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882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信号端子对以及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接地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信号端子对包括第一信号端子以及第二信号端子,且每一个信号端子包括延伸入对应端子收容槽内的接触臂,所述接地端子沿所述电连接器的横向位于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对之间,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延伸入对应端子收容槽内的配合臂以及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脚包括底壁以及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相交处形成有缺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焊接脚设置有缺口,从而有利于焊接时爬锡,进而确保所述焊接脚与电路板进行有效电性连接。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焊接在电路板上的高频电连接 器。 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高频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差分信号端子 对以及位于相邻两组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接地端子。当接地端子没有全部焊接在电路板 上时,所述接地端子的屏蔽效果将会失效。为了防止出现因接地端子未全部焊接在电路板 上而造成屏蔽失效的情况,现有高频电连接器通常还设置有接地片,所述接地片将所述接 地端子串接起来。所述接地端子通常设置有若干齿,所述接地片与所述齿是通过硬性干涉 进行组装。如此设置,一方面,会因为较大的干涉力给组装带来困难;另一方面,通过硬性干 涉组装会使得接地片上的镀层被刮掉,从而使得接地片易于被氧化,进而影响其电性连接 性能。此外,增加一接地片也会导致组装工序变多、生产成本变高。
[0003]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 接器的焊接脚设置有缺口,从而有利于焊接时爬锡,进而确保所述焊接脚与电路板进行有 效电性连接。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 -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信号端子对以及收容在 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接地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信号端子对、接地 端子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槽内,所述信号端子对包括第一信号端子以及第二信号端子,且 每一个信号端子包括延伸入对应端子收容槽内的接触臂,所述接地端子沿所述电连接器的 横向位于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对之间,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延伸入对应端子收容槽内的配合 臂以及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包括底壁以及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 相交处形成有缺口。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具有连接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的导引壁。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5度。
[0009]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设置有自所述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并贯穿所述底壁的凹槽,所 述凹槽即为所述缺口。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凸伸形成的对接部, 所述对接部设置有对接面,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与所述对接面相对的安装面以及贯穿所述安 装面的收容腔,所述端子收容槽包括贯穿所述对接面的上端子收容槽以及下端子收容槽, 所述上端子收容槽、下端子收容槽均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所述信号端子对包括覆于所述 第一信号端子外围的第一绝缘块以及覆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外围的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 绝缘块、第二绝缘块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每一个信号端子的所述接触臂包括两个延伸 入所述上端子收容槽内的上接触臂以及两个延伸入所述下端子收容槽内的下接触臂;每一 个接地端子包括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配合臂包括自所述延伸 部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上配合部以及自所述延伸部下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下配合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臂与所述配合臂沿所述电连接器的横向对齐设置。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还设置有贯穿所述对接面的上插槽以及下插槽,所述上端 子收容槽位于所述上插槽的上下两侧,所述下端子收容槽位于所述下插槽的上下两侧,所 述上接触臂、下接触臂分别凸伸入所述上插槽、下插槽内。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两侧还设置有导引槽。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片,所述主体部侧缘设置有自前向后贯穿所 述主体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片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凸伸出所述安装槽。
[0015]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还设置有向后凸出所述安装面的若干凸台以及若干定位 柱。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焊接脚设置 有缺口,从而有利于焊接时爬锡,进而确保所述焊接脚与电路板进行有效电性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9]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0] 图4为信号端子对、接地端子相互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5为信号端子对、接地端子相互配合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6为信号端子的主视图。
[0023] 图7为接地端子的主视图。
[0024] 图8为接地端子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26] 图10为图9所示接地端子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28] 图12为图11所示接地端子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30]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高频电连接器 1〇〇,其用以焊接在电路板(未图标)上以与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所述电连接器 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信号端子对2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 体10内的若干接地端子30以及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安装片40。所述信号端子对 20沿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横向并排布置,所述接地端子30沿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横向位于 相邻的信号端子对20之间。
[0031]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自所述主体部11 向前凸伸形成的对接部12以及位于所述对接部12上端或者下端的遮挡壁13。所述主体 部11设有安装面111以及向后贯穿所述安装面111的收容腔112。所述对接部12设置有 与所述安装面111相对设置的对接面121以及向前贯穿所述对接面121的若干端子收容槽 122。所述收容腔112与所述端子收容槽122相互连通。所述对接部12设置有位于两侧且 用以与所述对接电连接器相配合的导引槽123。此外,所述对接部12还设置有贯穿所述对 接面121的上插槽124以及下插槽125。所述上插槽124、下插槽125用以收容所述对接连 接器的舌板(未图示)。所述端子收容槽122包括位于所述上插槽124上下两侧的若干上端 子收容槽1221以及位于所述下插槽125上下两侧的若干下端子收容槽1222。所述上端子 收容槽1221与所述上插槽124相互连通,所述下端子收容槽1222与所述下插槽125相互 连通。此外,请参阅图2、图3所示,所述主体部11还设置有向后凸出所述安装面111的若 干凸台113、若干定位柱114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11侧缘并自前向后贯穿所述主体部11的 安装槽115,所述凸台113以及定位柱114均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配合。所述安装片40安 装在所述安装槽115内,并伸出所述安装槽115以便与所述电路板相配合。
