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和收纳装置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675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和收纳装置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电池单元的端部不破损的方式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该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具有以能够在其间收纳扁平型的电池单元(10)的方式排列的板状的多个中间板(26)、沿着中间板(26)的排列方向排列且从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保持各中间板(26)的多个引导件(33)、能够将收纳在中间板(26)之间的电池单元(10)与该中间板(26)一同夹持固定的固定部(24)。
【专利说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和收纳装置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单元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有这样的技术:将多个工件收纳在支架内,根据工件的处理工序相应地调整 排列在支架内的多个工件的间距(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中,工 件是基板,在使基板的端部嵌合于形成在基板保持构件中的槽的状态下保持工件。
[0003] 另一方面,在加工电池单元的工序中,也考虑将多个电池单元收纳在支架中,根据 需要调整间距而取出该电池单元或者输送该电池单元。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7 - 183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是页
[0008] 但是,在电池单元的情况下,例如由利用树脂涂覆铝片而成的层压片形成外封装, 因此,外封装的端部没有基板那么硬。因而,如果采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则仅电池单 元的外封装的端部利用保持构件的槽将电池单元保持,端部有可能破损。
[0009]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电池单元的端部不 破损的方式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和收纳装置输送系统。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具有板状的多个中间板、多个中间板保持构件、固定构件。多个 中间板以能够在其间收纳扁平型的电池单元的方式排列。中间板保持构件沿着中间板的排 列方向排列,从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保持各中间板。固定构件能够将收纳在中间板之间 的上述电池单元与该中间板一同夹持固定。
[0012] 发明的效果
[0013] 由于能够在中间板之间配置电池单元,因此,能够利用中间板支承扁平型的电池 单元的平面。由于从平面支承电池单元,因此,能够减轻对于电池单元的外封装的端部的负 担,能够防止电池单元的端部破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表示电池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5] 图2是表示应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加工工序的一例子的俯视图。
[0016] 图3是表示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0017] 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IV方向看到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侧视图。
[0018] 图5是表示作用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中间板定位装置和可动板定位装置的俯 视图。
[0019] 图6是沿着图5中的VI - VI线的间距变更部的横剖视图。
[0020] 图7是表示中间板定位装置的引导件的图。
[0021] 图8是表示中间板定位装置和可动板定位装置连接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情形 的俯视图。
[0022] 图9是表示可动板的退避的情形的图。
[0023] 图10是表示中间板被松开的情形的图。
[0024] 图11是表示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取出电池单元的情形的图。
[0025] 图12是表示空推入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内的中间板后的状态的图。
[0026] 图13是表示以没有收纳电池单元的状态在工序之间输送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 图。
[0027] 图14是表示对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内的电池单元加压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元件标注 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有所夸张,存在与 实际的比率不同的情况。
