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18266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可于端子之间进行补偿的模 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照2002年9月10日公告的美国第6447341号发 明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模组连接器,其包括本体部及收容于本体部内的端子模组。端 子模组包括一对晶片、配置于晶片内表面的若干导电路径及配置于该对晶片之间的若干端 子。若干导电路径中的一个导电路径具有第一主体部及连接部。所述导电路径的主体部与 若干导电端子中的即定端子对齐、连接部贴附于若干导电端子中的选定端子上,从而于即 定端子与选定端子之间建立耦合以减少由于近端干涉所产生的干扰。提供两块电路板将会增加电连接器的生产成本且使得电连接器的组装趋于复杂 化。另外,导电路径的连接部贴附于选定端子上容易导致其与选定端子的配合不可靠从而 影响即定端子与选定端子间的耦合效果。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确保端子间耦合效果良好且节约成本 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 内的端子模组。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片、安装于绝缘片内的若干端子及形成于绝缘片表面 的金属片。若干端子中具有选定端子及具有接合部的即定端子。所述金属片包括沿着与绝 缘片所在平面平行的第一平面延伸的若干导电路径。各导电路径具有与选定端子对齐的主 体部、及自主体部朝向即定端子延伸的连接部。端子沿着与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延伸。 其中,所述既定端子的接合部沿着自第二平面向接近第一平面的连接方向与导电路径的连 接部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具有收容腔的绝缘本体;提供 绝缘片及若干端子,将若干端子固持于绝缘片内;于绝缘片的表面设置导电路径且令导电 路径与部分端子对齐;将绝缘片安装于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其中,端子固持于绝缘片之后 再将导电路径设置于绝缘片的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仅提供一块绝缘片从而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本发明既 定端子的接合部沿着自第二平面向接近第一平面的连接方向与导电路径的连接部连接,从 而保持端子与导电路径之间的良好接触。从而确保端子之间的耦合效果。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中的端子模组未成型时的若干端子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若干端子形成接合部时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端子与导电路径之间的配合图。图5是图3所示的端子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安装于绝缘片内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的端子模组成型后的立体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模组未成型时的若干端子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端子与导电路径之间的配合图。图9是图7所示的端子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安装于绝缘片内的立体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端子模组成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包括设有若干收容腔41的 绝缘本体40、收容于收容腔41内的若干端子模组10、及覆盖于绝缘本体40上的遮蔽盖体 50。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40亦可设置成单接口。参阅图4至图6,各端子模组10包括绝缘片2,若干端子1及金属片3。若干端子1 于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至第八端子11-18。第一至第八端子11-18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配 置于绝缘片2中。其中,第一、第二端子11、12为差分信号端子对;第三、第六端子13、16为 差分信号端子对;第四、第五端子14、15为差分信号端子对;第七、第八端子17、18为差分 信号端子对。为了减少差分信号端子对中的各端子由于受到近端干涉所受到的干扰,分别 于第一及第三端子11、13之间、第三及第五端子13、15之间、第四及第六端子14、16之间、 第六及第八端子16、18之间进行耦合。参阅图2,第一至第八端子11-18依次平行配置。其中,第五至第八端子15-18与 第一至第四端子11-14呈对称方式配置。第一至第八端子11-18分别具有第一至第八首 端111-181、第一至第八尾端112-182、及置于首、末端之间的第一至第八中间部113-183。 其中,第一、第八端子11、18的第一、第八中间部113、183具有相同的构造;第二、第七端子 12、17的第二、第七中间部123、173具有相同的构造且分别朝向第一、第八端子11、18弯折; 第三、第六端子13、16的第三、第六中间部133、163具有相同的构造且分别朝向第二、第七 端子12、17弯折;第四、第五端子14、15的第四、第五中间部143、153具有相同的构造。参阅图3,第三至第六端子13-16的第三至第六中间部133、163具有分支结构。第 三至第六端子13-16于嵌件成型于绝缘片3之前令其第三至第六中间部133、163的分支自 由端向上垂直弯折以形成第三至第六接合部134-164。参阅图4,金属片3由金属薄片冲压而成且形成于绝缘片2的上表面。金属片3包 括第一至第四导电路径31-34。第一导电路径31用于建立第一、第三端子11、13之间的耦 合。第一导电路径31具有抵靠于第一端子11上的第一主体部312、及跨越第二端子12以 与第三端子13进行机械连接及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1。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端子13 的第三接合部134向上穿透第一导电路径31的第一连接部311。第二导电路径32用于建立第三、第五端子13、15之间的耦合。第二导电路径32 具有抵靠于第三端子13上的第二主体部322、及跨越第四端子14以与第五端子15进行机 械连接及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1。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五端子15的第五接合部154向 上穿透第二导电路经32的第二连接部321。
