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95524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适于在需要防水环境下使用的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电脑等的电子设备一般怕水,希望采用防水对策。现有的电子设备例如采用 由硅酮橡胶的盖封闭可与外部联络的开口部等的方法作为防水对策。然而,因忘了安装盖,或盖安装没到位,而存在水浸入到电子设备内的危险。假想 水的浸入,为了使连接器自身防水,例如,也可以考虑利用能够形成外壳的树脂来将构成连 接器的触头和内置该触头的壳体一体成形。然而,在一体成形时,触头因树脂的流入而晃动,并产生位置偏移,因此需要采用 例如如日本专利特开2004-362827中公开的针对触头晃动的对策。图11表示上述公报公开的电连接器110的立体图,图12中以立体图来表示用于 制造该电连接器Iio的固定用模具131、以及用于电连接器110中的触头105、106。如这些图所示,电连接器110包含绝缘体101、从绝缘体101的前面IOlb向前方突 出的突出部103、由绝缘体101支撑的第一和第二触头105、106、以及覆盖周围的壳体102。在制造电连接器110时,具有触头105、106的触头部件120在被载置在图12所示 的固定用模具的下支撑台132上的状态下,由树脂压模成形(over mold)。从而,利用沿垂 直方向延伸的部分模具部131a、131b、131c,在绝缘体101的突出部103上分别形成两种类 型的部分模具的脱模孔103a、103a。〔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62827号公报然而,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这种制造方法中,即使能够采用触头的晃动对策,为了 在电连接器110上采用防水对策,也不能将触头105、106和壳体102与树脂一体成形。原 因是要进行一体成形,则需要预先将壳体102配置在触头105的上部,但在以往的电连接器 110的构成中,需要将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模具部131a、131b、131c从绝缘体101中抽出, 不能将壳体102配置在这种抽出方向上。由此,该以往制造方法中即使采用了触头的晃动 对策,仍不能将触头105、106和壳体102与树脂一体成形。其结果,在该以往电连接器110中,为了采用完全的防水对策,例如用图12所示的 模具形成绝缘体101,然后安装壳体102,进而进行用于填充所述壳体102和绝缘体101之 间所形成的间隙的树脂成形。也就是需要进行二次成形。然而,这种二次成形增大了制造 成本和制造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种以往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更廉 价且简单的方法来实施防水对策的电连接器。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电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的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上述长 度部分的贯通孔的筒状壳体、与上述触头和上述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该制造方法的特 征在于,包括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将上述长度部分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步骤; 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将第一模具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且从上述贯通孔的另一侧 将第二模具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利用上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上述壳体的内 部对上述长度部分进行定位的步骤;使树脂流入到上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将上述触 头和上述壳体与绝缘体一体地一并成形的步骤。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和下面从上下两个 方向被上述第一模具和上述第二模具夹持。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长度方向的上面中,上述贯通孔一侧利用上 述第一模具被定位,而上述贯通孔另一侧利用上述第二模具被定位,上述长度方向的下面 中,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利用上述第二模具被定位。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长度部分在沿间距方向排列多个的状态下与 上述绝缘体一体成形,并形成能够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嵌合的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第一模具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朝向下面地 覆盖上述长度部分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的大致一半左右。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长度部分为悬臂梁状,其前端从上述贯通孔 的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上述长度部分从下面朝向上面弯曲而在上 述前端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上面比上述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的上面更向下侧陷 入。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长度部分的下面被用作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 的接触面。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 时的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上述长度部分的贯通孔 的筒状壳体、以及与上述触头和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 面,在上述贯通孔一侧的部分和在上述贯通孔另一侧的部分,从上述绝缘体露出;上述长度 方向的下面,在遍及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的部分,从上述绝缘体露出;上述长度方向的 下面被用作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的接触面。