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785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互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包括插接壁,第一端子包括U形弯折段与第一焊接脚,U形弯折段固定于插接壁上,第一焊接脚朝向远离插接壁的方向延伸,U形弯折段的朝外且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卡合部。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与若干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包括插接槽,插接槽匹配插接壁。第二端子包括一对弹性夹臂与第二焊接脚,该对弹性夹臂固定于插接槽中且该对弹性夹臂匹配U形弯折段,第二焊接脚朝向远离插接槽的方向延伸。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背景技术】
[0002]现阶段的电子装置系以小型化与轻薄化为趋势,特别是可携式产品。在电子装置的内部经常会需要在不同的电路板之间作电性连接,由于电子装置的体积小,内部空间势必相对局促,因此电路板之间通常会利用板对板(Board to Board)电连接器使彼此电性连接,达到较佳的空间利用率。板对板电连接器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一般来说,此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了插头连接器与相对应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上排列有若干公端子,插座连接器上排列有若干母端子,当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后,公端子会匹配母端子,使彼此电性连接。
[0003]所述公端子主要包括一 U形部,而所述母端子主要包括一对弹性夹臂,当公端子与母端子匹配时,公端子的U形部会被母端子的此对弹性夹臂夹持。在现有技术中,公端子与母端子的匹配系依靠弹性夹臂施压在U形部的两侧平面上的夹持力以及彼此间之摩擦力来维持连接关系,然而此种结构的连接强度不足,容易因为振动而松脱。并且,当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时,不会有明确声响或定位卡点,组装人员较难判断插入的状况,不但组装手感不佳,还可能因组装不完全而导致连接不确实。除此之外,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两端还会设置固定件,固定件系用来焊接在电路板上,以增加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通常插座连接器的固定件是透过组立制程组装到连接器上,然而此种方式容易造成连接器开裂、固定件脱落或整体平整度不良等状况。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以期能加强连接强度与避免松脱,还期能改善组装手感,并避免固定件组立时造成开裂、脱落或平整度不良的状况。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互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与若干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包括插接壁,该些第一端子排列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第一端子包括U形弯折段与第一焊接脚,U形弯折段固定于插接壁上,第一焊接脚朝向远离插接壁的方向延伸,U形弯折段的朝外且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卡合部。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与若干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包括插接槽,插接槽匹配插接壁,该些第二端子排列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第二端子包括一对弹性夹臂与第二焊接脚,该对弹性夹臂固定于插接槽中且该对弹性夹臂匹配U形弯折段,第二焊接脚朝向远离插接槽的方向延伸。其中,插接壁插于插接槽,该对弹性夹臂夹持U形弯折段,且该对弹性夹臂的两头端分别卡于两卡合部中。
[000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两卡合部分别为凹槽与台阶,凹槽系凹设于所述U形弯折段的其中之一外侧面的中间处,台阶实质上为U形弯折段的其中之另一外侧面整面凹陷而形成。[0007]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夹臂的两头端分别朝彼此凸设有凸起结构,该两凸起结构的其中之一^^于所述凹槽中,两凸起结构的其中之另一抵压于所述台阶上。
[000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脚的两侧还包括圆角,U形弯折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弹性夹臂的宽度。
[000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进一步包括主臂与固定臂,所述弹性夹臂与固定臂分别排列于主臂上并沿主臂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焊接脚连接于主臂并沿主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固定臂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中。
