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061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门形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把外部装置连接到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上,一般是分别于此类外部装置及电子设备上设置互相配合的一组连接器。该组连接器一般包括一连接系统端的电连接器及一连接设备端的对接电连接器,有时称为公、母对接电连接器,前述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分别安装有相互配合的若干端子;所述电连接器的端子暴露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开设的对接腔中,为了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连接器内而影响电通讯效果或者外界撞击而损坏端子,电连接器通常设置有用以遮蔽所述对接腔开口的门形件。
目前,电连接器上设置的门形件大体上分为两类,其一类在非使用状态时遮蔽于连接器对接腔开口端,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则向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两侧打开,从而露出电连接器的对接腔,使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端子得以配合。此种向电连接器两侧打开的门板会占用机箱内的空间并且影响电路板上线路的布局,另外,打开的门形件容易受到外力而损坏。
另一类门形件如美国专利公告第6,733,311号所示,在非使用状态时遮蔽于对接腔开口端,而在使用状态时,则受力沉降于所述对接腔的底部,并暴露出对接腔,以舆对接电连接器对接。
此种电连接器是通过螺旋弹簧对门形件施加作用力,使门形件能够回复至遮蔽电连接器对接腔的开口的状态(该螺旋弹簧总是对门形件向对接电连接器拔出方向施加作用力)。在与对接电连接器配合时,门形件受力,使螺旋弹簧压缩,但是由于螺旋弹簧螺旋延伸的方向与门形件的运动方向相一致,螺旋弹簧可压缩的裕度不大,压缩后的螺旋弹簧仍具有较高的高度,从而对接腔必须具有足够的深度,也即必须增加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高度。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较高的集成化程度要求电子组件必须具有轻薄短小的构形,以实现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及便携式发展需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使门形件尽可能沉降至对接腔的最底部,以有效减小电连接器的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使门形件尽可能沉降至对接腔的最底部,以有效降低对接腔的深度,从而减小电连接器的尺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相对于绝缘本体定义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门形件及弹性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平行延伸而出的两侧壁,该两侧壁间形成有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相配合的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对接腔,所述端子设有暴露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接触部,所述门形件可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运动,其位于第一位置时遮覆所述对接腔的开口,门形件受外力下降至对接腔的底部即位于第二位置时,暴露出所述接触部,以使该接触部可与对接电连接器电性相连,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腔内,所述弹性件包括相对于绝缘本体与门形件两者之一保持不动的保持部、相对于门形件倾斜延伸且支撑于绝缘本体与门形件两者的另一者上的支撑部及连接保持部与支撑部的弹性部,该弹性件借由支撑部相对于保持部的转动使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而对门形件施加作用力,使门形件总是具有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功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用于驱动门形件的弹性件的弹性部螺旋延伸的方向与门形件的运动方向不一致,支撑门形件的支撑部在门形件受力沉降时,可以具有较大的运动裕度,最终,弹性件仅需占用所述对接腔的较小高度,使所述门形件能够较为接近对接腔的底部,以有效降低对接腔深度,从而减小电连接器的尺寸。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移去扭簧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扭簧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门形件的正反两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可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2、弹性件3、门形件4及遮蔽壳体5。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底壁、自底壁向上平行延伸的一对侧壁11及开设有导引对接电连接器的导引孔120的一对端壁12,所述侧壁11、与侧壁首尾相接的端壁12及底壁共同包围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对接腔13,自所述底壁中部垂直向对接腔13内平行延伸有一对舌板14。该舌板14的两纵向末端的对接腔13内分别设置有一弹性件3。请再参照图3所示,所述门形件4由弹性件3支撑遮蔽于所述对接腔13的开口。所述遮蔽壳体5通过其上设置的若干配合部与所述绝缘本体1上相应的配合部配合,遮蔽于所述侧壁11外侧。
