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保护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838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其保护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片结构包含保护胶层以及撕离层。保护胶层具有第一侧边、相连接的第一凹凸边缘与第一平整边缘,且第一凹凸边缘与第一平整边缘位于第一侧边。撕离层具有依序相连接的第一撕手部、第一连接颈部与贴合部,且贴合部接触于保护胶层,其中第一凹凸边缘邻接于第一连接颈部,且第一连接颈部与第一平整边缘之间形成第一缺口。
【专利说明】
显示装置及其保护片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保护片结构,特别是一种助于定位与组装的保护片结构及其具有该保护片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般的显示装置中,设有电子元件作为信号的传递或指令,使得显示装置能够顺利操作与显示画面。然而,电子元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信号干扰、元件脱落等问题,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操作与可靠度。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使用保护片贴覆于电子元件上方,除了可以增加固定夕卜,亦可达到保护、隔绝或静电防护等作用。请参阅图1(a)至图1(c),图1(a)至图1(c)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保护片组装示意图。于现有的显示装置10中,显示面板11设有电子元件13,而保护片15则具有保护胶层16与撕离层17。将保护片15贴覆于电子元件13后,会再将保护片15的撕离层17移除,如图1(b)所示。在理想中的组装流程中,当撕离层17移除的后,保护胶层16要完整且紧密的覆盖于电子元件13上方,进而强化固定力与防护的作用。
[0004]然而,在实际的组装流程中,往往会在移除撕离层17的步骤,同时将保护胶层16掀离于电子元件13表面,如图1(c)所示。如此一来,保护胶层16无法达到固定与防护的作用,而降低组装的可靠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以保护片结构。保护片结构可以助于离型层的移除,增加保护片的贴覆力与组装可靠度。
[0006]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一实施例的保护片结构,包含保护胶层与撕离层。保护胶层具有第一侧边、相连接的第一凹凸边缘与第一平整边缘,且第一凹凸边缘与第一平整边缘位于第一侧边。撕离层具有依序相连接的第一撕手部、第一连接颈部与贴合部,且贴合部接触于保护胶层,其中第一凹凸边缘邻接于第一连接颈部,且第一连接颈部与第一平整边缘之间可形成第一缺口。
[0007]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电路板与保护胶层。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显示面板,且保护胶层设置于电路板。保护胶层具有第一侧边、相连接的第一凹凸边缘与第一平整边缘,且第一凹凸边缘与第一平整边缘位于第一侧边。
[0008]以上的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09]图1(a)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保护片组装示意图。
[0010]图1(b)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保护片组装示意图。
[0011]图1(c)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保护片组装示意图。
[0012]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凹凸边缘示意图。
[0014]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凹凸边缘示意图。
[0015]图4(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膜片构的凹凸边缘的角度示意图。
[0016]图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凹凸边缘的角度示意图。
[0017]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5(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以保护片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
[0022]10,20显示装置
[0023]11、21显示面板
[0024]13,23电子元件
[0025]15保护片
[0026]16、24保护胶层
