的外周表面上滚动时, 左右输送臂35和36沿着箭头A方向或与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16作为支点的凸台43枢转。
注意盘输送机构5可以仅为左右输送臂35和36中的任何一个提 供辊旋转机构41的辊传动系48。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盘输送机构5 中,左右输送臂35和36的输送辊40保持着光盘3的外周表面,并且 为其中一个输送臂提供的输送辊40在光盘3的外周上滚动,从而可以 将光盘3输送到装置本体2的内部或外部。
以这种方式,在盘驱动装置l中,左右输送臂35和36被支承在 装置本体2的后边缘2d侧,并且支承光盘3的外周表面的输送辊40 朝着前表面2a枢转。因此,可以可靠地将大直径光盘3A和小直径光 盘3B排出到中心孔3a位于外部的位置。
另外,在盘驱动装置l中,左右输送臂35和36被支承在装置本 体2的大致中心处,并且支承光盘3的外周表面的输送辊40朝着前表 面2a的中间从装置本体2的左右边缘2b和2c枢转一个范围。这就减 小了输送辊40在装置本体2的前表面2a侧枢转的区域。因此,可以 确保一个空间。也就是说,在盘驱动装置1中,使得输送辊40在装置 本体2的前表面2a侧枢转的区域最小。因此,可以自由地设计前表面 2a的两侧。这、就可以例如允许布置另一个部件或者可以增加盘驱动装 置1装配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在盘驱动装置l中,左输送臂35的近端部42a被枢转地支 承在装置本体2的后边缘10d侧,并且定中杆55的齿轮部57与设置 在近端部42a的耦合齿轮部45啮合。因此,在盘驱动装置l中,左输 送臂35与定中杆55耦合,而不会与中间齿轮等干涉。因此,不用增 加部件的数目或增加装置本体的尺寸和重量并且不会造成由于居中构 件的制造公差、装配公差等的积累而引起的嗅哏声,就可以与左输送 臂35的枢转同步地枢转定中杆55。
定中机构6
接着,将描述使光盘3位于中心的定中机构6。所述定中机构6 将光盘3引导至定中位置,在该位置,光盘3的中心孔3a大致位于转台106的正上方。如图9A至图9C所示,定中机构6包括定中杆55 和定中臂56。定中杆55与左输送臂35连接。定中臂56支承光盘3。 然后,在定中机构6中,定中臂56与定中杆55枢转地连接。
定中杆55被可旋转地支承在上半部10的内表面上。定中杆55 具有齿轮部57和开关按压件58。齿轮部57插入通过形成在上半部10 中的第一杆开口部19并且延伸至上半部10的上表面侧。开关按压件 58位于形成在上半部10中的第二杆开口部20中,并且按压第一和第 二开关22和23。然后,定中杆55的齿轮部57与左输送臂35的耦合 齿轮部45啮合,因此定中杆55与左输送臂35的枢转同步地沿着图2 中箭头B的方向或者沿着与箭头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另外,与 左输送臂35的枢转同步地,定中杆55的开关按压件58能够在第一和 第二开关22和23位于第二杆开口部20中的区域中枢转并且布置成压 下开关22和23。
另外,因为左右输送臂35和36由推簧27不断地推动,从而沿着 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所以定中杆55也类似地沿着与箭 头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推动枢转。在如图2所示的光盘3的插入等 候状态下,如图5A所示,定中杆55的开关按压件58压下第一开关 22。然后,当光盘3被插入并且然后左输送臂35沿着箭头A的方向 枢转时,定中杆55沿着箭头B的方向同步地枢转。因此,如图5B所 示,释放第一开关22由开关按压件58的压下。通过这样做,盘驱动 装置1检测到光盘3被插入装置本体2中。
另外,当大直径光盘3A被插入装置本体2中时,定中杆55根据 左输送臂35枢转的量沿着箭头B的方向枢转一个更大的量。因此, 如图6A所示,开关按压件58压下第二开关23。通过这样做,盘驱动 装置1能够检测到大直径光盘3A被插入。另一方面,当小直径光盘 3B被插入时,左输送臂35的枢转量是小的,因此与左输送臂35的枢 转同步的定中杆55的枢转量沿着箭头B的方向也是小的。因此,如 图6B所示,开关按压件58不会按压第二开关23。
另外,在定中杆55中,第一和第二释放销60和61朝着下半部
18ll突出。当光盘3被记录或再现时,第一和第二释放销60和61移动 定中臂56远离光盘3的外周表面。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释放板74按 压第一和第二释放销60和61,以便沿着箭头B的方向枢转定中杆55。 当插入大直径盘3A时,第一释放销60按照释放板74的凸轮件126a 的运动轨迹被枢转并且通过凸轮件126a被按压。当插入小直径盘3B 时,第二释放销61按照释放板74的凸轮件126a的运动轨迹被枢转并 且通过凸轮件126a被按压。注意到图7显示了当插入大直径盘3A时 第一释放销60按照凸轮件126a的运动轨迹枢转的状态。
另外,定中杆55具有位于下半部11侧的限制件63。限制件63 限制定中臂56枢转的范围。所述一对限制件63被提供以沿着定中杆 55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并且定中臂56被可枢转地布置在其间。限制 件63限制支承光盘3的外周表面的定中臂56的枢转以便使光盘3位 于中心。另外,当通过释放板74枢转定中杆55时,限制件63枢转定 中臂56使之移动远离光盘3的外周表面。
定中臂56具有沿纵向方向位于大致中间部的装配孔65。装配孔 65与装配件66接合,装配件66形成为从定中杆55延伸以便被插入 装配孔65中。因此,定中臂56是可枢转的。通过这样做,定中臂56 可以在限制件63之间枢转。定中臂56在沿纵向方向的一端具有盘支 承部67。盘支承部67支承着光盘3的外周表面。定中臂56在沿纵向 方向的另一端具有滑块挤压销68。滑块挤压销68使得下面将要描述 的滑块73滑动。
当插入光盘3时,定中臂56与定中杆55—起沿着箭头B的方向 移动。此时,盘支承部67在光盘3之前朝着沿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移 动,因此定中臂56不支承光盘3的外周表面。当输送辊40滚动超出 光盘3的最大外径时,限制接收推簧27的推力的左右输送臂35和36 沿箭头A的方向的枢转,并且也限制与左输送臂35通过齿耦合的定 中杆55沿箭头B的方向枢转。另一方面,定中臂56通过定中杆55 被可枢转地支承,因此抵靠着通过输送辊40朝着沿插入方向的下游侧 输送的光盘3的外周表面挤压盘支承部67,并且盘支承部67沿着那
19个方向枢转。然后,当定中臂56枢转至光盘3的定中位置时,通过限 制件63限制定中臂56枢转,并且保持光盘3在定中位置。
在光盘3的定中位置,定中臂56的滑块挤压销68沿着图17和图 18中箭头C的方向使远离驱动机构7的驱动齿轮71移动的滑块73 滑动,以便使得滑块73与驱动齿轮71的滑块驱动齿轮71c啮合。注 意到此时,通过沿着箭头B的方向推动定中臂56而将定中臂56压靠 在光盘3的外周表面上,并且限制定中臂56的枢转,使得定中杆55 的限制件63与定中臂56接触,通过限制件63与左输送臂35齿耦合 而限制定中杆55沿箭头B的方向的枢转。因此,当通过光盘3的外 周表面挤压盘支承部67时,定中臂56能够经由滑块挤压销68将挤压 力传递至滑块73以便沿箭头C的方向滑动滑块73。
