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以及铅蓄电池的盖部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5867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铅蓄电池以及铅蓄电池的盖部件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铅蓄电池以及铅蓄电池的盖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振动引起的液滴泄漏。铅蓄电池具备电极组(30)、电解液(W)、收纳电极组与电解液的电解槽(20)以及对电解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50),盖部件包括覆盖电解槽的中盖(60)、重叠并熔敷于中盖的上部的上盖(100)以及配置于中盖与上盖之间并使电解槽内与外部连通的独立通路(R),独立通路的底面形成为使通路内的液体向电解槽内回流,上盖具有与中盖熔敷而构成独立通路的侧壁的通路壁(125)以及设置于独立通路的顶面并横切独立通路的横切壁(131),横切壁的下端部相对于通路壁(125)与中盖(60)的熔敷部(J)位于上方。
【专利说明】
铅蓄电池以及铅蓄电池的盖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抑制振动引起液滴泄漏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用于汽车等的铅蓄电池形成为为了抑制电池的内压上升而从排气口排出在电解槽内产生的气体的构造。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2中,将对电解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形成由中盖与上盖构成的双层盖构造,在两盖之间设置排气通路。排气通路的底面朝向与电解槽内连通的回流孔向下方倾斜,排气通路的液滴沿着倾斜的底面从回流孔返回电解槽内。
[0003]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5521390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07262号公报
[0005]尽管是排气通路的液滴如上所述那样返回电解槽内的结构,但若对铅蓄电池继续地施加振动,则也存在液滴从排气口向外部泄漏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振动引起液滴泄漏。
[0007]由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铅蓄电池具备电极组、电解液、收纳上述电极组与上述电解液的电解槽以及对上述电解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上述盖部件包括覆盖上述电解槽的中盖、重叠并熔敷于上述中盖的上部的上盖以及配置于上述中盖与上述上盖之间并使上述电解槽内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路,上述排气通路的底面以使通路内的液体向上述电解槽内回流的方式倾斜,上述上盖具有与上述中盖熔敷而构成上述排气通路的侧壁的通路壁以及设置于上述排气通路的顶面并横切上述排气通路的横切壁,上述横切壁的下端部相对于上述通路壁与上述中盖的熔敷部位于上方。此外,上述的铅蓄电池是电解槽内与外部连通的所谓的液式铅蓄电池,与封闭式铅蓄电池(控制阀式铅蓄电池)不同。
[0008]由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铅蓄电池的盖部件的制造方法是对铅蓄电池的电解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的制造方法,上述盖部件包括覆盖上述电解槽的中盖、重叠并熔敷于上述中盖的上部的上盖以及配置于上述中盖与上述上盖之间并使上述电解槽内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路,上述排气通路的底面以使通路内的液体向上述电解槽内回流的方式倾斜,上述上盖具有与上述中盖熔敷而构成上述排气通路的侧壁的通路壁以及设置于上述排气通路的顶面并横切上述排气通路的横切壁,上述横切壁的高度比上述通路壁低,该制造方法包括熔敷工序,即:使上述上盖的上述通路壁与加热部件接触而熔融后与上述中盖抵接,进而使上述上盖的上述通路壁与上述中盖熔敷,在上述熔敷工序中,使上述上盖的上述横切壁相对于上述加热部件形成非接触,从而不使上述横切壁熔融。
[0009]根据由本说明书公开的铅蓄电池,能够抑制振动引起的液滴的泄漏。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立体图。
[0011]图2是电解槽的俯视图。
[0012]图3是铅蓄电池的垂直剖视图(图1中的A-A线剖视图)。
[0013]图4是中盖的俯视图。
[0014]图5是中盖的仰视图。
[0015]图6是上盖的俯视图。
[0016]图7是上盖的仰视图。
[0017]图8是放大了图4的一部分的图(表示气体的排气通路)。
[0018]图9是放大了图7的一部分的图(表示气体的排气通路)。
[0019]图10是表示排气筒部的构造的剖视图。
[0020]图11是表示独立通路的构造的剖视图。
[0021]图12是放大了图8的一部分的图(表不电解液的回流路径)。
[0022]图13是从下方观察上盖的立体图。
[0023]图14是横切壁的剖视图(图9的B-B线剖视图)。
[0024]图15是表示横切壁与熔敷部的关系的剖视图(图9的C-C线剖视图)。
[0025]图16是表示振动试验的评价结果的图。
[0026]图17是表示振动试验的评价结果的图。
[0027]图18是放大了图9的一部分的图。
[0028]图19是表示铅蓄电池的制造工序的图(表示向电解槽装入电极组的状态)。
[0029]图20是表示铅蓄电池的制造工序的图(表示在电解槽熔敷中盖的状态)。
[0030]图21是表示铅蓄电池的制造工序的图(表示加热板带来的熔融过程)。
[0031]图22是表示横切壁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0033]首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概要进行说明。该铅蓄电池具备电极组、电解液、收纳上述电极组与上述电解液的电解槽以及对上述电解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上述盖部件包括覆盖上述电解槽的中盖、以重叠于上述中盖的上部的方式被熔敷的上盖以及配置于上述中盖与上述上盖之间并使上述电解槽内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路、上述排气通路的底面以使通路内的液体向上述电解槽内回流的方式倾斜,上述上盖具有与上述中盖熔敷而构成上述排气通路的侧壁的通路壁以及设置于上述排气通路的顶面并横切上述排气通路的横切壁,上述横切壁的下端部位于比上述通路壁与上述中盖的熔敷部更靠上方。
