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95635发布日期:2018-09-21 21:3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负极材料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是目前最有望代替现有碳基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之一。硅比其他材料理论容量高,储量丰富,是广泛研究的热点之一。硅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优点如下:(1)高能量密度:理论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高。(2)安全性高:电压平台高于石墨,在充放电过程中不易在电极表面形成锂支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就更安全。(3)储量丰富,原材料成本低廉。然而,硅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也存在以下缺点:(1)形成嵌锂相后体积膨胀大,体积膨胀约为300%。(2)容量衰退快,由于体积变化大,导致粉化、脱落和电接触下降等。(3)导电性差,本征导电率仅为6.7×10-4s•cm-1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硅基锂离子负极材料存在体积膨胀大、容量衰退快、导电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纳米硅颗粒表明活化:将0.5-1.5g纳米硅粉加入0.5-1.5l无水乙醇中分散;再将8-12ml表面活性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硅粉分散系中,超声15-25h;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抽滤清洗2-4遍,获得硅浆;

(2)纳米硅粉和石墨烯混合工艺:将上述表面活化的硅浆加入0.5-1.5l无水乙醇中,并加入石墨烯粉末,超声15-25h;然后50-70℃鼓风干燥,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在氩气氛围,550-650℃的条件下煅烧1-3h,升温速度为2-5℃/min。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包括有以下步骤:

(1)纳米硅颗粒表明活化:将1g纳米硅粉加入1l无水乙醇中分散;再将10ml表面活性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硅粉分散系中,超声20h;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抽滤清洗3遍,获得硅浆;

(2)纳米硅粉和石墨烯混合工艺:将上述表面活化的硅浆加入1l无水乙醇中,并加入石墨烯粉末,超声20h;然后60℃鼓风干燥,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在氩气氛围,600℃的条件下煅烧2h,升温速度为3℃/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明方法中纳米片层结构作为循环期间体积膨胀的缓冲,此外,原位制备的尺寸小于100nm的si纳米结构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片层结构里,有效缓解体积膨胀应力。引入的独特的片状结构允许更快的锂离子和电子扩散,这反过来意味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改进的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得到硅稀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中电压为0.01~1.5v,0.01c(1c=1000ma/g)条件下充放电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纳米硅颗粒表明活化:将0.5-1.5g纳米硅粉加入0.5-1.5l无水乙醇中分散;再将8-12ml表面活性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加入硅粉分散系中,超声15-25h;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抽滤清洗2-4遍,获得硅浆。

(2)纳米硅粉和石墨烯混合工艺:将上述表面活化的硅浆加入0.5-1.5l无水乙醇中,并加入石墨烯粉末,超声15-25h;然后50-70℃鼓风干燥,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在氩气氛围,550-650℃的条件下煅烧1-3h,升温速度为2-5℃/min。

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纳米硅颗粒表明活化:将1g纳米硅粉加入1l无水乙醇中分散;再将10ml表面活性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硅粉分散系中,超声20h;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抽滤清洗3遍,获得硅浆。

(2)纳米硅粉和石墨烯混合工艺:将上述表面活化的硅浆加入1l无水乙醇中,并加入石墨烯粉末,超声20h;然后60℃鼓风干燥,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在氩气氛围,600℃的条件下煅烧2h,升温速度为3℃/min。

如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中得到硅稀的扫描电镜图,由图1可知纳米硅粉完全嵌入石墨烯片层里,达到实验设计的要求。

通过land电池测试仪测试电池的在不同条件下的充放电性能,如图2所示,是本实施例中电压为0.01-1.5v,0.01c(1c=1000ma/g)条件下充放电性能图。可以测得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硅烯首次放电容量为2827.6mah/g,首次充电容量为2429mah/g,第二次放电容量为2430.5mah/g,第二次充电容量为2336.1mah/g,首次效率为85.9%。

实施例2:

