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767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尤指具有防止记忆卡大卡及小卡误插的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计算机科技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成长,其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也朝运算功能强、速度快的方向迈进,而以闪存作为数据储存媒体,确实为信息业带来莫大的便捷,尤其对单一、独立或暂时性的数据储存,可免除主存储器的大容量设置;同时,经由该等单体状内存的使用,可为特定数据的储存与档案管理提供方便。
鉴于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影机、MP3播放机或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所采用的记忆卡,大多可分为多媒体卡(Multi-Media Card),其简称MMC卡,保全数字卡(Secure Digital Card),其简称SD卡,灵巧媒体卡(Smart Media Card),其简称SM卡,记忆条卡(Memory Stick),其简称MS卡,快闪微型记忆卡(Compact Flash Card),其包含Type I和Type II,其简称CF卡,以及由日本01 ympus公司与Fuji公司所合作推出新的一种XD卡等七种制式记忆卡规格。
而以SD卡产品特色低耗电量,可延长使用装置的电池寿命,拥有自动错误改正(ECC)功能,可自动侦测和修正错误,拥有韧体可程序化(ISP)功能,有韧体更新功能,拥有断电指令和睡眠模式,及硬件数据写保护开关的种种功能,而渐渐取代CF卡,且相当受大众喜爱。
其SD卡随着可携式影音产品的尽出与智能型手机的普及,记忆卡体积趋向迷你尺寸,记忆容量也不断向上攀升,提供产品设计上不需屈就SD卡的大小,始而推出Mini SD卡,而MiniSD卡的产品特色体积只有SD和trade卡的40%,且兼具SD和trade卡所有的功能与特色,在日新月异的行动电话与可携式影音装置的最佳选择,且透过mini SD TM转接卡、硬件数据写保护开关,可使用于具有SD & trade插槽的装置,兼容Secure Digital Music Initiative(SDMI)移动式装置需求,采用原厂SLC颗粒,寿命长、稳定性高的种种优点,因此渐渐受到社会大众所使用。
请参阅2005年11月7日在台湾申请的公告号为第M289543号,名称为“防误插双槽单卡插入连接器”,如第九图所示,为现有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装置主要由基座A、端子组B、活动板C及盖体D所装配而成,其中端子组B为斜梯排列装设在基座A的容置槽A1内,而容置槽A1一侧则可供活动板C枢设呈一定位,并予以将盖体D罩覆其上,然而此种方式为可供不同记忆卡插接使用,但仍存在部份缺失,例如该基座A的容置槽A1内供不同记忆卡插入时,只透过活动板C来区分各个记忆卡插入,然而较轻、薄、短、小的记忆卡插入较大空间的插槽A2内时,并无任何结构予以抵挡,容易使内部端子组B受到碰撞而损坏、破裂的情况发生;再者,该现有装置的活动板C并无提供自动复位的功能,容易于插入不同记忆卡时,必须使用工具或手指拨动活动板C以调整正确的插入空间,相当的繁琐、操作困难、相当耗时费工。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与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绝缘座体的收容空间内设有限位装置,而限位装置的基板与连动弹片的结构设计有作动平滑、动作确实的优点,此外藉由支臂上的旋动板块活动扣持基板二侧,进而达到结构简单、组装成本及制造成本降低的功效,同时具有防止大卡、小卡误插于收容空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在于绝缘座体的开口设有相异宽度的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而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的宽度为分别符合记忆卡大卡、小卡的宽度,进而达到有效区分记忆卡插卡空间的功效,同时具有防止记忆卡或其它不同规格记忆卡误插的目的。
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其包括有绝缘座体及限位装置所组成,该绝缘座体为具有基座,且基座内穿设有端子组,并在基座二侧分别同向延伸有支臂,在二支臂远离基座的另侧设有可供预设记忆卡插入的开口,且靠近开口二侧的支臂上枢设有旋动板块;该限位装置设置在绝缘座体的支臂之间,且限位装置为设有活动扣持旋动板块上的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为可改善现有的技术关键在于(一)本实用新型的通过绝缘座体的收容空间内设有可防止小卡误插或其它不同规格记忆卡误插入大卡的插卡空间的限位装置,且利用限位装置的结构设计有作动平滑、动作确实的优点,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成本及制造成本降低的功效。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绝缘座体的开口设有相异宽度的第一限位槽1及第二限位槽,而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的宽度为分别符合记忆卡大卡、小卡的宽度,进而达到有效区分记忆卡插卡空间的功效。


