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090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由至少两个PIN端子、前塑胶件和后塑胶件组成,PIN端子前端为接触端,PIN端子尾端为焊线端,尾端呈尖状,所述PIN端子前端插入前塑胶件,并露出接触端,所述PIN端子后端插入后塑胶件,并露出焊线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制作,生产效率大为提升,产品的接触稳定性有较大的提升,使生产成本、原材料使用量等相对降低,具有极佳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子产品,如电脑、视屏、数码产品等,常需要采用电子连接器将不同的系统单元连接起来,为了适应当今电脑、视屏及数码产品特别化的技术趋势,电连接器也相应存在特别要求(需要相邻的端子存在短路现象)。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由(至少)两个PIN端子82、PIN端子83、塑胶件81和塑胶件84组成,PIN端子82、PIN端子83前端分别设有接触端821和接触端831,PIN端子82、PIN端子83尾端分别设有焊线端822和焊线端823,先把PIN端子82、PIN端子83同塑胶件81组装,再组装塑胶件84,塑胶件84的尾部841将PIN端子尾部823和PIN端子尾部833露出,用锡丝把两端子焊接起来达到短路的效果。这种结构组装效率低,同时焊接部位存在假焊和虚焊的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由至少两个PIN端子、前塑胶件和后塑胶件组成,PIN端子前端为接触端,PIN端子尾端为焊线端,尾端呈尖状,所述PIN端子前端插入前塑胶件,并露出接触端,所述PIN端子后端插入后塑胶件,并露出焊线端。
[0005]安装时,先把PIN端子前端组装进前塑胶件,接着,在把端子尾端组装进后塑胶件时,端子尾端焊线端会跟随后塑胶件的导槽而挤压变形成箭头形状,端子尾端焊线端做成前窄后宽的尖形,方便焊线端变形接触,使其接触稳定,并且组装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制作,生产效率大为提升,产品的接触稳定性有较大的提升,使生产成本、原材料使用量等相对降低,具有极佳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图2中A平面在后塑胶件上的剖面图。
[0010]图4是图2中B平面在后塑胶件和PIN端子上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0012]如图2、图3及图4所示,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它由PIN端子2、PIN端子3、前塑胶件I和后塑胶件4组成,PIN端子2前端设置为接触端21,PIN端子3前端设置为接触端31,PIN端子2尾端设置为焊线端22,PIN端子尾端设置为焊线端32,PIN端子尾端做成尖状。
[0013]安装时,先把PIN端子前端的接触端21和接触端31组装进前塑胶件I,接着,在把PIN端子尾端焊线端22和焊线端32组装进后塑胶件4时,PIN端子尾端焊线端22和焊线端32会跟随后塑胶件4的导槽41而挤压变形成箭头形状,PIN端子尾端做成前窄后宽的尖形,方便焊线端22和焊线端32变形接触,使其接触稳定,并且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升。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由至少两个PIN端子、前塑胶件和后塑胶件组成,PIN端子前端为接触端,PIN端子尾端为焊线端,尾端呈尖状,所述PIN端子前端插入前塑胶件,并露出接触端,所述PIN端子后端插入后塑胶件,并露出焊线端。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4103075SQ201420334879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发明者】黎飞 申请人:深圳勤本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