[0027]17撕离层
[0028]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保护片
[0029]110、210、310、410、510、610、710、810 保护胶层
[0030]111、411、511、911 第一侧边
[0031]113、413、513、913 第二侧边
[0032]114、415、515、915 第三侧边
[0033]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 第一凹凸边缘
[0034]122、822、922 第一平整边缘
[0035]124、824、924 第二平整边缘
[0036]126,926第二凹凸边缘
[0037]130、230、330、430、530、630、730、830 撕离层
[0038]131,831 第一撕手部
[0039]132、632、732、832 第一连接颈部
[0040]133、贴合部
[0041]134、834 第一缺口
[0042]135第二连接颈部
[0043]136第二撕手部
[0044]137、837 第二缺口
[0045]22电路板
[0046]a第一凹凸边缘的长度
[0047]b第一连接颈部的宽度
[0048]L保护胶层的宽度
[0049]α、γ 角度
[0050]β顶角角度[0051 ] φ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0053]请参阅图2,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示意图。保护片100包含保护胶层110与撕离层130,而保护胶层110设置于撕离层130,且撕离层130的表面积会大于保护胶层110的表面积,便于藉由接触撕离层130而施力,进而将撕离层130分离于保护胶层110。具体而言,保护胶层110具有第一侧边111、相连接的第一凹凸边缘120与第一平整边缘122,且第一凹凸边缘120与第一平整边缘122位于保护胶层110的第一侧边111。撕离层130则具有依序相连的第一撕手部131、第一连接颈部132与贴合部133,且贴合部133接触于保护胶层110。换言之,撕离层130的贴合部133与保护胶层110相互重叠接触。
[0054]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120邻接于第一连接颈部132,且第一连接颈部132与第一平整边缘122之间可形成第一缺口 134。从图2来看,第一撕手部131、第一连接颈部132与保护胶层110的宽度是有变化的,换句话说,第一连接颈部132的宽度b小于保护胶层110的宽度L,使得第一撕手部131、第一连接颈部132与保护胶层110之间可形成第一缺口 134。当使用者欲将撕离层130移除时,可从第一撕手部131施力而撕开撕离层130。在撕离的过程中,撕离层130与保护胶层110的分离界面会位于第一凹凸边缘120。因此当通过第一凹凸边缘120的设置,可以降低其分离界面的黏贴面积与黏着力,助于将撕离层130与保护胶层110的分离。此外,由于第一连接颈部132的宽度减缩而形成第一缺口 134,除了减少撕离层130与保护胶层110的分离界面的接触面积外,亦可便于使用者操作的顺手度,以提生组装效率。
[0055]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120为非平整的边缘,而是设有微结构或起伏结构的边缘。相对于第一平整边缘122来说明,第一平整边缘122则为平整或呈现直线状的边缘。换句话说,第一凹凸边缘120上的相邻两点,其具有不同斜率或曲率,而第一平整边缘122上的相邻两点,则具有相同斜率或曲率。于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120为锯齿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3(a),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凹凸边缘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220为半圆状或波浪状(未绘示),可减少其分离界面的黏贴面积与黏着力。请参阅图3(b),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凹凸边缘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320为圆顶角的锯齿结构,亦可助于撕离层与保护胶层分离。
[0056]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凹凸边缘的角度示意图,于如图4(a)的实施例中,保护片400的第一凹凸边缘420为锯齿结构,且其锯齿结构具有一顶角角度β。同时,第一凹凸边缘420与第一连接颈部432的一边缘形成角度α。详言之,保护胶层4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411与第二侧边413、第三侧边415,而第三侧边415位于第一侧边411与第二侧边413之间,且第三侧边415邻接于第一侧边411。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颈部432具有一边缘,而该边缘为保护胶层410的第三侧边415的延伸边缘,换言之,该边缘分别连接于第一侧边411与第三侧边415。