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以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825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电池流过过大的短路电流时切断电流路径的熔丝部的二次电池、以及具备多个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在二次电池的正极、负极间由于某种原因而短路的情况下,在二次电池中流动过大的短路电流。已知一种二次电池,设想这种情况而具备切断电流路径的熔丝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在收纳由正极以及负极构成的电极体的外封装体的外部,设置了熔丝部。

图10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熔丝部的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外封装体101的开口部由封口体102进行封口。在封口体102设置外部端子104,外部端子104通过集电体103与一个极板连接。在封口体102的表面,形成了与外部端子104结合的板105。而且,在板105的一部分形成了厚度变薄的熔丝部106。若在二次电池发生短路而流动过大的短路电流,则熔丝部106由于焦耳热而熔断,从而切断电流路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5-54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在收纳电极体的外封装体的外部设置了熔丝部的二次电池中能够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二次电池具备:电极体,其具备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外封装体,其具有开口部,收纳电极体;封口体,其对开口部进行封口;端子,其与正极板或者负极板连接,穿过设置于封口体的贯通孔;和导电构件,其在封口体的外部侧与端子连接,导电构件具有熔丝部,熔丝部由盖构件覆盖,在具有熔丝部的导电构件与封口体之间设置了绝缘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收纳电极体的外封装体的外部设置了熔丝部的二次电池中能够提高可靠性的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图,(a)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正极端子附近放大进行表示的部分放大图,(a)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

图3是说明使用嵌件成型来形成正极导电构件、盖构件以及绝缘构件的方法的图,(a)是加工后的正极导电构件的俯视图,(b)是其剖视图。

图4是说明使用嵌件成型来形成正极导电构件、盖构件以及绝缘构件的方法的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二次电池的负极端子附近放大进行表示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电池的正极端子附近放大进行表示的部分放大图,(a)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熔丝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正极导电构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具备熔丝部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二次电池

10电极体

11正极芯体露出部

12负极芯体露出部

13正极集电体

14负极集电体

15正极端子

16负极端子

17正极导电构件

17a第1区域

17b第2区域

17a贯通孔

18负极导电构件

20外封装体

21封口体

21a贯通孔

21b突起部

22垫圈

23绝缘构件

24密封构件

25排出阀

30熔丝部

30a孔

30b狭缝

31盖构件

32绝缘构件

32a插入孔

32b伸出部

40垫圈

41、42绝缘构件

43翻转板

44空洞部

50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不脱离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图1(a)、(b)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剖视图。

如图1(a)、(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电池1中,作为发电要素的电极体10与电解液一起收纳在外封装体20内。这里,电极体10形成如下构造:正极板以及负极板隔着隔板(均未图示)进行卷绕或者层叠。作为正极板,可以使用在金属制的正极芯体表面设置了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件。作为负极板,可以使用在金属制的负极芯体表面设置了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件。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分别在其一侧部具有未形成活性物质层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1以及负极芯体露出部12。而且,正极板以及负极板配置为正极芯体露出部11以及负极芯体露出部12分别在相反方向上伸出。正极芯体露出部11经由正极集电体13与正极端子15连接,此外,负极芯体露出部12经由负极集电体14与负极端子16连接。正极端子15以及负极端子16分别穿过设置在封口体21上的贯通孔固定在封口体21。进而,在封口体21的外部侧,在正极端子15以及负极端子16分别连接了正极导电构件17以及负极导电构件18。在封口体21设置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该注液孔在注入电解液后被密封构件24密封。此外,在封口体21设置了排出阀25,排出阀25在外封装体20的内部压力上升时断裂,释放压力。

另外,在二次电池1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正极芯体、正极集电体13以及正极端子15优选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此外,负极芯体、负极集电体14以及负极端子16优选为铜或者铜合金。

外封装体20以及封口体21优选为金属制,优选由铝、铝合金、不锈钢、铁等构成。

图2(a)、(b)是将图1(a)、(b)所示的二次电池1的正极端子15附近放大表示的部分放大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剖视图。

