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集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888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集成电路的制作方法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3D影像和2D影像的再现技术的
技术领域
的发明。本发明涉及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技术,尤其涉及在记录介质上的影像数据的配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3D影像的电影作品增加,为了将这样的电影作品供家庭观赏,要求在光盘上以维持高画质的状态保存3D影像。在光盘上保存3D影像时,要求与只能对保存有2D影像的光盘进行再现的再现装置(下面称作“2D再现装置”)之间具有再现兼容性。对于保存有3D影像的光盘,在2D再现装置不能将3D影像作为2D影像进行再现的情况下,需要把相同的内容制作成3D用光盘和2D用光盘这两种,导致成本增加。因此,对于保存有3D影像的光盘而言,要求在2D再现装置中作为2D影像进行再现,在能够再现2D影像和3D影像的再现装置(下面称作“2D/3D再现装置”)中,能够作为2D影像或3D影像来进行再现。此外,通过使用具有再现兼容性的光盘,在2D/3D再现装置中,能够用1个光盘来再现并观赏3D影像和2D影像。图104是示出用于对记录有3D影像内容的光盘确保针对2D再现装置的兼容性的技术的示意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光盘6701上保存有两种视频流。一种是2D/左视视频流,另一种是右视视频流。“2D/左视视频流”在3D影像的再现中表示视听者的左眼所看到的2D图像,即“左视”,在2D影像的再现中表示其2D影像本身。“右视视频流”在3D影像的再现中表示视听者的右眼看到的2D影像,即“右视”。在左右的视频流之间,帧频相同,但是帧的显示期间错开半个帧周期。例如,当各视频流的帧频在1秒之间为M帧时,2D/左视视频流和右视视频流的各帧每1/48秒交替显示。如图104所示,在光盘6701上,各视频流分割为多个区段6702A-C、6703A-C。各区段包含1个以上的GOP(GroupofPictures),被光盘驱动器统一读取。下面,将属于2D/左视视频流的区段称作“2D/左视区段”,将属于右视视频流的区段称作“右视区段”。2D/左视区段6702A-C和右视区段6703A-C交替配置在光盘6701的轨道6701A上。在邻接的两个区段6702A-6703A、6702B-6703B、6702C-6703C之间,再现时间相等。将这样的区段的配置称作“交织配置”。如下所示,以交织配置记录的区段组用于3D影像的再现和2D影像的再现双方。在2D再现装置6704中,光盘驱动器6704A在光盘6701上的区段中,从开头起依次只读取2D/左视区段6702A-C,另一方面跳过右视区段6703A-C的读取。此外,影像解码器6704B将由光盘驱动器6704A读取的区段依次解码为影像帧6706L。由此,在显示装置6707上只显示左视,视听者看到一般的2D影像。在3D再现装置6705中,光盘驱动器6705A从光盘6701交替读取2D/左视区段和右视区段,若用代码表示所读取的区段,则为6702A、6703A、6702B、6703B、6702C、6703C的顺序。此外,从所读取的各区段中,2D/左视视频流被传送到左影像解码器6705L,右视视频流被传送到右影像解码器6705R。各影像解码器6705L、6705R将各视频流交替解码为影像帧6706L、6706R。从而,在显示装置6708上交替显示左视和右视。另一方面,快门眼镜6709使得左右镜片与显示装置6708的画面切换同步地交替地变成不透明。因此,带着快门眼镜6709的视听者所看到的显示装置6708上所显示的影像成为3D影像。不限定于光盘,在记录介质上保存3D影像内容时,如上所述利用区段的交织配置。由此,能够将该记录介质应用于2D影像的再现和3D影像的再现双方。专利文献1日本特許第3935507号公報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光盘中,有些为如所谓的双层盘那样包括多个记录层。在这样的光盘中,有时会跨过两层而记录一系列的流数据。此外,在单层盘中,有时在一系列的流数据之间记录其他数据。在这些情况下,光盘驱动器的光拾取器(pickup)在从光盘读取数据的过程中,必需进行与层切换相伴的焦点跳转或与盘的半径方向移動相伴的轨道跳转。这些跳转一般寻道时间较长,所以称作“长跳跃”。为了不管是否发生长跳跃都把影像无缝地进行再现,必须要使即将长跳跃之前所读取的区段的大小充分大,以便满足在长跳跃中影像解码器内的缓冲器不会发生下溢的条件。在图104所示的区段的交织配置中,为了在2D影像和3D影像双方的再现中满足上述条件,只要使得即将长跳跃之前被存取的2D/左视区段充分扩大就可以。但是,此时,必须把再现时间与该区段相等的右视区段也一并扩大。其结果,在右影像解码器6705R内应确保的缓冲器容量成为比充分满足上述条件的容量还要大的容量。由于这会阻碍3D再现装置6705内的缓冲器容量进一步减少以及存储器的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并不优选。在此,为了将在右影像解码器6705R内应确保的缓冲器容量抑制为必要最小限度,例如,考虑在进行长跳跃的紧之前或紧之后分离2D影像的再现路径和3D影像的再现路径的方案。在此,所谓“影像的再现路径”,是指表示其影像的视频流的各部分与其再现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此外,所谓“再现路径的分离”,是指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了视频流的再现对象部分及其复制数据之后,将它们分别分配到不同的再现路径。在将2D影像的再现路径和3D影像的再现路径如上所述进行分离时,在再现2D影像时和再现3D影像时,能够分别设计即将长跳跃之前应读取的2D/左视区段的大小。因此,能够在将应在右影像解码器6705R内确保的缓冲器容量抑制到必要最小限度的状态下,在再现2D影像时和再现3D影像时的任一个情形下,都能够防止在长跳跃中发生各影像解码器6705L、6705R内的缓冲器下溢。但是,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上2D/左视视频流的相同部分重复记录在不同的区段来保存。从有效应用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的观点来看,希望能够抑制这种重复的增加。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能够减少在再现装置内应确保的缓冲器容量,且以能够抑制在不同的区段重复保存的数据量的增加的配置记录流文件。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记录介质,记录有由多个数据块构成的交织流和管理信息,其特征在于,上述交织流包括主视流和子视流,上述主视流用于平面视觉再现,上述子视流与上述主视流组合而用于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中,上述多个数据块包括由上述主视流构成的多个主视数据块和由上述子视流构成的多个子视数据块,上述管理信息包括2D管理信息和3D管理信息,上述2D管理信息在平面视觉再现时参照上述主视数据块,上述3D管理信息在立体视觉再现时参照上述主视数据块,在上述多个数据块的种类中有共用数据块、2D数据块和3D数据块,上述共用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上述共用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被2D管理信息及3D管理信息双方参照,上述2D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上述2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不被3D管理信息参照,而被2D管理信息参照,上述3D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上述3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不被2D管理信息参照,而被3D管理信息参照,2D数据块被记录于逻辑地址接续于记录有共用数据块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中的、在平面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区域,3D数据块被记录于逻辑地址接续于记录有2D数据块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中的、在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区域,2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和3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是相同的内容。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由于在平面视觉再现用文件和立体视觉再现用文件中,在长跳跃的紧前面参照的数据块被保存在不同的区域,所以在长跳跃的紧前面,2D影像的再现路径和3D影像的再现路径分离。因此,能够在平面视觉再现用和立体视觉再现用中独立设计在长跳跃的紧前面参照的区段的大小,能够削减在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时应确保的缓冲器容量。并且,在2D影像的再现路径中,通过使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参照的2D数据块与两种文件所共用的共用数据块连续,能够利用该共用数据块,作为在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参照的平面视觉再现用文件的区段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平面视觉再现用文件中,将在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参照的区段中的、上述共用数据块也用作立体视觉再现用文件的区段,所以能够抑制在不同的区段中被重复保存的数据量的增大。此外,在长跳跃位置的前面,将相同的内容集中配置为平面视觉再现用文件和立体视觉再现用文件,所以能够制作在长跳跃的后面将再现路径分支的1比η的多重连接的数据。图1示出关于记录介质、再现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眼镜的使用行为的形态。图2示出在左侧描绘了用户的脸,用左眼看到描绘在右侧的作为对象物的恐龙的骨骼的情形的例子。图3示出用于立体视觉的左视视频流、右视视频流的内部结构的一例。图4示出深度视方式的一例。图5示出以深度模式生成的立体视觉图像。图6示出多层化后的光盘的内部结构。图7示出以文件系统作为前提的光盘的应用格式。图8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的内部结构。图9示出在PES包串中怎样保存视频流。图10示意地示出主TS怎样被复用。图11示出主TS及子TS的内部结构。图12是示出视频流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在视频存取单元内的补充数据区域中所保存的解码切换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图。图14是说明解码计数器的图。图15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上的、分别属于主TS、第一子TS及第二子TS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示意图。图16(a)是示出在某个BD-ROM盘上分别连续记录的主TS1701和子TS1702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6(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100上交替记录的基视数据块B、B[l]、B[2]、...与从属视数据块D、D[l]、D[2]、...之间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7(a)是示出在某个BD-ROM盘上邻接的基视数据块和从属视数据块之间视频流的再现时间不同时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17(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100上邻接的基视数据块和从属视数据块之间视频流的再现时间相等时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17(c)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100上所有的基视数据块和从属视数据块之间视频流的再现时间相等时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18(a)、(b)、(C)、(d)、(e)分别是示出文件2D(01000.m2ts)、第一文件DEP(02000.m2ts)>第二文件DEP(03000.m2ts)、第一文件SS(OlOOO.ssif)、第二文件SS(02000.ssif)的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19是示出针对图15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001、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002以及深度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003的示意图。图20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一例的示意图。图21是示出针对图20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22是示出在某个BD-ROM盘的层边界前后以交织配置记录的数据块组和针对该数据块组的各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23是说明利用配置1来从前方播放项目(playitem)分支为多个后方播放项目而无缝地连接的例子的图。图M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二例的示意图。图25是示出针对图M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9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沈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三例的示意图。图27是示出针对图沈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观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四例的示意图。图四是示出针对图观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30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五例的示意图。图31是示出针对图30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32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六例的示意图。图33是示出针对图32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34(a)是示出从图观所示的配置的第一例中除去了深度图数据块后的示意图。图34(b)是示出针对图34(a)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图35是示出从图20所示的配置的第一例中除去了深度图数据块后的示意图。图36是示出PMT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37是示出2D片段信息文件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38(a)是示出图37所示的入口映射3030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38(b)是属于文件2D的源包组3110中的、根据入口映射3030而与各EP_ID3105对应的源包组的示意图。图39(a)是表示偏移表3041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39(b)是表示偏移表项的有効区间的示意图。图40(a)是示出图30所示的区段起点3042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40(b)是示出右视片段信息文件中所包含的区段起点3320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40(c)是示出由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从第一文件SS(OlOOO.ssif)提取的基视数据块Li、L2、...的示意图。图40(d)是示出属于第一文件DEP(02000.m2ts)的右视区段EXT2、EXT2[1]、...以及区段起点3320所示的SPN3322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40(e)是示出属于第一文件SS544A的3D区段EXTSS、EXTSS[1]、...与记录介质100上的数据块组335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示意图。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100上记录的、包含3D影像内容的数据块组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图4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100中的、基视视频流3510和从属视视频流3520上所设定的入口点的例的示意图。图43示出ATC序列复原顺序。图44是示出2D播放列表文件(OOOOl.mpls)521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45是示出图44所示的PI#N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46(a)、(b)分别是示出图45所示的连接条件3704为“5”、“6”时连接对象的两个再现区间3801、3802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47是示出图44所示的2D播放列表文件(OOOOl.mpls)521所示的PTS和从文件2D(01000.m2ts)541再现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48是示出3D播放列表文件(00002.mpls)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49是示出图48所示的STN表SS4030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50(a)、(b)、(C)分别是示出图49所示的从属视视频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2、PG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3及IG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4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51是示出图48所示的3D播放列表文件(00002.mpls)522所示的PTS和从第一文件SS(OlOOO.ssif)再现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52是示出索引文件(index.bdmv)内的索引表4410的示意图。图53是在由图1所示的再现装置200选择了3D影像的标题时进行的、再现对象的播放列表文件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图M是图1所示的再现装置200的2D再现模式下的功能框图。图55是图M所示的播放器变量存储部4608内的系统参数的一览表。图56是图M所示的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的功能框图。图57是图1所示的再现装置200的3D再现模式下的功能框图。图58是图57所示的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的功能框图。图59是图57所示的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的功能框图。图60(a)、(b)是示出图59所示的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进行的剪切处理的示意图。图61(a)、(b)、(C)分别是示出通过图60所示的剪切处理而生成的左视和右视的PG平面以及视听者从这些视图平面能够感觉到的3D影像的示意图。图62是示出图M所示的2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的再现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63(a)是示出在图62所示的再现处理系统的2D区段的再现处理中、存储到读取缓冲器4602中的数据量DA的变化的图表,图63(b)是示出包含这些2D区段的3D区段块5510和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552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64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BD-ROM盘的跳跃距离^ump和最大跳跃时间Tjump之间的对应表的一例。图65是示出图57所示的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的再现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66(a)、(b)是示出在图65所示的再现处理系统的L/R模式下的3D区段块的再现处理中存储在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中的数据量DAI、DA2的变化的图表,图66(c)是示出该3D区段块5810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582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67(a)、(b)示出在图65所示的再现处理系统的深度模式下的3D区段块的再现处理中存储在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中的数据量DAI、DA2的变化的图表,图67(c)是示出在该3D区段块5910和深度模式下的再现路径592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68是示出图65所示的再现处理系统在L/R模式下的再现处理中所产生的长跳跃JLY、JBDJUJBDJ2的示意图。