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机及其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055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绕机及其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作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卷绕机及其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卷绕机的下料装置中,输送电芯的方式,全程采用的都是机械手的移送方式,这样电芯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对电芯的松紧程度造成影响,且机构复杂,工作流程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卷绕机及其下料装置,不仅实现对电芯的厚薄、松紧程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电芯的精度;而且简化下料装置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绕机的下料装置,包括接料机构、压紧机构、输送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接料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带,用于从所述卷绕机上接收电芯并传送所述电芯;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接料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之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用于将所述电芯进行压紧;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带、移送组件和下料槽,所述第二传送带用于传送所述电芯,所述移送组件用于将所述电芯从所述第二传送带移送至所述下料槽中;所述平移机构连接在所述接料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电芯从所述第一传送带移送至所述第一压板,并将所述电芯从所述第一压板移送至所述第二传送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设有第一落料组件,所述第一落料组件包括第一落料滑板和第一不良品槽,所述第一落料滑板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电芯中的不良品滑落至所述第一不良品槽。

优选地,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滑块组件和上夹板组件,所述上夹板组件可上下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第一滑块组件连接所述第一传送 带以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上夹板组件左右移动。

优选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所述第一机械手组件用于将所述电芯从所述第一传送带移送至所述第一压板,所述第二机械手组件用于将所述电芯从所述第一压板移送至所述第二传送带。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短路检测组件,所述短路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用于对所述电芯进行短路检测;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端设有第二落料组件,所述第二落料组件包括第二落料滑板和第二不良品槽,所述第二落料滑板用于将经所述短路检测组件检测不合格的所述电芯滑落至所述第二不良品槽。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电子称,所述电子称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端,所述移送组件包括第一移送单元和第二移送单元,所述第一移送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方,用于将所述电芯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移送至所述电子称上,所述第二移送单元连接在所述电子称的上方,用于将经所述电子称检测合格的所述电芯从所述电子称上移送至所述下料槽中。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三移送单元和第三不良品槽,所述第三移送单元连接在所述电子称的上方,所述第三移送单元用于将经所述电子称检测不合格的所述电芯从所述电子称上移送至所述第三不良品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送单元、所述第二移送单元和所述第三移送单元均包括吸盘和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卷绕机,包括上述的下料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卷绕机及其下料装置结合采用传送带输送方式,减少电芯的上下翻转和搬运的次数,避免电芯在搬运过程中,变得松散,从而实现对电芯的厚薄、松紧程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电芯的精度;同时也起到了简化下料装置的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在下料装置上设有多个检测芯片是否合格的组件,分别筛选出下料装置接收的电芯中的不良品、短路检测不合格的电芯、质量不打标的电芯,实现了对电芯的重量的有效控制,提高下料装置的下料的电芯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卷绕机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卷绕机的下料装置包括接料机构1、压紧机构2、平移机构3和输送机构4,其中压紧机构2设置在接料机构1和输送机构4之间,平移机构3连接在接料机构1和输送机构4之间。

如图2所示,接料机构1包括第一传送带11、上夹板12、导轴13、滑轨14、滑块(图中未示)、第一落料滑板15和第一不良品槽16,上夹板12安装在导轴13上,上夹板12与第一传送带11平行设置,通过驱动单元带动上夹板12可上下活动;第一传送带11、上夹板12和导轴13连接在滑块上通过驱动单元带动可以在滑轨14上滑动;在第一传送带11的一端设有第一落料滑板15,第一落料滑板15下方设有第一不良品槽16。

如图3所示,压紧机构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2。

如图4所示,平移机构3包括第一机械手31、第二机械手32和导轴33,第一机械手31和第二机械手32可分别通过驱动单元在导轴33上左右滑动。

如图5所示,输送机构4包括第二传送带41、短路检测组件42、电子称43、第二落料滑板44、第一移送单元45、第二移送单元46和第三移送单元47,短路检测组件42设置在第二传送带41上,电子称43设置在第二传送带41的一端,第二落料滑板44设置在第二传送带41的另一端,第二落料滑板44下方设有第二不良品槽,本实施例中第二不良品槽共用第一落料滑板15下方的第一不良品槽16;第一移送单元45连接在第二传送带41的上方,可由驱动单元带动沿着滑轨451滑动,以将电芯5从第二传送带41移送到电子称43上;第二移送单元46连接在电子称43的上方,可由驱动单元带动沿着滑轨461滑动,以将重量合格的电芯5从电子称43移送到下料槽(图中未示)中;第三移送单元47连接在 电子称43的上方,可由驱动单元带动沿着滑轨471滑动,以将重量不合格的电芯5从电子称43移送到第三不良品槽472中。其中第一移送单元45、第二移送单元46和第三移送单元47均包括吸盘和真空泵,通过真空泵控制吸盘吸取或放下电芯5,可以减小对电芯5的作用力,也减少了电芯5在移送过程中发生翻转的次数。

结合图1至图5,通过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卷绕机的下料装置进行下料的工作流程包括:驱动单元带动连接滑块的第一传送带11和上夹板12沿着滑轨14向左运动,上夹板12向下运动,第一传送带11静止,夹住卷绕机的上一装置传送过来的电芯5,上夹板12使得电芯5平整地置于第一传送带11的左侧;启动第一传送带11,如果该电芯5是不良品,则该电芯5通过第一落料滑板15滑落至第一不良品槽16中;否则该电芯5通过第一机械手31夹持移送至第一压板21上,启动第二压板22向下压紧电芯5,压紧动作完成后,第二压板22回到原位,启动第二机械手32将电芯5夹持移送至第二传送带41的左侧;启动第二传送带41,将电芯5传送至短路检测组件42的下方,对电芯5进行短路检测,如果检测不合格,则第二传送带41反转,将不合格的电芯5通过第二落料滑板44滑落至第一不良品槽16中;否则第二传送带41将电芯5传送至第二传送带41的右侧即第一移送单元45的下方,启动第一移送单元45,第一移送单元45上的吸盘吸取电芯5并沿着滑轨451运动以将电芯5移送至电子称43上,第一移送单元45回到原位,电子称43对电芯5进行称重,如果检测电芯5的重量合格,则第二移送机构46沿着滑轨461运动至电子称43的上方,通过吸盘吸取电芯5并沿着滑轨461运动以将电芯5移送至下料槽(图中未示)中;如果检测电芯5的重量不合格,则第三移送机构47沿着滑轨471运动至电子称43的上方,通过吸盘吸取电芯5并沿着滑轨471运动以将电芯5移送至第三不良品槽472中,下料步骤结束。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卷绕机及其下料装置采用输送带、机械手和吸盘结合的方式移送电芯,减少电芯的上下翻转和搬运的次数,避免电芯在搬运过程中,变得松散;而且简化了下料装置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电芯的精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