如图2(a)、(b)所示,正极端子15穿过设置在封口体21上的贯通孔21a固定在封口体21。此外,正极端子15与封口体21之间,由配设于贯通孔21a的内面的垫圈(gasket)22进行密封。正极端子15在封口体21的内部侧与正极集电体13连接。此外,正极端子15在封口体21的外部侧与正极导电构件17连接。此外,封口体21和正极集电体13由绝缘构件23电绝缘。另外,也可以将垫圈22和绝缘构件23设为一个构件。此外,垫圈22以及绝缘构件23分别优选为树脂制。

正极端子15在封口体21的内面侧通过焊接等与正极集电体13连接,在封口体21的外表面侧通过铆接与正极导电构件17连接。由此,正极端子15固定在封口体21。另外,也可以将正极端子15在封口体21的内面侧通过铆接连接与正极集电体13连接。此外,也可以将正极端子15在封口体21的外表面侧通过焊接与正极导电构件17连接。

正极导电构件17在其一部分具有熔丝部30。正极导电构件17由板状的构件构成,具有与正极端子15连接的第1区域17a、和从该第1区域17a向与正极端子15相反一侧延伸的第2区域17b。这里,第2区域17b的厚度比第1区域17a的厚度厚。而且,在第1区域17a,形成了电阻比正极导电构件17的其他区域大的熔丝部30。熔丝部30由截面积比正极导电构件17的其他部位小的部位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熔丝部30通过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一部分设置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孔30a而构成。此外,在第2区域17b,例如在排列多个二次电池1来构成电池组时,接合用于将各二次电池1的端子彼此进行接合的外部导电构件(母线)。另外,也可以使与正极端子15连接的第1区域17a和从该第1区域17a向与正极端子15相反一侧延伸的第2区域17b成为相同的厚度。正极导电构件17优选为金属制,例如能够采用铝或者铝合金制。

本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电池1的特征在于,在收纳了电极体10的外封装体20的外部设置了熔丝部30的二次电池中,熔丝部30被盖构件31覆盖。此外,特征在于:至少在构成熔丝部30的正极导电构件17与封口体21之间设置了绝缘构件32。

在二次电池1发生短路而流过过大的短路电流时,熔丝部30被熔断,但在熔丝部30熔断后,电弧飞散。熔丝部30因为设置在外封装体20的外部,所以例如若在附近配置了电路基板等部件,则有可能由于电弧的飞散而导致部件受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熔丝部30被盖构件31覆盖,所以能够防止这种电弧飞散所引起的部件的破损。另外,盖构件31优选为树脂制构件,更优选为电绝缘性的树脂制构件。盖构件31只要是电绝缘性则也能够使用树脂制以外的构件。此外,盖构件31也可以设为具有非常大的电阻的构件,但优选为电绝缘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极导电构件17与封口体21之间配置了绝缘构件32。因此,短路电流流动而熔丝部30熔断,第2区域17b和正极端子15被电切断之后,能够可靠地防止第2区域17b和正极端子15经由封口体21而成为电连接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相对于封口体21垂直的方向观察导电构件17时,熔丝部30设置于与封口体21重叠的区域。因此,由于封口体21配置在熔丝部30的下方,所以在熔丝部30熔断时,能够防止电弧飞散。另外,封口体21中与熔丝部30对置的部分的厚度,优选大于外封装体20的侧壁的厚度。此外,更优选在熔丝部30与封口体21之间配置绝缘构件32或盖构件31的一部分。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熔丝部30设置在正极端子15的附近。因此,将正极端子15的上端部铆接于正极导电构件17时,正极导电构件17有可能在厚度方向上产生挠曲。若熔丝部30由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正极导电构件17的厚度变薄的部位构成,则对正极端子15进行铆接时,有可能损伤熔丝部30。例如,有可能以正极导电构件17的厚度变薄的部位为边界,正极导电构件17发生弯折变形。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熔丝部30是设置于正极导电构件17的沿正极导电构件17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孔。因此,即使在将正极端子15的上端部铆接于正极导电构件17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熔丝部30损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封口体21的长边方向上,在熔丝部30的一侧设置了第1区域17a,在熔丝部30的另一侧设置了第2区域17b。而且,第2区域17b的厚度比第1区域17a的厚度厚。由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在第2区域17b焊接连接外部导电构件(母线)等构件时,在第2区域17b中产生被局部加热的部分。而且,由于第2区域17b内的温度差,第2区域17b有可能发生挠曲变形。由于这样的第2区域17b的挠曲,负荷施加于熔丝部30,有可能导致熔丝部30损伤或者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2区域17b的厚度变大,从而即使在第2区域17b中焊接连接了外部导电构件(母线)等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第2区域17b由于焊接时产生的热而发生挠曲变形。另外,这种效果,在熔丝部30没有由盖构件31覆盖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但是,在熔丝部30由盖构件31覆盖、并且盖构件31配置为与熔丝部30接触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熔丝部30的损伤。

