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756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且可双向插接的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国发明专利公告第101752697号揭露了一种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配合界定形成收容空间,以收容对应的电子卡。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平板基体及位于第一平板基体下方的第二平板基体。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凸伸入收容空间内,以与对应电子卡电性连接。但是该堆叠式电连接器的上收容空间与下收容空间中间设置有绝缘本体隔开,从而增加了电连接器的高度,且不利于电子卡正反向插入,不方便使用。

请再参阅中国发明专利第104425920号,揭露了一种可插接双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与绝缘本体配合作动的抽屉座。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收容腔,所述抽屉座于收容腔内作动。所述抽屉座设有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来与不同电子卡相配合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分别相对于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排配设置。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呈分隔设置。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可以同时收容多张电子卡,以保证具有该种电子卡连接器的电子产品具有较佳尺寸。但是盖抽屉座是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第二收容空间,虽然解决连接器高度问题,但增加了电子卡连接器占用电子设备的长度空间,且抽屉座不利于正反插接,带来使用不便的问题。

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的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且可正反方向插接的电子卡连接器机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供两侧均容纳有电子卡的卡托插入。该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内形成有供卡托插入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分别位于收容腔上下两侧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该第一、第二端子分别设有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上下对应且彼此相对设置,以供卡托正反向插入收容腔内均可与接触部相互抵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体注塑成形于第一端子上的第一本体及一体注塑成形于第二端子上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位于收容腔的上下两侧且彼此分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壳体具有顶壁及自顶壁两侧向下弯折的一对侧壁,所述第一本体一体注塑成型在遮蔽壳体的顶壁上,且该顶壁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设有位于顶壁上表面且开口向外逐渐变大的倒角部,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填满倒角部的扣持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壳体的侧壁设有向收容腔侧凸伸的弹性卡持部,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设有一体注塑于弹性卡持部上的绝缘凸块,所述绝缘凸块凸伸入收容腔内以卡持所述卡托。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沿插拔方向延伸入收容腔内,且所述接触部均朝向绝缘本体的后端延伸。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排布成两排,所述两排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沿垂直于插拔方向的横向延伸入收容腔且彼此相对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由一料带冲压落料成型且第二端子由另一料带冲压落料成型,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在垂直于插拔方向的横向上排成一排且和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处于同一平面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位于其后端的后端部,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包括一体成型于第一本体的后端部的侦测端子及组装于后端部的弹性端子,所述侦测端子与第一端子由同一料带冲压落料成型且设有暴露于后端部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后端部的焊接部,所述侦测端子的焊接部与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排布成一排,所述弹性端子包括弯曲延伸入收容腔的弯曲部及位于弯曲部自由末端的抵接部,所述弹性端子的抵接部位于侦测端子的接触部后端且抵接于侦测端子的接触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用于连接电子卡,该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包括电子卡连接器及卡托,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内形成有收容腔且设有分别位于收容腔两侧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卡托具有安置电子卡的承载部及位于承载部前侧的门板,该承载部插入收容腔内,所述门板位于收容腔外侧;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上下对应且彼此相对设置,分别与卡托上下两侧的电子卡对应接触,且门板两端相对承载部两端凸伸的距离相等。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托设有分别位于其上下表面的卡槽及位于卡槽中间的支撑部,所述上下表面的两卡槽结构相同且彼此呈中心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分别位于收容腔上下两侧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且设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上下对应且彼此相对设置,使得所述卡托在正反方向上均可插设于收容腔内,同时避免了误操作引起的误插入而损坏电子卡连接器的情形,且上述收容腔由上下的第一、第二本体夹持而成,中间没有其它机构件,以降低电子卡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实现薄型化趋势另外;另外,所述卡托的门板两端凸伸承载部两端的距离相等,无需设置防呆结构,改善模具的制造复杂性,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中的电子卡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中的电子卡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中的上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上模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的上模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上模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上模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3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卡托的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组件100,该电子卡连接器组件100可安装至电路板(未图示)上且设有电子卡连接器及插入电子卡连接器内的卡托7。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2及遮覆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3。所述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3共同形成有沿插拔方向插入卡托7的收容腔101,请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卡托具有安置电子卡的承载部及位于承载部后侧的门板,该承载部插入收容腔内,所述门板位于收容腔外侧,所述卡托7的承载部设有分别位于其上、下表面的两个卡槽70,所述两个卡槽70的结构相同且彼此呈中心对称设置,以便卡托能正反向插入收容腔101内,方便使用,且门板两端凸伸承载部两端的距离相等,无需设置防呆结构,降低制造成本,请容后详述。

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分别位于收容腔101上下两侧的第一端子201及第二端子202,所述第一端子201由一端子料带冲压落料成型且所述第二端子202由另一端子料带冲压落料成型。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体注塑成形于第一端子201上的第一本体1及一体注塑成形于第二端子202上的第二本体6,所述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6分别位于收容腔101的上下两侧且彼此分离,方便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设置,组合配置,适应不同客户需求,降低制造成本。

所述第一本体1设有主体11及位于主体11后端的后端部12,所述收容腔101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的主体11下方。所述第一端子201的端子料带以镶埋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1上,再将端子料带上的第一端子201彼此切断分开。所述收容腔101位于所述第二本体6的上方,所述第二端子202的端子料带以镶埋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2上,再将端子料带上的第二端子201彼此切断分开。