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贯通孔一侧中的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 孔的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一模具所接触的部分,上述贯通孔另一侧中的 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另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二模 具所接触的部分。另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遍及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的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 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另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二模具所接触的部分。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长度部分在沿间距方向排列多个的状态下与上述绝缘体 一体成形,并形成能够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嵌合的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绝缘体从上述长度部分的下面朝向上面地覆盖上述长度 部分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的大致一半左右。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优选为,上述长度部分为悬臂梁状,通过使上述长度部分从下 面朝向上面弯曲而在其前端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上面比上述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 部的上面更向下侧陷入。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壳体通过对板状的板状体进行加工而成,上述壳体的接 缝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与基板设置侧相对置的一侧上。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绝缘体被设置成至少堵塞上述接缝和上述贯通孔的背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壳体具有长边、与上述长边平行的短边、和连接上述长边 和上述短边的侧边,在由上述侧边构成的侧面上形成有舌片和与该舌片邻接的切口部,上 述绝缘体被设置成覆盖上述舌片的基部部分和上述切口部。此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绝缘体覆盖上述筒状壳体的外侧的整个周围。另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在由上述壳体的长边构成的上面形成有上升部和锁定 孔,在上述绝缘体上也形成有与上述锁定孔对应的孔。此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在上述壳体上形成有从由上述短边构成的底面朝向由 上述长边构成的上面上升的舌片,上述舌片被绝缘体覆盖。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在需要防水的环境下使用的廉价的带壳体的电连接器及其 制造方法。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的正面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后面立体图。图3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线剖视图。图6是与图1对应的正面立体图,且为表示除去树脂后的状态的图。图7是图6的后面立体图。图8是图6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A-A线剖视图。图10是图8的B-B线剖视图。图11是以往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2是同时表示用于制造图11的以往的连接器的固定用模具和触头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连接器,11嵌合口,20壳体,22接缝,33贯通孔,35长边,36侧边,37短边,38底面,39上面,40触头,41长度部分,45前端,46前端上面,47上面,48下面,50侧面,60绝 缘体,62嵌合突出部,70锁定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1的外观。图1是正面立体图,图2是后 面立体图,图3是主视图,此外,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5是b_b线剖视图。图6至图10是分别与图1至图5对应的图,但为了便于理解,表示从图1等的状态除去绝缘体60 后的状态。电连接器1由在间距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触头40、屏蔽这些触头40的壳体20、以及 与这些触头40和壳体20 —体地一并成形的绝缘体60构成。在实际使用时,将作为壳体20的内侧的嵌合口 11在向外部敞开的状态下,组装在 电子设备等的本体装置(未图示)内,并通过软钎焊等固定在基板上。另外,虽然嵌合口 11 优选为由硅橡胶等的盖封闭,但由于本申请的电连接器1强化了防水对策,因此例如即使 忘记了安装盖,或未将盖安装到位,即使水从嵌合口 11浸入到电连接器1的嵌合空间,水也 不会浸入到本体装置内。触头40例如通过对平坦的金属板(板状体)进行冲裁、弯曲加工而形成。触头41 包含沿嵌合方向(图4和图5中的箭头“7”方向)延伸的悬臂梁状的水平的长度部分41、 仅一部分埋入在绝缘体60内的垂直部分43、以及用于通过软钎焊连接在基板(未图示)上 的水平的固定部分42。长度部分41在沿间距方向上排列多个的状态下与绝缘体60形成为一体,而可形 成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62。在电连接器1的组装时,嵌合突出部62的大致整体内置在 壳体20内。该嵌合突出部62中,长度部分41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50由绝缘体60从长度 部分41的下面48朝向上面47仅覆盖大致一半左右(图4的参照符号“65”),剩余的一半 左右部分处于暴露状态。暴露的长度部分41的下面48能够作为与穿过嵌合口 11而插入 进来的匹配侧连接器(未图示)的匹配侧触头(未图示)的接触面而加以使用。通过使长度部分41的前端从下面48向上面47弯曲而形成弯曲部45。由于弯曲 部45的上面46在形成绝缘体时与模具(未图示)接触,因此在产品制造后也暴露于外部。 在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为了防止触头40因弯曲部45与匹配侧触头碰撞、树脂起拱等因 素而被破坏的危险,或为了避免与匹配侧连接器的壳体接触,而在该弯曲部前端上面46形 成有比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62的上面69更向下侧陷入的台阶部66。壳体20与触头40相同,例如通过对平坦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弯曲加工而形成。