[0029] 本发明涉及用于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和用于输送电池单元收纳装 置的收纳装置输送系统。在说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和收纳装置输送系统之前对收纳的电池 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0] 电池
[0031] 图1是表示电池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0032] 如图1所示,电池单元10具有扁平的矩形形状,从外封装材料13的同一个端部导 出正极引线11和负极引线12。外封装材料13例如是利用树脂涂覆铝片的表面而成的。
[0033] 在外封装材料13的内部收容有进行充放电反应的发电元件(电池元件)和电解 液。发电元件通过正极和负极在其间夹着片状的隔膜地交替层叠而形成。正极引线11连 接于电池元件的正极,负极引线12连接于电池元件的负极。
[0034] 在将发电元件配置在外封装材料内部而加入有电解液的状态、进行初次充电的状 态下,有时会在电池元件内部(隔膜)积存空气、气体等。能够通过辊压电池单元10,将积 存在电池元件内部的空气、气体从电池元件内排出。
[0035] 图2是表示应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加工工序的一例子的俯视图。另外,在图2 中简化地表示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详细的结构见后述。
[0036] 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能够收纳多个电池单元10的同时向各工序输送电池单元 10。在图2中,按照空心箭头所示的顺序向工序㈧?(E)输送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利 用输送装置80执行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的输送,输送装置80例如是在载置有电池单元收 纳装置20的状态下输送的输送传送带。在工序(A)中,从未图示的前工序搬入收纳有电池 单元10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
[0037] 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在收纳有电池单元10的状态下被搬运到工序(B)。在工序 (B)中,解除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对电池单元10的固定,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取出电池 单元10。在工序(B)中,用于将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的中间板定位的中间板定位装置30 待机,在搬入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时,中间板定位装置30连接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的 侧方。中间板定位装置30拉开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内夹持固定电池单元10的多个中 间板的间隔,能够取出电池单元10。详细内容见后述。利用机器人等执行电池单元10的取 出。
[0038] 在工序⑶中所有的电池单元10被取出后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解除中间板定 位装置30的连接,空着通过工序(C)被搬运到工序(D)。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被搬运到 工序⑶的期间里,在工序(F)中辊压电池单元10。在辊压中,辊90按压在扁平型的电池 单元10的两个平面上,从层叠方向按压电池单元10内的电池元件。由此,能够将电池元件 内的空气、气体排出到外封装13内且电池元件外。电池单元10在辊压结束时被再次收纳 到在工序(D)待机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中。
[0039] 在工序(D)中,中间板定位装置30待机,中间板定位装置30连接于电池单元收纳 装置20。中间板定位装置30为了收纳电池单元10而打开中间板。在将所有的电池单元 10收纳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时,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利用中间板定位装置30将电池单 元收纳装置20内的中间板定位,固定电池单元10。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解除中间板定位 装置30的连接,被输送到工序(E)。
[0040] 电池单元收纳裝置
[0041] 接着,说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的详细结构。
[0042] 图3是表示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IV方 向看到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侧视图。
[0043] 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具有框架22、固定部24、多个中间板26。
[0044] 框架22具有侧板220、侧板222、底板224以及贯通棒226。侧板220和侧板222 是矩形的板材,其作为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的侧壁坚立设置。在侧板220和侧板222的底 部固定有底板224。利用侧板220、侧板222以及底板224,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形成为3 个面被板材包围、剩余的3个面开放的箱形状。贯通棒226是4根棒材,其将侧板220和侧 板222的对应的四角相互间连结起来。也就是说,贯通棒226构成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的 箱形状中的、从侧板220到侧板222的4个边。
