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061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连接一电子模组与一外接模组,包括:一电连接基座,具有一基部,基部上方具有一收容空间;电子模组具有一基板,基板上设有一电子模块,基板安装于收容空间;一框架,枢接于基座且压制基板,框架具有一开口部,使电子模块电子模块穿过所述开口部延伸至所述框架的上方,外接模组侧向与电子模块对接接触;一夹持片,夹持外接模组与电子模块,以保持稳定的对接。电子模块显露于电连接器的上方空间,减小了电连接器本身的高度空间,有利于降低电连接器的高度,且方便外接模组的安装及拆卸操作。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高度较低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业界需求连接器高度越来越低。而习用的光电转换连接器高度较高,已无法满足业界的需求,如何做到高度更低,厚度更薄,且强度足够的电子产品成为业界考虑的问题。
[0003]现有的电连接器结构,包括电连接基座,组装于电连接基座内的多个端子,以及一枢接于电连接基座的一盖体,盖体覆盖于电连接基座上,电连接基座与盖体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一电子模块安装于收容空间内,并与电连接基座内的端子电性导接,电子模块包括一电路板及位于电路板下底面的附属模块,电子模块及其附属模块一起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盖体按压于电子模块的上表面,使电子模块稳固的安装于电连接器。电子模块及其附属模块一起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增加电子模块的安装空间,也增加了电连接器的高度,且附属模块与电路板一体连接外接元件,不利于电子模块的安装及拆卸操作,不适应小型化发展趋势。为适应电子产品小型化发展趋势,电连接器组件需配合电子模组的整体架构,设计出结构紧凑,减小安装空间,并充分利用电连接器外围空间,而且能够方便的实现电子模块的安装,而现有技术电连接器的高度过高,占用空间大,且安装及拆卸操作困难,故有必要进行改进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形且易于安装操作的电连接器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 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0006]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连接一电子模组与一外接模组,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基座,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上方具有一收容空间;所述电子模组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一电子模块,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一框架,枢接于所述基座且压制所述基板,所述框架具有一开口部,使所述电子模块穿过所述开口部延伸至所述框架的上方,所述外接模组侧向与所述电子模块对接接触;一夹持片,夹持所述外接模组与所述电子模块,以保持稳定的对接。
[0007]进一步,所述夹持片具有一平板部,所述平板部设有至少一缺口,所述平板部沿两相对侧缘分别弯折延伸至少一第一夹持部和至少一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抵持所述外接模组,所述第二夹持部抵持所述电子模块。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部弯折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外接模组的高度。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持部沿所述平板部的一侧缘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出
一凸缘部。
[0010]进一步,所述平板部覆盖在所述电子模块与所述外接模组的上方。[0011]进一步,所述电子模块设有一对接端面,一上表面连接所述对接端面,所述对接端面延伸设有二突出部,所述二突出部内侧分别凹设一凹槽,所述突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上表面,所述缺口对应设于所述突出部,使所述夹持片定位于所述电子模块。
[0012]进一步,所述外接模组凸伸二凸部,所述二凸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凸块,所述凸部插接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于所述凸块,且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凸块的高度。
[0013]进一步,述基部外围具有相对设置的二侧壁,每一所述侧壁设有一第一容置槽和一第二容置槽,一滑槽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之间。
[0014]进一步,所述框架具有二挡臂覆盖于所述二侧壁,每一所述挡臂设有一第一卡扣和一第二卡扣,一保持部设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之间,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滑槽配合定位。
[0015]进一步,所述电子模组为光电转换模组,所述外接模组为光传输模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I)所述电子模组组装在所述电连接器,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电子模块穿过所述开口部延伸至所述框架的上方,使所述电子模块显露于所述电连接器的上方空间所述电子模组与所述电连接器在高度方向上充分利用所述电连接器的外围空间,减小了所述电连接器本身的高度空间,有利于降低所述电连接器的高度,利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0018](2)所述电子模组通过所述框体稳固的固定于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电子模块凸伸出电连接器的上方空间,所述外接模组与所述电子模块对接,所述夹持片夹持对接的所述电子模块和所述外接模组,利用所述连接器上方的空间进行安装及拆卸操作,即使在连接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易于安装操作。
·[0019](3)所述电子模组传输的数据信息量较大,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所述平板部覆盖在所述外接模组与所述电子模块的上方,可以屏蔽外部的电磁干扰而保护内部电子元件,从而减少外界的电磁干扰,更好的实现信息传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框架打开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框架扣合时的立体组合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闭合状态的剖视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闭合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信号传输示意图。