此外,正极端子15连接于正极导电构件17中厚度较薄的第1区域17a。因此,能够抑制在由于振动、冲击等而对正极导电构件17施加了负荷时正极端子15变形,正极端子15附近的密闭性降低。

另外,第2区域17b的厚度,优选为第1区域17a的厚度的1.2~5倍,优选为1.5~4倍,更优选为2~4倍。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熔丝部30优选形成在厚度比第2区域17b薄的区域,例如形成在具有与第1区域17a同等厚度的区域。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电阻较大的部位。此外,由于第1区域17a设置在正极端子15侧,所以能够将熔丝部30形成在正极端子15附近。由此,能够将熔丝部30配置在封口体21与正极端子15的固定部的附近,因而振动、冲击等所引起的负荷难以施加到熔丝部30。此外,由此,能够减小对正极端子15进行铆接时施加于熔丝部30的应力,能够防止熔丝部30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构件32配设在正极导电构件17与封口体21对置的区域。此外,封口体21具有朝向正极导电构件17突出的突起部21b。另一方面,绝缘构件32具有插入突起部21b的插入孔32a。而且,突起部21b配置为被插入到绝缘构件32的插入孔32a内与正极导电构件17接触。由此,正极导电构件17和封口体21电连接。此外,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正极导电构件17还与绝缘构件32连接,所以即使对正极导电构件17作用相对于封口体21进行旋转的方向的力,也能够防止正极导电构件17的位置偏移。

另外,正极导电构件17和封口体21不需要直接接触,也可以经由其他导电构件来电连接。此外,也可以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下表面设置突起,使该突起与封口体21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构件32具备相比于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的上表面向上方伸出的伸出部32b。由此,在第2区域17b焊接外部导电构件(母线)时,能够以伸出部32b为基准,容易地进行外部导电构件(母线)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正极端子15的上端部相比于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的上表面而处于下方。由此,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连接外部导电构件(母线)等时等,能够可靠地防止其他构件或制造装置与正极端子15接触,正极端子15附近的构件发生损伤,正极端子15附近的密闭性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在正极导电构件17中,在贯通孔21a的周围形成了凹部。而且,正极端子15被铆接在该凹部内。由此,能够使正极端子15的上端部的位置成为更低的位置,故优选。另外,更优选通过激光焊接等将正极端子15的铆接部和正极导电构件17中设置于贯通孔21a周围的凹部的边缘部进行焊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绝缘构件32具有固定于正极导电构件17的固定部。由此,绝缘构件32和正极导电构件17被可靠地固定,能够防止施加振动冲击等负荷而导致绝缘构件32损伤。该固定部设置为与正极导电构件17的侧面以及上表面接触。作为该固定部,可以设为爪形状,使固定部与正极导电构件17嵌合。另外,也可以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的端部设置薄壁部,使绝缘构件32的固定部与设置于第2区域17b的端部的薄壁部嵌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封口体21的突起部21b与正极导电构件17接触。这里,优选对封口体21的突起部21b与正极导电构件17的接触面积进行调整,在短路电流流过时,封口体21的突起部21b和正极导电构件17的连接部熔融。而且,优选在熔丝部30熔断后,封口体21的突起部21b和正极导电构件17被焊接连接,可靠地形成旁路(bypass)。