[0045] 在图3中,仅在侧板222中表示了中央剖开的截面形状。在侧板222的中央形成 有可供固定部24贯穿的孔228。孔228形成有内螺纹,与固定部24螺纹结合。
[0046] 固定部24具有螺纹部242和可动板244。螺纹部242在表面形成有与侧板222的 孔228螺纹结合的螺纹。在螺纹部242的一端形成有能够与后述的可动板定位装置连结的 连结部246。在螺纹部242的另一端安装有可动板244。可动板244随着螺纹部242的进 退向接近或者离开中间板26的方向移动。可动板244在四角贯穿有贯通棒226,以即使螺 纹部242旋转其自身也不旋转而能够平行地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螺纹部242。在固定部24中 也可以包含形状与可动板244相对应且固定在框架22上的固定板248。固定部24与该中 间板26 -同夹持被收纳在中间板26之间的电池单元10,将电池单元10固定在电池单元收 纳装置20内。
[0047] 中间板26是板状的构件,其配置在利用框架22形成的箱形状内。中间板26以能 够在其间收纳扁平型的电池单元10的方式平行地并列排列。多个中间板26在不收纳电池 单元10的状态下互相支承,坚立在框架22的底板224上。中间板26的侧方的位置被贯通 棒226限制,不会脱落到框架22外。多个中间板26在收纳有电池单元10的状态下被可动 板244按压,与其间的电池单元10抵接或者对该电池单元10加压。
[0048] 接着,参照图5、图6说明在上述工序(B)、工序⑶中对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的 功能进行补充的中间板定位装置30和可动板定位装置40。
[0049] 图5是表示作用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中间板定位装置和可动板定位装置的俯 视图,图6是沿着图5中的VI - VI线延伸的间距变更部的横剖视图。
[0050] 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到达工序(B)和工序(D)时,中间板定位装置30和可动 板定位装置40连接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在图5中表示了收纳有电池单元10的状态的 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到达工序(B)的情形。
[0051] 在工序(B)、(D)中,一对中间板定位装置30配置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的两侧。 中间板定位装置30各自具有主体31、主体滑动部32、引导件33、间距变更部34、加压位置 传感器35以及保持位置传感器36。
[0052] 主体31支承各结构。主体滑动部32是缸体,其通过轴伸缩而使主体31接近电池 单元10或者从电池单元10退避。
[0053] 引导件33作为多个中间板保持构件沿着中间板26的排列方向排列,从与排列方 向正交的方向保持中间板26。在引导件33中存在较长的引导件33a(第1保持构件)和较 短的引导件33b (第2保持构件),较长的引导件33a每隔几个、例如两个较短的引导件33b 配置一个。较长的引导件33a和较短的引导件33b均具有朝向中间板26侧逐渐扩大的间 隙,在中间板定位装置30连接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时,中间板26的端部嵌合于间隙。
[0054] 引导件33固定于间距变更部34。间距变更部34具有多个连结片341、导杆342、 缸体343。连结片341设有与引导件33相同的数量,1对1地安装有引导件33。各连结片 341以能够在预定范围内变更相互间的距离的方式连结。在连结片341中贯穿有沿着排列 方向延伸的导杆342,引导连结片341。在端部的连结片341a上安装有缸体343的轴。
[0055] 缸体343通过使轴进退而在连结片341的排列方向上调整端部的连结片341a的 位置。在缸体343的轴伸长时,连结片341a沿着导杆342移动。相反侧的端部的连结片 341b被固定,其间的连结片341在连结片341a和连结片341b之间扩宽。相反,在缸体343 的轴后退时,连结片341之间的距离收缩。此外,缸体343也能够不限制连结片341a的位 置而使连结片341a自由地浮动。
[0056] 连结片341连结的结构如图6所示。连结片341具有与相邻的另一个连结片341 配合的凸部343和凹部344。在端部排列的连结片341a和连结片341b仅具有凸部343或 者凹部344中的一者。另一个连结片341的凸部343嵌合于连结片341的凹部344,连结片 341互相固定。
[0057] 凹部344在连结片341的连结方向上形成得大于凸部343。因而,如图6所示,连 结片341相互间的距离可变。另外,由于连结片341之间的距离可变,因此,安装于连结片 341的引导件33之间的距离也可变。
[0058] 在连结片341之间配置有弹簧等弹性体345。利用弹性体345向连结片341之间 施加均等的力,连结片341之间的间隔变得大致均等。例如参照图5,在缸体343的轴最大 程度地伸长时,连结片341之间的距离扩宽,如图6中的上排所示,连结片341的凸部343的 内表面与另一个连结片341的凹部344的内表面接触,处于使连结片341之间的间隔最大 的松开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连结片341之间的间隔变得大致均等。此外,在缸体343的轴 最大程度地退后时,连结片341之间的距离缩窄,如图6中的中排所示,连结片341的凸部 343的外表面与另一个连结片341的凹部344的内表面接触,处于使连结片341之间的间隔 最小的加压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弹性体345压缩的状态下,连结片341均等地配置。
