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768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 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LVDS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为一体式零件,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插接铆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收容槽中。所述若干导电端子一般通过设计倒刺结构来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以提供端子保持力,从而使得所述端子收容槽与所述导电端子上倒刺的成型要求精度高,进而导致模具设计复杂、模具加工及成型难度大,同时还导致端子保持力和端子焊锡脚平坦度不易管控。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其中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上的塑胶块,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扣持块,所述塑胶块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扣持块相扣持的第二扣持块,所述底壁上还设有朝所述顶壁方向延伸的阻挡块,所述第一扣持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扣持块的后端面相抵接且所述阻挡块的后端面与所述塑胶块的前端面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端子模组沿前后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块设有自前端面沿所述端子模组插入的反方向凹陷的开槽,所述第二扣持块自所述开槽内壁向外突伸,所述第一扣持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扣持块的后端面为竖直设置的竖直面,所述第一扣持块与所述第二扣持块上还分别设有与所述竖直面相对且呈倾斜设置的导引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且与所述两侧壁平行的两个支撑壁,所述顶壁、底壁、两个支撑壁及所述阻挡块的后端面围设成用以收容所述端子模组的收容槽,所述顶壁、两侧壁及所述阻挡块的上表面围设成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并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收容槽的外侧还设有用以固定对接连接器的固定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块的顶表面与所述收容槽的顶壁相抵接且所述塑胶块的底表面与所述收容槽的底壁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端子模组沿上下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块设有自顶端沿所述塑胶块高度方向突伸的凸块,所述顶壁设有自内表面凹陷以收容所述凸块的卡槽,所述凸块的前端面与所述卡槽的内壁面相抵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挡块上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若干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孔,所述端子收容孔前后贯通所述阻挡块。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镶埋于所述塑胶块内的插入部、自所述插入部一端延伸的接触部及自所述插入部另一端延伸的尾部,所述接触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孔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上分别设有自外表面沿所述端子模组插入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底壁后端还设有用以定位所述导电端子尾部的定位
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壁上的所述凹槽前后贯通所述底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遮盖所述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突伸入所述固定孔中并与所述绝缘本体相扣持的扣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一方面通过将所述塑胶块注塑成型在所述导电端子周围,可使得所述导电端子的成型精度要求降低,对应模具设计简单、方便成型且无保持力不足之隐患;另一方面通过在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与底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扣持块,在所述塑胶块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扣持块相扣持的第二扣持块,以及在所述绝缘本体底壁上设有朝所述顶壁方向延伸的阻挡块,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扣持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扣持块的后端面相抵接且所述阻挡块的后端面与所述塑胶块的前端面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端子模组沿前后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固定有导电端子的所述塑胶块稳定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且相互固持结构设计简单、方便加工成型。

图I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塑胶块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塑胶块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I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为LVDS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模组20以及遮盖所述绝缘本体10的遮蔽壳体30。所述端子模组20包括若干导电端子201及注塑成型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01上的塑胶块202。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顶壁101、与所述顶壁101对应设置的底壁102以及连接所述顶壁101与所述底壁102的两侧壁103。所述顶壁101与所述底壁102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扣持块104,且所述顶壁101上的所述第一扣持块104与所述底壁102上的所述第一扣持块104沿所述绝缘本体10长度方向错开设置。所述底壁102上还设有朝所述顶壁101方向延伸的阻挡块105,所述阻挡块105上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01的端子收容孔1051,且所述端子收容孔1051前后贯通所述阻挡块10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101与所述底壁102之间且与所述两侧壁103平行的两个支撑壁106。所述顶壁101、底壁102、两个支撑壁106及所述阻挡块105的后端面围设成用以收容所述端子模组20的收容槽11,所述顶壁101、两侧壁103及所述阻挡块105的上表面围设成与所述收容槽11相连通并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收容腔12。所述收容槽11的两外侧还分别设有用以固定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中还设有用以与所述遮蔽壳体30相配合的固定槽131。所述顶壁101与所述底壁102上还分别设有自外表面沿所述端子模组20插入方向凹陷的凹槽107,且所述底壁102上的所述凹槽107前后贯通所述底壁102。所述顶壁101上还进一步设有自内表面凹陷的 卡槽108,所述底壁102后端还设有用以定位所述导电端子201的定位槽14。如图5与图6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塑胶块20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扣持块104相扣持的第二扣持块203。所述塑胶块202设有自前端面沿所述端子模组20插入的反方向凹陷的开槽204,所述第二扣持块203自所述开槽204内壁向外突伸。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通过所述第一扣持块104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扣持块203的后端面相抵接及所述阻挡块105的后端面与所述塑胶块202的前端面相抵接,从而可限制所述端子模组20沿前后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扣持块104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扣持块203的后端面为竖直设置的竖直面1042、2032,所述第一扣持块104与所述第二扣持块203上还分别设有与所述竖直面1042、2032相对且呈倾斜设置的导引面1041、2031。所述塑胶块202的顶表面与所述收容槽11的顶壁相抵接且所述塑胶块202的底表面与所述收容槽11的底壁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端子模组20沿上下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
