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72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其端子交错对称配置在电连接器内,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只承受单侧磨擦力,且其空间配置及推入力不需大幅增加的高密度电连接器。
零插入力电连接器用于承接中央处理器并将其电性接合至电路板,相关的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83208396、83214436、83203222、82208450、82214129号及美国专利第5,057,031号所示,其中第83208396号的构造请参阅

图1所示,该零插入力电连接器6包括有绝缘基座61及可相对该绝缘基座61滑动的盖体62,其中绝缘基座61上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槽611以收容对应的导电端子63,盖体62上对应这些端子收容槽611设置有若干个通孔621,用以供中央处理器的端子7(如图2所示)延伸穿过。中央处理器的端子7可以延伸穿过所述盖体62上的通孔621后进入绝缘基座61的端子收容槽611内,并通过驱动机构64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7经一适当的横向位移后被夹持在端子63的对接部631及与该对接部631相对的端子收容槽611的一侧壁610之间,从而使该中央处理器的端子7与收容于端子收容槽611内的导电端子63进行电性接合,以达到电性导接零插入力电连接器6与电路板(未图示)的目的。但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缺点在于,其端子与端子收容槽的侧壁共同夹置中央处理器的端子以确保电连接器的端子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间的连接效果,因此,当电连接器的驱动机构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开始接触电连接器的端子时,中央处理器的端子不仅要受端子的磨擦阻力,同时需要承受端子收容槽的侧壁所带来的磨擦阻力,因此增大了中央处理器的端子的插入力,并且容易造成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扭曲变形。同时,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排配越来越向高密度方向发展,而现有电连接器的端子以完全相同的方向成排配置,因此在不改变端子收容槽宽度的前提下要想提高端子的排配密度,只能缩减相邻端子间绝缘基座的厚度,然而,当绝缘基座的厚度减小后其机械强度将大受影响,使用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端子以交错对称配置在电连接器绝缘基座内的电连接器,能减小与该电连接器对接的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插入时所受的磨擦阻力,并且可以减小电连接器的端子间的配置间距,即提高端子排配的密度以适应电连接器高密度的发展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电连接器,其端子对接部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接触的部分设有一抵接面,中央处理器的端子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性导通后可抵接在该抵接面上,从而保证电连接器的端子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间的电性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干涉部开设有缓冲构造,可以消除端子与电路板间热膨胀系数不一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基座,其上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槽,且该绝缘基座靠近盖体的部分开设有成排镂空的槽道,在绝缘基座上组接有可相对于绝缘基座滑移的盖体,其上对应所述端子收容槽设有若干个通孔,用以供中央处理器的端子延伸穿过;若干个导电端子收容在所述绝缘基座的端子收容槽内,包括对接部、由对接部延伸而成的干涉部及接合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的端子收容槽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移动轨迹两侧交错配置,且端子对接部反向配置在端子收容槽内,以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插入电连接器时使单个中央处理器的端子仅承受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单侧磨擦阻力,而中央处理器则承受一平衡的整体作用力,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央处理器的端子的插入力,并能与电连接器的端子对接时将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施加在绝缘基座的力分散作用于绝缘基座,并且可以适当缩小端子的配置间距,以适应电连接器高密度的发展趋势。
依据上述的特征,其中端子对接部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接触的部分设有一抵接面,中央处理器的端子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性导通后可抵接在该抵接面上,从而确保两者间的电性连接效果。
依据上述的特征,其中端子干涉部的中间开设有缓冲构造,该缓冲构造是一个中空孔,能消除端子与电路板间热膨胀的不平衡问题。
依据上述的特征,其中端子干涉部与接合部之间为一较长的加长区,使端子焊接时热传导路径加长,以克服端子与端子所焊固的电路板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降低了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插入电连接器时的插入力,并能与电连接器的端子对接时将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施加在绝缘基座的力分散作用,同时可以适当缩小端子的配置间距,以适应电连接器高密度的发展趋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端子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对接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在绝缘基座内的局部立体图。
图6、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在绝缘基座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讯接触前后的局部示意图。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主要包括绝缘基座2、组接在该绝缘基座上的盖体3、驱动机构(未图示)及收容在绝缘基座2内的导电端子5,其中绝缘基座2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槽21,且绝缘基座2上靠近盖体的部分开设有成排镂空的槽道(未标号),端子收容槽21相邻交错开口于这些槽道内。另外,所述端子收容槽21均设有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图6所示)相接触的侧壁211,可以在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与电连接器1对接时与电连接器1端子对接部52(后面详述)一起对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提供夹持作用。在该绝缘基座2上配置有可相对绝缘基座2滑移的长方形盖体3,其上对应所述端子收容槽21设有若干个端子通孔31,以供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延伸穿过并进入对应的端子收容槽21内而与收容在其中的导电端子5电性导接。驱动机构可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沿端子收容槽21长度方向产生横向位移,进而电性接合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与电连接器的端子5。