如图4(a)所示,第一连接颈部432的边缘连接且平行第三侧边415,同时亦连接且垂直于第一侧边411,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连接颈部432的边缘分别连接第一侧边411与第三侧边415,且其边缘亦可于第三侧边415之间形成角度(非180的角度)。第一凹凸边缘420为锯齿结构所组成,具体而言,第一凹凸边缘420为多个尖顶角结构排列而形成锯齿结构,因此,第一凹凸边缘420设有一个最邻近第三侧边415的锯齿结构。角度α为其最邻近第三侧边415的锯齿结构与第一连接颈部432的该边缘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而于本实施例中,角度α的角度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45°,而顶角β为2α。在此角度α与顶角β的角度范围中,便于移除撕离层430时,能够较轻易使撕离层430与保护胶层410分离,助于组装可靠度。
[0057]请参阅图4(b),图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凹凸边缘的角度示意图。图4(b)的实施例与图4(a)的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凹凸边缘520的锯齿结构的顶角与第一连接颈部532的边缘接触,而图4(a)的实施例则是第一凹凸边缘420的锯齿结构的底角与第一连接颈部432的边缘接触。于图4(b)的实施例中,相邻两锯齿结构之间具有夹角Φ,而最邻近第三侧边515的锯齿结构与第三侧边515之间具有角度γ,且角度Y为O。至45°,而夹角Φ为2 γ。如此一来,助于撕离层530与保护胶层510分离,使得移除撕离层530时,不易影响保护胶层510与其他物件之间的黏附力,提升组装可靠度与良率。图4(b)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与第一连接颈部的边缘、第三侧边的接触或排列关系、角度T与夹角Φ的关系,亦可应用于图3(a)与图3(b)的变形例中;而图4(a)的实施例中,角度α与顶角β的关系亦可应用于图3(b)的实施例中。
[0058]请再参阅图2所示的实施例,保护胶层110更包含第二侧边113、相连的第二平整边缘124与第二凹凸边缘126,且第二侧边113与第一侧边111位于保护胶层110的相对两侧,而第二凹凸边缘126与第二平整边缘124皆形成于第二侧边113。撕离层130亦包含相邻的第二连接颈部135与第二撕手部136,而第二连接颈部135邻接于第二凹凸边缘126,且第二连接颈部135与第二平整边缘124之间可形成第二缺口 137。换言之,撕离层130具有依序相连接的第一撕手部131、第一连接颈部132、贴合部133、第二连接颈部135与第二撕手部136,亦即撕离层130以贴合部133为基准轴而具有形状对称的结构。第二平整边缘124、第二凹凸边缘126、第二连接颈部135与第二撕手部136则与前述第一平整边缘122、第一凹凸边缘120、第一连接颈部132与第一撕手部131相雷同,因此不在加以赘述。
[0059]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撕手部131、第一连接颈部132、贴合部133、第二连接颈部135与第二撕手部136的依序的排列方向为第一延伸方向,而第一凹凸边缘120于第一延伸方向上与第二平整边缘124相对应,第一平整边缘122于第一延伸方向上则与第二凹凸边缘126相对应。具体而言,第一平整边缘122与第一凹凸边缘120位于保护胶层110的第一侧边111,而第二平整边缘124与第二凹凸边缘126位于保护胶层110的第二侧边113。相对于第一平整边缘122而言,第一凹凸边缘120更邻近第三侧边115,使得第一凹凸边缘120位于第三侧边115与第一平整边缘122。相对于第二平整边缘124而言,第二凹凸边缘126更远离第三侧边115,使得第二平整边缘124位于第三侧边115与第二凹凸边缘126。从图2的实施例中可发现,第一连接颈部132邻接第一凹凸边缘120,而第一缺口 134邻近于第一平整边缘122。同样地,第二连接颈部135邻接于第二凹凸边缘126,而第二缺口 137邻近于第二平整边缘124。如此设计,可使施力于撕离层130时,撕离层130与保护胶层110之间的分离界面(即第一凹凸边缘120或第二凹凸边缘126),其接触面积变小,更助于使两层结构分离。值得一提的结构设计在于,第一凹凸边缘120相比起第二凹凸边缘126更邻近第三侧边115,亦即第一凹凸边缘120与第二凹凸边缘126的位置关系为类似或相同于对角线关系。换言之,第一凹凸边缘120与第二凹凸边缘126为错位设置,使得以第一延伸方向来看,第一凹凸边缘120的位置对应于第二平整边缘124,而第二凹凸边缘126的位置则对应第一平整边缘122。除了助于分离撕离层130与保护胶层110、提升组装可靠度之外,亦可增加使用者的撕除手感与效率。
