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00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LED台灯上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LED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主要是以其功率的增加,效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被各类照明工程所采用。LED不但在装饰性照明领域,在功能性照明领 域也已占有一席之地。如信号灯、汽车尾灯、防水防爆型电筒,包括一部分室内照明及道路 照明。LED作为一种固体照明光源,以其长寿命、高光效、多光色及一次配光定向照射功能, 可在安全低电压下工作,也可连续开关闪断,能轻松实现(Γ100%调光功能等诸多优势,成 为新一代光源的发展趋势。LED台灯是LED照明灯中的一种,就是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 管为光源的台灯,LED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照明又称 固态照明,作为继白炽灯、荧光灯后的第三代照明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特点, 固态光源是被业界看好的未来十年替换传统照明器具极具潜力的新型光源,代表照明技术 的未来。一般来说,只要用导线将灯头及灯座连接在一起就能让台灯工作,但是,这样直接 将灯头及灯座相连不方便以后的拆卸,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来连接灯头跟灯座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连接LED灯和灯座的电连接器。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焊接于电路板 上,其包括插头、与插头相配合的插座、安装在插头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组及与第一导电端子 组电性接触且安装在插座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插座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孔,所 述插头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下延伸以收容在通孔内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上设 有与插座相扣持的弹性片,所述插座上设有向下抵持并扣持弹性片的抵持部以及位于通孔 及弹性片的外侧且可向内抵压弹性片以解除弹性片与抵持部之间的扣持的弹性按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设有分别可与台灯的灯头及灯座相连接的 插头及插座,当所述插头安装在插座内时,所述弹性片抵在抵持部上,从而使插头固持在插 座内,当将插头从插座中取出时,通过按压弹性按钮即可调节弹性片的位置,进而方便拆卸 插头,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罩体及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罩体及电路板的部分立体分解 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及第一端子组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及第二端子组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及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于电路板200上,所述电连接器100以及电路板200上安装有一个罩体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插头1、与插 头1相配合的插座2、安装在插头1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组3及与第一导电端子组3电性接触 且安装在插座2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组4。所述插头1与插座2沿竖直方向安装在一起,所述 插头1位于插座2的上方。所述电路板200的下方焊接有LED发光体(未图示)。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所述插头1包括圆柱形的基部11、自基部11向下延伸的 圆柱形的延伸部12以及自基部11向外延伸并沿基部11的圆周方向均勻分布的三个安装 部113。所述安装部113包括位于上端的上端面111及位于下端的下端面112。所述延伸 部12自下端面112向下呈收缩状垂直延伸。所述上端面111上设有自上端面111向上垂 直延伸的凸柱1111。所述三个安装部113上设有上下贯穿安装部113的螺丝孔1131,所述 电路板200上设有与凸柱1111相配合的第一配合孔201及与螺丝孔1131相对应的第二配 合孔202,如此设置,通过凸柱1111与第一配合孔201的配合,并通过螺丝(未图示)连接 螺丝孔1131及第二配合孔202,使得插头1与电路板200之间能够稳固连接,保证了插头1 与电路板200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插头1上设有向上贯穿基部11且向下贯穿延伸 部12的安装槽121,所述第一端子组3收容于安装槽121内。所述延伸部12包括位于末 端的末端面122以及位于外表面上的且与延伸部12延伸方向一致的防呆条123,所述末端 面122呈“D”型结构,所述防呆条123与延伸部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呆条123根据连 接器型号的不同位于延伸部12外表面上的不同位置,如此设置,通过末端面122的“D”型 结构及防呆条123来确保插头1沿正确的方向插到插座2上,从而避免第一端子组3及第 二端子组4之间错误连接而造成电连接器损坏。所述插头1上位于第一端子组3的旁侧安 装有一个弹性片5,所述弹性片5包括卡持于插头1内的卡持部51、自卡持部51 —端向下 弯折延伸的弹性抵压部52以及自抵压部52的下端一侧进一步向外凸伸的凸出部521,所述 弹性片5与插座2上的弹性按钮21 (容后详述)相抵压,所述插头1的延伸部12的一侧向 内凹设有安装弹性片5的凹槽124,所述弹性片5暴露于插头1的外表面上。