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95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与对接插头对接以实现语音信号传 输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轻巧型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PDA、MP3及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 普及,具有能产生声音效果的语音插座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电子设备的语音 信号传输。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CN201207526Y号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即为一种语音插座连 接器,其可与对接插头对接已达成电子设备语音信号传输功能。现有技术中的语音插座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 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固定导电端子的端子固定槽及与该等端子固定槽 贯通的对接连接器插入孔,所述导电端子安装固定于端子固定槽内并设有凸伸入对接连接 器插入孔内的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自绝缘本体下方组装并干涉固定于端子固定槽内。对 接连接器插入插入孔内时,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对应部位接触并电性导通, 以进行信号的传送。因现有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自绝缘本体下方组装至绝缘本体内,并仅藉干涉固定 于对应端子收容槽内;因此,当对接连接器插入力过大时,会导致导电端子于端子收容槽内 晃动,进而影响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克服上述缺陷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可稳定固持于绝缘本体 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稳定对接。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 及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中部贯穿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 的插接孔,且该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与插接孔连通对应收容前述导电端子的端子槽;所述 若干导电端子分别设有固定于对应端子槽内的固定部、突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 绝缘本体外的尾部;其中至少一端子槽形成于绝缘本体侧壁上,且该端子槽包括形成于绝 缘本体侧壁上的第一收容槽及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侧壁设有位 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之间的固定壁,对应收容于该端子槽内的导电端子包括夹 持所述固定壁而分别位于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第一臂部两侧设有与第一收容槽固持的固定部及自第一 臂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尾部,所述第二臂部上设有凸伸入所述插接孔内的接触部。所述第一 收容槽包括贯穿绝缘本体侧壁而与外部连通的中间槽及位于中间槽两侧的抵持槽,所述导 电端子的固定部固持于所述抵持槽内。所述端子槽的第二收容槽向上贯穿绝缘本体顶壁而 形成开口,所述开口面积小于第二收容槽的横截面积。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对第一导电端子、一对第二导电端子及一第三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上对应收容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槽与所述插接孔连通且贯穿绝 缘本体后端壁。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呈U字形状夹持所述固定壁而固持于包括所述第一收容 槽与第二收容槽的第二端子槽内。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应收容第三导电端子的第三端子 槽,所述第三端子槽贯穿绝缘本体底壁形成。所述第三端子槽内突出形成有凸块,第三导电 端子的固定部包括与第三端子槽干涉配合的凸刺及与第三端子槽内之凸块卡扣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于前端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一侧切削形成有倒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沉板式安装于电路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的导电端的 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夹持绝缘本体固定壁,而将导电端子稳定固定于绝缘本体内。藉此防 止对接连接器插入力过大时导电端子松动,进而保证与对接连接器的稳定对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安装至电路板上且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电路板分离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沿图1所示A-A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1所示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沉板式安装于电路板600上,其 可与对接连接器200对接进而实现语音信号的传输。