弯 曲后的金属板的边缘彼此在壳体20的顶部中央处相互连接接合,其结果,整体如图3或8 所示地形成倒梯形的大致筒状,其包含长边35、与长边35平行的短边37、对这些长边35和 短边37进行连接的侧边36。而且,壳体20在其中心可形成有贯通孔33。除了触头40之 外,模具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参照图4和图5中的箭头“7”方向)经由该贯 通孔33被插入。模具还具有在贯通孔33的规定位置支撑触头40的功能。由于在支撑触 头40的状态下,树脂流入到模具内,触头40不会因树脂的流入而晃动,或者产生位置偏移。 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可靠地将触头40固定在壳体20的规定位置上。另外,通过结合金属板 而构成的接缝22虽然一般为了增强强度而通过软钎焊接合在基板上(如图12中由附图标 记“ 102d”表示),但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防水功能,将其设置在基板的对置侧,也就是设 置在壳体20的顶部侧,并由绝缘体60完全覆盖接缝22的间隙。在向底面38侧倾斜且由侧边36构成的壳体20的左右侧面50上,通过对所述左 右侧面50的中央部进行切口,并使被切口部朝向底面38侧垂直且舌片状地突出,而以相互 邻接的状态来形成切口部M和基板安装部(舌片)26。所述基板安装部沈可用于对基板 的软钎焊,但除了用于软钎焊中之外,基板安装部26的基部部分和切口部M最终被绝缘体60覆盖。由此,水不会从孔M浸入。绝缘体60包含筒状地覆盖壳体20外侧整个周围的外装61、利用触头40的长度部 分41而形成的嵌合突出部62、以及封闭壳体20的贯通孔33背面的背面部64。特别是,基板设置侧的外装61仅在覆盖嵌合口 11前面的部分中设置有向基板设 置侧突出的突出部67,而在嵌合口 11的前面以外的部分上没有设置。通过在嵌合口 11的 前面以外的部分上不设置基板设置侧的外装61,能够在基板设置侧形成用于软钎焊的壳体 20的露出部。另外,能够实现基板设置时的电连接器1的低矮化。此外,通过将基板设置 侧的外装61设置为在基板设置侧突出的状态,该突出部67的背面侧侧面68可以用作限制 部,能够在与本体装置的基板边缘(未图示)抵靠的状态下配置电连接器1,在嵌合口 11 侧,能够减小基板和电连接器1之间形成的间隙。由此,能够提高防水效果。此外,如上所述,壳体20的底面38侧形成用于软钎焊的露出部。为了提高露出部 等的强度,也可以为下述结构使壳体20的背面侧的一部分从由该壳体20的短边37构成 的底面38侧朝向由长边35构成的上面39侧垂直地立起来而形成舌片25,并由绝缘体60 覆盖这些舌片25。另外,也可以在壳体20的上面39形成上升部31,并设置使插头锁定片 (未图示)锁定的锁定孔30。此时,在绝缘体60的外装61的上部形成与壳体20的锁定孔 30对应的锁定孔70。这些锁定孔30、70在电连接器1的实际使用时,由贴在外装61上的 防水带(未图示)等堵塞。从而,即使是在壳体20上设置有切口孔M、舌片25和上升部31的构成,在将绝缘 体60 —体成形在壳体20上时,通过切口孔M用绝缘体60填埋,且舌片25和上升部31被 绝缘体60覆盖,从而能够强化绝缘体60和壳体20的连接。以下,说明该电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首先,将悬臂梁状的触头40的长度部分41从其前端45沿与匹配侧连接器的嵌合 方向从一端侧也就是从长度部分41的后端侧插入到壳体20的贯通孔33中。其结果,触头 40以悬臂梁状的不稳定状态设置在壳体20的内部。然后,将第一模具从与插入了长度部分41的一侧相同的一侧插入到贯通孔33中, 与其不同,将第二模具从贯通孔33的另一侧也就是长度部分41的前端侧插入。另外,虽然 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形状图中未示出,但根据电连接器1的最终形状能够轻易地推定它 们的形状。利用这些被插入的第一和第二模具,从上下两个方向夹持长度部分41的上面47 和下面48,进而,长度部分41的间距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侧面50在间距方向上由第一模 具夹持。其结果,触头40在壳体20上被对准位置。更详细地说,长度部分41的上面47在 贯通孔33的一侧利用第一模具被对准位置,而在贯通孔33的另一侧利用第二模具被对准 位置,另一方面,长度部分41的下面48的从贯通孔33的一侧到另一侧的部分(连接一侧 和另一侧的部分中)利用第二模具被对准位置。并且,此时,第一模具将长度部分41的间 距方向上的侧面50从长度部分41的上面47朝向下面48地仅覆盖大致一半左右,从而使 长度部分在壳体20中对准位置。另外,对于长度部分41特别是对于上面47,第一模具不覆 盖整个上面而仅覆盖至中途位置为止的原因在于,如果使用过长的模具,则在成形后的脱 模时,损坏的可能性增大,另外,能够给予嵌合突出部足够的强度。利用使用多个模具在多 个位置支撑触头40的构成,在该例中,是在上下两个方向上利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三个位置上进行支撑并在间距方向(水平方向)上利用第一模具进行支撑的构成,由此能够 正确地限定触头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并能够防止触头在树脂流入到模具时的位置偏移。设置模具后,树脂流入到这些模具内,将触头40和壳体20与绝缘体60 —起成形 为一体。由此,电连接器1的整体几乎由树脂覆盖。此外,由于触头40和壳体20与绝缘体 60 一起成形为一体,所以与二次成形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不言而喻,成形后的结构与模具的形状对应。也就是,长度部分41的上面47 中,仅第一模具所接触的贯通孔33的一侧中的部分71、和第二模具所接触的贯通孔33的另 一侧中的部分72处于从绝缘体60中露出的状态。另一方面,长度部分41的下面48中,实 际上仅第二模具所接触的从贯通孔33的一侧至另一侧的部分73处于从绝缘体60中露出 的状态。此外,长度部分41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50中,对应于与第一模具的接触面,在由 绝缘体60从长度部分41的下面48朝向上面47覆盖大致一半左右的状态下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电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的 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上述长度部分的贯通孔的筒 状壳体、以及与上述触头和上述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将上述长度部分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步骤;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将第一模具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且从上述贯通孔的另 一侧将第二模具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利用上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上述壳体 的内部对上述长度部分进行定位的步骤;使树脂流入到上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将上述触头和上述壳体与上述绝缘体一体 地一并成形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和 下面从上下两个方向被上述第一模具和上述第二模具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上面中, 上述贯通孔一侧利用上述第一模具被定位,而上述贯通孔另一侧则利用上述第二模具被定 位,上述长度方向的下面中,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利用上述第二模具被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 分在沿间距方向排列多个的状态下与上述绝缘体一体成形,并形成能够与上述匹配侧连接 器嵌合的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具从上述长 度部分的上面朝向下面地覆盖上述长度部分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的大致一半左右。