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350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新型电连接器不断出现,例如最近出现的一种名为显示器端 口 (DisplyPort,简称DP)的电连接器,其焊接于一印刷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 体,多个端子收容于该绝缘本体中,且该等端子在该绝缘本体中呈两排分部。其中,每一 所述端子均包括 一容设在绝缘本体中的接触部、 一能够与电路板相焊接的插脚,以及一 连接于该接触部和该插脚之间的连接部。通常,每一端子的接触部与该端子的插脚位置布 局一致,即该等插脚的数目和该等端子的接触部数目一一对应相同。但是该电连接器端子 数目相对较多,包括多对信号端子、多个接地端子以及多个其它用途端子,基于一定的高 频需求,不能够随意删减端子或减小端子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印刷电路板越来越小,而安 装的元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将较多端子的接脚焊接至印刷电路板上,会使得该印刷电路 板上原本稀少的空间更加拥挤,剩余空间很小,同时过于密集的接脚也增大了焊接的难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可节省电路板空间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多对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 该等端子包含多个接触部,于该绝缘本体上呈两排分布;多个插脚,相对于上述两排分 布,至少两个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共享一个插脚;以及多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接触部和插脚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至少多个插脚,相对于上述两排分布,至 少两个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共享一个插脚,在满足该等端子之间高频需求的情况下,减少了 用来焊接的插脚个数,节省了电路板上相对稀少的空间,使焊接难度也相对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前视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固定板和端子的组合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固定板和部分端子的组合图; 图6为与图1所示电连接器相配合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l,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装配于一电路板4(如图6)上,供一相应对接元件(图 未示)对接,以实现信号传输。该电连接器主要包括一绝缘本体l,多个容设于该绝缘本体l 中的端子2,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部以防电磁干扰的遮蔽壳体3。
请参照图6,为与该电连接器的相配合电路板4的示意图。该电路板4上设有多个用于 焊接该等端子2焊接孔40,其周围还设有4个安装孔41,用以安装固定该电连接器。
请参照图l、图3和图4,该绝缘本体I具有一主体部IO,该主体部10包括一个面向对接 元件(图未示)的对接端ll、 一与其相对的后端12、 一邻近电路板4(如图6)的下侧13,及与其 相对的上侧14。自该主体部10的对接端11凸伸一接合部111,该接合部lll的上下表面各设 有一排贯穿至后端12的收容槽1110,该接合部111下方还设有一延伸至所述下侧13接板130。 该主体10的后端12凹设有一用来收容端子的收容空间120,其内壁设有卡槽121 。该主体部10的上侧14设有两个相互分离的挡块140,两侧各设有安装块IOI,用以配合遮蔽壳体3。 该绝缘本体1还包括一固定板15,其上设有多个限定孔150,用以收容该等插脚32而限位, 该固定板15两端均设有卡持肋151。
请参照图l、图3、图4和图6,该等端子2括多对信号端子S、多个接地端子G和多个其 它用途的端子O。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为DP电连接器,共有20个端子,其中包含五对 信号端子(SrSK))、 7个接地端子(GrG7),及3个其它用途的端子(CV03)。除了接地端子G! 和Ge之外,其余端子均包括 一接触部21、 一插脚22,及一连接该接触部21和该插脚22的 连接部23。该连接部23由该接触部21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垂直弯折延伸至插脚22,且一部 分端子的连接部23弯折延伸至插脚22,使得这部分端子插脚22之间的距离变大。各端子2 的接触部21在该绝缘本体1上均遵循DP电连接器的布局,每对信号端子S与一个接地端子G 搭配呈上下两排交错排列。每对信号端子S位于同一排,与其搭配的接地端子G位于另一排 并构成一三角形,为一个端子组,且相邻两端子组是相互颠倒的,使得每对信号端子S之 间至少有一个接地端子G阻隔。在本实施例中,端子2的接触部具体排布为沿方向A呈两排 排列,上排为S" S2、 G2、 S5、 S6、 G4、 G5、 S9、 S1()、 02;下排为G卜S3、 S4、 G3、 S7、 S8、 G6、 G7、 O卜03。如图5所示的部分端子图中,^和G2两端子的接触部21由两连接部 23共同连接至G2的插脚上,即该固定板15上与G!相对应的限定孔150内没有插脚穿过;同 样,G6和G7两端子的接触部21也共同连接至一个插脚上,该插脚可以为G6或G7的任何一个 (本实施例中为G7的插脚),该固定板15上与G6或G7相对应的两限定孔150中也只有一个有插 脚穿过,没有插脚22穿过的位置,在电路板4相对应的位置上可以不设安装孔41,从而节 省电路板4上的空间和布线。在该电连接器的其它^施例中,该等接地端子G不仅限于两个 接触部21共享一个插脚22,也可以为多个接地端子G的接触部21共享一个插脚22,均不会 影响该电连接器的连接效果。