[0059] 在图6中的中排的加压位置的状态下,例如缸体343使轴浮动时,利用弹性体345 的斥力使连结片341之间的间隔拉开,成为图7中的下排所示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这样,即 使存在缸体343的轴的进退或者轴的放开,多个连结片341也利用弹性体345位于大致等 间隔的位置。
[0060] 返回到图5,加压位置传感器35是用于检测可动板244的位置的传感器。加压位 置传感器35例如是分别设置在一对中间板定位装置30中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通过利 用可动板244遮光来检测可动板244处于加压位置的情况。加压位置是用于对电池单元收 纳装置20内的电池单元10加压的可动板244的位置。电池单元10收纳在电池单元收纳 装置20内,可动板244被推入至加压位置时,对电池单元10施加预定的表面压力。
[0061] 保持位置传感器36是用于检测可动板244处于保持位置的传感器。保持位置是 用于不对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内的电池单元10施加表面压力地保持该电池单元10的可 动板244的位置。电池单元10收纳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内,可动板244被推入至保持 位置时,电池单元10不被加压地保持。
[0062] 可动板定位装置40是配置在所需要的工序(B)、(D)中的伺服马达,在旋转轴42 的顶端具有能够与固定部24的连结部246连结的连结部44。连结部44例如与连结部246 凹凸嵌合,将旋转轴42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固定部24。可动板定位装置40的旋转轴42自由 地正转、反转。例如在旋转轴42正转时,固定部24的螺纹部242朝向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 内方移动,可动板244将中间板26和电池单元10夹在其与固定板248之间。在旋转轴42 反转时,固定部24的螺纹部242朝向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外方移动,可动板244将中间板 26和电池单元10松开。
[0063] 电池单元收纳裝置20的作用
[0064] 接着,说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的作用。另外,利用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电池单 元收纳装置20等的各结构。
[0065] 首先,参照图5、图7、图8说明在图2所示的工序(B)中中间板定位装置30连接 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时的动作。
[0066] 图7是表示中间板定位装置的引导件的图,图8是表示中间板定位装置和可动板 定位装置连接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的情形的俯视图。
[0067] 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首先,可动板定位装置40接近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连接于 固定部24。利用中间板定位装置30的保持位置传感器36判断可动板244的位置是否是保 持位置。在不是保持位置的情况下,可动板定位装置40的旋转轴42旋转,能够调节可动板 244的位置。
[0068] 中间板定位装置30的缸体343放开与连结片341a连接的轴,使连结片341a浮动。 由此,连结片341能够自由地改变间隔。
[0069] 而且,中间板定位装置30接近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于是,引导件33朝向中间板 26接近。在此,由于电池单元10的厚度的偏差、中间板26自身的厚度的偏差等,电池单元 收纳装置20内的中间板26的位置也存在偏差。
[0070] 如图7所示,即使在中间板26的位置相对于引导件33错开的情况下,对应的中间 板26率先开始进入到间隔几个地配置的较长的引导件33a的间隙中。由于中间板26的位 置固定,因此,在中间板26的顶端碰到引导件33a的内壁时,引导件33a的位置沿着中间板 26移动。由于引导件33a通过连结片341也与另一个引导件33b相连结,因此,如图7中的 下排所示,随着引导件33a的移动,另一个引导件33b也移动。在中间板定位装置30向电池 单元收纳装置20接近时,中间板26也开始进入到大致均等地配置在移动的引导件33a之 间的引导件33b的间隙中。由于引导件33b随着引导件33a的移动而被一定程度地定位, 因此,中间板26顺畅地进入。
[0071] 在所有的中间板26嵌合于引导件33的槽时,如图8所示成为中间板保持在引导 件33之间的状态。在成为该状态时,缸体343的轴的浮动结束,引导件33的位置固定,中 间板26的位置也固定。
[0072] 接着,参照图9?图13说明在图2所示的工序⑶中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解除 电池单元10的固定时的动作。
[0073] 图9是表示可动板退避的情形的图,图10是表示中间板松开的情形的图,图11是 表示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取出电池单元的情形的图,图12是表示空推入电池单元收纳装 置内的中间板后的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不收纳电池单元而在工序之间输送的电池单元 收纳装置的图。
[0074] 如图9所示,可动板定位装置40使旋转轴42旋转而向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内的 可动板244的外方移动。解除可动板244对中间板26和电池单元10的固定。但是,由于 中间板26的位置被引导件33固定,因此,电池单元10处于被夹在中间板26之间的状态。
