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282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及脱离的闩锁装置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美国专利第5,564,939号,揭露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其具有分别贴靠在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21两侧的一对扣持弹片22、22A。操作部23具有位于扣持弹片22、22A的角部22-4下方的一对释放凸轮23-4。当向后拉操作部23的拉环23-8时,凸轮23-4对前述角部22-4施加向外的压力,这样,第一钩部22-1松脱以释放对接连接器。当对位于绝缘本体21外的操作部23及扣持弹片22、22A施加外力时,操作部23及扣持弹片22、22A很容易被毁坏或误操作。另外,重复操作将影响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精度。并且由于扣持弹片很薄,当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其很容易被损坏。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具有改良闩锁装置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可靠对接及脱离的改良闩锁装置。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组装于壳体上的对接模组及闩锁装置。壳体包括基座及组装于基座上的盖体,对接模组包括收容于其内的若干端子,闩锁装置包括安装于基座上的拉环、与拉环配合的一对扣持弹片及安装于壳体上的一对螺栓。当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推动拉环及螺栓使扣持弹片及螺栓与对接连接器接合。
具有上述特征的电连接器,壳体的侧壁横向凸伸有一对翼部,并且每一翼部设有收容螺栓的收容空间。拉环具有操作部、操作部两端的一对臂部及自对应臂部向横向凸伸而出且收容于翼部的收容空间内的一对限位挡块,当驱动螺栓时,被螺栓推动的限位挡块使拉环恢复至其原始位置上。每一扣持弹片的倾斜部设有切口,扣持释放部的突块自倾斜部的内表面延伸入切口直至倾斜部的外表面,这样,使扣持释放部抵靠于扣持弹片的倾斜部的内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螺栓与扣持弹片的共同作用,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可靠、精确的对接在一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基座的立体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盖体的立体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闩锁装置的立体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立体组合放大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其显示闩锁装置位于对接位置的情形。
图7是与图6相似,图7显示闩锁装置位于脱离位置,且螺栓还未向前推拉环的情形。
图8是与图7相似,图8显示闩锁装置位于脱离位置,且螺栓正欲向前推拉环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有基座10、盖体20、将盖体20组装于基座10上的螺钉30、对接模组60及闩锁装置40,其中基座10与盖体20构成电连接器的壳体,该壳体是由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压铸而成。
请参阅图2所示,基座10包括有基板11及自基板11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12,每一侧壁12设有自基座10的后端14向前端15延伸并贯穿基座10的上接合面16的纵长狭槽121。狭槽121将每一侧壁12分割为一外壁122及一内壁123,每一内壁123具有一靠近前端15的较高肩部124,每一肩部124的后端设有一垂直槽道125,每一外壁122设有一靠近前端15的切口1211。在内壁123的肩部124的内侧形成有一对挡块126,每一挡块126设有一阶梯部1261。基板11设有位于对应内壁123的肩部124与对应切口1211之间的一对凹槽111。基座10的前端15形成有对接框13,其设有贯穿前端15的开口133。对接框13的上部两侧形成有向侧面延伸的一对接合部131。对接框13的两侧形成有位于接合部131与基板11之间的一对接合空间132。基座10的后端设有一半圆形第一开口17,自第一开口17的两侧的接合面16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对柱体18,每一柱体18设有螺孔181及位于外围圆柱面上的四条凸肋182。
请参阅图3所示,盖体20包括有盖板21及自盖板21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22,每一侧壁22设有与基座10的狭槽121对应的纵长狭槽221,狭槽221将每一侧壁22分割为一外壁222与一内壁223。自盖板21向下延伸形成有与基板11的挡块126对应的挡块211。盖板21设有与基座10的切口1211对应的切口2221,切口2221的内侧设有与基座10的凹槽111对应的一对凹槽212。盖板21的前端两侧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对凸块23,盖板21的后端24设有与基座10的第一开口17对应的半圆形第二开口27。第二开口27的两侧设有一对通孔28,每一通孔28的直径与每一柱体18的外直径大致相等。自壳体的两侧横向凸出形成有一对翼部19。每一翼部19包括自基座10的对应外壁122延伸的下翼191及自盖体20的对应外壁222延伸的上翼192。每一翼部19具有由下翼191与上翼192共同组成的收容空间190。
请参阅图1与图4所示,闩锁装置40包括一对纵长螺栓50、一对扣持弹片70及拉环80。拉环80包括位于壳体外的操作部81、自操作部81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一对臂部82、位于臂部前端的一对扣持释放部83及自臂部82的侧面侧向凸伸而出的一对限位挡块84。每一扣持释放部83具有顶端832、底端833及自其侧表面向外凸伸而出的突块831。每一限位挡块84设有顶部841、底部842及位于顶部841与底部842之间的半圆形开840。
每一扣持弹片70是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其包括主体部71、形成于主体部71后端的U形第一钩部72及形成于主体部71前端的L形第二钩部73。主体部71在前后方向上设有纵长切口74,主体部71包括尾部711、中部712及自中部712向内延伸的头部713,中部712包括前倾斜部714、后倾斜部715及位于前、后倾斜部714、715之间的连接部716。
每一纵长螺栓50均包括位于其末端的操作端51、固定端54及位于操作端51与固定端54之间的连接杆52。连接杆52的表面设有向外呈放射状凸出的环状固持部53,固定端54的后端设有螺纹。
