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034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信号传输质量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05年1月12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671164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体、 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其中所 述遮蔽壳体设有一对接面及一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后端部及自后端 部前表面向前延伸的舌4反,所述舌板延伸至收容空间的前端适当位置处,所述 舌板设有收容导电端子的若干收斜曹,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至舌板末端的接 触部。然而,如此设置,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离遮蔽壳体的对接面较近,电 连接器的屏蔽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导电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效果较好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 体,其中所述遮蔽壳体设有一对接面及一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收容空 间内,其包括一后端部及自后端部前表面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一舌板 设有若干第 一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第 一收容槽的上端部及突出于 第一舌板的接触部,所述第一舌板设有位于收容空间内的末端,所述末端与后 端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末端与遮蔽壳体对接面之间的距离。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第一舌板较短,如此设置,可以使导电端子的接触 部更靠近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部,进而使遮蔽壳体能更完全地包覆于接触部的外 围,达到较好的屏蔽效果。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示图。 图5是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相配合的对接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对接连接器未插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前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对接连接器插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内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至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为射频电连接器,其焊接于电 路板7上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00相配合(如图6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 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的 遮蔽壳体3。所述遮蔽壳体3设有一对接面30及一收容空间38。所述绝缘本体1收容于收容空间38内,其包括后端部11、自后端部11 两侧向前延伸的第一侧端部12及第二侧端部17。所述后端部11包括一前表 面111、后表面112及自前表面111中部向前一体延伸的第一舌板13及位于 第一舌板下方的第二舌板14,所述第一、第二舌板13、 14相互平行且于两者 之间设有一对接槽15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00配合。所述对接槽15将第一、第 二舌板13、 14隔断,所述第一、第二舌板13、 14分别设有沿对接槽15对称 布置的第一、第二收容槽131、 141,所述后端部ll设有若干与第一、第二收 容槽131、 141连通的收容道(未标号),所述第二舌板14设有一导引面142, 所述第二收容槽141是自导引面142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后端部11还包括一 自前表面111底端两側向前延伸的一对卡持板16,每一^^持板16设有一向下 突出的定位柱161,所述卡持板16用以与遮蔽壳体3相抵压使遮蔽壳体3与 绝缘本体1稳定固持,所述定位柱161用以插入至电路板7上的定位孔(未图 示)内,使电连接器100与电路板7固定。所述第一、第二侧端部12、 17延 伸至遮蔽壳体3的对接面30,所述第一侧端部12的上端设有一向内突出的第 一突出部121,该第一突出部121设有与收容空间38直接连通的第一倾斜面 Ull及与遮蔽壳体3相配合的第一凸肋1212;所述第一侧端部12于第一突出 部121的下方设有一向收容空间38内延伸的三角形第一加强肋122;所述第
二侧端部17与第一侧端部12为对称结构,第二侧端部17的上端设有一向内 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71,该第二突出部171设有与收容空间38直接连通的第 二倾斜面1711及与遮蔽壳体3相配合的第二凸肋17U;所述第二侧端部H 于第二突出部171的下方设有一向收容空间38内延伸的三角形第二加强肋 172,所述第一、第二加强肋122、 172位于第一、第二舌板13、 14的两侧。 所述第一加强肋122连接第一侧端部12与后端部11前表面111、第二加强肋 172连接第二侧端部17与后端部11的前表面111,如此设置,使绝缘本体1 的结构更为稳固。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是由金属片冲压而成,所述导电 端子2大致为"Z"形,其包括一主体部21、自主体部21向前延伸的分叉尾 端22及主体部21垂直弯折延伸的焊接脚23,所述分叉尾端22包括延伸入第 一收容槽131内的上端部221及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32内的下端部222,所述 上端部221的自由末端设有一延伸入对接槽15的接触部2211,所述上端部 221、下端部222分别自主体部21的上、下两端延伸而成,且上、下端部221、 22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主体部21设有若干倒刺211用以与第一收容 槽131干涉配合,使主体部21能更好的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11内。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上表面31 、与上表面31相对的下表面32及连接上表面 31和下表面32的两侧面33。所述上、下表面31、 32分别设有一对向内延伸的抵 压弹片311、 321,所述上表面31还设有位于两抵压弹片311之间的接触弹片312, 所述接触弹片312较抵压弹片311长。抵压弹片311、 321及接触弹片312的后端 均为弯曲状且向内延伸,以利与对接连接器200相配合。所述两側面33分别设 有一对向外延伸的焊接部331。