这里,定中杆55的齿轮部57和左输送臂35的耦合齿轮部45被 构造成具有一传动比,使得例如即使当插入具有12厘米直径的大直径 盘3A和具有8厘米直径的小直径盘3B的任何一个时,左右输送臂 35和36以及定中臂56支承着光盘3的外周表面并且保持光盘3位于 中心位置。
也就是说,如图18和24所示,在盘驱动装置l中,即使当插入 大直径盘3A和小直径盘3B中的任何一个时,左右输送臂35和36的 输送辊40在定中位置沿插入方向推动光盘3,通过限制件63限制定 中臂56的枢转并且定中臂56与输送辊40相对设置以便支承光盘3。 然后,当同样插入大和小光盘3的任何一个时,定中杆55和左输送臂 35以一定传动比彼此连接,使得在靠近每个定中位置处,光盘3的外 周表面与定中臂56的盘支承部67接触并且限制件63能够限制定中杆 55和左输送臂35的枢转。
根据光盘3的直径、定中位置、盘输送机构5和定中机构6等的 部件的尺寸,来合适地设计上述传动比。
驱动机构7
下面,将描述驱动机构7,其将驱动力供应给这些盘输送机构5和定中机构6。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驱动机构7包括驱动电机 70、驱动齿轮71、枢转齿轮72、滑块73以及释放板74。驱动齿轮71 与驱动电机70的蜗轮70a啮合。枢转齿轮72将驱动力传递给辊旋转 机构41。滑块73通过驱动齿轮71向装置本体2的前面或后面滑动。 释放板74使得定中杆55枢转。
根据第一至第三开关22- 24的按压状态或者来自控制盘驱动装 置1的控制单元等的指示,驱动电机70被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地驱动。 驱动电机70设有与驱动齿轮71啮合的蜗轮70a。驱动齿轮71具有螺 旋齿轮71a、中间齿轮71b以及滑块驱动传动系71c。螺旋齿轮71a 与驱动电机70的蜗轮70a啮合。中间齿轮71b与螺旋齿轮71a啮合。 滑块驱动传动系71c与中间齿轮71b啮合并且使滑块73在装置本体2 的后面位置与前面位置之间滑动。这些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板76 上。支承板76被螺紋连接到下半部11的背面。
枢转齿轮72接触或移动远离驱动输送辊40的辊旋转机构41,以 开关输送辊40的驱动。枢转齿轮72包括枢转板72a、辊驱动齿轮72b 以及操作销72c。辊驱动齿轮72b与辊旋转机构41的传动齿轮51啮 合。操作销72c通过滑块73枢转。
枢转板72a被可枢转地支承在支承板76上,并且中间齿轮71b 被附接至心轴,枢转板72a围绕该心轴枢转。另外,弹簧固定件78 被形成在枢转板72a沿纵向方向的一端,并且巻簧79的一端被锚固至 弹簧固定件78。巻簧79的另一端被锚固至支承板76以便不断地沿图 10至图11B中箭头R的方向枢转所述枢转齿轮72。
辊驱动齿轮72b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枢转板72a沿纵向方向的一个 端侧,并且与中间齿轮71b啮合。然后,辊驱动齿轮72b与传动齿轮 51啮合以便使得可以将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传递至辊旋转机构41并 且驱动输送辊40进行旋转。
操作销72c被形成在枢转板72a的另一端,经由中间齿轮71b与 设有辊驱动齿轮72b的一端相对,并且位于滑块73滑动的区域中。然 后,当操作销72c与滑块73的枢转引导壁86接合时,操作销72c按照滑动沿着箭头R的方向或者与箭头R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枢转板 72 a 。
在枢转齿轮72中,当如图11A所示枢转板72a通过巻簧79沿着 箭头R的方向枢转时,辊驱动齿轮72b被迫使沿着远离传动齿轮51 的方向枢转。然后,如图11B所示,当滑块73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 相反的方向滑动时,操作操作销72c,并且沿着与箭头R的方向相反 的方向(辊驱动齿轮72b与传动齿轮51沿着该方向啮合)使枢转齿轮 72枢转。
41的传递进行开关操作,并且接收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以便驱动横 向单元103和卡持单元104,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滑块73是由具有 高的滑动性能的工程塑料等制成的大致矩形构件。滑块73被如此支 承,使得滑块73可以沿着箭头C的方向以及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 方向在装置本体2的后面位置(图15)和其前面位置(图20)之间滑 动。另外,子滑块80与滑块73接合并且可以沿纵向方向滑动。
如图10和12所示,滑块73具有滑动支承部82、齿轮插入孔83、 横向升起部84、枢转槽85以及枢转引导壁86。子滑块80在滑动支承 部82上滑动。滑块齿轮97被设置在滑块驱动传动系71c的远端并且 被插入齿轮插入孔83中。横向升起部84提升或降低所述横向单元 103。枢转槽85使卡持单元104的卡持杆133枢转。枢转引导壁86 使枢转齿轮72的枢转板72a枢转。
滑动支承部82具有大致T型引导件90、第一插入孔91以及第二 插入孔92。引导件90插入通过子滑块80。形成在子滑块80中的弹簧 固定件94插入通过第一插入孔91。形成在子滑块80上的接合突起95 插入通过第二插入孔92。
这里,将描述子滑块80,它由滑动支承部82可滑动地支承。子 滑块80与滑块驱动传动系71c的滑块齿轮97啮合以便滑动滑块73。 子滑块80应用具有高滑动性能的工程塑料等被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 形状。子滑块80包括引导轨93、弹簧固定件94、接合突起95以及齿
22条部96。形成在滑块73的滑动支承部82上的引导件90插入通过引 导轨93,滑动借助该引导轨93被引导。弹簧固定件94插入通过第一 插入孔91。接合突起95插入通过第二插入孔92。齿条部96与滑块驱 动传动系71c的滑块齿轮97啮合。
引导轨93从在子滑块80中开通的孔部(未显示)起连续,引导 件卯插入通过该孔部。引导轨93被分裂为左右部分以便允许在引导 件90两侧延伸的延伸部90a在其上滑动。当引导件90与引导轨93 接合时,子滑块80的弹簧固定件94和接合突起95分别插入通过第一 和第二插入孔91和92。
巻簧99的一端被锚固至形成在滑块73上的弹簧固定部98上,巻 簧99的另一端被锚固至弹簧固定件94。当巻簧99与弹簧固定部98 接合时,子滑块80沿着图10中箭头D的方向(齿条部96沿着该方 向移动远离滑块驱动传动系71c的滑块齿轮97)被不断地推动。子滑 块80具有一挤压壁100,它被形成在上述定中臂56上的滑块挤压销 68挤压。随着拉入光盘3,当挤压壁IOO通过沿着箭头B的方向枢转 的定中臂56的滑块挤压销68被压紧时,子滑块80抵抗着巻簧99的 推力沿着与箭头D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因此,子滑块80的齿条 部96与滑块齿轮97啮合,并且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被传递至滑块 73。
