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188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背景技术中,诸如摩托车这样的移动体安装有用于将不同的电线互相连接的防水连接器。这样的连接器由用于收纳电线已经连接到的阳端子的阳壳体和用于收纳其它电线已经连接到的阴端子的阴壳体构成。当阳壳体插入并且嵌合于阴壳体时,将橡胶密封圈安置在形成于阳壳体的外周面与阴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从而防止水通过壳体之间的间隙浸入。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中,能够在不使用橡胶密封圈的情况下密封壳体。在该防水连接器中,一个壳体由筒状的内罩部和从周向包围内罩部的外罩部形成,同时,另一个壳体由外筒和环状的密封突部形成,该密封突部分别设置在外筒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上。

从而,当一个壳体插入并且嵌合于另一个壳体时,外筒的外周面上的密封突部与外罩部的内周面产生周向接触,并且外筒的内周面上的密封突部与内罩部的外周面产生周向接触。由于密封结构如此形成在两个位置,即,在外罩部与外筒之间的间隙以及内罩部与外筒之间的间隙处,能够在不使用橡胶密封圈的情况下确保防水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7-15352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根据专利文献1的防水结构的情况下,当壳体互相组装时,另一个壳体的密封突部在分别按压一个壳体的罩部的同时移动。因此,存在由于密封突部与罩部之间的摩擦导致壳体互相嵌合的嵌合负荷增大,从而增加了组装的工作负担的问题。

另外,存在密封突部分别与罩部进行接触、使得能够削去密封突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密封突部的削去部置于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时,存在壳体不能在常规位置嵌合的担心。此外,当密封突部由于与各个罩部的接触而变形时,存在各个密封突部按压外筒的内周面或外周面的力可能减弱从而降低密封性能的担心。

考虑到前述问题而已经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当组装连接器时由于连接器的变形或削去而产生失效,同时降低壳体互相嵌合的负荷。

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下面的构造来解决前述问题。

(1)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中,第一壳体中的收纳端子的端子收纳室的开口端与第二壳体中的收纳端子的端子收纳室的开口端对置,并且这两个开口端的周缘互相对置的间隙被密封,其中: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部件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所述开口端的周缘与所述第二壳体中的所述开口端的周缘之间;所述环状部件包括:第一筒状部,其形成为直径朝着所述第一壳体增大的伞状形状;和第二筒状部,其形成为直径朝着所述第二壳体增大的伞状形状;并且所述第一壳体中的所述开口端的所述周缘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内周面接触,同时所述第二壳体中的所述开口端的所述周缘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内周面接触。

根据构造(1),环状部件设置成使得第一壳体中的开口端的周缘能够抵接第一筒状部。当第二壳体中的开口端的周缘与第二筒状部产生接触时,能够利用环状部件密封两个壳体中的开口端的周缘之间的间隙。另外,当环状部件被按压到壳体时,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分别在它们的轴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当各个壳体振动时,环状部件能够吸收振动。例如,能够良好地保持端子互相连接的状态。另外,第二壳体能够保持其非接触状态,直到其抵接环状部件。因此,当安装时,能够防止第二壳体受到诸如变形或削去这样的损伤。另外,能够减小壳体互相嵌合的负荷。

(2)根据构造(1)的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内筒部,其中形成了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所述开口端;以及外筒部,其包围所述内筒部的外面;并且所述环状部件被保持在所述外筒部的内侧。

根据构造(2),能够利用外筒部保护环状部件。因此,能够抑制环状部件的随着时间的恶化,使得能够维持其弹性。因此,能够长时间地维持环状部件的密封功能和振动吸收功能。

(3)根据构造(2)的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中,从所述环状部件的外面突出的突起部与所述外筒部的内面中的凹部接合,使得所述环状部件被保持在所述外筒部的内侧。

根据构造(3),突起部与外筒部的凹部接合,使得环状部件能够保持其姿态,以使得内筒部的开口端的周缘能够抵接第一筒状部。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两个壳体的组装工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当组装连接器时由于连接器的变形或削去而产生失效,并且能够降低壳体互相嵌合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应用到的防水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2是构成图1中的防水连接器的阳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构成图1中的防水连接器的阴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尚未互相嵌合的纵向截面图。

图5(a)是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已经互相嵌合的纵向截面图,并且图5(b)是图5(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示出阳连接器的纵向截面的透视图。

