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体,电极结构体,非水电解质电池及蓄电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143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集电体,电极结构体,非水电解质电池及蓄电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电体,该集电体不仅能够降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内部电阻,且能够适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非水电解质电池或双电层用电容器或锂离子电容器等的蓄电部件,而且能够提高高速率特性。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电体,该集电体在导电性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备有导电性的树脂层,该树脂层含有壳聚糖类树脂和导电材料,在23℃恒温的室内根据θ/2法测量的该树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是5度以上且60度以下。并且,本发明还提供具备该种集电体的电极结构体、非水电解质电池、蓄电部件。
【专利说明】集电体,电极结构体,非水电解质电池及蓄电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适合在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的集电体,电极结构体,非水电解质电池以及蓄电部件(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
【背景技术】
[0002]以前,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对充电时间的缩短有所要求,为此需要以大电流密度进行电池充电。特别是,为使汽车用非水电解质电池得到充分的加速性能,还需要能够以大电流密度进行放电。在以如此大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的情况下,要想提高电池容量难以下降的特性(高速率特性),重要的是降低电池的内部电阻。内部电阻包括作为构成要素之间的界面电阻和作为电解液中的带电粒子的离子的移动电阻等,因而需要降低这些内部电阻。其中重要的内部电阻之一为界面电阻,被知晓的有效降低该界面电阻的方法之一为提高构成要素之间的密合性。
[0003]例如,作为提高集电体和活性物质层的密合性的方法,过去有人提出过作为集电体用导电树脂覆盖金属箔的方案,专利文献I公开了以羟烷基壳聚糖(hydroxyalkylchitosan)覆盖金属箔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8-600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5]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利用专利文献I所述的技术,还存在不能必然得出充分的高速率特性的情况。
[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电体,该种集电体不仅能够降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内部电阻,而且适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双电层用电容器或锂离子电容器等的畜电部件,从而能够提闻闻速率特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7]通过使用如下所述的集电体,能够获得具有出色的高速率特性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双电层电容器或锂离子电容器等的带电部件。
[0008]即,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集电体,以及具备该集电体的电极结构体、非水电解质电池、蓄电部件(例如,双电层电容器或锂离子电容器),本发明所提供的集电体,在导电性基材的至少一面具备有导电性的树脂层,该树脂层包含壳聚糖类树脂与导电材料,在23°C恒温的室内以0 /2法测量该树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为5度以上60度以下蓄电部件。
[0009]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对提高非水电解质电池等的高速率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树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与高速率特性高度相关。并且,发现在水接触角为5度以上60度以下的情况下,高速率特性非常出色,从而完成了本发明。[0010]本发明的成立基于2个发现。第I个发现是在水接触角为60度以下的情况下,高速率特性良好。接触角是表示不同材料之间容易密合与否的指标之一,接触角越小,不同材料间的密合性越高。因而,接触角为60度以下的情况下,导电性基材和树脂层,以及树脂层和活性物质层的密合性变高,从而使高速率特性变好。
