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557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尤其涉及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请参阅日本特许出愿公开第2007-035291号,其公开了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组件,
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有对接的插头及插座,所述插头及插座均包括有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 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插座具有收容插头的对接空间,插座的端子为弹性端子且具有固持
于插座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自该固持部一端向对接空间内弯折延伸的"U"形弹性接触臂 及自该固持部另一端向绝缘本体外延伸的焊接部,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有相对的第一、第 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为一凸块状,插头的端子具有收容插座端子的第一、第二接触部的两 个凹槽,以达到稳定接触的效果。 当插头插入插座的对接空间时,插头端子进入插座端子的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 由于第二接触部为插座端子的末端弯折形成的凸伸部,且该凸伸部的表面较为完整,所以 凸伸部与凹槽之间相互的干涉作用力较小,随着插拔次数增多,插座端子的弹性性能可能 降低,从而插头、插座的端子容易分开而影响电性接触;且插头端子的凹槽内有异物时,也 不利于两电连接器的电性接触。 因此,确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具有较好接触效果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
包括相对接的第一、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固持于第一绝缘
本体上的第一端子,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数个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
端子,且第一、第二端子具有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同一接触部上具有至少两个凸部及位
于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隔离槽,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具有对应收容所述凸部的收容部。
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端子的至少两个凸部及第
二端子的对应收容凸部的收容部,端子之间可形成较多接触配合部位,有利于提高电性接
触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
本体、数个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该端子具有呈"U"形的插接部及位于该插接部上的接
触部;所述端子的同一接触部上具有至少两个凸部及位于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隔离槽。
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端子的同一接触部上设置至少两个凸部
及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隔离槽,可使端子的接触部位增加,有利于提高电性接触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
本体、数个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该端子具有接触部;所述端子的同一接触部上具有至少两个收容部及位于相邻的收容部之间的隔离部。 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端子的同一接触部上设置至少两个收容 部及相邻的收容部之间的隔离部,可使端子的接触部位增加,有利于提高电性接触效果。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两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两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有相对接的插头电连接器100 及插座电连接器200。插头电连接器100具有第一绝缘本体10、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 第一端子20及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件30,插座电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 本体40、数个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端子50及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两端的第二连 接件60。 插头电连接器100的第一绝缘本体10具有纵长的两第一侧壁11及连接第一侧壁 的纵长两端的第一端壁12。数个第一端子20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于第一侧壁11上,该第 一端子是模制于第一绝缘本体10上并弯折有呈"U"形的插接部及自插接部向外延伸出第 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21 ,该插接部两外侧具有第一接触部22及第二接触部23 (请参阅 图4所示)。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插座电连接器200的第二绝缘本体40具有纵长的两第二 侧壁41、连接第二侧壁的纵长两端的第二端壁42及位于两第二侧壁之间的舌板43,上述第 二侧壁、第二端壁及突伸部形成对接空间401以供插头电连接器插入。所述第二侧壁41凹 设有收容第二端子50的端子槽道410,且该端子槽道延伸设置于舌板43上。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第二端子50为呈"S"形的弹性端子,该弹性端子具有固持 于第二绝缘本体40上的固持部51、自固持部的一端向第二绝缘本体内弯折延伸的"U"形弹 性臂及自固持部向第二绝缘本体外延伸的第二焊接部52,该"U"形弹性臂的内侧分别具有 第三接触部53及与第三接触部相对的第四接触部54。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20的第一 接触部22在对接方向上呈凸起的竖条状并凹设有隔离槽221,从而使第一接触部形成有两 个沿对接方向排列的凸部222、223 ;第二端子50的第三接触部53具有对应收容上述凸部 222、223的收容部531、532,且该两收容部是在凹设于第三接触部53上的同一凹陷内凸设 一隔离部533而形成。当两电连接器对接时,由于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部22在对接方 向上呈竖条状,并在第三端子50的收容部内沿对接方向移动,从而可导引两电连接器顺利 对接。 当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50完全接触时,第一端子20的凸部222、223可分别收 容于第二端子50的收容部531、532内,从而第一、第二端子之间形成多个接触部位,有利于提高电性接触效果;请结合参阅图6所示,所述隔离部533是沿纵长方向延伸形成且收容于 隔离槽221内,可使第一、第二端子在对接方向上形成稳固的定位结构,以防止该两端子轻 易分离,有利于两端子稳定接触;另外,所述隔离部533在对接过程中可刮擦第一端子20的 表面,从而可刮除两端子上附着的异物,有利于提高电性接触效果,且使用者的插拔手感较 好。另外,第一端子20的第二接触部23凹设有凹槽231,第二端子50的第四接触部54凸 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包541,也有利于第一、第二端子稳定接触。 请再参阅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30、第二连接件60分别固持于第一端壁12、第二 端壁上42上,且第一、第二连接件为焊接于对应的印刷电路板上(未图示),以加强电连 接器100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且第一、第二连接件相互卡扣,可加强两电连接器之间的连 接。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较佳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电连接 器及其组件也可采用其它实施方式 比如,所述第一端子20也可设有收容部531、532,且第二端子50设有收容于该收 容部内的凸部222、223 ; 再比如,所述相互配合的凸部222、223及收容部531、532可增加到两个以上,也可 实现稳定的多点接触,等等。
权利要求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对接的第一、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端子,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数个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端子,且第一、第二端子具有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同一接触部上具有至少两个凸部及位于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隔离槽,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具有对应收容所述凸部的收容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沿第一、第二电连接器对 接的方向延伸排列。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收容部内设 有隔离部,且该隔离部收容于所述隔离槽内。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纵长的侧 壁,第二端子排列设置于该侧壁上,且该第二端子的隔离部沿纵长方向延伸形成。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凸部 及收容部的相对侧且相互配合的凸包及凹槽。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为呈"S"形的 弹性端子,该第二端子具有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的一端向第二绝缘 本体内延伸的"U"形弹性臂及自固持部向第二绝缘本体外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接触部 形成于该"U"形弹性臂的内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是模制于第一绝缘本体上并具有插入第二端子的"u"形弹性臂内的"u"形插接部,所述凸部位于该"u"形插接部的外侧。
8. —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该端子具有呈"U" 形的插接部及位于该插接部上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同一接触部上具有至少两个凸部及位于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隔 离槽。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沿电连接器与相对应的对接 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延伸排列。
10. —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该端子具有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同一接触部上具有至少两个收容部及位于相邻的收容部之间 的隔离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对接的第一、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端子,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数个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端子,且第一、第二端子具有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同一接触部上具有至少两个凸部及位于相邻的凸部之间的隔离槽,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具有对应收容所述凸部的收容部,从而端子之间形成较多接触部位,有利于提高电性接触效果。
文档编号H01R12/55GK101740916SQ20081023595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9日
发明者李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