当通过巻簧99沿着箭头D的方向推动子滑块80时,插入通过第 二插入孔92的接合突起95与第二插入孔92的侧壁接触以便限制子滑 块80沿箭头D方向滑动,从而防止引导件90滑脱。注意当子滑块 80与凹入到滑块73中的滑动支承部82的前侧壁接触时,限制子滑块 80沿与箭头D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且将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 传递给滑块73。
因为通过滑块73支承子滑块80,所以齿条部96位于齿轮插入孔 83中并且可以与也放置在齿轮插入孔83中的滑块驱动传动系71c的 滑块齿轮97啮合。当子滑块80通过巻簧99沿着箭头D的方向滑动 时,齿条部96与滑块齿轮97间隔开。然后,当定中臂56与光盘3
23的拉入同步地沿着箭头B的方向枢转时,挤压壁IOO通过滑块挤压销 68被压紧并且子滑块80沿着与箭头D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使得 齿条部96与滑块齿轮97啮合。通过这样做,子滑块80能够沿着箭头 C的方向使滑块73滑动。另外,当滑块73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 的方向滑动并且然后从滑块齿轮97释放滑块73时,子滑块80沿着箭 头D的方向滑动,因此齿条部96移动远离滑块驱动传动系71c。
齿轮插入孔83按照滑块驱动传动系71c被开通为大致矩形形状, 并且滑块73被支承在支承板76上。因此,布置在滑块驱动传动系71c 的远端的滑块齿轮97插入通过齿轮插入孔83。
沐黄向升起部84被形成在面向滑块73的横向单元103的一个侧面 73a中。升起引导销123被形成在横向单元103的基架115上并且插 入通过横向升起部84。当滑块73滑动时,横向升起部84提升或降低 基架115。横向升起部84由沿滑块73的滑动方向在一定范围内形成 的槽部形成。横向升起部84具有下部水平引导槽部84a、上部水平引 导槽部84b和倾斜引导槽部84c。下部水平引导槽都84a将底架108 引导至光盘3的卡持释放位置。上部水平引导槽部84b将底架108引 导至光盘3的卡持位置。倾斜引导槽部84c连接下部水平引导槽部84a 和上部水平引导槽部84b。
当横向升起部84位于光盘3的等候插入状态时,滑块73滑动至 装置本体2的后面位置,因此横向升起部84将基架115的升起引导销 123引导至下部水平引导槽部84a。此时,如图13所示,将底架108 降低至卡持释放位置,在该位置释放对光盘3的卡持。当光盘3被插 入并且被输送至中心位置时,接收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的滑块73沿 箭头C的方向滑动,然后横向升起部84经由倾斜引导槽部84c将升 起引导销123引导至上部水平引导槽部84b。通过如此做,如图14所 示,横向升起部84将底架108从卡持释放位置提升到卡持位置,然后 通过转台106和卡盘130卡持光盘3。
当滑块73滑动时,枢转槽85使卡持杆133枢转,并且枢转槽85 被形成在滑块73的主表面部73b中,卡持杆133与第一卡持臂131
24通过齿耦合。当滑块73滑过在装置本体2的后面位置与前面位置之间 的一个范围时,枢转槽85使得卡持杆133枢转,从而使第一""Nt臂 131枢转。
枢转引导壁86被形成为从面对滑块73的支承板76的下表面侧延 伸。滑块73被布置在支承板76上,从而允许枢转引导壁86与枢转齿 轮72的操作销72c接合。当滑块73被保持在后面位置时,枢转引导 壁86压紧操作销72c以便抵抗着巻簧79的推力沿着与箭头R方向相 反的方向使枢转板72a枢转。通过这样做,枢转齿轮72的辊驱动齿轮 72b与传动齿轮51啮合。然后,当光盘3被输送到装置本体2中并且 滑块73被滑至前面位置时,枢转引导壁86移动远离操作销72c。通 过这样做,枢转齿轮72的枢转板72a通过巻簧79的推力沿着箭头R 的方向枢转,并且辊驱动齿轮72b移动远离传动齿轮51。
另外,滑块73具有挤压轴101。当滑块73滑至前面位置时,挤 压轴101使得释放板74滑动。挤压轴101被形成在滑块73的主表面 部73b上并且突出到下半部11的上表面。因此,挤压轴101位于布置 在下半部11上的释放板74的接合凹进128中。当滑块73沿着箭头C 的方向从后面位置滑到前面位置时,挤压轴101压紧接合凹进128以 便沿着那个方向滑动释放板74,从而使定中杆55枢转。
注意滑块73在其一端具有弹簧固定部102。巻簧109的一端被 锚固至下半部11的后边缘lld,并且巻簧109的另一端被锚固至弹簧 固定部102。通过这样做,滑块73被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不断地推动,并且在释放子滑块80与滑块驱动传动系71c之间的接合 时,滑块73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且返回至后面位 置。
释放板74被支承在下半部11的左边缘llb侧,以便可以沿着箭 头C的方向滑动,箭头C的方向是滑块73的滑动方向。释放板74包 括支承板125和挤压凸轮部126。支承板125被支承在下半部11上。 挤压凸轮部126被形成为从支承板125延伸并且被用来挤压定中杆55 的第一和第二释;^文销60和61。支承板125具有引导狭缝125a,形成在下半部11上的滑动引导 销127插入通过该狭缝125a。引导狭缝125a沿着释放板74的滑动方 向形成,并且滑动引导销127插入通过引导狭缝125a,滑动引导销127 的宽度比狭缝宽度更大。通过这样做,防止释放板74从下半部11上 滑脱,并且沿着引导狭缝125a引导释放板74以便它沿着箭头C的方 向滑动。
另外,支承板125具有接合凹进128。为滑块73提供的挤压轴101 与接合凹进128接合。接合凹进128是U型凹进,其两个侧面与释放 板74的滑动方向垂直并且一个侧面沿着与释放板74的滑动方向相同 的方向。挤压轴101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两个侧面之间突出。因此, 当滑块73沿着箭头C的方向滑动时,接合凹进128由挤压轴101压 紧,然后释放板74沿着那个方向滑动。
注意挤压凸轮部126被形成在支承板125的一端,并且弹簧固 定部125b被形成在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巻簧129的一端被锚固 到下半部11的后边缘lld,并且巻簧129的另一端被锚固到弹簧固定 部125b。通过这样做,释放板74被不断地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 的方向推动。
挤压凸轮部126被形成为从支承板125延伸。挤压凸轮部126具 有凸轮件126a,凸轮件126a的法向方向与支承板125的滑动方向重 合。凸轮件126a位于定中杆55的第一和第二释放销60和61的枢转 轨迹中。在挤压凸轮部126中,当支承板125沿着箭头C的方向滑动 时,凸轮件126a压紧第一释放销60或第二释放销61以便沿着箭头B 的方向枢转。