[0034]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专心观察排气通路的液滴的动作,首次发现对铅蓄电池继续地施加振动,则液滴沿着排气通路的顶面移动。发明人根据该发现,首次查明对铅蓄电池继续地施加振动,液滴沿着排气通路的顶面继续移动,从而到达排气口而向外部漏出。因此,发明人设想为:为了使沿着排气通路的顶面的液滴难以到达排气口,而在顶面设置横切通路的横切壁,利用横切壁堵住沿着顶面的液滴,由此,液滴落在底面,并且通过由底面的倾斜形成的流路使落下的液滴回流。
[0035]另外,发明人考虑为:为了有效地发挥作为堵住沿着顶面的液滴的横切壁的功能,而优选尽可能地提高横切壁的高度,作为一个方案,研究了在上盖的顶面设置与通路壁相同的高度的横切壁。然而,这样一来与预想相反,考虑了抑制液滴从排气口的漏出的效果不充分的可能性。对上述可能性具体地进行说明。在使中盖与上盖熔敷时,将平坦的加热板配置于中盖与上盖之间,在使中盖与上盖同加热板接触而恪融后,除去加热板,使中盖与上盖以接近的方式接触来进行熔敷。此时,若通路壁与横切壁为相同的高度,则横切壁熔融。然而,由于在使中盖与上盖熔敷的工序内产生的振动、使熔融的中盖与上盖接近而在接触状态下停止时产生的加速度等,往往在上盖(横切壁)作用朝向中盖的底面的力。于是,由于横切壁与通路壁不同,不存在熔敷对象而与底面对置,因此,假设在使横切壁与通路壁一同熔融的状态下,在横切壁作用有朝向中盖的底面的力,则横切壁的熔融的部分的形状不稳定地变形而朝向排气通路的底面伸长、破碎,附着于中盖的底面并固化。于是,排气通路的底面的倾斜带来的流路被固化的固化物妨碍,从而存在难以使排气通路的液滴回流的可能性。而且,若在排气通路的液滴难以回流的状态下对铅蓄电池继续地施加振动,则排气通路的液滴逐渐增加,从而沿着排气通路的顶面的液量也相对地增加,其结果,尽管设置横切壁,但也考虑到液滴沿着排气通路的顶面到达排气口而向外部泄漏的可能性。
[0036]另外,在保持存在上述可能性的状态制造多个铅蓄电池的情况下,可能不规则地存在在中盖的底面附着有上述的固化物的电池。然而,通过外观确认是否是在中盖与上盖的熔敷后在中盖的底面附着有固化物的电池非常困难。即,从制造出的多个铅蓄电池仅特定在中盖的底面附着有固化物的电池较困难。
[0037]据此,本发明的发明人正是因为查明了若使横切壁熔融则可能在回流构造产生不良情况、且难以特定产生了该不良情况的铅蓄电池这样的具有回流构造的铅蓄电池所特有的课题,才构思了本发明。如本发明那样,在排气通路的顶面设置横切壁,使横切壁的下端部相对于通路壁与中盖的熔敷部位于上方从而能够抑制振动引起的液滴的泄漏。
[0038]另一方面,在行业内,未对横切壁进行充分的研究,既然未注目若使横切壁熔融则可能在回流构造产生不良情况、并且难以特定产生了该不良情况的铅蓄电池这样的具有回流构造的铅蓄电池所特有的课题,那么在以往的具有回流构造的铅蓄电池中,可知不会在排气通路的顶面设置横切壁,并使该横切壁的下端部相对于通路壁与中盖的熔敷部位于上方。即便在实际的制品中,也不在排气通路的顶面设置横切壁,并使该横切壁的下端部相对于通路壁与中盖的熔敷部位于上方。
[0039]作为该铅蓄电池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结构。
[0040]上述横切壁的从上述顶面起算的突出高度为1.0mm以上。这样一来,沿着顶面的液滴明显难以越过横切壁,从而液滴的泄漏抑制效果显著提高。
[0041]上述电解槽被分隔成多个单元室,上述排气通路包括与上述多个单元室的每一个连通的多个独立通路以及与上述多个独立通路连通并将来自上述多个独立通路的气体向外部一并排出的共通通路,上述横切壁形成于上述多个独立通路的上述顶面的每一个。
[0042]例如,在在共通通路设置横切壁的情况下,和在与各单元室对应的独立通路设置横切壁的情况下,将对铅蓄电池继续地施加振动时的液滴的泄漏抑制效果进行比较。于是,当在独立通路设置横切壁的情况下,液滴的泄漏抑制效果显著地提高。
[0043]以下对该理由进行说明。当欲在中盖与上盖之间的有限的空间内设置独立通路与共通通路的情况下,通常独立通路形成为了使尽可能多的水蒸气结露而使用较宽的空间的迷宫状的通路,共通通路形成能够排出气体的宽度较窄的单调的通路。共通通路是宽度较窄的单调的通路,从而通路内的液体的能够移动的方向被限制。因此,当在共通通路设置横切壁的情况下,液体容易越过横切壁,从而不论该横切壁有无熔融,液滴的泄漏抑制效果均较小。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独立通路呈使用了较宽的空间的迷宫状,液体才难以越过横切壁。因此,在独立通路设置横切壁,且在不使该横切壁熔融的情况下,液滴的泄漏抑制效果显著地提高。
[0044]<实施方式>
[0045]根据图1?图18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6]1.铅蓄电池10的构造
[0047]铅蓄电池10是包括能够流动的电解液的液式铅蓄电池,如图1?图3所示,具备电解槽20、极板组30、电解液W、端子部40P、40N以及盖部件5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解槽20的横宽方向(端子部40P、40N的并排方向)设为X方向,将电解槽2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设为Y方向,将进深方向设为Z方向。
[0048]电解槽20是合成树脂制。电解槽20具备四张外壁21与底壁22,呈上表面敞开的箱型。如图2所示,电解槽20具有多张(在本例子中为五张)隔壁23。隔壁23沿X方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从而将电解槽内部分隔成多个单元室25。单元室25在电解槽20的横宽方向(图2的X方向)被设置成6室,在各单元室25与由稀硫酸构成的电解液W—同收纳有极板组30。
[0049]如图3所示,极板组30由正极板30P、负极板30N以及分隔两极板30P、30N的分离器30C构成。各极板30P、30N构成为在格子体填充有活性物质,在上部设置有耳部31P、31N。耳部31P、31N设置为用于经由同极连接片32在单元室25内连结相同的极性的极板30P、30N。此夕卜,正极板30P的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铅,负极板30N的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铅。