封口体21具有朝向正极导电构件17突出的突起部21b。另一方面,绝缘构件32具有插入突起部21b的插入孔32a。而且,突起部21b配置为被插入到绝缘构件32的插入孔32a内与正极导电构件17接触。由此,绝缘构件32以及固定于绝缘构件32的正极导电构件17相对于封口体21的面方向被固定,能够获得禁止旋转的效果。

如图2(b)所示,优选正极导电构件17中与封口体21的连接部和熔丝部30的距离,大于正极导电构件17中的熔丝部30和贯通孔17a的距离。

如图2(b)所示,优选正极导电构件17中的第1区域17a的下表面和正极导电构件17中的第2区域17b的下表面配置在同一面上。由此,能够将正极导电构件17中的第1区域17a的下表面和正极导电构件17中的第2区域17b的下表面保持在同一面上,所以能够抑制施加到熔丝部30的负荷。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盖部优选配置为与熔丝部30接触。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增强熔丝部30。

优选在封口体21的长边方向上,从正极导电构件17的封口体21的中央侧的端部起封口体21的长边方向上的正极导电构件17的长度的40~60%的位置处,形成熔丝部30。由此,能够平衡性良好地在正极导电构件17连接正极端子15以及外部导电构件(母线)。

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优选为在整个厚度方向上由同一材料构成。尤其是,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优选整个厚度方向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

此外,外部导电构件(母线)中与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连接的部分以及封口体21中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优选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由此,各构件间的连接状态成为良好的状态,所以在熔丝部30熔断后,外部导电构件(母线)一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封口体21的电阻能够进一步减少。

能够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的上表面设置突起。由此,在第2区域17b焊接外部导电构件(母线)时,能够以第2区域17b的上表面上所设置的突起为基准,容易地进行外部导电构件(母线)的定位。能够在外部导电构件(母线)设置开口或者切口,将设置于第2区域17b的上表面的突起配置到该开口或者切口的内部。

在本发明中,盖构件31和绝缘构件32也可以由同一构件构成。此时,正极导电构件17和盖构件31以及绝缘构件32优选为一体地构成。正极导电构件17和盖构件31以及绝缘构件32的一体构成,例如能够使用嵌件成型来形成。

参照图3(a)、(b)以及图4来说明使用嵌件成型形成正极导电构件17和盖构件31以及绝缘构件32的方法。

首先,将正极导电构件17加工为图3(a)、(b)所示那样的形状。这里,图3(a)是加工后的正极导电构件17的俯视图,图3(b)是其剖视图。如图3(a)、(b)所示,通过对板状的正极导电构件17进行压制加工,从而形成与正极端子15连接的第1区域17a、和从第1区域17a向与正极端子15相反一侧延伸的第2区域17b。此时,第2区域17b的厚度被加工为比第1区域17a的厚度厚。而且,在第1区域17a形成构成熔丝部30的孔30a和正极端子15穿过的贯通孔17a。

接下来,将正极导电构件17安装到规定形状的模具(未图示)后,在该模具的空间注入熔融树脂,由此如图4所示,对正极导电构件17和盖构件31以及绝缘构件32进行嵌件成型。

如此,通过嵌件成型将正极导电构件17和盖构件31以及绝缘构件32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提高熔丝部30的强度。据此,即使在对正极导电构件17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熔丝部30损伤。