另外,挤压凸轮部126具有突出到上半部10的第二杆开口部20 上方的突出部126b。突出部126b压紧位于第二杆开口部20中的第三 开关24。当定中杆55通过凸轮件126a枢转时,突出部126b同时压 下第三开关24。通过这样做,盘驱动装置1能够检测到光盘3被释放 并且可以旋转。
当第一释放销60或第二释放销61由凸轮件126a压紧并且然后沿
26着箭头B的方向枢转时,定中杆55沿相应的箭头A的方向使左输送 臂35和右输送臂36枢转,定中杆55经由啮合的齿轮部57和耦合齿 轮部45与左输送臂35接合,右输送臂36经由齿轮部44与左输送臂 35通过齿耦合。通过这样做,定中杆55能够移动左右输送臂35和36 的输送辊40远离光盘3的外周。
另外,当沿着箭头B的方向通过释放板74枢转定中杆55时,定 中杆56由限制件63压紧,然后定中杆55沿那个方向枢转。因此,定 中杆55能够移动盘支承部67远离光盘3的外周表面。
通过这样做,释放板74能够释放输送辊40以及支承光盘3的外 周表面的盘支承部67以便允许光盘3转动。另外,当滑块73沿着与 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时,释放挤压轴101对释放板74的压 紧。这就允许定中杆55沿着与箭头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当释 放释放板74沿着箭头B的方向对定中杆55的推动时,左右输送臂35 和36接收推簧27的推力以便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 箭头A的方向即左右输送臂35和36彼此接近的方向。因此,可以通 过输送辊40保持光盘3,并且可以排出光盘3。注意释放板74沿着 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巻簧129滑动。 盘记录和再现机构8
接着,将要描述盘记录和再现机构8,其向被输送到装置本体2 中的光盘3记录信息信号和/或从光盘3再现信息信号。盘记录和再现 机构8包括横向单元103和卡持单元104。横向单元103包括光学拾 取单元105、转台106和底架108。光学拾取单元105向光盘3记录信 息信号和/或从光盘3再现信息信号。光盘3 ^f皮可旋转地放置在转台106 上。这些光学拾取单元105和转台106被安装在底架108上。
底架108是由金属制造的大致矩形框架体。底架108具有开口 111, 其允许光学拾取单元105的物镜面对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侧。开口 111被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在沿纵向方向的一个端侧具有大致 圆弧形的切口部112。在底架108中,沿着开口 111的纵向方向延伸 一对引导轴,并且由这些引导轴支承的光学拾取单元105被布置成跨
27过开口 111。另外,圆形转台106和心轴电初4皮布置在开口 111的切口 部112中。光盘3被安装在转台106上。心轴电机驱动转台106进行 转动。另外,底架108具有电机布置部113,沿光盘3的径向方向输 送拾取基部的进给电机被布置在电机布置部113中。
底架108具有多个与基架115接合的接合件116,基架115被可 枢转地支承在下半部11的背面上。当接合件116分别经由减震器与基 架115的接合突起117接合时,底架108与基架115成为一体并且被 可枢转地支承在下半部11的背面侧上。通过如此做,底架108通过下 半部11的横向开口部32位于上半部10侧。
光学拾取单元105向位于转台106上的光盘3记录信息信号或从 光盘3再现信息信号。光学拾取单元105包括由大致矩形外壳形成的 拾取基部。在拾取基部上布置诸如半导体激光的至少一光源(未示出)、 物镜、光电探测器(未示出)以及一驱动系统。物镜将从光源发射的 光束会聚到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上以便发射光束。光电探测器检测 在光盘3的记录表面上反射的返回光线。驱动系统沿光盘3的聚焦方 向或轨道方向驱动物镜。另外,在光学拾取单元105中,拾取基部沿 纵向方向的两端被一对引导轴可移动地支承,并且允许物镜通过开口 111面对光盘3的信号记录表面。注意其中具有控制物镜的驱动系 统的驱动回路或类似物的FPC被附接至拾取基部。
另外,光学拾取单元105具有齿条件(未示出),它毗邻其中一个 引导轴设置并且与移动拾取基部的导螺杆啮合。当导螺杆通过进给电 机驱动进行旋转时,齿条件沿着导螺杆移动。因此,拾取基部沿着光 盘3的径向方向移动。
附接至底架108的转台106包括接合突起121、台122和心轴电 机(未示出)。接合突起121插入通过光盘3的中心孔3a。光盘3的 中心孔3a的环绕部位于台122上。心轴电机使台122转动。转台106 可旋转地保持光盘3,使得磁体被布置在台122上并且被磁力吸引到 卡持单元104的卡盘130,这将在后面进行描述。注意转台106位 于切口部112的上方,使得心轴电机安装在其上的基板附接至底架
28108,并且当基架115被升高或降低时,转台106朝着或远离卡盘130 移动。
基架115支承底架108。基架115大致是矩形框架本体。当基架 115被可枢转地支承在下半部11的背面的右边缘llc侧时,允许围绕 作为枢轴点的右边缘llc侧升高或降低基架115的左边缘lib侧的一 侧115a。升起引导销123被形成在基架115的下半部11的左边缘lib 的一侧115a处。升起引导销123插入通过滑块73的上述横向升起部 84。
当滑块73位于后面位置时,升起引导销123通过下部水平引导槽 部84a被保持。因此,如图13所示,基架115将底架108降低至卡持 释》文位置,在该位置,转台106移动远离卡盘130。此时,转台106 从一个区域(光盘被输送至该区域)后退以避免与光盘3碰撞或滑动。 然后,当滑块73沿着箭头C的方向滑动并且移至前面位置时,升起 引导销123从下部水平引导槽部84a被引导至上部水平引导槽部84c。 因此,如图14所示,基架115将底架108升至卡持位置,在该位置, 转台106接近卡盘130。通过这样做,在转台106中,接合突起121 插入通过光盘3的中心孔3a,并且台122被磁力吸引至卡盘130。在 排出光盘3的过程中,滑块73从前面位置滑至后面位置,因此基架 115的升起引导销123被引导至下部水平引导槽部84a以便将底架108 降低至卡持释放位置。
接着,将描述卡持单元104,它将光盘3与转台106保持在一起。 卡持单元104包括卡盘130、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以及卡持 杆133。卡盘130朝着或远离转台106移动。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 和132支承卡盘130。卡持杆133与滑块73的滑动同步地枢转第一卡 持臂131。当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支承卡盘130或释放所述 支承时,卡持单元104朝着或远离转台106移动卡盘130。通过这样 做,卡持单元104卡持光盘3或释放对光盘3的卡持。
