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424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汽车领域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中,为了实现外部元件与印刷电路板的电性连接,通常采用选择性的将元件的导线焊接至印刷电路板上对应导电垫的方式。但是,同时把所有的电子元件和印刷电路板结合,则是理想化的,难以实现的。同时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高效低成本成为了一种趋势。而传统的选择性的把元件和印刷电路板焊接的方法既耗时又费力,显然这是不符合发展趋势的。另外,通过手工焊接进行印刷电路板和元件之间的电性连接是不可靠的。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安装于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基板上,一互配元件安装于基板第二表面上。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与基板第一表面配合的安装面及由该安装面延伸入绝缘本体内的收容通道,导电端子收容于上述收容通道内;导电端子包括一与绝缘本体安装面共面并与基板电性连接的尾部及用以与安装于基板第二表面的互配元件相电性连接的接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设置与绝缘本体安装面共面的尾部,从而使得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实现更为可靠的电性连接,且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导电性能的稳定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6是印刷电路板的俯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将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上;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安装至印刷电路板后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安装至印刷电路板后与互配元件组合的另一角度视图;图9是图8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和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电连接器100安装于基板3上,以与基板3上的互配元件4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2,绝缘本体1包括长方体主体10和从主体10的安装面102向下延伸出来的舌板12。主体10包括顶面101及对应顶面101的安装面102。舌板12设有一个配合面120。若干收容通道103从绝缘本体1的顶面101向下延伸通过舌板12的对称的前后壁。若干十字直角通孔121从舌板12的配合面120向上延伸并与收容通道103相连通。若干狭槽104构成了主体10的前壁和后壁较低的部分,并且与对应的收容通道103和通孔121相对齐。
请参阅图3,每一导电端子2包括扁平的主体部20、自主体部20向上延伸而成的固持部21、一对从主体部20对应下边缘水平延伸而出的尾部22及从主体部20竖直向下延伸并和尾部22垂直的双臂接触部23。双臂接触部23包括从主体部20的中部向下延伸的第一接触段230和从主体部20下边缘向下延伸的并独自与尾部22相连接的第二接触段232。接触臂234由第一接触段230的下部构成,并弯向第二接触段232。固持部21设有若干倒钩212。
参考图4和图5,并结合图1至图3和图9,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的配合面120向上组装至绝缘本体1。固持部21的上边缘和绝缘本体1的顶面101共面,主体部20和固持部21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通道103内。固持部21的倒钩212与相应收容通道103的内表面相干涉配合来保证导电端子2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尾部22部分收容于狭槽104,并保持部分尾部自由伸出绝缘本体1外,并且保持每一尾部22的下表面220和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02共面。接触部23的第一和第二接触段230,232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通道103,同时,第一接触段230的接触臂234延伸入舌板12的通孔121。
本实施方式中基板3是一硬质的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30、对应于第一表面30的第二表面32及由基板3的第一表面30延伸至第二表面32的沟槽33。若干导电垫300排列在基板3的第一表面30上,且位于沟槽33的相对两侧。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顶面101可供真空吸取装置吸取,被安装于基板3的第一表面30来形成一个电子组件200。随着绝缘本体1的主体10的安装面102贴合基板3的第一表面30,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的舌板12插入沟槽33。导电端子2的尾部22焊接至基板3的对应导电垫300上而电性连接。绝缘本体1的舌板12的配合面120与基板3的第二表面32相接近。
互配元件4设有引导杆40,并通过该引导杆40的导引固定于基板3的第二表面32,并和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分别进行电性连接,形成组件300。互配元件4的引导杆40分别插入绝缘本体1的通孔121,并且都被第一接触段230的接触臂234和导电端子2的第二接触段232所夹置。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基板上,一互配元件安装于基板第二表面上,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与基板第一表面配合的安装面及由该安装面延伸入绝缘本体内的收容通道,导电端子收容于上述收容通道内;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包括一与绝缘本体安装面共面并与基板电性连接的尾部及用以与安装于基板第二表面的互配元件相电性连接的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一个顶面和一个对应的配合面,其中安装面位于顶面和配合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收容通道由安装面延伸至绝缘本体的顶面,上述端子还包括与绝缘本体的安装面相平齐的顶部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还包括位于接触部及尾部上方的固持部,上述顶部边缘设置于上述固持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接触部和尾部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接触部包括一个双臂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包括位于接触部上方的一个固持部,其中尾部位于固持部和接触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一个配合舌板充分支撑上述端子的接触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舌板设有由配合面延伸出来的通孔,该通孔与收容通道连通,其中端子的接触部收容于通孔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一个主体及舌板,上述安装面设置于主体上,而舌板由主体的安装面向下延伸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安装于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基板上,一互配元件安装于基板第二表面上。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与基板第一表面配合的安装面及由该安装面延伸入绝缘本体内的收容通道,导电端子收容于上述收容通道内。导电端子包括一与绝缘本体安装面共面并与基板电性连接的尾部及用以与安装于基板第二表面的互配元件相电性连接的接触部。通过该尾部使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实现更为可靠的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12/55GK2850026SQ20052013208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崇·易, 艾瑞克·丹尼尔·钟瑞特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