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组壳体、动力电池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350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组壳体、动力电池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动力电池组及汽车,所述动力电池组壳体包括:凹型壳,所述凹型壳由上板、中间板和下板依次连接形成;多个格栅,所述多个格栅位于所述凹型壳内,且所述多个格栅中相邻两个格栅之间形成有容纳电芯芯体的容纳空间;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中间板相对设置以封闭所述凹型壳的侧面;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在所述凹型壳的一端以封闭所述凹型壳的该端;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设在所述凹型壳的另一端以封闭所述凹型壳的该另一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用于将单个电芯芯体组装形成动力电池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用于汽车的供电。
【专利说明】动力电池组壳体、动力电池组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动力电池组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动汽车的研发越来越受关注,而单体电芯的电量和电压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能源需求,需将单体电芯通过串联或/和并联的方式成组装配形成电池组,电池组的电量和电压能够达到电动汽车的能源需求标准。现有技术中,采用隔板固定单体电芯的方式将单体电芯组装为电池组。
[0003]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采用隔板固定单体电芯时,隔板起支撑、固定作用,其质量较大,因而导致电池组装备较为重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动力电池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隔板组装电芯芯体形成电池组时导致电池组装备较重型化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包括:
[0007]凹型壳,所述凹型壳由上板、中间板和下板依次连接形成;
[0008]多个格栅,所述多个格栅位于所述凹型壳内,且所述多个格栅中相邻两个格栅之间形成有容纳电芯芯体的容纳空间;
[0009]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中间板相对设置以封闭所述凹型壳的侧面;
[0010]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在所述凹型壳的一端以封闭所述凹型壳的该端;
[0011]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设在所述凹型壳的另一端以封闭所述凹型壳的该另一端。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格栅中的每个格栅上还设有用于与相邻格栅连接的凸起和凹槽,所述相邻两个格栅之间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匹配卡合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每个格栅上的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交错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板、所述下板上均设有通风孔,所述每个格栅上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上的通风孔与所述每个格栅上的通风孔相互对应。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板、所述下板的内侧均设有凹槽,所述每个格栅上均设有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相互匹配。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极联接板,所述电极联接板位于所述多个格栅和所述保护盖板之间,所述电极联接板靠近所述多个格栅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废气排出所述动力电池组壳体的废气通道。
[0017]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联接板的两相对侧各设置有一根压条,每根所述压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的内侧与所述多个格栅接触、外侧上集成有电路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夹板的内侧与所述多个格栅接触、外侧上设置用于连接外电路的总正电极和总负电极。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具有以下优势:
[0020]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组装电芯芯体时,使电芯芯体位于多个格栅中相邻两个格栅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再将该容纳有电芯芯体的多个格栅插入凹型壳内,凹型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沿多个格栅依次卡合连接的方向定位多个格栅,凹型壳的侧面设置有保护盖板,保护盖板阻止电芯芯体滑出多个格栅,因此,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保护盖板将放置于凹型壳内的多个格栅完全定位,实现了由电芯芯体组成的电池组的组装。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采用多个格栅组装电芯芯体,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隔板固定电芯芯体的方式,由于格栅本身结构上形成有空档,使格栅较为轻便,所以采用多个格栅组装电芯芯体可使整个动力电池组轻量化;并且,格栅结构上形成的空档在相邻两个电芯芯体之间留出了空间,便于电芯芯体的散热。
