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878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座体、连接端子组和卡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有基座,并于基座下方处设有插槽,且插槽内定位有连接端子组,而基座上位于插槽两侧处分别设有固定部,并于固定部底部向上凹设有穿孔,且固定部上形成有连通至穿孔内的靠合面,座体的固定部上定位有具有第一连接部的卡制体,并由第一连接部两端弯折延伸设有相对抵持于靠合面上的抵持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电连接器在整体对接组装时的准确度,卡制体能够防止座体受到外力的影响时所造成对接座的定位柱脱出于固定部的穿孔外的情况发生,更能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达到操作简易、组装牢靠且定位确实的效用。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能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操作简易、组装牢靠的电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般电连接器被使用在电子讯号与电源上的连接组件及其附属配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电子装置之间的桥接及确保讯号可准确的传递,而电连接器由于应用对象、频率、功率与应用环境等不同,就具有各种形式和结构的类型,并可应用于计算机、计算机接口设备或工业设备、电信及通讯、汽车、运输、家用电器、医疗等产品,也是电子装置当中电路实现预定功能所不可或缺的部件。
[0003]再者,传统的电连接器(如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或其它类型的连接器)通常会利用一个公端连接器和一个母端连接器进行配合对接,并将公端连接器的插头对接于母端连接器的插座内,使讯号或电源可通过电路板传送至控制电路中,但因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可供端子组定位的座体构造不同,所以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设计时,便需要考虑到座体结构如何设计和制造成本是否较为低廉,也需要配合端子组与其它零组件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设计,才可使连接器制造质量、生产成本和结构稳定性得以有效控制。
[0004]此外,随着现今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电子装置普及度提升,使得上网途径从计算机扩大到行动装置,并使行动装置应用服务快速发展,例如社群、实时通讯、阅读和游戏等,其中平板计算机也可搭配扩充底座使用,使平板计算机可通过扩充底座有如笔记本电脑模式进行键盘输入、多点触控、电源供应、端口和卡片阅读机等功能,更具有扩充性与实用性的效果,而一般扩充底座侧边处大都会设置有转轴,并在转轴的U形状凹槽内部设有连接器和复数卡榫,当平板计算机欲与扩充底座连接时,可将平板计算机侧边处嵌入于转轴的凹槽内,并使平板计算机的连接器与扩充底座的连接器对接,且各卡榫分别扣持于平板计算机上对应的卡榫孔位内,即可通过扩充底座的转轴使平板计算机可以作预定角度翻转,以方便使用者调整观看的角度或进行触控操作,也可藉由扳动于转轴上的卡榫开关快速将平板计算机与扩充底座形成分离。
[0005]然而,当平板计算机的连接器与扩充底座转轴内的连接器对接时,其公座与母座的端子组便会相互抵持接触,便可藉由端子组将平板计算机与扩充底座内部的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使讯号或电源可通过电路板传送至控制电路中,但因连接器的公座与母座大都为固定结构,使端子组分别紧密结合于公座或母座内的复数端子槽,当扩充底座的转轴承受平板计算机较大撞击时,便会造成连接器的公座与母座结构上的损伤或破坏,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也可能使转轴内的卡榫产生变形,导致平板计算机形成卡制而无法拔出的情况发生;此外,当扩充底座的转轴承受平板计算机多次的翻转动作时,也会因公座与母座上并无足够的空间可供端子组作适当的弹性变形,极易使端子组之间产生电性接触不良现象,甚至是端子组过度变形或结构破坏而影响到整体讯号传输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6]鉴于上述电连接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操作简易、组装牢靠的电连接器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座体、连接端子组和卡制体,所述座体包括有基座,并于基座下方处设有插槽,且插槽内定位有连接端子组,而基座上位于插槽两侧处分别设有固定部,并于固定部底部向上凹设有穿孔,且固定部上形成有连通至穿孔内的靠合面,座体的固定部上定位有具有第一连接部的卡制体,并由第一连接部两端弯折延伸设有相对抵持于靠合面上的抵持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基座的插槽前后两侧壁面处设有复数端子槽,并于端子槽内定位有具有基部的连接端子组,其基部一侧下方处设有导电部,且相对于导电部的另一侧上方处设有焊接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座体插槽的复数端子槽为前后错位间隔排列。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基座的两固定部外侧处设有凸出的嵌合部,并于固定部上方相邻于基座与嵌合部处皆设有复数定位槽,且位于定位槽前后两侧处相对向内形成有连通至穿孔内的靠合面,而卡制体上设有卡入于定位槽内的Π形状第一连接部,并由第一连接部两端横向弯折延伸设有相对抵持于靠合面上的抵持部,且两抵持部末端向上弯折延伸设有相对向内卡入于另一定位槽内的第二连接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嵌合部下方相邻于固定部处形成有凹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的基座外部结合定位有屏蔽壳体,并于屏蔽壳体两侧处皆设有扣持于基座的嵌合部底面处的卡扣凸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的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扣,并于基座外部结合定位有屏蔽壳体,而屏蔽壳体上设有可供凸扣扣持于其内呈一定位的扣槽,并于屏蔽壳体上方处相对向内弯折延伸有抵持于卡制体上的阻挡片。
