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电熔线及其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687644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结构、电熔线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半导体结构,特别关于电熔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工业中,熔线元件已广泛地使用在集成电路中,例如用来改善制造合格率或制作用户化集成电路。在相同的晶粒上以完全一样或多余的电路取代有缺陷的电路,可使制造合格率明显提升。使用激光束切断的熔线称为激光熔线(laser fuse),借由通过电流切断或烧断的熔线,则称为电熔线(electrical fuse)或e-熔线(e-fuse)。
熔线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可以选择性地烧断,例如通过足够大的电流以产生电迁移(electromigration)或融熔(melting),由此产生较具有阻抗的路径或断路。此外,也可使用一个比完全烧断熔线所需电流值低的电流,使得熔线劣化,以增加其电阻,选择性地烧断或劣化熔线的工艺通常称为程序化(programming)。
虽然激光熔线已被广泛地使用,然而其微缩化的能力有限,因为激光束聚焦能力的限制,致使熔线尺寸无法随着其它电子元件等比例地缩小,所以电熔线无法适合先进的纳米集成电路。
常见的电熔线如图1所示,该熔线元件为一个多晶硅线2经由介层窗(via)4连接到金属线6。多晶硅线2经过掺杂后可降低电阻值,施加程序化电流在多晶硅线2上会产生热而形成断路。然而此结构的可靠度不佳,因为多晶硅线2的电阻值是由掺杂浓度决定,其会随着工艺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使得程序化电压及程序化时间也需随着改变。
图2A说明另一个电熔线的立体图,其包括多晶硅板12经由钨接触栓塞(tungsten contact plug)14a及14b分别连接到金属线16及18,钨接触栓塞14a的截面积比钨接触栓塞14b小,其作为熔线元件,当程序化电流由一个金属线通过到另一个金属线时,钨接触栓塞14a会被高电流密度烧断。此结构有微缩化受限的问题,为了确保当钨接触栓塞14a烧断时,钨接触栓塞14b仍保持未受损,钨接触栓塞14b必须有明显较大的截面积,例如为钨接触栓塞14a截面积的5倍以上,因此整个熔线结构占据相对较大的晶粒面积。
图2B说明图2A中熔线结构的一种变化例,其中钨接触栓塞14a及14b由长方形的钨接点19取代,其作为熔线元件,多晶硅板12设在钨接点19底下,其主要用来承载钨接点19用而非传送熔断电流。
此结构的问题为钨接点19被热烧断之后形成断路,残留的热会引起钨与多晶硅板12的硅化反应,硅化物的低电阻值路径使得断掉的部分再连接起来,此再连接现象会形成短路或劣化作用(具有相对较高的电阻值,但是没有完全断路)。
因此,业界急需一种具有高可靠度,尺寸可缩小的电熔线,特别是使用在90纳米(nm)或以下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电熔线以及其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半导体结构包括第一介电层,位于浅沟槽隔离区(shallow trenchisolation,STI)上,接触栓塞(contact plug)由第一介电层的表面延伸到浅沟槽隔离区,其中接触栓塞包括实质上比两个末端区狭窄的中间区,接触栓塞形成熔线组件,电熔线还包括两个金属线位于第二介电层中,且位于第一介电层上,其中两个金属线分别连接到接触栓塞不同的末端区。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括硅长条,位于该浅沟槽隔绝区上,且与该接触栓塞的长边方向垂直,其中该接触栓塞的中间区在该硅长条之上,且该接触栓塞实质上比该硅长条厚。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括多个侧壁间隔物,位于该硅长条的侧壁上。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保护线,位于该第一介电层中,其中该保护线在该接触栓塞的侧边且平行于该接触栓塞。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接触栓塞包括钨。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介电层直接位于该浅沟槽隔离区上。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接触栓塞的两个末端区的宽度比该中间区宽度大1.5倍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熔线,包括熔线元件,由钨接触栓塞在介电常数小于4.2的低介电常数层间介电层中形成,其中该熔线元件包括实质上比两个末端区狭窄的中间区;浅沟槽隔离区,位于该熔线元件下;以及两个金属线,位于该低介电常数层间介电层上,其中该两个金属线的一部分分别在该熔线元件不同的末端区上。