[0050]同极连接片32是板状,在每个单元室25设置有正极用与负极用两组。而且,经由形成于同极连接片32上的连接部33将邻接的单元室25的正负的同极连接片32彼此电连接,从而成为以串联的方式连接六个单元室25的极板组30的构造。
[0051 ] 盖部件50具备中盖60与上盖100。图4是在取下上盖100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中盖60的俯视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中盖60的仰视图。如图4、图5所示,中盖60是合成树脂制,具备盖主体61与凸缘部67。
[0052]中盖60的盖主体61是能够对电解槽20的上表面进行封口的大小。盖主体61在下表面具有四个肋部91与多个(在本例子中为五张)盖隔壁93。各肋部91从盖主体6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四个肋部91设置为与电解槽20的各外壁21对应。各盖隔壁93与肋部91相同地从盖主体6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各盖隔壁93设置为与电解槽20的各隔壁23对应。
[0053]中盖60的各肋部91重叠于电解槽20的各外壁21的上端面,各盖隔壁93重叠于电解槽20的各隔壁23的上端面。如上,成为通过将肋部91、盖隔壁23重叠于电解槽20侧的各壁21、23来对电解槽20以及各单元室25进行气密的构造。此外,各肋部91与外壁21、盖隔壁93与隔壁23以保持气密性的方式通过热熔敷来接合。另外,凸缘部67形成于盖主体61的外周缘。凸缘部67从盖主体6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包围电解槽20的外壁21的上部。
[0054]另外,如图1、图4所示,中盖60的盖主体61具有低面部62、高面部64以及台状部65,从而成为带阶梯差的形状。低面部62设置于盖部件50的Z方向的两端部。在Z方向的一端侧的X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低面部62上配置有正极侧与负极侧的端子部40P、40N。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有正极侧与负极侧的端子部40P、40N的Z方向的一端侧设为前方侧。
[0055]正极侧的端子部40P与负极侧的端子部40N的构造相同,因此,以下,以负极侧的端子部40N为例对构造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负极侧的端子部40N包括极柱套41与极柱45。极柱套41是铅合金等的金属制,呈中空的圆筒状。如图3所示,极柱套41穿过相对于中盖60—体形成的筒型的安装部63,上半部分从低面部62的上表面突出。极柱套41中的从低面部62的上表面露出的上半部是端子连接部,供线束端子等连接端子(省略图示)组装。
[0056]此外,中盖60通过向插入有极柱套41的模具流入树脂而一体成形,因此安装部63与极柱套41 一体化,从而无间隙地覆盖极柱套41的下部外周。即,成为极柱套41中的除了从中盖60的上表面突出的上半部以外的部分埋入安装部63的构造。
[0057]极柱45是铅合金等的金属制,呈圆柱形状。极柱45位于极柱套41的内侧。极柱45比极柱套41长,极柱45的上部位于极柱套41的内侧,下部从极柱套4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极柱45的上端部(前端部)通过焊接接合于极柱套41,极柱45的基端部47接合于极板组30的同极连接片32。
[0058]中盖60的高面部64形成于盖主体61的前方中央。高面部64位于形成于X方向的两端部的低面部62之间。高面部64的上表面比端子部40P、40N的上表面高。据此,即使将金属部件等置于电池上部,也难以与端子部40P、40N同时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短路。
[0059]台状部65形成于盖主体61的后方侧。台状部65以横切设置于电解槽20的六个单元室25的方式沿X方向延伸配置。台状部65的上表面比低面部62高,且比高面部64低。
[0060]另外,如图4所示,中盖60的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在X方向具有六个注液孔75。上述六个注液孔75上下贯通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与六个单元室25分别连通。因此,能够从各注液孔75向电解槽20的各单元室25注入电解液。
[0061 ]另外,台状部65具有从上面壁65A向上突出的下侧隔壁71?73。下侧隔壁71?73设置于各注液孔75,呈包围各注液孔75的四边形状的框型。各下侧隔壁72设置于沿X方向延伸的相同直线上。
[0062]上盖100与中盖60相同地是合成树脂制。图6是从上方观察上盖100的俯视图,图7是从下方观察上盖100的仰视图。上盖100具备盖主体110与凸缘部105。盖主体110呈仿照中盖60的台状部65的长方形,安装为重叠于中盖60的台状部65。凸缘部105形成于盖主体110的外周缘。凸缘部105从盖主体110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包围台状部65的外周。
[0063]另外,如图7所示,盖主体110具有上侧隔壁121?123。上侧隔壁121?123从盖主体11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设置于各注液孔75。上侧隔壁121?123与下侧隔壁71?73相同地呈四边形状的框型。各上侧隔壁122设置于沿X方向延伸的相同直线上。
[0064]各上侧隔壁121?123与各下侧隔壁71?73对应,各上侧隔壁121?123配置为重叠于各下侧隔壁71?73的上侧。上述上侧隔壁121?123与下侧隔壁71?73构成包围各注液孔75的隔壁。上侧隔壁121?123与下侧隔壁71?73通过热熔敷接合端面彼此。
[0065]另外,铅蓄电池10的盖部件50在中盖60与上盖100之间具有排气筒部T、独立通路R、共通通路U、总排气部Q。以下,边对照附图边进行说明。此外,独立通路R与共通通路U相当于本发明的排气通路。
[0066](排气筒部T的说明)
[0067]排气筒部T在中盖60与上盖100之间设置于电解槽20的每个单元室25。排气筒部T呈筒型,内部是气体的通道。排气筒部T与电解槽20的单元室25和独立通路R双方连通,发挥使在单元室25产生的气体通向独立通路R的功能。
[0068]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如图4所示,在中盖60的台状部65沿X方向设置有六组下侧筒部Tl。如图4、图8所示,下侧筒部Tl呈棱筒型,由四个下侧周壁83A?83D构成。四个下侧周壁83A?83D从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向上突出。另外,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沿X方向具有六组连通孔81。各连通孔81位于各下侧筒部Tl的内侧。各连通孔81上下贯通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与电解槽20的各单元室25连通。