卡盘130是由具有高滑动性能的工程塑料等制成的大致圆盘形构 件。如图2所示,卡盘130通过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被支承在上半部10的盘支承孔16中。如图4所示,卡盘130的下半部11 侧的表面中心部以圆形突出,并且卡盘130具有装配凹进135,它被 装配至转台106的接合突起121。铁板136被布置在装配凹进135中, 并且被磁力吸引至包含在台122中的磁体。另外,卡盘130具有锥形 部137,它从圆形延伸部的周围形成至所述外周部。
卡盘130以锥形部137由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保持的方 式被升起,并且被维持在与转台106间隔开的一个位置。另外,当第 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被枢转以释放对锥形部137的保持时,卡 盘130下落至转台106侧并且然后布置在转台106中的磁体被磁力吸 引至布置在装配凹进135中的铁板136。通过这样做,卡盘130将光 盘3与转台106保持在一起。
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保持卡盘130。第一和第二卡持臂 131和132在一端侧分别具有支承突起138。支承突起138被可枢转地 支承在臂支承孔17中,臂支承孔17开通在上半部10中。第一和第二 卡持臂131和132具有位于远端侧的滑动件139。滑动件139被可滑 动地锚固至形成在上半部10上的臂引导件18。然后,支承突起138 被支承在臂支承孔17中,并且滑动件139被锚固至臂引导件18。因 此,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应用支承突起138作为心轴被可枢 转地布置在上半部10的背面上。
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经由卡盘130布置在其中的盘支承 孔16被布置在上半部10的左右侧。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具 有边缘部141、弹簧固定突起142以及齿轮部144。边缘部141被形成 在相对两侧面上并保持卡盘130的锥形部137。巻簧143被锚固至弹 簧固定突起142。齿轮部144彼此通过齿耦合。
边缘部141被形成为圆弧形,其具有与卡盘130的锥形部137的 曲率半径大致相等的曲率半径,并且边缘部141具有沿着与锥形部137 的倾斜面相同倾斜方向的倾斜面。当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彼 此接近时,边缘部141在卡盘130的锥形部137的较低部分上滑动以 便升起卡盘130,从而移动卡盘130远离转台106。
30弹簧固定突起142相对于边缘部141毗邻支承突起138形成,并 且巻簧143的两端被锚固至弹簧固定突起142。通过这样做,第一和 第二卡持臂131和132沿着图4中箭头E的方向(边缘部141沿着该 方向彼此接近)枢转并被推动。
齿轮部144形成在设有支承突起138的端侧的外表面上,并且彼 此啮合。因此,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彼此通过齿耦合以便同 步地枢转。
另外,布置在上半部10的左边缘10b侧的第一卡持臂131具有卡 持齿轮部147,卡持齿轮部147通过枢转传动系145与卡持杆133连 接。枢转传动系145被可旋转地支承在上半部10的背面上,并且将第 一卡持臂131与卡持杆133通过齿耦合在一起。因此,当卡持杆133 与滑块73的滑动同步地枢转时,驱动力通过枢转传动系145被传递至 第一卡持臂131。因此,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沿着保持卡盘 130的箭头E的方向或者沿着释放卡盘130的与箭头E的方向相反的 方向枢转。
卡持杆133枢转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卡持杆133包括 接合板部150、齿板部153和支承柱部154。接合板部150具有与滑块 73的枢转槽85接合的接合突起151。齿板部153具有与枢转传动系 145啮合的枢转齿轮部152。支承柱部154支承着彼此平行的接合板部 150和齿板部153。
卡持杆133具有插孔154a,支承柱部154延伸通过该孔。卡持杆 133被可枢转地支承,使得形成在下半部11的左边缘llb侧的支承销 155插入通过插孔154a以便将接合板部150安装在下半部11上。另 外,在卡持杆133中,接合突起151通过形成在下半部11中的开口突 出至背面侧,并且与滑块73的枢转槽85接合。另外,在卡持杆133 中,形成在齿板部153的侧面上的枢转齿轮部152与被支承在上半部 IO的背面上的枢转传动系145啮合。
在卡持单元104中,在滑块73滑至后面位置以用于光盘3的等候 插入的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通过巻簧143的推力沿
31着箭头E的方向枢转以彼此接近。此时,当边缘部141在锥形部137 的较低部分上滑动时,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向上支承卡盘 130。注意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枢转的区域以这种方式被限 制,即滑动件139与臂引导件18的侧面接触。
当光盘3被输送至定中位置并且滑块73沿箭头C的方向滑动时, 卡持单元104的卡持杆133以这种方式枢转,即接合突起151通过枢 转槽85被引导。因此,在卡持单元104中,与卡持杆133的枢转同步, 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沿着与箭头E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经由枢 转传动系145枢转。通过这样做,当卡盘130下落并且然后被磁力吸 引至转台106时,卡持单元104可旋转地卡持光盘3。
为了释放对光盘3的卡持,在卡持单元104中,滑块73沿着与箭 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前面位置滑动,卡持杆133沿着相反方向枢 转。因此,在卡持单元104中,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沿着箭 头E的方向枢转并且然后卡盘130通过边缘部141被保持。因此,卡 盘130被升起并且移动远离转台106。此时,与滑块73沿着与箭头C 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滑动同步地,基架115也被降低至卡持释放位置, 因此转台106的接合突起121从光盘3的中心孔3a退出。
光盘的插入和排出