[0075] 如图10所示,中间板定位装置30的缸体343伸长,连结片341之间的间隔扩宽。 连结片341扩宽至图6中的上排所示的松开位置。连结片341利用弹性体345大致均等地 扩宽。随着连结片341相互间的间隔扩宽,引导件33相互间的间隔也扩宽。松开中间板26 对电池单元10的夹持,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内成为电池单元10在中间板26之间带有 间隙地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机器人的手进入到中间板26之间,取出电池单元收纳装 置20内的电池单元10。将取出来的电池单元10适当地输送到工序(F)。
[0076] 在取出所有的电池单元10时,如图11所示,中间板定位装置30自电池单元收纳 装置20离开。在中间板定位装置30离开时,中间板26不利用引导件33支承。因而,中间 板26以相对于底板224和贯通棒226倾斜、或者由中间板26互相支承的状态配置在电池 单元收纳装置20内。在此,如图12所示,可动板定位装置40的旋转轴42旋转,可动板244 向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内方移动。由此,中间板26之间的间隔缩窄,能够降低中间板26 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内的晃动。在可动板244移动至中间板26的晃动达到预定的容许 范围时,可动板定位装置40解除利用连结部44实现的与固定部24的连结部246的连结, 自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离开。如图13所示,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以中间板26不夹持电 池单元10地被推入到内部的空推入状态从图2中的工序(B)被输送到工序(D)。
[0077] 接着,说明在图2所示的工序(D)中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再次收纳电池单元10 时的动作。
[0078] 图14是表示对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内的电池单元加压的状态的图。
[0079] 中间板定位装置30和可动板定位装置40连接于以图13所示的状态被搬入到工 序(D)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该连接与图5所示的情况相同。在图13的状态下,在中间 板26之间未收纳电池单元10,但与图5所示的情况同样地,中间板26按顺序进入到中间板 定位装置30的引导件33a、33b。在空推入状态下,中间板26以容许松动的状态保持在电池 单元收纳装置20,因此,中间板26也能够按照引导件33的位置来移动。
[0080] 在中间板26嵌合于引导件33时,中间板定位装置30将缸体343的轴伸长,如图 10所示,拉开中间板26之间的间隔。利用机器人的手在中间板26之间按顺序收纳辊压结 束后的电池单元10。
[0081] 在所有的电池单元10收纳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内时,中间板定位装置30自电 池单元收纳装置20离开。可动板定位装置40的旋转轴42旋转,可动板244被推入。在此, 如图14所示,可动板244被推入至利用加压位置传感器35检测出位置为止。由此,能够对 中间板26之间的电池单元10施加预定的表面压力。
[0082] 可动板定位装置40自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离开,将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输送到 工序(E)及其之后的工序。
[0083] 像以上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中间板定位装置30以及可 动板定位装置40,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0084] 采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由于能够在中间板26之间配置电池单元10,因此,能 够利用中间板26支承扁平型的电池单元10的平面。由于利用平面支承电池单元10,因此, 能够减轻对于电池单元10的外封装的端部的负担,能够防止电池单元10的端部破损。
[0085] 此外,由于引导件33之间的距离可变,因此,通过扩宽引导件33之间的距离,中间 板26之间的间隔也扩宽,能够容易地取出、收纳电池单元10。
[0086] 由于在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取出电池单元10之前解除固定部24的可动板244 对电池单元10和中间板26的固定,因此,能够扩宽引导件33之间的间隔而易于取出电池 单元10。另一方面,能够在将电池单元10收纳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内之后,利用固定 部24的可动板244对电池单元10进行固定或者加压。在加压的情况下,能够在原本的加 压状态下将电池单元10连接于未图示的充放电装置,能够在与实际使用时同样的条件下 对电池单元10充放电。
[0087] 特别是,在工序(D)中,将经过了辊压的工序(F)后的电池单元10收纳在电池单 元收纳装置20中,将可动板244推入到加压位置,对电池单元10施加预定的表面压力。在 之后的工序中,能够在利用可动板244加压的状态下利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输送电池单 元10。因而,即使是对之后的电池单元10进行充放电的工序,只要一直利用电池单元收纳 装置20对电池单元10加压,就能够得到适当的充放电环境,不必特别地设置用于对电池单 元10加压的装置,能够降低生产设备的成本。