[0014]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壳体两侧处向外弯折延伸设有定位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提高整体对接组装时的准确度,卡制体能够防止座体受到外力的影响时所造成对接座的定位柱脱出于固定部的穿孔外的情况发生,更能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达到操作简易、组装牢靠且定位确实的效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型新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前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前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后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0026]图中所示:I一座体,11一基座,110—插槽,111一端子槽,1111一剖槽,112—固定部,1121 一穿孔,1122—定位槽,1123一靠合面,113一嵌合部,114一凹部,115一凸扣,2一连接端子组,21—基部,211—凸刺,22—导电部,221—悬臂,222—接触面,23—焊接部,3—卡制体,31—第一连接部,32—抵持部,33—第二连接部,4一屏蔽壳体,41 一扣槽,42—阻挡片,43—卡扣凸块,44一定位部,5—连接底座,50—浮动空间,51—本体,52—对接座,521—舌板,522—定位柱,5221—扣合部,523—滑移部,53—导电端子组,531—焊接端,532—弹臂,5320—弹性空间,533—接触部,54—外盖,541—镂空部,542—透孔,543—凸部,544—导轨部,55—弹性组件,56一金属壳体,6一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0028]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包括座体1、连接端子组2、卡制体3及屏蔽壳体4,座体I包括一基座11,并于基座11下方处设有一横向的插槽110,其插槽110的前后两侧壁面处设有前后错位间隔排列的复数端子槽111,且各端子槽111两侧壁面处所设的剖槽1111内定位有连接端子组2所具有的基部21上对应的凸刺211,而连接端子组2的各基部21 —侧下方处设有具悬臂221及接触面222的导电部22,且相对于导电部22的另一侧上方处设有可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MT)或插孔(Through Hole)方式焊固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的焊接部23。
[0029]再者,座体I的基座11上位于插槽110两侧处分别设有宽度较窄的固定部112及位于固定部112外侧处凸出的嵌合部113,并于固定部112底部皆向上凹设有穿孔1121,其固定部112上分别定位有卡制体3,且各固定部112上方相邻于基座11与嵌合部113处皆设有复数定位槽1122,再于定位槽1122前后两侧处相对向内渐缩形成有连通至穿孔1121内的靠合面1123,而基座11的嵌合部113下方相邻于固定部112处形成有凹部114,并于基座11前侧中央处设有至少一个凸扣115。
[0030]然而,上述卡制体3上设有卡入于座体I固定部112的其中一定位槽1122内的Π形状第一连接部31,并由第一连接部31两端皆横向弯折延伸设有相对抵持于靠合面1123上的抵持部32,且两抵持部32末端向上弯折延伸设有相对向内卡入于另一定位槽1122内的第二连接部33 ;座体I的基座11外部结合定位有屏蔽壳体4,并于屏蔽壳体4的前侧中央处设有可供基座11的凸扣115扣持于其内呈一定位的扣槽41,且位于屏蔽壳体4的前后两侧上方处相对向内弯折延伸有抵持于卡制体3的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3上形成挡止定位的阻挡片42,而屏蔽壳体4左右两侧处设有扣持于基座11的嵌合部113底面处的卡扣凸块43,并于屏蔽壳体4后方左右两侧处向外弯折延伸设有可利用螺丝锁固的方式定位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的定位部44。
[0031]如图5-图10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平板计算机、准系统、迷你准系统或其它系统主机内部,若以应用于平板计算机上为说明时,可将对接座体及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平板计算机内部,并使连接底座5及另一电路板6设置于键盘基座、充电座或传输座(Docking)内部,且该对接座体、连接底座5对接方向与电路板6为呈
一垂直状。[0032]再者,连接底座5包括一本体51,并于本体51上方处设有具有舌板521的对接座52,其舌板521上所定位的导电端子组53具有穿出于本体51下方处的复数焊接端531,且各焊接端531上方处向外弯折延伸有弹臂532,再由弹臂532向上延伸出有定位于舌板521上的接触部533,并于弹臂532内侧处分别形成有弹性空间5320,而对接座52上方处设有外盖54,并于外盖54与本体51之间形成有可供对接座52作纵向浮动位移及至少一个弹性组件55定位而弹性撑抵于外盖54上的浮动空间50。