请参阅图4所示,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自后端部11的后表面112插 入第一、第二舌板13、 14内,其中,所述主体部21固持于后端部11的收容道(未 标号)内,所述分叉尾端"的上端部221延伸入第一收容槽131内、分叉尾端22 的下端部222固定于第二收容槽132内,所述接触部2211向下延伸入对接槽15 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00电性连接,所述下端部222的上表面(未标号)与第二 舌板14的导引面142平齐,以利于支撑及导引对接连接器200的插入;其次,将 遮蔽壳体3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其中,所述第一側端部12及第二側端部17分别与遮蔽壳体3的两側面33配合,所述上、下表面31、 32位于收容空间38的外围, 抵压弹片311、 321及接触弹片312均延伸入收容空间38内。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 接脚23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11,且位于遮蔽壳体3后表面39的内侧,即导 电端子2的焊接脚23未延伸出遮蔽壳体3的后表面39(如图4所示)。另外,所述 卡持板l 6抵压遮蔽壳体3的下表面32 ,使遮蔽壳体3与绝缘本体l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第二舌板13、 14均设有一位于收容空间38内的末端15,所述末端15 与后端部11前表面111之间的距离小于末端15与遮蔽壳体3对接面3 0之间的距 离;并且,第一舌板13的末端15与后端部11后表面112之间的距离也小于末端 ]5与遮蔽壳体3对接面30之间的距离;另外,所述第二舌板14与遮蔽壳体3下表 面3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舌板14与遮蔽壳体3上表面31之间的距离。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一绝缘部4、延伸出绝缘部4的第 一框口5及与第一框口5电性连接的线缆6,所述第一框口5包括第一舌片51,固 持于第一舌片51上的若干导电片52及位于第一舌片51外围的矩形金属壳53。所 述金属壳53设有一顶表面531及两侧表面532,所述顶表面531设有一对扣接孔 5311,所述扣接孔5311用以与遮蔽壳体3的抵压弹片311相配合,所述第一框口 5的两侧均设有一相内凹陷的配合槽54,该配合槽54用以与第一、第二加强肋 122、 172配合。请参阅图6、图7所示,使用时,将对接连接器200插入电连接器100的收容 空间38,所述第一、第二加强肋122、 172卡持于配合槽54内,所述第一舌片51 插入对接槽15内。所述上端部221受到挤压而在第一收容槽131内发生弹性变 形,使其接触部2211与导电片52达成电性连接。然而,当其他类型的电连接器 误插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内时,所述第一、第二突出部121、 171及第一、 第二加强肋122、 172均可防止非对接电连接器的插入,从而保护了导电端子2。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第一、第二舌板13、 14较短,如此设置,可以使导 电端子2的接触部2211更靠近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11,进而使遮蔽壳体3能更 完全地包覆于接触部2211的外围,达到较好的屏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其中所述遮蔽壳体设有一对接面及一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收容空间内,其包括一后端部及自后端部前表面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设有若干第一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第一收容槽的上端部及突出于第一舌板的接触部,所述第一舌板设有位于收容空间内的末端,所述末端与后端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末端与遮蔽壳体对接面之间的距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后端 部两侧向前延伸的第一側端部及第二侧端部,所述遮蔽壳体设有与第一、第二 侧端部4氏压的两侧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侧端部延 伸至遮蔽壳体的对接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设有一后表面, 所述第一舌板的末端与后端部后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末端与遮蔽壳体对接面 之间的3巨离。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自后 端部前表面延伸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一、第二舌板相互平行,且第二舌板位于 第一舌板的下方。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设有一上表 面及下表面,所述第二舌板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舌板与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之间 设有一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将第一、第二舌板隔断,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延 伸入对接槽内。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舌板设有若干第二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第二收容槽内的下端部,所述第一收容槽 及第二收容槽相互平行且对称布置于对接槽的上下侧。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舌板设有一导引面,所述第二收容槽是自导引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下端部的上表面与导引面 齐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平板状 结构,每一导电端子设有一焊接脚,所述焊接脚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后端面且位 于遮蔽壳体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其中所述遮蔽壳体设有一对接面及一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收容空间内,其包括一后端部及自后端部前表面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一舌板设有若干第一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第一收容槽的上端部及突出于第一舌板的接触部,所述第一舌板设有位于收容空间内的末端,所述末端与后端部前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末端与遮蔽壳体对接面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018115SQ20062017060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2日
发明者柯作锦, 肖学源, 赵树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