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9957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具体是指一种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美观的要求,无线终端设备上的天线由外置式天式已经改为内置式天线,如手机、PDA、笔记本等。现有的内置式天线一般采用柔性电路板天线,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简称软板或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优点。但是,现有的柔性电路板以铜箔作为基板,需要对铜箔进行蚀刻,产生蚀刻的废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氰化物,氰化物的毒性剧烈,产生的废水难处理,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包括根据接收和发射不同频率的信号而设定的辐射走向的天线本体,所述的天线本体上预留金属裸露区与射频单元相连,所述的天线本体从上到下依序设置有油墨层或者覆盖膜层、金属层、粘合剂层和薄膜层。优选地,所述的金属层为铝层或者不锈钢层或者铁片层。优选地,所述的铝层或者不锈钢层或者铁片层的厚度在0. 01 0. I毫米之间。优选地,所述的天线本体的厚度在0. 03 0. 5毫米之间。优选地,所述的薄膜层还与双面胶层连接。本实用新型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本体采用电阻率小、纯度高的厚度在0. 01 0. I毫米之间铝层或者不锈钢层或者铁片层作为天线的辐射金属材料,不需要对原来的铜层进行蚀刻和电镀等环节,减少程序,又可以满足接收和发射信号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突破传统的技术限制,创作出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天线。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附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包括根据接收和发射不同频率的信号而设定的辐射走向的天线本体,所述的天线本体上预留金属裸露区与射频单元相连,所述的天线本体从上到下依序设置有油墨层或者覆盖膜层I、金属层2、粘合剂层3、薄膜层4和双面胶层5。油墨层或者覆盖膜层I的作用是美观,金属层2的作用是发射及接收信号,粘合剂层3的作用是使金属层2与薄膜层4之间连接,薄膜层4的作用是基底载体,双面胶层5的作用是与其他物体粘合固定。所述的金属层2为铝层或者不锈钢层或者铁片层。所述的铝层或者不锈钢层或者铁片层的厚度在0. 01 0. I毫米之间。所述的天线本体的厚度在0. 03 0. 5毫米之间。本实用新型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可自由弯曲、折叠、卷绕,可在三维空间随意移动及伸缩,利用此品可实现缩小产品体积,向轻小薄型发展。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包括根据接收和发射不同频率的信号而设定的辐射走向的天线本体,所述的天线本体上预留金属裸露区与射频单元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本体从上到下依序设置有油墨层或者覆盖膜层、金属层、粘合剂层和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为铝层或者不锈钢层或者铁片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层或者不锈钢层或者铁片层的厚度在O. Ol O. I毫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本体的厚度在O. 03 O. 5毫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层 还与双面胶层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它包括根据接收和发射不同频率的信号而设定的辐射走向的天线本体,所述的天线本体上预留金属裸露区与射频单元相连,天线本体从上到下依序设置有油墨层或覆盖膜层、金属层、粘合剂层和薄膜层,所述的金属层为铝层或者不锈钢层或者铁片层。本实用新型绿色环保柔性电路板FPC天线采用电阻率小、纯度高的厚度在0.01~0.1毫米之间的铝层或者不锈钢层或者铁片层作为天线的辐射金属材料,不需要对原来的铜层进行蚀刻和电镀等环节,减少程序,又可以满足接收和发射信号的需求。
文档编号H01Q1/38GK202384497SQ20122000123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杨小荣 申请人:杨小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