[0011]另一个发现是在水接触角为5度以上的情况下,高速率特性良好。如上所述,由于接触角是表示不同材料之间容易密合与否的指标之一,因此接触角越小,不同材料间的密合性越高。当初,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水接触角的优选范围不存在下限,水接触角越小,不同材料间的密合性越高,从而提高高速率特性,不过意外地发现在水接触角不满5度情况下,高速率特性会发生恶化。对于获得此种结果的理由目前还在研究中,尚无定论,不过可推测的理由如下:如果水接触角太小,会导致导电性基材和树脂层之间的密合性恶化。
[0012]另外,树脂层的水接触角并不是完全由树脂层的材料组成所决定,改变树脂层的形成方法,也会使水接触角发生很大的变化。本发明的发明人实际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即使是相同组成的树脂材料,也可通过改变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干燥方法来大大改变树脂层的水接触角,例如即使树脂组成和干燥温度已确定,仅改变干燥时间等制造条件也可改变水接触角,因此发现在本发明中确定水接触角极其重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集电体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涉及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集电体来形成的电极结构体的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集电体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集电体1,是在其导电性基材3的至少一面具备有导电性的树脂层(集电体用树脂层)5的集电体1,该树脂层5包含壳聚糖类树脂与导电材料,在23°C恒温的室内,以0 /2法测量的树脂层5表面的水接触角为5度以上60度以下。
并且,如图2所示,通过在集电体I的树脂层5上形成活性物质层或电极材料层9,能够形成适合作为非水电解质电池用、双电层电容用,或作为锂离子电容器用的电极结构体7。以下,将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5](I)导电性基材
作为本发明的导电性基材,可使用非水电解质电池用、双电层电容器用,或锂离子电容器用的各种金属箔。具体来讲,可使用铝、铝合金、铜、不锈钢、镍等。其中,从导电性强度与成本的平衡角度考虑,优选的是铝、铝合金、铜。作为正极采用铝箔的情况下,可大范围内采用1000类和3000类的铝箔,不过由于本发明以提高高速率特性为目标,因此优选采用导电性强的JIS A1085等的纯铝类。对于导电性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不过优选为
0.5 u m以上50 ii m以下。如果厚度薄于0.5 y m,则箔的强度不足,可能会导致难以形成树脂层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超过50 y m,可能会相应地使其它构成要素,特别是活性物质层或电极材料层变薄,特别是在采用非水电解质电池、双电层电容器或锂离子电容器等的蓄电部件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得到充足的容量。[0016](2)导电性树脂层
本发明在导电性基材上形成添加了导电材料的树脂层。对于导电性树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不过优选的是在上述导电性基材上涂布树脂的溶液或分散液、糊剂等。作为涂布方法,可使用滚涂、凹版涂布、槽膜涂布等方法。本发明所使用的树脂,必须为壳聚糖类树脂。这正是基于本发明的发明人的一种见解,即,通过在各种树脂中添加导电材料并对树脂层的体积固有电阻进行调查的结果,发现采用已规定了水接触角的这些树脂可获得充分低的电阻。并且,推测该电阻不同的理由在于,即使添加相同的导电材料,根据树脂的不同,导电材料在树脂层中的分布状态也不同,从而结合后述的水接触角的规定,可能导致电阻出现差异。
[0017]〈壳聚糖(chitosan)类树脂〉
在本发明中,壳聚糖类树脂是作为树脂成分包含壳聚糖衍生物的树脂。壳聚糖类树脂可使用壳聚糖衍生物为100质量%的树脂,但是也可与其他的树脂成分并用,并用时,相对于全树脂成分优选的是至少含有50质量%以上的壳聚糖衍生物,特别优选的是含有80质量%以上的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衍生物例如是羟烷基壳聚糖,具体来讲,优选的是羟乙基(hydroxyethyl)壳聚糖、轻丙基(hydroxypropyl)壳聚糖、轻丁基(Hydroxybutyl)壳聚糖、甘油基(glyceryl)化壳聚糖,特别优选的是甘油基化壳聚糖。