图69(a)、(b)是示出利用图65所示的再现处理系统读取由具有扩大后的最小区段大小以上的大小的数据块组构成的3D区段块时的、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的存储数据量DAI、DA2的变化的图表,图69(c)是示出该3D区段块6110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612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70是示出三个以上的多个3D区段块无缝地连接的数据结构的图。图71是用于说明缓冲器余量的存储方法的图。图72是用于说明L/R模式下的3D影像再现中向读取缓冲器存储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的说明图。图73(a)是示出在L/R模式下再现配置1的数据的过程中产生的长跳跃的图,图73(b)示出在L/R模式下再现配置1的数据时的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图73(c)是示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的图。图74(a)是示出在深度模式下再现配置1的数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图,图74(b)示出在深度模式下再现配置1的数据时的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图74(c)是示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的图。图75(a)是示出在L/R模式下再现配置2的数据的过程中所产生长跳跃的图,图75(b)示出在L/R模式下再现配置2的数据时的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图75(c)是示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的图。图76是用于说明播放项目之间无缝地连接时的数据配置方法的条件的图。图77(a)是示出在深度模式下再现配置3的数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图,图77(b)示出在深度模式下再现配置3的数据时的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图77(c)是示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的图。图78是说明用于减小2D/3D再现装置的3D影像再现中所需的读取缓冲器的大小的数据配置方法的图。图79是说明使得终端的区段组满足式(2)-(5)的最小区段大小的制约的图。图80是说明L/R模式下的缓冲器余量ULl和UL2的大小的计算方法的图。图81是说明3D影像的多角度的实现方法的图。图82是说明3D影像的多角度的实现方法的变形例的图。图83(a)是示出在多角度区间、3D播放列表的播放项目及子播放项目所参照的流文件的图,图83(b)是说明记录有各角度影像的流文件的记录区域的数据配置的图。图84是说明从角度1切换到角度3时的再现路径的图。图85(a)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BD-ROM盘上只包含复用流数据的、交织配置的数据块组的示意图,图85(b)是示出在该BD-ROM盘上包含属于其他文件的区段的、交织配置的数据块组的示意图。图86是说明适合在区段之间保存不同于AV流的其他文件的、区段的配置方法的图。图87是说明用于在交织的AV流的区段之间保存其他文件的大小条件的图。图88是用于说明用1个读取缓冲器来构成读取缓冲器时的2D/3D再现装置的结构的图。图89是用于说明用1个读取缓冲器来构成读取缓冲器时的系统目标解码器的结构的图。图90是示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和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以及做成1个读取缓冲器的结构时的读取缓冲器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过程的图。图91用于示意地示出用1个读取缓冲器来构成读取缓冲器时的在读取缓冲器(1)内部所存储的数据的变化过程的图。图92是示出用1个读取缓冲器来构成读取缓冲器时的AV流内的源包的ATS的结构的图。图9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记录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94(a)、(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记录装置中、用于3D影像的一个场景显示的左影像图片和右影像图片的示意图,图94(c)是示出由视频编码器6301从这些图片计算出的进深信息的示意图。图95是利用集成电路来实现2D/3D再现装置的构成例。图96是示出流处理部的代表性结构的功能框图。图97是切换部为DMAC时的切换部53的周边的概念图。图98是示出AV输出部的代表性结构的功能框图。图99是示出AV输出部或再现装置的数据输出部分的详细内容的构成例。图100是示出集成电路中的控制总线及数据总线的配置的图。图101是示出集成电路中的控制总线及数据总线的配置的图。图102是简单地示出再现装置中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图103是详细示出再现装置中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图104是示出用于在记录有3D影像内容的光盘中确保对2D再现装置的兼容性的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及再现装置。<实施方式1>首先,简单说明立体视觉的原理。一般来说,在左右眼中,由于左右眼位置的差异,从右眼看到的像和从左眼看到的像在视觉方面存在有若干差异。人能够利用该差异把眼中看到的像识别为立体的。在进行立体显示时,利用人类的视差来使得平面图像被看成宛如立体。具体而言,在平面显示的图像中,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上存在有相当于与人类的视差相应的视觉差异的程度的差异,通过以短时间间隔切换显示这些图像,能够进行宛如立体显示。所谓该短时间间隔,只要是通过上述切换显示使得人错觉为看到立体的程度的13时间就可以。作为立体视觉的实现方法,有采用全息图技术的方法和采用视差图像的方式。首先,作为第一个全息图技术的特征,能够以与人通常识别物体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将物体再现为立体,但是在动画生成中,虽然技术理论已经建立,但是由于需要伴随实时生成全息图用动画的庞大的运算量的计算机以及具有能够在Imm之间引出数千条线的分辨率的显示装置,这在当前的技术中是很难实现,几乎没有商用实用化的先例。下面说明第二个采用视差图像的方式。该方式的优点是,只要最多准备右眼用和左眼用这两个视点的影像就能够实现立体视觉,在技术上,从怎样使分别与左右眼对应的图只被对应的眼睛看到的观点出发,已实用化了以时分式(sequentialsegregationmethod)为代表的几个技术。所谓时分式是指,在时间轴方向上交替显示左眼用影像及右眼用影像,并通过眼睛的残像反应来在脑内重叠左右场景,从而识别为立体影像的方法。在上述中的任一个方式中,都至少由两个视点影像来构成立体视觉影像。视点影像是,具有某种偏向性的影像,将至少两个视点影像中的一个称作“主视影像”,将具有以主视为基准的偏向性的视点影像称作“子视”。此外,在从记录介质分别通过视频流来提供主视、子视时,将提供主视的视频流称作“主视视频流”。将提供子视的视频流称作“子视视频流”。在以后的说明中所出现的记录介质用于适当地记录这些主视视频流和子视视频流。此外,本申请说明书中的再现装置,为了对上述的主视视频流和子视视频流进行再现,具备称作2D再现模式、3D再现模式这两种再现模式,是能够进行这些模式的相互切换的2D/3D再现装置(播放器)。图1示出记录介质、再现装置、显示装置、眼镜的使用行为的方式。如该图1(a)所示,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记录介质100、再现装置200与电视机300、3D眼鏡400、遥控器500—起构成家庭影院系统,供用户使用。记录介质100例如向上述家庭影院系统提供电影作品。再现装置200与显示装置300连接,对记录介质100进行再现。显示装置300是电视机,通过显示电影作品的再现影像或显示菜单等,向用户提供交互式的操作环境。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300,通过用户带上3D眼鏡400来实现立体视觉,但是若显示装置300为柱状透镜方式的,则不需要3D眼鏡400。柱状透镜方式的显示装置300为,在画面中的纵向上同时交替排列左眼用图片和右眼用图片,在显示装置的屏幕表面,通过被称为柱状透镜的鱼糕状的透镜,构成左眼用图片的像素只成像在左眼上,构成右眼用图片的像素只成像在右眼上,由此在左右眼中看到有视差的图片,实现立体视觉。3D眼鏡400具备液晶快门,使用户视听到基于时分式或偏光眼镜方式的视差图像。所谓视差图像是,由进入右眼的影像和进入左眼的影像构成的一组影像,通过仅与各个眼睛对应的图片进入用户的眼中,来实现立体视觉。该图1(b)示出显示左眼用影像时的情形。在画面上显示左眼用影像的瞬间,上述3D眼鏡400的与左眼对应的液晶快门透光,与右眼对应的液晶快门遮光。该图1(c)示出显示右眼用影像时的情形。在画面14上显示右眼用影像的瞬间,与前面所述相反,使得与右眼对应的液晶快门透光,与左眼对应的液晶快门遮光。遥控器500是受理用于AV再现的操作项目的设备。此外,遥控器500是从用户受理对层级化的GUI的操作的设备,为了受理上述的操作,遥控器500具备用于调用构成GUI的菜单的菜单按钮,使得构成菜单的GUI部件的焦点移动的箭头按钮,对构成菜单的GUI部件进行确定操作的确定按钮,用于使层级化后的菜单返回到更上级的返回按钮,以及数值按钮。在图1的家庭影院系统中,将使得显示装置300进行3D再现模式下的图像显示的再现装置的输出模式称作"3D输出模式"。将使得显示装置300进行2D再现模式下的图像显示的再现装置的输出模式称作〃2D输出模式〃。以上说明了记录介质及再现装置的使用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信息记录介质中保存用于立体视觉的视差图像的方法。视差图像方式是下述方法,分别准备进入右眼的影像和进入左眼的影像,通过向各个眼中只进入与各自相对应的图片来实现立体视觉。在图2中,在左侧描绘了用户的脸,在右侧,示出了从左眼看到作为对象物的恐龙的骨骼的情形的例子和从右眼看到作为对象物的恐龙的骨骼的情形的例子。若重复右眼和左眼的透光、遮光,则在用户的脑中,通过眼的残像反应而进行左右场景的重叠,能够识别在脸的中央延长线上存在立体影像。在视差图像中,将进入左眼的图像称作左眼图像(L图像),将进入右眼的图像称作右眼图像(R图像)。此外,将各个图片成为L图像的运动图像称作左视视频,将各个图片成为R图像的运动图像称作右视视频。此外,对左视视频和右视视频进行数字化,将通过压缩编码得到的视频流称作左视视频流、右视视频流。这些左视视频流和右视视频流,除了通过利用了时间方向的相关特性的图片间预测编码之外,还通过利用了视点间的相关特性的图片间预测编码从而被压缩。右视视频流的图片是参照与左视视频流相同的显示时刻的图片被压缩而成的。作为利用了视点间的相关特性的视频压缩方法,有称作MultiviewVideoCoding(MVC)的MPEG-4AVC/H.264的修正标准。作为ISO/IECMPEG和ITU-TVCEG的共同项目的JointVideoTeam(JVT),于2008年7月完成了称作MultiviewVideoCoding(MVC)的MPEG-4AVC/HJ64的修正标准的策划。MVC是集中多个视点的影像来进行编码的标准,通过除了影像的时间方向的类似性之外,还将视点间的类似性也用于预测编码中,从而与多个视点的独立的压缩相比,提高了压缩效率。此外,将基于MVC被压缩编码后的左视视频流及右视视频流中的、能够以单体进行解码的视频流称作"基视视频流"。由后述的基视指示器决定将左视视频流及右视视频流中的哪个指定为基视视频流。此外,将左视视频流及右视视频流中的、基于与构成基视视频流的各个图片数据之间的帧间相关特性被压缩编码且在基视视频流被解码之后才能够被解码的视频流称作"从属视视频流"。将基于视点间的相关性被压缩编码的左视视频流及右视视频流中的、能够以单体进行解码的视频流称作"基视视频流"。由播放项目信息内的基视指示器决定将左视视频流及右视视频流中的哪个指定为基视视频流。在目前的立体视觉影像的编码中,认为基于该MVC方式的编码是最好的,所以在以后的说明中,设“主视视频流”为“基视视频流”,“子视视频流”为“从属视视频流”来进行说明。对作为MVC视频流的基础的MPEG4-AVC格式的视频流进行说明。MVC视频流具有GOP结构,包括封闭GOP和开放GOP。封闭GOP包括IDR图片、接续于该IDR图片之后的B图片以及P图片。开放GOP包括Non-IDRI图片、接续于Non-IDRI图片之后的B图片以及P图片。基于与其他图片之间的帧相关性来对Non-IDRI图片、P图片、B图片进行压缩编码。B图片是指由Bidirectionallypredictive(B)形式的片数据构成的图片,P图片是指由Predictive(P)形式的片数据构成的图片。作为B图片,有refrenceB(Br)图片和nonrefrenceB(B)图片。在封闭GOP中,IDR图片被配置在开头。在显示顺序中,IDR图片不是开头,但是IDR图片以外的其他图片(B图片,P图片)不能与在封闭GOP前面的GOP中所存在的图片有依存关系。这样,封闭GOP起到使依存关系完结的作用。下面,对GOP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在开放GOP和封闭GOP中的各个图片数据,具有H.264编码方式中的视频存取单元结构。各视频存取单元是通过排列视频存取单元分隔符、序列参数集、图片参数集、视组件而构成的。所谓视组件,是具有存取单元结构且基于视点间的相关性而被压缩编码的图片数据。视频存取单元分隔符被变换为网络抽象化单元而保存到源包中。若从该源包进行读取,则能够进行视频流内部的随机存取。视频存取单元和图片之间的关系是,1视频存取单元=1图片。此外,在BD-ROM中,被限定为IPES包=1帧。即,若动画为帧结构,则IPES包=1图片,在为场结构的情况下,成为IPES包=2图片。根据这些情况,PES包以1比1的比率保存图片。图3示出用于立体视觉的左视视频流和右视视频流的内部结构的一例。该图的第二段示出左视视频流的内部结构。在该流中包含称作图片数据II、P2、Br3、Br4、P5、Br6、Br7、P9的图片数据。这些图片数据按照DecodeTimeStamp(DTS)而被解码。第一段表示左眼图像。将这样被解码后的图片数据II、P2、Br3、Br4、P5、Br6、Br7、P9按照PTS以II、Br3、Br4、P2、Br6、Br7、P5的顺序进行再现,由此再现左眼图像。第四段示出右视视频流的内部结构。该右视视频流包含称作PI、P2、B3、B4、P5、B6、B7、P8的图片数据。这些图片数据按照DTS而被解码。第三段示出右眼图像。将这样被解码后的图片数据PI、P2、B3、B4、P5、B6、B7、P8按照PTS以P1、B3、B4、P2、B6、B7、P5的顺序进行再现,由此再现右眼图像。在此,在两个视频流之间,对表示3D影像的相同的帧或场的一对图片分配相同的PTS及相同的DTS。第五段示出怎样改变3D眼鏡400的状态。如该第五段所示,在视听左眼图像时,关闭右眼的快门,在视听右眼图像时,关闭左眼的快门。16在该图中,例如,右视视频流的开头P图片参照左视视频流的I图片,右视视频流的β图片参照左视视频流的a·图片,右视视频流的第二个Ρ图片参照左视视频流的Ρ图片。被称作"B-D演示模式"的模式是,在1/48秒的显示周期,将基视视频流的视频帧和从属视流的视频帧按〃B"D"B"D"的方式交替输出。被称作B-B演示模式的再现类型是,不交替输出基视视频流的视频帧和从属视流的视频帧,而是在将再现模式维持为3D模式的状态下,进行将相同的视频帧重复输出两次以上的处理。在B-B演示模式下,只有能够单独再现的基视视频流的视频帧按〃β"B"B"B"的顺序重复输出。此外,在B-D演示模式中,除了利用L图像和R图像来实现立体视觉效果的3D-LR方式之外,还有利用2D图像和深度信息来实现立体视觉效果的3D_Depth(深度)方式。所谓3D_Depth方式是指下述模式在视频解码器的后级组装视差影像生成器,根据视频流中的各个图片数据和该图片数据中的各个像素的深度信息,制作左视图片数据、右视图片数据。该深度信息能够构成为用浓淡表示像素的深度的灰度级的图片数据(称作深度信息图片数据)。图4示出深度视方式的一例。该图4(a)为2D图像,该图4(b)为针对图4(a)上所示的2D制作的灰度级。灰度级通过只有亮度成分的像素来表现。在灰度级的像素中,亮度越高(越白),进深越浅,亮度越低(越黑),进深越深。该图4(c)、(d)示出采用灰度级而生成的左眼影像和右眼影像。图5示出在3D_Depth模式下生成的立体视觉图像。若按2D的各帧来生成左眼影像和右眼影像,则通过眼镜来观看左眼影像和右眼影像,由此用户能够享受立体视觉。在3D_Depth方式中,能够2D再现的视频流成为基视视频流。由灰度级的图片数据构成的视频流成为从属视视频流。将对在该3D_Depth方式中所采用的灰度级的图片数据进行数字化、并进行压缩编码而得到的视频流,称作深度图流。深度图流是通过利用了时间方向的相关特性的图片间预测编码被压缩且不具有视点间的相关的视频流,视频流的格式与在3D-LR方式中所使用的从属视视频流相同。例如,在左视视频流及右视视频流被编码为MVC格式时,深度图流也同样编码为MVC格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不改变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切换3D-LR方式和3D_Depth方式的再现。下面,将采用3D-LR方式的B-D演示模式作为L/R模式,将采用3D_Depth方式的B-D演示模式作为深度模式。在深度模式和L/R模式中,能够通用基视视频流,所以只要变更应与基视视频流组合的视频流,就能够生成L/R模式和深度模式的影像。根据数据管理结构来处理这些组合,并结合播放器和所连接的电视机侧的特性,来切换显示方法。<记录介质100>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可以制作成多层化后的光盘即BD-ROM盘、与BD-ROM盘具有再现兼容性的BD-RE盘、BD-R盘、AVOHD介质。图6示出多层化后的光盘的内部结构。第一段示出多层化后的光盘的一例即BD-ROM,第二段是将各记录层上所存在的螺旋轨道拉伸为水平方向进行描绘的图。这些记录层中的螺旋轨道被作为1个连续的卷区域来处理。卷区域包括位于最内周的导入区域、位于最外周的导出区域、存在于导入区域和导出区域之间的第一记录层的记录区域、第二记录层的记录区域、第三记录层的记录区域。这些第一记录层的记录区域、第二记录层的记录区域、第三记录层的记录区域构成1个连续的逻辑地址空间。在卷区域,从开头起按对光盘进行存取的单位赋予了顺序号,将该顺序号称作逻辑地址。通过指定逻辑地址来从光盘读取数据。在此,在为BD-ROM那样的只读盘的情况下,基本上逻辑地址连续的扇区在光盘上的物理配置中也连续。即,能够在不进行寻址的情况下,读取逻辑地址连续的扇区的数据。但是,在记录层的边界,即使逻辑地址连续,也不能连续进行读取。因此,将层边界的逻辑地址预先登记到记录装置中。在卷区域,在导入区域的紧后面记录有文件系统管理信息,接续于该文件系统管理信息之后存在被文件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的分区区域。文件系统是用目录或称作文件的单位来表现盘上的数据的结构,在为BD-ROM的情况下,按UDF(UniversalDiscFormat)进行记录。在为日常使用的PC(个人计算机)的情况下,通过称作FAT或NTFS的文件系统,在计算机上表现以称作目录或文件的结构记录于硬盘上的数据,提高实用性。通过该文件系统,能够利用目录/文件结构来读取与一般的PC同样地记录的逻辑数据。第四段示出利用文件系统管理的分区区域的记录内容。在分区区域,存在构成文件的区段。在分区区域,区段形成在物理上连续的多个扇区上。分区区域包括“记录有文件集描述符的区域”、“记录有终端描述符的区域”、“ROOT目录区域”、“BDMV目录区域”、“JAR目录区域”、“BDJO目录区域”、“PLAYLIST目录区域”、“CLIPINF目录区域”、“STREAM目录区域”。下面,对这些区域进行说明。“文件集描述符”包含指示目录区域中的记录有ROOT目录的文件入口的扇区的逻辑块编号(LBN)。“终端描述符”示出文件集描述符的终端。下面,详细说明各目录区域。如上所述的多个目录区域均具有共同的内部结构。即,“目录区域”包括“文件入口”、“目录文件”、“有关下级文件的文件记录区域”。“文件入口”包括“描述符标签”、“ICB标签”和“配置描述符”。“描述符标签”是表示自身为文件入口的标签。"ICB标签”表示与文件入口自身有关的属性信息。“配置描述符”包含表示目录文件的记录位置的逻辑块编号(LBN)。以上是对文件入口的说明。接着,详细说明目录文件。各目录区域中包含的“目录文件”包含“对下级目录的文件识别描述符”和“下级文件的文件识别描述符”。“下级目录的文件识别描述符”是用于对位于自身属下的下级目录进行存取的参照信息,包括表示其下级目录的识别信息、其下级目录的目录名的长度、表示下级目录的文件入口记录在哪个逻辑块编号中的文件入口地址、以及其下级目录的目录名。“下级文件的文件识别描述符”是用于对位于自身属下的文件进行存取的参照信息,包括表示其下级文件的识别信息、其下级文件名的长度、表示有关下级文件的文件入口记录在哪个逻辑块编号中的文件入口地址、以及下级文件的文件名。如上所述,在各目录的目录文件中的文件识别描述符上,下级目录及下级文件的文件入口表示记录在哪个逻辑块中,所以若循着该文件识别描述符前进,就能够从ROOT目录的文件入口到达BDMV目录的文件入口,此外,能够从BDMV目录的文件入口到达PLAYLIST目录的文件入口。同样,也能够到达JAR目录、BDJO目录、CLIPINF目录、STREAM目录的文件入口。以上是对目录文件的说明。接着,对有关下级文件的文件记录区域进行详细说明。各目录区域中所包含的“有关下级文件的文件记录区域”是记录有位于某个目录属下的下级文件的实体的区域,记录有有关该下级文件的“文件入口”和利用文件入口管理的一个以上的“区段”。此外,在某个目录属下包含多个下级文件时,在目录区域中存在多个“有关下级文件的文件记录区域”。下级文件的“文件入口”包括“描述符标签”、“ICB标签”和“配置描述符”。“描述符标签”是表示自身为文件入口的标签。作为标签,有文件入口描述符,空间位图描述符等种类,在为文件入口时,作为描述符标签记述了表示文件入口的“261”。"ICB标签”表示有关文件入口自身的属性信息。下级文件中的“配置描述符”包括表示构成某个目录属下的下级文件的区段的记录位置的逻辑块编号(LBN);以及表示区段长度的数据。其中,通过将表示区段长度的数据的高位2比特设定为“00”,来表示是已分配且已记录区段;通过设定为“01”,来表示是已分配且未记录区段。通过设定为“11”,来表示配置标识符的后续的区段。在某个目录属下的下级文件被分割为多个区段的情况下,文件入口针对每个区段具有多个配置描述符。UDF中的文件包括由文件入口管理的多个区段,通过参照上述的文件入口的配置标识符,能够得知构成文件的区段的逻辑地址。例如,作为本申请的关注点的流文件是该文件所归属的目录区域内所存在的文件记录区域,通过循着目录文件中的文件识别描述符以及文件入口中的配置标识符前进,能够对流文件进行存取。图7示出以文件系统为前提的记录介质100的应用格式。BDMV目录是记录有由BD-ROM进行处理的TS及管理信息等数据的目录。在BDMV目录的属下,存在称作“PLAYLIST目录”、“CLIPINF目录”、“STREAM目录”、“BDJO目录”、“JAR目录”这5个子目录,在BDMV目录中配置有“index,bdmv”、"MovieObject.bdmv"这2种文件。下面,对位于BDMV目录属下的各文件进行说明。“tedex.bdmv(文件名固定),,是保存有索引表的索引表文件,该索引表表示BD-ROM中的能够再现的多个标题的标题号与规定各个标题的程序文件即BD-J对象或电影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索引表文件是有关记录介质整体的管理信息,将盘插入再现装置之后,通过最先读取索引表文件,在再现装置中能够唯一地识别盘。索引表文件规定了构成光盘的标题结构的各个标题和规定动作模式的动作模式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谓标题结构是指,在装填光盘时,开始再现对视听者的警告及伴随内容供应商的标识显示等的标题(最先播放标题),在再现最先播放标题之后,进行构成电影作品的正编的一般标题(利用称作〃1",“2〃,“3〃的序列号识别的一般的标题)的再现,若正编标题再现结束,则对受理标题选择的标题(菜单标题)进行再现,等待用户进行一般标题的选择。