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封装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3654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半导体封装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封装的内连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集成电路晶粒(IC die)是制作在半导体晶圆(例如硅晶圆)上的微细电路组件。当晶粒从晶圆切割下来后,可以黏合至基板上,以进行内连重分布。后续透过打线,可以将晶粒上的接合垫电连接至基板上的引脚(lead)。最后,将晶粒与打线以成型模料(molding compound)模封包覆起来,即构成封装。

通常,上述封装内所封装的引脚可在载体中的导体网络内重分布,并在封装外构成以阵列形式的连接端点。目前,业界已在单一封装中堆叠两个或更多的晶粒。这样的装置又可称做多芯片堆叠封装(stacked multichip package)。

图1例示已知的多芯片堆叠封装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晶粒11安置在基板10上。然后,第二晶粒12可以黏合方式固定在第一晶粒11的上表面,如此构成晶粒堆叠组态。当从上往下看时,第二晶粒12部分重叠于第一晶粒11。接着,利用传统的打线机(wire bonder)形成打线16及18,从而将第一晶粒11与第二晶粒12分别电连接至基板10上对应的接合手指(bond finger)。再将模封材(encapsulant material)20包封在基材10上,以构成模封盖。

然而,上述的封装结构仍有部分缺点需要进一步克服,例如,打线18不容易形成在靠近第二晶粒12的悬出的侧边(overhanging side edge)12a上的接合垫上,这是因为打线机产生的应力可能造成第一晶粒11与第二晶粒12之间的剥离情形,导致工艺良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半导体封装及其制作方法,可以提高良品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封装,包含:第一半导体晶粒,具有主动面及相 对于该主动面的下表面;多个输入/输出垫,分布在该第一半导体晶粒的主动面上;模封材,覆盖该第一半导体晶粒的主动面,其中该模封材包含下表面,其与该第一半导体晶粒的下表面齐平;以及多个打印的内连结构,嵌入于该模封材中,用以电连接该多个I/O垫,其中各该打印的内连结构包含导电接线以及导电接垫,其中该导电接线与该导电接垫是一体成型的。

其中,该导电接垫设置在该第一半导体晶粒周围的该模封材的下表面,其中该导电接垫的显露出的下表面与该模封材的下表面齐平。

其中,该导电接线与该导电接垫以3D打印而一体成型。

其中,该打印的内连结构包含:银、金、铜、纳米碳管、石墨烯或纳米金属颗粒。

其中,该模封材包含环氧树脂、树脂或可模塑的聚合物。

其中,该第一半导体晶粒的下表面未被该模封材所覆盖。

其中,该导电接线包含增宽的延伸部,设置在接近该模封材的上表面的位置。

其中,该增宽的延伸部为接垫。

其中,在该模封材的上表面中另设有开孔,显露出该接垫。

其中,在该开孔内及该接垫上,设有导电组件。

其中,在该模封材的上表面安装有晶粒封装,该晶粒封装电连接于该导电组件。

其中,另包含无源组件,嵌入于该模封料中,并电连接该打印的内连结构。

其中,另包含第二半导体晶粒,以黏合的方式固定在该第一半导体晶粒的上表面。

其中,当从上往下看时,该第二半导体晶粒部分重叠于该第一半导体晶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封装,包含:半导体晶粒,具有主动面及相对该主动面的下表面;多个输入/输出垫,分布在该半导体晶粒的主动面上;模封材,覆盖该半导体晶粒的主动面,其中该模封材包含下表面,其与该半导体晶粒的下表面齐平;以及多个打印的导电接线,嵌入于该模封材中,用以电连接该多个I/O垫,其中各该打印的导电接线包含直角弯折部。

其中,另包含多个导电接垫,设置在该半导体晶粒周围的该模封材的下表面,其中该导电接垫的显露出的下表面与该模封材的下表面齐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封装的制作方法,包含:提供载体;将多个半导 体晶粒设置在该载体上,其中各该半导体晶粒具有一主动面,以及相对于该主动面的下表面,其中在该主动面上分布有多个输入/输出垫;于该载体上与该半导体晶粒的主动面上打印出内连结构,该内连结构包含导电接垫及导电接线;将该载体的上表面、该半导体晶粒的上表面、该导电接线与该导电接垫以一模封材包覆住;以及移除该载体。