作为壳聚糖类树脂,优选含有有机酸。作为有机酸,可列举均苯四甲酸、苯二甲酸等。优选的有机酸的添加量是相对壳聚糖衍生物100质量份含有20?300质量份,更优选的是含有50?150质量份。有机酸的添加量太少,会导致壳聚糖衍生物的硬化不彻底,有机酸的添加量太多,会降低树脂层的柔性。
壳聚糖衍生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为3万?50万,具体来讲,例如为3万、4万、5万、6万、7万、8万、9万、10万、15万、20万、50万,也可以是在此列举的任意2个数值间的范围内。重量平均分子量,是指根据GPC (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测量出的值。
[0018]〈导电材料〉
本发明的导电性树脂层,设置于导电性基材和活性物质层或电极材料层之间,并成为在其间移动之电子的通道,因此必须具备导电性。由于硝化棉类树脂本身的绝缘性高,因此为了使其具有导电性,必须向其添加导电材料。本发明所使用的导电材料,可以为公知的碳粉末、金属粉末等,但在其中优选的是碳粉末。作为碳粉末,可使用乙炔黑(acetyleneblack)、科琴黑(ketjen black)、炉法炭黑(furnce black)、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等。导电材料的添加量为相对于树脂层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添加30?100质量份为宜,优选的是添加50?80质量份。如果不满50质量份,会使树脂层的体积固有电阻变高,如果超过80质量份,会使导电性基材的密合性降低。可使用公认的方法来将导电材料分散于硝化棉类树脂的树脂成分液中,例如,可使用行星搅拌机、球磨机、均化器等来进行分散。
[0019]本发明中的树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必须为5度以上且60度以下。仅通过向树脂添加导电材料来形成树脂层,也可能会出现导电性基材和树脂层的界面及树脂层和活性物质层的界面或者树脂层和电极材料层的界面无法获得充分的密合性的情况。这是因为即使是壳聚糖类树脂,根据树脂种类或形成条件的不同,树脂层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由于作为对密合性影响特别大的表面特性,有表示液体润湿性的接触角,因而通过测量表面张力比较大的水的接触角,可评价集电体及其上形成的活性物质层和电极材料层的密合性。在此情况下,关于树脂层和水接触角,看似水接触角越小密合性越高,放电率越高,但由于接触角太小,可能会出现给导电性基材的密合性和放电率特性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因此在本发明中必须规定水接触角。对此将在后文中进行叙述。
[0020]在本说明书中,水接触角是指在23°C恒温的室内以0 /2法测量得出的值。水接触角可使用接触角计进行测量。在集电体上形成树脂层之后,可通过在其表面附着数微升的纯水水滴来测量接触角。由于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不同而变化,因此在23°C恒温的室内测量水接触角。
[0021]在各种条件下形成树脂层并对水接触角进行测量的结果发现,该水接触角在60度以下时,可获得与活性物质层和电极材料层的充分的密合性。并且,形成水接触角不同的树脂层之后,调查了其导电性基材和树脂层的密合性的关系,结果发现树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在不满5度时,高速率特性差。其原因尚不明确,但是推定为受到导电性基材和树脂层之间的微小的密合状态之差的影响。因此,水接触角必须为5度以上。并且,由于水接触角在15度以上40度以下时,高速率特性特别好,因此水接触角特别优选的是15度以上40度以下。
[002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水接触角的规定,不仅与树脂和活性物质层或者电极材料层的密合性相关,也考虑了导电性基材和树脂层的密合性,如此规定水接触角的本发明集电体,特别是作为电极结构体用作电池或带电部件时,会具有出色的高速率特性。
[0023]本发明的集电体,可通过在上述的铝箔等的导电性基材的至少一面用公知的方法形成树脂层来获得,但是必须使其具有上述水接触角。例如,在涂布形成树脂层的情况下,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会影响水接触角。作为导电性基材的到达温度烘焙温度优选为120?250°C,烘焙时间优选为15?180秒。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树脂层,有助于将其表面的水接触角在5度以上60度以下的范围内调整。但是由于水接触角是由树脂组成、树脂液中的树脂浓度、烘焙温度、烘焙时间、烘焙方法等种种因素综合决定,因此即使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在上述范围内,水接触角也可能不满5度,或超过60度。相反,即使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在上述范围之外,水接触角也可能在5度?60度的范围内。