图7是环状部件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状部件的纵向截面图。

参考标记列表

11 防水连接器(连接器)

13 阳连接器

15 阴连接器

17 阳端子(端子)

19 阴端子(端子)

21、57 电线

23 阳壳体(第一壳体)

27 内筒部

29 外筒部

31 阳端子收纳室(端子收纳室)

33 开口端

41 环状部件

49 阴壳体(第二壳体)

61 本体部

63 罩部

65 阴端子收纳室(端子收纳室)

67 开口端

87 第一筒状部

89 第二筒状部

91 突起部

93 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应用到的连接器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将遵循使用要安装在诸如摩托车这样的移动体上的防水连接器的实例,来描述该实施例。然而,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可以应用于其它用途。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水结构应用到的防水连接器11中,如图1所示,阳连接器13与阴连接器15互相嵌合,使得收纳在阳连接器13中的阳端子17与收纳在阴连接器15中的阴端子19能够互相电连接。电线分别连接到端子。阳连接器13和阴连接器15分别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为筒状。顺便提及,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图1的右侧定义为后侧,并且将图1的左侧定义为前侧。相同的定义能够期望地应用于其它图的描述。

如图2和4所示,阳连接器13具有:阳端子17(端子),电线21已经连接到该阳端子17;以及阳壳体23(第一壳体),其收纳阳端子17。阳壳体23一体地设置有板状的基部25、内筒部27和外筒部29。内筒部27形成为矩形筒部,其具有矩形形状的截面,并且在前后两个方向上从基部25延伸。外筒部29形成矩形筒部,其为在向前方向上从基部25延伸并且包围内筒部27的外周面。筒部27的前端面位于外筒部29的前端面的后方。外筒部29形成为这样的矩形筒:其包括连续地连接于基部25的周壁的周壁。收纳阳端子17的阳端子收纳室31(端子收纳室)形成在内筒部27中,从而轴向延伸。

阳端子收纳室31被设计成收纳通过未示出的分隔壁互相分离的多个(在该实施例中是两个)阳端子17,并且利用矛杆将各个阳端子17保持在设定位置。阳端子收纳室31形成为与内筒部27的在基部25的前方延伸的开口端33连通,并且与内筒部27的在基部25的后方延伸的通孔35连通。电线21收纳在通孔35中。

各个阳端子17由导电金属板材等形成,并且一体地设置有电线连接部37和阳凸条39,如图2所示。相应的电线21的芯部压接并且连接于电线连接部37。阳凸条39形成为直线延伸的杆状。当阳端子17收纳在阳端子收纳室31中的设定位置时,阳凸条39设置成从开口端33突出并且在环状部件41(稍后描述)的前方延伸。环状部件41收纳在外筒部29的常规位置中。

锁定突起43、一对第一引导肋45和一对第二引导肋47设置在外筒部29中从而向外突出。一对第一引导肋45和一对第二引导肋47设置成在阳连接器13与阴连接器15互相嵌合的方向上延伸。锁定突起43位于一对第一引导肋45的内侧。如将在稍后所述,第一引导肋45和第二引导肋47分别沿着设置在阴壳体49的内壁中的引导槽51而被引导,使得阳连接器13与阴连接器15在常规方向上互相嵌合。锁定突起43被设计成与设置在阳连接器13中的锁定臂53的接合部55接合,如将在稍后所述。

另一方面,如图3和4所示,阴连接器15具有:阴端子19(端子),电线57已经连接到该阴端子19;以及阴壳体49(第二壳体),其收纳阴端子19。阴壳体49一体地设置有基部59、矩形筒状的本体部61和罩部63。本体部61在基部59的前后两个方向上延伸。罩部63在后方向上从基部59延伸,从而包围本体部61的外周面。罩部63形成为矩形筒部,其包括连续地连接于基部59的周壁的周壁。收纳阴端子19的阴端子收纳室65(端子收纳室)形成在本体部61中,从而轴向延伸。

当阳连接器13与阴连接器15互相嵌合时,阳壳体23的外筒部29插入本体部61与罩部63之间的环状间隙内。在这种情况下,收纳在外筒部29的内侧的本体部61的外周面设置在距离外筒部29的内周面预定的周向距离处。