接着,将描述光盘3通过盘驱动装置1的插入和排出操作。在等 候插入光盘3的状态下,在盘驱动装置1的盘输送机构5中,左右输 送臂35和36接收推簧27的推力并且臂本体42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 相反的方向枢转。输送辊40被枢转至装置本体2的前表面2a,并且 左右输送臂35和36能够支承光盘3的插入端。另外,当左右输送臂 35和36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时,定中杆55沿着与箭 头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并且开关按压件58压下第一开关22。 另外,定中臂56也沿着与定中杆55相同的方向枢转。
另外,在等待插入光盘3的状态下,在驱动机构7中,滑块73 被保持在后面位置,并且枢转齿轮72的枢转板72a抵抗着巻簧79的推力沿着与箭头R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通过这样做,在驱动机构 7中,辊驱动齿轮72b与传动齿轮51啮合,并且驱动电机70的驱动 力可以被传递至输送辊40。另外,当子滑块80沿着箭头D的方向滑 动时,滑块73移动远离滑块驱动传动系71c的滑块齿轮97,并且驱 动电机70的驱动力不可以被传递至滑块73。
另外,当滑块73被保持在后面位置时,基架115的升起引导销 123被保持在横向升起部84的下部水平引导槽部84a侧,并且如图13 所示,基架115退到下半部11下方。通过这样做,被基架115保持的 底架108的光学拾取单元105和转台106从下半部11上光盘3被输送 到的区域退出,从而防止与光盘3的碰撞或滑动。另外,第一和第二 卡持臂131和132沿着箭头E的方向枢转以便彼此接近,并且卡持单 元104将卡盘130保持在上半部10的盘支承孔16中。
在该插入等候状态下,当大直径盘3A被插入时,如图15所示, 输送辊40被大直径盘3A的外周挤压以便沿箭头A的方向枢转左右输 送臂35和36。当沿箭头A的方向枢转左输送臂35时,沿箭头B的 方向枢转定中杆55。因此,释放开关按压件58对第一开关22的下压。 当检测到第一开关22的下压的释放时,驱动电机70被驱动并且然后 输送辊40被驱动以便通过皮带轮50和辊传动系48沿着抽拉大直径盘 3A的方向进4亍旋转。
如图16所示,当输送辊40在大直径盘3A的外周表面上滚动并 且大直径盘3A被输送到装置本体2中时,左右输送臂35和36被进 一步沿箭头A的方向枢转。另外,当左输送臂35枢转时,定中杆55 也沿箭头B的方向枢转,并且定中臂56也沿相同方向枢转,因此大 直径盘3A的外周表面不与设置在定中臂56的远端的盘支承部67接 触《
如图17所示,当大直径盘3A被输送靠近定中位置时,大直径盘 3A的外周表面与盘支承部67接触,并且定中臂56沿着箭头B的方 向被挤压。另一方面,当输送辊40滚动超出大直径盘3A的最大外径 并且然后左输送臂35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时,定中
33杆55沿着与箭头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当定中杆55和定中臂56沿着两个相反方向枢转时,定中臂56通过形成在定中杆55上的限制件63而被限制枢转。因此,定中臂56通过滑块挤压销68将由大直径盘3A引起的挤压力传递至子滑块80。通过这样做,子滑块80抵抗着巻簧99的推力沿着与箭头D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齿条部96与滑块齿轮97啮合,并且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可以被传递至滑块73。
另外,如图18所示,当大直径盘3A被输送至定中位置时,大直径盘3A通过定中臂56以及左右输送臂35和36的输送辊40围绕中心孔3a被支承在三个位置,其中通过限制件63限制定中臂56枢转,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和推动左右输送臂35和36。因此,大直径盘3A被保持在定中位置。
另外,滑块73沿着箭头C的方向滑动,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通过子滑块80被传递至滑块73。通过这样做,枢转齿轮72的枢转板72a沿着箭头R的方向枢转,并且辊驱动齿轮72b移动远离传动齿轮51。通过这样做,中断驱动力到输送辊40的传递,并且大直径盘3A被保持在定中位置。
注意直到那时装置本体2检测到定中杆55的开关按压件58压下第二开关23并且大直径盘3A被插入。
另外,当滑块73沿着箭头C的方向滑动时,通过横向升起部84插入的升起引导销123通过倾斜的引导槽部84c从下部水平引导槽部84a被引导至上部水平引导槽部84b。通过这样做,基架115从卡持释放位置被升起到卡持位置,通过基架115支承的横向单元103的转台106被升起到盘输送区域并且插入通过中心孔3a。
另外,当滑块73沿着箭头C的方向插入时,滑块73使得与枢转引导壁86接合的卡持杆133枢转。当卡持杆133被枢转时,与卡持杆133通过齿耦合的第一卡持臂131以及与第一卡持臂131通过齿耦合的第二卡持臂132沿着与图19中箭头E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以便抵抗巻簧143的推力彼此远离地移动。通过这样做,由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支承的卡盘130下落到转台106上并且与转台106电
34磁耦合,从而将大直径盘3A与转台106保持在一起。
而且,当滑块73沿着箭头C的方向滑动并且移至前面位置时,从下半部11的上表面突出的挤压轴IOI使释放板74沿着相同方向滑动。当定中臂56的第一释放销60被枢转至挤压凸轮部126滑动的区域时,并且当释放板74沿着箭头C的方向滑动时,释放板74挤压第一释放销60。通过这样做,在定中臂56中,盘支承部67沿着图20中箭头B的方向枢转并且移动远离大直径盘3A的外周。另外,当定中臂56沿着箭头B的方向枢转时,定中杆55通过限制件63也沿着相同的方向枢转。因此,通过耦合齿轮部45齿耦合的左输送臂35以及与左输送臂35齿耦合的右输送臂36沿着图20中箭头A的方向枢转。因此,为输送臂35和36提供的输送辊40移动远离大直径盘3A的外周表面。
当大直径盘3A的外周部被释放并且可以旋转时,释》文板74通过突出部126b压下第三开关24以便允许检测大直径盘3A可以旋转的状态。当压下第三开关24时,装置本体2停止对驱动电机70的驱动。
当向大直径盘3A记录信息信号和/或从大直径盘3A再现信息信号并且然后发出盘排出指令时,驱动电机70沿反向被旋转,子滑块80沿箭头D的方向移动并且然后滑块73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当滑块73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时,卡持杆133沿相反方向枢转。因此,第一和第二卡持臂131和132沿着箭头E的方向枢转以便彼此接近,并且卡盘130被支承在上半部10的盘支承孔16中。另外,当滑块73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时,由横向升起部84的上部水平引导槽部84b引导的升起引导销123被移至下部水平引导槽部84a,并且基架115从卡持位置移至卡持释放位置。而且,当滑块73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时,释放对释放板74的按压。因此,定中臂56和左右输送臂35和36被分别枢转并返回。结果,盘支承部67和输送辊40保持大直径盘3A的外周部。
