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573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技术不断进步,并已应用在短途低速、城市公交及旅游区交通等特定场合。而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动力源,其使用性能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所以电动汽车距离质量稳定、符合标准地大批量生产,依然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电动汽车电池包所使用的电池可以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由于电池包的电压和容量较高,单体电池需要成百上千只串联使用方能达到使用要求;而电池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电池包的温度上升,会影响电池包的使用性能,温度过高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电池包散热方法主要是强制风冷、水冷或油冷;强制风冷是将风扇安装在电池包箱体上,通过风将电池包内的热量带走,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电池包内的局部温度分布不均,往往是进风口周围的温度较低,而出风口周围的温度较高,这种温度不均一性,直接影响到电池包内单体电池一致性,会加速电池包使用性能的恶化;另一种强制风冷方法是取自驾驶舱内的空调风,进入排风管道经过行李舱排至车外,其会造成空调能量的消耗,且电池包内的气体流入行李舱,会污染车舱空气。另外,水冷或油冷的方式,其虽然散热效果较好,但电池包的内部结构较复杂,管路密布,会导致电池包重量与成本的急剧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其散热效果好、成本低、结构也较简单,不会造成车舱内空气污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用于装载电池,所述电池包内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电池与电池包壳体之间皆设有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为导热硅胶片或硅酮树脂胶片。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池包的下方设有散热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平行于车身底板的散热上板和散热下板;所述散热上板与散热下板之间设有多个垂直于所述散热上板与散热下板的散热板/散热片。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板/散热片相对于所述散热上板或散热下板纵向间隔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结构沿车辆行驶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进风盖,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出风盖。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上板与散热下板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的厚度为1.5^3.0mm。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电池包内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电池与电池包壳体之间皆设有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电池包内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可迅速通过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传导出去,克服了电池包内部温度不均的缺陷,延长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同时,绝缘胶片也充当了绝缘套的作用,避免了电池漏电而使电池包带电。另外,所述电池包的下方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沿车辆行驶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绝缘胶片将电池包内部的温度传导出来,然后再通过电池包外的散热结构将传导出来的热量快速散失掉,其可加速散热过程,提高散热效果;当热量传导出来后,车辆形式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空气流,可从进风口进入,然后将热量从出风口带出,其不但散热效果较佳,且不需空调辅助冷却,节约了有限的能源,不会造成车舱空气污染。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散热效果较好,延长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且成本低、结构较简单,也不会造成车舱空气污染。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用于装载电池,所述电池包I内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电池与电池包壳体之间皆设有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图中未画出)。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I内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可迅速通过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传导至电池包壳体表面散出,克服了电池包I内部温度不均的缺陷,延长了电池包I的使用寿命;同时,采用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作为填充,其相对于采用水冷或油冷的散热方式,减少了重量、节约了成本,且绝缘胶片还充当了绝缘套的作用,避免了电池漏电而使电池包I带电,减少了安全隐患;另外,采用该种实用新型,可对电池包I做全密封,防水、防尘,有效的保护了电池包I内的电池及电器元件。更佳地,所述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为导热硅胶片或硅酮树脂胶片。需要说明的是,导热硅胶片或硅酮树脂胶片的导热性及绝缘性皆较佳,且重量也较轻,,其可将电池包I内的热量迅速传导出去,还具有很好的绝缘作用,避免了电池漏电而使电池包I带电,减少了安全隐患。更佳地,所述电池包I的下方设有散热结构2。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I内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通过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传导至电池包壳体表面的热量,可通过散热结构2迅速的散失点掉,其可加速散热,提闻散热效果。更佳地,所述散热结构2包括平行于车身底板3的散热上板21和散热下板22 ;所述散热上板21与散热下板22之间设有多个垂直于所述散热上板21与散热下板22的散热板/散热片(图中未标出)。[0025]需要说明的是,散热上板21、散热下板22及散热上板21与散热下板22之间的多个散热板/散热片,增加了散热面积,加快了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更佳地,所述散热结构2沿车辆行驶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 23和出风口 24。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结构2两端设置进风口 23与出风口 24,可使空气从散热结构2中流过,当车辆行驶时,自然空气从进风口 23进入,然后从出风口 24出来;利用车辆行驶时,自然空气在散热结构2中的对流,将散热结构2上的热量从出风口 24带出,实现散热;另外,散热结构2利用的车辆行驶时形成的自然风,其出风口 24也不经过车舱,因此,其节约了有限能源,也不会造成车舱内空气污染。更佳地,所述散热板/散热片相对于所述散热上板21或散热下板22纵向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散热板/散热片纵向间隔设置,既可保证自然空气顺利从散热结构2中流过,又可增加自然空气与散热结构2中散热部件的接触面,增加散热面积,加快了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更佳地,所述进风口 23处设有进风盖25,所述出风口 24处设有出风盖26。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进风盖25与出风盖26开启,不使用时,进风盖25与出风盖26关闭;关闭后的进风盖25与出风盖26,在行驶时,可减少空气阻力。更佳地,所述散热上板21与散热下板22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铝合金材料质量较轻,且导热性较好,可使电池包壳体上的热量迅速传导到散热结构2上。更佳地,所述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的厚度为1.5~3.0mm。需要说明的是,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的厚度可根据电池与电池之间、电池与电池包壳体之间的具体间隙来选择。由上可知,所述电池包I内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电池与电池包壳体之间皆设有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电池包I内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可迅速通过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传导出去,克服了电池包I内部温度不均的缺陷,延长了电池包I的使用寿命,同时,绝缘胶片也充当了绝缘套的作用,避免了电池漏电而使电池包I带电。另外,所述电池包I的下方设有散热结构2,所述散热结构2沿车辆行驶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 23和出风口 24,绝缘胶片将电池包内部的温度传导出来,然后再通过电池包I外的散热结构2将传导出来的热量快速散失掉,其可加速散热过程,提高散热效果;当热量传导出来后,车辆形式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空气流,可从进风口 23进入,然后将热量从出风口 24带出,其不但散热效果较佳,且不需空调辅助冷却,节约了有限的能源,不会造成车舱空气污染。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散热效果较好,延长了电池包I的使用寿命,且成本低、结构较简单,也不会造成车舱空气污染。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用于装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内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电池与电池包壳体之间皆设有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为导热硅胶片或硅酮树脂胶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的下方设有散热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平行于车身底板的散热上板和散热下板; 所述散热上板与散热下板之间设有多个垂直于所述散热上板与散热下板的散热板/散热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散热片相对于所述散热上板或散热下板纵向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沿车辆行驶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7.如权利要求6所示的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进风盖,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出风盖。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上板与散热下板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的厚度为1.5^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电池包,用于装载电池,所述电池包内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电池与电池包壳体之间皆设有高导热率的绝缘胶片;所述电池包的下方设有散热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散热效果较好,延长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且成本低、结构较简单,也不会造成车舱空气污染。
文档编号H01M10/50GK203039046SQ20122073695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冯增萍, 黄能展 申请人:梁三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