阴端子收纳室65被设计成收纳通过未示出的分隔壁而互相分离的多个(在该实施例中是两个)阴端子19,并且利用矛杆将各个阴端子19保持在设定位置。阴端子收纳室65形成为与开口端67连通,该开口端67位于本体部61的在向后方向上从基部59延伸的前端面中,并且该阴端子收纳室65与本体部61的在基部59的前方延伸的通孔69连通。电线57收纳在通孔69中。

各个阴端子19由导电金属板材等形成,并且一体地设置有电线连接部71和筒状的电气接触部73。相应的电线57的芯部压接并且连接于电线连接部71。电气接触部73连续地连接于电线连接部71。当阴端子19收纳在阴端子收纳室65的设定位置时,电气接触部73安置成与开口端67齐平或者安置成从开口端67后退预定距离。电气接触部73被设计为:当阳端子17的阳凸条39进入电气接触部73的内侧时,电气接触部73电连接于相应的阳端子17。

四个引导槽51设置在罩部63的内壁中。引导槽51设置在阳壳体23的外筒部29插入的方向上。引导槽51被设计成使得前述阳壳体23的一对第一引导肋45和一对第二引导肋47能够分别插入到引导槽51内。

锁定臂53设置在罩部63中。如图4所示,锁定臂53设置有一对足部75和一对锁定部77。一对足部75设置成从罩部63的前端侧(图4中的左侧)直立,从而朝着罩部63的后端延伸。锁定部77以悬臂方式支撑在一对足部75的后端部上,从而朝着罩部63的前端延伸。一对足部75的后端侧通过第一连结部79互相连结。一对锁定部77的前端部通过第二连结部81互相连结。前述阳壳体23的锁定突起43被设计成与形成在一对足部75与第一连结部79之间的接合部55接合,使得阳壳体23和阴壳体49能够保持嵌合状态。

如图2所示,环状的防水栓83装接于各条电线21。防水栓83被设计成使得:当阳端子17收纳在阳端子收纳室31的常规位置中时,能够利用防水栓83密封从内筒部27的通孔35引出的电线21的外周面与通孔35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以相同的方式,如图3所示,环状的防水栓85装接于各条电线57。防水栓85被设计成使得:当阴端子19收纳在阴端子收纳室65的常规位置中时,能够利用防水栓85密封从本体部61的通孔69引出的电线57的外周面与通孔69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

接着,将描述作为该实施例的特征构成的环状部件41。图6是图1所示的阳壳体23的透视图。在该透视图中,阳壳体23的纵向截面为沿箭头A-A的方向截取。图6示出已经装接环状部件41的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当阳壳体23与阴壳体49在常规位置互相嵌合时,阳壳体23中的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与阴壳体49中的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对置。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环状部件41保持在开口端33和67的周缘互相对置的间隙中。

如图7所示,环状部件41由第一筒状部87和第二筒状部89形成。第一筒状部87形成为伞状形状,其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并且直径朝着阳壳体23增大。第二筒状部89形成为伞状形状,其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并且直径朝着阴壳体49增大。第一筒状部87和第二筒状部89同轴地背靠背连接。第一筒状部87和第二筒状部89形成为在它们的端部互相重叠。环状部件41的截面与阴壳体49的矩形筒状的本体部61的截面形状对应地形成为矩形形状。

在环状部件41中,当阳壳体23与阴壳体49在常规位置互相嵌合时,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的周缘抵接第一筒状部87的内周缘的整个周边,并且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周缘抵接第二筒状部89的内周面的整个周边。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筒状部87由内筒部27推动,并且第二筒状部89由本体部61推动。从而,环状部件41被设计成在两个筒状部87和89的内周面能够扩张的方向上(在筒状部87和89轴向收缩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单个突起部91或多个突起部91设置在环状部件41的外周面中。各个突起部91被设计成使得:突起部91能够与形成在外筒部29的内面中的凹部93接合。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续地连接于凹部93的槽部94形成在外筒部29的内面中,从而从外筒部29的开口端轴向延伸。在突起部91已经与槽部94接合的状态下,环状部件41被推到外筒部29的较深侧。当突起部91与凹部93接合时,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的周缘与第一筒状部87的内周面产生接触,使得能够保持此时的姿态(参见图5(b))。顺便提及,在突起部91已经接合的凹部93中设置特定余隙,使得能够为突起部91提供松度。