[002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组,所述动力电池组中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该动力电池组壳体的多个格栅中相邻格栅之间容纳有电芯芯体。
[0023]所述动力电池组与上述动力电池组壳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组。
[0025]所述汽车与上述动力电池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各组成部件按照组装方向排布的分解图;
[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按照图1中所示组装方向组装的装配图;
[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凹型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组中装入电芯芯体形成电池组的示意图;
[0031]图5为组成图4所示格栅组的单个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极联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图6的同轴后视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0—凹型壳,11-上板,12-中间板,13-下板,14-凹槽,15-通风孔;
[0036]20-多个格栅,21-凸起,22-凹槽,23-通风孔,24-凸起;
[0037]30-第一夹板;
[0038]40-第二夹板,41-废气通道,42-总正电极,43-总负电极;
[0039]50-保护盖板;
[0040]60-电极联接板,61-废气通道;
[0041]70-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利用格栅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轻便性,将其作为电芯芯体的载体,使单个电芯芯体组合成为动力电池组,实现动力电池组轻量化的目的。
[004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参照图1所示,包括:凹型壳10,凹型壳10由上板11、中间板12和下板13依次连接形成;多个格栅20,多个格栅20位于凹型壳10内,且多个格栅20中相邻两个格栅之间形成有容纳电芯芯体的容纳空间;保护盖板50,保护盖板50与中间板12相对设置以封闭凹型壳10的侧面;第一夹板30,第一夹板30设在凹型壳10的一端以封闭凹型壳10的该端;第二夹板40,第二夹板40设在凹型壳10的另一端以封闭凹型壳10的该另一端。
[0046]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组装电芯芯体时,使电芯芯体位于多个格栅20中相邻两个格栅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再将该容纳有电芯芯体的多个格栅20插入凹型壳10内,凹型壳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沿多个格栅20依次卡合连接的方向定位多个格栅20,凹型壳10的侧面设置有保护盖板50,保护盖板50阻止电芯芯体滑出多个格栅20,因此,第一夹板30、第二夹板40和保护盖板50将放置于凹型壳10内的多个格栅20完全定位,实现了由电芯芯体组成的电池组的组装。
[00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采用多个格栅组装电芯芯体,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隔板固定电芯芯体的方式,由于格栅本身结构上形成有空档,使格栅较为轻便,所以采用多个格栅组装电芯芯体可使整个动力电池组轻量化;并且,格栅结构上形成的空档在相邻两个电芯芯体之间留出了空间,便于电芯芯体的散热。
[0048]在上述动力电池组壳体的基础上,相邻两个格栅之间形成有容纳电芯芯体的容纳空间,为了使多个格栅20之间的卡合连接更加紧凑,将多个格栅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的内侧对应贴合。并且,参照图4和图5所示,多个格栅20中的每个格栅上还设有用于与相邻格栅连接的凸起和凹槽,相邻两个格栅之间通过凸起与凹槽的匹配卡合连接,进一步地,为使相邻格栅之间的卡合连接更加稳固,将每个格栅上的凸起和凹槽交错设置。
[0049]一般地,电芯芯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热,为延长电芯芯体的使用寿命,采取为电芯芯体通风的方法使其热量散失。参照图3和图5所示,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施例中,在上板11、下板13上均设有通风孔15,在每个格栅上均开设有通风孔23,并且上板11和下板13上的通风孔15与每个格栅上的通风孔23相互对应,外部通风设备提供的冷空气从通风孔15进入该动力电池组壳体内,再经过通风孔23进入相邻两个电芯芯体之间的空间,冷空气流过电芯芯体的侧面,再依次通过位于该动力电池组壳体另一侧的通风孔23和通风孔15,将电芯芯体的热量散发,达到为电芯芯体散热的目的。
[0050]组装时,为使多个格栅20较为便捷地滑入凹槽壳内,参照图3和图5所示,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施例中,在上板11、下板13的内侧均设有凹槽14,在每个格栅上均设有凸起24,多个格栅20可通过凸起24与凹槽14的匹配从凹型壳10的一端滑入凹型壳10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示,为阻止多个格栅20从凹型壳10的两端滑出,在凹型壳10的两端设置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为阻止电芯芯体滑出多个格栅20,又在凹型壳10的侧面设置保护盖板50,如此,多个格栅20以及容纳于多个格栅20中的电芯芯体被合理组装以形成动力电池组。
[0051]为达到控制电芯芯体的目的,在第一夹板30上设有电路控制模块,将电芯芯体与电路控制模块电连接,以便控制电芯芯体正常供电,而用于连接电路控制模块与电芯芯体的检测线设于电极联接板60上,电极联接板60位于多个格栅20和保护盖板50之间,检测线通过电极联接板60上并排设定的正方型区域相互串联或并联;另外,参照图6和图7所不,电极联接板60靠近多个格栅20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废气排出动力电池组壳体的废气通道61,该废气通道61与电芯芯体上的防爆阀相互对应,当电芯芯体发生异常而产生废气时,废气通过该废气通道61排出该动力电池组壳体。若将动力电池组安装于动力电池组的载体上之后,废气通道61的出口被封闭,无法排出废气,可在第二夹板40上的废气通道41,将废气通道61与废气通道41连通,再将废气通道41与汽车上的外接通道连通,使废气排出该动力电池组壳体。