第三导电路径33用于建立第四、第六端子14、16之间的耦合。第三导电路径33 具有抵靠于第六端子16上的第三主体部332、及跨越第五端子15以与第四端子14进行机 械连接及电性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31。于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端子14的第四接合部144向 上穿透第三导电路经33的第三连接部331。第四导电路径34用于建立第六、第八端子16、18之间的耦合。第四导电路径34 具有抵靠于第八端子18上的第四主体部342、及跨越第七端子17以与第六端子16进行机 械连接及电性连接的第四连接部341。于本实施方式中,第六端子16的第六接合部164向 上穿透第四导电路经34的第四连接部341。图4至图6揭示了电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端子11-18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安 装于绝缘片2内。然后,金属片3通过挤压的方式形成于绝缘片2的上表面。金属片3的 第一至第四导电路径31-34呈彼此分离的非连续状配置。金属片3的金属片区域渗透入端 子1的接合部134-164。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于金属片3的背面涂抹粘合剂,金属片3挤压 于绝缘片2上并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即定位置。第一至第四导电路径31-34呈共面配置。第一至第四连接部311-341分别自第一 至第四主体部312-342侧向延伸。第一及第四主体部312,342沿着金属片3的外围延伸从 而于第一、第四主体部312、342之间形成不超越第一、第四主体部312、342的排布区域。第 一至第四连接部311-341被限定于该排布区域内进行排布。第一至第四连接部311-341不 会占用排布区域以外的地方进行排布从而有利于节约所占用的空间。结合图5及图6,当端子1安装于绝缘片2内时,第三至第六端子13-16的第三至 第六接合部134-164自绝缘片2的上表面向外突出且与金属片3接触。仅提供一块绝缘片 2令安装过程简化。且由于绝缘片2的绝缘材料充满各导电路径31-34四周从而令导电路 径31-34之间彼此可靠绝缘。当然,端子1亦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安装于绝缘片2上。第三至第六端子13-16的第三至第六接合部134-164与第一至第四导电路径31_34 的第一至第四连接部311-341紧密配合。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四接合部311-341亦 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于第一至第四导电路径31-34的第一至第四连接部311-341。参阅图6,端子1的首端111-118向上倾斜弯折从而形成接触部。端子1的尾端 112-182向下弯折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图7至图10揭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第三至第六端子13’_16’ 分别具有第三至第六接合部134’ -164’。如图8所示,第三至第六接合部134’ -164’以垂 直竖立于第三至第六端子13’ -16’上的方式与第三至第六端子13’ -16连接。第三至第六 接合部134’ -164’以不穿越第一至第四导电路径31’ -34’的方式分别抵靠于第一至第四 导电路径31’ -34’之下且与第一至第四导电路径31’ -34’分别电性连接。第一至第四导 电路径31,-34,分别具有第一至第四主体部312,-342,及第一至第四连接部311,-341,。 第一至第四连接部311’ -341,自第一至第四主体部312’ -342’侧向延伸。第二实施方式 中的第一至第四连接部311,-341,与对应主体部312,-342,的连接处不同于第一实施方 式中的对应结构的连接处。如图9所示,绝缘片2’具有若干不连续的孔部21’。焊料可注入孔部21’内。金 属片3’挤压于绝缘片2’的上表面。当然,绝缘片2’亦可通过设置若干气穴(未图示)实 现阻抗控制。端子1’的两端分别弯折成接触部及焊接部,如此一体形成端子模组10’。
权利要求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片、安装于绝缘片内的若干端子及形成于绝缘片表面的金属片,若干端子中具有选定端子及具有接合部的即定端子,所述金属片包括沿着与绝缘片所在平面平行的第一平面延伸的若干导电路径,各导电路径具有与选定端子对齐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朝向即定端子延伸的连接部,端子沿着与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既定端子的接合部沿着自第二平面向接近第一平面的连接方向与导电路径的连接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即定端子具有中间端部,即定端子 的中间端部向上垂直弯折以形成接合部,将形成有接合部的所述端子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 安装于绝缘片时,所述即定端子的接合部向上穿越绝缘片的表面以接触金属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即定端子的接合部通过固持或焊 接的方式与金属片的相应导电路径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即定端子的接合部呈竖直向上延 伸状配置于即定端子上,该接合部抵接于相应导电路径下表面且与相应导电路径电性连 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依次平行配置的第一至 第八端子,所述选定端子与即定端子可分别为第一及第三端子,或第三及第五端子,或第六 及第四端子,或第八及第六端子。
6.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收容腔的绝缘本体;提供绝缘片及若干端子,将若干端子固持于绝缘片内;于绝缘片的表面设置导电路径且令导电路径与部分端子对齐;将绝缘片安装于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其特征在于端子固持于绝缘片之后再将导电路径设置于绝缘片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安装于绝缘片上,且通过设 置于金属片背面的粘合层而固定于绝缘片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安装于 绝缘片内,然后再将金属片通过挤压的方式配置于绝缘片的表面。
9.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并排配置的第一及第二端子的差分信号端子对,靠近 第一端子且与第二端子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子,靠近第二端子且与第一端子相对设置的第四 端子,及第一、第二导电部,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端子均具有接合部,第一导电部与第四 端子对齐且与第一端子的接合部连接,第二导电部与第三端子对齐且与第二端子的接合部 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导电部沿着第一平面 呈共面设置,端子沿着第二平面呈共面设置,第一、第二平面彼此平行分离,所述接合部于 第一、第二平面之间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片、安装于绝缘片内的若干端子及形成于绝缘片表面的金属片。若干端子中具有选定端子及具有接合部的即定端子。所述金属片包括沿着与绝缘片所在平面平行的第一平面延伸的若干导电路径。各导电路径具有与选定端子对齐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朝向即定端子延伸的连接部。端子沿着与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延伸。其中,所述既定端子的接合部沿着自第二平面向接近第一平面的连接方向与导电路径的连接部连接。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端子固持于绝缘片内,之后于绝缘片的表面设置导电路径且令导电路径与部分端子对齐。
文档编号H01R43/20GK101872923SQ20091024663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7日
发明者托德·M·哈兰, 特伦斯·F·李托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