电影作品和标题之间的关系是电影作品和其多个版本之间的关系。即,只有1个版本的电影作品成为“电影作品=标题”的关系。在电影作品中有剧场公开版、导演剪辑版、TV放映版等多个版本的情况下,电影作品中的各个版本分别成为1个标题。在再现装置中包含用于保存当前标题号的标题号寄存器,多个标题中的保存在该标题号寄存器中的标题成为当前的再现对象。通过对光盘的标题中的上述的最先播放标题、一般标题、菜单标题分别分配用于规定动作模式的动作模式对象,详细地规定光盘的标题以怎样的动作模式进行动作。在索引表中不直接记述标题和视频流之间的关系,而是记述标题和动作模式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动作模式对象使视频流再现。这是为了规定不伴随AV再现而仅使动作模式对象动作的标题。"MovieObject.bdmv(文件名固定),,保存一个以上的电影对象。电影对象是在以指令解释器为控制主体的动作模式(HDMV模式)中规定再现装置应该进行的控制顺序的程序文件,包含一个以上的指令和屏蔽标志,该屏蔽标志规定在由用户对GUI进行了菜单调用、标题调用的情况下是否屏蔽这些调用。在“BDJO目录”,存在被赋予了扩展名bdjo的程序文件(xxxxx.bdjo[“xxxxx"可变,扩展名〃bdjo"固定])。在BD-J模式中,该程序文件保存BD-J对象,该BD-J对象用于规定再现装置应该进行的控制顺序。该BD-J对象包含“应用管理表”。BD-J对象内的“应用管理表”是用于使再现装置执行以标题作为生存区间的应用信令的表。应用管理表中包含用于确定在与BD-J对象对应的标题成为当前标题时应该使其动作的应用的“应用标识符”和“控制码”。将通过应用管理表规定了生存区间的BD-J应用,特别地称作“BD-J应用”。在将控制码设定为AutoRun的情况下,表示在堆存储器中安装该应用之后自动启动,在设定为Present的情况下,表示在堆存储器中安装该应用之后应等待来自其他应用的调用来启动。另一方面,在BD-J应用中,存在有即使标题结束、其动作也不结束的应用。将该应用称作“非标题约束应用”。相当于该Java(注册商标)应用的实体的是在BDMV目录下的JAR目录中所保存的Java(注册商标)存档文件(YYYYY.jar)。应用例如是Java(注册商标)应用,由在虚拟机的堆区域(也称作工作存储器)安装的一个以上的xlet程序构成。由安装在该工作存储器中xlet程序及数据构成应用。"STREAM目录”是保存有流文件的目录,在本目录中以xxxxx.m2ts(["xxxxx〃可变,扩展名〃m2ts〃固定)以及xxxxx.ssif([“xxxxx"可变,扩展名"SSif"固定])的形式保存流文件。本实施方式中的流文件是在记录介质100上记录的影像内容实体中被整理为文件系统所确定的文件形式的文件。在此,影像内容实体的意思一般是影像、声音、字幕等各种流数据被复用后而成的流数据。该复用流数据根据内置的主视频流的种类,大致被分为主传输流(TS)和子TS。“主TS”包括基视视频流,作为主视频流。“基视视频流”能够被单独再现,表示2D影像。“子TS”包括从属视视频流,作为主视频流。“从属视视频流”在其再现时需要基视视频流,与该基视视频流组合来显示3D影像。从属视视频流的种类,有右视视频流、左视视频流及深度图流。在基视视频流所示的2D影像被L/R模式的再现装置用作3D影像的左视时,将“右视视频流”用作表示该3D影像的右视的视频流。“左视视频流”与其相反。在深度模式的再现装置将基视视频流所表示的2D影像用作向虚拟2D屏幕的3D影像射影时,将“深度图流”用作表示该3D影像的深度图的流数据。AV流文件按照内置的复用流数据的种类,分为文件2D、文件从属(下面,简称为文件DEP)及交织文件(下面,简称为文件SS)这三种。“文件2D”是用于2D再现模式下的2D影像的再现中的平面视觉再现用流文件,包含主TS。“文件DEP”包含子Tso“文件SS”是用于3D再现模式下的3D影像的再现中的立体视觉再现用流文件,包含表示相同的3D影像的主TS和子TS的对。文件SS特别与某个文件2D共用其主TS,与某个文件DEP共用其子TS。即,在记录介质100的文件系统中,主TS可以作为文件SS和文件2D的任一种被存取,子TS能够作为文件SS和文件DEP的任一种被存取。这样,将记录在记录介质100上的一系列数据共用于不同的文件、能够作为任一种文件被存取的结构,称作“文件的交差连接”。作为这样的文件2D和文件DEP,附加称作m2ts的扩展名并置于STREAM目录之下,在文件SS上附加称作ssif的扩展名并置于STREAM目录的下级目录即SSIF目录之下。在“PLAYLIST目录”中,存在有被赋予了扩展名mpls的播放列表信息文件(xxxxx.mplst"xxxxx"可变,扩展名"mpls"固定])。播放列表信息文件是保存有用于使再现装置再现播放列表的信息的文件。所谓"播放列表"是通过在传输流(TS)的时间轴上规定再现区间且逻辑上指定该再现区间彼此的再现顺序而被规定的再现路径,具有规定在TS中只再现谁的哪个部分、并以怎样的顺序展开场景的作用,播放列表信息定义该播放列表的"类型"。由播放列表信息定义的再现路径是所谓的"多路"。所谓多路是指,组合了对主TS定义的再现路径(主路径)和对从流定义的再现路径(子路径)。将包含在主路径中的再现区间称作播放项目,将包含在子路径中的再现区间称作子播放项目。主路径是1条,而子路径则能够定义多个,能够通过称作子路径ID的标识符来识别这些多个子路径。在该多路的再现时间轴上定义了章节位置。通过使再现装置参照该章节位置,能够使再现装置实现对多路的时间轴上的任意时刻的随机存取。在BD-J模式下,通过由用于再现控制的Java(TM)应用命令Java(TM)虚拟机生成用于再现该播放列表信息的JMF(JavaMediaFramework)播放实例,由此能够开始多路的AV再现。JMF播放实例是根据JMF播放器类而生成于虚拟机的堆存储器上的实际数据。在HDMV模式下,通过使再现装置执行导航指令,能够开始再现,该导航指令命令基于播放列表的再现。再现装置中包含用于保存当前播放列表信息的编号的播放列表编号寄存器,多个播放列表信息中的保存在该播放列表编号寄存器中的播放列表信息成为当前的再现对象。播放列表信息文件的种类,有2D播放列表信息文件和3D播放列表信息文件。“2D播放列表信息文件”规定文件2D的再现路径。“3D播放列表信息文件”针对2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规定文件2D的再现路径,针对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规定文件SS的再现21路径。在“CLIPINF目录”中存在有被赋予了扩展名dpi的片段(clip)信息文件(xxxxx.clpi[“XXXXX“可变,扩展名〃dpi"固定])。片段信息文件是文件2D及文件DEP分别以1比1的比例存在的片段信息文件,表示存在于流文件内的源包串构成怎样的ATC序列;在这些ATC序列内组合了怎样的STC序列;以及ATC序列是怎样的TS。片段信息文件是用于明确流文件的内容的文件,在要再现流文件内的TS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向存储器读取与该流文件对应的片段信息文件。即,在再现流文件时,采用预先向存储器读取片段信息文件的前置主义。采用这样的前置主义的理由如下。保存在流文件中的TS是与欧州数字广播标准有兼容性的数据结构,但在流存储器在用于作为广播节目而被处理的称作PMT、PCR、PAT的信息,所以在每次再现时进行读取是不明智的。这是由于在每次再现流时,需要对低速的记录介质进行存取来读取构成TS的包,并进行解析该TS包的有效载荷的处理。因此,以与保存有TS的流文件一对一的比率设置片段信息文件,并在再现流之前,将片段信息文件读取到存储器中,以便在不对构成TS的有效载荷的内容进行解析的情况下,就可把握TS的各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片段信息文件中的与文件2D对应的片段信息文件称作“2D片段信息文件”,将与文件DEP对应的片段信息文件称作“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并且,在文件DEP包含右视视频流时,将对应的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称作“右视片段信息文件”。在文件DEP包含深度图流时,将对应的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称作“深度图片段信息文件”。<流文件>下面,详细说明流文件。流文件保存1个或多个源包串。源包是附加有由2比特的复制许可指示器和30比特的ATS(到达时刻ArrivalTimeStamp)构成的4字节的TP_Extra_Header的TS包。TP_Extra_Header中的ATS是指实时传送被执行且被确保等时性的状态下的传送中的到达时刻。将这些源包串中的、由到达定时时钟(ATC)时间轴上的时间戳连续的多个源包构成的源包串称作〃ATC序列〃。“ATC序列〃是源包的排列,是指在其Arrival_Time_Stamp所参,照的Arrival_Time_Clock中不存在不连续;点(noarrivaltime-basediscontinutiy)的排列。换言之,将在该Arrival_Time_Stamp所参照的Arrival_Time_Clock中存在连续性的源包串称作〃ATC序列〃。ATC序列是ATC的时间戳连续的源包串,所以在对再现装置的到达定时时钟进行计时的时钟计时器进行计时的期间,构成ATC序列的各源包被用于连续的源包拆包化处理及连续的包滤波处理中。与ATC序列为源包的排列相对,将STC时间轴上的时间戳连续的TS包的排列称作STC序列。“STC序列〃是TS包的排列,不具有TS的系统基准时刻即STCMystemTimeClock)的不连续点(systemtime-basediscontinuity)。STC的不连续点是搭载有解码器为了得到STC而参照的PCR(ProgramClockReference)的PCR包的不连续信息(discontinuityjndicator)为ON(开启)的点。STC序列是STC的时间戳连续的TS包串,所以在对再现装置的系统定时时钟进行计时的时钟计时器进行计时的期间,构成STC序列的各TS包被用于存在于再现装置内的解码器的连续的解码处理中。此外,保存在流文件中的包串作为用于对多种PES流进行管理·控制的信息,22具备欧洲数字广播标准中所规定的包管理信息(PCR,PMT,PAT)。为了取得ATS的时间轴ATC(ArrivalTimeClock)禾ΠPTS·DTS的时间轴STC(SystemTimeClock)的同步,PCR(Program_Clock_Reference)具有STC时间信息,该STC时间信息与将该PCR包传送给解码器的ATS相对应。PMT(Program_map_table)具有与包含在流文件中的影像、声音、图形等各流的PID及各PID对应的流的属性信息,并具有与TS有关的各种描述符。作为描述符,有指示许可·不许可流文件的复制的复制控制信息等。PAT(ProgramAssociationTable)表示在TS中使用的PMT的PID是什么,被登记为PAT用自身的PID排列。这些PCR、PMT,PAT在欧州数字广播标准中具有规定构成一个广播节目(Program)的部分TS的作用,再现装置在欧州数字广播标准中,能够宛如对构成1个广播节目的部分TS进行处理那样,将TS用于解码器进行的处理中。这是试图得到欧州数字广播标准的终端装置和记录介质再现装置的兼容性的措施。将成为TS中的多路的基轴的流称作〃主TS"。此外,将成为子路径的基轴的流称作〃子TS"。图8(a)示出主TS的内部结构,图8(b)示出子TS的内部结构。如图8(b)所示,主TS包括1条基视视频流、32条基视PG流、32条基视IG流、32条音频流。如该图8(b)所示,子TS包括1条从属视视频流、32条从属视PG流以及32条从属视IG流。接着,对TS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9进一步详细示出在PES包串中怎样保存视频流。该图9(a)中的第一段示出视频流的视频帧串。第二段示出PES包串。第三段示出通过变换这些PES包串来得到的TS包串。如该图的箭头yyl、yy2、yy3、yy4所示,视频流中的多个VideoPresentationUnit即B图片、P图片,按每个图片被分割,并保存到PES包的有效载荷中。各PES包具有PES头,在PES头中保存作为图片的显示时刻的PTS(PresentationTime-Stamp)及作为图片的解码时刻的DTS(DecodingTime-Stamp)。<TS包串>图9(b)示出TS包的格式。第一段示出TS包串,第二段示出源包串。第一段所示的TS包是被分为具有用于识别流的PID等信息的4Byte的“TS头”和用于保存数据的184Byte的“TS有效载荷”的固定长度的包,前面说明的PES包被分割而保存到TS有效载荷中。根据第二段,在TS包上赋予4Byte的TP_Extra_Header,在被变换为192Byte的源包的状态下,构成TS。在TP_Extra_Header中记载有ATS(Arrival_Time_Stamp)等信息。ATS表示该TS包向PID滤波器传送的开始时刻。在TS中排列有第三段所示的源包,从TS的开头起递增的编号被叫做SPN(源包编号)。<TS中的复用>图10是示意地示出怎样复用主TS的图。首先,将基视视频流及音频流(第一段)分别变换为PES包串(第二段),并变换为源包串(第三段)。同样,将左视PG流和左视交互图形(第七段目)分别变换为PES包串(第六段),进一步变换为源包串(第五段)。将这样得到的构成视频、音频、图形的源包按照其ATS的顺序排列。这是因为源包应该是按照其ATS读取到读取缓冲器中的。这样,若按照ATS排列源包,则能够得23到主TS。复用于TS中的基本流作为复用于这些TS中的基本流(ES),有视频流、音频流、演示图形流、交互图形流。·视频流成为基视的视频流,构成画中画应用中的主视频流。画中画应用除了该主视频流之外,还包括次视频流。主视频流是由在画中画应用中成为母画面的图片数据构成的视频流。相比而言,次视频流是由在画中画中作为子画面而嵌入母画面的一部分中的图片数据构成的视频流。构成主视频流的图片数据和构成次视频流的图片数据被解码后,被保存到各自的平面存储器中。在用于保存构成次视频流的图片数据的平面存储器的前级,存在进行构成次视频流的图片数据的缩放变更及显示坐标的定位的构成要素(Scalling&Positioning)。·音频流音频流中有主音频流和次音频流这2种。主音频流是在进行混合再现时应成为主声音的音频流,次音频流是在进行混合再现时应成为副声音的音频流。次音频流中存在有用于该混合的降采样的信息以及用于增益控制的信息。音频流以DolbyAC-3、DolbyDigitalPlus、MLP>DTS、DTS-HD>或者线性PCM等方式被压缩·编码记录。演示图形流(PG流)PG流通过在解码器中采用流水线技术,能够实现与影像之间的严格的同步,是适合字幕显示的图形流,有2DPG流和立体视觉PG流这两种。作为立体视觉PG流,有称作左视PG流及右视PG流这两种。在左视PG流及右视PG流中,由基视指示器指定的PG流成为基视PG流,没有被基视指示器指定的PG流成为从属视PG流。除了2DPG流之外还设置立体视觉PG流,这是因为在PG流表示字幕文字时,从2D显示的正面看到的字幕文字、在3D-LR模式下作为左眼用而显示的图形和作为右眼用而显示的字幕文字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2D再现的情况下,显示1条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流,在3D-LR模式用时显示左视PG流和右视PG流共2条。同样,在3D_Depth模式的情况下,再现从正面看到的影像和表示深度信息的灰度级流。2D+0ffSeM2D兼容流)和3D-LR流是不能混合的。2DPG流能够定义最大32条,基视PG流能够定义最大32条,从属视PG流也能够定义最大32条。在这些PG流上分别赋予有包标识符,通过对解复用部指示应再现的包标识符,能够使得这些PG流中的所希望的PG流被用于再现。使左视PG流和右视PG流的相互的语言属性一致,即使用户切换显示方式,也显示相同内容的字幕。作为前提,2D字幕和3D字幕1比1地对应,不能设置只有2D的字幕及只有3D的字幕。这是为了防止进行切换时使用户迷惑。通过这样做,用1个流编号,选择与2D/3D各自的显示模式相对应的流。在该情况下,在1个流编号中,语言属性等相同,2D和LR的字幕内容相同。通过实现基于流水线技术的解码动作,实现与运动图像之间的严格的同步,所以PG流的用途不限定于如字幕那样的文字再现。若是显示电影作品的吉祥物角色并使其24与运动图像同步地动作等那样的需要严格的同步的图形再现,则无论是怎样的再现都能够采用基于PG流的再现对象。在虽然不复用于流文件中但用于显示字幕的流中,除了PG流之外,还有文本字幕(textST)流。textST流是用字符码显示字幕的内容的流。PG流和文本字幕流没有区分这些种类,而是作为相同的流种类,这些PG流及文本字幕流登记在相同的流登记串中。此外,在执行流选择的规程时,按照流登记串中的流登记的顺序,确定应再现的PG流或文本字幕流。PG流和文本字幕流不区别流种类地用于流选择的规程中,所以将这些PG流及文本字幕流作为1个流种类即"PG_文本字幕流"的种类进行处理。在lplane+Offset模式下,再现2D用PG_文本字幕流。在下面的说明中,将2DPG_文本字幕流设为lplane+OffsetPG_文本字幕流来进行说明。交互图形(IG)流IG流具备对话操作的信息,是能够伴随视频流的再现进行而显示菜单、或者按照用户操作来显示弹出菜单的图形流。IG流也与PG流同样,有2DIG流和立体视觉IG流这两种。在立体IG流中,有称作左视IG流及右视IG流这两种。左视图形流及右视图形流中的被基视指示器指定的图形流成为基视IG流,没有被基视指示器指定的图形流成为从属视IG流。2DIG流能够定义最大32条,基视IG流能够定义最大32条,从属视IG流也能够定义最大32条。在这些IG流上分别被赋予各自的包标识符,在解复用部,通过指示应再现的包标识符,这些IG流中的所希望的流被用于再现。IG流的控制信息(称作对话控制段)具有用于规定用户接口模型的信息(USer_interface_model),编者通过设定该用户接口模型信息,能够指定是伴随视频流的再现进行而显示菜单(称作始终开启),还是按照用户操作来显示弹出菜单(弹出菜单开启)中的某一种。IG流具有对话操作的信息的意义如下。在Java虚拟机根据来自应用的请求,向作为再现控制的主体的再现控制引擎指示开始再现播放列表的情况下,Java虚拟机在向再现控制引擎命令再现之后,将表示开始了播放列表的再现的响应返回给应用。即,在再现控制引擎的播放列表再现持续的期间,Java虚拟机不必成为等待执行结束的状态。这是因为Java虚拟机是所谓的事件驱动式的动作主体,在再现控制引擎进行播放列表的再现的期间,也能进行动作。另一方面,在HDMV模式中,在指令解释器对再现控制引擎命令进行播放列表再现的情况下,在播放列表再现结束之前,成为等待该播放列表再现的执行结束的状态。在再现控制引擎的再现持续的期间,指令执行部不能执行对话处理。图形解码器代替该指令解释器来进行对话动作。由于使图形解码器进行对话动作,所以在IG流中组合有用于规定采用了按钮部件的对话操作的控制信息。·对各流种类容许的显示模式容许哪种3D显示模式是根据流种类而不同的。在主视频流的3D显示模式中,容许称作B-D演示模式和B-B演示模式这两种再现模式。在主视频流中,只在弹出菜单被开启时,容许B-B演示模式。将在B-D演示模式下再现的情况下的主视频流的类型称作“立体视觉B-D再现类型"。将在B-B演示模式下再现的情况下的主视频流的类型,称作立体视觉B-B再现类型。在PG流的3D显示模式中,容许称作B-D演示模式、lplane+Offset模式、lplane+ZeroOffset模式这三种再现模式。在PG流中,只在弹出菜单被开启时,容许lplane+ZeroOffset模式。将在B-D演示模式下被再现的情况下的PG流的类型,称作〃立体视觉再现类型“。将在lplane+Offset模式下被再现的情况下的PG流、PG_文本字幕流的类型,称作lplane+Offset类型。将在lplane+ZeroOffset模式下被再现的情况下的PG流、PG_文本字幕流的类型,称作lplane+ZeroOffset类型。在文本字幕流的3D显示模式中,容许称作lplane+Offset模式、lplane+ZeroOffset模式这两种再现模式。在文本字幕流中,只在弹出菜单被开启时,容许lplane+ZeroOffset模式。在IG流的3D显示模式中,容许称作B-D演示模式、lplane+Offset模式、lplane+ZeroOffset模式这三种再现模式。在IG流中,只在弹出菜单被开启时,容许lplane+ZeroOffset模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不特别排除,在执行3D再现模式时,不能使用画中画。这是因为画中画及3D再现模式均需要两个用于保存非压缩图片数据的视频平面。此外,只要不特别排除,在3D再现模式下,不能使用声音混合。接着,对主TS及子TS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11示出主TS及子TS的内部结构。该图11(a)示出主TS的内部结构。主TS由以下的源包构成。具有0x0100的包ID的源包构成Program_Map_Table,具有0x0101的包ID的TS包构成PCR。具有0x1011的包ID的源包串构成主视频流。从具有0x1220的包标识符的源包串到具有0xl23F的包ID的源包串,构成32条基视PG流。从具有0x1420的包标识符的源包串到具有0xl43F的包ID的源包串,构成32条基视IG流。从具有0x1100的包标识符的源包串到具有OxlllF的包标识符的源包串,构成主音频流。通过向解复用部指示这些源包的包标识符,能将在主TS中复用的多个ES中的、所希望的ES分离后提供给解码器。图11(b)示出子TS的内部结构。子TS由以下的源包构成。具有0x1012的包标识符的源包串构成从属视视频流,从具有0x1240的包标识符的源包串到具有0xl25F的包标识符的源包串,构成32条从属视PG流。从具有0x1440的包标识符的源包串到具有0xl45F的包标识符的源包串,构成32条从属视IG流。<视频流>图12是示出视频流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视频流由多个GOP构成,通过将它们作为编码处理的基本单位,能够对运动图像进行编辑和随机存取。GOP由一个以上的视频存取单元构成。视频存取单元是用于保存已被编码的图片数据的单位,在为帧结构的情况下保存1帧的数据,在为场结构的情况下保存1场的数据。GOP开头的视频存取单元保存I图片的数据,保存有序列头、图片头、补充数据、压缩图片数据。序列头是保存了在该GOP中共用的信息的头,保存有分辨率、帧速率、高宽比、比特率等信息。图片头是保存有图片整体的编码方式等图片的解码中所需的信息的头。补充数据是在压缩数据的解码中非必需的附加信息,例如,有与影像同步地显示于TV上的CC字幕的文字信息或时间代码信息等。压缩图片数据是被压缩编码后的图片数据。GOP开头以外的视频存取单元除了不包含序列头的这一点之外,其他与GOP开头的视频存取单元同样地保存有图片头、补充数据、压缩图片数据。此外,序列头、图片头、补充数据、压缩图片数据的内部结构根据视频编码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若为MPEG-4AVC的情况,则序列头相当于SPS(序列参数集),图片头相当于PPS(图片参数集),补充数据相当于SEIMupplementalEnhancemennnformation)。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均具有在此说明的GOP结构。基视视频流的开头图片是IDR图片或Non-IDRI图片,若从属视视频流为右视视频流,从属视视频流的开头图片是与基视视频流的对应GOP开头图片一起表示3D影像的相同帧或场的右视图片,并且是被赋予了与基视视频流的GOP开头图片同样的PTS的右视视频流的图片。此外,若从属视视频流为深度图流,则从属视视频流的开头图片是保存有针对基视视频流的对应GOP开头图片的深度图的图片,并且是被赋予了与基视视频流的GOP开头图片同样的PTS的深度图流的图片。在基视视频流与从属视视频流之间,将包含PTS相等且DTS相等的图片的VAU的对称作“3DVAU”。在属于相同的3DVAU的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的对应GOP中,设定了与序列头的帧速率、分辨率、高宽比相同的值。图13是表示保存在视频存取单元内的补充数据区域中的解码切换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图。解码切换信息是用于使再现装置内的解码器容易确定下一应解码的视频存取单元的信息,该解码切换信息在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双方中被包含于各视频存取单元中。在此,如后所述,该解码器以视频存取单元为单位对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交替地进行解码。此时,该解码器一般配合赋予给各视频存取单元的DTS所示的时刻,来确定下一应解码的VAU。但是,在解码器的种类中,也有很多忽视DTS来依次连续解码视频存取单元的类型。作为这种解码器,优选各视频存取单元除了DTS之外还包含解码切换信息。图13的上段示出解码切换信息的结构,图13的下段示出1个视频存取单元的数据结构。