当滑块73滑至后面位置时,释放子滑块80的齿条部96与滑块齿轮97之间的啮合。然后,滑块73通过锚固至弹簧固定部102的巻簧109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因此,滑块齿轮97移动远离子滑块80的齿条部96。通过这样做,停止滑块73的滑动。
当滑块73滑至后面位置时,枢转齿轮72的枢转板72a沿着与箭头R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并且辊驱动齿轮72b与传动齿轮51啮合。因此,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输送辊40,并且沿着排出大直径盘3A的方向驱动输送辊40进行旋转。当输送辊40在大直径盘3A的外周部上滚动时,左右输送臂35和36接收推簧27的推力并且朝着装置本体2的前表面2a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从装置本体2的盘插入和排出部4排出大直径盘3A,并且该盘3A被输送至中心孔3a位于外部的某个位置。通过这样做,大直径盘3A的中心孔3a和外周部可以被抓持,并且可以被操纵而不会接触记录表面。当左右输送臂35和36朝着装置本体2的前表面2a枢转时,定中杆55的开关按压件58压下第一开关22。通过这样做,装置本体2能够检测到大直径盘3A被排出并且停止驱动驱动电机70。
接着,在上述插入等候状态下,将描述插入小直径盘3B的情况的操作。当在插入等候状态下插入小直径盘3B时,如图21所示,输送辊40通过小直径盘3B的外周被按压,并且左右输送臂35和36沿着箭头A的方向被枢转。通过这样做,如同插入上述大直径盘3A的情况,定中杆55沿着箭头B的方向枢转,执行对第一开关22的下压的释放、驱动电机70的驱动以及通过输送辊40对小直径盘3B的抽拉。
如图22所示,当输送辊40在小直径盘3B的外周表面上滚动并且小直径盘3B被输送到装置本体2中时,左右输送臂35和36被进一步沿着箭头A的方向枢转。另外,当左输送臂35枢转时,定中杆55也沿着箭头B的方向枢转,并且定中臂56也沿着相同方向枢转,因此小直径盘3B的外周表面不与设置在定中臂56的远端处的盘支承部67接触。
如图23所示,当小直径盘3B被输送至靠近定中位置时,小直径
36盘3B的外周面与盘支承部67接触,并且沿着箭头B的方向挤压定中臂56。另一方面,当输送辊40滚动超出小直径盘3B的最大外径并且然后左输送臂35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时,定中杆55沿着与箭头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当定中杆55和定中臂56沿着相反方向枢转时,通过形成在定中杆55上的限制件63限制定中臂56枢转。因此,定中臂56通过滑块挤压销68将由小直径盘3B引起的挤压力传递至子滑块80。通过这样做,子滑块80抵抗着巻簧99的推力沿着与箭头d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齿条部96与滑块齿轮97啮合,并且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可以被传递至滑块73。
另外,如图24所示,当小直径盘3B被输送到定中位置时,小直径盘3B通过定中臂56以及左右输送臂35和36的输送辊40围绕中心孔3a被支承在三个位置,其中通过限制件63限制定中臂56枢转,沿着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并推动左右输送臂35和36。因此,小直径盘3B被保持在定中位置。
另外,滑块73沿着箭头C的方向滑动,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通过子滑块80被传递至所述滑块73。通过这样做,在装置本体2中,枢转齿轮72的枢转板72a沿着箭头R的方向枢转,并且到输送辊40的驱动力的传递被中断。另外,正如插入大直径盘3A的情况,在装置本体2中,当滑块73滑动时,基架115被升高至卡持位置,并且释放对卡盘130的支承。因此,小直径盘3B通过转台106和卡盘130被保持。
另外,在装置本体2中,滑块73沿着箭头C的方向滑动释放板74。当定中臂56的第二释放销61被枢转至挤压凸轮部126滑动的区域中时,释放板74关于箭头C的方向滑动以便挤压第二释放销61。通过这样做,在定中臂56中,盘支承部67沿着图25中箭头B的方向枢转并且移动远离小直径盘3B的外周。另外,当定中臂56沿着箭头B的方向枢转时,定中杆55通过限制件63也沿相同方向枢转。因此,与耦合齿轮部45齿耦合的左输送臂35以及与左输送臂35齿耦合
的右输送臂36沿着图25中箭头A的方向枢转。因此,为输送臂35
37和36提供的输送辊40移动远离小直径盘3B的外周表面。
当释放小直径盘3B的外周部并且使得它可以旋转时,释放板74通过突出部126b压下第三开关24以〗更允许检测小直径盘3B可以旋转的状态。当第三开关24被压下时,装置本体2停止对驱动电机70的驱动。
注意装置本体2不检测第二开关23通过定中杆55的开关按压件58的下压,因此装置本体2确定小直径盘3B被插入。当向小直径盘3B记录信息信号和/或从盘3B再现信息信号并且然后发出盘排出指令时,驱动电机70沿相反方向旋转,子滑块80沿箭头D的方向移动并且然后滑块73沿着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随后,通过与排出上述大直径盘3A类似的过程,左右输送臂35和36朝着装置本体2的前表面2a被枢转,并且排出小直径盘3B。
此时,左右输送臂35和36被支承在装置本体2的后边缘侧,并且支承小直径盘3B的外周表面的输送辊40朝着前表面2a枢转,因此盘驱动装置1能够可靠地将小直径盘3B排出到中心孔3a位于外部的一个位置。
本申请包含与2008年8月22日在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08 - 214502以及2008年8月22日在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曰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08 - 214503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上述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的方式被结合在此。