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558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尤指可利用标准连接器 底部的第一电路板对接结合于第二电路板上呈一垂直角度,转换标准连接器的方向以供电 子卡水平或垂直插入于插槽内插接使用。
背景技术
按,现今计算机科技以日新月异快速发展,而桌上型或笔记型计算机已普遍存在 于社会上各个角落,其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亦朝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小方向迈进,使计 算机内部的连接器也随之大幅的缩小,以因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再者,一般工业用计算机 的伺服器内部设置有主机板、电源供应器、散热风扇等构件,不过也正因机壳内部空间位置 有所限制,以致使用者对存储器模块、存储卡或其它型式的电子卡进行插接可利用的空间 也变得较为窄小。另请参阅图6所示,是为现有标准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是 利用一塑料材质所制成的标准连接器A内部形成有插接部Al,并于插接部Al内穿设有端子 组A2 ;此外,上述标准连接器A 二侧分别延伸有一弹臂A3,且弹臂A3上则凸设有卡扣A31, 再于标准连接器A底部设有可与端子组A2形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B;然而一般市面上的电 子卡C是于远离导电部Cl的二侧边缘分别设有凹槽C2,即可将电子卡C斜向插入于标准连 接器A上的插接部Al内,再将电子卡C向下压,此时,电子卡C 二侧的凹槽C2便会向下抵 压弹臂A3上的卡扣A31,并迫使弹臂A3向外予以撑开,而可由弹臂A3所具的复位弹性力, 使其弹臂A3上的卡扣A31卡入于电子卡C对应的凹槽C2内呈一定位。惟一般主机板上可供电子卡C所插接使用的标准连接器A规格与插入方向,是按 照连接器供货商既定的规格与型式使用,即电子卡C必须配合标准连接器A的单一水平或 垂直插入方向才能进行插接,而无法依不同使用需求或是因应机壳内部有限的空间架构, 自由改变电子卡C插入的方向,造成电子卡C插入于标准连接器A上的插接部Al内时相当 不便,或是插接过程中容易碰撞到主机板上其它电子零元件所导致相关损坏的情况发生, 且因主机板上的标准连接器A无法拆换另一重新组装,必须通过解焊重工才得以解决,甚 至是需要更改主机板原来的规格或电路布局,以致整体使用上的机能受到限制,若是将主 机板进行汰旧换新,则势必将需花费高额的购置费用、大幅提高使用成本,而有待从事于此 行业者进行重新设计来加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故,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点,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 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 的结构的新型诞生。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标准连接器底部定位的第一电路板为对接结合于 第二电路板上,并呈一垂直角度,以此模块化结构设计,便可实现转换标准连接器的方向以供电子卡水平或垂直插入的目的,以方便使用者从不同角度将电子卡插入于标准连接器的 插槽内插接使用,且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的限制,由此改善使用上的不便性,提高整体使用 上的机能与效果,亦不需通过解焊重工或是更改标准连接器规格、电路布局,由此可妥善安 排整体空间配置,以及增进实用性与适用性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于第一电路板上的对接部可进一步凸设有一个或一 个以上的定位柱,而第二电路板的接合部上设有多个槽孔,即可将第一电路板上的定位柱 穿入于第二电路板对应的槽孔内卡扣嵌合成为一体,以防止电子卡插拔对接于标准连接器 的插槽内时所造成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松脱或剥离,并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与稳定 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在于第二电路板的接合部上亦可进一步设有嵌接槽,并 以第一电路板一侧处的对接部直接嵌插于嵌接槽内呈一定位,使其对接部所具的多个第一 接点与嵌接槽底部对应的第二接点形成电性连接,进而可达到不论在信号传输或是结构稳 定性上,均有较高的可靠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包括有标准连接器、第一 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标准连接器具有基座,而基座内部的插槽穿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并于基座二侧 同向延伸有具支臂的扣持部,且二支臂之间形成有供预设电子卡插入至插槽内的对接空 间;该第一电路板为定位于标准连接器底部,而第一电路板表面上设有与导电端子形 成电性连接的多个金属接点,并于第一电路板一侧设有具多个第一接点的对接部;该第二电路板为与第一电路板呈一垂直角度,而第二电路板表面上设有与对接部 呈相对应对接结合的接合部,并于接合部上设有利用表面粘着技术与第一接点形成电性连 