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80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表面贴装技术安装于于印刷电
路板上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应自动化生产的需要,表面贴装技术(SMT)已成为一种电子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安 装方式。当在印刷电路板表面装配上电连接器时,连接器的小型化趋势促使端子间密度的 逐步增加,进而,使各端子焊接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相互之间因焊锡而导通连接进而导致产 品不良率上升,目前该等问题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美国专利第7, 001, 212号给出了一种直立式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 包括上端开放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底壁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分为两排分别 安装并穿过底壁向下延伸形成焊脚,两排导电端子分别在印刷电路板对应的两个区域分别 焊接,该方案可有效解决端子间密度大而导致连焊的问题,但在连接器小型化的趋势下,同 样小型化的导电端子分为两排焊接,不易控制两排导电端子焊脚的共面度,由此导致导电 端子会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点出现位置上的偏差,影响焊接质量。 美国专利第5, 232, 379号揭示了一种卧倒式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 包括绝缘座体及安装于绝缘座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采用上下两排设置,但两排 导电端子之焊接部通过弯折延伸排列成一排与印刷电路板焊接,其采用上排端子焊接部侧 向弯折后向下延伸以达到上下排导电端子焊接部平行排列于同一水平位置上,从而保持了 导电端子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焊接部重合的状况发生。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上下排导电端子并成一排与印刷电路板焊接的问题,但无法切实减小导电端子焊接部的尺 寸,且上排导电端子需经多次弯折,冲压难度较大,且易造成产品不良率上升。 鉴于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调整导电端子焊接部间的 间距进而方便焊接操作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 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并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呈上下两排设 置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
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自固持部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末端延伸形 成的焊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的焊接部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列上, 且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二导电端子组的连接部分别自各导电端子组固持部的不同侧弯折 延伸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 端子组的连接部分别自固持部不同侧部部分延伸,调整了导电端子焊接部之间的间距,解决了上下排导电端子重合的问题,进而方便导电端子的焊接操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图6是图2所示虚线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表面贴装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 若干在绝缘本体10内排列成两列的导电端子20以及接合于绝缘本体10上用来将电连接 器l固定在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固持装置30。 所述绝缘本体10为前端开口且中空的卧式长方体结构,其包括底面14、顶面15、 两侧面13、尾部12及由此而围设成的前端开口的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空 间11。所述绝缘本体10的对接空间11内侧壁分别设有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定位的定位槽 18及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固持的凸轮机构141,所述两侧面13上分别设有用于收容固持装置 30的卡持部131。所述尾部12设有上下两排端子收容槽121,在端子收容槽121下方设有 端子定位板16,该定位板16上外边缘设有卡槽161。所述底面14与印刷电路板连接处凸 设有定位柱17。 所述固持装置30包括上部31及下部32,该上部31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0侧面 13的卡持部131内,下部32与印刷电路板固接以保证电连接器100稳定固持于印刷电路板 上。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分为第一导电端子组21及第二导电端 子组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1与第二导电端子组22分别安装于绝缘本体10尾部12的 上下端子收容槽121内。每一个导电端子20都包括有固持部23、自固持部23向前延伸形 成的凸伸于对接空间11内的对接部24、自固持部23末端一侧部分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 25,并在固持部23与连接部25之间形成有弯折部27,所述连接部25末端再次弯折延伸形 成与对接部24大体平行设置的焊接部26。所述导电端子20的所有连接部25都在同一平 面内延伸,所有焊接部26呈一排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第一导电端子组21的连接部25 是自固持部23右侧部分延伸而出,第二导电端子组22的连接部25是自固持部23左侧部 分延伸而出,使第一导电端子组21与第二导电端子组22的连接部25不会相互重合并在相 邻的连接部25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以利于焊接部26的焊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导电 端子组21的连接部25可以是自固持部23左侧部分延伸形成,第二导电端子组22的连接 部25是自固持部23右侧部分延伸形成,即只要第一导电端子组21与第二导电端子组22 的连接部25是分别自固持部23不同侧部分延伸即可。所述导电端子20的弯折部27、连接 部25及焊接部26的宽度相同且大大小于固持部23的宽度,宽度标记为hl (如图3所示),
4弯折部27、连接部25及焊接部26的厚度也相同,厚度标记为h2 (如图5所示),所述导电 端子20的固持部23及对接部24的厚度为h3,且其大于弯折部27、连接部25及焊接部26 的厚度h2 (如图5所示),在最佳实施例中,应冲压工艺的要求,厚度h2需要小于宽度hl, 以防止冲压过程中导电端子20因受力而发生晃动,致使产品受损。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第一导电端子组20与第二导电端子组22的连接部25分 别自固持部23不同侧弯折延伸形成,避免了导电端子20焊接部26的重合,而应冲压工艺 的要求,导电端子20的弯折部27、连接部25及焊接部26的厚度h2应小于其宽度hl,故, 本设计中,将导电端子20的弯折部27、连接部25及焊接部26的厚度h2进一步削薄,从而 可使其宽度hl进一步变小,保证了导电端子20焊接部26相互之间有较大的间隙,有效避 免了连焊情况的发生。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并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呈上下两排设置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自固持部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末端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的焊接部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列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二导电端子组的连接部分别自各导电端子组固持部的不同侧弯折延伸形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在固持部与连接部之间 形成有弯折部,所述焊接部大致舆对接部平行延伸设置,且弯折部、连接部及焊接部处于同 一个平面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的连接部自固持 部右侧部部分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导电端子组的连接部自固持部左侧部部分向下弯折 延伸形成。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连接部及焊接部的厚度小 于其本身的宽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弯折部、连接部及焊接部的厚 度小于固持部的厚度。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大致呈卧式长方体结构, 其包括有对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位于对接空间内。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侧壁上设有凸轮机构 及若干定位槽。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还包括两个固持装置,所述绝缘本体两外侧面上一体设有用于安装固持装置的卡持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邻近导电端子连接部处向导电端子方向延伸有定位板,该定位板上设有卡槽,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部收容 固持于该卡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并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呈上下两排设置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自固持部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末端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的焊接部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列上,且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二导电端子组的连接部分别自各导电端子组固持部的不同侧弯折延伸形成,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导电端子连焊的情况发生。
文档编号H01R13/73GK201549653SQ20092031192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严学庆, 马文雄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