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034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固持构件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电池连接器,是各便携式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今业界使用 的电池连接器,为了增强其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程度,增加了 一种固持构件。如图i所示的一种电池连接器ioo,,其包括绝缘本体r、若干收容于绝缘本 体r的导电端子2,,以及将绝缘本体r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金属壳体3'。金属壳体3'包括主体部31,和由主体部31'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侧翼 32',并由各侧翼32'底端向外弯折延伸有固定部33',绝缘本体l,包括顶壁ir、前壁12,、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绝缘本体r的顶壁ir、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对应金属壳体3'的主体部31,和侧翼32,设有连成一休的凹陷部iir,该凹陷部iir靠近于绝缘本体r的前壁ir,将金属壳体 3'装设于绝缘本体r凹陷部iir中,通过将金属壳体3'的固定部33,与电路 板相焊接,就可增强该电池连接器ioo,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程度。但由于金属壳体3,是与电路板相焊接,且设于绝缘本体r前端处,当此 种电池连接器ioo,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与该电池连接器ioo,所对接的电池(未 图示)对绝缘本体r产生一向后的作用力,会使金属壳体3,与绝缘本体r之 间相互作用,而使金属壳体3'对绝缘本体r凹陷部iir周侧的塑胶厚度较薄 弱处产生一破坏力,从而影响该电池连接器ioo,的使用。再者,上述金属壳 体3'与绝缘本体r之间的相互作用,亦会使金属壳体3'与绝缘本体r凹陷 部iir相互结合不够紧密。鉴于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能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的电 连接器。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和 用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橫向两端向下延 伸的侧翼,其中,外壳体设有凸出部,绝缘本体设有固持凸出部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计凸出部和凹槽, 能緩解外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因外力影响而相互产生的作用力,也同时增强 了外壳体与绝缘本体凹陷部之间结合的紧密度,从而增强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图l是现有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相结合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照图2至图3,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 中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用于固持绝缘本体1的外壳体3。绝缘本体1大致呈矩形设置,其包括顶壁11、底壁12、左侧壁13、右 侧壁14、前壁15和后壁16,其从前壁15向后开设有若干并列设置的收容 槽151,每个收容槽151与绝缘本体1的底壁12相贯通;所述收容槽151 于前壁15开口处的两侧各设有一抵持部152。绝缘本体1的顶壁ll橫向开 设有凹陷部lll,该凹陷部lll沿左、右側壁13、 14向下延伸至绝缘本体1 的底壁12。所述凹陷部111面向后壁16—端的中部位置向后开设有凹槽112。 另外,凹陷部111上靠近底壁12处皆设有一开槽131。导电端子2大致呈长片状体,并经过若干次不同角度的弯折。其包括固 定部21、由固定部21 —端弯折延伸的连接部23、由该连接部23—端弯折 延伸的弹性部24以及由固定部21另一端弯折延伸的尾部22,其中固定部 21的两侧设有若干倒刺211,这些倒刺211为导电端子2于绝缘本体1上的 固定支撑点。该导电端子2还包括设置在弹性部24末端的接触部25以及由 该接触部25自由端相对两侧凸伸设置的凸耳251。其中,凸耳251能防止导 电端子2的自由端露出绝缘本体1,加强对导电端子2的稳固。外壳体3是由片状金属片冲压剪裁弯折而成,包括主体部31和由主体 部31橫向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侧翼32。其中,主体部31纵向一端向后水平 延伸有一大致呈矩形的凸出部311,而侧翼32的底端各向外延伸有与绝缘本 体1的底壁12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焊接部322。另外,侧翼32上设有与绝缘 本体1的开槽131相对应卡持的扣持片321。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的底壁12由下向上嵌合,导电端 子2接触部25露出于绝缘本体1的前壁15,凸耳251限制接触部25的露出
高度,固定部21通过两侧设置的倒刺211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尾部22从后 壁16的底端向外凸露出来,与电路板(未标示)相接触。然后,将外壳体3与 绝缘本体1的凹陷部111相对应装置,外壳体3的凸出部311与绝缘本体1 的凹槽112紧密结合,其扣持片321与绝缘本体1的开槽131相配合扣持。 既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组装。使用时,把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固定于电路板上,导电端子2的尾 部25与电路板上的电路导通,电池(未图示)接触面抵接导电端子2上接触部 25,于是电池和电路便能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在外壳体3上设有凸出部311,并在绝缘 本体1上设有容纳凸出部311的凹槽112,可以使外壳体3与绝缘本体1之 间结合更加紧密,同时防止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OO在使用时,外壳体3对 凹陷部111周側较薄弱部位的破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和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进行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 的替换和修饰。如外壳体3凸出部311的数目变化;或形状由矩形变为其他 形状;或将上述凸出部311设在外壳体3的侧翼32上;或将外壳体3凸出 部311由靠近后壁16变为靠近前壁15的位置变化;又或将外壳体3与绝缘 本体l一体成型,而只露出外壳体3的部分结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OO 还可是外壳体3凸出部311与上述主体部31互相垂直,而绝缘本体1顶壁 11设有容納凸出部311的凹槽11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 实施方式所揭示的内容,而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和修饰,均为 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和用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横向两端向下延伸的侧翼,其特征在于外壳体设有凸出部,绝缘本体设有固持凸出部的凹槽。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容 纳外壳体主体部和侧翼的凹陷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设于外壳体 主体部的纵向一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侧翼设有 扣持片,所述凹陷部对应扣持片处设有开槽。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 部、由固定部一端弯折延伸的连接部以及设于固定部另一端的尾部,其中, 固定部两侧设有若干倒刺。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接触 部以及设于接触部自由端的凸耳。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的一端向外弯折 延伸有焊接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和用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横向两端向下延伸的侧翼,其中,外壳体设有凸出部,绝缘本体设有固持凸出部的凹槽。通过凸出部和凹槽,能缓解外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因外力影响而相互产生的作用力,也同时增强了外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结合的紧密度,从而增强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13/73GK201018081SQ20062017060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2日
发明者马忠军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