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106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元件,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


图1及图2示出一种由中国专利97230106.2公开的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其应用于鼠标器中,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光接收元件3及光轮2。其中在各光轮2的近邻处设置发光元件1,以利发光元件1发出的光源照射在该光轮2上,光轮2的周缘处设置接收元件3,接收元件3内分别设有一组相邻的感测晶片31,以接收经过光轮2的工作光束的光源信号。于接收元件3上,与晶片31相对的部位,分别于其周缘形成至少一组两斜面或四斜面32,以利工作光束11投射于接收元件3的受光面时,可将由近接光造成的干扰现象消除,使编码器获得更准确的信号。
本申请人认为,光电感测元件除了上述结构外,还可有另外的结构型式,而使其应用更广泛,使工作光束投射于接收元件的受光面上时,可有效地使感测晶片不受近接光源干扰的影响,而提高信号接收的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对在先的97230106.2专利技术作出改进,使其应用更广泛,当工作光束投射于接收元件的受光面上时,可有效地使感测晶片不受近接光源干扰的影响,而进一步提高信号接收的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包括发光元件、接收元件和光轮,所述的发光元件设置在光轮的邻近处,所述的接收元件设置在光轮的周缘处,所述的接收元件包括有一组相邻的感测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元件感测晶片的周缘还设置有斜面,所述的斜面处于凹形或圆锥形的穴孔上。
所述的接收元件的受光面上还包覆有罩盖,罩盖上设有透孔,透孔与所述的感测晶片相对。
所述的相邻于接收元件感测晶片的接收元件受光面上涂布或印刷或电镀有反光物质或消光物质。
本实用新型在接收元件的受光面相对于感测晶片的部位上,分别于其周缘凹设形成一凹形的圆锥面、凹形的两斜面或四斜面,也可在各斜面上涂布反光或消光物质,以利光源投射于接收元件的受光面上时,可有效的使感测晶片不受近接光源干扰的影响,提高信号接收的准确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图1是97230106.2专利技术中的光电感测元件在鼠标器中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工作光束投射至接收元件的受光面时其光束路径示意图图3是本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在鼠标器中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工作光束投射至接收元件的受光面时其光束路径示意图图5至图8分别示出当光轮连续转动时与接收元件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9是本改进结构接收元件一种实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改进结构接收元件一种实例的光束路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未形成有斜面的接收元件应用时的光束路径示意图图12是又一种接收元件实施例在应用时的光束路径示意图图13是本改进结构接收元件另一种实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未形成有斜面的接收元件外观结构示意图图1、图2的说明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参见图3至图8,本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1、至少一光轮2及至少一接收元件3。
发光元件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是设置在光轮2的邻近处,以利于发光元件1发出的光源投射在该光轮2上。光轮2,可通过其中心轴孔而以转动方式固定在转轴21上,同时以一传动机构(如轨迹球机构)20使其旋转,由于该光轮2的心轴向着该轨迹球延伸,并且与轨迹球的球面形成滚动滑擦,故轨迹球滚动时,光轮2也跟着旋转,且在光轮2的周缘上设有多个可透光的透光部22,相邻两透光部22间则间隔一不透光部23。
接收元件3用透光材料制成,设在光轮2的周缘处,且相对于发光元件1的位置上,该接收元件3内设有一组上、下相邻的感测晶片31,以接收经由光轮2的透光部22所投射的工作光束,接收元件3的受光面相对于感光晶片31的部位上,分别于其周缘形成凹形的两斜面或四斜面32,也可在各斜面32上涂布反光或消光物质,以利在工作光源投射于接收元件3的受光面时,造成漫射或散射的近接光源可自其各斜面折射而出,如图4中所示。未接触到感测晶片31的工作光束11不会受到干扰光源而产生能量,而工作光源11离开时,能量顺利释放。因此,编码器可处理近接光源的干扰现象,而获取更确实的信号。
当光轮2旋转时,发光元件1发出的光源受到光轮2上不透光部23及透光部22的遮蔽及切割,形成工作光束11,当工作光束11接触到感测晶片31时,即产生能量,若光轮2连续转动时,由示波器上可得到正弦波形,并经整流电路得到(0,0)、(0,1)、(1,1)与(1,0)四种信号状态。图5至图8示出产生四种信号状态时的光轮2与接收元件3间的位置关系。
参见图9,为本实用新型接收元件的另一应用结构示意图。在接收元件3的受光面相对于感光晶片31的部位上,分别于其周缘形成一凹形的圆锥斜面33,以利工作光束投射于接收元件3的受光面时,造成漫射或散射的近接光源能自其各圆锥斜面33折射而出。
参见图10,为本实用新型接收元件在应用时的又一外形结构示意图。在接收元件3上包覆具有反光物质或消光物质的罩盖4,该罩盖4正对于感光晶片31的位置上,分别开设一透孔41,以利工作光束投射于接收元件3的受光面时,造成漫射或散射的近接光源能自该罩盖4折射而出。
参见图11,本实用新型也可在未形成有斜面的接收元件3上包覆罩盖4,罩盖4上设有两透光孔41,该两透光孔41正好相对于感光晶片31。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形成有斜面的另一接收元件3(如图2中所示)上包覆罩盖4,罩盖4上设有两透光孔41,并使该两透光孔41正好相对于感光晶片31。
参见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收元件在应用时的又一种结构。在接收元件3相邻于感光晶片31周缘的受光面上涂布或印刷或电镀反光物质或消光物质34,以利工作光束投射于接收元件3时,造成漫射或散射的近接光源能自其涂布有反光物质或消光物质34的受光面折射而出。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也可在未形成有圆锥斜面的接收元件3的相邻于感光晶片31的受光面上,涂布、印刷或电镀反光物质或消光物质3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在接收元件的受光面相对于感测晶片的部位上,分别于其周缘形成凹形的圆锥斜面、凹形的两斜面或四斜面,也可在各斜面上涂布反光物质或消光物质,以利光源投射于接收元件的受光面时,可有效的使感测晶片不受近接光源干扰的影响,提高信号的接收准确率。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包括发光元件、接收元件和光轮,所述的发光元件设置在光轮的邻近处,所述的接收元件设置在光轮的周缘处,所述的接收元件包括有一组相邻的感测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元件感测晶片的周缘还设置有斜面,所述的斜面处于凹形或圆锥形的穴孔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元件的受光面上还包覆有罩盖,罩盖上设有透孔,透孔与所述的感测晶片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于接收元件感测晶片的接收元件受光面上涂布或印刷或电镀有反光物质或消光物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光电感测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至少一个接收元件和一光轮,接收元件中包括一组感应晶片。于接收元件的受光面并相对于感测晶片的部位上,分别在其周缘形成一凹形的圆锥斜面、至少一组凹形的双斜面或四斜面,以利于当工作光源投射于接收元件的受光面时,造成漫射或散射的近接光源将自其各斜面折射而出,以免造成干扰光源。
文档编号H01L31/0236GK2353054SQ98207328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3日
发明者曾信得 申请人:曾信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