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扣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06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扣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扣持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固持力较佳,且可容许较大误差的扣持结构。


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绝缘壳体10a底部设有至少一扣持结构(boardlock)11a,该扣持结构11a可插置于电路板上,以便藉由扣持结构11a将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
如图2及图3所示,该扣持结构11a上部及下部分别具有一呈ㄩ形之固定部12a及一呈分叉形的扣持部13a,该固定部12a可用以嵌接固定于连接器的绝缘壳体10a,使扣持结构11a得以结合于绝缘壳体10a,该扣持部13a中间形成有一开口槽14a,以使扣持部13a尺寸可具有弹性变化,该扣持部13a可用以插置扣持于电路板上相对应的穿孔中,使连接器可固定于电路板上,另于扣持部13a两侧可设有凸出的鳍片15a,以期增加扣持部13a与电路板间具有较佳的固持力。
上述现有技术的扣持结构11a,其扣持部13a插置于与电路板后,仍经常有松脱分离的现象发生,该扣持部13a仍难以达到较佳的固持力,且该扣持部13a仅能容许较小的误差,若误差通过扣持部13a则无法适当的扣持于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扣持结构改良,该扣持部是由一第一部分及两第二部分构成,该扣持部可用以插置扣持于电路板上所预设的穿孔中,使连接器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两第二部分可稳固的抵触扣持于穿孔,不易有松脱分离的现象发生,使该扣持部可达到较佳的固定力,且该两第二部分上部具有斜面,即使电路板的穿孔及两第二部分之间距具有较大误差,该斜面仍可适合于抵触电路板的穿孔,使于容许较大的误差,可大幅度的提升产品的优良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扣持结构,该扣持结构上部及下部分别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扣持部,其特征在于该扣持部中间具有一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上端形成一连接端,以该连接端连接于固定部底部,第一部分下端形成一头端,该头端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弯折状的第二部分,两第二部分呈左右相对应,第二部分上部外侧各形成有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扣持部概呈一箭头状的片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的连接端是呈向上渐张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是与固定部底部呈垂直相交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下端的头端是呈尖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开口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是呈“<”形弯机状。
为了使审查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是现有技术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连接器的扣持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现有技术连接器的扣持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扣持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扣持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扣持结构组装于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扣持结构结合于电路板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1 扣持结构10 固定部11 扣持部12 鳍片 13 第一部分14 连接端15 头端16 第二部分 17 开口槽18 斜面2 绝缘壳体3 电路板30 穿孔10a 绝缘壳体 11a 扣持结构12a 固定部13a 扣持部14a 开口槽15a鳍片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扣持结构改良,该扣持结构(boardlock)1上部及下部分别具有一固定部10及一扣持部11,该固定部10是呈ㄩ形,且其两侧设有适当的鳍片12,固定部10可用以嵌接固定于连接器的绝缘壳体2底部,使扣持结构1得以结合于绝缘壳体2,并使扣持部11凸设于绝缘壳体2底部(如图5及图6所示),因上述扣持结构1上部的固定部10是与现有技术相同,并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畴,故不再予以赘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扣持结构1下部的扣持部11作进一步的改良,该扣持部11是概呈一箭头状的片体,其中间具有一第一部分13,该第一部分13具有适当长度,第一部分13上端形成一向上渐张状的连接端14,以连接端14一体连接于固定部10底部中间位置,第一部分13与固定部10底部呈垂直相交状态,第一部分13下端形成一尖状的头端15,且头端15两侧向上延伸形成有呈“<”形弯折状的第二部分16,两第二部分16是呈左右相对应,第二部分16上部外侧各形成有一斜面18。第二部分16下端是连接于第一部分13的头端15,第二部分16上端是形成自由端,第二部分16与第一部分13之间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开口槽17,以使两第二部分16的间距可具有弹性变化;藉由上述以组成一扣持结构1的扣持部11。
如图7所示,该扣持部11可用以插置扣持于电路板3上所预设的相对应的穿孔30中,使连接器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两第二部分16可稳固的抵触扣持于穿孔30,不易有松脱分离的现象发生,使该扣持部11可达到较佳的固持力,且该扣持部11的第二部分16上部具有斜面18设计,即使电路板3的穿孔30及两第二部分16之间距具有较大误差,该斜面18仍可适切的抵触电路板3的穿孔30,俾便于容许较大的误差,可大幅的提升产品的良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改善现有技术的扣持结构,克服其扣持部固持力不佳,且仅能容许较小的误差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即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由附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的扣持结构,该扣持结构上部及下部分别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扣持部,其特征在于该扣持部中间具有一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上端形成一连接端,以该连接端连接于固定部底部,第一部分下端形成一头端,该头端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弯折状的第二部分,两第二部分呈左右相对应,第二部分上部外侧各形成有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扣持部概呈一箭头状的片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的连接端是呈向上渐张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是与固定部底部呈垂直相交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下端的头端是呈尖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开口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是呈“<”形弯折状。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的扣持结构,该扣持结构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扣持部,该扣持部具有一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上端以一连接端连接于固定部底部,第一部分下端形成一头端,该头端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弯折状的第二部分,两第二部分呈左右相对应,第二部分上部外侧各形成有一斜面;藉此,该扣持部可用以插置扣持于电路板上的穿孔中,使连接器可固定于电路板上,该两第二部分可达到较佳的固持力,且两第二部分上部具有斜面,可容许较大的误差。
文档编号H01R13/73GK2388740SQ99213358
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3日
发明者唐世林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