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基板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943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基板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封装器件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基板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微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高密度和薄型封装成为封装产业研究热点。为了能够高密度封装的要求,普遍采用的封装形式为球栅阵列封装(BGA),运用印制电路板(PCB)多层布线工艺,能够实现焊点多排化阵列化的高密度封装要求。但是由于PCB材料和芯片贴片胶、芯片等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易于出现过大的翘曲,影响产品性能;并且为了实现多排化阵列化引脚,需要在PCB中进行多层布线,基板制作工艺相对复杂;虽然基板制作工艺成熟,但是成本偏高。此外,运用引线框架作为载板的四方扁平无引脚封装(QFN)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实现小尺寸和高密度封装,但是由于引线框架制造多是通过冲压或是蚀刻,由于工艺限制,框架布线宽度受限,布线较为繁琐,很难实现引脚多排化阵列化的高密度封装。可见,为了满足薄型化封装要求,不管是PCB基板,还是引线框架的厚度都被尽量减小,但是由于工艺限制,很难满足微电子器件薄型化封装要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封装方法,以满足器件的薄型化和高密度封装。

为减小载板厚度并实现引脚多排化阵列化封装,现有解决方案是使用无载体栅格阵列封装(AAQFN)工艺;其主要借助电镀或者半蚀刻技术,形成具有高密度引脚的薄型化封装,但是需要在磨削、二次蚀刻和二次塑封等工艺步骤的协助下完成,容易对微电子器件芯片造成污染;复杂的工艺过程提高了微电子器件封装的成本,降低了封装器件的可靠性,很难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了适应高密度薄型化封装的要求,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成品率高的新型封装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无基板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这种制作方法能够轻松实现引脚多排化阵列化的要求,且能够使塑封过程和载板制作过程合二为一,完成芯片埋入式封装,减小封装厚度,得到超薄封装器件。这种制作方法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成品率高、适用批量生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基板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辅助板;

2)形成临时粘膜:在辅助板上粘贴或涂覆临时粘膜;

3)制作金属层:在临时粘膜的上表面设置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铜、金、银、镍、锡、铝、钯、或铁等材料制成,在临时粘膜上形成薄金属层;

4)图形化金属层:采用刻蚀的工艺图形化金属层,形成线路层,并预留芯片贴装空位;

5)贴装芯片:在步骤4)预留的芯片贴装空位上贴装芯片,芯片紧贴在临时粘膜的上表面,芯片为晶圆芯片或电子元器件;

6)电气互联:采用引线键合、倒装焊、载带自动焊、物理气相沉积或打印等方法实现芯片与线路层的电气互联;

7)制作模塑封装体:采用模塑封工艺,形成模塑封料的封装体,所述模塑封工艺是上下压模借助辅助膜的注塑封装工艺;

8)制得无基板封装器件:在临时粘膜的粘性失效温度下,去除临时粘膜及与之对应的辅助板,对封装体进行烘干和冷却,得到无基板封装器件。

所述临时粘膜的粘性失效温度为80-250℃。

优选地所述临时粘膜的粘性失效温度为150℃。

在粘性失效温度时,临时粘膜的粘性失效,封装体可不损伤地与辅助板分离。

所述临时粘膜为碳酸丙二醇酯、聚碳酸酯或聚合物基材料。

所述金属层是通过铺贴、沉积、电镀、化学镀、溅射、烧结、印刷或打印方式形成在临时粘膜上。

所述模塑封工艺是上下压模借助辅助膜的注塑封装工艺,其中辅助膜为聚酰胺、聚四氟乙烯和聚全氟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这种制作方法,实现了引脚多排化阵列化的要求,且能够使塑封过程和载板制作过程合二为一,完成了芯片埋入式封装,减小了封装厚度,得到了超薄封装器件。这种制作方法,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成品率高、适用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图9为截面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无基板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其中,

图2为辅助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在辅助板上形成临时粘膜工序示意图;

图4为形成薄金属层工序示意图;

图5为图形化薄金属层形成线路层工序示意图;

图6为芯片贴装工序示意图;

图7为芯片与线路层电气互联工序示意图;

图8为模塑封工序示意图;

图9为无基板封装器件封装体示意图;

图10为运用本发明中所述超薄型无基板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完成的3D叠层封装体示意图。

图中,1.辅助板 2.临时粘膜 3.金属层 4.线路层 5.芯片6.引线 7.模塑封料 8.封装体 9.3D叠层封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超薄型无基板封装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辅助板1,如图2所示;

2)形成临时粘膜2:在辅助板1上粘贴或涂覆临时粘膜2,如图3所示;

3)制作金属层3:在临时粘膜2的上表面设置一层金属层3,所述金属层3为铜、金、银、镍、锡、铝、钯或铁等材料制成,在临时粘膜2上铺贴、沉积、电镀、化学镀、溅射、烧结、印刷或打印等方式形成薄金属层,如图4所示;本例中金属层3的材料为铜;

4)图形化金属层3:采用刻蚀工艺图形化金属层3,形成线路层4,并预留芯片贴装空位,如图5所示;

5)贴装芯片:在步骤4)预留的芯片贴装空位上贴装芯片5,芯片5贴紧在临时粘膜2上表面,芯片5可以是晶圆芯片,也可以是电子元器件,如图6所示;

6)电气互联:采用引线键合、倒装焊、载带自动焊、物理气相沉积或打印等方法实现芯片与线路层的电气互联;本例中引线6为金线,采用引线键合的方法实现芯片5与线路层4的电气互联,如图7所示;

7)制作模塑封装体8:采用模塑封工艺,形成模塑封料7的封装体8,如图8所示;所述模塑封工艺是上下压模借助辅助膜的注塑封装工艺;

所述辅助膜为聚酰胺、聚四氟乙烯和聚全氟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模塑封料为环氧树脂基模塑封材料、硅胶和盐酸苯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例中辅助膜材料为聚酰胺,模塑封料7是环氧树脂基模塑封材料;

8)制得无基板封装器件:在临时粘膜2的粘性失效温度下,去除临时粘膜2及与之对应的辅助板1,对封装体8进行烘干和冷却,得到最终无基板封装器件。如图9所示;

所述临时粘膜的粘性失效温度为80-250℃。

本例临时粘膜2的粘性失效温度为150℃。

在150℃时临时粘膜2的粘性失效,封装体8可不损伤地与辅助板1分离。

运用上述方法,当设计利用多个芯片进行封装后,即上述步骤5)应用多个芯片进行贴装,并结合3D叠层芯片电气互联,便可得到如图10所示的超薄型无基板3D叠层封装体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