10。所述塑胶块202还设有自顶端沿所述塑胶块202高度方向突伸的凸块205,所述凸块205收容于所述卡槽108中,且所述凸块205的前端面与所述卡槽108的内壁面相抵持以防止所述塑胶块202的上端向前倾斜。如图7并结合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1包括镶埋于所述塑胶块202内的插入部2011、自所述插入部2011 —端延伸的接触部2012及自所述插入部2011另一端延伸的尾部2013。所述接触部2012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孔1051中并向上突伸入所述收容腔12内,所述尾部2013定位于所述定位槽14中,从而可限制所述导电端子201沿所述绝缘本体10长度方向摆动。如图8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0的顶端301设有向后倾斜延伸的悬臂302,所述悬臂302突伸入所述绝缘本体10顶壁101上的所述凹槽107内并与所述凹槽107的内壁相抵持配合。所述遮蔽壳体30设有自底端303撕破而成以与所述绝缘本体10底壁102上的所述凹槽107相固持的固持臂304。所述遮蔽壳体30的两端305分别设有突伸入所述固定孔13中并与所述绝缘本体10相扣持的扣臂31,且所述扣臂31收容于所述固定槽131中。借由所述悬臂302与所述顶壁101上凹槽107的配合、所述固持臂304与所述底壁102上凹槽107的配合以及所述扣臂31与所述固定槽131的配合,从而将所述绝缘本体10稳固于所述遮蔽壳体30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 —方面通过将所述塑胶块202注塑成型在所述导电端子201周围,可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01的成型精度要求降低,对应模具设计简单、方便成型且无保持力不足之隐患;另一方面通过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顶壁101与底壁102上设有分别错开设置的若干个第一扣持块104、在所述塑胶块20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扣持块104相扣持的第二扣持块203、以及在所述绝缘本体10底壁102上设有朝所述顶壁101方向延伸的阻挡块105,使得通过所述第一扣持块104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扣持块203的后端面相抵接及所述阻挡块105的后端面与所述塑胶块202的前端面相 抵接,从而限制所述端子模组20沿前后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10,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固定有所述导电端子201的所述塑胶块202稳定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且相互固持结构设计简单、方便加工成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上的塑胶块,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扣持块,所述塑胶块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扣持块相扣持的第二扣持块,所述底壁上还设有朝所述顶壁方向延伸的阻挡块,所述第一扣持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扣持块的后端面相抵接且所述阻挡块的后端面与所述塑胶块的前端面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端子模组沿前后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块设有自前端面沿所述端子模组插入的反方向凹陷的开槽,所述第二扣持块自所述开槽内壁向外突伸,所述第一扣持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扣持块的后端面为竖直设置的竖直面,所述第一扣持块与所述第二扣持块上还分别设有与所述竖直面相对且呈倾斜设置的导引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且与所述两侧壁平行的两个支撑壁,所述顶壁、底壁、两个支撑壁及所述阻挡块的后端面围设成用以收容所述端子模组的收容槽,所述顶壁、两侧壁及所述阻挡块的上表面围设成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并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收容槽的外侧还设有用以固定对接连接器的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块的顶表面与所述收容槽的顶壁相抵接且所述塑胶块的底表面与所述收容槽的底壁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端子模组沿上下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块设有自顶端沿所述塑胶块高度方向突伸的凸块,所述顶壁设有自内表面凹陷以收容所述凸块的卡槽,所述凸块的前端面与所述卡槽的内壁面相抵持。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块上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若干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孔,所述端子收容孔前后贯通所述阻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镶埋于所述塑胶块内的插入部、自所述插入部一端延伸的接触部及自所述插入部另一端延伸的尾部,所述接触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上分别设有自外表面沿所述端子模组插入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底壁后端还设有用以定位所述导电端子尾部的定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的所述凹槽前后贯通所述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遮盖所述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突伸入所述固定孔中并与所述绝缘本体相扣持的扣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上的塑胶块,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扣持块,所述塑胶块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扣持块相扣持的第二扣持块,所述底壁上还设有朝所述顶壁方向延伸的阻挡块,所述第一扣持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扣持块的后端面相抵接且所述阻挡块的后端面与所述塑胶块的前端面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端子模组沿前后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
文档编号H01R13/506GK202601914SQ2012202132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邰军, 刘俊贤 申请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