参阅图6至图8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凸伸入收容腔101内的弹性臂22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23。所述弹性臂22设有与卡托7中的电子卡接触的接触部24,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向下凸伸入收容腔101,而第二端子202的接触部24则向上延伸入收容腔101。同时所述第一端子201的接触部24与第二端子202的接触部24上下对应且彼此相对设置,以便所述卡托7在正反方向上均能插设于收容腔101内,即卡托以180度的正反向插入,同时该双向插接的设置也避免了误插入的情况发生,即所述卡托7无需考虑正反情况下均可插入电子卡连接器内,且上述收容腔101由上下的第一、第二本体夹持而成,中间没有其它机构件,可降低电子卡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实现薄型化趋势。

所述第一端子201及第二端子202的导电端子2均排布成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2沿插拔方向延伸入收容腔101内,且所述弹性臂22均可朝向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12运动以对接相应的电子卡。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23延伸出第一本体1的后端部12且在垂直于插拔方向的横向上排成一排且和第二端子202的焊接部23处于同一平面内。

结合图9及图10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具有顶壁31及自顶壁31两侧向下弯折的一对侧壁32,所述第一端子201与第一本体1共同固持于遮蔽壳体3的顶壁31上。所述顶壁31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贯穿孔33及位于其前端且向收容腔101内突伸的导引部34。所述贯穿孔33设有位于顶壁31上表面且开口向外逐渐变大的倒角部330,所述第一本体1一体注塑成型在遮蔽壳体3的顶壁31上且具有填满倒角部330的扣持部13,进一步降低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3的高度,实现小型化,不仅保持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的固持效果,且实现遮蔽壳体顶壁的平整度。所述贯穿孔33用以第一本体1注塑时模具的定位,所述扣持部13则将第一本体1稳固的固定在遮蔽壳体3的顶壁31上而不易脱落。

所述导引部34为自遮蔽壳体3的顶壁31撕裂且向内收容腔101延伸的弹片,并向内倾斜延伸,方便导引电子卡插入。所述第一本体1的主体11设有位于其前端的倾斜导引部14,所述倾斜导引部14下侧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遮蔽壳体3的导引部34下侧,所述导引部34位于倾斜导引部14的前方且部分埋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内。当所述卡托插入电子卡连接器100的收容腔101时,所述卡托先会受到遮蔽壳体3的导引部34的导引,然后沿着第一本体1的倾斜导引部14滑动最终容纳至收容腔101内;由此避免了所述卡托在插入时直接碰撞或刮擦绝缘本体1的主体11的情况发生。

所述遮蔽壳体3的侧壁32设有与顶壁31不相连的弹性卡持部35及安装至电路板上的焊接脚36。所述弹性卡持部35向收容腔101内凸伸,当卡托7插入收容腔101时,所述遮蔽壳体3的弹性卡持部35锁扣于卡托7的锁扣槽71内,以形成良好的锁扣固定。所述焊接脚36与焊接部23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共同焊接于电路板上,保证电子卡连接器稳定的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

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一体成型于第一本体1的后端部12的侦测端子4及组装于后端部12的弹性端子5,所述侦测端子4与第一端子201由同一料带冲压落料成型且设有暴露于后端部12的接触部41及延伸出后端部12的焊接部42,所述侦测端子4的焊接部42与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排布成一排。所述弹性端子5包括弯曲延伸入收容腔101的弯曲部51及位于弯曲部51自由末端的抵接部52,所述弹性端子5的抵接部52位于侦测端子4的接触部41后端且抵接于侦测端子的接触部41。所述卡托7未插入时,所述弹性端子5的抵接部52抵接于侦测端子的接触部41;所述卡托7完全插入时,所述卡托7向后顶推弹性端子5使得所述弹性端子5的抵接部52与侦测端子的接触部41分离,从而形成卡托7插入时的侦测作用。

本发明将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分别位于收容腔101上下两侧的第一端子201及第二端子202且设有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24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23。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24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24上下对应且彼此相对设置,使得所述卡托在正反方向上均可插设于收容腔内,同时避免了误操作引起的误插入而损坏电子卡连接器的情形,另外,卡托的门板两端凸伸承载部两端的距离相等,无需设置防呆结构,改善模具制造的复杂性,降低制造成本。

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200,该电子卡连接器2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卡连接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所述电子卡连接器200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区别在于如下情况:

所述遮蔽壳体3的导引部34为自遮蔽壳体3的顶壁31向收容腔101内凸伸的凸肋,可维持电子卡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强度,所述导引部34位于倾斜导引部14的前方且与所述第一本体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导电端子2的第一端子201及第二端子202均排布成两排,所述第一端子201及第二端子202的两排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2沿垂直于插拔方向的横向延伸入收容腔101内且彼此相对设置。所述电子卡连接器200设有一体注塑于弹性卡持部35上的绝缘凸块37,所述绝缘凸块37凸伸入收容腔101内。所述电子卡连接器200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卡连接器100的结构略有区别,然其均可在对应的电子卡连接器中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