[0060]于图2的实施例中,保护胶层的宽度L大于第一凹凸边缘的长度a,且长度a与宽度L的比值需小于或等于1/2。经由实验发现,当第一凹凸边缘长度渐增至使其比例大于1/2时,助于两层分离的效益不如预期的明显提升。因此,当长度a与宽度L的比值为小于或等于1/2时,第一连接颈部132或第二连接颈部135于施力于撕离层130时,不会发生断裂,而影响撕离层130的贴合部133与保护胶层110的分离效果,同时,亦可兼顾凹凸边缘所带来提升分离效率的功效。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120的长度a与第一连接颈部132的宽度b相同,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5(a)与图5(b),图5(a)与图5(b)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示意图。于图5(a)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620的长度a大于第一连接颈部632的宽度b;而于图5(b)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720的长度a小于第一连接颈部732的宽度b。于此两变形例中,可依量产便利性等考量而选择适当的长度与宽度关系。
[0061]为便于说明,图式中所绘示的第一撕手部、第一连接颈部与第二撕手部、第二连接颈部的形状、宽度或面积皆相同,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连接颈部与第二连接颈部的宽度可以不相同,或者,第一撕手部与第二撕手部的面积不相同,因此,可依不同需求而搭配设计不同尺寸、形状。另外,于前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与第二凹凸边缘的长度亦相同,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于变形例中,第一凹凸边缘与第二凹凸边缘的长度可不相同。
[0062]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保护片结构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的保护片800,与前述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一缺口 834的形状为三角形,而第二缺口837的形状亦为三角形。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一缺口834与第二缺口837亦可为矩形(如前述的实施例所绘式)或多边形,另外,第一缺口834与第二缺口837的形状可相同、亦可不相同。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缺口 834需邻接于第一平整边缘822,而第二缺口 837邻接于第二平整边缘824,使得第一连接颈部832的部分宽度会小于保护胶层810与第一撕手部831。另外,第一缺口 834与第二缺口837的缺口指向方向为异向、非同向,详言之,如以如此一来,保护胶层810与撕离层830的分离界面为第一凹凸边缘820,助于两层分离,亦可强化使用者的撕离顺手度。
[0063]请参阅图7,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包含显示面板21、电路板22与保护胶层24,且电路板22电性连接于显示面板21,保护胶层24设置于电路板22。具体而言,电路板22具有电子元件23,而保护胶层24可覆盖于电子元件23与电路板22,使得电子元件23获得保护而减少干扰,且可增加固定力,进而提升显式装置的显示品质。于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23可为晶片,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电子元件23亦可为电路板上的金属垫、接地元件或感测元件等等。
[0064]将保护胶层24贴覆于电路板22的组装流程中,是先将具有撕离层与保护胶层24的保护片贴于电路板22上,之后,撕除保护片的撕离层,而将保护胶层24留于电路板22或电子元件23的表面上,如图7所示。于图7的实施例中,保护胶层24具有第一侧边911、相连接的第一凹凸边缘920与第一平整边缘922,且第一凹凸边缘920与第一平整边缘922位于第一侧边911。第一凹凸边缘920可为锯齿结构、波浪结构、半圆结构或圆顶角的锯齿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详言之,第一凹凸边缘920为非平整的边缘,而是设有微结构或起伏结构的边缘。相对于第一平整边缘922来说明,第一平整边缘922则为平整或呈现直线状的边缘。换句话说,第一凹凸边缘920上的相邻两点,其具有不同斜率或曲率,而第一平整边缘922上的相邻两点,则具有相同斜率或曲率。
[0065]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的保护胶层24亦具有相对于第一侧边911的第二侧边913、第三侧边915、相连接的第二凹凸边缘926与第二平整边缘924,且第二凹凸边缘926与第二平整边缘924位于第二侧边913,而第三侧边915则邻接于第一侧边911。关于第二凹凸边缘926的说明与上述的第一凹凸边缘920相同,则不加以赘述。如图7所示,第一凹凸边缘920相比起第二凹凸边缘926更邻近第三侧边915,亦即第一凹凸边缘120与第二凹凸边缘126的位置关系为类似或相同于对角线关系。换言之,第一凹凸边缘120与第二凹凸边缘126为错位设置。
