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软包装膜及电池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41008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装膜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坑140的后壁面141为平面,该平面相对第二对折面120倾斜。
[0034]具体地,第二凹坑140的后壁面141与第二对折面120之间的锐角角度为20?30度。这样可以使第二凹坑140的后壁面141更加容易制作。
[0035]更具体地,第二凹坑140的后壁面141在第二对折面120上的投影长度L为10?14mm0
[0036]当然,第二凹坑140的后壁面141并不局限于平面,还可以是弧面。
[0037]第一凹坑130与所述第二凹坑140间隔设置,即第二凹坑140的边沿与对折线X不重合,即第二凹坑140的边沿与对折线X之间具有间隔。此间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坑之间必须有的凹模隔板厚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凹坑140靠近对折线X的壁面为弧面或者是斜面,冲压凹坑时不需要形成与第二对折面120相互垂直的壁面,则冲压第一凹坑130以及第二凹坑140凹模之间不需要设有凹模隔板也是可以的。
[0038]优选,第一凹坑130以及第二凹坑140的间隔距离为5_8mm。S卩,第二凹坑140的后壁面141边沿距离对折线X的距离S为5?8mm。这样可使电池封装操作时更加省力,且电池外观更加光滑、平整。
[0039]在实际生产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凹坑130、第二凹坑140的壁面与坑底面之间以及壁面与对折面之间允许工艺范围内的圆滑过渡。
[004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软包装膜,其第一凹坑130和第二凹坑140在顶封边处的总深度与电池电芯厚度相匹配,电池电芯放入第一凹坑130后,对折的软包装膜容易对齐、易于包装。电池电芯的尾部因第二凹坑140的后壁面141距离第二对折面120的距离较小,加上软包装膜100以第一凹坑130的边沿为对折线X,在封装时电池电芯会对第二凹坑140的后壁面141以及后壁面141与对折线X之间的部分顶出一定深度来,由于该深度是在电池封装时由电池电芯顶出来,因此它与第一凹坑130紧紧相连的,中间不会出现未利用的软包装膜间隔,软包装膜与电池电芯结合的更紧密,电池外观会更加舒展、平整。另夕卜,电池软包装膜不存在多余包装膜长度,便没有了普通双坑设计的折叠后的空间浪费,这样有效提高了电池空间利用率,而且还提高了软包装膜的有效利用率。再次,由于第一凹坑130和第二凹坑140的设计,使电池厚度可以设计得更大,其长度方向又没有空间浪费,这样两者同步作用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设计容量。
[004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软包装膜,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厚度较厚、超过冲深工艺的电池,另外,电池包装模块的制造难度不大,适合大批量推广使用。
[00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
[0043]—种电池,包括电池软包装膜以及封装在所述电池软包装膜内的电池电芯;其中,电池软包装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软包装膜。
[0044]其中,电池电芯一般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电池电芯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各种电池电芯,在此不再赘述!
[0045]具体地,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更具体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锂离子电池,亦或其它电池。
[004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其尾部没有了多余无用的包装膜,使电池外观舒展、漂
[004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电池软包装膜,用于封装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软包装膜包括一对折线,位于所述对折线两侧的第一对折面和第二对折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折面上的第一凹坑,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对折面上的第二凹坑;沿所述对折线对折所述第一对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对折面,所述第一凹坑与所述第二凹坑开口方向彼此相对; 所述第二凹坑靠近所述对折线的壁面到所述第二对折面的距离沿远离所述对折线的方向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坑靠近所述对折线的壁面为相对所述第二对折面倾斜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坑靠近所述对折线的壁面与所述第二对折面之间的锐角角度为20?3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坑靠近所述对折线的壁面为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与所述第二凹坑并列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凹坑靠近所述第二凹坑的边沿位于所述对折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以及所述第二凹坑的间隔距离为5?8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坑靠近所述对折线的壁面在所述第二对折面上的投影长度为10?14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坑的深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的深度为2.5?3.1_,所述第二凹坑的深度为0.9?1.5_。10.一种电池,包括电池软包装膜以及封装在所述电池软包装膜内的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软包装膜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软包装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软包装膜,用于封装电池电芯,所述电池软包装膜包括一对折线,位于所述对折线两侧的第一对折面和第二对折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折面上的第一凹坑,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对折面上的第二凹坑;沿所述对折线对折所述第一对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对折面,所述第一凹坑与所述第二凹坑开口方向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凹坑靠近所述对折线的壁面到所述第二对折面的距离沿远离所述对折线的方向逐渐增大。上述电池软包装膜,由于其第二凹坑靠近对折线的壁面的独特结构设计从而使封装好的电池没有多余浪费空间,有效提高了电池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池。
【IPC分类】H01M10/0525, H01M2/02
【公开号】CN205050882
【申请号】CN201520817714
【发明人】刘焕刚, 王理, 叶海松
【申请人】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