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该电连接器1的端子5包括一大致呈长方形的干涉部51,该干涉部51的两相对侧缘分别设有两个凸体511,以与电连接器绝缘基座2的端子收容槽21的两个对应侧壁(未标号)相干涉,而将该端子5稳固定位在电连接器绝缘基座2内。另外,该干涉部51的中部开设有一贯穿干涉部51两侧面的方形中空孔512,其可在端子干涉部51受过分挤压时提供缓冲作用,以保护端子干涉部51不致于因应力集中而破损。另外,该中空孔512的设置同时可以减小干涉部51的刚性,能消除端子5与电路板间热膨胀系数的不平衡问题。
端子干涉部51未设凸体511的一侧缘一体延伸有一悬臂(未标号),端子对接部52设置在该悬臂末端,其一端为弯弧状的导引端521,以导引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与导电端子5对接,与导引部521相连的另一端则为接触端522,用以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电性导接,该接触端522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接触的部分设有一抵接面5221,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与电连接器的端子5电性导通后可抵接在该抵接面5221上,以确保电连接器的端子5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间的电性导接效果。
端子接合部53由干涉部51相对于对接部52的另一端缘一体延伸并经过适当弯折而成,其弯折方向与对接部导引端521的弯折方向相反,该接合部53的主体呈方形,其具有用于粘接焊锡球(未图示)的接合面531,而将端子5及与其结合为一体的电连接器1稳固焊接在电路板(未图示)上。另外,端子干涉部51与接合部53之间是一个较长的加长区520,其可使端子焊接时热传导路径加长,以克服端子与端子所焊固的电路板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缺陷。
请参阅图5、图6图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端子5交错配置在绝缘基座2内,即同排相邻的两端子5错开一定距离面对面配置,当电连接器1的驱动机构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经过一个适当的位移而与端子对接部52相对接时,可避免现有电连接器的端子与绝缘基座端子收容槽侧壁两个接触面对中央处理器的端子的磨擦,而仅有端子对接部52一侧边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产生磨擦,从而大大降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与电连接器的端子5对接时所受的磨擦阻力,确保了中央处理器的端子6在插置过程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端子5交错对称配置在电连接器绝缘基座2内,而相邻端子5的干涉部51反向配置于端子收容槽21内,从而相邻端子5之间距可以适当缩小,而不致使其间的绝缘基座2过薄,进而影响其机械性能,以使该电连接器1符合端子高密度排配的发展趋势。上述的构造特征避免了现有设计中因端子干涉部共线配置而不能较大幅度减小相邻端子干涉部间绝缘基座的厚度(以防因塑胶厚度过小而导致其强度不足),也就是端子不能以高密度方式配置的缺点。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来承接中央处理器并将其电性接合至电路板,它包括有绝缘基座,其上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槽;盖体,组接于绝缘基座上并可相对于绝缘基座滑移,其上对应所述端子收容槽设有供中央处理器的端子延伸穿过的若干个通孔;及收容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端子收容槽内的导电端子,其包括对接部及由对接部延伸而成的干涉部及接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收容槽沿中央处理器的端于移动轨迹两侧交错配置,而端子对接部则反向配置在对应的端子收容槽内,以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插入电连接器时在端子交错配置下仅承受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单侧磨擦阻力,而中央处理器则承受一个整体平衡的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靠近盖体的部分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移动轨迹方向为成排镂空的槽道,端子收容槽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移动轨迹两侧交错配置在该槽道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干涉部大致呈长方形,其两相对侧缘分别设有两个凸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上设有缓冲构造,该缓冲构造为开设在干涉部中部且贯穿干涉部两侧面的方形中空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干涉部未设凸体的一侧缘一体延伸有一悬臂,端子对接部即设置在该悬臂末端,该对接部反向配置于端子收容槽内,其一端为弯弧状的导引端,与导引部相连的另一端则为接触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接触端与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接触的部分设有一抵接面,中央处理器的端子与电连接器的端子电性导通后可抵接于该抵止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合部是由干涉部相对于对接部的另一端缘一体延伸并经过适当弯折而成的,其弯折方向与对接部导引端的弯折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干涉部与接合部之间是一个较长的加长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组接在绝缘基座上并能相对于绝缘基座滑移的盖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基座上设有端子收容槽,其中收容有若干个导电端子,包括对接部、干涉部及接合部,其特征在于:基座的端子收容槽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移动轨迹两侧交错配置,且端子对接部反向配置在端子收容槽内,以使中央处理器的端子插入电连接器时仅承受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单侧摩擦阻力,而中央处理器的整体承受一平衡的作用力。
文档编号H01R12/71GK2377702SQ99227609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8日
发明者司明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