[0069]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上盖100的盖主体110沿X方向具有六组上侧筒部T2。如图9所示,上侧筒部T2呈棱筒型,由四个上侧周壁123A?123D构成。四个上侧周壁123A?123D从盖主体11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另外,在上侧周壁123A?123D中的成为与独立通路R的边界的上侧周壁123D形成有切口部124。
[0070]在本例子中,排气筒部T由下侧筒部Tl与上侧筒部T2分割构成,如图10所示,各上侧筒部T2与各下侧筒部Tl上下重叠而构成一个排气筒部T。各排气筒部T经由各连通孔81与各单元室25连通,通过切口部124,与各独立通路R连通。因此,在电解槽20的各单元室25产生的气体能够在从连通孔81通过排气筒部T的内侧后,通过切口部124与独立通路R流通。此夕卜,各下侧筒部Tl与各上侧筒部T2以确保排气筒部T的气密性的方式通过热熔敷接合端面彼此。
[0071](独立通路R的说明)
[0072]独立通路R在中盖60与上盖100之间,设置于电解槽20的每个单元室25。各独立通路R与共通通路U连通,发挥使从排气筒部T流出的气体向共通通路U流通的功能。
[0073]以下,对独立通路R的结构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中盖60的台状部65在电解槽20的每个单元室25具有多个下侧通路壁85A?851。多个下侧通路壁85A?851从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向上突出。这些下侧通路壁85A?851的上端面的高度一致。
[0074]下侧通路壁85A是使下侧筒部Tl的下侧周壁83A向图8中的左方向延长的壁,与下侧周壁83A连续地形成。另外,下侧通路壁85B是使下侧筒部Tl的下侧周壁83C向图8中的左方向延长的壁,与下侧周壁83C连续地形成。
[0075]如图8所示,下侧通路壁85A?851是朝向不同的壁的集合体。下侧通路壁85A?851与其他的下侧通路壁85A?851、下侧周壁83A?83D连结,成为壁整体(下侧通路壁85A?851的集合体)弯曲的形状。据此,独立通路R的路径成为非直线的迷宫形状。此外,下侧通路壁851沿X方向水平地延伸,从而成为与下侧隔壁72在Z方向相对的关系。
[0076]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上盖100的盖主体110在电解槽20的每个单元室25具有多个上侧通路壁125A?1251。多个上侧通路壁125A?1251从盖主体11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上述上侧通路壁125A?1251的下端面的高度一致。
[0077]上侧通路壁125A是使上侧筒部T2的上侧周壁123A向图9中的左方向延长的壁,与上侧周壁123A连续地形成。另外,上侧通路壁125B是使上侧筒部T2的上侧周壁123C向图9中的左方向延长的壁,与上侧周壁123C连续地形成。
[0078]如图9所示,上侧通路壁125A?1251也是朝向不同的壁的集合体。上侧通路壁125A?1251与下侧通路壁85A?851相同地与其他的上侧通路壁125A?1251、上侧周壁123A?123D连结,成为壁整体(上侧通路壁125A?1251的集合体)弯曲的形状。据此,独立通路R的路径成为非直线的迷宫形状。另外,上侧通路壁1251沿X方向水平地延伸,从而成为与上侧隔壁122在Z方向相对的关系。
[0079]各上侧通路壁125A?1251与各下侧通路壁85A?851对应,重叠于对应的下侧通路壁85A?851的上侧。如图11所示,下侧通路壁85与上侧通路壁125构成一个通路壁RW。独立通路R以对置的一对通路壁RW为侧壁,设置于其之间。即,在本例子中,成为独立通路R的侧壁的通路壁RW由上侧通路壁125与下侧通路壁85分割构成。此外,下侧通路壁85与上侧通路壁125以确保独立通路R的气密性的方式通过热熔敷接合端面彼此。
[0080]而且,独立通路R的路径,如图9所示那样,以排气筒部T的上侧周壁123D的切口部124为入口,沿图9的左方向进入上侧通路壁125A与上侧通路壁125B之间,然后,在左侧的上侧通路壁125C的正面,向图9的下方改变90°朝向。而且,在通过上侧通路壁125A与上侧通路壁125C的间隙后,进一步改变90°朝向,沿图9的右方向进入上侧通路壁125A与上侧通路壁125D之间、上侧周壁123A与上侧通路壁125D之间。然后,在右侧的上侧通路壁125C的正面,向图9的后方改变朝向。
[0081 ] 而且,在沿着上侧周壁123C、上侧通路壁125B进入后,按顺序通过上侧通路壁125G与上侧通路壁125E之间、上侧通路壁125E与上侧通路壁1251之间,最终,通过设置于上侧通路壁1251与上侧通路壁125H之间的间隙127,直至共通通路U。此外,此处,对上盖100侧进行了说明,但下盖60侧的独立通路R也是与上述相同的路径。另外,以X方向中央为基准的左右的独立通路R的路径以Z方向为轴成为线对称。
[0082]此外,在本例子中,如图8、图9所示,在下侧周壁83A与下侧通路壁85D、上侧周壁123A与上侧通路壁12?之间形成有独立通路R,构成下侧筒部Tl的下侧周壁83A?83C、构成侧筒部T2的上侧周壁123A?123C作为下侧通路壁、上侧通路壁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0083](共通通路U、总排气部Q的说明)
[0084]如图8、图9所示,共通通路U形成于下侧隔壁72与下侧通路壁851之间、以及上侧隔壁122与上侧通路壁1251之间。即,共通通路U是将上侧隔壁122与下侧隔壁72、上侧通路壁1251与下侧通路壁851设为两个侧壁,设置于其之间的通路。共通通路U沿X方向延伸。共通通路U的通路宽度遍布全长恒定。而且,在相当于共通通路U的终端的X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总排气部Q。
[0085]总排气部Q设置于中盖60与上盖100之间,发挥将从共通通路U流入的气体向外部一并排出的功能。总排气部Q设置于X方向的两端部,根据使用环境,仅释放任意一方,通过未图示的栓对另一方进行密封。在本例子中,通过独立通路R的气体在通过共通通路U后,从Z方向前方观察通过右侧(在图4中为右侧,在图7中为左侧)的总排气部Q向外部被排出。此夕卜,在图8中,假定从Z方向前方观察为左侧的总排气部Q未被密封而被敞开并利用箭头图不O