[0066]于图7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920的长度a与保护胶层24的宽度L的比值需小于或等于1/2。经由实验发现,当第一凹凸边缘长度渐增至使其比例大于1/2时,助于两层分离的效益不如预期的明显提升。因此,当长度a与宽度L的比值为小于或等于1/2时,第一连接颈部132或第二连接颈部135于施力于撕离层130时,不会发生断裂,而影响撕离层130的贴合部133与保护胶层110的分离效果,同时,亦可兼顾凹凸边缘所带来提升分离效率的功效。
[0067]如图7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920为锯齿结构,而锯齿结构的顶角为大于0°,且小于90°,亦即第一凹凸边缘920为锐顶角的锯齿结构。于另一变形例中,当第一凹凸边缘920为圆顶角的锯齿结构时,该圆顶角的夹角范围亦为大于0°,且小为9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凸边缘920为相同大小、形状的微结构所排列而成,且第一凹凸边缘920与第二凹凸边缘926的形状、尺寸皆相同。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一凹凸边缘920亦可为不同大小、形状的为结构所排列而成,或者第一凹凸边缘920与第二凹凸边缘926为不同形状或尺寸。
[0068]于图7的实施例中,保护胶层24为应用于显示装置的电路板上,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其保护胶层24亦可应用于其他物件上,可达到保护物件的功效及可。举例而言,保护胶层可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用来作为静电防护或线路保护之用。
[0069]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片结构与显示装置。通过保护片的保护胶层设有凹凸边缘,助于保护胶层与撕离层的分离功效。除了便于分离之外,亦不影响保护胶层贴覆于元件的黏覆力,进而强化组装的可靠度与效率。
[0070]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保护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保护胶层,具有一第一侧边、相连接的一第一凹凸边缘与一第一平整边缘,且该第一凹凸边缘与该第一平整边缘位于该第一侧边;以及 一撕离层,具有依序相连接的一第一撕手部、一第一连接颈部与一贴合部,且该贴合部接触于该保护胶层,其中该第一凹凸边缘邻接于该第一连接颈部,且该第一连接颈部与该第一平整边缘之间可形成一第一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胶层更包含一第二侧边、相连的一第二凹凸边缘与一第二平整边缘,且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一侧边位于该保护胶层的相对两侧边,而该第二凹凸边缘与该第二平整边缘则位于该第二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撕离层更包含相邻的一第二撕手部与一第二连接颈部,而该第二连接颈部邻接于该第二凹凸边缘,且该第二连接颈部与该第二平整边缘之间可形成一第二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撕手部、该第一连接颈部、该贴合部、该第二连接颈部与该第二撕手部的依序的排列方向为一第一延伸方向,而该第一凹凸边缘于该第一延伸方向上与该第二平整边缘相对应,该第一平整边缘于该第一延伸方向上则与该第二凹凸边缘相对应。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不面板; 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显示面板;以及 一保护胶层,设置于该电路板,且该保护胶层具有一第一侧边、相连接的一第一凹凸边缘与一第一平整边缘,且该第一凹凸边缘与该第一平整边缘位于该第一侧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胶层更具有一相对于该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相连接的一第二凹凸边缘与一第二平整边缘,且该第二凹凸边缘与该第二平整边缘位于该第二侧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胶层更具有一第三侧边,且该第三侧边邻接于该第一侧边,其中该第一凹凸边缘比其该第二凹凸边缘更靠近该第三侧边。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凸边缘可为锯齿结构、波浪结构、半圆结构或圆顶角的锯齿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凸边缘与该保护胶层的宽度比值为小于或等于1/2。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凸边缘具有一锐角结构。
【文档编号】H05K1/02GK205648187SQ20162046005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9日
【发明人】朱孟成, 陈鸿志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