[00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臂上凸设有卡块,第二绝缘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槽,固定臂插设固定于固定槽中。
[001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凹设于第二绝缘本体的正面,第二绝缘本体的背面包括有若干若干间隔板且相邻两间隔板之间形成间隔槽,所述主臂设置于间隔槽中,间隔板具有第一倒角与第二倒角,第一倒角相邻间隔槽,第二倒角靠近第二焊接脚。
[001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焊接脚与主臂之间形成有段差,主臂毗邻第二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对应第二焊接脚的两侧设置有阶梯段,第二焊接脚与阶梯段间隔有一间距。
[001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进一步包括两凸台与两导槽,两凸台凸设于第二绝缘本体的正面的两端,导槽凹设于第二绝缘本体的正面且位于插接槽的两端,且导槽匹配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两端。
[001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二绝缘本体的两端,且第二固定件与第二绝缘本体系彼此嵌入成形,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焊接部,该第二焊接部凸伸出第二绝缘本体之外。
[0015]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加强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匹配时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匹配后松脱的可能,还改善了第一连接器插入第二连接器时的组装手感,增加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匹配时的定位效果。此外,由于第二绝缘本体与第二固定件系彼此嵌入成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固定件组立时造成开裂、脱落或平整度不良的状况。
[0016]为让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组合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第一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组合的爆炸图。
[0020]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第一端子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第二端子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第二连接器的底部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第一连接器匹配第二连接器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第一连接器匹配第二连接器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照图1、图2与图3,图1所示为电连接器组合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第一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所示为电连接器组合的爆炸图。电连接器组合10包括可互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合10属于板对板(Board to Board)电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1为插头(plug)连接器,第二连接器12为插座(receptacle)连接器。
[0026]第一连接器1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20、若干第一端子21与第一固定件(Hold down)22。第一绝缘本体20包括两插接壁23(如图2所示),该两插接壁23彼此相对且平行,该些第一端子21排列于第一绝缘本体20上并排列为相对的两排,且第一端子21有部份位于插接壁23上。第一绝缘本体20的两端分别具有头部24,头部24相对于第一绝缘本体20中间部份(即具有插接壁23的部份)系朝其宽度方向稍微加宽,因此头部24的宽度会略宽于第一绝缘本体20中间部份的宽度。第一固定件22包括第一焊接部25 (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件22固定于头部24,且第一焊接部25凸伸出头部24之外。第一固定件22可透过第一焊接部25焊接在电路板(未绘示)上,以增加第一连接器11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1、第一固定件22与第一绝缘本体20三者系彼此嵌入成形(Insertmolding),藉此制程,第一绝缘本体20紧密包覆第一端子21与第一固定件22,使后续进行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粘着技术)制程时,可将锡膏(Solder paste)与助焊剂(flux)阻隔于第一绝缘本体20之外。
