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688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机车用的引擎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ECU)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全球机车密度最高地区的一的台湾,各种环保法规迫使机车工业全 面五期喷射供油化,其中机车制造商推出的车款采用和汽车类似的引擎喷射供油是统,由 于是以整合的方向发展,所以新增了不少装置,例如电子喷射供油组件、含氧感知器、触媒 转化器等装置。其中机车引擎是统的引擎控制模块(Engine Control Module, ECM)就像引擎的 灵魂一样,控制整个引擎的运转。要控制引擎,就必须有许多感应器(Sensor)来接收并传 递引擎运转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机车引擎通常包含有进气温度感知器、油门感 知器、爆震感知器等部件,将引擎各种状态信息送至引擎控制单元(EngineControl Unit, ECU)作运算,这些引擎运转信息经过运算后,以结合于引擎控制单元上的电连接器为媒介 而对各个致动器(Reactor)发出控制讯号来控制致动器的作动,例如怠速控制阀、喷油模 块、点火模块等致动器。其中在机车制造上已存在为数不少供机车引擎控制单元用的电连接器,但传统用 以结合于车辆上的引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器还存在不少的缺点,例如传统电连接器包括 有插接基座及枢接于插接基座上的旋转固定构件,当插接基座插接于引擎控制单元上时, 通过操作旋转固定构件使得引擎控制单元的对应扣件能紧密地卡扣于电连接器,旋转固定 构件的一部分区段在经过一位于插接基座上侧的可弹压卡扣件后而固定于一固定位置上, 其中传统旋转固定构件的该部分区段会有二凸出结构,用以在旋转固定构件固定于固定位 置时,通过二凸出结构抵触插接基座的一壁面而保持稳定及防震。然而,可弹压卡扣件以及二凸出结构的设计在机车行驶时,由于行进颠簸非常频 繁以及造成的震动频率大小不一,凸出结构仅以二凸点作为力量传递媒介而用于保持稳定 及防震,长时间下来二凸出结构会有结构疲乏造成容易断裂的情况,而可弹压卡扣件由于 仅靠一端设置于插接基座上,同样地,长时间下来,也变的容易断裂,使得电连接器的产品 生命周期较短,后续的维修也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 器,用于改善现有机车上用的电连接器在结构上存在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一插接基座、一卡制机 构及一连动固定机构。插接基座包括一插接槽、一连通于插接槽的对象插接端及一分别形 成于插接基座相对应两侧壁的转轴构件,对象插接端用以供一插接对象插接,于本实施例 中,是为一引擎控制单元。
卡制机构设置于插接槽的上壁,具有一卡制构件,且卡制构件是为具有一拱形结 构的卡制构件。连动固定机构包括一分别位于其相对应两侧的转轴孔及一形成于其相对应 两侧间的固定构件,且于相对应两侧的转轴孔下方分别包括有一弧形锁接槽。转轴构件是 枢接转轴孔,其中插接基座的转轴构件包括有一对相对应的轴榫,轴榫的两端各形成一凹 部,而连动固定机构的转轴孔由外向内包括一凹槽件及一连通凹槽件的轴孔件,轴孔件径 向连通一第一榫槽,并于凹槽件内相对凸设一定位榫,当连动固定机构在插接基座上旋转 时,第一榫槽可供轴榫对准后插入并旋转,以使轴榫移入轴孔件外侧孔径较大的凹槽件内, 而转轴孔的凹槽件内所凸设的定位榫则用以分别卡扣于轴榫两端的凹部。当连动固定机构受操作而由松出位置旋转至紧入位置时,固定构件是滑移抵压卡 制构件并通过具有拱形结构的卡制构件的最高点后滑移向下而使固定构件位于卡制机构 与插接基座的间的一限位空间内,而连动固定机构的弧形锁接槽的开口与插接对象的一对 锁栓相结合,插接于插接基座的对象插接端的插接对象紧入于电连接器,使本发明的电连 接器固接于插接对象上形成对接锁定的关系。其中卡制机构的卡制构件上具有一卡制件,用以在固定构件滑移抵压卡制构件而 位于限位空间时,卡制该固定构件,此外,固定构件的侧面是为一平滑面,当固定构件滑移 至限位空间时,固定构件的平滑面是紧靠于插接基座的一前挡件。当连动固定机构受操作而由紧入位置旋转至松出位置时,固定构件是滑移抵压卡 制构件并退离限位空间,并在通过卡制构件的最高点后滑移向下,带动插接于插接基座的 插接对象松出电连接器,且转轴孔内的一对定位榫是可卡扣于各轴榫两端的凹部,而使连 动固定机构定位。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连动固定机构的转轴孔是呈现一环状阶级结构,转轴孔 由外向内包括一凹槽件及一连通凹槽件的轴孔件,各轴孔件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以便转 轴构件的轴榫对准后插入并略为旋转连动固定机构,使轴榫移入轴孔件外侧孔径较大的凹 槽件内。其中第一榫槽垂直于另开设与轴孔件相连通的一第二榫槽,第一榫槽及第二榫槽 内侧各自凸设一圆弧形凸点,且相邻二凸点间形成一供轴榫容置与定位的定位槽。