第1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卡动作前的立体局部剖面图。
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卡动作中的立体局部剖面图。
第6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卡动作后的立体局部剖面图。
第7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插卡动作前的侧视剖面图。
第8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插卡动作后的侧视剖面图。
第9图为现有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绝缘座体,11、基座,15、开口,12、端子组,151、第一限位槽,121、第一接触部,152、第二限位槽,122、第二接触部,16、旋动板块,13、支臂,161、轴部,131、轴孔,162、抵持部,132、凸部,163、卡勾部,14、收容空间,2、限位装置,21、基板,22、连动弹片,211、定位孔,221、卡扣块,212、扣合部,222、抵制部,3、屏蔽壳体,31、扣部,32、弹片,4、记忆卡,41、金属接点,A、基座,A1、容置槽,A2、插槽,B、端子组,C、活动板,D、盖体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以SD卡、mini SD卡的使用为例,但实用新型作于实际应用时,则并非是以SD卡、mini SD卡的使用为限,亦可应用于各种记忆卡4插接使用,例如MMC卡、SM卡、CF卡、MS卡以及XD卡的大小记忆卡4插接使用的卡连接器上,请参阅第一、二、三图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以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是设置有绝缘座体1、限位装置2以及屏蔽壳体3,该绝缘座体1具有一基座11,且基座11内为穿设有端子组12,端子组12上设有第一接触部121及第二接触部122,并在基座11二侧分别同向延伸一支臂13,而二支臂13之间设有收容空间14,及二支臂13远离基座11的另侧设有可供预设记忆卡4置入之的开口15,且开口15为具有相异宽度的第一限位槽151及第二限位槽152,并在靠近开口15二侧的支臂13上设有轴孔131,而轴孔131上枢设具轴部161的旋动板块16,而旋动板块16上靠近轴部161的一侧设有抵持部162,抵持部162远离轴部161的另侧设有卡勾部163;另在支臂13外侧设有可供屏蔽壳体3所设的扣部31包覆扣合的凸部132。
该限位装置2设有基板21,且基板21上设有复数定位孔211,而定位孔211内为可供具卡扣块221的连动弹片22卡制固定,且连动弹片22远离卡扣块221的另侧设有向下弯折后反向斜伸的抵制部222,另在基板21二侧设有扣合部212。
当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在组装时,先透过绝缘座体1的旋动板块16固定在支臂13上,并利用旋动板块16的轴部161枢接于支臂13的轴孔131内,通过此结构设计,即可使旋动板块16在支臂13上呈扇形摆动状态,然后再将限位装置2的基板21安装在绝缘座体1的收容空间14内,如此,即可将基板21上的连动弹片22对位于绝缘座体1的开口15处,并使连动弹片22的抵制部222定位在开口15的第一限位槽151中间处,此外,该基板21二侧的扣合部212为与旋动板块16的卡勾部163呈稳固扣合状态,再将屏蔽壳体3的扣部31扣合在绝缘座体1支臂13的凸部132上,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配置。
请同时参阅第四、五、六图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插卡动作前的立体局部剖面图、插卡动作中的立体局部剖面图以及插卡动作后的立体局部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可供记忆卡4(大卡)插接使用,当记忆卡4(大卡)对位插入绝缘座体1的开口15时(如第四图所示),可经由符合记忆卡4(大卡)宽度的第一限位槽151对位插入,如此,记忆卡4(大卡)前端则会先抵触到限位装置2的连动弹片22,并使记忆卡4(大卡)前端延着连动弹片22的抵制部222顶推,进而使抵制部222向上弹性摆动,再将记忆卡4(大卡)朝收容空间14内插入时,记忆卡4(大卡)二侧即可碰触到二支臂13上旋动板块16的抵持部162,而抵持部162则以轴部161为中心向外侧偏摆,此时,旋动板块16的卡勾部163则脱离了限位装置2的基板21二侧扣合部212,进而使基板21连同上方的连动弹片22向上移动,即可使(大卡)插卡空间呈开放状态,进而供记忆卡4(大卡)插入至收容空间14内呈一定位,并且记忆卡4(大卡)的金属接点41为与绝缘座体1的端子组12的第一接触部121呈电性接触(如第六图所示)。