[0024]一般来讲,烘焙温度越高,烘焙时间越长,水接触角会变得越大。因此,若要使水接触角成为5度以上60度以下,必须在最初以某种条件形成树脂层,然后在形成的树脂层上测量水接触角,再根据测量结果做如下调整:如果测量出的水接触角小于5度时,提高烘焙温度或者延长烘焙时间,如果树脂层水接触角大于60度时,降低烘焙温度或者缩短烘焙时间等。从而,仅仅通过树脂的组成或烘焙温度是无法决定水接触角的值,但是如果使用上述方法,仅通过进行多次的反复试验,即可将水接触角设定为期望的数值。
[0025]如果使用本发明的集电体,由于形成活性物质层或电极材料层,即使在有电解液浸润的情况下,不仅能确保树脂层和活性物质层或者树脂层和电极材料层的界面获得充分的密合性,还能在与导电性基材的界面也兼备充分的密合性。并且,即使在反复充放电之后,也未发现有较大的剥离,而是获得了充分的密合性和出色的放电率特性。
[0026]在本发明中,对导电性树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一般优选为0.1ym以上且5 ii m以下,更优选的是0.3 ii m以上且3 y m以下。在不满0.1 y m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导电性树脂层的形成不均匀,导电性基材上出现未能覆盖的部分,从而不能得到充分的电池特性。另一方面,在超过5 的情况下,适用于后述的非水电解质电池或蓄电部件时,不得不相应地减少活性物质层和电极材料层的厚度,从而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容量密度的情况。并且,在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情况下,与隔板(separator)组合而进行缠绕时,在曲率半径非常小的内侧的卷绕部中,可能会出现树脂层的龟裂,而出现剥离部分,从而导致非水电解质电池或蓄电部件的性能恶化的情况。
[0027]对于制造本发明的集电体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在导电性基材上形成树脂层时,为使导电性基材表面的密合性提高,对导电性基材自身进行公知的前期处理也很有效果。特别是在使用以轧制方法制成的铝等的导电性基材的情况下,由于有轧制油或磨损粉残留的情况,因此对这些可通过脱脂等来消除,由此能提高密合性。并且,通过使用如电晕放电处理等干式活性化处理方法,也能提高密合性。
[0028]<电极结构体>
通过在本发明的集电体的至少一面形成活性物质层或电极材料层,可以制得本发明的电极结构体。对形成了电极材料层的蓄电部件用的电极结构体,将在后面进行叙述。首先,若是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电极结构体的情况下,则使用该电极结构体和隔板、非水电解质溶液等,可以制造出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例如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结构体(包含电池用零部件)。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用电极结构体及非水电解质电池中,除集电体以外的部件,可采用公知的非水电池用部件。在此,在本发明中作为电极结构体所形成的活性物质层,可以是以往被提案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活性物质层。例如,在作为正极使用铝的本发明的集电体上涂布一种糊剂并使其干燥,其中该糊剂是在作为粘合剂的PVDF中分散作为活性物质的LiCo02、LiMnO2, LiNiO2等,以及作为导电材料的乙炔黑等的碳黑而获得的糊剂,由此可获得本发明的正极构造体。在制造负极的电极结构体的场合下,在作为导电性基材使用铜的本发明的集电体上涂布另一种糊剂并使其干燥,其中该另一种糊剂是在作为增粘剂的CMC中分散作为活性物质的黑铅、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等之后再将产物与作为粘合剂的SBR相混合而获得的糊剂,由此可制得本发明的负极构造体。
[0029]〈非水电解质电池〉
本发明还涉及非水电解质电池。在该种情况下,除使用本发明的集电体以外,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通过在以本发明的集电体作为构成要素的所述正极构造体和负极构造体之间夹设浸溃具有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用电解液的隔板,可以构成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电池。非水电解质及隔板,可使用用于公知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产品。电解液作为溶媒可使用碳酸脂(carbonate)类或内酯(lactone)类等,例如可使用在EC(碳酸亚乙酯)和EMC(碳酸甲乙酯)的混合液中,作为电解液溶化了 LiPF6或LiBF4的产物。作为隔板,例如可使用由聚烯(polyolefin)制的具有微孔的膜。