本实施方式 中,LED发光体焊接于电路板200的下方,所述插头1安装到电路板200后,所述基部11位 于电路板电路板200的下方且与电路板200紧密固定在一起。请参阅图6、图8及图9所示,所述插座2包括贯穿插座2且用以收容延伸部12的 通孔20,所述插座2上位于通孔20的外侧设有与插座2 —体成型的悬臂状的弹性按钮21 以及位于弹性按钮21与通孔20之间以限制弹性按钮向内过度变形的挡止部22。所述插座 2上设有位于通孔20 —侧的抵持部23,所述挡止部22位于抵持部23的内侧。所述插座2上设有向下抵持并扣持弹性片5的抵持部23。所述弹性按钮21位于通孔20及弹性片5的外侧且可向内抵压弹性片5以解除弹性片5与抵持部23之间的扣持。所述插头1刚开始 安装时与插座2没有抵压关系,随着插头1的安装,当所述凸出部521碰到抵持部23的位 置,因为抵持部23的位置相对于上端通孔20边缘的其它位置靠内一点,所以凸出部521被 压缩产生弹性变形,当凸出部521越过抵持部23后将恢复原来形状向外凸伸,此时,所述凸 出部521的上方抵持并扣持在抵持部23的下方且所述弹性按钮21抵压在凸出部521的外 侧,从而使得插头1与插座2处于一个互相卡持的状态。所述挡止部22与插座2为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通过按压弹性按钮21使得弹性 按钮21与凸出部521相抵压,当凸出部521被抵压变形向内越过抵持部23所在的平面时, 就可以方便取出插头1,此时,继续按压弹性按钮21,就会使得弹性按钮21与挡止部22相 抵压,从而防止弹性按钮21过度向内变形。所述插座2包括位于下端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 (未图示)相对接的对接面24以及形成于下端外表面上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的螺纹 25,所述对接面24上向下延伸有凸伸部241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如此设置,通过凸伸部 241与对接连接器先限位再旋紧,就防止了第二端子组4跟着对接连接器旋转而旋转,进而 保证了第二端子组4的安装位置。请参阅图4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组包括正极端子31、负极端子32及 接地端子33,所述接地端子33的长度大于正极端子31及负极端子32的长度。如此设置, 插座2与插头1插接时,所述第二端子组4先与接地端子33接触,从而防止了电流过大损 坏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所述正极端子31、负极端子32及接地端子33皆设有固定 于插头1内的第一固定部311、自第一固定部311 —端向下延伸的以与第二端子组4接触 的第一接触部312以及自第一固定部311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出安装槽121的第一焊接 部313,所述第一焊接部313贴靠于电路板200上以与电路板200上的电性接点(未图示) 相焊接而达成电性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因为LED发光体焊接于电路板200的下方,所以 第一焊接部313贴靠于电路板200的下方而焊接到电路板200上,本实施方式采用表面安 装技术(Surface Mouting Technology, SMT)而没有采用插入式封装技术(Through Hole Technology, THT),因为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00本身是金属,如果采用在电路板200上穿 孔再把第一焊接部313与电路板200焊接到一起,就相当于把正极端子31、负极端子32及 接地端子33同时连接到了一起,端子间就会发生短路现象。采用表面安装技术,因为电路 板200的表面有层绝缘薄膜,所述第一焊接部313可以利用与电路板200下方的固定的电 性接点相焊接来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这样,就避免了出现端子间短路的现象。当然,在其 他实施方式中,电路板可以不用采用金属材质,这样,第一焊接部313可以采用同样可以达 到电性连接的效果。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4包括固定于插座2内的第二固定部41、自 第二固定部41 一端向上延伸的以与第一端子组3相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部42以及自第二 固定部41另一端向下延伸的以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43,所述连接部43上设有穿孔 431以焊接对接连接器的连接端子(未图示),如此设置,采用穿线定位焊接结构可以方便 组件间的拆卸,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设置弹性按钮21与凸出部521,方便了插头1的拆 卸,同时,通过设置挡止部22,从而防止弹性按钮21过度向内变形。[002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凸柱1111与第一配合孔201的配合,并通过螺丝连接螺丝孔1131及第二配合孔202,使得插头1与电路板200之间能够稳固连接,保证电连接 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将插头1的末端面122设置成“D”型结构以及在插 头1的外表面上设置防呆条123,以此来确保插头1沿正确的方向插到插座2上,从而避免 第一端子组3及第二端子组4之间错误连接而造成电连接器损坏。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设置凸伸部241来起限位作用,通过凸伸部241与 对接连接器先限位再旋紧,防止了第二端子组4跟着对接连接器旋转而旋转,进而保证了 第二端子组4的安装位置,同时也起到保护第二端子组4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将接地端子33的长度设置成比正极端子31及负极 端子32的长度都长,当插座2与插头1相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二端子组4将先与接地端子 33接触,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中的第一端子组3的第一焊接部313采用表面安装技术 而没有采用插入式封装技术,如此设置,防止了端子间发生短路现象。