当组装前述的防水连接器11时,首先,将已经连接到电线21的阳端子17穿过阳壳体23的通孔35而插入。阳端子17收纳在阳端子收纳室31的预定位置并且由矛杆保持。同时,装接于电线21的防水栓83被推到通孔35内,从而密封与通孔35的间隙。

另一方面,已经连接到电线57的阴端子19穿过阴壳体49的通孔69而插入。阴端子19收纳在阴端子收纳室65的预定位置并且由矛杆保持。同时,装接于电线57的防水栓85插入到通孔69内,从而密封与通孔69的间隙。

接着,环状部件41装接于阳壳体23的外筒部29。在这种情况下,在突起部91已经嵌合到外筒部29的内壁的槽部94内的状态下,环状部件41被推到外筒部29内。在被推到外筒部29内的环状部件41中,在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的周缘抵接第一筒状部87的内周面的同时,突起部91与连续地连接于槽部94的凹部93接合。从而,维持此时的姿态。

接着,如图4所示,阳壳体23与阴壳体49互相对置,并且使得阳壳体23与阴壳体49互相靠近。在这种情况下,在阳壳体23中,第一引导肋45和第二引导肋47嵌合到阴壳体49的引导槽51内。从而,在阳壳体23保持其常规姿态的同时,外筒部29在本体部61与罩部63之间被引导。

当以这种方式使得阳壳体23与阴壳体49互相靠近时,首先,从阳壳体23的开口端33突出的阳凸条39的前端部穿过阴壳体49的开口端67而进入阴端子19的电气接触部73(参见图3)。

接着,如图5(a)所示,当阴壳体49在常规位置嵌合于阳壳体23时,阴壳体49的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周缘抵接环状部件41的第二筒状部89的内周面(参见图5(b))。另外,阳凸条39的前端部收纳在电气接触部73的常规位置中。从而,完成阳端子17与阴端子19之间的电连接。

然后,在抵接环状部件41的本体部61中,开口端67的周缘从周向上推动第二筒状部89的内周面。从而,环状部件41在第一筒状部87和第二筒状部89的内周面能够扩张的方向上(在筒状部87和89能够轴向收缩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结果,在弹性变形的第一筒状部87和第二筒状部89中产生的恢复力(弹力)在周向上分别作用在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的整个周缘和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整个周缘上。从而,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的周缘和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周缘被独立地强力按压到环状部件41上,使得能够通过环状部件41而气密密封阳壳体23中的开口端33的周缘与阴壳体49中的开口端67的周缘之间的间隙。

另一方面,在阳壳体23与阴壳体49互相接近的过程中,设置在阳壳体23中的锁定突起43抵接形成在阴壳体49的锁定臂53中的第一连结部79,从而使连续地连接于第一连结部79的一对足部75弹性变形。从而,锁定突起43越过第一连结部79,并且与接合部55接合。结果,保持阴壳体49与阳壳体23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能够保持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周缘按压环状部件41的第二筒状部89的内周面的状态。从而,能够防止水通过环状部件41与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周缘之间的间隙或环状部件41与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的周缘之间的间隙浸入。

此外,通孔35与电线21之间的间隙由防水栓83密封,并且通孔69与电线57之间的间隙由防水栓85密封。因此,能够良好地防止来自外部的水浸入阳端子收纳室31和阴端子收纳室65内。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阳端子17与阴端子19之间的连接状态。

另外,环状部件41被保持在内筒部27与本体部61之间,使得环状部件41能够弹性变形。例如,当防水连接器11振动时,环状部件41反复地弹性变形从而轴向扩张和收缩,使得能够吸收振动。结果,能够抑制振动传播到阳端子17和阴端子19。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状态。

如以上已经描述地,根据该实施例,由树脂制成的环状部件41设置在阳壳体23的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的周缘与阴壳体49中的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周缘之间的间隙中。当阳壳体23与阴壳体49在常规位置互相嵌合时,如此设置的环状部件41被内筒部27和本体部61推动,并且弹性变形。结果,在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的周缘与环状部件41之间的接触区域中,以及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周缘与环状部件41之间的接触区域中,能够确保周向紧密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水通过这些接触区域浸入。顺便提及,在根据该实施例的防水连接器11中,适当地设定按压环状部件41的按压量(插入量),使得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能够在环状部件41能够弹性变形的范围内按压环状部件41。