其中,该载体包含玻璃载板、硅载板或金属载板。

其中,该导电接线与该导电接垫是一体成型的。

其中,该内连结构包含银、金、铜、纳米碳管、石墨烯或纳米金属颗粒。

其中,该导电接线与该导电接垫是利用3D打印机或具有3D打印功能的打线机形成。

其中,在移除该载体之后,在该导电接垫上形成连接件,并在形成该连接件之后,接着进行一切割工艺,将半导体封装彼此分离开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封装的制作方法,包含:提供载体;将多个半导体晶粒设置在该载体上;于该载板上与该多个半导体晶粒的上表面打印出临时内连结构;将该载板的上表面、该多个半导体晶粒的上表面,与该临时内连结构以一模封材包覆住;移除该载体;去除该临时内连结构,从而于该模封材内形成凹穴;以及将该凹穴以导电材料填满,形成内连结构。

其中,该内连结构包含导电接垫与导电接线,其中该导电接线与该导电接垫是一体成型的。

其中,该临时内连结构是由非导电材料或可灰化材料所构成。

其中,该内连结构包含银、金、铜、纳米碳管、石墨烯或纳米金属颗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的半导体封装及其制作方法,采用打印的方式形成内连结构或导电接线,从而提高了半导体封装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所附的附图提供用以方便对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了解,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所附的附图与说明书的内容一同阐述本发明实施例,有助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原则。在附图中:

图1为已知多芯片堆叠封装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所绘示的半导体封装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封装上封装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晶粒封装的剖面示意图;

图5至图9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所绘示的制作图2中半导体封装的例示性方法示意图;

图10至图12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制作图2中半导体封装的例示性方法示意图;以及

图13为依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半导体封装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细节,该些附图中之内容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且以可实行该实施例的特例描述方式来绘示。

下文实施例已描述足够的细节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得以实施。当然,亦可实行其他的实施例,或是在不悖离文中所述实施例的前提下作出任何结构性、逻辑性、及电性上的改变。因此,下文的细节描述不应被视为限制,反之,其中所包含的实施例将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来加以界定。

请参阅图2,其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所绘示的半导体封装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半导体封装1包含半导体晶粒110,该半导体晶粒110具有上表面或主动面110a,以及下表面110b,该下表面110b相对于主动面110a。在主动面110a上分布有多个接合垫或输入/输出(I/O)垫12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主动面110a、I/O垫121,以及主动面110a与下表面110b之间的四个侧面被模封材200所覆盖住,例如成型模料(molding compound)。

在某些实施例中,模封材200可以是环氧树脂、树脂,可模塑的聚合物,或类似物所构成。模封材200可以基本上以液态施加,并且然后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固化,例如在环氧树脂或树脂中。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成型模料可以是紫外线(UV)或热固化的聚合物,以凝胶态或可延展固体形态布置围绕在半导体晶粒110周围,然后再通过UV或热固化方法来固化。模封材200可利用模具(图未示)进行固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下表面110b从模封材200的下表面200b显露出来。模封材200具有上表面200a,相对于其下表面200b。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显露出来的半导体晶粒110的下表面110b与模封材200的下表面200b齐平。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半导体晶粒110的主动面110a上不需要形成重布线层 (Re-Distribution Layer,RDL)。