[0027]第二连接器12包括第二绝缘本体30、若干第二端子31与第二固定件32。第二绝缘本体30包括两插接槽33,该两插接槽33彼此相对且平行,插接槽33凹设于第二绝缘本体30的正面,插接槽33系用于匹配插接壁23。该些第二端子31排列于第二绝缘本体30上并排列为相对的两排,且第二端子31有部份位于插接槽33中。第二绝缘本体30分别具有两凸台39与两导槽34,两凸台39凸设于第二绝缘本体30的正面的两端,因此凸台39与第二绝缘本体30的正面形成段差,导槽34凹设于第二绝缘本体30的正面并位于插接槽33的两端,且导槽34与插接槽33连通,导槽34具有U形导引结构,其系用于匹配第一绝缘本体20的两端的头部24,并且在盲配的过程中,导槽34具有良好的导引效果,使第一连接器11可顺利被导引并匹配至第二连接器12,插接壁23可透过导槽34顺利的对齐并插入到插接槽33中。同时,凸台39可防止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在配对过程中发生大面积接触而产生大摩擦力的情况,相反地,配对时仅有凸台39容易与第一连接器11接触而产生较小的摩擦力,从而使配对时保持顺畅度。凸台39与导槽34发挥了更好的自由对正导引效果,藉由如此结构,第一绝缘本体20与第二绝缘本体30不易在匹配的过程中挤压受损,达到保护端子的效果。
[0028]第二固定件32包括第二焊接部35、斜板36与倒勾37,第二固定件32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30的两端,其中,斜板36嵌入第二绝缘本体30的两端的斜槽38中(如图3所示),倒勾37则可插入第二绝缘本体30的底部,藉此可增加第二固定件32与第二绝缘本体30之间的保持力。该第二焊接部35凸伸出第二绝缘本体30之外,第二固定件32可透过第二焊接部35焊接在电路板上,以增加第二连接器12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子31系利用组立方式组装到第二绝缘本体30上,以保持第二端子31的弹性,而第二固定件32与第二绝缘本体30则彼此嵌入成形,藉由嵌入成形的制程,避免了组立方式可能造成开裂、脱落或平整度不良的问题。
[0029]请参照图4,图4所示为其中一对第一端子的示意图。第一端子21包括U形弯折段40、L形弯折段41与第一焊接脚42,U形弯折段40固定于插接壁23上(如图2所示),L形弯折段41的一端连接第一焊接脚42而另一端连接U形弯折段40,第一焊接脚42朝向远离插接壁23的方向延伸,第一焊接脚42与L形弯折段41系相对于U形弯折段40于宽度方向内缩。第一焊接脚42系用于焊接在电路板上,且第一焊接脚42的两侧有圆角43,可增加与焊锡接触的面积,加强固持力。U形弯折段40的朝外且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卡合部。此两卡合部分别为凹槽44与台阶45,凹槽44系凹设于U形弯折段40的其中之一外侧面的中间处,台阶45实质上为U形弯折段40的其中之另一外侧面整面凹陷而形成。第一焊接脚42还进一步利用雷射剥金技术制造镍阻挡层(Nickel Barrier Area),于SMT制程中可有效阻锡。
[0030]请参照图5与图6,图5所示为其中一对第二端子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第二连接器的底部示意图。第二端子31包括主臂50、一对弹性夹臂51、固定臂52与第二焊接脚53,该对弹性夹臂51与固定臂52分别且依序排列于主臂50上并沿主臂5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焊接脚53连接于主臂50并沿主臂50的长度方向与远离插接槽33的方向延伸,第二焊接脚53系用于焊接在电路板上。其中,第二绝缘本体30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槽54 (如图3所示),固定槽54贯穿第二绝缘本体30的正面与背面,第二绝缘本体30的背面进一步包括有若干间隔板60,且相邻两间隔板60之间形成间隔槽55(如图6所示)。第二端子31组装到第二绝缘本体30上时,系将固定臂52对齐插入到固定槽54中,且固定臂52上还凸设有卡块56,使固定臂52可更稳定的固定于固定槽54中,当组装完成后,主臂50会位于间隔槽55中,该对弹性夹臂51则固定于插接槽33中。
[0031]弹性夹臂51的两头端分别朝彼此凸设有凸起结构57,该对弹性夹臂51系用于匹配U形弯折段40,藉由双凸起结构57与该对弹性夹臂51之设计,提供了双点接触且双臂浮动(具弹性)的设计,具有良好的防振动与防松脱的效果。此外,U形弯折段40的宽度大于该对弹性夹臂51的宽度,藉由此设计可憎加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31匹配时的容错率,可容许U形弯折段40与其对应的该对弹性夹臂51之间产生错位,以避免错位时接触不良的问题,且当发生振动或冲击时,亦可避免错位导致瞬间断路的情况。较佳的,第二端子31进一步为下料式(Blanking type)端子,且其拭接长度(Wipe length)比一般折弯式(Formingtype)端子设计得更长,此种较长的拭接长度,对于对端子表面的污垢及氧化层有极佳的刮除作用。
[0032]第二焊接脚53与主臂50之间形成有段差,换言之,主臂50相对于第二焊接脚53系为浮高结构,除此之外,如图6所示,第二绝缘本体30的靠近第二焊接脚53的两侧设计有凹陷的阶梯段58,间隔板60具有第一倒角61与第二倒角62,第一倒角61相邻间隔槽55,第二倒角62靠近第二焊接脚53。当第二端子31组装到第二绝缘本体30上之后,位于间隔槽55中的主臂50会毗邻第二绝缘本体30,而由于主臂50相对于第二焊接脚53为浮高结构(参照图5),加上第二绝缘本体30的凹陷的阶梯段58,第二焊接脚53则会与第二绝缘本体30间隔有一间距59,此间距59形成了空气槽的作用,当进行SMT制程时,空气槽可避免爬锡,同时,凸起结构57与第二焊接脚53系采用点镀(Spot plating),大幅降低SMT制程的不良率。组装于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12,其由于第一倒角61与第二倒角62之故而与电路板之间形成间隙,此些间隙可供空气流动,因而当第二连接器12运作时,有助于第二端子31的散热。
