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80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子产品中所使用的安装于电路板上并用以与插头连接器对接的插座 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及遮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759005号所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如该专利说明书 附图4所示,该电连接器即具有绝缘本体、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 壳体具有顶壁、底壁及一对侧壁,该四壁围成收容腔。所述顶壁及底壁上均设有向收容腔内 倾斜延伸的弹性臂以增大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的插拔力。遮蔽壳体自侧壁延伸出用以安装 于电路板上的腿部,该腿部是自底壁上弹性臂两侧的部分翻折出以插入电路板而起到定位 作用。但是,若连接器需要设置较长的腿部以满足定位效果时,由于底壁上还需设置弹性 臂,则无法翻折出足够长的腿部。一种解决方法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62547号所揭露的电连接器,如图示 第五图所示,该底壁取消设置弹性臂以在底壁上留下足够长度的材料以翻折出足够长度的 腿部以达到定位效果,但是取消底壁上弹性臂又造成插拔力不够的隐患。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定位效果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 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遮覆绝缘本体的第一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 所述第一遮蔽壳体具有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两侧的第一侧壁,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 体构成有收容腔,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第一侧壁延伸有腿部,所述第二遮蔽壳体上设有与 所述第一侧壁相固持的第二侧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遮蔽 壳体的侧壁延伸有腿部,且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单独制造,使所述腿部可设置成 足够的长度以改善定位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 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遮覆绝缘本体的第一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 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构成框体;所述第一、第二遮蔽壳体分别为该框体的一半,所 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构成框体的顶壁,第二遮蔽壳体设有构成框体的底壁,所述第一遮蔽 壳体设有向所述底壁延伸的腿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遮蔽 壳体设有向所述底壁延伸的腿部,且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单独制造,使所述腿部 可设置成足够的长度以改善定位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 对接并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20、组装于绝缘本体20 内的若干端子30及遮覆于绝缘本体20上的第一遮蔽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基部21、自基部21凸伸出的舌板 22及位于基部21底部并与舌板22平行的底座23,该底座23支撑所述第二遮蔽壳体50以 将其定位于绝缘本体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所述舌板22凸伸方向为前方,设底座23位 于基部21的下方。所述端子30固持于绝缘本体20的基部21中,且每一端子30设有固持 于绝缘本体20内的固持部31、排列于舌板22上下两侧的接触部32及延伸出绝缘本体20 的焊接部33。所述第一遮蔽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上下设置并构成框体,第一遮蔽壳体40 及第二遮蔽壳体50分别为该框体的一半以节省材料,该框体具有收容腔60。所述第一遮蔽壳体40设有板状的第一主体部41、自第一主体部41两侧向下延伸 的一对第一侧壁42及自每一第一侧壁42下缘向下延伸并前后排列的两腿部43,腿部43 设有与第一侧壁42的下缘连接的根部431。所述第一侧壁42的前部边缘向内凹设有凹部 421。所述第一主体部41上设有向收容腔60内延伸的抵接部411。所述腿部43的延伸方 向与所述端子3的焊接部33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遮蔽壳体50设有与所述第一主体部41相对的第二主体部51及自第二 主体部51两侧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52。所述第二主体部51同样设有向收容腔60内 延伸的抵接部5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41及第二主体部51上设置的抵接部 411、511为向收容腔60内倾斜延伸的弹性臂。所述第二侧壁52的前部边缘对应所述第一 侧壁42的凹部421设有向外凸伸的挡块521。该挡块521与所述凹部421铆合以将第一遮 蔽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定位并固持于一起。请参阅图1所示,组装时,将端子30自后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20内,将第一遮蔽 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相固持后再自前向后组装于绝缘本体20上。第一遮蔽壳体40 及第二遮蔽壳体50组装时,所述第二侧壁52位于所述第一侧壁42内并与第一侧壁42相 抵靠,而第一侧壁42通过腿部43可定位于电路板(未图示)上,从而可避免第二侧壁52 在对接连接器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同时,在现有技术中,遮蔽壳体需要在底部进行铆接的 铆接区,而该铆接区外侧未有保护,从而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铆接区有开裂的隐患。而本实 施方式中的第一遮蔽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均不存在该铆接区,从而可避免这种隐患。本实施方式中的腿部43设置在与第二遮蔽壳体50相互独立的第一遮蔽壳体40 上,从而无需自第二遮蔽壳体50上翻折出腿部,使得第二遮蔽壳体50上有足够的空间设置 抵接部511以保证插拔力。且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腿部43的长度H不小于自腿部43的根部431沿第二遮蔽壳体50的表面到所述抵持部511的距离L,使得腿部43在需要足够 的长度时可根据需要增加而对第二遮蔽壳体50的抵持部511无影响。当然,除上述实施方式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还可采用其他实施方式,如 所述第一遮蔽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上的抵接部511也可制成向收容腔60内凸伸的 凸包,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第1574494号专利申请附图3中所示的凸包54、56。此外,所述第一遮蔽壳体40及第二遮蔽壳体50也可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激光焊 接方式结合于一起,以增强两者的固持力。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遮覆绝缘本体的第一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所述第一遮蔽壳体具有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两侧的第一侧壁,其特征在于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构成有收容腔,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第一侧壁延伸有腿部,所述第二遮蔽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固持的第二侧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壳体的两侧具有第二侧 壁,第二侧壁的前部边缘弯折延伸出挡块,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第一侧壁的边缘对应所述 挡块设有与挡块配合的凹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壳体上设有抵持部, 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第一侧壁设有下缘,腿部自该下缘延伸并具有与下缘连接的根部,所 述腿部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根部沿第二遮蔽壳体的表面到所述抵持部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壳体的抵持部凸伸入收 容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设有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 体的焊接部,且所述焊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腿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用以设置于电路板上,所 述腿部插入电路板中。
8.—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遮覆绝缘本体的第一 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构成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第二遮蔽壳体分别为该框体的一半,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构成框体的顶壁,第二遮蔽 壳体设有构成框体的底壁,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向所述底壁延伸的腿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向框体内 延伸的抵持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位于第一侧壁内。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遮覆绝缘本体的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共同围成收容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连接器通过在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侧壁延伸有腿部,可在设置腿部的同时在第二遮蔽壳体上给抵持部的设置留有空间,而腿部可设置成足够长度以改善定位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73GK201562839SQ200920311928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丁建仁, 杨祥启, 许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