解码切换信息按照每一个视频存取单元,保存在视频存取单元内的补充数据区域(在MPEG-4AVC的情况下为SEI)。解码切换信息包括下个存取单元类型、下个存取单元大小以及解码计数器。下个存取单元类型是表示下一解码的视频存取单元是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中的哪一种的信息。在值为“1”的情况下,表示基视视频流的视频存取单元,在值为“2”的情况下,表示从属视视频流的视频存取单元,在值为“O”的情况下,表示当前的视频存取单元位于流终端,不存在下一应解码的视频存取单元的情况。下个存取单元大小是下一解码的视频存取单元的大小信息。若下一解码的视频存取单元的大小不明确,则在从保存有解码前的视频存取单元的缓冲器导出视频存取单元时,需要对存取单元的结构进行解析来确定大小。但是,由于存在下个存取单元大小,所以视频解码器能够在不对下一视频存取单元的结构进行解析的情况下确定大小。因此,解码器能够容易地从缓冲器提取包含解码前的图片的视频存取单元。如图14(a)所示,在把基视视频流的GOP开头的I图片设为0时,解码计数器的值是按照解码顺序来对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的视频存取单元进行递增计数的值。若使用该信息,则能够适当进行因某种原因而没有读取视频存取单元时的出错处理。例如,如图14(a)所示,在因读取错误而没有读取基视视频流的第三个视频存取单元CBr图片)时,在没有任何信息的情况下,由于从属视视频流的第三个视频存取单元(B图片)参照基视视频流的第三个视频存取单元,所以有可能进行错误的解码,从而对载有噪声的图像进行解码。此时,若预先保持从属视视频流的第二个视频存取单元(P图片)的解码计数器的值,则能够预测下一个应到来的存取单元的解码计数器的值,所以解码器能够进行适当的出错处理。在图14(a)的例中,由于从属视视频流的第二个视频存取单元(P图片)的解码计数器4为“4”,所以下一个应到来的解码计数器应该是“5”,但是,实际上被读取的视频存取单元是基视视频流的第四个视频存取单元(P图片),解码计数器成为“7”。因此,在视频解码器中,能够判断跳过了1个视频存取单元的情况。由此,例如,能够进行将从属视视频流的第三个视频存取单元(B图片)判断为没有参照目的地的图片而使解码跳过(skip)的处理。此外,如图14(b)所示,也可以将解码计数器设为按照每个影像视频流完结的值。在该情况下,在紧前面解码的是基视视频流的视频存取单元的情况下,能够预测下一个应到来的视频存取单元的解码计数器与紧前面的解码计数器为相同的值。在紧前面解码的是从属视视频流的视频存取单元的情况下,能够预测下一个应来到的视频存取单元的解码计数器等于在紧前面的解码计数器上加1后的值,所以同样能够进行适当的出错处理。<复用流数据的交织配置>在3D影像的无缝再现中,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在记录介质100上的物理配置很重要。在此,所谓“无缝再现”是指不中断地从复用流数据顺利再现影像和声音的情况。图15是示出分别属于主TS、第一子TS及第二子TS的数据块组在记录介质100上的物理配置的示意图。“数据块”是指记录介质100上的连续区域,即记录在物理上连续的多个扇区中的一系列的数据。在记录介质100中,物理地址实质上与逻辑地址相等,所以在各数据块内,LBN也连续。因此,再现装置200的BD-ROM驱动器在不使光拾取器进行寻址的情况下就能够连续读取1个数据块。下面,将属于主TS的数据块Li、L2、L3、...称作“基视数据块”,将属于子TS的数据块Rl、R2、R3、…、DUD2、D3、...称作“从属视数据块”。特别是,将属于第一子TS的数据块Rl、R2、R3、...称作“右视数据块”,将属于第二子TS的数据块Dl、D2、D3、...称作“深度图数据块”。参照图15,数据块组沿着记录介质100上的轨道1601被连续地记录。并且,基视数据块Li、L2、L3、…,右视数据块Rl、R2、R3、…,以及深度图数据块DUD2、D3、...每一个地交替配置。将这样的数据块组的配置称作“交织配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交织配置中,在邻接的三种数据块之间,区段ATC时间相等。例如,在图15中,开头的深度图数据块D1、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l以及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l连续。在这些数据块Dl、RULl之间,区段ATC时间相等。在此,"ATC(ArrivalTimeClock),,表示应作为ATS的基准的时钟。此外,“区段ATC时间”被定义为ATC的值,表示对1个区段内的源包赋予的ATS的范围,即,从其区段的开头的源包的ATS到下一区段的开头的源包的ATS之间的时间间隔。S卩,区段ATC时间等于在再现装置200内将该区段内的源包全部从读取缓冲器传送到系统目标解码器所需的时间。此外,“读取缓冲器”是再现装置200内的缓冲存储器,暂时保存从记录介质100读取的数据块,直到传送到系统目标解码器为止。在区段ATC时间相等的三种数据块之间,还可以是再现期间一致,且视频流的再现时间相等。例如,在图15中,在开头的三个数据块Dl、RULl之间,再现期间一致,且视频流的再现时间相等。在后续的数据块组中也同样,也可以在区段ATC时间相等的三种数据块D2、R2、L2之间,再现期间一致,且视频流的再现时间相等。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交织配置中,进一步,区段ATC时间相等的三个连续的数据块按照深度图数据块、右视数据块及基视数据块的顺序,即数据量由小变大的顺序配置。例如,在图15中,将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l中所包含的图片作为参照图片,来对包含在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l中图片进行了压缩。因此,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l的大小Sext2[l]是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Sextl[l]以下,即,Sext2[i;^Sextl[l]。另一方面,深度图的每个像素的数据量即进深值的比特数一般比基视视频流中所包含的图片的每个像素的数据量即色度坐标值和α值的比特数之和小。并且,主TS与第二子TS不同,除了主视频流之外,还包括主音频流等基本流。因此,在图15中,开头的深度图数据块Dl的大小SdJl]为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SdJl]以下,即因此,在图15中,开头的深度图数据块D1、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l及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l按照该记述顺序配置。接着连续的三个区段D2、R2、L2的顺序也同样。位于区段ATC时间相等的数据块的各开头的VAU属于相同的3DVAU,尤其是包括表示相同的3D影像的GOP的开头的图片。例如,在图15中,区段ATC时间相等的三个连续的数据块Dn、Rn、Ln(n=1,2,3,…)中的、深度图数据块Dn的前端包括深度图流的I图片,右视数据块Rn的前端包括右视视频流的P图片,基视数据块Ln的前端包括基视视频流的I图片。该深度图流的I图片表示针对表示该基视视频流的I图片所表示的2D影像的深度图。该右视视频流的P图片表示在将该基视视频流的I图片所表示的2D影像作为左视时的右视。尤其是,将该基视视频流的I图片作为参照图片,来对该P图片进行了压缩。因此,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能够从任一个数据块的组Dn、Rn、Ln开始再现3D影像。<将复用流数据分割为数据块的意义>再现装置200在从记录介质100无缝地再现3D影像时,必需并行地处理主TS和子TS。但是,一般能够用于该处理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是有限的。特别是,能够从记录介质100连续向读取缓冲器读取的数据量是有限的。因此,再现装置200必需把主TS和子TS分割为区段ATC时间相等的部分的对来进行读取。图16(a)是示出在某个BD-ROM盘上分别连续记录的主TS1701和子TS1702的配置的示意图。再现装置200在对这些主TS1701和子TS1702并行地进行处理时,如图16(a)上的实线箭头(1)-(4)所示,BD-ROM驱动器交替地、且每次读取区段ATC时间相29等的部分地读取主TS1701和子TS1702。此时,如图16(a)上的虚线箭头所示,BD-ROM驱动器121必需在读取处理的中途大幅改变BD-ROM盘上的读取对象区域。例如,在读取箭头(1)所示的主TS1701的前端部分时,BD-ROM驱动器121暂时停止光拾取器的读取动作,加快BD-ROM盘的转动速度。由此,使得在箭头(所示的记录有子TS1702的前端部分的BD-ROM盘上的扇区快速移动到光拾取器的位置。这样,将使光拾取器暂时停止读取动作、并在其间将光拾取器定位于下一读取对象区域上的操作,称作“跳跃”。图16(a)所示的虚线的箭头表示在读取处理的中途所需要的各跳跃的范围。在各跳跃的期间,光拾取器的读取处理停止,只进行解码器的解码处理。其结果,很难使读取处理赶上解码处理,所以很难可靠地持续无缝的再现。图16(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100上交替记录的基视数据块B、B[l]、B[2]、...和从属视数据块D、D[l]、D[2]、...的配置的示意图。参照图16(b),主TS和子TS分别被分割为多个数据块而被交替配置。此时,在再现3D影像时,如图16(b)的箭头(1)-(4)所示,再现装置200从开头起依次读取数据块B、D、B[l]、D[l]、…。仅通过该方式,再现装置200就能够顺利实现交替地读取主TS和子TS。尤其是,由于在读取处理中不产生跳跃,所以能够可靠地持续3D影像的无缝的再现。<在邻接的数据块之间使区段ATC时间一致的意义>在图15所示的交织配置中,邻接的三种数据块Dn、Rn、Ln均具有相同的区段ATC时间。即,在这些区段之间,从各区段的开头的源包到下一区段的开头的源包之间的ATS之差相等(其中,在该差的计算中,考虑了在ATS中发生折回(wrap-around)的情形)。此时,再现装置200内的系统目标解码器在ATC中计时的相同的时间内,从读取缓冲器读取包含在基视数据块Ln和从属视数据块Dn或Rn双方中的所有的TS包。因此,尤其是在插入再现时,系统目标解码器在基视流和从属视流之间能够容易使TS包的解码处理同步。<使再现时间相等的数据块邻接的意义>图17(a)是示出在邻接的基视数据块和从属视数据块之间区段ATC时间不同、且视频流的再现时间不同时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在图17(a)所示的例中,开头的基视数据块B的再现时间为4秒,开头的从属视数据块D的再现时间为1秒。在此,从属视数据块D的解码所需的基视视频流的部分,具有与该从属视数据块D相同的再现时间。因此,为了节约再现装置200内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如图17(a)的箭头1810所示,最好使得再现装置200每相同再现时间例如每1秒交替地读取基视数据块B和从属视数据块D。但是,此时,如图17(a)的虚线所示,在读取处理的中途发生跳跃。其结果,很难使读取处理赶上解码处理,所以很难可靠持续进行无缝再现。图17(b)是表示在邻接的基视数据块和从属视数据块之间视频流的再现时间相等时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100上,如图17(b)所示,在邻接的一对数据块之间,视频流的再现时间相等。例如,在开头的基视数据块B和从属视数据块D的对中,视频流的再现时间均等于1秒,在第二个数据块的对B[l]、D[l]中,视频流的再现时间均等于0.7秒。此时,再现装置200在再现3D影像时,如图17(b)的箭头1820所示,从开头依次读取数据块B、D、B[l]、D[l]、…。仅通过上述动作,再现装置200能够顺利实现每相同再现时间交替读取主TS和子TS。尤其是,在该读取处理中,由于不产生跳跃,所以能够可靠且持续地进行3D影像的无缝再现。此外,若在邻接的基视数据块和从属视数据块之间区段ATC时间相等,则在这些数据块之间再现期间也可以不一致,进而视频流的再现时间也可以不相等。此时,与图17(b)所示同样,再现装置200仅通过从开头起依次读取数据块组,就能够顺利实现主TS和子TS的交替读取。尤其是,在该读取处理中,由于不产生跳跃,所以能够可靠地且持续地进行3D影像的无缝再现。此外,如图17(c)所示,也可以使得基视数据块和从属视数据块的所有区段的区段ATC时间相同。通过这样构成,复用流的区段大小的决定方法与图17(b)所示的方式相比变容易,所以能够容易制作数据。此外,若将该固定的区段ATC时间设定为后述的最小区段大小的区段ATC时间,则能够使得2D/3D再现装置中所需的读取缓冲器的大小变小。<针对数据块的AV流文件的交差连接>在记录介质100的文件系统中,属于复用流数据的各数据块能够作为文件2D或文件DEP内的1个区段而被存取。S卩,能够根据文件2D或文件DEP的文件入口中所记录的配置描述符,知道各数据块的逻辑地址。在图15所示的例中,包含在文件2D(01000.m2ts)的文件入口161中的配置描述符#1、#2、#3、…,表示基视数据块Li、L2、L3、...的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第一文件DEP(02000.m2ts)的文件入口1620中所包含的配置描述符#1、#2、#3、…,表示右视数据块Rl、R2、R3、...的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第二文件DEP(03000.m2ts)的文件入口1630中所包含的配置描述符#1、#2、#3、…,表示深度图数据块Dl、D2、D3、...的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图18(a)是表示文件2D(01000.mhs)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文件入口1610内的配置描述符#1、#2、#3、...参照基视数据块Li、L2、L3、…。因此,如图18(a)所示,能够将各基视数据块Li、L2、L3、...作为文件2D的区段EXT2D、EXT2D[1]、EXT2D[2]、...进行存取。下面,将属于文件2D的区段EXT2D、EXT2D[1]、EXT2D[2]、…,称作“2D区段”。图18(b)是示出第一文件DEP(02000.mhS)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文件入口1620内的配置描述符#1、#2、#3、...参照右视数据块Rl、R2、R3、…。因此,如图18(b)所示,能够将各右视数据块Rl、R2、R3、...作为第一文件DEP的区段EXT2、EXT2[1]、EXT2[2]、...进行存取。下面,将属于作为右视流文件的文件DEP的区段EXT2、EXT2[1]、EXT2[2]、…,称作“右视区段”。图18(c)是示出第二文件DEP(03000.m2ts)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文件入口1630内的配置描述符#1、#2、#3、...参照深度图数据块Dl、D2、D3、…。因此,如图18(c)所示,能够将各深度图数据块Dl、D2、D3、...作为第二文件DEP的区段EXT3、EXT3[1]、EXT3[2]、...进行存取。下面,将属于作为深度图流文件的文件DEP的区段EXT3、EXT3[1]、EXT3[2]、…称作“深度图区段”。并且,将如右视区段和深度图区段那样属于某个文件DEP的区段总称为“从属视区段”。对于图15所示的数据块组,如下所示实现AV流文件的交差连接。包含在第一文件SS(OlOOO.ssif)的文件入口1640中的配置描述符#1、#2、#3、…,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l+Ll、R2+L2、R3+L3、...分别看作为1个区段,表示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第二文件SS(02000.ssif)的文件入口1650中所包含的配置描述符#1、#2、#3、...交替地表示深度图数据块Dl、D2、D3、...和基视数据块Li、L2、L3、...的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图18(d)是示出第一文件SS(OlOOO.ssif)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文件入口1640内的配置描述符#1、#2、#3、...参照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l+Ll、R2+L2、R3+L3、…。因此,如图18(d)所示,能够将邻接的数据块的各对Rl+Ll、R2+L2、R3+L3、...作为第一文件SS的区段EXTSS、EXTSS[1]、EXTSS[2]、...进行存取。下面,将属于文件SS的区段EXTSS、EXTSS[1]、EXTSS[2]、…称作“3D区段”。各3D区段EXTSS[n](n=0,1,2,…)与文件2D共用基视数据块Ln,与第一文件DEP共用右视数据块Rn。图18(e)是示出第二文件SS(02000.ssif)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文件入口1650内的配置描述符#1、#2、#3、...交替地参照深度图数据块D1、D2、D3、...和基视数据块Li、L2、L3、…。因此,如图18(e)所示,能够将各数据块D1、Li、D2、L2、...作为第二文件SS的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进行存取。第二文件SS的各区段与文件2D共用基视数据块Ln,与第二文件DEP共用深度图数据块Dn。<对交织配置的数据块组的再现路径>图19是示出在2D再现模式下对图15所示的数据块组的再现路径1901、L/R模式下对图15所示的数据块组的再现路径1902及深度模式下对图15所示的数据块组的再现路径1903的示意图。再现装置200在2D再现模式下再现文件2D。因此,如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1901所示,依次读取基视数据块Li、L2、L3,作为2D区段EXT2D、EXT2D[1]、EXT2D[2]。S卩,首先,读取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i,但紧之后的深度图数据块D2和右视数据块R2的读取被最初的跳跃J2dI跳过。接着,读取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2,紧之后的深度图数据块D3和右视数据块R3的读取被第二次跳跃J2D2跳过。接着,读取第三个基视数据块L3。再现装置200在L/R模式下再现第一文件SS。因此,如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1902所示,依次读取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l+Ll、R2+L2、R3+L3,作为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S卩,首先,连续读取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l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i,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2的读取被最初的跳跃Jml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二个右视数据块R2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2,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3的读取被第二次跳跃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三个右视数据块R3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3。再现装置200在深度模式下再现第二文件SS。因此,如深度模式下的再现路径1903所示,交替读取深度图数据块Dl、D2、D3和基视数据块Li、L2,作为第二文件SS的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SP,首先,读取开头的深度图数据块D1,其紧后面的右视数据块Rl的读取被最初的跳跃AdI跳过。接着,读取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i,接着读取其紧后面的深度图区段D2。进一步,其紧后面的右视区段R2的读取被第二次跳跃跳过,读取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2。如图19的各再现路径1901-1903所示,在数据块组以交织配置被记录的区域,再现装置200只要实质上从开头起依次读取其数据块组就可以。在此,在其读取处理的中途发生跳跃。但是,各跳跃的距离不同于图16(a)所示的距离,充分短于主TS和子TS的任一个的全长。此外,任一个跳跃都不同于图17(a)所示的跳跃,不会在1个数据块的读取中途发生。并且,在区段ATC时间相等的基视数据块和从属视数据块的各对中,先读取大小比较小的从属视数据块。因此,与先读取大小比较大的从属视数据块的情况相比,再现装置200能够减少读取缓冲器的容量。再现装置200在L/R模式下读取数据块组,作为第一文件SS的区段组。艮口,再现装置200从第一文件SS的文件入口1640内的配置描述符#1、#2、...读取各3D区段EXTSS、EXTSS[1]>...的前端的LBN及其大小,并传给BD-ROM驱动器121。BD-ROM驱动器121从该LBN连续读取其大小的数据。这些处理与将数据块组读取作为第一文件DEP和文件2D的各区段的处理相比,BD-ROM驱动器121的控制在如下二点(A)、(B)上较简单(A)再现装置200只要利用1处的文件入口依次参照区段就可以;(B)读取对象的区段的总数实质上减半,所以应传递给BD-ROM驱动器的LBN和大小的对的总数较少。优点(A)还表现在深度模式下将数据块组作为第二文件SS的区域来读取的处理中。但是,再现装置200在读取3D区段EXTSS、EXTSS[1]、...之后,必需将它们分别分离为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后传送给解码器。在该分离处理中使用片段信息文件。这将在后面详细说明。<长跳跃>一般而言,在作为记录介质而采用光盘时,将如下操作称作“跳跃”,即,用于使光拾取器暂时停止读取动作,在此期间将光拾取器定位到下一读取对象区域上。在跳跃中,除了使光盘的转速上下的操作之外,还有轨道跳跃及焦点跳跃。轨道跳跃是指使光拾取器在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操作。焦点跳跃是指在光盘为多层盘时使光拾取器的焦点从1个记录层向别的记录层移动的操作。一般这些跳跃的寻道时间较长,并且,由于跳跃而读取被跳过的扇区数较多,所以特别叫做“长跳跃”。在跳跃期间,光拾取器的读取操作停止。将在跳跃期间读取操作被跳过的记录介质100上的区域的长度称作“跳跃距离”。跳跃距离通常用该部分的扇区数来表示。具体而言,上述的长跳跃被定义为跳跃距离超过规定阈值的跳跃。例如,在BD-ROM标准中,其阈值根据盘的种类及与驱动器的读取处理有关的性能而被规定为40000扇区。作为产生长跳跃的情形的代表,除了在主TS和子TS跨过记录层的边界来被记录的情况,以及主TS和子TS在它们之间夹着别的数据而被记录的情形之外,还有在播放项目之间存在有1比η的多重连接的情形。<在长跳跃前后的复用流数据的配置>在记录介质100中,一系列的主TS和子TS被分离在需要长跳跃的位置的前后时,这些数据块组被记录为下述的5种配置1-5中的任一种。并且,在对这些数据块组的存取中利用AV流文件的交差连接。由此,如后所述,再现装置200在将读取缓冲器的容量维持在必要最小限度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实现长跳跃中的影像的无缝再现。下面,将记录层的边界作为需要长跳跃的位置的例子,关于数据块组分开配置在需要长跳跃的位置的前后时的数据配置方法,说明其数据结构。