[0032] 请参阅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所述信号端子对20包括第一信号端子21以及第 二信号端子22,相邻的第一信号端子21与第二信号端子22形成一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 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与第二信号端子22均是以端子模块 的形式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其中,所述信号端子对20包括覆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 21外围的第一绝缘块25以及覆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2外围的第二绝缘块26。所述第一 绝缘块25、第二绝缘块26用以插入至所述收容腔112内。每一个信号端子包括收容于所 述端子收容槽122内的接触臂23以及若干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焊接部24。在本实 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臂23包括两个延伸入所述上端子收容槽1221内的上 接触臂231以及两个延伸入所述下端子收容槽1222内的下接触臂232。所述上接触臂231 以及所述下接触臂232分别凸伸入所述上插槽124与所述下插槽125内,以与所述对接连 接器的舌板相配合。
[0033] 请参阅图7以及图8所示,所述接地端子30包括基部31、自所述基部31向前延伸 形成的延伸部32、自所述延伸部32上端向前延伸且收容于对应上端子收容槽1221内的上 配合部33、自所述延伸部32下端向前延伸且收容于对应下端子收容槽1222内的下配合部 34以及自所述基部31向后延伸形成的若干焊接脚35。所述信号端子的焊接部24与所述 接地端子30的焊接脚35均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平行于所述对接面121。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配合部33与所述下配合部34均设置于悬臂状的 配合臂36上。请参阅图4、图5所示,组装完成后,所述信号端子的接触臂23与所述接地端 子30的配合臂36沿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横向对齐设置。
[0034] 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焊接脚35包括底壁351以及若干垂直于所述底壁351的侧 壁352,所述底壁351与所述侧壁352相交处形成有缺口 353以便焊接时爬锡,从而确保所 述焊接脚35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有效电性连接。所述缺口 353具有连接所述底壁351和 所述侧壁352的导引壁354,所述导引壁354与所述底壁351之间的夹角为15度。在图8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 353是形成于所述焊接脚35的较窄侧壁352与所述底壁351 之间。
[0035] 图9以及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地端子50,其结构与所述接地端 子30的结构大体相同,相同部份的结构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接地端子50的缺口 513是形 成于焊接脚51的较宽侧壁511与底壁512之间。所述缺口 513具有连接所述侧壁511和 所述底壁512的导引壁514,所述导引壁514与所述底壁512之间的夹角为15度。
[0036] 图11以及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接地端子60,其结构与所述接地 端子30的结构大体相同,相同部份的结构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接地端子60的缺口 613是 形成于焊接脚61的较宽侧壁611与底壁612之间。焊接脚61的较宽侧壁611上设置有自 所述侧壁611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614,所述凹槽614贯穿所述底壁612。所述凹槽614即 为所述缺口 613。
[0037]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所述焊接脚35、51、61设置有缺口 353、513、613,从而有利 于焊接时爬锡,进而确保所述焊接脚35、51、61与所述电路板进行有效电性连接。
[〇〇38] 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作的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信号端子对以及收容在所 述绝缘本体内的接地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信号端子对、接地端 子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槽内,所述信号端子对包括第一信号端子以及第二信号端子,且每 一个信号端子包括延伸入对应端子收容槽内的接触臂,所述接地端子沿所述电连接器的横 向位于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对之间,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延伸入对应端子收容槽内的配合臂 以及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脚包括底壁以及侧壁,所述底壁 与所述侧壁相交处形成有缺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具有连接所述底壁和所述侧 壁的导引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 15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设置有自所述侧壁向内凹陷 形成并贯穿所述底壁的凹槽,所述凹槽即为所述缺口。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 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凸伸形成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置有对接面,所述主体部设 置有与所述对接面相对的安装面以及贯穿所述安装面的收容腔,所述端子收容槽包括贯穿 所述对接面的上端子收容槽以及下端子收容槽,所述上端子收容槽、下端子收容槽均与所 述收容腔相连通;所述信号端子对包括覆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外围的第一绝缘块以及覆于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外围的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第二绝缘块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 内;每一个信号端子的所述接触臂包括两个延伸入所述上端子收容槽内的上接触臂以及两 个延伸入所述下端子收容槽内的下接触臂;每一个接地端子包括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向前 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配合臂包括自所述延伸部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上配合部以及自所 述延伸部下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下配合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与所述配合臂沿所述电连 接器的横向对齐设置。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还设置有贯穿所述对接面 的上插槽以及下插槽,所述上端子收容槽位于所述上插槽的上下两侧,所述下端子收容槽 位于所述下插槽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接触臂、下接触臂分别凸伸入所述上插槽、下插槽内。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两侧还设置有导引槽。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片,所述主体 部侧缘设置有自前向后贯穿所述主体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片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凸 伸出所述安装槽。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设置有向后凸出所述安 装面的若干凸台以及若干定位柱。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3895698SQ201420292496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游万益, 郑义宏, 刘阔正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