对接模组60包括绝缘本体61、自绝缘本体61向前延伸的舌板62及组装于绝缘本体61后部上的电路板63。舌板62的上、下表面设有若干通道65。若干端子64收容在舌板62内并贯穿绝缘本体61而与电路板63电性连接。
组装时,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通过将舌板62收容于开口133内,对接模组60组装于基座10上,电路板63收容于两侧壁12之间的基座10内。通过将突块831自扣持弹片70的内表面延伸穿过切口74,两扣持弹片70分别组装于拉环80上,扣持释放部83抵靠在扣持弹片70的内表面上且位于头部713的内侧。之后,扣持弹片70与拉环80一起组装至基座10上。此时臂部82收容于狭槽121内,操作部81位于基座10的后端14之外。U形第一钩部72收容于槽道125内并与肩部124接合,以将扣持弹片70固持于基座10上。L形第二钩部73延伸入接合空间132内,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扣持释放部83的底端833收容于凹槽111内,突块831延伸入切口1211内。螺栓50组装于翼部19内并且延伸穿过拉环80的半圆形开口840,与此同时,连接杆52收容于收容空间190内,且固持部53位于拉环80的限位挡块84之后。将凸块23置于接合部131下,绕两接合部131旋转盖体20的后端直至盖体20的底面抵接于基座10的接合面16上,这样,盖体20就安装于基座10上了。臂部82的上部收容于狭槽221内,扣持释放部83的顶端832收容于盖体20的凹槽212内。挡块211抵靠于挡块126的阶梯部1261上的电路板63的上表面,从而将电路板63固持于其位置上。柱体18收容于通孔28内,四条凸肋182与通孔28的内表面互相抵靠。两半圆形第一、二开口17、27共同形成电缆(未图示)收容开口。最后,将螺钉30拧入螺孔181,使盖体20与基座10固持于一起,这样便得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
下面将对电连接器1的操作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时,向前旋转螺栓50的操作端51,使固持端54的外部螺纹与对接连接器的螺母完全接合,与此同时,拉环80的扣持释放部83抵靠于扣持弹片70的前倾斜部714上。从而使第二钩部73夹持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应对接部上。当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完全对接时,螺栓50的操作端51抵靠于翼部19的后表面上。
请参阅图7所示,下面将对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脱离操作进行说明。首先,向后旋转螺栓50的操作端51直至固持端54完全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脱离。将拉环80的操作部81向后拉,拉环80的突块831沿切口74滑动,顶端832与底端833分别在凹槽111、112内滑动直至向后滑移到凹槽111、212的后端且与基座10及盖体20抵靠,扣持释放部83滑动至连接部716且与其相互抵靠,此时,扣持释放部83对连接部716的内表面施加向外的压力。扣持弹片70弹性变形,将扣持弹片70的头部713横向向外推,从而使第二钩部73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部脱离。亦即使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脱离。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之前,向前推动螺栓50,固持部53向前推动拉环80的限位挡块84,顶端832自连接部716滑动至前倾斜部714。如图6所示,扣持弹片70的头部713的弹性力驱使第二钩部73恢复至原始位置。这样,第二钩部73夹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应对接部。因此,闩锁装置40为电连接器1提供了与对接连接器的精确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该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对接模组及闩锁装置,其中,壳体包括基座及组装于基座上的盖体,对接模组组装于壳体中,该对接模组具有收容于其内的若干端子,其特征在于闩锁装置包括安装于基座上的拉环、与拉环配合的一对扣持弹片及安装于壳体上的一对螺栓,当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驱动拉环及螺栓使得扣持弹片及螺栓与对接连接器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壁横向凸伸有一对翼部,并且每一翼部设有收容螺栓的收容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拉环具有操作部、操作部两端的一对臂部及自对应臂部向横向凸伸而出且收容于翼部的收容空间内的一对限位挡块,当驱动螺栓时,被螺栓推动的限位挡块使拉环恢复至其原始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螺栓包括分别位于其两端的操作端、与对接连接器接合的固定端,以及位于操作端与固定端之间的连接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杆的表面设有向外呈放射状凸出的环状固持部,固定端设有螺纹,驱动螺栓时,固持部推动限位挡块于前后方向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限位挡块设有可供螺栓穿过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扣持弹片包括与基座接合的第一钩部、用以接合对接连接器的第二钩部及位于第一、二钩部之间的倾斜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拉环的臂部于其自由端设有扣持释放部,该扣持释放部具有自其侧表面向外凸伸而出的突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扣持弹片的倾斜部设有切口,扣持释放部的突块自倾斜部的内表面延伸入切口直至倾斜部的外表面,这样,使扣持释放部抵靠于扣持弹片的倾斜部的内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扣持释放部具有顶端及底端,盖体与基座均设有收容扣持释放部的顶端及底端的凹槽,当向后拉动拉环时,顶端及底端于凹槽内向后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其包括壳体、组装在壳体上的对接模组(60)及闩锁装置(40)。壳体包括基座(10)及组装在基座上的盖体(20),对接模组包括收容在其内的若干端子(64),闩锁装置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拉环(80)、与拉环配合的一对扣持弹片(70)及安装在壳体上的一对螺栓(50)。当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推动拉环及螺栓使扣持弹片及螺栓与对接连接器接合。
文档编号H01R12/78GK2587087SQ0228756
公开日2003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5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