当连动 固定机构相对于插接基座旋转时,各凹槽件内相对设置的一对凸点抵住转轴构件的轴榫两 端,而朝向第一榫槽或第二榫槽弹性变形,以利于导入该对凸点侧边的定位槽内。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连动固定机构相对应两侧的转轴孔上方更分别设置一 外扣构件,插接基座相对应两侧壁上更分别设置有一内扣构件,用以在连动固定机构相对 于插接基座旋转时,外扣构件及内扣构件可相互扣接或分离。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由于卡制机构的卡制构件是为一拱形 结构且具有一弹性挠度可在受到一压力时作适当地向下曲折位移,并在解除压力作用时向 上恢复到原本样态,其卡制构件上还设置有一卡制件予以辅助固定固定构件,比对传统电 连接器的可弹压卡扣件仅靠一端设置于插接基座上,本发明的卡制构件不但保有原可弹压 卡扣件的功效,且由于卡制构件是为两端设置,更具有不易造成其结构上断裂的情况发生。再者,本发明在转轴孔用以对应卡合且紧靠在转轴构件上的不同结构的设计表 现,比对传统电连接器的设计,更能辅助固定电连接器稳定结合于机车的引擎控制单元上, 有效避免电连器轻易地松脱于机车引擎上的引擎控制单元,增加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产品
4生命周期。本发明的结构组成不复杂,在制造上不会有困难繁琐的缺点存在,且组装于车辆 时,也相对简易。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 /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一。
图2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二。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一。
图5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二。
图5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三。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图。
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JΞ的侧视图一。
图7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JΞ的侧视图二。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图2A及图2B所示,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A是本 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的一,图2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的二。本发明的电连接 器100包含有一插接基座1、一卡制机构2及一连动固定机构3。插接基座1包括一插接槽 11、一连通于插接槽11的对象插接端12及一分别形成于插接基座1相对应两侧壁的转轴 构件13,对象插接端12用以供一插接对象插接,于本实施例中,插接对象是指机车引擎上 的引擎控制单元(图未显示)。 卡制机构2设置于插接槽11的上壁111表面,具有一卡制构件21,如图所示,卡制 构件21是为具有一拱形结构的卡制构件21,且卡制构件21具有一弹性挠度可在受到一压 力时作适当地向下曲折位移,并在解除该压力作用时向上恢复到原本样态。连动固定机构3包括一分别位于连动固定机构3相对应两侧的转轴孔31及一形 成于其相对应两侧间的固定构件32,且于相对应两侧的转轴孔31下方分别包括有一弧形 锁接槽33,插接基座1的转轴构件13是枢接转轴孔31,如图所示,固定构件32的一侧是为 一平滑面321而相对于平滑面321的另一侧的中间部分则凹陷为梯形结构,固定构件32此 一部分的径度较小,其功用在于可刚好卡合在卡制机构2与插接基座1的间所定义的一限 位空间S内,而一对弧形锁接槽33则用以在对象插接端12供插接对象插接且连动固定机 构3相对于插接基座1旋转时,其弧形锁接槽33的开口与插接对象的一对锁栓相结合,使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固接于插接对象上形成对接锁定的关系。卡制机构2的卡制构件21上具有一卡制件22,其功用在于连动固定机构3的固定 构件32位于限位空间S时能辅助固定该固定构件32。此外,当固定构件32位于限位空间S时,固定构件32的平滑面321是紧靠于插接基座1的二个前挡件14、15。