[0030]〈蓄电部件(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
本发明的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可使本发明的集电体适用于需要在大电流密度下高速充放电的双电层电容器或锂离子电容器等的蓄电部件中。本发明的蓄电部件用电极结构体可通过在本发明的集电体上形成电极材料层的来制得,利用该电极结构体和隔板、电解液等,能够制得双电层电容器或锂离子电容器等的蓄电部件。本发明的电极结构体及蓄电部件中的集电体以外的部件,可使用公知的双电层电容器用或锂离子电容器用的部件。[0031]电极材料层的正极、负极均可由电极材料、导电材料、粘合剂构成。在本发明中,可通过在本发明的集电体的至少一面形成所述电极材料层来制得电极结构体,之后,可以再制得蓄电部件。在此,作为电极材料,可使用现有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锂离子电容器用的电极材料。例如,可使用活性炭、黑铅等的碳粉末或碳纤维。作为导电材料可使用乙炔黑等的碳黑。作为粘合剂,例如可使用PVDF(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或SBR(丁苯橡胶;styrme-butadiene rubber)。并且,本发明的蓄电部件,在本发明的电极结构体中夹设并固定隔板,并使电解液渗入到隔板中,由此构成双电层电容器或锂离子电容器。作为隔板,例如可使用由聚烯制的具有微孔的膜或双电层电容器用无纺布等。电解液作为溶媒例如可使用碳酸脂(carbonate)类或内酯类,对于电解液,作为其阳离子可使用四乙基铵(tetraethyIammonium)盐、三乙基甲基铵(triethylmethylammonium)盐等,作为其阴离子可使用六氟化磷酸盐、四氟化硼酸盐等。锂离子电容器是组合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和双电层电容的正极而成的。本发明的集电体可以使用这些制造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公知的方法,对此没有特别的限制。
【实施例】
[0032]〈I?集电体的评价〉
<集电体的制造>
将表1所示的树脂和有机酸以表1所示的添加量溶解于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中,再以表1所示的添加量混合乙炔黑,用球磨机分散8小时而制作出涂料。将该涂料用棒式涂布机涂布在厚度为20 y n的铝箔(JISA1085)的一个面上,并按表1所示的条件进行烘焙。表1中的温度均为基材到达温度。
[0033]〈树脂层的厚度〉
使用薄膜厚度测量机《计太郎G(精工em公司制)》,并根据树脂层形成部和未形成部(仅铝箔部分)之间的厚度差算出树脂层的厚度。
[0034]〈树脂层的电阻〉
在树脂层上放置边长为20mm的立方体铜块(接触树脂的面为镜面抛光),并施加700gf的负荷,测量铝箔和铜块之间的电阻。
[0035]<水接触角测量>
关于水接触角,使用接触角计(协和界面科学公司制的自動接触角計(DropMaster)DM-500),在23°C恒温的室内将2 u L的纯水附着于树脂层表面,并根据9 /2法测量了 2秒后的接触角。
[0036]〈2.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率特性评价,电极寿命评价〉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在正极中,使用的是先将作为活性物质的LiCoO2和作为导电材料的乙炔黑分散到作为粘合剂的PVDF (多氟化乙烯)中而制成糊剂后将该糊剂以70 ii m的厚度涂布于所述各集电体上的产物。在负极中,使用的是先把活性物质黑铅分散到CMC(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中并与作为粘合剂的 SBR(丁苯橡胶;styrme-butadienerubber)混合而制成糊剂后将该糊剂以70 y m的厚度涂布于厚度20 y m的铜箔上的产物。在这些电极结构体上夹设聚丙烯制微孔隔板并放进电池壳体内,制得了硬币型电池。作为电解液,使用的是在EC (碳酸亚乙酯)和EMC (碳酸甲乙酯)的混合液中添加了 IM的LiPF6的电解液。
[0037]〈放电率特性评价方法〉
在充电上限电压为4.2v、充电电流为0.2C、放电结束电压为2.8v、温度为25°C的条件下,在放电电流比率各自为1C、5C、10C、20C的条件下,测量了这些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容量(0.2C基准,单位% )。(1C是以I小时(h)放出电池的电流容量(Ah)时的电流值(A)。20C时能以l/20h=3min放出电池的电流容量。或是可充电。)
[0038]<电极寿命的评价方法>
在电解液温度40°C的条件下,以上限电压4.2v、充电电流20C进行充电之后,以结束电压2.8v、放电电流20C进行放电,对第I周期的放电容量,测量其不满60%的次数(最多500次),并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了评价。A:500次以上B:450次以上且不满500次C:400次以上且不满450次D:不满400次
