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767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用于连接芯片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用以连接芯片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及用以压制芯片的压制结构,该压制结构一般为为可与绝缘本体相扣合的盖体,其单独设置于绝缘本体外,在装设芯片时需要将该盖体拆除,再将芯片放置在绝缘本体上,之后再将盖体压设在芯片上,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且将盖体拆除再安装需要较长的时间,影响安装效率。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效率较高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设有转轴的盖体,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可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通道,绝缘本体上延伸设有第一抵持部,导电端子延伸设有第二抵持部,第一、第二抵持部与设有转轴的盖体配合且可限制转轴在上下方向的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盖体装设在电连接器上,且盖体上设有与绝缘本体相连接的转轴,第一、第二抵持部与转轴配合可限制转轴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转轴可固定在绝缘本体上,故在安装芯片时不用拆除盖体,只需将盖体开启或闭合,提高了安装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另一方向示图。
图3是图1的又一方向示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芯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开启状态图。
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一盖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二盖的立体图。
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用以将具有端子20的芯片2连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该电连接器1包括可容纳芯片2的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中的若干导电端子14及压制于芯片2上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11与第二盖12。
绝缘本体10大致为一方形结构,其中间凹设有可收容芯片2的凹陷空间101,在凹陷空间101相对的两侧设有若干端子通道102,导电端子14收容于其中,每一端子通导102的上端具有一与其连通且宽度大于端子通道102宽度的并贯穿绝缘本体上表面的通槽103。绝缘本体10上相邻端子通道102间由内向外延伸设有第一抵持部104,第一抵持部104外侧末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三持部105。在与端子通道102同一侧的绝缘本体侧壁与第一抵持部104及第三抵持部105间形成旋转空间106,该旋转空间106与每一端子通道102形成连通。在绝缘本体10上与设有端子通道102相邻的另外两侧上设有呈台阶状是卡合部107。
导电端子14包括基部141,由基部141向上延伸再向外延伸设有第二抵持部142,第二抵持部142内侧凸出设有接触部143,由基部141向内延伸设有可固定在绝缘本体10中的固定部144,由基部141外侧向下延伸设有导接部145,该导接部145可将电连接器导接在电路板上。
第一盖11上设有第一主体部111,第一主体部111上设有凹槽112,由第一主体部111上与设有凹槽112相对的另一侧向下延伸设有若干挤压臂113,挤压臂113的外侧设有与每一挤压臂113相连接的转轴114,所述第一盖11上与设有转轴114相邻的两侧由第一主体部111向下延伸设有扣合部115,该扣合部115末端设有可与绝缘本体10上的卡合部107相扣合的勾部1151。
第二盖12与第一盖11结构基本相同,其仅存在一点差别,在第二盖12的第二主体部121上不设有凹槽,而在与凹槽相对位置上凸出设有可与该凹槽112配合的凸出部122,该凸出部122上具有平整表面,在自动化安装过程中可供真空吸嘴(未图示)吸附,且第一、第二盖的挤压臂相对设置在两盖体的两侧。
组装时,先将第一盖11放置于绝缘本体10一侧,同时使每一挤压臂113与每一通槽103对准,且转轴114收容在旋转空间106中,再将导电端子14装设到导端子通道102中,这时第一、第二、第三抵持部104、142、105与设有转轴114的第一盖11配合且可限制转轴114在上下前后左右移动,具体为第一、第二抵持部104、142可限制转轴114在上下方向的移动,第三抵持部105、与第三抵持部相邻的绝缘本体侧壁可限制转轴114在左右方向的移动,挤压臂113与第一或第三抵持部104、105配合可限制转轴114在前后方向的移动。第一盖11被连接在绝缘本体10的一侧,且转轴114可在旋转空间106中转动,使得第一盖11可绕绝缘本体10转动。将第二盖12装设到绝缘本体10中与上述装设第一盖11的过程一样的,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
将芯片2装设到电连接器1中时,先将第一、第二盖11、12打开,即使第一、第二盖11、12向外旋转,再将芯片2放置在凹陷空间101中,同时使芯片2的每一端子20穿过通槽103与电连接器1的每一导电端子14的接触部143相对应,确认芯片2放置平稳后,将第一、第二盖11、12向内旋转并压在芯片2上,每一挤压臂113分别对应芯片2上的一端子20,并从端子通道102上端挤压芯片2的每一端子20,使芯片2上的端子20与电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4相导接,最后稍微用力下压第一、第二盖11、12,扣合部115末端的勾部1151扣合在绝缘本体10上的卡合部107上,这时芯片2即稳固的扣合在电连接器1中,实现芯片2与电连接器1的有效连接,且第一、第二盖扣合后可将芯片封闭在电连接器中,以防止外界物质损坏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盖体装设在电连接器上,且盖体上设有与绝缘本体相连接的转轴,第一、第二、第三抵持部与转轴配合可将转轴有效的固定在绝缘本体上,故在安装芯片时不用拆除盖体,只需将盖体开启或闭合,提高了安装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设有转轴的盖体,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可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通道,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上延伸设有第一抵持部,导电端子延伸设有第二抵持部,第一、第二抵持部与设有转轴的盖体配合且可限制转轴在上下方向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由绝缘本体上相邻端子通道间由内向外延伸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抵持部外侧末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三抵持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抵持部、与第三抵持部相邻的绝缘本体侧壁与设有盖体的转轴配合且可限制转轴在左右方向的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基部,由基部向上延伸再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抵持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基部,由基部向内延伸形成可固定在绝缘本体中的固定部,由基部向下延伸设有导接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主体部,由主体部一侧延伸形成可与外接组件相挤压的挤压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挤压臂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臂与第一或第三抵持部配合且可限制转轴在前后方向的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抵持部外侧末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三抵持部,第三抵持部、与第三抵持部相邻的绝缘本体侧壁与设有盖体的转轴配合且可限制转轴在左右方向的移动,所述盖体包括主体部,由主体部一侧延伸形成可与外接组件相挤压且与转轴相连接的挤压臂,挤压臂与第一或第三抵持部配合且可限制转轴在前后方向的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设有转轴的盖体,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可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通道,绝缘本体上延伸设有第一抵持部,导电端子延伸设有第二抵持部,第一、第二抵持部与设有转轴的盖体配合且可限制转轴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该电连接器的盖体装设在电连接器上,且盖体上设有与绝缘本体相连接的转轴,第一、第二抵持部与转轴配合可限制转轴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转轴可固定在绝缘本体上,故在安装芯片时不用拆除盖体,只需将盖体开启或闭合,提高了安装效率。
文档编号H01R13/62GK2927379SQ20062006096
公开日2007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8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