根据该实施例,当阳壳体23与阴壳体49互相嵌合时,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周缘保持非接触状态,直到其抵接环状部件41。因此,能够防止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的周缘由于阳壳体23与阴壳体49之间的嵌合而损坏。另外,能够减小两个壳体互相嵌合的负荷,从而降低组装的工作负担。

根据该实施例,能够取消通常在背景技术的密封结构中使用的橡胶密封圈。从而,在连接器的在与连接器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中,不需要考虑橡胶密封圈的厚度。结果,能够使连接器紧凑。

在该实施例中,环状部件41定位(保持)在外筒部29的内侧。因此,例如,能够抑制环状部件41的弹性由于随着时间的恶化而降低。结果,能够长时间地保持环状部件41的密封性能和环状部件41的振动吸收效果。此外,由于环状部件41由通用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所以能够防止在橡胶材料等中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恶化。然而,只要能够得到预定的弹性变形,则环状部件41可以由除了合成树脂之外的其它材料(例如,橡胶材料等)形成。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如图5所示,当从横截面方向观看本体部61的前端部时,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朝着开口端67减小的阶部95设置在阴壳体49中。因此,例如,即使当异物附着到本体部61的开口端67附近时,也能够将异物引出到阶部95。从而,能够防止抵接环状部件41的本体部61的密封面被进入密封面与环状部件41之间的异物损坏。因此,能够防止密封性能降低。

以上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前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实例,并且能够在权利要求陈述的范围内进行改变或修改。

例如,只要其包括能够由内筒部27按压从而弹性变形的第一筒状部87和能够由本体部61按压从而弹性变形的第二筒状部89,就可以仅布置环状部件。第一筒状部87和第二筒状部89可以分别形成在筒状体的相反端部中。另外,如图8所示,支撑片99可以设置在环状部件97的周部中。支撑片99在第二筒状部89的内侧从环状部件97的内周面中的第一筒状部87和第二筒状部89连续地互相连接处延伸。当如此设置的支撑片99插入到内筒部27的开口端33内时,能够将环状部件97保持在内筒部27中。从而,不再需要突起部91。另外,只要其形成为与内筒部的形状或本体部的形状一致的筒状,则环状部件可以具有任意形状。环状部件的形状不限于具有矩形截面的矩形筒状,而环状部件可以形成为具有多边形截面、圆形截面等的筒状。

顺便提及,本申请基于2014年4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No.2014-93220),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这里,将在下面的段落中分别概括并且列出前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前述特征。

[1]一种用于连接器(防水连接器11)的防水结构,其中,第一壳体(阳壳体23)中的收纳端子(阳端子17)的端子收纳室(阳端子收纳室31)的开口端(33)与第二壳体(阴壳体49)中的收纳端子(阴端子19)的端子收纳室(阴端子收纳室65)的开口端(67)对置,并且所述开口端(33和67)的周缘互相对置的间隙被密封,

其中,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部件(41)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阳壳体23)中的所述开口端(33)的周缘与所述第二壳体(阴壳体49)中的所述开口端(67)的周缘之间;

其中,所述环状部件(41)包括:第一筒状部(87),其形成为直径朝着所述第一壳体(阳壳体23)增大的伞状形状;和第二筒状部(89),其形成为直径朝着所述第二壳体(阴壳体49)增大的伞状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阳壳体23)中的所述开口端(33)的所述周缘与所述第一筒状部(87)的内周面接触,同时所述第二壳体(阴壳体49)中的所述开口端(67)的所述周缘与所述第二筒状部(89)的内周面接触。

[2]根据前述段落[1]的用于连接器(防水连接器11)的防水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阳壳体23)包括:内筒部(27),其中,形成了所述第一壳体(阳壳体23)中的收纳端子(阳端子17)的所述端子收纳室(阳端子收纳室31)的所述开口端(33);以及外筒部(29),其包围所述内筒部(27)的外面;并且

其中,所述环状部件(41)被保持在所述外筒部(29)的内侧。

[3]根据前述段落[2]的用于连接器(防水连接器11)的防水结构,其中,从所述环状部(41)的外面突出的突起部(91)与所述外筒部(29)的内面中的凹部(93)接合,使得所述环状部件(41)被保持在所述外筒部(29)的内侧。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防水结构能够防止当组装连接器时由于连接器的变形或削去而引起的失效的产生,并且能够降低壳体互相嵌合的负荷。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对于防水连接器是有用的,该防水连接器安装在诸如摩托车这样的移动体上,以将不同的电线互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