[0039]<3.双电层电容器的放电率特性评价,电极寿命评价>
<双电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将用作电极材料的活性炭、用作导电材料的科琴黑分散于作为粘合剂(binder)的PVDF中而制成了糊剂,将该糊剂以80 ii m的厚度涂布于所述集电体电极上,正极、负极均作成相同的电极结构体。在2个这种电极结构体中夹设并固定了浸溃有电解液的双电层电容器用无纺布,从而构成双电层电容器。作为电解液,使用了在用作溶剂的丙烯碳酸酯中添加
1.5M的TEMA(三乙基甲基铵;triethylmethylammonium)和四氟化硼酸的物质。
[0040]〈放电率特性评价方法〉
在充电上限电压2.8v、充电电流1C、充电结束条件2h、放电结束电压0v、温度25°C,且放电电流比率分别为100C、300C、500C的条件下,测量了这些双电层电容器的放电容量(1C基准,单位%)。
[0041]〈电极寿命的评价方法〉
在电解液温度40°C、上限电压2.8v、充电电流500C的条件下进行充电之后,以放电电流500C放电至结束电压达到Ov,之后对第I周期的放电容量,测量其不满80%的次数(最多5000次),并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A:5000次以上
B:4500次以上且不满5000次 C:4000次以上且不满4500次 D:不满4000次
[0042]评价结果如表I所示。根据表I,树脂层的树脂为壳聚糖衍生物(羟烷基壳聚糖),且在树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为5度以上60度以下的全部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双电层电容器两者均表现出出色的高速率特性和电池寿命。相对于此,在水接触角太小的比较例I和太大的比较例2中,高速率特性并不好。并且,在作为树脂层的树脂使用了乙基纤维素的比较例3中,高速率特性也并不好。
[0043]并且,参照实施例1?5,可知水接触角为15度以上40度以下时,高速率特性特别出色。并且,参照实施例6?9,即可知在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导电材料的含有量为50?80质量份的情况下,高速率特性特别出色。[0044] 【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集电体,该集电体在导电性基材的至少单面上形成有具有导电性的树脂层,其特征在于:该树脂层包含壳聚糖类树脂和导电材料,在23°c恒温的室内以0 /2法测量的该树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为5度以上且60度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接触角为15度以上且40度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电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壳聚糖类树脂100质量份,所述导电剂的含有量为30?100质量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电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壳聚糖类树脂100质量份,所述导电剂的含有量为50?80质量份。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类树脂包含壳聚糖衍生物和有机酸,相对于所述壳聚糖衍生物100质量份,所述有机酸的含量为20?300质量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电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壳聚糖衍生物100质量份,所述有机酸的含量为50?150质量份。
7.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衍生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3万?50万。
8.—种电极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集电体的所述树脂层上,具备活性物质层或者电极材料层。
9.一种非水电解质电池或蓄电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结构体。
【文档编号】H01M4/66GK103733401SQ201280036492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加藤治, 齐藤聪平, 本川幸翁, 和佐本充幸, 角肋贤一, 山部乡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Uacj, 株式会社Uacj制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