[配置1]图20是示出记录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一例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数据配置是在需要长跳跃的位置的前后分离的主TS和子TS的播放项目彼此无缝地连接时有利的数据配置方法。在该图中,数据块组属于包含左视视频流的主TS、包含右视视频流的子TS以及包含深度图流的子TS。如图20所示,在位于层边界LB的前面的第一记录层中,以交织配置记录有深度图数据块组…、DO、D1、右视数据块组…、R0、RU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0、Li。下面,将这些数据块组称作“第一3D区段块”2001。此外,接续于第一3D区段块2001的后端Ll之后配置了基视数据块L22D、L32D。并且,在基视数据块层边界LB之间,以交织配置记录有深度图数据块组D2、D3、右视数据块组R2、R3、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2SS、L3SS。下面,将这些数据块组称作“第二3D区段块”2002。另一方面,在位于层边界LB之后的第二记录层中,以交织配置记录有深度图数据块组D4.....右视数据块组R4.....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4、…。下面,将这些数据块组称作“第三3D区段块”2003。各3D区段块2001、2002、2003的交织配置与图15所示的配置相同。S卩,深度图数据块、右视数据块及基视数据块按照该记述顺序交替排列。并且,在三个连续的数据块Dn、Rn、Ln(η=...,1,2,3,4,…)之间,区段ATC时间相等。在位于第一3D区段块2001的后端的三个数据块Dl、RULl和位于第二3D区段块2002的前端的三个数据块D2、R2、L2SS之间,各流数据的内容连续。位于第一3D区段块2001和第二3D区段块2002之间的基视数据块L22D,与第二3D区段块2002的基视数据块L2SS以比特为单位(bit-for-bit)保持一致。同样,基视数据块L32D与第二3D区段块2002的基视数据块L3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即,数据块组L22D、L32D和数据块组L2ss、L3SS中的一个是另一个的复制数据。下面,将前者L22D、L32D称作“2D再现专用块”,将后者I^ss、L3SS称作“3D再现专用块”。能够将图20所示的各数据块中除了3D再现专用块L&s、L3SS2外的数据块作为文件2D或文件DEP的某个的区段进行存取。例如,在第一文件2D(01000.mhs)的文件入口2010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从第一3D区段块2001内的最后起倒数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O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O作为第一文件2D的1个2D区段EXT2D进行存取。将由第一3D区段块20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l和其紧后面连续的2D再现专用块组L22D、L32D构成的基视数据块的一组L1+I^2D+L32D看作单一的区段,配置描述符#2表示其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的一组L1+L22D+L32D作为第一文件2D的单一的2D区段EXT2D[1]进行存取。这些文件2D中的基视数据块Li、L22D、L32D构成在产生长跳跃的位置的紧之前连续长度较大的区段(大区段)。文件2D能够在长跳跃的紧前面形成大区段,所以即使在2D再现模式下进行再现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担心读取缓冲器的下溢。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作为在文件2D的再现中在跨过层边界LB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区段的2D区段EXT2D[1],称作“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在第二文件2D(01001.m2ts)的文件入口2011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第三3D区段块2003内的基视数据块L4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二文件2D的1个2D区段EXT2D[2]进行存取。对于图20所示的数据块组,也与图15所示的方式同样地实现AV流文件的交差连接。尤其是,在第一文件SS(OlOOO.ssif)的文件入口2020中,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0+L0、Rl+Ll、R2+L2SS、R3+L3SS分别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2、#3、#4表示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邻接的数据块的各对R0+L0、Rl+Ll、R2+L2SS,R3+L3SS,作为第一文件SS的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进行存取。其中的EXTSS[2]、EXTSS[3]是构成在文件SS的再现中在跨过层边界LB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第二3D区段块2002的区段组,下面称作“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组”。此外,在第二文件SS(OlOOl.ssif)的文件入口2021中,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4+L4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表示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邻接的数据块的对R4+L4作为第二文件SS的3D区段EXTSS[4]进行存取。在此,除了位于2D再现专用块层边界LB之间的3D区段EXTSS[2]、EXTSS[3]之外,3D区段EXTSS、EXTSS[1]及EXTSS[4]分别与文件2D共用基视数据块…、L0、Li、L4。另一方面,2D再现专用块L&D、L32D是只能作为文件2D中的层边界LB紧前面的2D区段EXT2D[1]的一部分被存取的、文件2D所固有的基视数据块。并且,3D再现专用块L2SS、1^是只能作为文件SS中的层边界LB紧前面的3D区段EXTSS[2]的一部分被存取的、文件SS固有的基视数据块。在图20中,2D播放列表及3D播放列表均包含无缝地连接的两个播放项目#1、#2。在此,将无缝地连接的播放项目的连接源播放项目称作“前方播放项目”,将连接目的地播放项目称作“后方播放项目”。首先,对2D播放列表和3D播放列表的各前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数据进行说明。2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一文件2D。3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一文件SS,从与3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同步地再现的子播放项目参照文件DEP。如上所述,在第一文件2D的2D区段EXT2D、EXT2D[1]和在第一文件SS的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中所参照的基视数据块的内容是相同的。由此,在2D播放列表的再现中,在播放项目的无缝连接地点再现基视数据块Li、L22D,L32D,在3D播放列表的再现中,在播放项目的无缝连接地点再现相同内容的Li、L2SS,L3SS。因此,在基于2D播放列表的2D再现中和基于3D播放列表的3D再现中,虽然再现路径(所再现的逻辑地址)不同,但是能够再现相同的左视视频帧。接着,对各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数据进行说明。2D播放列表的后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二文件2D。3D播放列表的后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二文件SS,从与3D播放项目的后方播放项目同步地再现的子播放项目参照文件DEP。如该图所示,第二文件2D和第二文件SS将相同的基视数据块L4用作实体。在此,将从2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的终端起到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2D区段EXT2D[2]的开头为止的距离,设定为根据2D再现装置的跳跃性能而按规定标准决定的最大跳跃距离以下。此外,将3D播35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2和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3D区段块2003之间的跳跃距离,设定为根据2D/3D再现装置的跳跃性能而按规定标准决定的最大跳跃距离以下。图21是示出针对图20所示的数据块组的、在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及深度模式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再现装置200在2D再现模式下再现文件2D。因此,读取基视数据块L0,作为最初的2D区段EXT2D;并且连续读取基视数据块Ll和其紧后面的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作为第二个2D区段EXT2D[1];在长跳跃之后,读取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三个2D区段EXT2D[2]。再现装置200在L/R模式下再现第一文件SS。因此,如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所示,读取右视数据块RO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O的对R0+L0,作为最初的3D区段EXTSS;读取右视数据块Rl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i,作为第二个3D区段EXTSS[1];读取右视数据块R2和其紧后面的3D再现专用块I^ss,作为第三个3D区段EXTSS[2];读取右视数据块R3和其紧后面的3D再现专用块IA5s,作为第四个3D区段EXTSS[3];在长跳跃之后,读取右视数据块R4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五个3D区段EXTSS[4]。如图21所示,在2D再现模式下,读取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而3D再现专用块I^ss、L3SS的读取则被跳过。反之,在L/R模式下,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的读取被跳过,而读取3D再现专用块L2SS、L3SS。但是,数据块L22D、L2SS&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数据块L32D、L3SS也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所以无论在哪个再现模式下所再现的左视视频帧相等。这样,在配置1中,在长跳跃Ju之前,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分离。关于深度模式也同样。[配置1的优点]图22是表示以交织配置记录在某个BD-ROM盘的层边界前后的数据块组和各再现模式下对该数据块组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参照图22,与图20所示的配置1同样,深度图数据块组…、DUD2、右视数据块组…、RUR2、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i、L2以交织配置记录在第一记录层上,构成第一3D区段块2301。另一方面,深度图数据块组D3、…,右视数据块组R3、…,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3、...以交织配置记录在第二记录层上,构成第二3D区段块2302。各3D区段块2301、2302的交织配置与图20所示的2001、2002相同。并且,在位于第一3D区段块2301的后端的三个数据块D2、R2、L2和位于第二3D区段块2302的前端的三个数据块D3、R3、L3之间,各流数据的内容连续。图22所示的数据块组与图20所示的数据块组不同,在层边界LB紧前面不包含2D再现专用块Lii2d和3D再现专用块Lnss。因此,如下所示,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310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311在长跳跃Ay紧前面没有分离,均通过相同的基视数据块L2。能够将图22所示的基视数据块L1-L3都作为文件2D的1个区段EXT2D-EXT2D[2]进行存取。另一方面,能够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各对Rl+Ll、R2+L2、R3+L3作为文件SS的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进36行存取。无论哪个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都与文件2D分别共用基视数据块Li、L2、L3。2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再现文件2D。因此,如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310所示,首先,读取从第一3D区段块2301内的最后起倒数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l作为最初的2D区段EXT2D,而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2和右视数据块R2的读取则被最初的跳跃J2D1跳过。接着,读取第一3D区段块23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2作为第二个2D区段EXT2D[1]。在其紧后面的层边界LB,产生长跳跃Ay,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位于第二3D区段块2302的前端的2个数据块D3、R3的读取被跳过。接着,读取第二3D区段块2302内的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3,作为第三个2D区段EXT2D[2]。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再现文件SS。因此,如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311所示,首先,连续读取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l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l的对R1+L1,作为最初的3D区段EXTSS,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2的读取则被最初的跳跃JuJ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二个右视数据块R2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2,作为第二个3D区段EXTSS[1]。在其紧后面产生长跳跃Ay,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第二3D区段块2302内的开头的深度图数据块D3的读取被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二3D区段块2302内的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3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3,作为第三个3D区段EXTSS[2]。如上所述,在图22所示的数据块组中,与图20所示的方式不同,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310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311均在长跳跃Ay紧前面通过相同的基视数据块L2。在此,在长跳跃Ay的期间,BD-ROM驱动器121停止读取处理,系统目标解码器继续进行存储在读取缓冲器中的流数据的解码处理。因此,为了使再现装置200在长跳跃Ju的前后无缝地再现影像,必需防止长跳跃Ju的期间的缓冲器下溢。在L/R模式中,在第一3D区段块2301被解码的期间,在读取缓冲器中存储一定量的数据。将该一定量的数据称作“缓冲器余量”(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在长跳跃Ay的期间,除了在紧前面被读取的3D区段EXTSS[1]即右视数据块R2和基视数据块L2之外,其缓冲器余量的数据被解码。因此,为了在L/R模式下防止缓冲器下溢,只要缓冲器余量充分大即可。另一方面,各数据块R2、L2的大小只要是到长跳跃Iy紧前面为止能够维持缓冲器余量的值Smin2、Sminl就可以。但是,为了在2D再现模式下防止缓冲器下溢,2D区段EXT2D[1]即基视数据块L2的大小Sext2D[l]必需满足下面的条件是在从开始读取2D区段EXT2D[1]起到长跳跃Ju结束为止的期间从读取缓冲器传送到系统目标解码器的数据量以上。如图22所示,满足该条件的大小Sext2D[l]一般比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的大小Smtel大。因此,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必需比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大。并且,右视数据块R2和基视数据块L2的区段ATC时间必需相等。因此,右视数据块R2的大小Sext2[l]—般比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Smin2大。因此,在L/R模式下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必须还要比在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大。其结果,在图22所示的配置中,很难进一步削减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相对于此,在图21所示的配置1中,如上所述,在长跳跃JLY的前面,在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在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分离。因此,不同于图22所示的配置,能够分别如下确定位于层边界LB前面的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的大小Srat2D[l]和其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l的大小Ss;t2[l]。首先,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的大小Sext2D[l],等于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Sextl[l]、2D再现专用块L22D的大小S2D[2]以及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大小S2D[3]之禾ΠSextl[l]+&D[2]+&D[3]。因此,在实现2D再现模式下的无缝再现时,其和Sexa[l]+S2D[2]+S2D[3]只要是在开始读取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起到长跳跃Iy结束为止的期间从读取缓冲器传送到系统目标解码器的数据量以上就可以。在此,在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中,与3D区段EXTSS[1]共用的只有位于区段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i。因此,通过适大扩大2D再现专用块L22D的大小S2D[2]和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大小S2D[3],能够在使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的大小Swdl]=Sratl[l]+&D[2]+&D[3]维持一定的状态下,将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Sextl[l]限制为更小。随之,能够将区段ATC时间与基视数据块Ll相等的右视数据块Rl的大小Ss^l]也限制为更小。另一方面,属于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2的右视数据块R2、R3和基视数据块L2SS、L3SS的各大小Sext2[2]、Sext2[3],Sextl[2]、Sexu[3],只要是能够在长跳跃Ju紧前面为止维持缓冲器余量的程度的值就可以。在此,3D再现专用块L2SS是2D再现专用块L22D的复制数据,3D再现专用块L3SS是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复制数据,所以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大小S2d的扩大使位于3D再现专用块L3SS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3的大小扩大。但是,其大小能够比图22所示的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3的大小充分小。这样,能够使得L/R模式下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更接近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这样,在配置1中,能够在将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限制在必要最小限度的状态下,将各数据块的大小设计成能够在2D再现模式和L/R模式双方实现长跳跃中的影像的无缝再现的大小。以上,在配置1中,能够在产生长跳跃的地点,分离为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所以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的终端EXT1[3]的大小能够免受用于在2D再现模式下防止缓冲器下溢的条件的影响。此外,在图20的说明中,作为需要长跳跃的位置而举例了层边界,但在进行1比η的播放项目的多重连接时也能够产生长跳跃。在进行1比η的播放项目的多重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将构成η个播放项目的η个TS中的第一个TS配置在构成其紧前面的播放项目的TS的紧后面。但是,第二个以后的TS则不能配置在构成其紧前面的播放项目的TS的紧后面。