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在第二端子组4的连接部43上设置穿孔431以与 对接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相焊接,这种穿线定位焊接结构可以方便拆卸,使用方便。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除了第一实施方式外,还有第二种实 施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100’与第一实施方 式中的电连接器100结构大部分相同,两种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 LED发光体焊接于电路板200的下方,所以第一焊接部313贴靠于电路板200的下方而焊接 到电路板200上,插头1安装到电路板200后,所述基部11位于电路板200的下方且与电 路板200紧密固定在一起,而且,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插头上设置有向上凸伸的凸柱1111 与电路板200上的第一配合孔201的配合,其中,第一配合孔201从上向下与凸柱1111配 合,使得插头1与电路板200之间稳固连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LED发光体焊接于电路板 200’的上方,所以第一焊接部313’贴靠于电路板200’的上方而焊接到电路板200’上,插 头1,安装到电路板200,后,所述基部11,位于电路板200,的上方且与电路板200,紧密固 定在一起,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凸柱1111 (未图示)自插头向下凸伸,第一配合孔201 (未 图示)从下向上与凸柱1111配合,使得插头1’与电路板200’之间稳固连接。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其包括插头、与插头相配合的插座、安装在插头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组及与第一导电端子组电性接触且安装在插座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插座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插头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下延伸以收容在通孔内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上设有与插座相扣持的弹性片,所述插座上设有向下抵持并扣持弹性片的抵持部以及位于通孔及弹性片的外侧且可向内抵压弹性片以解除弹性片与抵持部之间的扣持的弹性按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包括卡持于插头内的卡持 部、自卡持部一端向下弯折延伸的弹性抵压部以及自抵压部进一步向外侧凸伸的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的上方抵持在抵持部的下方且所述弹性按钮抵压在凸出部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内位于弹性按钮的内侧设有 在弹性按钮向内弹性变形时与弹性按钮相抵压以限制弹性按钮向内过度变形的挡止部,所 述挡止部与插座为一体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位于抵持部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 接的对接面,所述对接面向下延伸有凸伸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外表面上一体设有与延 伸部延伸方向一致的防呆条,所述防呆条根据电连接器型号的不同位于延伸部的外表面上 的不同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基部上设 有向外延伸并沿基部的圆周方向均勻分布的三个安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与电路板相配合的 凸柱以及上下贯穿安装部的可通过螺丝与电路板相连接的螺丝孔,所述安装部位于电路板 的上方或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正极端子、负 极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长度大于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及接地端子 皆设有固定于插头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向下延伸的以与第二端子组接触的接触部以 及自固定部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焊接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其包括插头、与插头相配合的插座、安装在插头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组及与第一导电端子组电性接触且安装在插座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插座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插头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下延伸以收容在通孔内的延伸部,所述插头上设有弹性片,所述插座上设有向下抵持弹性片的抵持部以及位于通孔的外侧且向内与弹性片相抵压的弹性按钮。如此设置,方便了插头的拆卸。
文档编号H01R33/94GK201576864SQ20092031402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4日
发明者尧中华, 王新闻, 郑启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