[0086]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图8所示,在中盖60的台状部65的上表面形成有下侧筒部Ql。下侧筒部Ql从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向上突出。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上盖100的盖主体110形成有上侧筒部Q2。上侧筒部Q2从盖主体11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在上侧筒部Q2收纳有多孔质过滤器205。多孔质过滤器205的下表面位于比上侧筒部Q2的下端面更靠上方。多孔质过滤器205抑制水蒸气的释放,抑制外部火花侵入。总排气部Q由中盖60侧的下侧筒部Ql与上盖100侧的上侧筒部Q2分割构成,成为在下侧筒部Ql的上侧重叠有上侧筒部Q2的结构。此外,下侧筒部Ql与上侧筒部Q2以确保气密性的方式通过热熔敷接合端面彼此。
[0087]而且,如图8所示,构成共通通路U的下侧隔壁72、下侧通路壁851经由连结壁88连结于中盖60的下侧筒部Ql。另外,如图9所示,构成共通通路U的上侧隔壁122、上侧通路壁1251经由连结壁128连结于上盖100的上侧筒部Q2。而且,下侧筒部Ql在与下侧隔壁72、下侧通路壁851的连结部具有开口。因此,共通通路U与总排气部Q连通,从而成为在六个独立通路R流经的气体通过共通通路U,流入总排气部Q的结构。
[0088]另外,在上盖100设置有圆筒型的排气管道200。排气管道200的一端与总排气部Q的上侧筒部Q2连结(连通),另一端贯通上盖100的凸缘部105,向外部开口。因此,能够将从共通通路U被输送至总排气部Q的气体通过排气管道200向外部排出。
[0089]S卩,在该铅蓄电池10中,在电解槽20的各单元室25产生的气体首先从各排气筒部T流入各独立通路R。然后,在各独立通路R流经的气体通过共通通路U流入总排气部Q,最终从排气管道200被排出至外部。
[0090]另外,如图8所示,在中盖60的台状部65与电解槽20的各单元室25对应地形成有回流孔82。各回流孔82位于被下侧通路壁85A、下侧周壁83D、下侧通路壁85B、下侧通路壁85C包围的区域内。即,位于独立通路R内。回流孔82与连通孔81相同地,上下贯通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而与电解槽20的单元室25连通。此外,如图8所示,回流孔82配置于独立通路R的入口部分,从独立通路R中的共通通路U观察位于最远的位置。
[0091]而且,在作为独立通路R的底面的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以越接近回流孔82越降低的方式设置倾斜(参照图10、图14)。据此,能够使气体所包含的水蒸气带来的水滴等的液滴V通过回流孔82向各单元室25回流。即,在单元室25产生的气体所包含的水蒸气在气体通过独立通路R时,在独立通路R内结露。结露的液滴V如在图12中利用虚线箭头表示的那样,朝向回流孔82流动。因此,能够使气体所包含的水蒸气等的液滴向各单元室25回流。
[0092]2.利用横切壁131对液滴V泄漏的抑制
[0093]如图9、图13所示,上盖100的盖主体110在每个独立通路R具有两个横切壁131A、131B。横切壁131A、131B均从盖主体11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以横切独立通路R的方式进行横切。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如图13所示,横切壁131A设置于上侧通路壁125A与上侧通路壁125C之间。即,设置于独立通路R的从入口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横切壁131A将一侧的端部与上侧通路壁125A连结,将另一侧的端部与上侧通路壁125C连结。因此,横切壁131A遍布通路整个宽度横切独立通路R。另外,横切壁131A设置于上侧通路壁125A的延长线上,成为相对于上侧通路壁125C正交的关系。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横切壁131A、131B的突出高度L设定为2.5mm。
[0094]另外,若着眼于独立通路R的通路宽度,则横切壁131A设置于在朝向排气出口的方向,独立通路R的通路宽度从较宽的状态变为较窄的状态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设置于独立通路R的通路宽度Rd从“Rdl”变为“Rd2”的位置。
[0095]另外,若着眼于独立通路R的形状,则横切壁131A设置为与独立通路R的弯曲部N对应。即,如图18所示,横切壁131A设置为与设置于独立通路R上的多个弯曲部NI?N7中的弯曲部NI对应。独立通路R在弯曲点NI从图18的左方向向下方向弯曲90度,横切壁131A设置于独立通路R的朝向向图18的下方弯曲的位置。
[0096]如图13所示,横切壁131B设置于上侧通路壁125G与上侧通路壁125E之间。即,设置于独立通路R的大致中间位置。横切壁131B将一侧的端部与上侧通路壁125G连结,将另一侧的端部与上侧通路壁125E连结。因此,横切壁131B遍布通路整个宽度横切独立通路R。另外,上侧通路壁125G、横切壁131B、上侧通路壁125E设置于相同直线上。
[0097]另外,若着眼于独立通路R的通路宽度,则横切壁131B设置于在朝向排气出口的方向,独立通路R的通路宽度从较宽的状态变为较窄的状态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设置于独立通路R的通路宽度Rd从“Rd3”变为“Rd4”的位置。
[0098]另外,横切壁131B设置为与独立通路R的弯曲部N5对应。即,独立通路R在弯曲点N5从图18的左斜上方向向正上方方向弯曲,横切壁131B设置于独立通路R向图18的正上方弯曲的位置。
[0099 ]设置横切壁13IA、13IB,从而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0100]如图14所示,若沿着独立通路R的顶面(上盖100的盖主体110的下表面)的液滴V到达横切壁13IA、13IB,则在此成块,进一步沿着横切壁13IA、13IB向下方移动。因此,液滴V垂下,容易落在独立通路R的底面(中盖60的上表面壁65A),液滴V难以到达共通通路U、总排气部Q、排气管道200,从而难以向外部泄漏。而且,垂落在独立通路R的底面的液滴V之后通过回流孔82向单元室25回流。因此,能够抑制各单元室25内的电解液W的减少。
[0101 ]另外,在以下面的条件进行对铅蓄电池10继续施加振动规定时间的振动试验后,能够获得下述的结果。
[0102](I)相对于同一独立通路R的横切壁131为图9的横切壁131A—处,改变横切壁131的突出尚度L进彳丁评价。
[0103 ] (2)振动的频率为7Hz,加速度为19.6m/s2且为上下方向,试验时间(施加振动的时间)为15分钟。