在存在1比η的多重连接的情况下,在从紧前面的播放项目向η个播放项目的第二个项目以后的播放项目跳跃的情况下,其跳跃需要跳过一个以上的TS的记录区域,因此,在存在1比η的播放项目的多重连接的地方产生长跳跃。在伴随这样的1比η的播放项目多重连接的长跳跃中也能够应用配置1。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关于2D播放列表及3D播放列表中的任一个,都将由作为前方播放项目即播放项目#1参照的数据集中而全部配置,其后配置η个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数据。此时,与图20所示的配置同样,对于前方播放项目,在2D播放列表和3D播放列表中分离再现路径来配置数据,38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的终端EXT1[3]的大小能够免受用于防止2D再现模式下的缓冲器下溢的条件的影响。以上,通过使用配置1,能够制作从前方播放项目向多个播放项目分支而无缝地连接的多重连接的数据。[配置2]图M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二例的示意图。这些数据块组属于包含左视视频流的主TS、包含右视视频流的子TS以及包含深度图流的子TS。下面,将该配置称作“配置2”。若将图M与图20进行比较,在以下两点上不同于配置1与第一3D区段块2001连续地配置了第二3D区段块2002这一点;以及,与3D区段块2002的后端L3SS连续地配置2D再现专用块组L12D、L22D、L32D,由此能够连续作为1个2D区段EXT2D[1]被存取这一点。关于其他特征,由于配置2与配置1相同,所以关于其详细说明,援引对配置2的说明。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2D再现专用块组L12D、L22D、L32D和第二3D区段块2002内的3D再现专用块组Llss、L2SS,L3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S卩,2D再现专用块组L12D、L22D、3D再现专用块组L1ss、L2ss,L3SS中的一方是另一方的复制数据。能够将图对所示的各数据块中的除了3D再现专用块Llss、L2SS,L3SS2外的数据块,作为文件2D或文件DEP中的某个的区段进行存取。例如,在第一文件2D的文件入口2010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第一3D区段块20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O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l作为1个2D区段EXT2D进行存取。将由2D再现专用块L12D、L22D、L32D构成的基视数据块的一组]^12。+1^2計]^32。看作单一的区段,配置描述符#2表示其合计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2D再现专用块组L12D、L22D、L32D作为下一2D区段EXT2D[1]进行存取。该文件2D中的基视数据块L12D、L22D、L32D在产生长跳跃的地方的紧前面,构成连续长度较大的区段。文件2D能够在长跳跃的紧前面形成大区段,所以在2D再现模式下进行再现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读取缓冲器的下溢。此外,在第二文件2D的文件入口2011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第三3D区段块2003内的最初的基视数据块L4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二文件2D的1个2D区段EXT2D[2]进行存取。在第一文件SS的文件入口2020中,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0+L0、R1+L1SS、R2+L2SS,R3+L3SS分别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2、#3、#4表示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邻接的数据块的各对R0+L0、…、R3+L3SS作为第一文件SS的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进行存取。此外,在第二文件SS的文件入口2021中,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4+L4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表示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邻接的数据块的对R4+L4,作为第二文件SS的3D区段EXTSS[4]进行存取。在此,2D再现专用块L12D、L22D、L32D是只能作为文件2D中的层边界LB紧前面的2D区段EXT2D[1]被存取的、文件2D固有的基视数据块,各3D再现专用块Llss、L2SS,L3SS是只能作为3D区段EXTSS[1]、EXTSS[2]、EXTSS[3]的一部分被存取的、文件SS固有的基视数据块。在图M中,2D播放列表及3D播放列表均包含无缝地连接的两个播放项目#1、#2。首先,对2D播放列表和3D播放列表的各前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数据进行说明。2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一文件2D。3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一文件SS,从与3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同步再现的子播放项目参照文件DEP。如上所述,第一文件2D的2D区段EXT2D、EXT2D[1]和第一文件SS的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的内容相同。由此,在2D播放列表的再现中,在播放项目的无缝连接地点再现基视数据块L12D、L22D、L32D,在3D播放列表的再现中,在播放项目的无缝连接地点再现相同内容的Llss、L2SS,L3SS。因此,在基于2D播放列表的2D再现和基于3D播放列表的3D再现中,虽然再现路径不同,但是能够再现相同的数据。接着,对各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数据进行说明。2D播放列表的后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二文件2D。3D播放列表的后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二文件SS,与3D播放项目的后方播放项目同步再现的子播放项目参照文件DEP。如该图所示,第二文件2D和第二文件SS把相同的基视数据块L4用作实体。在此,将2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2D区段EXT2D的终端起到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开头为止的距离,以及2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的终端起到被后方播放项目参照的2D区段EXT2D[2]开头为止的距离,设定为根据2D再现装置的跳跃性能而按规定标准决定的最大跳跃距离以下。此外,将3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2和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3D区段块2003之间的跳跃距离,设定为根据2D/3D再现装置的跳跃性能而按规定标准决定的最大跳跃距离以下。图25是示出针对图M所示的数据块组的、在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以及深度模式下的再现路径的示意图。再现装置200在2D再现模式下再现文件2D。因此,读取基视数据块L0,作为最初的2D区段EXT2D;连续读取2D再现专用块Ll2D、L22D、L32D,作为弟·~个2D区段EXT2D[1];在长跳跃之后,读取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三个2D区段EXT2D[2]。再现装置200在L/R模式下再现第一文件SS。因此,如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所示,读取右视数据块RO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O的对R0+L0,作为最初的3D区段EXTSS;读取右视数据块Rl和其紧之后的3D再现专用块Llss,作为第二个3D区段EXTSS[1];读取右视数据块R2和其紧之后的3D再现专用块I^ss,作为第三个3D区段EXTSS[2];读取右视数据块R3和其紧之后的3D再现专用块KBss,作为第四个3D区段EXTSS[3];在长跳跃之后,读取右视数据块R4和其紧之后的3D再现专用块L4,作为第五个3D区段EXTSS[4]。如图M所示,在2D再现模式下,读取2D再现专用块Ll2D、L22D、L32D,ΤΠ3D再现专用块Llss、L2SS,读取被跳过。反之,在L/R模式下,2D再现专用块L12D、L22D,L32D&读取被跳过,而3D再现专用块Llss、L2SS,KBss被读取。但是,数据块L12D、L22D,KB2d禾PL1ss、L2ss,L3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所以在任一个再现模式下,被再现的左视视频帧都相等。这样,在配置2中,在长跳跃Iy之前,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分离。在深度模式下也同样。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的大小Sext2D[l]等于2D再现专用块LI2d的大小、2D再现专用块L22D的大小、以及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大小S2D[3]之禾Π&d[1]+&d[2]+&d[3]。因此,在实现2D再现模式下的无缝再现时,该和S2D[1]+S2D[2]+S2D[3]只要是在从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的读取开始起到长跳跃Ju结束为止的期间从读取缓冲器向系统目标解码器传送的数据量以上就可以。此外,属于位于2D再现专用块Ll2:^前面的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2的右视数据块Rl、R2、R3和基视数据块Llss、L2SS、各大小Sext2[l]、Sext2[2],Sext2[3],Sextl[l]、Sexti[2]、Sextl[3],只要是在长跳跃Ay紧前面为止能够维持缓冲器余量的程度的值就可以。在此,3D再现专用块Llss是2D再现专用块LI2d的复制数据,3D再现专用块L2SS是2D再现专用块L22D的复制数据,3D再现专用块L3SS是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复制数据,所以2D再现专用块L12D,L22D、L32D的合计大小S2D[l]+&D[2]+S2Dp]的扩大使位于各3D再现专用块Llss、L2SS,L3SS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l、R2、R3的大小扩大。但是,由于3D再现专用块被分割为三个Llss、L2SS,L3SS地与右视数据块成对,所以右视数据块Rl、R2、R3的各大小能够充分小于图22所示的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2的大小。这样,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能够进一步削减到在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这样,在配置2中,能够在将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限制在必要最小限度的状态下,将各数据块的大小设计成能够在2D再现模式和L/R模式双方实现长跳跃中的影像的无缝再现的大小。以上,在配置2中,能够在产生长跳跃的地点分离为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所以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的终端EXT1[3]的大小能够免受用于防止在2D再现模式下缓冲器下溢的条件的影响。此外,在图M的说明中,作为需要长跳跃的位置而举例了层边界,但是配置2也能够应用于伴随1比η的播放项目多重连接的长跳跃中。具体而言,关于前方播放项目,与图M所示的配置同样,在2D播放列表和3D播放列表中分离再现路径来配置数据,在其后依次配置η个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数据,由此能够制作从前方播放项目分支为多个播放项目来无缝地连接的多重连接的数据。[配置3]图沈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三例的示意图。这些数据块组属于包含左视视频流的主TS、包含右视视频流的子TS以及包含深度图流的子TS。下面,将该配置称作“配置3”。将图沈与图20进行比较,配置1与配置2的不同点只在于,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2被置换为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4。关于其他特征,由于配置2与配置1相同,所以对于其详细内容的说明,援引对配置2的说明。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4中的交织配置与其它3D区段块的交织配置相比,深度图数据块和右视数据块的配置顺序相反,右视数据块、深度图数据块、左视数据块按照该记述顺序交替排列。在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4中所包含的3D再现专用块L2SS、1^与20再现专用块组L22D、L32D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这一点与配置1相同。41在配置3中,如图27所示,在L/R模式的再现路径中按照由右视数据块RO和左视数据块LO的对构成的3D区段EXTSS、由右视数据块Rl和左视数据块Ll的对构成的3D区段EXTSS[小仅由右视数据块R2构成的3D区段EXTSS[2]、由左视数据块L2SS和右视数据块R3的对构成的3D区段EXTSS[3]、仅由左视图数据块L3SS构成的3D区段EXTSS[4]的顺序,存取数据块。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在配置3中,与配置1同样,能够在产生长跳跃的地点分离为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所以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的终端EXT1[3]的大小能够免受用于防止在2D再现模式下缓冲器下溢的条件的影响。此外,配置3与配置1同样,能够应用于伴随1比η的播放项目多重连接的长跳跃中,能够制作从前方播放项目分支为多个播放项目来进行无缝连接的多重连接的数据。除了这些效果之外,在配置3中,能够将在深度模式和L/R模式双方再现3D影像时的无缝连接中所需的缓冲器余量抑制为较少。其结果,能够使得2D/3D再现装置在深度模式和L/R模式双方再现3D影像时所需的读取缓冲器的大小,比再现配置1的数据时更小。对于缓冲器余量的具体的削減量,将在后面详细说明。此外,在图沈中,在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4中,将右视数据块、深度图数据块、左视数据块按照该记述顺序依次交替排列,在其它3D区段块中,将深度图数据块、右视数据块、左视数据块按照该记述顺序依次交替排列。但是,配置3的特征在于,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的交织配置与其它3D区段块的交织配置相比,深度图数据块和右视数据块的顺序相反,例如,在其它3D区段块中,按照右视数据块、深度图数据块、左视数据块的顺序交替地交织配置的情况下,在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中,按照深度图数据块、右视数据块、左视数据块的顺序交替地交织配置数据块就可以。[配置4]图28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四例的示意图。这些数据块组属于包含左视视频流的主TS、包含右视视频流的第一子TS以及包含深度图流的第二子TS。下面,将该配置称作“配置4”。参照图观,在位于层边界LB之前的第一记录层中,以交织配置记录有深度图数据块组…、DUD2、右视数据块组…、RUR2、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i、L2。下面,将这些数据块组称作“第一3D区段块”2101。并且,在第一3D区段块2101的后端L2和层边界LB之间配置有1个基视数据块L32D。另一方面,在位于层边界LB之后的第二记录层中,以交织配置记录有深度图数据块组D3、D4、…、右视数据块组R3、R4、…、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3SS、L4、…。下面,将这些数据块组称作“第二3D区段块”2102。各3D区段块2101、2102的交织配置与图15所示的配置相同。S卩,将深度图数据块、右视数据块及基视数据块按照该记述顺序交替排列。并且,在三个连续的数据块Dn、Rn、Ln(η=...,1,2,3,4,…)之间,区段ATC时间相等。在位于第一3D区段块2101的后端的三个数据块D2、R2、L2和位于第二3D区段块2102的前端的三个数据块D3、R3、L3SS之间,各流数据的内容连续。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基视数据块L32D和第二3D区段块2102内的前端的基视数据块L3SS以比特为单位(bit-for-bit)保持一致。即,这些数据块L32D、L3ss中的一方为另一方的复制数据。下面,将前者L32D称作“2D再现专用块”,将后者L3SS称作“3D再现专用块”。能够将图观所示的各数据块中的除了3D再现专用块L3SS之外的数据块,作为文件2D或文件DEP的某个区段进行存取。例如,在文件2D(01000.mhS)的文件入口2110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从第一3D区段块2101内的最后起倒数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l作为文件2D的1个2D区段EXT2D进行存取。将第一3D区段块21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2和其紧后面的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对L2+L32D看作单一的区段,配置描述符#2表示其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的对为文件2D的单一的2D区段EXT2D[1]进行存取。并且,配置描述符#3表示第二3D区段块2102内的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4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4作为别的1个2D区段EXT2D[2]进行存取。对于图观所示的数据块组,也能够通过与图15所示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实现AV流文件的交差连接。尤其是,在第一文件SS的文件入口2120中,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l+Ll、R2+L2、R3+L3SS、R4+L4分别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2、#3、#4表示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邻接的数据块的各对Rl+Ll、R2+L2、R3+L3SS,R4+L4作为第一文件SS的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进行存取。在此,除了层边界LB的紧之后的3D区段EXTSS[3]之外,3D区段EXTSS、EXTSS[1]、EXTSS[3]分别与文件2D共用基视数据块Li、L2、L4。另一方面,只能将2D再现专用块1^32。作为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文件2D的区段EXT2D[1]的一部分进行存取。并且,只能将3D再现专用块L3SS作为层边界LB的紧之后的3D区段EXTSS[2]的一部分进行存取。图四是示出针对图观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201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202的示意图。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图15所示的内容容易地类推出深度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再现装置200在2D再现模式下再现文件2D。因此,如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201所示,首先,读取第一3D区段块2101内的最后起倒数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l作为最初的2D区段EXT2D,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2和右视数据块R2的读取被最初的跳跃〗皿1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一3D区段块21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2和其紧后面的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对L2+L32D,作为第二个2D区段EXT2D[1]。在其紧后面的层边界LB产生长跳跃Ay,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位于第二3D区段块2102的前端的5个数据块D3、R3、L3SS,D4、R4的读取被跳过。接着,读取第二3D区段块2102内的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三个2D区段EXT2D[2]。再现装置200在L/R模式下,再现第一文件SS。因此,如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202所示,首先,连续读取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l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l的对R1+L1作为最初的3D区段EXTSS,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2的读取被最初的跳跃JuJ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二个右视数据块R2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2,作为第二个3D区段EXTSS[1]。