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基座1的转轴构件13包括有一对相对应的轴榫131,轴榫131 的两端各形成一凹部132,而连动固定机构3的转轴孔31由外向内包括一凹槽件311及一 连通凹槽件311的轴孔件312,轴孔件312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313,并于凹槽件311内相 对凸设一定位榫314,其功用在于连动固定机构3在插接基座1上旋转时,第一榫槽313可 供轴榫131对准后插入并旋转,以使轴榫131移入轴孔件312外侧孔径较大的凹槽件311 内,而转轴孔31的凹槽件311内所凸设的定位榫314则用以分别卡扣于轴榫131两端的凹 部 132。在操作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时,是可将引擎控制单元的电路线路穿设于插接基 座1的物件插接端12的孔洞中,而引擎控制单元的各个结合部位则分别对应插接于电连接 器100的插接基座1 (图未显示),并以连动固定机构3的转轴孔31作为旋转中心而旋转定 位于一松出位置Pl或一紧入位置P2。如图2A所示,电连接器100的连动固定机构3是位于松出位置Pl处,当操作连动 固定机构3由松出位置Pl旋转至紧入位置P2时,固定构件32是滑移抵压卡制构件21并 通过具有拱形结构的卡制构件21的最高点后滑移向下,并再经过卡制构件21上的卡制件 22而使固定构件32位于卡制机构2与插接基座1的二个前挡件14、15的间的限位空间S 内,且固定构件32的平滑面321是紧靠于插接基座1的二个前挡件14、15。其中,因连动固 定机构3与插接基座1相对旋转,弧形锁接槽33的开口与插接对象的一对锁栓相结合,使 得连动固定机构3是同时带动插接于插接基座1的物件插接端12的插接对象紧入于电连 接器100而形成对接锁定的关系。当连动固定机构3受操作而由紧入位置P2旋转至松出位置Pl时,固定构件32先 抵压卡制件22后,再经过卡制构件21的最高点后滑移向下而退离限位空间S,进而带动插 接于插接基座1的插接对象松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且转轴孔31内的一对定位榫314 是可卡扣于各轴榫131两端的凹部132,而使连动固定机构3定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电连接器结合于机车的引擎控制单元上通常是为一次性结 合而非常态性,也就是说,除非必要,否则不会再将电连接器于引擎控制单元上拆下来,故 上述的连动固定机构3受操作而由紧入位置P2旋转至松出位置Pl时的动作叙述仅为了完 整表达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同时参见图3至图5C所示,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 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5A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一,图5B是显示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二,图5C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三。本实施例的电 连接器IOOa的组成组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所以相同的组件标示用相同的组件编号,从而 对应。区别在于连动固定机构3a的转轴孔31a是呈现一环状阶级结构,转轴孔31a由外向 内包括一凹槽件311a及一连通凹槽件311a的轴孔件31加,各轴孔件31 径向连通一第一 榫槽313a,以便转轴构件13a的轴榫131a对准后插入并略为旋转连动固定机构3a,使轴榫 131a移入轴孔件31 外侧孔径较大的凹槽件311a内。其中第一榫槽313a垂直于另开设与轴孔件31 相连通的一第二榫槽315,第一榫 槽313a及第二榫槽315内侧各自凸设一圆弧形凸点316,且相邻二凸点316间形成一供轴 榫131a容置与定位的定位槽317。当连动固定机构3a相对于插接基座Ia旋转时,各凹槽件311a内相对设置的一对凸点316抵住转轴构件13a的轴榫131a两端,而朝向第一榫槽 313a或第二榫槽315弹性变形,以利于导入该对凸点316侧边的定位槽317内。如图所示,插接基座Ia的转轴构件13a的轴榫131a是扣接于连动固定机构3a的 一对转轴孔31a的定位槽317内,当连动固定机构3a在插接基座Ia上由松出位置Pl旋转 至紧入位置P2时,连动固定机构3a的弧形锁接槽33的开口于旋转过程中是与插接对象的 一对锁栓相结合,而转轴构件13a的轴榫131a则扣接于转轴孔31a的另一定位槽317内。所述结构设计同样地也能达到有效固定连动固定机构3a在插接基座Ia上并连带 辅助固定固定构件32,由于其动作原理及操作方式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 述。参见图6至图7A所示,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图,图7A是本发 明的实施例三的侧视图一,图7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侧视图二。