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为悬臂 梁状,其前端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长度部分从 下面朝向上面弯曲而在上述前端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上面比上述大致平板状的嵌合 突出部的上面更向下侧陷入。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 分的下面被用作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的接触面。
9.一种电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的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 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上述长度部分的贯通孔的筒状壳体、以及与上述触 头和上述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在上述贯通孔一侧的部分和在上述贯通孔另一侧的部分,从上 述绝缘体露出,上述长度方向的下面,在遍及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的部分,从上述绝缘体露出,上述长度方向的下面被用作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的接触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一侧中的部分是在上述 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一模具所接触的部 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另一侧中的部分是 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另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二模具所接 触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9 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遍及上述贯通孔一侧 和另一侧的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另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 中的第二模具所接触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在沿间距方向排列 多个的状态下与上述绝缘体一体成形,并形成能够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嵌合的大致平板状 的嵌合突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从上述长度部分 的下面朝向上面地覆盖上述长度部分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的大致一半左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为悬臂梁状,通过使 上述长度部分从下面朝向上面弯曲而在其前端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上面比上述大致 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的上面更向下侧陷入。
16.根据权利要求12 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通过对板 状的板状体进行加工而成,上述壳体的接缝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与基板设置侧相对置的一侧 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被设置成至少堵塞上 述接缝和上述贯通孔的背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长边、与上述长边平 行的短边、和连接上述长边和上述短边的侧边,在由上述侧边构成的侧面上形成有舌片和 与该舌片邻接的切口部,上述绝缘体被设置成覆盖上述舌片的基部部分和上述切口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覆盖上述筒状壳 体的外侧的整个周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壳体的长边构成的上面 形成有上升部和锁定孔,在上述绝缘体上也形成有与上述锁定孔对应的孔。
21.根据权利要求18 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上形成 有从由上述短边构成的底面朝向由上述长边构成的上面上升的舌片,上述舌片被绝缘体覆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电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的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长度部分的贯通孔的筒状壳体、以及与触头和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该制造方法包括从贯通孔的一侧将长度部分插入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步骤;从贯通孔的一侧将第一模具插入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且从贯通孔的另一侧将第二模具插入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利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壳体的内部对长度部分进行定位的步骤;使树脂流入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将触头和壳体与绝缘体一体地一并成形的步骤。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2044776SQ20101052686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2日
发明者菊地大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