在其紧后产生长跳跃Ay,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2D再现专用块L32D和第二3D区段块2102内的开头的深度图数据块D3的读取被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二3D区段块2102内的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3和其紧之后的3D再现专用块LIBss,作为第三个3D区段EXTSS[2];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4的读取被第二个跳跃跳过。并且,连续读取下一右视数据块R4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四个3D区段EXTSS[3]。如图四所示,在2D再现模式下,读取2D再现专用块L32D,而3D再现专用块L3ssm读取被跳过。反之,在L/R模式下,2D再现专用块L32D&读取被跳过,而读取3D再现专用块L;3SS。但是,由于双方的数据块L32D、L3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所以在任一个再现模式下,所再现的左视视频帧都相等。这样,在配置4下,在长跳跃Iy的前后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201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202被分离。关于深度模式也同样。在图四所示的配置4中,如上所述,在长跳跃J1^y的前后分离为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201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202。因此,不同于图22所示的配置,能够如下所述分别决定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2D区段EXT2D[1]的大小Srat2D[l]和其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2的大小SdJl]。首先,2D区段EXT2D[1]的大小Sext2D[l]等于基视数据块L2的大小Sextl[l]和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大小之和S6Xtl[l]+&D。因此,在2D再现模式下实现无缝再现时,该和Sratl[l]+S2D只要是在从开始读取2D区段EXT2D[1]起到长跳跃Ay结束为止的期间从读取缓冲器向系统目标解码器传送的数据量以上就可以。另一方面,属于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3D区段EXTSSm的右视数据块R2和基视数据块L2的各大小Srat2[l]、Sextl[l],只要是到长跳跃Jm紧前面为止能够维持缓冲器余量的程度的值就可以。在此,2D区段EXT2D[1]中的、与3D区段EXTSS[1]共用的只有位于前侧的基视数据块L2。因此,通过适当扩大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大小&D,能够在将2D区段EXT2D[1]的大小Sext2D[l]=Sextl[l]+S2D维持一定的状态下,将基视数据块L2的大小S-m限制为更小。随之,右视数据块R2的大小Ssrt2U]也能限制为更小。在此,3D再现专用块1^%是20再现专用块L32D的复制数据,所以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大小S2d的扩大使位于3D再现专用块L3SS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3的大小扩大。但是,其大小能够充分小于图22所示的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3的大小。这样,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能够进一步接近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这样,在配置4中,能够在将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的状态下,将各数据块的大小设计成能够在2D再现模式和L/R模式双方实现长跳跃中的影像的无缝再现的大小。并且,仅通过在文件2D和文件SS之间切换再现对象的AV流文件,就能够容易地实现在2D再现模式和L/R模式中变更读取对象的数据块,特别是2D再现专用块L32D和3D再现专用块L3SS之间的切换。[配置5]图30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五例的示意图。这些数据块组属于包含左视视频流的主TS、包含右视视频流的第一子TS以及包含深度图流的第二子TS中。下面,将该配置称作“配置5”。将图30和图观进行比较,配置5与配置4相比,其不同点在于,在第二3D区段块M02的前端设置了两个3D再现专用块K3SS、L4SS。关于其他特征,配置5与配置4相同,关于其详细说明,援引对配置4的说明。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2D再现专用块(L3+L4)2D和第二3D区段块M02内的3D再现专用块的对L3SS、L4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S卩,2D再现专用块(L3+L4)2D和3D再现专用块的对L;3SS、L4ss中的一方为另一方的复制数据。将图30所示的各数据块中的除了3D再现专用块K3SS、L4SS之外的数据块作为文件2D或文件DEP中的某一个的区段进行存取。例如,在文件2D的文件入口MlO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从第一3D区段块MOl内的最后起倒数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l作为文件2D的1个2D区段EXT2D进行存取。将第一3D区段块MOl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2和其紧后面的2D再现专用块(L3+L4)2D的对L2+(L3+L4)2D看作单一的区段,配置描述符#2表示其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的对L2+(L3+L4)2D作为文件2D的1个2D区段EXT2D[1]进行存取。并且,配置描述符#3表示第二3D区段块M02内的第三个基视数据块L5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5作为别的1个2D区段EXT2D[2]进行存取。在第一文件SS的文件入口M20中,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l+Ll、R2+L2、R3+L3SS,R4+L4SS、R5+L5分别作为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2、#3、#4、#5表示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邻接的数据块的各对R1+L1、…、R5+L5作为第一文件SS的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EXTSS[4]进行存取。只能将2D再现专用块(L3+L4)2D作为文件2D的区段EXT2D[1]的一部分进行存取,只能将各3D再现专用块L3SS、L4SS作为3D区段EXTSS[2]、EXTSS[3]的一部分进行存取。图31是示出针对图30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501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502的示意图。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图15所示的内容容易地类推出深度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再现装置200在2D再现模式下再现文件2D。因此,如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501所示,首先,读取第一3D区段块MOl内的最后起倒数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l作为最初的2D区段EXT2D,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2和右视数据块R2的读取被最初的跳跃J2dI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一3D区段块MOl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2和其紧后面的2D再现专用块(L3+L4)2D的对L2+(L3+L4)2D作为第二个2D区段EXT2D[1]。在其紧后面的层边界LB产生长跳跃Ay,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位于第二3D区段块M02的前端的8个数据块D3、R3、L3SS,D4、R4、L4SS、D5、R5的读取被跳过。接着,读取第二3D区段块2402内的第三个基视数据块L5,作为第三个2D区段EXT2D[2]。再现装置200在L/R模式下再现第一文件SS。因此,如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502所示,首先,连续读取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l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l的对R1+L1作为最初的3D区段EXTSS,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2的读取被最初的跳跃JuJ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二个右视数据块R2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2,作为第二个3D区段EXTSS[1]。在其紧后产生长跳跃Ay,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2D再现专用块(L3+L4)2D和第二3D区段块M02内的开头的深度图数据块D3的读取被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二3D区段块M02内的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3和其紧之后的3D再现专用块L3SS作为第三个3D区段EXTSS[2],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4的读取被第二个跳跃跳过。同样,连续读取下一右视数据块R4和其紧之后的3D再现专用块L4SS作为第四个3D区段EXTSS[3],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5的读取被第三个跳跃Ju^跳过。进一步连续读取下一右视数据块R5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5,作为第五个3D区段EXTSS[4]。如图31所示,在2D再现模式下,读取2D再现专用块(L3+L4)2D,而3D再现专用块KBss,读取被跳过。反之,在L/R模式下,2D再现专用块(L3+L4)2D的读取被跳过,而读取3D再现专用块L;3SS、L4ss。但是,2D再现专用块(L3+L4)2D*3D再现专用块的对L3SS、L4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所以在任一个再现模式下,所再现的左视视频帧相同。这样,在配置5中,在长跳跃J1^y的前后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501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502被分离。因此,能够如下所述分别决定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2D区段EXT2D[1]的大小Sext2D[l]和其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2的大小Sext2[l]。此外,对于深度模式也同样。首先,2D区段EXT2D[1]的大小Sext2D[l]等于基视数据块L2的大小Sextl[l]和2D再现专用块(L3+L4)2D的大小S2d之和S6Xtl[l]+S2D。因此,在2D再现模式下实现无缝再现时,该和Sextl[l]+S2D只要是在开始读取2D区段EXT2D[1]起到长跳跃J1^y结束为止的期间从读取缓冲器传送到系统目标解码器的数据量以上就可以。另一方面,属于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3D区段EXTSS[1]的右视数据块R2和基视数据块L2的各大小S.m、Sextl[l]只要是在长跳跃Ju紧前面为止能够维持缓冲器余量的程度的值就可以。在此,通过适当扩大2D再现专用块(L3+L4)2D的大小&D,能够在将2D区段EXT2D[1]的大小Sext2D[l]=Sextl[l]+S2D维持一定的状态下,将基视数据块L2的大小Sextl[l]限制为更小。随之,也能够将右视数据块R2的大小SmU]限制为更小。在此,3D再现专用块的对L3SS、L4SS是2D再现专用块(L3+L4)2D的复制数据,所以2D再现专用块(L3+L4)2D的大小S2d的扩大使位于各3D再现专用块K3SS,L4SS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3、R4的大小扩大。但是,对于1个2D再现专用块(L3+L4)2D,3D再现专用块被分割为两个L!3SS、L4ss,所以各大小充分小于图22所示的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3的大小。这样,在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能够进一步削减到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这样,在配置5中,能够在将再现装置200的解码器内应确保的缓冲器容量抑制为必要最小限度的状态下,将各数据块的大小设计成在2D再现模式和L/R模式双方能够实现长跳跃中的影像的无缝再现的大小。并且,仅通过在文件2D和文件SS之间切换再现对象的AV流文件,就能够容易地实现在2D再现模式和L/R模式中变更读取对象的数据块,特别是2D再现专用块(L3+L4)2D*3D再现专用块的对K3SS、L4SS之间的切换。此外,在深度模式下也同样。在配置5中,2D再现专用块(L3+L4)2D的复制数据被设计成两个3D再现专用块L3SS,L4SS。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复制数据设计成三个以上的3D再现专用块。[配置6]图32是示出在记录介质100的层边界前后记录的数据块组的物理配置的第六例的示意图。这些数据块组属于包含左视视频流的主TS、包含右视视频流的第一子TS以及包含深度图流的第二子TS。下面,将该配置称作“配置6”。将图32与图30进行比较,配置6与配置5的不同点在于,能够将2D再现专用块亿2+1^3)2。单独作为1个2D区段EXT2D[1]进行存取。关于其他特征,配置6与配置5相同,关于其详细说明,援引对配置5的说明。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2D再现专用块(L2+L3)2D和第二3D区段块沈02内的3D再现专用块的对L2SS、L3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S卩,2D再现专用块(L2+L3)2D和3D再现专用块的对I^ss、L3SS中的一方为另一方复制数据。能够将图32所示的各数据块中的除了3D再现专用块L&s、L3SS2外的数据块作为文件2D或文件DEP中的某一个的区段进行存取。例如,在文件2D的文件入口沈10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第一3D区段块MOl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l作为1个2D区段EXT2D进行存取。将2D再现专用块(L2+L;3)2D看作单一的区段,配置描述符#2表示其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2D再现专用块(L2+L3)2D作为下一2D区段EXT2D[1]进行存取。配置描述符#3表示第二3D区段块沈02内的第三个基视数据块L4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三个2D区段EXT2D[2]进行存取。在第一文件SS的文件入口沈20中,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l+Ll、R2+L2SS,R3+L3SS、R4+L4分别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2、#3、#4表示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邻接的数据块的各对R1+L1、…、R4+L4作为第一文件SS的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进行存取。只能将2D再现专用块(L2+L3)2D作为文件2D的1个区段EXT2D[1]进行存取,只能将各3D再现专用块I^ss、L3SS作为3D区段EXTSS[1]、EXTSS[2]的一部分进行存取。图33是示出针对图32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701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702的示意图。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图15所示的内容而容易地类推出深度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再现装置200在2D再现模式下再现文件2D。因此,如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701所示,首先,读取第一3D区段块沈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i,作为最初的2D区段EXT2D。接着,连续读取其紧后面的2D再现专用块(L2+L3)2D,作为第二个2D区段EXT2D[1]。在其紧后面的层边界LB产生长跳跃Iy,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位于第二3D区段块洸02的前端的8个数据块D2、R2、L2SS、D3、R3、L3SS、D4、R4的读取被跳过。接着,读取第二3D区段块沈02内的第三个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三个2D区段EXT2D[2]。再现装置200在L/R模式下再现第一文件SS。因此,如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702所示,首先,连续读取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l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l的对R1+L1,作为最初的3D区段EXTSS。在紧之后产生长跳跃Jly,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2D再现专用块(L2+L3)2D和第二3D区段块沈02内的开头的深度图数据块D3的读取被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二3D区段块沈02内的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2和其紧之后的3D再现专用块L2SS作为第二个3D区段EXTSS[1],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3的读取被最初的跳跃Jml跳过。同样,连续读取下一右视数据块R3和其紧之后的3D再现专用块IA5s作为第三个3D区段EXTSS[2],其紧后面的深度图数据块D4的读取被第二个跳跃跳过。进一步连续读取下一右视数据块R4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四个3D区段EXTSS[3]。如图33所示,在2D再现模式下,读取2D再现专用块(L2+L3)2D,而3D再现专用块L2SS、读取被跳过。反之,在L/R模式下,2D再现专用块(L2+L3)2D&读取被跳过,而读取3D再现专用块I^ss、KBss。但是,2D再现专用块(L2+L3)2D和3D再现专用块的对I^ss、L3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所以在任一个再现模式下,所再现的左视视频帧均相等。这样,在配置6中,在长跳跃Ju的前后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701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702被分离。因此,能够如下所述分别决定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2D区段EXT2D[1]的大小Srat2D[l]和其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2的大小S6Xt2[l]。此外,对于深度模式也相同。首先,在层边界LB紧前面连续的两个2D区段EXT2D、EXT2D[1]的大小之和Sext2D+Sext2D[l],等于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Sext2D和2D再现专用块(L2+L3)2D的大小S2d之和Sextl[l]+S2D。因此,在2D再现模式下实现无缝再现时,该和Sextl[l]+S2D只要为在开始读取2D区段EXT2D[1]起到长跳跃Ay结束为止的期间从读取缓冲器向系统目标解码器传送的数据量以上就可以。另一方面,属于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3D区段EXTSS的右视数据块Rl的大小Sext2和基视数据块Ll的各大小Sext2、Sext2D只要是直到长跳跃Jm紧前面为止能够维持缓冲器余量的程度的值就可以。在此,通过适当扩大2D再现专用块(L2+L3)2D的大小&D,能够在将2D区段的对EXT2D、EXT2D[1]的大小之和SMD^+SMDm维持一定的状态下,将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SMJO]限制为更小。随之,将右视数据块Rl的大小SdJO]也限制为更小。在此,3D再现专用块的对L2SS、Uss是2D再现专用块(L2+L3)2D的复制数据,所以2D再现专用块(L2+L3)2D的大小S2d的扩大使位于各3D再现专用块L2SS、L3SS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2、R3的大小扩大。但是,相对于1个2D再现专用块(L2+L3)2D,3D再现专用块被分割为两个I^ss、L3SS,所以各大小充分小于图22所示的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右视数据块R3的大小。这样,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能够进一步削减到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这样,在配置6中,能够在将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抑制到必要的最小限度的状态下,将各数据块的大小设计成在2D再现模式和L/R模式双方能够实现长跳跃中的影像的无缝再现的大小。