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3所示,所述端子2收容于所述每一舌板14两侧上并设置有暴露于对接腔13内的接触部21及用于焊接至电路板的焊接部22。
请参照图1及图3所示,所述遮蔽壳体5包括遮蔽于所述侧壁11两侧的片体及自片体上垂直于片体延伸的第一卡持部52、第二卡持部53、嵌合片54及与嵌合片54间隔开设的嵌合口55,所述侧壁11的上端面对应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卡持部52、第二卡持部53配合的第一卡持槽114及第二卡持槽115,所述侧壁11的外侧面底部设置有分别与嵌合片54及嵌合口55嵌合的嵌合槽116及T型嵌合块117。所述第一卡持槽114横向贯通所述侧壁1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卡持槽115包括贯通侧壁11上端面外侧的凹槽及自该凹槽底部向下延伸的收容孔,该收容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卡持部53的末端。
请参照图4及图5所示,所述弹性件3包括一扭簧32。请参照图7所示,所述扭簧32包括螺旋状弹性部321、保持部及支撑部323。所述保持部是自弹性部321两末端延伸的抵靠臂322,所述支撑部323为ㄇ形,其是自弹性部321中部与抵靠臂322成锐角向外延伸。请再参照图5及图6所示,所述弹性件3还设有保持杆31。所述两侧壁11上开设有孔洞111,该两侧壁11上的孔洞111可以都为通孔,或仅有一个为通孔。所述保持杆31依次穿过一侧壁上的孔洞111、弹性部321及另一侧壁上对应的孔洞111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使所述扭簧32固定于所述舌板14的纵向末端靠近对接腔13的底壁处,从而所述弹性部321抵靠于所述对接腔13的底壁上设置的承托部321′上,所述抵靠臂322基本完全收容于所述底壁上开设的具有台阶部的狭槽322′中并抵靠于其底面上。所述狭槽322′的台阶部设于远离弹性部321的一端,且该台阶部距离绝缘本体1底面的距离比靠近弹性部的狭槽322′的底部距离绝缘本体底面的距离大,以使所述台阶部能够承受较大的作用力,从而当抵靠壁322抵靠所述狭槽322′时,该狭槽322′的底部不易破裂。请再参照图7所示,所述抵靠臂322设置有与狭槽322′的台阶部相应的弯折部,以使其末端具有与弹性部321相应的高度。所述ㄇ形支撑部323包括倾斜延伸入两舌板14的间隔中的臂部324及位于臂部324末端的接触部325。
请参照图8所示,所述门形件4包括扁平板体41、于板体41纵长两侧末端设置的两对耳部42及于板体41上同侧两耳部42间间隔设置的一对导引部43。所述板体41上开设有一对可使所述舌板14穿过的狭长通槽44。板体41上于该一对狭长通槽44之间凹陷形成一供弹性件3的接触部325在其中滑动的滑道411,且由于该滑道411的形成而于其两端分别产生一卡挡部412。所述耳部42的上表面较扁平板体41的上表面下沉与遮蔽壳体5的厚度相应的高度。
所述门形件4相对于绝缘本体定义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门形件4位于遮蔽对接腔13开口的第一位置时,所述门形件4的耳部42与导引部43分别浮动收容于侧壁11上开设的与对接腔13连通的容置槽112与导滑槽113中,所述狭长通槽44正对于前述舌板14。所述弹性件3的支撑部323上的接触部325在滑道411两末端分别抵靠于卡挡部412上,用以支撑门形件4。同时,所述遮蔽壳体5的片体遮盖住所述孔洞111位于侧壁外侧的开口以止挡前述保持杆31的左右滑动;所述遮蔽壳体5的纵向末端设有与所述耳部42形状及位置相应的止挡部51,该止挡部51止挡于所述门形件4的耳部42上,且该止挡部51相对于侧壁11的上表面凹陷一定距离。从而所述门形件4平衡夹持于所述接触部325与止挡部51之间以遮蔽住所述对接腔13的开口。
在电连接器100与对接电连接器配合时,所述对接电连接器上的导引柱首先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侧壁12上的导引孔120中,以导引对接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100的配合。此后所述对接电连接器的对接部对所述门形件4施加一推力,使门形件4逐渐向对接腔13中下降。在对接电连接器的导引柱逐渐深入电连接器100的导引孔120的过程中,其对接部也逐渐插入对接腔13中,门形件4逐渐下降,前述舌板14逐渐穿过其正对的狭长通槽44,暴露出所述接触部21,以使该接触部21可与对接电连接器电性相连。与此同时,所述耳部42在容置槽112中滑动,所述导引部43在导滑槽113中滑动。所述支撑部323的臂部324通过弹性部321相对于保持部322作枢轴转动,所述接触部325沿滑道411末端向其中部滑动。随着对接电连接器的对接部向电连接器的对接腔13中进一步插入,门形件4受到的外力逐渐加大而持续向对接腔13的底部下降,在此过程中,所述弹性件3的支撑部323持续向对接腔13底部作枢转运动并逐渐接近对接腔13的底部,弹性部321的形变逐渐加大,其通过接触部325对门形件4施加的作用力也逐渐变大,直至支撑部323枢转至完全平行贴靠于门形件4与对接腔13的底壁之间,从而所述门形件4下降至对接腔13底部的第二位置。上述弹性件3的弹性部321的螺旋延伸的方向与门形件4的运动方向相垂直,而支撑门形件4的支撑部323具有较大的运动裕度,从而弹性件3仅需占用所述对接腔13的较小高度,使得所述门形件4可以较为接近对接腔13的底部。
所述对接电连接器自电连接器100的对接腔13拔出后,所述门形件4受到的对接电连接器作用力解除,由于所述弹性件3在门形件4下降过程中积蓄了弹性势能,弹性件3的支撑部323向对接腔13开口方向作枢转运动并通过接触部325对门形件4施加作用力,使其回复至初始状态即第一位置,并由遮蔽壳体5的止挡部51阻挡门形件4以防其脱离出绝缘本体1的对接腔13。
实施例二将实施例一中的保持杆31替代为与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的一对相对设置于绝缘本体1两侧壁11上的平行于门形件4延伸的短杆,该每一短杆一端与绝缘本体1的其中一侧壁11一体相连,另一端悬空于对接腔13内,中空螺旋弹性部321套设于短杆上。
实施例三将前述实施例一中的扭簧32的抵靠臂322改设成销部,实施例一中的保持杆31设置为相对绝缘本体1无法转动的形式,该保持杆上设有挡止部,该挡止部止挡所述销部,防止销部绕保持杆转动,所述挡止部可以是销孔、凹槽或其它结构。
实施例四将实施例二中的扭簧32的抵靠臂322改设成销部,实施例二中的短杆上设置有挡止部,该挡止部止挡所述销部,防止销部绕短杆转动,所述挡止部可以是销孔、凹槽或其它结构。