[0104](3)评价数为 N= 10。
[0105](4)在试验结束时,通过目视观察确认排气管道200,将液滴V未到达排气管道200的情况设为“0K”,将到达的情况设为“NG”。
[0106]此外,横切壁131的突出高度L意味着以独立通路R的顶面(S卩,上盖100的盖主体110的下表面)为基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参照图14、图15)。
[0107]如图16所示,在横切壁131的突出高度L为“O(无壁)”的情况下,在全部10次的试验过程中,1次均成为“NG”。另外,在横切壁131的突出高度L为“0.2mm”的情况下,在全部1次的试验过程中,“NG”为8次,“0K”为2次。在横切壁131的突出高度L为“0.5mm”的情况下,在全部10次的试验过程中,“NG”为7次,“0K”为3次。
[0108]另一方面,在横切壁131的突出高度L为“1.0mm”的情况下,在全部1次的试验过程中,“NG”为I次,“0K”为9次,若横切壁131的突出高度L大于“1mm”,则在全部10次的试验过程中,10次均为“0K”,不存在NG品。
[0109]根据上述的振动试验,若将横切壁131的突出高度L设为“0.2mm”以上,则能够确认抑制液滴V沿着独立通路R的顶部部分向外部泄漏的效果。另外,若将横切壁131的突出高度L设为“1.0” mm以上,则能够确认显著地抑制液滴V沿着独立通路R的顶部部分向外部泄漏。
[0110]另外,如下述那样变更(1)、(3)的条件,在进行振动试验后,能够获得图17的结果。
[0111](I)改变相对于同一独立通路R的横切壁131的设置位置进行评价。
[0112](2)振动的频率为7Hz,加速度为19.6m/s2且为上下方向,试验时间(施加振动的时间)为15分。
[0113](3)横切壁131的突出高度L为“1.0mm”,评价数为N= 1。
[0114](4)在试验结束时,通过目视观察确认排气管道200,将液滴V到达排气管道200的情况设为“0K”,将未到达的情况设为“NG”。
[0115]试验结果如图17所示,在横切壁131的设置部位处在共通路径U的直线上的情况下,在全部10次的试验过程中,“NG”为5次,“0K”为5次,在横切壁131的设置仅为图9的横切壁131A的情况下,在全部1次的试验过程中,“NG”为I次,“0K”为9次。另外,在横切壁131的设置仅为图9的横切壁131B的情况下,在全部10次的试验过程中,也是“NG”为I次“0K”为9次。
[0116]发明人认为:假设在液滴到达了共通通路U的情况下,是因为从六个独立通路R集聚的大量的液滴沿着共通通路U的顶面,因此沿着各独立通路R的顶面的液滴比沿着共通通路U的顶面的液滴少。因此,考虑为若为独立通路R的顶面,则能够通过较低的横切壁有效地堵住液滴V。根据上述的振动试验,能够确认相比共通通路U而在独立通路R设置横切壁131A、131B,从而抑制液滴V向外部泄漏的效果较高。
[0117]另外,独立通路R中的弯曲部N与直线部(例如,弯曲点N2?N3的直线区间、共通通路U)相比,沿着顶面的液滴V的移动速度较慢。因此,与液滴V的移动速度较慢的弯曲部N对应地设置横切壁131,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液滴V沿着独立通路R的顶部部分向外部泄漏的效果。
[0118]另外,如图15所示,横切壁131A、131B与上侧通路壁125相比,从上盖100的盖主体110的突出高度L较短,横切壁131A、131B的下端部132位于比上侧通路壁125与下侧通路壁85的熔敷部J的上端Jl更靠上方,并且位于比多孔质过滤器205的下端部更靠上方。据此,在电池制造时,在对上盖100的上侧通路壁125与中盖60的下侧通路壁85进行热熔敷时,横切壁131从加热板HP(参照图21)成为非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壁的下部熔化而改变形状。
[0119]“熔敷部J”是对上侧通路壁125与下侧通路壁85进行热熔敷的部位。更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包括上侧通路壁125与下侧通路壁85的熔敷面D,是通过热熔敷使壁的厚度较厚地变化的范围(Jl?J2)。
[0120]此外,横切壁131A、131B的下端部132形成为位于比熔敷部J的上端Jl更靠上方的关系,为此也可以考虑基于加热板HP的上侧通路壁125的熔融量,决定上侧通路壁125、横切壁131A、131B的突出高度L。即,在上侧通路壁125的前端部的熔融量(通过加热板熔化的部分的长度)例如为“Cmm”的情况下,只要使横切壁13IA、13IB的突出高度L比上侧通路壁125的突出高度短“Cmm”以上即可。
[0121]3.铅蓄电池的制造方法
[0122]该铅蓄电池10通过以下的(A)?(E)的工序而被制造。
[0123](A)极板组的插入以及连接体的连接工序
[0124](B)对中盖进行熔敷的工序
[0125](C)注入电解液的工序
[0126](D)对上盖进行熔敷的工序
[0127](E)焊接极柱的工序
[0128]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制造铅蓄电池10的情况下,首先,进行相对于电解槽20的各单元室25插入极板组30的工序(参照图19)。然后,在各单元室25之间,进行连接设置于同极连接片32上的连接体33的工序。由此,各单元室25的极板组30成为以串联的方式被连接的状态。
[0129]接下来,进行相对于电解槽20熔敷中盖60的工序。在该工序中,首先,将加热的加热板配置于电解槽20与中盖60之间,使电解槽20的外壁21与隔壁23的上端面和加热板的下表面接触,使中盖60的肋部91与盖隔壁93的下端面和加热板的上表面侧接触。然后,保持接触状态一定时间。由此,电解槽20侧的外壁21与隔壁23的上端部熔融,另外,中盖60侧的肋部91与盖隔壁93的下端部熔融。
[0130]然后,除去加热板,以熔融的外壁21与肋部91的前端彼此以及熔融的隔壁23与盖隔壁93的前端彼此分别整合的方式使中盖60与电解槽20的位置对准。然后,将中盖60组装于电解槽20。由此,中盖60侧的肋部91重叠并抵接于电解槽20的外壁21的上端面,中盖60侧的盖隔壁93重叠并抵接于电解槽20的隔壁23的上端面。接下来,通过图外的按压板从上下方向对中盖60与电解槽20进行按压。由此,熔融的外壁21与肋部91的前端彼此熔敷,熔融的隔壁23与盖隔壁93的前端彼此熔敷。据此,电解槽20与中盖60被熔敷(参照图20)。此外,利用加热板熔敷两个树脂材料这点与图21所示的熔敷方法相同。然后,进行从形成于中盖60的注液口 75将电解液W注入电解槽20内的工序。
