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443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一本体及固持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一容纳所述插头的第一对接腔;所述插头包括第二本体及固持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卡持于第一本体上的U型安装部及自U型安装部的末端延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内的弹性接触臂,所述弹性接触臂的末端设有一弧形突起;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对接臂,所述对接臂上设有与所述弧形突起卡扣配合的对接凸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突起与对接凸部的配合,可增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间的接触力,使得连接关系更为可靠、不易滑脱、耐冲击、耐震动性能更好。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线缆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口 O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日渐轻薄化,迫使连接器结构强度越来越弱,连接器对接后的保持力越来越小,在震动、冲击环境中使用连接器容易发生脱落、信号中断的风险,可见,小间距、小尺寸的连接器相对以往大尺寸连接器,其接触不良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在具有超小尺寸的同时,增加连接器结构强度及接触稳定性成为连接器设计的新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改良了端子的结构,使得端子的接触关系更为可靠稳定。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一本体及固持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一容纳所述插头的第一对接腔;所述插头包括第二本体及固持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卡持于第一本体上的U型安装部及自U型安装部的末端延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内的弹性接触臂,所述弹性接触臂的末端设有一弧形突起;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对接臂,所述对接臂上设有与所述弧形突起卡扣配合的对接凸部。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一若干纵向排列设置的第一端子槽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端子槽之间的隔栏,所述隔栏上设有卡持所述U型安装部的卡槽。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安装部上设有卡持入所述卡槽内的卡持部。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还包括一第二壳体及与第二壳体连接的接地件;所述插座还包括一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的弹片。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本体设有第二对接腔及位于第二对接腔一侧的加宽部,所述加宽部上设有若干缺口。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件设有安装于加宽部上的平坦部和自平坦部弯折延伸入第二对接腔内的固定片,所述平坦部设有若干延伸入所述缺口内的压片。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且设有一弯折至第二本体底面的弯钩部,所述弯钩部与所述接地件的平坦部接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上设置相互卡扣配合的突起和对接凸部,可大大增加两者间的接触力和保持力,使得两者接触后不会轻易滑脱,增强了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对接前的立体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座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头的底面视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头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头的接地件的立体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组合插头和插座对接后的端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插座10及插头20,所述插座10安装于电路板上,所述插头20用于连接线缆,插头20和插座10通过相互插接实现电路板和线缆的电性连接。
[0019]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插座10包括第一本体11、包覆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上的第一壳体12及若干固持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上的第一端子13。所述第一本体11呈纵长型,并设有一对纵长型侧壁及连接侧壁的端壁,所述侧壁和端壁共同构成一狭长型的第一对接腔14,用于容纳所述插头20,所述侧壁上设有若干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端子槽15,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端子13,且相邻两个第一端子槽15之间通过一隔栏16隔离,所述隔栏16设有供第一端子13安装的卡槽17。所述第一端子13呈S型,其设有一倒U型的安装部130及自U型安装部130的底部分别向内侧和向外侧弯折延伸出的弹性接触臂131和焊接部132,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所述接触臂131自U型安装部130的底部向上弯折延伸,用于与对接的插头20电性接触,所述焊接部132自U型安装部130的底部水平弯折延伸,用于焊接在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U型安装部130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卡槽17配合的卡持部133,用于增强第一端子13与第一本体11间的保持力。所述接触臂131自由末端设有一弧形突起134,用于增强电性接触力和操作手感。所述第一壳体12包覆于所述第一本体11的侧壁和端壁上,并设有分别与所述侧壁和端壁配合的侧板120和端板121,所述侧板120上设有若干向外凸伸的弹片122,用于与插头20的壳体接触,实现接地同时增加保持力;所述端板121的底部设有一水平安装板123,所述水平安装板123用于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
[0020]请参图3及图4所示,所述插头20包括第二本体21、固持于第二本体21内的若干第二端子22、覆盖于第二本体21表面的第二壳体23及连接所述第二端子22的线缆24。所述第二本体21呈纵长型延伸,并设有一纵长型的第二对接腔25,用于与所述插座10对接,且所述第二对接腔25内设有一狭长型舌板部26,所述第二端子22沿纵长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舌板部26的表面,另外,所述第二本体21设有位于第二对接腔25 —侧的加宽部27,所述加宽部27用于增加对所述线缆24的支撑,防止连接不稳,且加宽部27上设有若干缺口 28。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所述第二端子22呈L型,其设有一竖直设置的对接臂220、自对接臂220 —端水平弯折延伸的固定臂221及自固定臂221尾部延伸而成的安装臂222,所述对接臂220用于与所述第一端子13的接触臂131对接连接,所述固定臂221用于卡持于第二本体21上实现固定,所述安装臂222水平设置用于与所述线缆24焊接连接,其中,所述对接臂220的表面设有对接凸部223,用于与所述第一端子13上的弧形突起134配合,增加两者对接时的接触力。所述第二壳体23覆盖于所述第二本体21的顶面,并设有一对弯折延伸至第二本体21底面的弯钩部230,所述弯钩部230卡持于所述加宽部27上实现固定,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2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21底面的接地件29,如图5所示,所述接地件29设有安装于所述加宽部27上的平坦部290及自平坦部290 —侧弯折延伸入第二对接腔25内的固定片291,所述平坦部290设有若干延伸入所述缺口 28内的压片292,所述固定片291包覆于所述第二对接腔25 —侧的侧壁上,实现与第二本体21的卡持固定,另外,所述平坦部290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3的弯钩部230接触,实现固定片291与第二壳体23的接触,所述固定片291延伸入所述第二对接腔25内用于与插座10的第一壳体12接触,实现接地回路的导通。
[0021]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22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弧形突起134和对接凸部223,可有效增加两者对接过程中的对接力和保持力,使得连接关系更加稳定可靠,不易滑脱,具备一定的自锁功能,且第一端子型的结构设计,具备较大的变形能力,在对接过程中能发生位移,从而增强对接过程的顺畅性。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一本体及固持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一容纳所述插头的第一对接腔;所述插头包括第二本体及固持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卡持于第一本体上的U型安装部及自U型安装部的末端延伸入所述第一对接腔内的弹性接触臂,所述弹性接触臂的末端设有一弧形突起;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对接臂,所述对接臂上设有与所述弧形突起卡扣配合的对接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一若干纵向排列设置的第一端子槽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端子槽之间的隔栏,所述隔栏上设有卡持所述U型安装部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安装部上设有卡持入所述卡槽内的卡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一第二壳体及与第二壳体连接的接地件;所述插座还包括一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的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设有第二对接腔及位于第二对接腔一侧的加宽部,所述加宽部上设有若干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设有安装于加宽部上的平坦部和自平坦部弯折延伸入第二对接腔内的固定片,所述平坦部设有若干延伸入所述缺口内的压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且设有一弯折至第二本体底面的弯钩部,所述弯钩部与所述接地件的平坦部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4179281SQ201420666752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袁明高, 方志宏, 吴祝平 申请人: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