例如,在对二次电池1施加了较强的冲击、振动时,有可能对熔丝部30施加负荷。或者,在二次电池1在厚度方向上发生膨胀的情况下,在正极导电构件17中与外部导电构件(母线)连接的部分和与正极端子15连接的部分,有可能在水平方向上分别向相反一侧施加负荷。在这种情况下,会对熔丝部30施加负荷。

此外,在正极端子15通过铆接而连接于正极导电构件17的情况下,在对正极端子15进行铆接时,能够防止损伤熔丝部30。此外,通过将正极导电构件17和盖构件31以及绝缘构件32作为部件而一体化,从而能够简化二次电池1的组装工序。

图5是将图1(a)、(b)所示的二次电池1的负极端子16附近放大进行表示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另外,负极端子16附近的结构,在未形成熔丝部而取而代之形成了短路机构这一点上,与正极端子15附近的结构不同。

如图5所示,负极端子16穿过设置在封口体21的贯通孔而固定在封口体21。此外,负极端子16与封口体21之间通过垫圈40进行密封。负极端子16在封口体21的内部侧与负极集电体14连接。此外,负极端子16在封口体21的外部侧与负极导电构件18连接。此外,封口体21和负极导电构件18通过绝缘构件41而被电绝缘。此外,封口体21和负极集电体14通过绝缘构件42而被电绝缘。

负极导电构件18优选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此外,也可以使负极导电构件18具有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的区域和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的区域,在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的区域连接负极端子16,在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的区域连接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的外部导电构件(母线)。也可以将负极导电构件18设为铝或者铝合金制,并将负极端子16中与负极导电构件18连接的部分设为铝或者铝合金制。

如图5所示,在封口体21的一部分形成空洞部44,并配置作为可变构件的翻转板43使得覆盖该空洞部44。另外,作为该部分的形成方法,在封口体21设置短路机构用的贯通孔,将翻转板43连接于封口体21,由翻转板43来密闭短路机构用的贯通孔即可。或者,也可以对封口体21进行压制加工,形成作为可变构件的翻转板43。

这里,如图2(a)所示,封口体21的突起部21b与正极导电构件17电连接,所以翻转板43具有与封口体21相同的极性。因此,在二次电池1成为过充电状态,外封装体20的内部压力成为设定值以上时,翻转板43翻转从而与负极导电构件18接触。由此,翻转板43作为使正极板和负极板在电极体的外部电短路的短路机构而发挥作用。

另外,可变构件的形状不限定于翻转板43的形状,只要是外封装体20的内压成为设定值以上时发生变形而与负极导电构件18电连接这样的形状即可。可变构件优选为金属制,优选由与封口体21相同的金属构成。

若短路机构动作,则将封口体21作为电流路径,在正极端子15和负极端子16间流动短路电流。结果,设置于正极导电构件17的熔丝部30由于短路电流而熔断,所以能够防止二次电池1的过充电的发展恶化。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这样的记述不是限定事项,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同一构件一体地形成了盖构件31和绝缘构件32的示例,但如图6(a)、(b)所示,当然也可以用不同构件来形成盖构件31以及绝缘构件32。在该情况下,盖构件31形成为覆盖熔丝部30。盖构件31例如能够涂敷熔融的树脂来形成。或者,也可以将盖构件31嵌合固定于熔丝部30。或者,也可以用粘合剂等来粘贴由树脂制构件构成的盖构件31。或者,也可以在熔丝部30的外表面粘贴电绝缘性的胶带。此外,本发明中的盖构件31以及绝缘构件32关于其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在图2(a)中,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中,沿宽度方向呈带状地形成了突起部21b,但也可以如图6(a)所示,形成为圆筒状。

另外,也可以在盖构件31设置相比于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的上表面向上方伸出的伸出部。在第2区域17b焊接外部导电构件(母线)时,能够以设置于盖构件31的伸出部为基准,容易地进行外部导电构件(母线)的定位。