为简化说明,图中并未绘示出半导体晶粒110的细部结构。需理解的是,半导体晶粒110可以包含半导体基板,例如硅基板。在半导体基板的主动面上,可以形成有多个电路组件,例如,晶体管等。在半导体基板上还可以沉积有多个层间介电层(Inter-Layer Dielectric,ILD)。层间介电层可以是由有机材料或者非有机材料所构成,其中有机材料包含高分子材料,非有机材料包括氮化硅、氧化硅、石墨烯等。在层间介电层中可以形成有多个金属内连线层。前述半导体晶粒110的I/O垫121可以是形成在最上层金属层中,并由钝化层覆盖,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模封材200的下表面200b上分布有多个导电接垫216及218。所述导电接垫216及218排列在半导体晶粒110的周围,并分别经由导电接线116及118电连接至主动面110a上的I/O垫121。导电接垫216及218的显露出的下表面与模封材200的下表面200b齐平。为方便进一步连接,在导电接垫216及218上可以形成多个连接件230,例如,导电凸块(如C4凸块或铜柱)或者导电锡球(如BGA(Ball Grid Array,球栅阵列)锡球)。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在于导电接线116及118与导电接垫216及218一体成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例如,导电接线116及118与导电接垫216及218可以是利用3D打印机或具有3D打印功能的打线机形成。导电接线116及118与导电接垫216及218被模封材200包覆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不需要额外的封装基板(packaging substrate)或中介层(interposer)。另外,由于导电接线116及118是利用3D打印机或具有3D打印功能的打线机形成,所以导电接线116及118可以具有直角弯折部,如此可以避免邻近接线的短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半导体封装1可以另包含无源组件(passive device)210,例如分立(discrete)电容组件、电阻组件、电感组件等。无源组件210可以设置在接近模封材200的下表面200b的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无源组件210可以具有两个端子210a及210b,分别电连接至导电接线116a及118a。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导电接线116a及导电接线118a分别与导电接线116及118一体成型。因此,端子210a经由一体成型的导电接线116及116a电连接至导电接垫216及半导体晶粒110,而端子210b经由一体成型的导电接线118及118a电连接至导电接垫218及半导体晶粒1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导电接线116或118可以有一体的延伸部,具有不同 的图案、尺寸或结构,沿着导电接线116或118的走线长度方向形成。例如,图2中绘示出导电接线118可以具有增宽的延伸部118b,其设置在接近模封材200的上表面200a的位置。上述增宽的延伸部118b可以包含接垫、盘体、网格等形状,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3,其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半导体封装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区域、层或组件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如图3所示,半导体封装2可以是封装上封装(Package-on-Package,PoP)。半导体封装2包含下晶粒封装100,其结构特征类似图2中所描述的结构特征。下晶粒封装100与图2中的半导体封装1的差异在于,下晶粒封装100的模封材200的上表面200a另形成有开孔260,例如,雷射钻孔。

各个开孔260可以显露出部分的延伸部118b,在此实施例中,延伸部118b为一体成型的接合垫。在开孔260内及显露出的延伸部118b上,形成有导电组件320,该导电组件320包括但不限于:凸块下金属(under bump metal)及凸块。在导电组件320上则安装有上晶粒封装300,其包含已模封的集成电路晶粒310。

请参阅图4,其为依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半导体封装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区域、层或组件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如图4所示,半导体封装3可以是多晶粒封装。半导体封装3包含下半导体晶粒110以及上半导体晶粒410,其中上半导体晶粒410直接堆叠在下半导体晶粒110上。上半导体晶粒410可以利用黏合的方式固定在下半导体晶粒110的上表面。在下半导体晶粒110的主动面110a上分布有多个接垫或I/O垫121,在上半导体晶粒410的主动面410a上分布有多个接垫或I/O垫42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当从上往下看时,上半导体晶粒410部分重叠于下半导体晶粒110。因此,上半导体晶粒410具有悬出的侧边4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悬出的侧边412与超过下半导体晶粒110的边缘的下表面410b被模封材200所包覆。

同样的,在模封材200的下表面200b分布有多个导电接垫216及218。所述导电接垫216及218以阵列方式排列在半导体晶粒110的周围,并分别经由导电接线116及118电连接至主动面110a上的I/O垫121及主动面410a上的I/O垫421。

为方便进一步连接,在导电接垫216及218上可以形成多个连接件230,例 如,导电凸块(如C4凸块或铜柱)或者导电锡球(如BGA锡球)。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例如,至少一个I/O垫421经由导电接线118及分支的导电接线118a与至少一个I/O垫121电连接,其中分支的导电接线118a与导电接线118为一体成型的。

图5至图9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所绘示的制作图2中半导体封装1的例示性方法示意图。首先,如图5所示,提供载体500。载体500可以为包含玻璃、硅、金属或任何合适材料的载体。接着将多个半导体晶粒110设置在载体500上。各个半导体晶粒110具有上表面或主动面110a,以及下表面110b,该下表面110b相对于主动面110a。在主动面110a上分布有多个接合垫或I/O垫121。

半导体晶粒110可以利用黏合的方式固定在载板500的上表面。此外,可选择在载板500上设置无源组件210,例如分立电容组件、电阻组件、电感组件等。

如图6所示,接着在载板500上以及半导体晶粒110的主动面110a上形成内连结构510,该内连结构510包括但不限于:导电接垫216及218以及导电接线116及118。导电接线116及118分别与导电接垫216及218一体成型的。无源组件210可以具有两个端子210a及210b,分别电连接至导电接线116a及118a。