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改变、结合、子结合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附属权利要求书或者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形成盘插入和排出开口的前表面的装置本体,一盘被插至所述前表面或从所述前表面排出;一对臂,所述一对臂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向着沿盘被插入的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能枢转地在其近端部被支承;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在所述一对臂的远端被分别能旋转地支承,并且通过使所述输送辊与盘的侧面接触,所述输送辊将盘输送至装置本体的内部或外部;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一对臂,使得分别被所述一对臂支承的输送辊彼此接近;以及输送辊旋转机构,其驱动分别被所述一对臂支承的所述输送辊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其中所述一对臂以被能枢转地支承的所述近端部彼此连接的方式同步地枢转所述输送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臂彼此连接,使得所述近端部彼此同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臂分别具有形成在所述近端部的齿轮部,并且所述齿轮部彼此啮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臂枢转通过位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侧与沿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之间的一个范围,在所述前表面侧,所述输送辊定位成彼此相邻,在所述下游侧,所述输送辊彼此间隔开。
5、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 一盘驱动装置被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形成盘插入和排出开口的前表面的装置本体, 一盘被插至所述前表面或从所述前表面排出;一对臂,所述一对臂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向着沿盘被插入的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能枢转地在其近端部被支承;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在所述一对臂的远端被分别能旋转地支承,并且通过使所述输送辊与盘的侧面接触,所述输送辊将盘输送至装置本体的内部或外部;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一对臂,使得分别被所述一对臂支承的输送辊彼此接近;以及输送辊旋转机构,其驱动分别被所述一对臂支承的所述输送辊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其中所述一对臂以被能枢转地支承的所述近端部彼此连接的方式同步地枢转所述输送辊。
6、 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形成盘插入和排出部的前表面的装置本体, 一盘被插至所述前表面或从所述前表面排出;一对臂,所述一对臂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向着沿盘被插入的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能枢转地在其近端部被支承;以及定中件,所述定中件被能枢转地支承在沿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并且使所述盘位于中心,其中所述一对臂的被能枢转地支承的所述近端部彼此连接,并且所述定中件与所述一对臂的至少任何一个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臂彼此连接,使得所述近端部彼此同步,以及所述定中件与所述近端部的至少任何一个连接,使得所述定中件与所述近端部同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臂彼此连接,使得分别形成在所述近端部的齿轮部彼此喷合,以及所述定中件与所述一对臂的所述至少任何一个连接,使得一传动系与形成在所述一对臂的所述至少任何一个中的耦合齿轮部啮合。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定中件和所述一对臂将具有大小不同直径的盘支承在与所述盘相应的定中位置。
10、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 一盘驱动装置被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形成盘插入和排出部的前表面的装置本体, 一盘被插至所述前表面或从所述前表面排出;一对臂,所述一对臂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向着沿盘被插入的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能枢转地在其近端部被支承;以及定中件,所述定中件被能枢转地支承在沿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并且使所述盘位于中心,其中所述一对臂的被能枢转地支承的所述近端部彼此连接,并且所述定中件与所述一对臂的至少任何一个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形成盘插入和排出开口的前表面的装置本体,一盘被插至所述前表面或从所述前表面排出;一对臂,所述一对臂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向着沿盘被插入的盘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能枢转地在其近端部被支承;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在所述一对臂的远端被分别能旋转地支承,并且通过使所述输送辊与盘的侧面接触,所述输送辊将盘输送至装置本体的内部或外部;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一对臂,使得分别被所述一对臂支承的输送辊彼此接近;以及输送辊旋转机构,其驱动分别被所述一对臂支承的所述输送辊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其中所述一对臂以被能枢转地支承的所述近端部彼此连接的方式同步地枢转所述输送辊。
文档编号G11B7/00GK101656084SQ20091016588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2日
发明者辻清明, 高义辉 申请人:索尼光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