[0033]请再同时参照图7与图8,图7所示为第一连接器匹配第二连接器的示意图,图8所示为第一连接器匹配第二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图8为图7的A-A处的剖视。第一连接器11可拆卸的连接第二连接器12,当第一连接器11匹配第二连接器12,插接壁23会插于插接槽33,该对弹性夹臂51会夹持U形弯折段40,且该对弹性夹臂51的两头端分别卡于两卡合部中,详言之,该对弹性夹臂51的两凸起结构57的其中之一会卡于凹槽44中,两凸起结构57的其中之另一会抵压于所述台阶45上。并且,当U形弯折段40在进入该对弹性夹臂51之间的过程中,一旦两凸起结构57落入凹槽44中与台阶45上,即会产生明显的定位声响与振动,有利于让组装人员确认组装是否确实。除此之外,U形弯折段40本身设计为大圆角的导引结构,有利于插拔,且插入该对弹性夹臂51之间时具有良好的导引效果,U形弯折段40的外侧面为金属光滑表面,其亦可作为导引界面。
[0034]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 一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插接壁;以及 复数第一端子,排列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上,该第一端子包括一 U形弯折段与一第一焊接脚,该U形弯折段固定于该插接壁上,该第一焊接脚朝向远离该插接壁的方向延伸,该U形弯折段的朝外且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卡合部;以及 一第二连接器,其可拆卸地匹配该第一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 一第二绝缘本体,包括一插接槽与复数间隔板,该插接槽匹配该插接壁,该插接槽凹设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正面,该些间隔板位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背面,且相邻两间隔板之间形成一间隔槽,该间隔板具有一第一倒角与一第二倒角,该第一倒角相邻该间隔槽,该第二倒角靠近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侧边;以及 复数第二 端子,排列于该第二绝缘本体上,该第二端子包括一对弹性夹臂、一主臂与一第二焊接脚,该对弹性夹臂排列于该主臂上并沿该主臂的宽度方向延伸,该对弹性夹臂固定于该插接槽中且该对弹性夹臂匹配该U形弯折段,该主臂设置于该间隔槽中,该第二焊接脚连接于该主臂且沿该主臂的长度方向与远离该插接槽的方向延伸,该第二焊接脚靠近该第二倒角; 其中,该插接壁插于该插接槽,该对弹性夹臂夹持该U形弯折段,且该对弹性夹臂的两头端分别卡于该两卡合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卡合部分别为一凹槽与一台阶,该凹槽系凹设于该U形弯折段的其中之一外侧面的中间处,该台阶实质上为该U形弯折段的其中之另一外侧面整面凹陷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弹性夹臂的两头端分别朝彼此凸设有一凸起结构,该两凸起结构的其中之一卡于该凹槽中,两凸起结构的其中之另一抵压于该台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脚的两侧还包括有圆角,该U形弯折段的宽度大于该对弹性夹臂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进一步包括一固定臂,该对弹性夹臂与该固定臂分别排列于该主臂上并沿该主臂的宽度方向延伸,该固定臂固定于该第二绝缘本体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上凸设有一卡块,该第二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复数固定槽,该固定臂插设固定于该固定槽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脚与该主臂之间形成有段差,该主臂毗邻该第二绝缘本体,该第二绝缘本体对应该第二焊接脚的两侧设置有一阶梯段,该第二焊接脚与该阶梯段间隔有一间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进一步包括两凸台与两导槽,该两凸台凸设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正面的两端,该两导槽凹设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正面且位于该插接槽的两端,且该两导槽匹配该第一绝缘本体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位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两端,且该第二固定件与该第二绝缘本体系彼此嵌入成形 ,该第二固定件包括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焊接部凸伸出该第二绝缘本体之外。
【文档编号】H01R13/73GK203707413SQ20142004401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发明者】李国清, 蒙大德, 袁双林, 石梅, 张嘉祥 申请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