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IOOb的组成组件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以相同的组件标示相同的组件编号,进行对应。区别在 于连动固定机构3相对应两侧的转轴孔31上方分别设置一外扣构件34,插接基座1相对应 两侧壁上分别设置一内扣构件16,当连动固定机构3在插接基座1上是旋转至紧入位置P2 时,连动固定机构3的外扣构件34是扣接插接基座1的内扣构件16,当连动固定机构3在 插接基座1上是旋转至松出位置Pl时,连动固定机构3的外扣构件34与插接基座1的内 扣构件16可互为分离,以解除连动固定机构3在插接基座1上的定位关系。其中本实施例所揭示的外扣构件34及内扣构件16亦可交互运用前述实施例中, 而呈现更多的实施样态,在此则不予赘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 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插接基座,包括一插接槽及一分别形成于该插接基座相对应两侧壁的转轴构件;一卡制机构,设置于该插接槽的上壁,具有一卡制构件;一连动固定机构,包括一分别位于该连动固定机构相对应两侧的转轴孔及一形成于该 连动固定机构相对应两侧间的固定构件,所述转轴构件是枢接该转轴孔,其中该连动固定 机构在受操作时,以该转轴孔作为旋转中心而定位于一紧入位置或一松出位置;当该连动固定机构受操作而由松出位置旋转至紧入位置时,该固定构件滑移抵压该卡 制构件,并在通过该卡制构件的最高点后滑移向下而使该固定构件位于该卡制机构与该插 接基座的间的一限位空间,并带动一插接于该插接基座的插接对象紧入于该电连接器;当该连动固定机构受操作而由该紧入位置旋转至该松出位置时,该固定构件滑移抵压 该卡制构件,并退离该限位空间而通过该卡制构件的最高点后滑移向下,并带动插接于该 插接基座的插接对象松出该电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构件为具有一拱形结构的 卡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机构的卡制构件上具有 一卡制件,用以在该固定构件滑移抵压该卡制构件而位于该限位空间时,卡制该固定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的侧面为一平滑面,当 该固定构件滑移至该限位空间时,该固定构件的平滑面是紧邻于该插接基座的一前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基座的转轴构件包括有一 对相对应的轴榫,该连动固定机构的转轴孔由外向内包括一凹槽件及一连通该凹槽件的轴 孔件,该轴孔件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该第一榫槽供该轴榫对准后插入并旋转,以使该轴榫 转入该轴孔件外侧孔径较大的凹槽件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构件的轴榫两端分别形成 一凹部,而转轴孔的凹槽件内相对凸设一定位榫,用以分别卡扣于该轴榫两端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槽垂直于与该轴孔件相 连通的一第二榫槽,该第一榫槽及该第二榫槽内侧各自凸设一凸点,且相邻二凸点间形成 一供该轴榫容置与定位的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基座更包括有一对象插接 端连通于该插接槽,用以供该插接对象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固定 机构相对应两侧的转轴孔上方分别设置一外扣构件,该插接基座相对应两侧壁上分别设置 一内扣构件,用以在该连动固定机构相对于该插接基座旋转时,该外扣构件及该内扣构件 相互扣接或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固 定机构相对应两侧的转轴孔下方分别包括有一弧形锁接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接基座、卡制及连动固定机构,插接基座包括插接槽及一对转轴构件,卡制机构设置于插接槽的上壁并具有一拱形结构的卡制构件,连动固定机构包括一对转轴孔及一固定构件,当连动固定机构受操作而由一松出位置旋转至一紧入位置时,固定构件是滑移通过卡制构件的最高点后,滑移向下而使固定构件位于一限位空间,并带动一插接于插接基座的插接对象紧入于电连接器,当连动固定机构由紧入位置旋转至松出位置时,固定构件是退离限位空间,且通过卡制构件的最高点后滑移向下,带动插接于插接基座的插接对象松出电连接器。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02074841SQ201010555729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林明华, 洪川城, 瞿纮浚, 蔡明儒 申请人:胡连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