根据所述的电熔线,还包括一个多晶硅长条,位于该熔线元件的中间区下,其中该多晶硅长条位于该浅沟槽隔离区上。
根据所述的电熔线,包括一个以上相互平行的多晶硅长条。
根据所述的电熔线,还包括两个保护线,位于该熔线元件的两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浅沟槽隔离区;形成第一介电层在该浅沟槽隔离区上;形成由第一介电层表面延伸到浅沟槽隔离区的接触栓塞,其中接触栓塞包括中间区,其实质上比两个末端区狭窄;形成第二介电层在第一介电层上;以及形成两个金属线在第二介电层中,其中两个金属线分别连接到接触栓塞不同的末端区。此方法还包括形成多晶硅长条(polysilicon strip)使得接触栓塞的狭窄部分变得更窄,保护线可在接触栓塞的任一侧边形成以终止由热引起的裂缝。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在形成该第一介电层的步骤之前,在该浅沟槽隔离区上形成多晶硅长条,其中该接触栓塞的中间区位于该多晶硅长条上,且该接触栓塞实质上比该多晶硅长条厚。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在该接触栓塞的侧边同时形成保护线。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中形成该接触栓塞的两个末端区的宽度比该中间区宽度大1.5倍以上。
本发明具有多项优点,首先,熔线元件及其连接的金属线为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其可改善接触并减少接触阻抗,在接触区域发生的压降较小,且在接触区域较少发生烧坏现象,所以程序化电压及程序化时间较易控制;第二,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可随着集成电路尺寸及操作电压之的减小而缩小;第三,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完全与现行的集成电路工艺兼容,可使用与其它半导体元件相同的掩膜来形成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优点包括改善可靠度、较高的尺寸缩小能力以及与现行的集成电路工艺完全兼容。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公知的电熔线,其中多晶硅线作为熔线元件;图2A为公知的电熔线,其中接触栓塞在多晶硅板上形成作为熔线元件;图2B为图2A中结构的变化,其中在多晶硅板上形成接触栓塞长条作为熔线元件;图3A~3C和图4~11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形成的中间过程。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多晶硅线4介层窗6、16、18、38金属线12 多晶硅板14a、14b 接触栓塞19 接点20 浅沟槽隔离区(STI)22 多晶硅长条23 侧壁间隔物24、34 介电层26、28 接触孔261、301狭窄部分(中间区)262、302较宽区域(末端区)30 接触栓塞(熔线元件)32 保护线36 沟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工艺剖面图、立体图及俯视图如图3至11所示,所有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照数字来标示相同的元件,每个附图编号中的字母A或B表示不同的变化或观察角度。
图3A、3B及3C说明在介电绝缘区20上形成多晶硅长条22,介电绝缘区20是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未图示),优选为浅沟槽隔离区(STI),因此也可将介电绝缘区20称为浅沟槽隔离区20。图3A为剖面图,浅沟槽隔离区20优选的形成方法为在半导体衬底形成凹陷,然后用介电材料如二氧化硅填充该凹陷。
多晶硅长条22的形成方法例如可在浅沟槽隔离区20上先形成硅层,再用蚀刻方式移除不需要的部分。条状物22通常为多晶硅,因此称为多晶硅长条22,但也可包括非晶硅。多晶硅长条22最好不进行掺杂,使其具有较高的电阻值,多晶硅长条22的厚度T1优选约为0.1到1.0微米(μm)。
多晶硅长条22的侧壁可进一步由侧壁间隔物23保护,如图3B所示,如此多晶硅长条22可与随后形成的钨接触栓塞隔绝。侧壁间隔物23可经由在多晶硅长条22上形成蚀刻终止层再除去不需要的部分而形成。此外,侧壁间隔物23也可以跟其它侧壁间隔物一起形成,例如栅极电极的侧壁间隔物。另外,侧壁间隔物23可延伸到多晶硅长条22的顶端,将多晶硅长条22与其上层完全隔绝。
图3C说明图3A结构的立体图,虽然在图中只显示一个多晶硅长条22,但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包括一个以上的多晶硅长条22(参阅图11,其为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且优选为相互平行。