[0131]接下来,进行相对于熔敷于电解槽20的中盖60熔敷上盖100的工序。在该工序中,首先,如图21所示,将加热的加热板(相当于本发明的“加热部件”)HP配置于中盖60与上盖100之间,使设置于中盖60的上表面侧的各下侧周壁83、各下侧通路壁85、各下侧筒部Ql以及各下侧隔壁71?73的上端面与加热板HP的下表面接触。另外,使设置于上盖100的下表面的各上侧周壁123、各上侧通路壁125、各上侧筒部Q2以及各上侧隔壁121?123的下端面与加热板HP的上表面侧接触。然后,保持接触状态一定时间。由此,设置于中盖60的上表面的各下侧周壁83、各下侧通路壁85、各下侧筒部Ql以及各下侧隔壁71?73的上端部熔融,另夕卜,设置于上盖100的下表面的各上侧周壁123、各上侧通路壁125、各上侧筒部Q2以及各上侧隔壁121?123的下端部熔融。
[0132]此处,设置于上盖100的下表面的横切壁131的壁高比上侧通路壁125低。因此,如图21所示,横切壁131相对于加热板HP未接触而成为非接触,从加热板HP分离。因此,在基于加热板HP的加热过程中,横切壁131未熔融,而能够保持形状。
[0133]然后,除去加热板HP,以熔融的各下侧周壁83、各上侧周壁123的前端彼此、熔融的各下侧通路壁85、各上侧通路壁125的前端彼此、熔融的各下侧筒部Q1、各上侧筒部Q2的前端彼此以及熔融的各下侧隔壁71?73、各上侧隔壁121?123的前端彼此分别整合的方式使位置对准,并且从中盖60的上方组装上盖100。由此,上盖100的上侧周壁123重叠并抵接于中盖60的下侧周壁83的上端面。另外,上盖100的上侧通路壁125重叠并抵接于中盖60的下侧通路壁85的上端面。另外,上盖100的上侧筒部82重叠并抵接于中盖的下侧筒部Ql的上端面。另外,上盖100的上侧隔壁121?123重叠并抵接于中盖60的下侧隔壁71?73的上端面。
[0134]接下来,通过图外的按压板,从上下方向对组装了上盖100的铅蓄电池10进行按压。由此,熔融的各下侧周壁83、各上侧周壁123的前端彼此熔敷,熔融的各下侧通路壁85、各上侧通路壁125的前端彼此熔敷。另外,熔融的各下侧隔壁71?73、各上侧隔壁121?123的前端彼此熔敷。据此,上盖100与中盖60被熔敷(参照图3)。由此,中盖60与上盖100组装为盖部件50,在两盖60、100之间,且在每个单元室25形成有排气筒部T、独立通路R,另外,形成有共通通路U、总排气部Q(盖部件50的制造)。然后,进行焊接极柱套41与极柱45的工序等。由此,铅蓄电池10完成。
[0135]4.效果说明
[0136]本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10将横切壁131A、131B设置于各独立通路R,使横切壁131A、131B的下端部132位于比熔敷部J的上端Jl更靠上方,从而能够抑制振动引起的液滴V的泄漏。
[0137]另外,横切壁131A、131B的从顶面起算的突出高度为1.0mm以上。这样一来,沿着顶面的液滴V显著地难以越过横切壁131A、131B,从而液滴V的泄漏抑制效果显著提高。
[0138]另外,横切壁131A、131B形成于各独立通路R。共通通路U是宽度较窄的单调的通路,从而通路内的液体的能够移动的方向被限制。因此,当在共通通路U设置横切壁的情况下,液体容易越过横切壁,因此不论该横切壁有无熔融,液滴的泄漏抑制效果均较小。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独立通路R呈使用了较宽的空间的迷宫状,液体才难以越过横切壁。因此,在独立通路R设置横切壁,在不使该横切壁熔融的情况下,与使横切壁熔融的情况相比,液滴的泄漏抑制效果显著地提高。
[0139]另外,横切壁131A、131B配置为从排气筒部T的切口部124分离。具体而言,在独立通路R中的在排气方向比切口部124更接近共通通路U的位置(后方的位置)配置横切壁131A、131B。据此,能够通过横切壁131A、131B堵住从电解槽20的单元室25飞溅并从切口部124进入独立通路R内的电解液W。因此,从电解槽20的单元室2 5经由切口部124而飞溅的电解液W未被横切壁13IA、13IB遮挡,能够抑制该电解液W直接附着于比独立通路R的横切壁131A、131B更接近共通通路U的位置、即外部出口附近。由此,减少从电解槽20的单元室25飞溅而进入独立通路R并沿着独立通路R的顶面的液滴V的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引导的液滴V的泄漏。
[0140]另外,独立通路R中的弯曲部N与直线部相比,沿着顶面的液滴V的移动速度较慢。在该结构中,与这样的液滴V的移动速度较慢的弯曲部N对应地设置横切壁131A、131B,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液滴V越过横切壁131A、131B。
[0141]另外,中盖60在独立通路R上的多处具有横切壁131A、131B。因此,即使液滴V越过第一层的横切壁131A,也能够被后层的横切壁131B堵住。因此,液滴V难以进一步向外部泄漏。
[0142]另外,独立通路R是非直线的迷宫状的通路,因此通过独立通路R的气体所包含的水蒸气容易结露。因此,电解液难以减少。
[0143]另外,横切壁131A位于通路壁125A的延长线上,横切壁131B位于通路壁125G的延长线上。据此,使形成于模具的通路壁成形用的成形槽边改变槽深边延长,从而能够对横切壁131A、131B进行成形。
[0144]另外,横切壁131A将两端部与通路壁125A、125C的壁面连结。这样一来,能够提高通路壁125A、125C的刚性。另外,横切壁131B将两端部与通路壁125G、125E的壁面连结。这样一来,能够提高通路壁125G、125E的刚性。
[0145]另外,在该结构中,在电解槽20的每个单元室25设置独立通路R。这样一来,能够将从各单元室25产生的气体经由各独立通路R向外部排出。另外,能够使独立通路R内的液滴V通过回流孔82返回各单元室25。即,气体所包含的水蒸气在独立通路R内结露从而产生的水滴等的液滴V全部返回原来的单元室25,因此能够在各单元室25之间抑制电解液W的液量变得不均匀。
[0146]<其他实施方式>
[0147]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叙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接下来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014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中盖100的盖主体100形成平坦的形状,将横切壁131A、131B形成从盖主体11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形状。横切壁131只要呈从独立通路R的顶面突出的形状即可,例如,如图22所示,也可以形成相对于盖主体300向上侧凹陷的凹部310,将其内侧面330利用为横切壁。即,在上述的情况下,凹部310的上表面壁320成为独立通路R的顶面,内侧面330成为从顶面320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因此作为横切壁发挥功能,从而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14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成为独立通路R的侧壁的通路壁RW由中盖60侧的下侧通路壁85与上盖100侧的上侧通路壁125分割构成的例子。