当上述记忆卡4(大卡)欲拔出绝缘座体1的收容空间14时,该记忆卡4(大卡)则会依序脱离旋动板块16及连动弹片22,而当记忆卡4(大卡)二侧脱离旋动板块16的抵持部162时,该抵持部162即会重复上述偏摆动作回到原位,即可使卡勾部163扣合在基板21的扣合部212上,以此结构设计,即可使(大卡)插卡空间呈封闭状态,进而防止大小记忆卡4误插的缺点发生;再于记忆卡4(大卡)脱离连动弹片22的抵制部222时,该抵制部222则受到弹性回复力作动,而使抵制部222定位在开口15的第一限位槽151中间处,进而达到结构简单、构件作动平滑、动作确实的功效,同时具有大量生产制造及减少组装成本的优点,并有效避免记忆卡4插接时,造成内部构件损坏的缺失发生,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请同时参阅第七、八图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插卡动作前的侧视剖面图以及插卡动作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亦可供记忆卡4(小卡)插接使用,当记忆卡4(小卡)对位插入绝缘座体1的开口15时(如第七图所示),可经由符合记忆卡4(小卡)宽度的第二限位槽152对位插入,如此,记忆卡4(小卡)前端会抵触到限位装置2的连动弹片22,而且将会顺着连动弹片22的抵制部222限位滑移入第二限位槽152内,如此,即可使记忆卡4(小卡)稳固限位插入收容空间14内,而记忆卡4(小卡)的金属接点41则会与绝缘座体1的端子组12的第二接触部122相接触而呈电性导通。
另外,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为可供屏蔽壳体3包覆定位,进而提供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通过屏蔽壳体3有接地及电磁波隔离在外的功效,避免内部电路或线路受到干扰,而屏蔽壳体3上进一步设有复数弹片32,且弹片32为分别抵持在限位装置2的基板21上,及旋动板块16的卡勾部163一侧,当记忆卡4(大卡)抽出绝缘座体1外时,可通过屏蔽壳体3的弹片32抵持限位装置2的基板21向下移动,而屏蔽壳体3侧边的弹片32则会推抵旋动板块16的卡勾部163,以此结构设计,即可使卡勾部163卡扣在基板21二侧的扣合部212上,其在提供记忆卡4插拔时,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有自动回复呈封闭的插卡空间即可。
而上述说明开口15的第二限位槽152为可符合小卡的宽度,且提供记忆卡4(小卡)稳固限位插入于收容空间14内,若当记忆卡4(小卡)误插入第一限位槽151时,其第一限位槽151的宽度与记忆卡4(小卡)的宽度不符合,且限位装置2的结构设计亦可有效抵制记忆卡4(小卡)进入;又,第二限位槽152的宽度小于记忆卡4(大卡)的宽度,亦无法提供记忆卡4(大卡)插入。
再者,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为可提供SD卡、mini SD卡插接使用,其亦可提供MMC卡、MS卡、SM卡、CF卡以及XD卡等不同记忆卡4的(大卡)及(小卡)插接使用,并非限定SD卡及mini SD卡的记忆卡4使用为例;且内部端子组12的第一接触部121结构设计亦可供上述各种记忆卡4插接时有良好的电性接触的功效。
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为针对于绝缘座体1的二侧支臂13上枢设具卡勾部163的旋动板块16,并藉由绝缘座体1的收容空间14内定位有可上下位移的限位装置2,即可有效避免小卡误插至大卡的插卡空间,或其它不同规格记忆卡4插入的缺点发生,进而导致记忆卡4及绝缘座体1内部构件发生刮伤或损坏的情形。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范畴、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作出各种简单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包含在以上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其包括有绝缘座体及限位装置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为具有基座,且基座内穿设有端子组,并在基座二侧分别同向延伸有支臂,而二支臂远离基座的另侧设有可供预设记忆卡插入的开口,且靠近开口二侧的支臂上枢设有旋动板块;该限位装置设置在绝缘座体的支臂之间,且限位装置设有活动扣持在旋动板块上的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端子组上设有凸出于收容空间上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开口为具有相异宽度的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的宽度为可符合记忆卡大卡、小卡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的基板上设有连动弹片,而连动弹片一侧设有定位在第一限位槽中间的抵制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其包括有绝缘座体及限位装置,其中该绝缘座体具有一基座,且基座二侧为同向延伸有一支臂,而二支臂之间设有收容空间,并在二支臂远离基座的另侧设有可供预设记忆卡置入的开口,而支臂靠近开口一侧设有轴孔,限位装置设有在绝缘座体的支臂之间,而基板二侧设有活动扣合的旋动板块,而旋动板块设有枢接于支臂的轴孔内的轴部,在记忆卡插入时,可藉由触碰旋动板块呈扇形摆动扣持在基板二侧,即可将基板具有上下位移提供插卡空间呈封闭或开启状态的功效,进而有效防止记忆卡大卡及小卡误插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13/64GK2924823SQ20062006085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7日
发明者林乐贤 申请人:林乐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