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安 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1大体呈一矩形结构,其包括前后端壁、顶壁10、底壁11及两侧壁 12、13,前端壁沿绝缘本体1轴向凸伸形成有一环状对接部14,该环状对接部14内开设有圆 柱状插接孔15,该插接孔15向后朝绝缘本体1内部延伸并贯穿绝缘本体1后端壁,以供对 接连接器200插入。为对应电子产品外形形状,前述对接部14 一侧切削形成倒角。所述绝缘本体1内设有分别对应收容固持导电端子的若干端子槽,其中绝缘本体 1后端壁邻近两侧壁12、13处分别向绝缘本体1内部凹陷形成有一对第一端子槽16,该对 第一端子槽16相对绝缘本体1轴线对称设置,其分别与前述插接孔15连通且向上贯穿绝 缘本体1顶壁10。绝缘本体1 一侧壁13设有自顶壁10向下延伸的并列设置的两第二端子槽131, 该第二端子槽131包括部分与外部连通的第一收容槽132、与插接孔15连通的第二收容槽 133及位于第一收容槽132及第二收容槽133之间的作为固定壁134的部分侧壁13 ;侧壁 13设置第一收容槽132的部分与绝缘本体1顶壁10成台阶状凹陷设置,第二收容槽133向 上部分贯穿顶壁10设置而形成有开口 135,该开口 135小于第二收容槽133的横截面,以 防止灰尘通过开口落入插接孔15内,进而影响电连接器100的正常使用。所述第一收容槽 132包括贯穿绝缘本体1侧壁13且与外部连通的中间贯通槽1321及位于该贯通槽1321两侧与该贯通槽1321连通且未贯穿侧壁13底部的抵接槽1322。绝缘本体1另一侧壁12底 部向绝缘本体1内凹设形成有第三端子槽121,该第三端子槽121与插接孔15连通且向上 贯穿绝缘本体1顶壁10。所述绝缘本体1底壁11大体呈凸字形状结构,其包括位于中部的突出部110及位 于突出部110两侧对称设置的两底部112,所述底部112上分别突出形成有与突出部110等 高的定位部114。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安装固定于第一端子槽16内的两第一导电端子3、安装固 定于第二端子槽131内的两第二导电端子4及安装固定于第三端子槽121内的第三导电端 子5。所述两第一导电端子3结构相同其相对绝缘本体1轴线对称安装于第一端子槽16 内,各第一导电端子3大体呈横卧之U形结构,其包括平板状基部30、与基部30相对向设 置的凸伸至插接孔15内的接触部31及连接接触部31及基部30的弯折部32,所述基部30 两侧分别突伸形成若干凸刺状固定部34,同时基部30底端弯曲延伸形成有与电路板600接 触的尾部33 ;所述接触部31末端形成有可与基部30大体平行设置的抵接部310,对接连接 器200插入插接孔15内而按压接触部31时藉抵接部310与基部30抵接进而阻止接触部 31进一步变形。所述两第二导电端子4呈倒立之U形结构,其对应收容于第二端子槽131内,第二 导电端子4包括中部弯曲设置的连接部40、自连接部40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臂部41 及第二臂部42。第一臂部41底端水平弯折延伸再向下垂直延伸形成有与电路板600连接 的尾部43,第二臂部42设有朝向插接孔15中心倾斜延伸形成的接触部44 ;其中接触部44 中部朝向对接连接器200方向突伸形成有用于导引对接连接器200插入的导引凸部441,同 时接触部44自由末端设有朝向远离插接孔15中心轴线方向弯折延伸的末端部442,藉末端 部442的设置防止第二导电端子4在对接连接器200插入时被顶垮。所述第一臂部41的 两侧形成有若干凸刺状的固定部410,且固定部410的宽度相比尾部43及连接部40的宽度 觅ο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安装于第三端子槽121内,其大体呈倒U字形状,包括固定于 第三端子槽121内的基部50、与基部50相对向设置突伸至插接孔15内的接触部51及连接 基部50及接触部51的连接部52 ;其中接触部51呈L形状,其包括与连接部52连接且与 基部50对向设置的本体部511及与本体部511大体垂直设置且朝向对接连接器200方向 突伸的弹性臂512,该弹性臂512上凸设形成有与对接连接器200接触的接触点513 ;所述 基部50底部弯折延伸形成有与电路板600接触的尾部53,基部50两侧设有与第三端子槽 121干涉配合的凸刺状固定部501,同时该基部50中部设有开口 502用于与绝缘本体1第 三端子槽121内设置的凸块(未图示)卡扣配合以将第三导电端子5稳定固持于第三端子 槽121内。所述电路板600用于承接安装电连接器100,其上贯通形成有可沉板式安装电连 接器100的收容空间601,该收容空间601周边对应的电路板600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导电端 子3接触的导电片602、与分别第二导电端子4配合的两导电的贯通孔603及与第三导电端 子5配合的导电的贯通孔604,同时该电路板600上设有与电连接器100之绝缘本体1的 定位部114配合的定位孔605,本实施方式中,该定位孔605贯通电路板600且与收容空间601连通设置;当然在其他方式中,该定位孔605可以根据定位部114的结构作相应变更。组装时,若干导电端子安装至绝缘本体1上,其中第一导电端子3自绝缘本体1后 方组装至第一端子槽16内,并藉固定部34安装固定于第一端子槽16内,安装完成时,两第 一导电端子3相对绝缘本体1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突伸至插接孔 15内。各第二导电端子4自绝缘本体1上方由上至下组装至第二端子槽131内,且两第 二导电端子4沿对接连接器200插入方向并列前后设置;各第二导电端子4的第一臂部41 及第二臂部42挟持绝缘本体1的固定壁134而分别位于该固定壁134的两侧;其中第一臂 部41收容于贯通槽1321及抵接槽1322内,其两侧的固定部410干涉固定于抵接槽1322 内,且其底部藉抵接槽1322底壁抵接支撑;该第二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4突伸至插接孔15 内。第三导电端子5自绝缘本体1下放组装至第三端子槽121内,其藉基部50两侧的 固定部501与第三端子槽121干涉配合同时开口 502与第三端子槽121内的凸块卡扣配合 而将第三导电端子5稳定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其接触部51的弹性臂512突伸至插接孔15 前端。