请参照图1和图2,该遮蔽壳体3包括一外壳31和一后壳32。该外壳31具有一收纳该绝 缘本体1的收纳部310,其顶壁开设有两分离的开孔311,两开孔311中部还设有一容置槽312, 自该收纳部310两侧壁分别向下延伸出两安装脚313,该等安装脚313能够插入电路板4中以固定该电连接器。该后壳32两边分别延伸有组装槽320,该后壳32上部还设有一弹片321。
请参照图l、图2和图6,组装时,首先将该等端子3由绝缘本体1的后端12对应插入其 收容槽1110中,再将该等端子2的插脚22分别对应插入固定板15的限定孔150中,并将该固 定板15由下侧13推进收容空间120内,将其两边的卡持肋151卡进收容空间120的卡槽121 中;然后将绝缘本体1推进外壳31的收纳部310内,将主体部10上的两挡块140卡持在外壳 31顶壁的开孔311中,再将后壳32安装至该主体10的后端12处,将组装槽320套在主体部10 的安装块16上,后壳32的弹片321卡持在容置槽312中,同时收容于外壳31的收纳部310内, 至此组装完毕。当将电连接器安装至电路板4上时,将该等端子2的插脚22对应焊接至焊接 孔40中,外壳31的安装脚313插入电路板4的安装孔41中,以加强固定该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至少两个接地端子G的接触部21可以共享一个插脚22,共同 使用一个插脚的接地端子G可以位于相同排,也可以位于不同排,由于该等接触部21和连 接部23仍旧与每对信号端子S并构成一三角形,其接触部21的布局并未没有改变,因此保 持了该部分原有的高频特性,同时合并后插脚22减少,电路板上与减少插脚相对应的位置 可以不设安装孔41,从而在空间原本稀少的电路板上,有效的节省了插脚所占用的空间, 也减少对应的布线,也使得插脚不再拥挤,焊接更方便一些。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对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该等端子包含多个接触部,于该绝缘本体上呈两排分布;多个插脚,相对于上述两排分布,至少两个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共用一个插脚;以及多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接触部和插脚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触部 符合显示器端口布局。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排接地端子数目少于另一排接地 端子数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排的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共用一 个接脚。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排的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共用一 个接脚。.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接地端子和与其邻近的一对信号 端子为一端子组,且同组中的该接地端子和该对信号端子不位于同一排。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连接部弯折延伸至所述插脚。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先自该接触部延伸一段距离, 再垂直弯折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多对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该等端子包含多个接触部,于该绝缘本体上呈两排分布;多个插脚,相对于上述两排分布,至少两个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共享一个插脚;以及多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接触部和插脚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至少多个插脚,相对于上述两排分布,至少两个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共享一个插脚,在满足该等端子之间高频需求的情况下,减少了用来焊接的插脚个数,节省了电路板上相对稀少的空间,使焊接难度也相对降低。
文档编号H01R13/655GK201222549SQ20082011916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日
发明者李秀东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