[0052]参照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电极联接板60的两相对侧各设置有一根压条70,每根压条7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固定连接,并可在电极联接板60的两侧和压条70上设置相互对应的凸起和凹槽,如此,可将电极联接板60与压条70通过凸起与凹槽匹配相互固定,使用中,可随时拆卸电极联接板60以检查电池组中的电芯芯体是否工作良好,提高壳体的使用便捷性。
[0053]另外,为提高动力电池组的集成度,将电路控制模块集成在第一夹板30的外侧上,并在第二夹板40的外侧上设置用于连接外电路的总正电极42和总负电极43,使总正电极42和总负电极43的上端平齐,使接线过程便捷化。
[0054]上述实施例中的壳体,具备将单体电芯芯体组装形成电池组的功能,也具备将该电池组的电量供给汽车使用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动力电池组壳体的耐用性,将中间板12和保护盖板50设为凹凸状结构。使用中,随着汽车的震动,动力电池组壳体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形变,将中间板12和保护盖板50设为凹凸状结构,凹凸状结构可利用其自身的形变吸收部分震动,以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
[0055]最后,此段将对动力电池组壳体的各组成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作简单介绍。参照图1所示,中间板12上设有螺栓孔,该螺栓孔可为盲孔,也可为贯穿该底面长度的通孔。为将凹型壳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固定连接,相应的,在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上设有贯穿其厚度的过孔,凹型壳10分别于第一夹板30和第二夹板40通过穿设在该螺栓孔和过孔中的螺栓固定连接。当然,凹型壳10与第一夹板30、第二夹板4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不仅限于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方式。凹型壳10上还可设置将该动力电池组固设在其载体上的螺栓孔,使动力电池组固设于汽车上。
[005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组中设置有如上的动力电池组壳体,该动力电池组壳体的多个格栅20中相邻格栅之间容纳有电芯芯体。动力电池组与上述动力电池组壳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汽车上设置有如上的动力电池组。汽车与上述动力电池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凹型壳(10),所述凹型壳(10)由上板(11)、中间板(12)和下板(13)依次连接形成;多个格栅(20),所述多个格栅(20)位于所述凹型壳(10)内,且所述多个格栅(20)中相邻两个格栅之间形成有容纳电芯芯体的容纳空间; 第一夹板(30),所述第一夹板(30)设在所述凹型壳(10)的一端以封闭所述凹型壳的该端; 第二夹板(40),所述第二夹板(40)设在所述凹型壳(10)的另一端以封闭所述凹型壳(10)的该另一端; 保护盖板(50),所述保护盖板(50)与所述中间板(12)相对设置以封闭所述凹型壳(50)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格栅(20)中的每个格栅上还设有用于与相邻格栅连接的凸起(21)和凹槽(22),所述相邻两个格栅之间通过所述凸起(21)与所述凹槽(22)的匹配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格栅上的所述凸起(21)和所述凹槽(22)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所述下板(13)上均设有通风孔(15),所述每个格栅上均开设有通风孔(23),所述通风孔(15)与所述通风孔(23)相互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所述下板(13)的内侧均设有凹槽(14),所述每个格栅上均设有凸起(24),所述凹槽(14)与所述凸起(24)相互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联接板(60),所述电极联接板¢0)位于所述多个格栅(20)和所述保护盖板(50)之间,所述电极联接板(60)靠近所述多个格栅(20)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废气排出所述动力电池组壳体的废气通道(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联接板¢0)的两相对侧各设置有一根压条(70),每根所述压条(7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板(30)和所述第二夹板(40)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板(30)的内侧与所述多个格栅(20)接触、外侧上集成有电路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夹板(40)的内侧与所述多个格栅(20)接触、外侧上设置用于连接外电路的总正电极(42)和总负电极(43)。
9.一种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组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所述动力电池组壳体的多个格栅(20)中相邻格栅之间安装有电芯芯体。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组。
【文档编号】H01M2/10GK204204939SQ20142063814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曲凡多, 刘东亮, 张放南, 董汝帅, 邓立军, 李猛, 周月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