参阅图4,在浅沟槽隔离区20及多晶硅长条22上形成介电层24,在优选实施例中,介电层24为层间介电层,其优选为介电常数小于4.2的低介电常数材料,介电层24的厚度T2由设计规格和集成电路的需求决定,厚度T2必须大于多晶硅长条22的厚度T1,在优选实施例中,厚度T2优选为小于1.0微米。在另一实施例中,介电层24还包括除了层间介电层以外的其它介电层,例如蚀刻终止层。
图5说明在介电层24中形成接触孔26和28的立体图,在介电层24上形成图案化光致刻蚀剂(未显示),然后蚀刻介电层24形成接触孔26和28,以露出浅沟槽隔离区20,接触孔28定义出两个接下来形成的保护线的图案,接触孔26定义出接下来形成的接触栓塞的图案,其亦即熔线元件。接触孔26和28最好延伸到介电层24的底部,且经由接触孔26露出多晶硅长条22。
接触孔26为狗骨头形状,其在中间区具有狭窄的部分261以及在末端区具有两个较宽的部分262。在90纳米技术中,接触孔26的狭窄部分261的宽度W1小于约1.0微米,且优选约为0.01微米到0.5微米之间,接触孔26较宽的部分262的宽度W2优选约为0.01微米到10微米之间。为了让电流聚集效应只发生在熔线元件的狭窄部分,而不会影响连接到熔线的金属线,W2与W1优选的比例为大于1.5,接触孔28的宽度W3优选约为0.01微米到10微米之间,其长度L实质上大于或等于接触孔26的中间区狭窄部分261的长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了解,W1、W2及W3的宽度与所使用的工艺技术有关,如果集成电路的尺寸缩小,则其宽度也将随之减小。
图6为金属栓塞30和32分别在接触孔26和28中形成后的结构立体图,需注意的是为了可以清楚显示其结构,其中省略了介电层24,虽然金属栓塞30和32优选是由钨制成,但也可以使用铝、铜或其它熟知的替代物及合金。此外,金属栓塞30和32可以为复合结构,包括例如阻挡层和黏着层,例如钛/氮化钛或氮化钽以及其它层,优选的阻挡层及黏着层包括不易于硅化反应的材料。接触栓塞30是作为熔线元件,因此在后文中称为熔线元件30,接触栓塞32则作为保护线32。
当熔线元件30烧断,由烧断熔线元件30的电流产生的热可能会使低介电常数介电层24产生裂缝,保护线32可终止断裂,避免裂缝延伸到其它区域,因此,优选的保护线32必须足够长,以延伸到比裂缝可能发生的区域更远的区域。
形成与熔线元件30连接的连线如图7和8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使用单镶嵌工艺形成金属线;但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先沉积金属层(如铝)再蚀刻以形成金属线。图7和8为沿着线A-A’(参阅图6)的垂直面的剖面图,在图7中,在介电层24、熔线元件30及保护线32上形成介电层34,介电层34优选为低介电常数介电层,其介电常数低于约3.5,更佳为超低介电常数介电层,其介电常数低于约2.5。接下来形成沟槽36,暴露出到少一部份的熔线元件30,最好是露出302的适当区域,但使301保持覆盖。
参阅图8,在沟槽36中形成金属线38,金属线38的材料优选为铜或铜合金,但其它材料如铝或铝合金也可以使用。在沉积铜或铜合金之前可先在沟槽36中形成扩散阻挡层(未显示),其材料包括钛、氮化钛、钽、氮化钽或其它替代物。铜的沉积可通过先形成铜晶种或铜合金薄膜,然后在晶种层上沉积铜以填充沟槽36。接下来使用化学机械研磨(CMP)让铜与介电层34的表面平坦化。
经由上述工艺所形成之优选实施例,其立体图及俯视图分别由图9和10所示,其中形成一个多晶硅长条22;在另一实施例中,则形成一个以上的多晶硅长条22,其俯视图如图11所示。
当程序化电压施加在金属线38之间,因为熔线元件30的狭窄部分301具有较小的宽度,所以在狭窄部分301的电流密度较高,多晶硅长条22的存在还降低了狭窄部分301的截面积,且加强电流聚集效应,因此只需要较低的程序化电压与/或较短的程序化时间。在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熔线元件30的宽度W1(参阅图5)及厚度T2(参阅图4)分别为0.13微米及0.4微米,当施加1伏特(volt)的程序化电压时,造成约0.01到0.1安培(amps)的程序化电流,通过熔线元件30的狭窄部分301的电流密度约为2安培/微米平方(A/μm2),假设多晶硅长条22其厚度T1约为0.2微米,在多晶硅长条22上方的熔线区域的电流密度还可增加到约5安培/微米平方(A/μm2)。