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478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提高传输速率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很多厂商都在不断努力的提高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速率,目前已经出现一种可传输光学信号以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的USB连接器组件,在此USB连接器组件中通过设置光纤以提高所述USB连接器组件的传输速率。在此技术存在的前提下,诸多的人都在试图将类似的通过在其它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增设光纤以提高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速率,下面将介绍一种采用光纤进而提高类似于下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速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证传输速率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导电端子共包括有两排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上,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上位于所述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中间的位置向前凹陷形成有复数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若干透镜,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的且与透镜相对齐的光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增加一光纤结构,从而提高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速率。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绝缘本体与光纤相连的组装图。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与线缆相连接后的组装图。图5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6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7是图6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的剖视图。图8是图6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 2、与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3及遮蔽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围的遮蔽壳体4。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0及自所述主体部10向后延伸形成的平板部11,自所述主体部10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复数贯穿所述主体部上、下表面的第一凹陷部101及第二凹陷部102,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平板部11外围的且靠近主体部10后方的框口部104,自所述框口部104上靠近平板部11上下表面的位置分别设有一排与所述第一凹陷部101相贯通的第一狭槽1040及与所述第二凹陷部102相贯通的第二狭槽1041。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对导引柱103,自所述平板部11的上表面的后方向下凹陷形成有一缺口部110,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平板部11 的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有四个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前后表面的收容槽111,绝缘本体1主体部10的前端嵌入若干透镜105。导电端子2均为信号端子,其共包括有两排,其包括有位于上排的且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表面的第一凹陷部101中的上排端子20及位于下排的且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下表面第二凹陷部102中的下排端子21。线缆3包括有复数与所述上排端子20及下排端子21相电性连接的芯线30及包覆于所述芯线30外围的绝缘外皮31,自所述线缆3还包括有一套设于所述线缆3的绝缘外皮31外围的金属环32。金属壳体4包括第一壳体41及与第一壳体41相组装以形成整个金属壳体4的第二壳体42,第一壳体41包括一位于前端且呈管状的对接框410及自所述对接框410的下表面向后延伸形成的呈U形形状的固持部411,自所述固持部411的两侧壁4110上分别设有复数锁扣孔4111,自所述固持部411的下表面的中间部位向后延伸形成有一弹片4112。所述第二壳体42包括有大致呈U形形状的且与所述固持部411相配合的主体部420及自所述主体部420的下表面的中间部位向后延伸形成的线缆握持部421,自所述主体部420的两侧壁4200上分别向外凸起形成有复数与所述锁扣孔4111相锁扣配合的锁扣片4201。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11中的光纤 5,所述光纤5共包括有四根且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收容槽111中。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 4的外围的绝缘外壳6,所述绝缘外壳6包括有下壳体61及与所述下壳体61相配合的上壳体62,所述下壳体61和上壳体62的结构大致相同,自所述上壳体62的下表面的后端的右侧设有一自所述上壳体62的下表面向下凸起的第一凸柱620,自所述上壳体62的下表面的后端的左侧设有一自所述上壳体62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621。在所述下壳体 61的后端的两侧与所述上壳体62上的第一凸柱620和第一凹槽621相对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凹槽610和第二凸柱611,所述下壳体61上的第二凹槽610与所述上壳体62上的第一凸柱620相配合,所述下壳体61上的第二凸柱611与所述上壳体62上的第一凹槽621 相配合,即形成于下壳体61上的第二凹槽610与上壳体62上的第一凹槽621形成于不同的两侧,所述形成于下壳体61上的第二凸柱611与上壳体62上的第一凸柱620形成于不同的两侧。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3至图8所示,组装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绝缘本体1,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0的前端嵌入若干透镜105 ;提供导电端子2,将所述上排端子20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凹陷部101中,将所述下排端子21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二凹陷部102中;提供光纤5,将所述光纤5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11中,所述光纤5呈一排排列且设置于所述上排端子20和下排端子21之间且所述光纤5延伸至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并与透镜105相连接;提供线缆3,将线缆3中的芯线30分成上下两排且分别焊接于所述上排端子20和下排端子21的尾部上;提供金属壳体4,将所述第一壳体41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外围,且将所述第一壳体41的对接框410遮蔽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外围,套设于所述线缆3外围的金属环32 支撑于所述弹片4112上,在自上往下将所述第二壳体42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41的固持部 411上,通过所述第一壳体41上的锁扣孔4111与第二壳体42上的锁扣片4201的相互配合进而将所述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相互组装于一起;提供绝缘外壳6,将所述绝缘外壳6设置于所述组装好的金属壳体4的后方及线缆 3的外围,通过以上步骤的组装进而完成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在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中,通过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中增加一光纤 5结构,从而提高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传输速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共包括有两排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上,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上位于所述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中间的位置向前凹陷形成有复数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若干透镜,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的且与透镜相对齐的光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呈一排排列且设置于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且所述光纤延伸至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并与透镜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形成于其上表面上的用来收容所述上排端子的复数第一凹陷部及形成于所述绝缘本体下表面上的用来收容所述下排端子的复数第二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其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平板部,所述透镜嵌置于主体部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平板部外围的且靠近主体部后方的框口部,自所述框口部上靠近平板部上下表面的位置分别设有一排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相贯通的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及第一狭槽中,所述下排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及第二狭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对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有第一壳体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相组装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位于前端的且呈管状的对接框及自所述对接框的下表面向后延伸形成的固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固持部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复数锁扣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向外凸起形成有复数与所述锁扣孔相锁扣配合的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组装于一起的锁扣片。
全文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导电端子共包括有两排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上,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上位于所述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中间的位置向前凹陷形成有复数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若干透镜,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的且与透镜相对齐的光纤。
文档编号H01R13/40GK102456976SQ20101051961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