接的多个第二接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妥善安排整体空间配置,增进实用性与适用性范围, 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有较高的可靠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 及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为现有标准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前视图, 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标准连接器1、第一电路板2及第二电路板3,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该标准连接器1为具有基座11,而基座11内部的插槽12穿设有多个导电端子13, 并于基座11 二侧同向延伸有具支臂141的扣持部14,且二支臂141之间形成有可供电子卡 4插入至插槽12内的对接空间10,再于支臂141端部上朝内侧形成有卡扣142。再者,上述扣持部14上可设有弹性定位件15,并于弹性定位件15外侧边斜向延伸 有可抵持于支臂141上的弹片151,且弹性定位件15底部向内弯折延伸有位于支臂141内 侧处的抵持片152 ;惟各种标准连接器1的构造不尽相同,基座11与扣持部14可为一体射 出成型,亦可将基座11为与扣持部14分开制造,再利用插接方式来组合成型,也可于扣持 部14上直接设有一扣槽(图中未示出),并以弹性定位件15 —侧的卡持部嵌插于扣槽内, 然而有关标准连接器1如何配合电子卡4呈一稳固、确实定位的方式是为现有技术的范畴, 且该细部构成并非本案创设要点,兹不再作赘述。该第一电路板2为定位于标准连接器1底部,而第一电路板2表面上设有可与导 电端子13形成电性连接的多个金属接点21,并于第一电路板2—侧处设有具多个第一接点 221的对接部22。该第二电路板3为与第一电路板2呈一垂直角度,并于第二电路板3表面上设有 可与对接部22呈相对应对接结合的接合部31,且接合部31上设有可与第一接点221形成 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接点311,而第二电路板3 —侧处则设有插接部32。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是先将标准连接器1定位于第一电路板2上,使其插槽12 内部穿设的多个导电端子13以焊接端分别穿出基座11,并与第一电路板2表面上的多个金 属接点21可利用表面粘着技术(SMT)予以焊固形成电性连接,再将第一电路板2翻转九十 度角后直立定位于第二电路板3上,即可将第一电路板2 —侧的对接部22为与第二电路板 3表面上的接合部31呈相对应对接结合,其定位的方式亦可由对接部22所具的多个第一接 点221利用表面粘着技术(SMT)予以焊固于接合部31上对应的单排或双排并列的第二接 点311形成电性连接,则使第一电路板2为与第二电路板3呈一垂直角度,从而可实现转换 标准连接器1的方向以供电子卡4水平或垂直插入的目的,以方便使用者从不同角度进行 电子卡4插接使用,且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的限制,由此可改善现有标准连接器仅能按照 既定的规格进行单一水平或垂直方向插接所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性,或是插接过程中容易碰 撞到主机板上其它电子零元件导致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而于使用时,是先将第二电路板3 —侧处的插接部32插接于预设电子装置内部主 机板上的插座(图中未示出),并形成电性连接,以此结构设计,让使用者可依不同使用的 需求,或是因应预设电子装置内部空间环境的限制将电子卡4可由不同角度插入于标准连 接器1的插槽12内,且可配合既有使用中主机板上的插座,亦不需通过解焊重工或是更改 标准连接器1的规格、电路布局,由此可妥善安排整体空间配置,有效解决电子卡4因使用 上插接不便、空间配置不当所衍生的问题,以及增进实用性与适用性范围。是以,使用者便可将电子卡4 一侧处具插接接口 41的板缘斜向插入标准连接器1 的插槽12内,并以插槽12为支点将电子卡4向下旋动后,此时,电子卡4侧缘即会抵压支 臂141上的卡扣142,并迫使支臂141向外撑开,同时由弹性定位件15的弹片151抵持于支 臂141上限制其弹性撑开的位移距离与范围,且将支臂141内侧处的抵持片152顶持于电 子卡4上,再通过支臂141所具的复位弹性力,使其卡扣142卡持于电子卡4上的缺槽42内呈一定位,进而可将电子卡4所具的多个插接接口 41为与插槽12内对应的导电端子13 形成良好的电性接触,同时由第一电路板2及第二电路板3上的电路布局,提供电子卡4可 与预设电子装置内部主机板进行信号传输或资料存取动作。