[0027]【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28]电连接基座I 基部10侧壁11连接壁12
[0029]第一容置槽111 第二容置槽112 第一^^合槽113 第二卡合槽114
[0030]滑槽115收容空间13枢转轴121端子槽101
[0031]定位柱102端子2[0032]框架3挡臂31第三臂33框架空间34
[0033]开口部341第一卡扣311第二卡扣312保持部313
[0034] 通孔314
[0035]电子模组4基板41光电元件42芯片43
[0036]聚光器件44对接端面441上表面442下表面443
[0037]后端面444空腔445反射部446透镜45
[0038]突出部46
凹槽461
[0039]外接模组5对接面51凸部52导光元件53
[0040] 凸块54
[0041]夹持片6平板部61第一夹持部62第二夹持部63
[0042]凸缘部631缺口 64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44]如图1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具有一电连接基座I,多个端子2设于所述电连接基座I内,一框架3枢接于所述电连接基座I上,一电子模组4安装于所述电连接器,一外接模组5与所述电子模组4对接,一夹持片6夹持对接的所述电子模组4和所述外接模组5。
[0045]如图1及图2,所述电连接基座I包括一基部10,所述基部10外围设有相对设置的二侧壁11和连接所述二侧壁11的连接壁12,所述相对二侧壁11与所述连接壁12形成一收容空间13,用以收容所述电子模组4,所述基部10设有多个端子槽101,所述端子2设于所述端子槽101内,每一所述侧壁11上分别设有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所述第一容置槽111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12沿底部水平延伸形成第一卡合槽113和第二卡合槽114,所述第一卡合槽113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111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12,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111未穿透所述侧壁11,所述第二容置槽112穿透所述侧壁11,所述第一容置槽111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12之间设有一滑槽115,所述二侧壁11上靠近所述连接壁12位置处分别设有一枢转轴121,用以与所述框架3枢接。如图6及图7,所述电连接基座I的底面设有两定位柱102,用以固定所述电连接基座I于电路板上。
[0046]如图1及图2,所述框架3具有覆盖于所述二侧壁11上的二挡臂31,所述二挡臂31相对设置,以及连接所述二挡臂31的第三臂33,所述二挡臂31和所述第三臂33围成一框架空间34,所述框架空间34上方设有一开口部341,所述框架3覆盖于所述电连接基座I上时,所述框架空间34对应所述收容空间13,所述二挡臂31靠近所述第三臂33的一端分别对应设有一通孔314,所述通孔314呈狭长的椭圆形,沿所述挡臂3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通孔314与所述枢转轴121枢转连接,使所述框架3枢接于所述电连接基座I上自由枢转,每一所述挡臂31远离所述第三臂33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311和第二卡扣312,所述第一卡扣311和所述第二卡扣312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1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12,所述第一卡扣311和所述第二卡扣312之间向内凸设有一保持部313,所述框架3覆盖在所述电连接基座I时,所述保持部313与所述滑槽115配合,使所述框架3与所述电连接基座I保持一个初始定位。
[0047]如图1及图7,所述电子模组4具有一基板41和设于所述基板41上一电子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模块为一聚光器件44,所述电子模组4包括至少一光电元件42,及至少一芯片43,所述芯片43用以控制所述光电元件42及其讯号处理,所述聚光器件44对应所述光电元件42,所述光电元件42通过所述聚光器件44耦接于所述外接模组5,所述外接模组5具有多个导光元件53,所述导光元件53可以是光纤或其它导光材料。
[0048]如图1及图7,所述聚光器件44具有一对接端面441,连接所述对接端面441的一上表面442和一下表面443,与所述对接端面441相对的后端面444,所述对接端面441延伸设有二突出部46,所述二突出部46内侧分别凹设一凹槽461,所述突出部46的高度高于所述上表面442,所述下表面443向上凹设一空腔445,用以容纳所述光电元件42和所述芯片43,所述导光元件53及所述光电元件42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透镜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元件42的数量为四个,对应所述导光元件53的数量也是四个,所述芯片43也为四个,每一所述芯片分别对应一所述光电兀件42,在其它实施例,所述芯片43也可以为一个,同时控制四个或多个所述光电元件42,所述上表面442对应所述透镜45与所述光电元件42设有一倾斜的反射部446,所述透镜45分别设于所述对接端面441与所述光电元件42对应位置,所述光电元件42发出的光源经所述透镜45聚集传输到所述反射部446,经所述反射部446反射传输到所述对接端面441的透镜45,再经过所述透镜45聚集后传输给所述导光兀件53,形成一个光传输路径。
[0049]如图1及图3,所述外接模组5具有一对接面51与所述对接端面441对接,所述对接面51向前凸伸二凸部52,所述凸部52对应插入所述凹槽461内,所述二凸部52两侧分别设有一凸块54,所述导光元件53贯穿所述外接模组5并显露与所述对接面51,所述导光元件53可以是光纤或其它导光材料,所述导光元件53的数量与所述对接端面441的所述透镜45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使所述外接模组5与所述聚光器件44准确、稳定的定位。
[0050]如图1及图2,所述夹持片6优选为金属制成,也可以是其它材料,用以夹持所述外接模组5与所述聚光器件44,所述夹持片6具有一平板部61,所述平板部61设有至少一缺口 64,所述缺口 64对应设于所述突出部46,使所述夹持片6定位于所述电子模块,沿所述外接模组5对接方向的两相对侧缘分别弯折延伸至少一第一夹持部62和至少一第二夹持部63,所述第一夹持部62向下弯折延伸。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夹持部62弯折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外接模组5的高度,所述第一夹持部62夹持于所述凸块54,且所述第一夹持部62的长度大于所述凸块54的高度,所述第二夹持部63由所述平板部61的侧缘向下弯折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一凸缘部631,所述第一夹持部62抵持所述外接模组5,所述第二夹持部63抵持所述电子模块。