实施例五将实施例一的电连接器100的弹性件3替代为弹片,该弹片一端固定于绝缘本体1与门形件4两者之一上,另一端抵靠于绝缘本体1和门形件4两者之另一者上,该弹片相对于门形件4倾斜延伸于对接腔13内。
前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所述弹性件3的抵靠臂322或销部还可以保持于绝缘本体1的侧壁或端壁上,而非底壁上。
前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弹性件3还可以不具有保持杆31或短杆,而将弹性部321抵靠于绝缘本体1的承托部321′上或悬空于对接腔13内,抵靠臂322或销部保持于绝缘本体1的底壁或侧壁或端壁上。
实施例六将实施例一中的弹性件3的抵靠臂322保持于门形件4上,保持杆31组装于门形件4的底部,弹性部321套设于保持杆31上,而支撑部323支撑于绝缘本体1的底壁上,当门形件4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运动时,所述支撑部323于绝缘本体1的底壁上滑动。
前述实施例六中,所述弹性件3的保持杆31还可以一体成型于门形件4上,该保持杆31一端与门形件4相连,另一端悬空于对接腔13内,且该保持杆31平行于门形件4延伸,中空螺旋弹性部321套设于保持杆上;所述弹性件3也可以不具有保持杆31,而将弹性部321抵靠于门形件4上或悬空于对接腔13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弹性件及相对于绝缘本体定义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门形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平行延伸而出的两侧壁,该两侧壁间形成有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相配合的设置有开口的对接腔,所述端子设有暴露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接触部,所述门形件可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运动,其位于第一位置时遮覆所述对接腔的开口,门形件受外力下降至对接腔的底部即位于第二位置时,暴露出所述接触部,以使该接触部可与对接电连接器电性相连,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相对于绝缘本体与门形件两者之一保持不动的保持部、相对于门形件倾斜延伸且支撑于绝缘本体与门形件两者之另一者上的支撑部及连接保持部与支撑部的弹性部,该弹性件借由支撑部相对于保持部的转动使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而对门形件施加作用力,使门形件总是具有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具有止挡所述门形件的止挡部,以防门形件自对接腔中脱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在门形件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的同时沿其所支撑的门形件或绝缘本体滑动,且当门形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部平行夹持于所述门形件与所述对接腔底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部是中空螺旋状,螺旋延伸的方向与门形件运动的方向不一致,保持部与支撑部是分别自弹性部延伸,所述保持部是自弹性部末端延伸的抵靠臂,其抵靠于对接腔底壁上开设的狭槽中,所述支撑部支撑于门形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臂于远离弹性部的一端设有弯折部,所述狭槽设有与该弯折部相应的台阶部,该台阶部距离绝缘本体底面的距离较靠近弹性部的狭槽距离绝缘本体底面的距离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有一位于绝缘本体上的保持杆,所述弹性部套设于保持杆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杆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该保持杆一端与绝缘本体侧壁相连,另一端悬空延伸于对接腔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对应于对接腔两端开设有孔洞,所述保持杆的端部保持于该孔洞中,前述弹性部套设于保持杆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包覆有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盖住所述孔洞位于侧壁外侧的开口,以止挡保持杆的端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片,该弹片一端固定于绝缘本体与门形件两者之一上,另一端抵靠于绝缘本体和门形件两者之另一者上,所述弹片位于对接腔内且相对于门形件呈锐角倾斜延伸。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门形件及弹性件,绝缘本体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对接腔,端子设有暴露于对接腔内的接触部,所述门形件用于遮覆对接腔的开口,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腔内,所述弹性件包括相对于绝缘本体与门形件两者之一保持不动的保持部、相对于门形件倾斜延伸且支撑于绝缘本体与门形件两者之另一者上的支撑部及连接保持部与支撑部的弹性部,该弹性件借由支撑部相对于保持部的转动使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而对门形件施加作用力,使门形件总是具有在对接腔中作升降运动的趋势。此种电连接器中,弹性件在门形件受力沉降时,能够使门形件较为接近对接腔的底部,从而可以有效减小电连接器的尺寸。
文档编号H01R13/52GK2736987SQ20042007994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7日
发明者范家豪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