上述第二电路板3 —侧的插接部32可为符合工业标准架构总线(ISA)或外围元 件内连接总线(PCI)等规格的插接接口,而预设电子装置可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工业 计算机、伺服器等具主机板的电子装置或转接设备,使其主机板上的插座对应于插接部32 型式亦可为符合工业标准架构总线(ISA)或外围元件内连接总线(PCI)规格的插座插接使 用,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 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请同时参阅图1、2、4、4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较 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标准连 接器1为与第一电路板2对接结合成为一体,且第一电路板2上的对接部22相邻于第一接 点221处可进一步凸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定位柱222,而第二电路板3的接合部31上设 有多个槽孔312,即可将第一电路板2上的定位柱222穿入于第二电路板3对应的槽孔312 内卡扣嵌合成为一体(如图4所示),并形成确实的定位,以防止因电子卡4插拔、对接时所 造成第一电路板2与第二电路板3的松脱或剥离,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另其第二电路板3的接合部31上亦可进一步设有嵌接槽313,并以第一电路板2 一侧处的对接部22直接嵌插于嵌接槽313内呈一定位,使其对接部22所具的多个第一接 点221为与嵌接槽313底部对应的第二接点311形成电性连接(如图5所示),进而可达到 不论在信号传输或是结构稳定性上,均有较高的可靠度。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由于本实用新型人考量到现有标准连接器仅能按照既定的规格进行单一水平或垂 直方向插接,无法依不同使用需求或是因应空间环境的限制改变电子卡插入的方向,所以 利用标准连接器1底部定位的第一电路板2为对接结合于第二电路板3上呈一垂直角度, 并形成电性连接,以此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可方便使用者从不同角度(水平或垂直方向)进 行电子卡4插入于标准连接器1内插接使用,且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的限制,由此改善使用 上的不便性,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亦不需通过解焊重工或更改标准连接器1规 格、电路布局,有效解决电子卡4因使用上插接不便、空间配置不当所衍生的问题,故凡是 可达成前述效果的形式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 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 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实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一种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包括有标准连接器、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标准连接器具有基座,而基座内部的插槽穿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并于基座二侧同向延伸有具支臂的扣持部,且二支臂之间形成有供预设电子卡插入至插槽内的对接空间;该第一电路板为定位于标准连接器底部,而第一电路板表面上设有与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多个金属接点,并于第一电路板一侧设有具多个第一接点的对接部;该第二电路板为与第一电路板呈一垂直角度,而第二电路板表面上设有与对接部呈相对应对接结合的接合部,并于接合部上设有利用表面粘着技术与第一接点形成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接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 路板的对接部凸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定位柱,而第二电路板的接合部上设有供定位柱对 应穿入卡扣嵌合的槽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电 路板的接合部上设有供第一电路板对接部嵌插定位的嵌接槽,且嵌接槽底部设有与第一接 点形成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接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包括有标准连接器、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其中标准连接器所具的基座内部插槽穿设有多个导电端子,而第一电路板表面上设有可与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多个金属接点,并于第一电路板一侧设有具多个第一接点的对接部,另于第二电路板表面上设有接合部,即可将接合部上的多个第二接点利用表面粘着技术(SMT)分别与第一接点焊固形成电性连接,则使第二电路板为与第一电路板呈一垂直角度,以此模块化结构设计,可实现转换标准连接器的方向以供电子卡水平或垂直插入于插槽内的目的,且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的限制,由此改善使用上的不便性,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
文档编号H01R12/73GK201699176SQ20102015796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吴其宗 申请人:嘉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