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纳米硅颗粒表明活化:将0.5g纳米硅粉加入1.5l无水乙醇中分散;再将8ml表面活性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硅粉分散系中,超声25h;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抽滤清洗2遍,获得硅浆。

(2)纳米硅粉和石墨烯混合工艺:将上述表面活化的硅浆加入0.8l无水乙醇中,并加入石墨烯粉末,超声18h;然后60℃鼓风干燥,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在氩气氛围,550℃的条件下煅烧1h,升温速度为2℃/min。

经测试,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硅烯首次放电容量为2753.6mah/g,首次充电容量为2291.0mah/g,第二次放电容量为2333.5mah/g,第二次充电容量为2236.1mah/g,首次效率为83.2%。

实施例3:

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纳米硅颗粒表明活化:将1.2g纳米硅粉加入1.1l无水乙醇中分散;再将9ml表面活性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硅粉分散系中,超声20h;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抽滤清洗3遍,获得硅浆。

(2)纳米硅粉和石墨烯混合工艺:将上述表面活化的硅浆加入0.5l无水乙醇中,并加入石墨烯粉末,超声15h;然后50℃鼓风干燥,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在氩气氛围,600℃的条件下煅烧2h,升温速度为3℃/min。

经测试,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硅烯首次放电容量为2788.6mah/g,首次充电容量为2267.1mah/g,第二次放电容量为2401.5mah/g,第二次充电容量为2311.2mah/g,首次效率为81.3%。

实施例4:

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纳米硅颗粒表明活化:将1.3g纳米硅粉加入1.2l无水乙醇中分散;再将10ml表面活性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硅粉分散系中,超声15h;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抽滤清洗4遍,获得硅浆。

(2)纳米硅粉和石墨烯混合工艺:将上述表面活化的硅浆加入0.9l无水乙醇中,并加入石墨烯粉末,超声22h;然后55℃鼓风干燥,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在氩气氛围,650℃的条件下煅烧3h,升温速度为4℃/min。

经测试,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硅烯首次放电容量为2791.1mah/g,首次充电容量为2302.7mah/g,第二次放电容量为2379.5mah/g,第二次充电容量为2288.2mah/g,首次效率为82.5%。

实施例5:

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纳米硅颗粒表明活化:将1.5g纳米硅粉加入1.4l无水乙醇中分散;再将11ml表面活性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硅粉分散系中,超声18h;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抽滤清洗3遍,获得硅浆。

(2)纳米硅粉和石墨烯混合工艺:将上述表面活化的硅浆加入1.2l无水乙醇中,并加入石墨烯粉末,超声23h;然后70℃鼓风干燥,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在氩气氛围,580℃的条件下煅烧1.5h,升温速度为5℃/min。

经测试,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硅烯首次放电容量为2794.6mah/g,首次充电容量为2294.4mah/g,第二次放电容量为2413.1mah/g,第二次充电容量为2301.3mah/g,首次效率为82.1%。

实施例6:

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纳米硅颗粒表明活化:将0.8g纳米硅粉加入0.5l无水乙醇中分散;再将12ml表面活性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硅粉分散系中,超声22h;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抽滤清洗2遍,获得硅浆。

(2)纳米硅粉和石墨烯混合工艺:将上述表面活化的硅浆加入1.5l无水乙醇中,并加入石墨烯粉末,超声25h;然后65℃鼓风干燥,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放入管式炉,在氩气氛围,620℃的条件下煅烧2.5h,升温速度为4℃/min。

经测试,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硅烯首次放电容量为2769.6mah/g,首次充电容量为2240.6mah/g,第二次放电容量为2401.8mah/g,第二次充电容量为2398.4mah/g,首次效率为80.9%。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本发明方法中纳米片层结构作为循环期间体积膨胀的缓冲,此外,原位制备的尺寸小于100nm的si纳米结构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片层结构里,有效缓解体积膨胀应力。引入的独特的片状结构允许更快的锂离子和电子扩散,这反过来意味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改进的倍率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