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181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电路板的薄型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电连接器,一般用于薄型笔记本电脑中。随着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电脑的体积趋向于微型化,从而带动电连接器的设计也向微型化发展。现有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部分暴露于所述舌板平面上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由于现有电连接器既需要满足体积趋向于微型化的发展需要,同时还需要保证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效果稳定,从而使得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复杂且 制作工艺困难。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结构简单且生产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向前延伸的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舌板两侧的导引前端和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固持后端,其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固持后端共同围设形成U型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分别自所述主体部的后缘沿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舌板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接触部、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后缘的尾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尾部的连接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舌板的一侧且暴
露于空气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对接地片,自所述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导槽,所述一对接地片分别收容于所述导槽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前端用以导引对接连接器,且所述导引前端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导引面或呈柱形设置的导引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结构简单且对接稳定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公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一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两侧的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舌板两侧的第一导引前端和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两侧的第一固持后端,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两侧的第一固持后端共同围设形成U型结构;及母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与所述公端连接器配合连接,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装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第二主体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两侧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引前端相配合的第二导引前端和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两侧的第二固持后端,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两侧的第二固持后端共同围设形成U型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槽和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第二端子收容槽分别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后缘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舌板、第二舌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接触部、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后缘的第一尾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尾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接触部、伸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后缘的第二尾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尾部的第二连接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接触部呈凸起状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接触部呈平板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舌板与第二舌板的一侧且都暴露于空气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舌板的前端凹陷有供所述第二接触部向其内突伸的槽道,所述槽道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连通且所述槽道开口于所述第二舌板的上表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括一对第一接地片,自所述第一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接地片收容于所述第一导槽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母端连接器还包括一对第二接地片,自所述第二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接地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导槽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引前端设有呈柱形设置的导引槽以导引并收容所述第一导引前端,所述第一导引前端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导引面以与所述第二导引前端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在所述舌板两侧设有导引前端,在所述主体部两侧设有固持后端,且所述固持后端自所述导引前端一端沿所述导电端子的插入反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主体部的宽度,使得所述主体部与两侧的固持后端围设形成U型结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简单且生产效率高。

[0023]图I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安装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I所示公端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公端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是图3所示公端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第一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7是图3所示公端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立体图。图8是图I所示母端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母端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0是图8所示母端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第二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2是图8所示母端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I包括公端连接器100和与所述公端连接器100对接的母端连接器200。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公端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0以及插入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上的一对第一接地片30。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设有第一主体部11、自所述第一主体部11 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两侧的第一接合部1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上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4。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自所述第一主体部11后缘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舌板12上,且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开口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接合部13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舌板12两侧的第一导引前端131和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两侧的第一固持后端132。所述第一导引前端131用于导引所述母端连接器200以与所述公端连接器100对接,所述第一固持后端132用以固持所述公端连接器100于电路板(未图标)上。且所述第一固持后端132自所述第一导引前端131—端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插入反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一主体部11的宽度,以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11与两侧的所述第一固持后端132共同围设形成U型结构。自所述第一固持后端132的末端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一导槽133,所述第一接地片30收容于所述第一导槽133中。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设有呈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21、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后缘的第一尾部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1与所述第一尾部22的第一连接部2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1位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一侧且都暴露于空气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3的两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倒刺231,借由所述第一倒刺231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的配合,从而可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稳固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中。请参阅图8与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母端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50、装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0内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60以及插入安装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0上的一对第二接地片70。请参阅图10所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0设有第二主体部51、自所述第二主体部51—端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5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0两侧的第二接合部53。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0上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0的第二端子收容槽54。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自所述第二主体部51后缘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0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舌板52上,且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开口于所述第二舌板5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接合部53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引前端131相配合的第二导引前端531和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1两侧的第二固持后端532。所述第二导引前端531用于导引所述公端连接器100以与所述母端连接器200对接,所述第二固持后端532用以固持所述母端 连接器200于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持后端532自所述第二导引前端531—端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0的插入反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二主体部51的宽度,以使得所述第二主体部51与两侧的第二固持后端532共同围设形成U型结构。自所述第二固持后端532的末端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0插入方向还凹陷有呈L型的第二导槽533,所述第二接地片70收容于所述第二导槽533中。请参阅图11与图12并结合图8所示,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0设有呈凸起状且具有弹性的第二接触部61、自所述第二接触部61向上弯折延伸的接触指611、伸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0后缘的第二尾部6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61与所述第二尾部62的第二连接部6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触部61位于所述第二舌板52的一侧且暴露于空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63的两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倒刺631,借由所述第二倒刺631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的配合,从而可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0稳固插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中。所述第二舌板52的前端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0插入反方向凹陷有供所述接触指611向其内突伸的槽道521,所述槽道521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连通且所述槽道521开口于所述第二舌板52的上表面。借由所述槽道521与所述接触指611的配合,可使得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0在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内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槽道521散发出去,同时还能够通过所述槽道521观察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0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的对接状态。请参阅图5与图10所示,所述第一导引前端131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导引面134以与所述第二导引前端531相配合,所述第二导引前端531设有呈柱形设置的导引槽534以导引并收容所述第一导引前端131。借由所述第一导引前端131与所述第二导引前端531的配合,进而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端连接器100与母端连接器200之间电性连接稳定。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向前延伸的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舌板两侧的导引前端和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固持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固持后端共同围设形成U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分别自所述主体部的后缘沿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舌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接触部、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后缘的尾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尾部的连接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舌板的一侧且暴露于空气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对接地片,自所述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导槽,所述一对接地片分别收容于所述导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前端用以导引对接连接器,且所述导引前端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导引面或呈柱形设置的导引槽。
6.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公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一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两侧的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舌板两侧的第一导引前端和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两侧的第一固持后端,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两侧的第一固持后端共同围设形成U型结构;及 母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与所述公端连接器配合连接,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装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第二主体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两侧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引前端相配合的第二导引前端和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两侧的第二固持后端,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两侧的第二固持后端共同围设形成U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槽和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第二端子收容槽分别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后缘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舌板、第二舌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接触部、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后缘的第一尾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尾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接触部、伸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后缘的第二尾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尾部的第二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呈凸起状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接触部呈平板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舌板与第二舌板的一侧且都暴露于空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舌板的前端凹陷有供所述第二接触部向其内突伸的槽道,所述槽道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连通且所述槽道开口于所述第二舌板的上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括一对第一接地片,自所述第一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接地片收容于所述第一导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连接器还包括一对第二接地片,自所述第二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接地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导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引前端设有呈柱形设置的导引槽以导引并收容所述第一导引前端,所述第一导引前端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导引面以与所述第二导引前端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向前延伸的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舌板两侧的导引前端和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固持后端,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固持后端共同围设形成U型结构。
文档编号H01R13/73GK202678602SQ20122028765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戴宏骐, 洪永炽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