盖构件31优选由树脂材料构成。例如,能够使用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ps(聚苯硫醚)、pc(聚碳酸酯)等。尤其,盖构件31优选由耐热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作为耐热性的树脂材料,优选使用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ps(聚苯硫醚)等。

绝缘构件32优选由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例如,优选使用pfa、pps、pc(聚碳酸酯)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一部分设置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孔30a来形成熔丝部30的示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正极导电构件17的一部分与正极导电构件17的其他部位相比截面积变小的构成,则其构造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一部分设置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孔30a,并且相对于孔30a,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狭缝30b,从而形成熔丝部3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短路机构,以翻转板4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具有在外封装体20的内部压力成为设定值以上时进行动作从而使正极板和负极板电短路的功能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机构:在二次电池1的通常使用时,封口体21与正极以及负极的任意一者都不电连接,而在外封装体20的内部压力成为设定值以上时,正极与封口体21电连接,并且负极与封口体21电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如下机构:在外封装体20的内部压力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不经由封口体21而使正极和负极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正极导电构件17中第1区域17a的宽度和第2区域17b的宽度相同,但如图8所示,也可以使第2区域17b的宽度大于第1区域17a的宽度。这里,所谓第1区域17a的宽度、第2区域17b的宽度,是指封口体21的短边方向的宽度。若是这种结构,则不用使封口体21的长边方向上的第2区域17b的长度变长,就能够增大第2区域17b和母线(外部导电构件)的连接面或连接部。这种结构在方形电池壳体中将正极端子15以及负极端子16配置于最小面积的面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封口体21的长边方向上,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1区域17a配置在第2区域17b的外侧。但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封口体21的长边方向上,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1区域17a配置在第2区域17b的内侧。若是这种结构,则在第2区域17b焊接连接母线(外部导电构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熔融的金属粒子(飞溅)飞散到形成在封口体21的中央部的排出阀25上,导致排出阀25损伤。这种结构在方形电池壳体中将正极端子15以及负极端子16配置于最小面积的面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在方形电池壳体中,在最小面积的面上配置正极端子15以及负极端子16的情况下,优选对注液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24如盲铆钉等那样不使用焊接等而通过使密封构件变形来进行密封。

在方形电池壳体中,在最小面积的面上配置正极端子15以及负极端子16的情况下,注液孔和绝缘构件32的距离变小。因此,为了密封注液孔,在利用激光焊接等将密封构件24焊接连接于封口体21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焊接时产生的热而导致绝缘构件32损伤。因此,优选密封构件24如盲铆钉等那样不使用焊接等而通过使密封构件变形来进行密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正极导电构件17的一部分设置了熔丝部30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在负极导电构件18的一部分设置熔丝部30。

此外,本发明中的二次电池1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此外,电极体10的构造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将长条状的正极板和长条状的负极板隔着隔板进行了卷绕的卷绕电极体。此外,也可以是将多枚正极板和多枚负极板隔着隔板进行了层叠的层叠型电极体。

另外,本发明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对于正极、负极、隔板、电解液等可以使用公知材料。尤其优选在正极乃至电解液添加二次电池1变为过充电状态时产生气体的材料,例如碳酸锂、环己基苯等。

此外,也可以将本发明中的二次电池1排列多个来构成电池组。图9是表示排列6个本发明中的二次电池1来构成电池组50的示例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交替调换各二次电池1的正极端子15以及负极端子16的位置来进行排列,将相邻的二次电池1的正极端子15和负极端子16用母线(外部导电构件)60进行接合,由此将6个二次电池1串联电连接。当然,也可以将6个二次电池1并联电连接。

在电池组50中,在配置正极端子15以及负极端子16等的面的上方配置电路基板的情况下,本发明特别有效。

另外,母线(外部导电构件)60中配置在正极导电构件17上的部分的封口体21的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优选为小于正极导电构件17的第2区域17b的封口体21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