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具有多项优点,首先,熔线元件及其连接的金属线为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其可改善接触并减少接触阻抗,在接触区域发生的压降较小,且在接触区域较少发生烧坏现象,所以程序化电压及程序化时间较易控制;第二,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可随着集成电路尺寸及操作电压的减小而缩小;第三,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完全与现行的集成电路工艺兼容,可使用与其它半导体元件相同的掩膜来形成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虽然本发明已揭示优选实施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后面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结构,包含浅沟槽隔离区;第一介电层,位于该浅沟槽隔离区上;接触栓塞,由该第一介电层表面延伸到该浅沟槽隔离区,其中该接触栓塞包括中间区以及两个末端区,该中间区实质上比该两个末端区狭窄;以及两个金属线,位于第二介电层中,该第二介电层位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其中该两个金属线分别连接到该接触栓塞的两个末端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括硅长条,位于该浅沟槽隔绝区上,且与该接触栓塞的长边方向垂直,其中该接触栓塞的中间区在该硅长条之上,且该接触栓塞实质上比该硅长条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括多个侧壁间隔物,位于该硅长条的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保护线,位于该第一介电层中,其中该保护线在该接触栓塞的侧边且平行于该接触栓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接触栓塞包括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介电层直接位于该浅沟槽隔离区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接触栓塞的两个末端区的宽度比该中间区宽度大1.5倍以上。
8.一种电熔线,包含熔线元件,由钨接触栓塞在介电常数小于4.2的低介电常数层间介电层中形成,其中该熔线元件包括实质上比两个末端区狭窄的中间区;浅沟槽隔离区,位于该熔线元件下;以及两个金属线,位于该低介电常数层间介电层上,其中该两个金属线的一部分分别在该熔线元件不同的末端区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熔线,还包括一个多晶硅长条,位于该熔线元件的中间区下,其中该多晶硅长条位于该浅沟槽隔离区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熔线,包括一个以上相互平行的多晶硅长条。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熔线,还包括两个保护线,位于该熔线元件的两侧。
12.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含形成浅沟槽隔离区;形成第一介电层在该浅沟槽隔离区上;形成由该第一介电层表面延伸到该浅沟槽隔离区的接触栓塞,其中该接触栓塞包括实质上比两个末端区狭窄的中间区;形成第二介电层在该第一介电层上;形成两个金属线在该第二介电层中,其中该两个金属线分别连接到该接触栓塞不同的末端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在形成该第一介电层的步骤之前,在该浅沟槽隔离区上形成多晶硅长条,其中该接触栓塞的中间区位于该多晶硅长条上,且该接触栓塞实质上比该多晶硅长条厚。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在该接触栓塞的侧边同时形成保护线。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中形成该接触栓塞的两个末端区的宽度比该中间区宽度大1.5倍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电熔线及其形成方法,该半导体结构包括介电层,位于浅沟槽隔离区上,以及接触栓塞,由该介电层表面延伸到该浅沟槽隔离区,其中该接触栓塞包括中间区,该中间区实质上比两个末端区狭窄。该接触栓塞形成熔线组件,该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两个金属线位于在该介电层上,其中两个金属线分别连接到该接触栓塞不同的末端区。本发明的熔线元件及其连接的金属线为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其可改善接触并减少接触阻抗,在接触区域较少发生烧坏现象,所以程序化电压及程序化时间较易控制;本发明的半导体结构可随着集成电路尺寸及操作电压的减小而缩小,并且完全与现行的集成电路工艺兼容,在本发明中可使用与其它半导体元件相同的掩膜。
文档编号H01L21/768GK1992255SQ20061010578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7日
发明者陈学忠, 蔡豪益, 陈宪伟, 郑心圃, 侯上勇 申请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