例如,导电接线116及118与导电接垫216及218可以是利用3D打印机或具有3D打印功能的打线机形成。例如,内连结构510可以包含银、金、铜、纳米碳管、石墨烯或纳米金属颗粒,但不限于此。在形成内连结构510之后,可选择进行固化工艺或干燥工艺,以固化内连结构510及/或去除内连结构510中的溶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例如,导电接线118或者116可以有一体的延伸部,具有不同的图案、尺寸或结构,沿着导电接线118或者116的走线长度方向形成。例如,导电接线118可以具有增宽的延伸部118b。增宽的延伸部118b可以包含接垫、盘体、网格等形状,但不限于此。需理解的是,在此阶段,还可以另外在载体500上印刷出其他结构,例如热管(heat pipe)(图未示)。

如图7所示,接着,将载体500的上表面、半导体晶粒110的上表面110a、导电接线116及118与导电接垫216及218以模封材200包覆住。例如,模封材200可以包含成型模料,包含但不限于,环氧树脂或树脂。

如图8所示,接着将载体500去除,以显露出模封材200的下表面200b、半导体晶粒110的下表面110b,以及导电接垫216及218。为方便进一步连接, 在导电接垫216及218上可以形成有多个连接件230,例如,导电凸块(如C4凸块或铜柱)或者导电锡球(如BGA锡球)。尽管图中未绘示,应理解在模封材200的下表面200b与半导体晶粒110的下表面110b可以另形成有钝化层。

如图9所示,在形成连接件230之后,随后进行晶圆切割工艺,以将个别的半导体封装1彼此分离开来。在上述晶圆切割工艺过程中,可以使用切割胶带(图未示),以提供临时的支撑。

图10至图12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制作半导体封装1的例示性方法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区域、层或组件能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如图10所示,在载板500上安装好半导体晶粒110及无源组件210之后,接着以3D打印形成临时内连结构5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临时内连结构510’可以是由非导电材料或可灰化(ashable)材料所构成。为简化说明,在载板500上仅显示出一个半导体晶粒110。

接着,以模封材200包覆载板500的上表面、半导体晶粒110的上表面110a,及上述临时内连结构510’。例如,模封材200可以包含环氧树脂成型模料。

如图11所示,接着将载板500去除,以显露出模封材200的下表面200b、半导体晶粒110的下表面110b,及部分的临时内连结构510’。接着,将临时内连结构510’完全去除,如此在模封材200内形成凹穴530。

如图12所示,接着以导电材料将凹穴530填满,形成内连结构510,该内连结构510包括但不限于,导电接垫216及218与导电接线116及118。导电接线116及118分别是与导电接垫216及218一体成型的。无源组件210可以具有两个端子210a及210b,分别电连接至导电接线116a及118a。

例如,内连结构510可以包含银、金、铜、纳米碳管、石墨烯或纳米金属颗粒,但不限于此。在形成内连结构510之后,可选择进行固化工艺、回焊工艺或干燥工艺。

图13为依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半导体封装的侧视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区域、层或组件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如图13所示,半导体封装4可以是多晶粒封装。半导体封装4可以包含基板101,具有上表面101a及下表面101b,其中上表面101a与下表面101b是相反的两个面。基板101可以是封装基板或印刷电路板,但不限于此。沿着基板101的上表面101a的周缘,设有多个接合手指(又称”金手指”)102。在基板101的下表面101b上,设有多个锡球103。

半导体封装4包含下半导体晶粒110以及上半导体晶粒410,其中上半导体晶粒410直接堆叠在下半导体晶粒110上。上半导体晶粒410可以利用黏合的方式固定在下半导体晶粒110的上表面110a。在下半导体晶粒110的主动面110a上分布有多个接合垫或I/O垫121,在上半导体晶粒410的主动面410a上分布有多个接合垫或I/O垫42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当从上往下看时,上半导体晶粒410部分重叠于下半导体晶粒110。因此,上半导体晶粒410具有悬突的侧边4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悬突的侧边412与上半导体晶粒410超出下半导体晶粒110的边缘的下表面被模封材(图未示)所包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上半导体晶粒410的主动面410a上与下半导体晶粒110的主动面110a上,形成有3D打印结构600,该3D打印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导电接线610、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ment Unit,PMU)热管620、电感630及电源柱(power bar)640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导电接线610可以内连I/O垫421、I/O垫121及/或接合手指102。例如,其中导电接线610可以透过次接线610a电连接至多个接合指102,其中次接线610a与此导电接线610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