[0088] 在利用固定部24的可动板244将电池单元10与中间板26固定在一起之后,电池 单元10被牢固地夹持在中间板26之间。因而,即便使中间板定位装置30离开而解除引导 件33对中间板26的保持,也能够仅利用中间板26和固定部24将电池单元10没有晃动地 输送。或者,能够在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取出所有的电池单元10之后使中间板定位装 置30离开。由于中间板定位装置30在工序之间输送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时自电池单元 收纳装置20离开,因此,能够以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单体轻便地输送。
[0089] 在引导件33保持中间板26时,由于中间板26的端部开始从引导件33之间的间 隙扩大的部分进入,因此容易使引导件33和中间板26对位。进入到引导件33的扩大的间 隙中的中间板26被顺畅地相对地引导至间隙狭窄的部分而固定。
[0090] 此外,在引导件33保持中间板26时,中间板26率先开始插入到引导件33a中,在 插入时引导件33a自然相对地对位于中间板26的位置。剩余的引导件33b的位置也与引 导件33a的对位相连动地运动,因此能够可靠地插入剩余的中间板26。
[0091] 此外,如图2所示,在辊压的工序(F)之前的工序(B)中从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 取出电池单元10,在辊压的工序(F)之后的工序(D)中将电池单元10收纳在电池单元收 纳装置20中。由于与在辊压的工序(F)中输送、加工电池单元10相对应地利用输送装置 80输送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因此,能够实现在辊压工序(F)的前后顺畅地取出和收纳电 池单元10。
[009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辊压工序的前后输送电池单元10的情况,但 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将电池单元10收纳在电池单元收纳装置20中地输送的设备,就能 够应用于任何设备。
[0093] 本申请基于2012年2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2 - 28539号,参照其 公开内容,将其整体编入。
[0094] 附图标记说明
[0095] 10、电池单元;11、正极引线;12、负极引线;13、外封装材料;20、电池单元收纳装 置;22、框架;220、侧板;222、侧板;224、底板;226、贯通棒;228、孔;24、固定部;242、螺纹 部;244、可动板;246、连结部;248、固定板;26、中间板;30、中间板定位装置;31、主体;32、 主体滑动部;33、33 &、3315、引导件;34、间距变更部;341、341&、34113、连结片 ;342、导杆; 343、缸体;343、凸部;344、凹部;345、弹性体;35、加压位置传感器;36、保持位置传感器; 40、可动板定位装置;42、旋转轴;44、连结部;80、输送装置;90、辊。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其中, 该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具有: 板状的中间板,其为多个,它们以能够在它们之间收纳扁平型的电池单元的方式排 列; 多个中间板保持构件,它们沿着上述中间板的排列方向排列,从与上述排列方向正交 的方向保持各中间板;以及 固定构件,其能够将收纳在上述中间板之间的上述电池单元与该中间板一同夹持固 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中间板保持构件以能够沿着上述中间板的排列方向变更上述中间板相互间 的距离的方式相连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其中, 在取出上述电池单元之前,上述固定构件松开对上述中间板和上述电池单元的夹持, 进行容许保持有多个上述中间板的上述多个中间板保持构件之间的距离扩宽的松开动作, 在收纳了上述电池单元之后,进行加压并夹持上述中间板和上述电池单元的加压动作。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其中, 在利用辊来辊压上述电池单元之前执行上述松开动作,在上述辊压之后执行上述加压 动作。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其中, 上述中间板保持构件能够解除对上述中间板的保持。
6.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其中, 多个上述中间板保持构件各自具有朝向上述中间板侧逐渐扩大的间隙,在该间隙中保 持上述中间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其中, 在多个上述中间板保持构件中包含向上述中间板侧更加突出的第1中间板保持构件 和与第1保持构件相比向上述中间板侧突出得少的第2保持构件。
8. -种收纳装置输送系统,其中, 该收纳装置输送系统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和从利用 辊按压电池单元的辊压工序之前到辊压工序之后对上述电池单元收纳装置进行输送的输 送装置, 上述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在上述辊压工序之前取出所收纳的电池单元, 上述输送装置与在辊压工序内输送的上述电池单元相对应地输送上述电池单元收纳 装置, 上述电池单元收纳装置在上述辊压工序之后收纳完成辊压后的上述电池单元。
【文档编号】H01M2/10GK104115304SQ201380009269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3日
【发明者】八十冈武志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能源供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