通路壁RW除了上下分割构造之外也可以为一张壁构造。即,也可以将上侧通路壁125形成延长下侧通路壁85的长度相应的量的壁,而仅由上盖100侧的上侧通路壁125构成通路壁RW。此外,在仅由上侧通路壁125构成通路壁RW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上侧通路壁125的下端部熔敷于中盖60的台状部65的上表面壁65A,来保持气密性。另外,相同地,排气筒部T也可以不是上下分割构造,而形成仅为上盖100侧的一张壁构造。即,也可以使上盖100侧的四个上侧周壁123A?123D延长下侧周壁83A?83D的长度相应的量,仅由上盖100侧的上侧周壁123A?123D构成排气筒部T的周壁。相同地,共通通路U的侧壁、总排气部Q也可以不是上下分割构造,而形成仅为上盖100侧的一张壁构造。
[015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独立通路R上的两处设置横切壁131A、131B的例子。横切壁131A、131B只要设置于独立通路R上的至少一处以上即可,也可以设置于独立通路R上的一处或者三处以上。
[015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通路壁125A、通路壁125G的延长线上设置横切壁131A、横切壁131B的例子。横切壁131A、131B只要横切独立通路R即可,也可以设置于通路壁125A、通路壁125G的延长线上以外的场所。
[015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在各单元室25产生的气体经由各独立通路R向共通通路U输送,从总排气部Q的排气管道200—并排出的结构。气体的排气方法除了基于总排气部Q的一并排气方式之外,也可以形成独立排气方式。即,也可以将在各单元室25产生的气体从设置于各独立通路R的排气口单独地排出。
[015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电解槽20设置多个单元室25的结构,但电解槽20也可以为不具有单元室25的结构。
【主权项】
1.一种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极组; 电解液; 收纳所述电极组与所述电解液的电解槽;以及 对所述电解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 所述盖部件包括: 覆盖所述电解槽的中盖; 重叠并熔敷于所述中盖的上部的上盖;以及 配置于所述中盖与所述上盖之间并使所述电解槽内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路, 所述排气通路的底面以使通路内的液体向所述电解槽内回流的方式倾斜, 所述上盖具有: 与所述中盖熔敷并构成所述排气通路的侧壁的通路壁;以及 设置于所述排气通路的顶面并横切所述排气通路的横切壁, 所述横切壁的下端部相对于所述通路壁与所述中盖的熔敷部位于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切壁的从所述顶面起算的突出高度为1.0mm以上。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解槽被分隔成多个单元室, 所述排气通路包括与所述多个单元室的每一个连通的多个独立通路以及与所述多个独立通路连通并将来自所述多个独立通路的气体向外部一并排出的共通通路, 所述横切壁在所述多个独立通路的顶面的每一个至少形成有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至少使所述上盖熔融而熔敷所述中盖与所述上盖。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切壁设置于所述通路壁的延长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独立通路具有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横切壁配置为与所述弯曲部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盖具有朝向所述上盖侧向上突出的下侧通路壁, 所述上盖具有朝向所述中盖侧向下突出并与所述下侧通路壁熔敷的上侧通路壁, 所述横切壁相对于所述上侧通路壁与所述下侧通路壁的熔敷部位于上侧。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切壁在所述独立通路上设置于在朝向排气出口侧的方向上通路宽度从较宽的状态变为较窄的状态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盖具有使所述电解槽内与所述独立通路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上盖具有包围所述中盖的所述连通孔的周围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独立通路连通的开口部的排气筒部, 所述横切壁配置为从所述排气筒部的所述开口部分离。10.—种铅蓄电池的盖部件的制造方法,其是对铅蓄电池的电解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电解槽的中盖、重叠并熔敷于所述中盖的上部的上盖、配置于所述中盖与所述上盖之间并使所述电解槽内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路,所述排气通路的底面以使通路内的液体向所述电解槽内回流的方式倾斜,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中盖熔敷而构成所述排气通路的侧壁的通路壁、设置于所述排气通路的顶面并横切所述排气通路的横切壁,所述横切壁的高度比所述通路壁低,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熔敷工序,即:使所述上盖的所述通路壁与加热部件接触而熔融后与所述中盖抵接,进而使所述上盖的所述通路壁与所述中盖熔敷, 在所述熔敷工序中,使所述上盖的所述横切壁相对于所述加热部件成为非接触,从而不使所述横切壁熔融。
【文档编号】H01M2/04GK106025111SQ20161019189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藤本直生
【申请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