[0051 ] 如,1、2及图3,组装时,首先打开枢接所述电连接基座I上的所述框架3,将所述电子模组4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3,旋转所述框架3,使所述保持部313扣合于所述滑槽115内,所述框架3覆盖在所述电连接基座I上保持一初始定位状态,以确保所述基板41安装于所述电连接基座I的平面度,所述基板4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聚光器件44穿过所述框架空间34和所述开口部341凸伸出所述框架3上方。此时,所述框架3与所述电连接基座I处于松配状态,沿所述侧壁11方向推动所述框架3,使所述框架3沿所述二侧壁11滑动,将所述第一卡扣311和所述第二卡扣312分别扣合于所述第一卡合槽113和第二卡合槽114,使所述基板41处于压接状态,此时所述保持部313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112内,防止所述框架3与所述电连接基座I的滑动。使所述框架3压制于所述基板41,使所述基板41与所述电连接基座I准确,稳定的定位,所述基板41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聚光器件44通过所述开口部341凸伸于所述框架3的上方。
[0052]如图1、图3及图7,将所述外接模组5与所述电子模块对接,在本实施例中,是所述外接模组5与所述聚光器件44对接,将所述凸部52插入所述凹槽446内,使所述导光元件53与所述透镜45准确定位,然后,扣合所述夹持片6,使所述夹持片6扣合于所述外接模组5与所述聚光器件44,所述平板部61覆盖在所述外接模组5与所述聚光器件44上,使所述外接模组5与所述聚光器件44准确,稳定的定位,从而组装成电连接器组件,使所述光电元件42发出的光源,通过所述透镜45的聚集,投射在所述反射部446上,通过所述反射部446反射到所述对接端面441的所述透镜45,沿光轴线传输给所述导光元件53,形成一个完整的光路传输路径。
[005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有下列有益效果:
[0054](I)所述电子模组4组装在所述电连接器,所述基板41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3,所述聚光器件44穿过所述开口部341延伸至所述框架3的上方,使所述聚光器件44显露于所述电连接器的上方空间,所述电子模组4与所述电连接器在高度方向上充分利用空间,减小了电连接器本身的高度空间,有利于降低电连接器的高度,利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0055](2)所述电子模组4通过所述框架3稳固的固定于所述电连接器,所述聚光器件44凸伸出电连接器上方,所述夹持片6夹持对接的所述聚光器件4和所述外接模组5,利用所述电连接器上方的空间进行安装及拆卸操作,即使在电连接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易于安装操作。
[0056](3)所述电子模组4传输的数据信息量较大,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所述平板部61覆盖在所述外接模组5与所述聚光器件44上方,可以屏蔽外部的电磁干扰而保护内部电子元件,从而减少外界的电磁干扰,更好的实现信息传输。
[0057]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连接一电子模组与一外接模组,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基座,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上方具有一收容空间; 所述电子模组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一电子模块,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 一框架,枢接于所述基座且压制所述基板,所述框架具有一开口部,使所述电子模块穿过所述开口部延伸至所述框架的上方,所述外接模组侧向与所述电子模块对接接触; 一夹持片,夹持所述外接模组与所述电子模块,以保持稳定的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片具有一平板部,所述平板部设有至少一缺口,所述平板部沿两相对侧缘分别弯折延伸至少一第一夹持部和至少一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抵持所述外接模组,所述第二夹持部抵持所述电子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弯折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外接模组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沿所述平板部的一侧缘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出一凸缘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覆盖在所述电子模块与所述外接模组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模块设有一对接端面,一上表面连接所述对接端面,所述对接端面延伸设有二突出部,所述二突出部内侧分别凹设一凹槽,所述突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上表面,所述缺口对应设于所述突出部,使所述夹持片定位于所述电子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模组凸伸二凸部,所述二凸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凸块,所述凸部插接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于所述凸块,且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凸块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外围具有相对设置的二侧壁,每一所述侧壁设有一第一容置槽和一第二容置槽,一滑槽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二挡臂覆盖于所述二侧壁,每一所述挡臂设有一第一卡扣和一第二卡扣,一保持部设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之间,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滑槽配合定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模组为光电转换模组,所述外接模组为光传输模组。
【文档编号】H01R13/518GK203398461SQ201320480964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日
【发明者】管世祺, 杨承翰, 塗金益 申请人:嘉基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