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机的缠线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9840阅读:9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机的缠线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对变压器、互感器等电子元件的线脚的绕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绕线机的缠线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中,针对变压器、互感器等电子元器件的线脚的缠线都是采用人工操作,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效率低下,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一种自动化的缠线脚装置,但是对自动化控制要求非常高,而绕线精度却不够高,会出现线缠叠在一起的现象,很难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生产且绕线精度高的绕线机的缠线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绕线机的缠线脚装置,包括底座、移动架、绕线支架和夹持工件的夹具,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Y轴导轨,所述Y轴导轨上活动设置有X轴导轨,所述移动架活动设置在X轴导轨上,所述移动架设有凸轮、凸轮电机和Z轴导轨,所述绕线支架上端活动安装在Z轴导轨上,所述绕线支架下端安装有滚动轴承、绕线电机和绕线轴,所述滚动轴承抵触在凸轮的上表面上,所述绕线轴下端开设有盲孔,所述绕线轴在盲孔的初始端设有缠线勾,所述缠线勾的横截面为圆弧环形,当绕线轴移动至最底端时,所述绕线轴套在工件的线脚柱外,并在绕线电机的驱动下勾住线头且带动线头在线脚柱外逐渐向上缠绕。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绕线支架下端通过弹簧连接压线头,所述压线头压紧工件上的线圈直至绕线轴完全脱离线脚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绕线轴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绕线轴通过齿轮同步传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移动架还伸出一托板,所述托板上端通过一压簧连接绕线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缠线脚装置通过均匀转动凸轮以带动绕线支架上下往复运动,由于绕线轴在绕线的过程中需均匀地向上移动,防止线缠叠在一起,只需设计适当的凸轮轮廓,便可使绕线支架按照预期运动,设计巧妙,对自动控制设备要求低,且绕线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架与绕线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绕线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具与工件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机的缠线脚装置,包括底座1、移动架2、绕线支架3和夹持工件的夹具4,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Y轴导轨5,所述Y轴导轨5上活动设置有X轴导轨6,所述移动架2活动设置在X轴导轨6上。

进一步参见图2,所述移动架2设有凸轮21、凸轮电机22和Z轴导轨23,所述绕线支架3上端活动安装在Z轴导轨23上,所述绕线支架3下端安装有滚动轴承31、绕线电机32、绕线轴33和压线头34,所述滚动轴承31抵触在凸轮21的上表面上,凸轮电机22带动凸轮21转动能够带动绕线支架3上下往复运动,设计适当的凸轮21轮廓,便可使绕线支架3按照预期运动,提高绕线精度,而且通过凸轮21的设计能够实现绕线的线匝间距变化,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

进一步参见图3,所述绕线轴33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绕线轴33通过齿轮同步传动,使得本装置能够同时对两个线脚柱7进行绕线,提高效率,所述绕线轴33下端开设有盲孔331,所述绕线轴33在盲孔331的初始端设有缠线勾332,所述缠线勾332的横截面为圆弧环形,缠线勾332能够有效地勾住线头且带动线头旋转,当绕线轴33移动至最底端时,所述绕线轴33套在工件的线脚柱7外,并在绕线电机32的驱动下勾住线头且带动线头在线脚柱7外逐渐向上缠绕。

为了使线头在绕线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所述绕线支架3下端通过弹簧连接压线头34,所述压线头34压紧工件上的线圈直至绕线轴33完全脱离线脚柱7,有效防止线脚柱7与线头之间过松。

由于绕线支架3的重量基本全部压在凸轮21上,容易造成凸轮21磨损,本装置在移动架2还伸出一托板24,所述托板24上端通过一压簧8连接绕线支架3,使得绕线支架3不管处于最上方还是最下方其大部分重量都通过压簧8转移至移动架2上,有效地保护了凸轮21。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