组装完成的电连接器100安装至电路板600上时,绝缘本体1底壁11中部的突出部 110收容于电路板600上形成的收容空间601内,同时定位部114对应收容定位于电路板 600上形成的定位孔605内,以将电连接器100定位于电路板600上,同时绝缘本体1底壁 11两侧形成的底部112搭载于收容空间601边缘的电路板600上,以将电连接器100支撑 于电路板600上。安装完成时,第一导电端子3的尾部33分别与电路板600上的导电片602电性连 接,第二导电端子4的尾部43贯穿电路板600上的贯通孔603并与其电性连接。第三导电 端子5的尾部53贯穿电路板600上的贯通孔604并与其电性连接。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导电端子4自绝缘本体1上方组装至第二端子槽131内并夹 持固定壁134定位,因此在对接连接器200插入力过大时,该第二导电端子4亦不会松动变 形,进而可保持与对接连接器200稳定对接;第三导电端子5藉凸刺状固定部501与第三端 子槽121干涉,同时藉开口 502与第三端子槽121内的凸块卡扣配合而稳定固持于绝缘本 体1内,保证了与对接连接器200的稳定对接。同时电连接器100为对应电子设备的外部 形状而将对接部14 一侧进行倒较设计,扩大了电连接器100的适用性。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中部贯穿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且该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与插接孔连通对应收容前述导电端子的端子槽;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分别设有固定于对应端子槽内的固定部、突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尾部;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端子槽形成于绝缘本体侧壁上,且该端子槽包括形成于绝缘本体侧壁上的第一收容槽及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侧壁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之间的固定壁,对应收容于该端子槽内的导电端子包括夹持所述固定壁而分别位于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第一臂部两侧设有与第 一收容槽固持的固定部及自第一臂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尾部,所述第二臂部上设有凸伸入所 述插接孔内的接触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包括贯穿绝缘本体侧 壁而与外部连通的中间槽及位于中间槽两侧的抵持槽,所述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固持于所述 抵持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的第二收容槽向上贯穿绝 缘本体顶壁而形成开口,所述开口面积小于第二收容槽的横截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对第一导电端子、 一对第二导电端子及一第三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上对应收容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 槽与所述插接孔连通且贯穿绝缘本体后端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呈U字形状夹持所 述固定壁而固持于包括所述第一收容槽与第二收容槽的第二端子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应收容第三导电 端子的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三端子槽贯穿绝缘本体底壁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子槽内突出形成有凸块,所 述第三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包括与第三端子槽干涉配合的凸刺及与第三端子槽内之凸块卡 扣的开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于前端的对接部, 所述对接部一侧切削形成有倒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沉板式安装于电路板上。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中部贯穿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且该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与插接孔连通对应收容前述导电端子的端子槽;其中至少一端子槽形成于绝缘本体侧壁上,且该端子槽包括形成于绝缘本体侧壁上的第一收容槽及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侧壁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之间的固定壁,对应收容于该端子槽内的导电端子包括夹持所述固定壁而分别位于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藉导电端的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夹持绝缘本体固定壁,而将导电端子稳定固定于绝缘本体内。
文档编号H01R24/04GK201667469SQ20092031385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日
发明者周殷吉, 杜金良, 郭敬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