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背胶贴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746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路板背胶贴合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路板背胶贴合治具。



背景技术:

柔性线路板因客户所需而贴大面积背胶时,由于背胶面积过大,不便于人员贴合,易产生偏移,而因所贴的背胶都含有黏性,一旦贴偏则不便再作调整,这样便会产生制品或背胶报废,增加成本,且会降低人员工作效率。

在线路板加工中PIN针常用于线路板孔位的固定,为保证线路板固定的稳定性,PIN针与孔位的配合一般比较紧,而一些线路板的孔位较为薄弱,一旦线路板加工过程中稍有不慎PIN针极容易对孔位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路板背胶贴合治具,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线路板背胶贴合治具,包括弹簧PIN、底板、中盖板和上盖板,所述底板、中盖板和上盖板从下到上依次叠放,底板、中盖板和上盖板上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多个 PIN 孔,底板的 PIN 孔内均安装有弹簧 PIN,弹簧 PIN 包括针管、弹簧和 PIN 针,PIN 针的上部为锥形,所述弹簧 PIN 的 PIN 针依次向上穿过中盖板和上盖板的 PIN 孔。所述PIN针包括基柱及设置于基柱端部的弹性尖端,所述弹性尖端包括锥形部及固定部,所述锥形部由若干弹片端部相接围合成锥形结构,所述弹片另一端同向延伸围合成圆柱状的固定部,所述弹性尖端顶部为圆角。

上述底板、中盖板和上盖板上的对应位置的 PIN 孔至少为 3 个。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

柔性线路板、待贴合的背胶与底板的 PIN 孔对应位置均设置有 PIN 孔。

贴合时,取下上盖板,将柔性线路板按 PIN 孔位置套入中盖板对应的 PIN 针上,柔性线路板紧贴于中盖板上,再将背胶按 PIN 孔的位置套入中盖板对应 PIN 针上,背胶通过其PIN 孔支撑在 PIN 针上部锥形段上,并停留在柔性线路板上方一段距离,不会立即粘合在线路板上,待工作人员对背胶调整对位后,重新压上上盖板,弹簧 PIN 的 PIN 针在上盖板的压力下缩入针管内,从而完成背胶的贴合动作。

完成后打开上盖板,掀起中盖板,将贴好背胶的柔性线路板与 PIN 针分离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大面积背胶不便对位调整的问题,并且适用于所有柔性线路板大面积背胶的贴合,降低了产品不良率,并提升了工作人员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PIN针方便插拔,节约安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连接稳定,固定效果好,具有缓冲作用,能够对线路板的孔位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 1 的 A—A 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完成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PIN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线路板背胶贴合治具,如图1、2、5所示,包括弹簧 PIN 1、底板 2、中盖板 3 和上盖板 4,所述底板2、中盖板 3 和上盖板 4 从下到上依次叠放,底板 2、中盖板 3 和上盖板 4 上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多个 PIN 孔 5,底板的 PIN 孔 5 内均安装有弹簧 PIN 1,弹簧 PIN 1 包括针管 6、弹簧 7和 PIN 针 8,PIN 针 8 的上部为锥形,PIN 针 8 依次向上穿过中盖板 3 和上盖板 4 的 PIN 孔5。所述PIN针8包括基柱81及设置于基柱81端部的弹性尖端82,所述弹性尖端82包括锥形部83及固定部84,所述锥形部83由若干弹片端部相接围合成锥形结构,所述弹片另一端同向延伸围合成圆柱状的固定部84,所述弹性尖端82顶部85为圆角。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

在柔性线路板 9、待贴合的背胶 10 与底板 2 的 PIN 孔 5 对应位置均设置有 PIN 孔11。

贴合时,取下上盖板 4,将柔性线路板 9 按 PIN 孔 11 位置套入中盖板 3 对应的 PIN针 8 上,柔性线路板 9 紧贴于中盖板 3 上,再将背胶 10 按 PIN 孔 11 的位置套入中盖板 3 对应 PIN 针 8 上,背胶 10 通过其 PIN 孔 11 支撑在 PIN 针 8 上部锥形段上,并停留在柔性线路板 9 上方一段距离,不会立即粘合在柔性线路板 9 上,待工作人员对背胶 10 调整对位后,重新压上上盖板 4,弹簧 PIN 1 的 PIN 针 8 在上盖板 4 的压力下缩入针管 6 内,从而完成背胶的贴合动作。

完成后打开上盖板 4,掀起中盖板 3,将贴好背胶 10 的柔性线路板 9 与 PIN 针 8 分离即可。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