[0033]然而,上述对接座52上位于舌板521两侧处设有上方处具有扣合部5221的定位柱522,并于对接座52两侧相邻于定位柱522处分别设有滑移部523,而外盖54中央处设有对应于对接座52的舌板521处的镂空部541,并于镂空部541两侧处皆设有可供定位柱522穿出的透孔542及位于透孔542外侧处的锥体状凸部543,且外盖54底部两侧处设有位于对接座52的滑移部523处作纵向位移的导轨部544 ;连接底座5的本体51外部结合定位有金属壳体56。
[0034]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座体I的基座11置放于连接底座5的外盖54上,并推顶外盖54向下位移使其两侧处的导轨部544位于对接座52上对应的滑移部523处纵向位移,即可通过凸部543伸入于基座11的嵌合部113下方相邻于固定部112处的凹部114内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不易产生偏摆或晃动的情况发生,同时藉由外盖54内侧处挤压于弹性组件55上呈一弹性变形位移,且待外盖54向下抵靠于对接座52上后,便可使对接座52的舌板521向上穿出于外盖54的镂空部541处,再伸入于基座11下方处的插槽110内,其连接端子组2的各导电部22上的悬臂221及接触面222受到舌板521的推顶作用后便会向外呈一弹性变形,并使连接端子组2的各导电部22抵持接触于导电端子组53上对应的接触部533形成电性连接,同时藉由导电端子组53向上弹性撑抵于对接座52呈一纵向浮动位移,以此导电端子组53的弹臂532结构设计,可增加其对接时的弹性位移行程,并保持适当的弹性预力,使导电端子组53弹性撑抵于对接座52上浮动位移时具有较佳的弹性而不会产生过度变形或结构破坏,整体结构更为稳定,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
[0035]而座体I的基座11在推顶的过程中,可使连接底座5的外盖54向下位移,并由外盖54来挤压于弹性组件55上呈一弹性变形位移,使对接座52两侧处的定位柱522向上穿出于外盖54上对应的透孔542处,再穿入于基座11两侧处固定部112底部的穿孔1121内,当对接座52的定位柱522穿入时,可使卡制体3的两抵持部32受到定位柱522的扣合部5221的推顶作用后向外呈一弹性变形,且待基座11推顶于外盖54向下抵靠于对接座52上后,即可通过卡制体3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使其抵持部32卡持于定位柱522的扣合部5221内侧处形成锁定状态,并产生一定的段落手感,让使用者可确实得知座体I已完成到位的动作,以提高整体对接组装时的准确度,也可藉由卡制体3进一步防止座体I在连接底座5上方处受到外力震动的影响时所造成对接座52的定位柱522脱出于固定部112的穿孔1121外的情况发生,更能够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达到操作简易、组装牢靠且定位确实的效用。
[0036]当使用者欲将座体I与连接底座5分离时,仅需直接将座体I向上提起,并使卡制体3的抵持部32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脱离于对接座52的定位柱522,且待定位柱522退出于固定部112的穿孔1121处形成分离状态,便可完成退出的动作,同时藉由导电端子组53的弹臂532及弹性组件55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分别弹性撑抵于对接座52与外盖54上复位至原位置处,以方便用户快速将座体I在连接底座5上方处形成脱离状态,进而达到结构稳定、便于插拔对接且讯号传输确实的效用。
[0037]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座体、连接端子组和卡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有基座,并于基座下方处设有插槽,且插槽内定位有连接端子组,而基座上位于插槽两侧处分别设有固定部,并于固定部底部向上凹设有穿孔,且固定部上形成有连通至穿孔内的靠合面,座体的固定部上定位有具有第一连接部的卡制体,并由第一连接部两端弯折延伸设有相对抵持于靠合面上的抵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基座的插槽前后两侧壁面处设有复数端子槽,并于端子槽内定位有具有基部的连接端子组,其基部一侧下方处设有导电部,且相对于导电部的另一侧上方处设有焊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插槽的复数端子槽为前后错位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基座的两固定部外侧处设有凸出的嵌合部,并于固定部上方相邻于基座与嵌合部处皆设有复数定位槽,且位于定位槽前后两侧处相对向内形成有连通至穿孔内的靠合面,而卡制体上设有卡入于定位槽内的π形状第一连接部,并由第一连接部两端横向弯折延伸设有相对抵持于靠合面上的抵持部,且两抵持部末端向上弯折延伸设有相对向内卡入于另一定位槽内的第二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嵌合部下方相邻于固定部处形成有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基座外部结合定位有屏蔽壳体,并于屏蔽壳体两侧处皆设有扣持于基座的嵌合部底面处的卡扣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扣,并于基座外部结合定位有屏蔽壳体,而屏蔽壳体上设有可供凸扣扣持于其内呈一定位的扣槽,并于屏蔽壳体上方处相对向内弯折延伸有抵持于卡制体上的阻挡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两侧处向外弯折延伸设有定位部。
【文档编号】H01R13/627GK203503898SQ201320689561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4日
【发明者】刘显钧 申请人: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