并且,仅通过在文件2D和文件SS之间切换再现对象的AV流文件,就能够容易地实现在2D再现模式和L/R模式下变更读取对象的数据块,特别是在2D再现专用块(L2+L3)2D*3D再现专用块的对L2SS、Uss之间的切换。此外,在深度模式下也相同。在配置6中,2D再现专用块(L2+L;3)2D的复制数据被设计成两个3D再现专用块L2SS、L3sso除此之外,如图观所示,也可以将复制数据设置成1个3D再现专用块,或设置成三个以上的3D再现专用块。此外,与配置1-5不同,也可以将2D再现专用块作为文件2D的两个以上的区段进行存取。并且,也可以将各数据块作为两种以上的文件2D或文件SS的区段进行存取。<只与L/R模式对应的复用流数据的配置>48在3D影像的再现中只利用L/R模式时,可以从上述的配置1_6中除去深度图数据块。图34(a)是示出从图观所示的配置4除去了深度图数据块后的示意图。这些数据块组属于包含左视流的主TS和包含右视视频流的子TS中。参照图34(a),在位于层边界LB之前的第一3D区段块观01中,以交织配置记录有右视数据块组…、RUR2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i、L2。另一方面,在位于层边界LB之后的第二3D区段块观02中,以交织配置记录有右视数据块组R3、R4、...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3SS、L4、…。并且,在第一3D区段块观01的后端L2和层边界LB之间配置有2D再现专用块L32D,在第二3D区段块观02的前端配置有3D再现专用块K3SS。这些数据块L32D、L3SS的一方是另一方的复制数据,它们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在各3D区段块观01、观02的交织配置中,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按照该记述顺序交替排列。并且,在两个连续的数据块Rn、Ln(η=...,1,2,3,4,…)之间,区段ATC时间相等。在位于第一3D区段块观01的后端的两个数据块R2、L2和位于第二3D区段块观02的前端的两个数据块R3、L3SS之间,各流数据的内容连续。能够将如图34(a)所示的各数据块中的除了3D再现专用块IA5s之外的数据块作为文件2D或文件DEP的某个区段进行存取。例如,在文件2D的文件入口观10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从第一3D区段块观01内的最后起倒数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l作为1个2D区段EXT2D进行存取。将该基视数据块的对L2+L;32D看作单一的区段,配置描述符#2表示其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的对L2+L32D作为第二个2D区段EXT2D[1]进行存取。配置描述符#3表示第二3D区段块观02内的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4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三个2D区段EXT2D[2]进行存取。对于图34(a)所示的数据块组,也能够通过与图15所示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实现AV流文件的交差连接。尤其是,由于从各3D区段块观01、观02删除了深度图数据块,所以区段ATC时间相等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也可以连续配置两个以上。此时,也可以将这些两个以上的对作为1个3D区段进行存取。参照图34(a),在文件SS的文件入口观20中,将第一3D区段块观01中的四个连续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R1、Li、R2、L2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表示它们的整体的大小和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这些数据块Rl、Li、R2、L2作为1个3D区段EXTSS进行存取。将第二3D区段块观02中的四个连续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R3、L3SS、R4、L4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2表示它们的整体的大小和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这些数据块R3、L3SS、R4、L4作为下一3D区段EXTSS[1]进行存取。在此,3D区段EXTSS、EXTSS[1]分别与2D区段EXT2D、EXT2D[1]、EXT2D[2]共用基视数据块Li、L2、L4。另一方面,只能将2D再现专用块1^32。作为位于层边界LB紧前面的2D区段EXT2D[1]的一部分进行存取。并且,只能将3D再现专用块L3SS作为层边界LB的紧之后的3D区段EXTSS[1]的一部分进行存取。图34(b)是表示针对图34(a)所示的数据块组的、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2803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观04的示意图。再现装置200在2D再现模式下再现文件2D。因此,如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观03所示,首先,读取第一3D区段块观01内的最后起倒数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l作为最初的2D区段EXT2D,其紧后面的右视数据块R2的读取则被最初的跳跃J2dI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一3D区段块观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2和其紧后面的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对L2+L32D,作为第二个2D区段EXT2D[1]。在其紧后面的层边界LB产生长跳跃JlY,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位于第二3D区段块观02的前端的3个数据块R3、L3SS,R4的读取被跳过。接着,读取第二3D区段块观02内的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三个2D区段EXT2D[2]。再现装置200在L/R模式下再现文件SS。因此,如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观04所示,首先,连续读取第一3D区段块观01内的数据块组R1、Li、R2、L2,作为最初的3D区段EXTSS。在其紧后面产生长跳跃Ju,在执行焦点跳跃的同时,2D再现专用块L32D&读取被跳过。接着,连续读取第二3D区段块观02内的数据块组R3、L;3SS、R4、L4,作为下一3D区段EXTSS[1]。如图34(b)所示,在2D再现模式下,读取2D再现专用块L32D,而3D再现专用块读取被跳过。反之,在L/R模式下,2D再现专用块L32D&读取被跳过,而读取3D再现专用块L3SS。但是,双方的数据块L32D、L3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所以在任一个再现模式下,所再现的左视视频帧相等。这样,在配置4中,即使在只能对应于L/R模式的情况下,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观01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观02也会在长跳跃Ju的前后分离。因此,通过适当扩大2D再现专用块L32D的大小&D,能够在将2D区段EXT2D[1]的大小Sext2D[l]=Sextl[l]+S2D维持一定的状态下,将基视数据块L2的大小Sjl]限制为更小。随之,右视数据块R2的大小U1]也限制为更小。其结果,能够使得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更接近于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接着,对从配置1除去深度图数据块后的例子进行说明。图35是示出从图20所示的配置1除去深度图数据块后的示意图。这些数据块组属于包含左视流的主TS和包含右视视频流的子TS。如图35所示,在位于层边界LB之前的第一记录层记录有第一3D区段块2005,在该第一3D区段块2005中交织配置了右视数据块组…、R0、Rl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0、Li。此外,在第一3D区段块2005的后端Ll连续地配置有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并且,在2D再现专用块L32D和层边界LB之间记录有第二3D区段块2006,该第二3D区段块2006中交织配置了右视数据块R2、R3以及3D再现专用块L2SS、KBss。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和3D再现专用块L2ss、L3SS中的一方是另一方的复制数据,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在位于层边界LB之后的第二记录层上,记录第三3D区段块2007,在该第三3D区段块2007中交织配置了右视数据块组R4.....以及基视数据块组L4、…。在各3D区段块2005、2006、2007的交织配置中,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按照该记述顺序交替排列。并且,在两个连续的数据块Rn、Ln(η=...,1,2,3,4,…)之间,区段ATC时间相等。在位于第一3D区段块2005的后端的两个数据块Rl、Ll和位于第二3D区段块2006的前端的两个数据块R2、L2SS之间,各流数据的内容连续,在位于第二3D区段块2006的后端的两个数据块R3、L3SS和位于第三3D区段块2007的前端的两个数据块R4、L4之间,各流数据的内容连续。能够将图35所示的各数据块中的除了3D再现专用块L&s、L3SS2外的数据块,作为文件2D或文件DEP的某个区段进行存取。例如,在第一文件2D的文件入口2010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从第一3D区段块2005内的最后起倒数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O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O作为第一文件2D的1个2D区段EXT2D进行存取。将由第一3D区段块20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l和其紧后面连续的2D再现专用块组L22D、L32D构成的基视数据块的一组L1+L22D+L32D看作单一的区段,配置描述符#2表示其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的一组L1+L22D+L32D作为第一文件2D的单一的2D区段EXT2D[1]进行存取。这些文件2D中的基视数据块Li、L22D、1^3皿在产生长跳跃的地方的紧前面构成连续长度较大的区段。文件2D能够在长跳跃的紧前面形成大区段,所以即使在2D再现模式下进行再现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读取缓冲器的下溢。此外,在第二文件2D的文件入口2011中,配置描述符#1表示第三3D区段块2007内的基视数据块L4的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该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二文件2D的1个2D区段EXT2D[2]进行存取。对于图35所示的数据块组,也能够通过与图15所示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实现AV流文件的交差连接。尤其是,从各3D区段块2005、2006、2007除去了深度图数据块,所以也可以将区段ATC时间相等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连续配置2个以上。此时,也可以将这些两个以上的对作为1个3D区段进行存取。参照图35,在第一文件SS的文件入口2020中,将第一3D区段块2005中的四个连续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R0、L0、RULl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表示它们的整体的大小和前端的LBN。因此,也可以将这些数据块R0、L0、RULl作为1个3D区段EXTSS进行存取。将第二3D区段块2006中的四个连续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R2、L2SS,R3、L3SS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2表示它们的整体的大小和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这些数据块R2、L2SS,R3、1^看作下一3D区段EXTSS[1]进行存取。此外,在第二文件SS的文件入口2021中,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4+L4看作1个区段,配置描述符#1表示大小和其前端的LBN。因此,能够将邻接的数据块的对R4+L4作为第二文件SS的3D区段EXTSS[4]进行存取。在此,3D区段EXTSS、EXTSS[1]分别与2D区段EXT2D、EXT2D[1]、EXT2D[2]共用基视数据块L0、Li、L4。另一方面,只能将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作为位于层边界LB之前的2D区段EXT2D[1]的一部分进行存取。并且,只能将3D再现专用块I^ss、L3SS作为层边界LB的紧之后的3D区段EXTSS[1]的一部分进行存取。在图35中,2D播放列表及3D播放列表均包含无缝地连接的两个播放项目#1、#2。2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一文件2D。3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一文件SS,从与3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同步地再现的子播放项目参照文件DEP。如上所述,第一文件2D的2D区段EXT2D、EXT2D[1]和第一文件SS的3D区段EXTSS、EXTSS[1]所参照的基视数据块的内容相同。由此,在2D播放列表的再现中,在播放项目的无缝连接地点再现基视数据块Li、L22D,L32D,在3D播放列表的再现中,在播放项目的无缝连接地点再现该内容的Li、L2SS、L3SS。因此,在基于2D播放列表的2D再现和基于3D播放列表的3D再现中,虽然再现路径不同但能够对相同的左视视频帧进行再现。接着,对各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数据进行说明。2D播放列表的后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二文件2D。3D播放列表的后方播放项目参照第二文件SS,从与3D播放项目的后方播放项目同步地再现的子播放项目参照文件DEP。如该图所示,第二文件2D和第二文件SS将相同的基视数据块L4用作实体。在此,将从2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即将跳跃之前2D区段EXT2D[1]的终端起到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2D区段EXT2D[2]开头为止的距离,设定为根据2D再现装置的跳跃性能而按规定标准决定的最大跳跃距离以下。此外,将3D播放列表的前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即将跳跃之前3D区段块2006和后方播放项目所参照的3D区段块2007之间的跳跃距离,设定为根据2D/3D再现装置的跳跃性能而按规定标准决定的最大跳跃距离以下。再现装置200在2D再现模式下再现文件2D。因此,读取基视数据块LO作为最初的2D区段EXT2D,连续读取基视数据块Ll和其紧后面的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作为第二个2D区段EXT2D[1],在长跳跃之后,读取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二文件2D的最初的2D区段EXT2D[2]。再现装置200在L/R模式下再现第一文件SS。因此,首先,连续读取第一3D区段块2005内的数据块组R0、L0、RULl作为最初的3D区段EXTSS,连续读取第二3D区段块2006内的数据块组R2、L2SS,R3、L3SS作为第二个3D区段EXTSS[1],在长跳跃之后,读取右视数据块R4和其紧后面的基视数据块L4作为第二文件SS的最初的3D区段EXTSS[4]。这样,在2D再现模式下,读取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而3D再现专用块L2SS,读取被跳过。反之,在L/R模式下,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的读取被跳过,而读取3D再现专用块L2SS、L3SS。但是,数据块L22D*L2SS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数据块L32D、L3SS也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因此,在任一个再现模式下,所再现的左视视频帧都相等。这样,在配置1中,即使在作为3D再现只能对应于L/R模式的情况下,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也在长跳跃之前分离。因此,通过适当扩大2D再现专用块L22D、L;32D的大小S2D[2]、S2D[3],能够在将2D区段EXT2D[1]的大小Sext2D[l]=Sextl[l]+S2D[2]+S2D[3]维持一定的状态下,将基视数据块Ll的大小S-m限制为更小。随之,也能够将右视数据块R2的大小Srat2[l]限制为更小。其结果,能够使得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更接近于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值。关于其他配置2、3、5及6也同样。这样,即使配置1-6只能对应于L/R模式,也能够在将再现装置200内应确保的读取缓冲器的容量抑制到必要最小限度的状态下,将各数据块的大小设计成在2D再现模式和L/R模式双方能够实现长跳跃中的影像的无缝再现的大小。<AV流文件所包含的其他TS包>在AV流文件所包含的TS包的种类中,除了从图10、11所示的基本流变换来的之外,还有PAT(ProgramAssociationTable(程序辅助表))、PMT(ProgramMapTable(程序映射表))及PCR(ProgramClockReference(程序参考时钟))。PCR、PMT及PAT是由欧州数字广播标准所规定的,本来具有对构成1个节目的部分传输流进行规定的功能。通过利用PCR、PMT及PAT,AV流文件也与该部分传输流同样地被规定。具体而言,PAT表示相同的AV流文件所包含的PMT的PID。PAT自身的PID是0。PMT包含在相同的AV流文件中所包含的表示影像、声音、字幕等的各基本流的PID和其属性信息。PMT还包括有关该AV流文件的各种描述符(称作描述符)。描述符特别包括表示该AV流文件的复制许可/禁止的复制控制信息。PCR包含应该与被分配给自身的ATS相对应的STC(SystemTimeClock)的值。在此,STC是在解码器内作为PTS及DTS的基准而使用的时钟。解码器利用PCR,使STC与ATC同步。图36是示出PMT^lO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ΡΜ910包含PMT头四01、描述符四02及流信息四03。PMT头四01表示PMT2910中所包含的数据的长度等。各描述符四02是与包含PMT^lO的AV流文件的整体有关的描述符。上述复制控制信息包含在描述符四02之一中。流信息四03是与AV流文件所包含的各基本流有关的信息,每一个被分配给不同的基本流。各流信息四03包含流类型四31、ΡΠ^932及流描述符四33。流类型四31包含有在该基本流的压缩中所使用的编解码器的识别信息等。ΡΠ^932表示该基本流的PID。流描述符四33包括该基本流的属性信息,例如帧速率及高宽比。通过使用PCR、PMT及ΡΑΤ,能够使再现装置内的解码器对AV流文件进行与遵循欧州数字广播标准的部分传输流同样的处理。由此,能够确保记录介质100用的再现装置和遵循欧州数字广播标准的终端装置之间的兼容性。以上是对流文件的详细说明。<片段信息文件>下面,对片段信息文件进行详细说明。图37是表示2D片段信息文件531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也具有同样的数据结构。在下面,首先,以2D片段信息文件531的数据结构为例,对在所有片段信息文件中共通的数据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对2D片段信息文件和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的数据结构上的区别点进行说明。参照图37,2D片段信息文件531包含片段信息3010、流属性信息3020、入口映射3030及3D元数据3040。3D元数据3040包含偏移表3041和区段起点3042。如图37所示,片段信息3010包含系统速率3011、再现开始时刻3012及再现结束时刻3013。系统速率3011表示在再现装置200内从读取缓冲器向系统目标解码器传送属于对应的文件2D的“TS包”的速度的最高值。在文件2D中,将源包的ATS的间隔设定成,使得TS包的传送速度被抑制在系统速率以下。再现开始时刻3012表示文件2D的开头的VAU的PTS,例如开头的影像帧的PTS。再现结束时刻3012表示从文件2D的后端的VAU的PTS延迟规定量后的STC的值,例如是在最后的影像帧的PTS上加上1帧量的再现时间后的值。如图37所示,流属性信息3020是文件2D所包含的各基本流的PID3021和其属性信息3022之间的对应表。在视频流、音频流、PG流及IG流中,属性信息3022分别不同。例如,与主视频流的PIDOxlOll对应的属性信息包括用于该视频流的压缩的编解码器的种类、构成该视频流的各图片的分辨率、高宽比、以及帧速率。另一方面,与主音频流的PIDOxllOl对应的属性信息包括在该音频流的压缩中所使用的编解码器的种类、该音频流中所包含的频道数、语言、以及采样频率。属性信息3022被再现装置200用于解码器的初始化中。[入口映射]图38(a)是示出入口映射3030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38(a),入口映射3030包括表3100。表3100的数量与在主TS中复用的视频流的数量相同,对每个视频流各分配了一个表3100。在38(a)中,用分配目的地的视频流的PID区分各表3100。各表3100包含入口映射头3101和入口点3102。入口映射头3101包括与该表3100对应的PID以及在该表3100中所包含的入口点3102的总数。入口点3102使得PTS3103和源包编号6PN)3104的对分别与不同的入口点ID(EP_ID)3105相对应。进一步,入口点3102具备表示能否向该特征点切换角度的标志(is_angle_Change标志)。位于构成多角度区间的交织单元的开头的源包能够进行角度切换,所以指向交织单元的开头源包的入口点的is_angle_Change标志必需设定为开启。此外,指向交织单元的开头源包的入口点通过入口点,与播放项目信息中的In_Time相对应。PTS3103与入口映射头3101所示的PID的视频流中所包含的某个I图片的PTS相等。SPN3104与保存有该I图片的源包组的开头的SPN相等。“SPN”表示从开头起依次对属于1个AV流文件中的源包组分配的顺序号。SPN被用作该AV流文件内的各源包的地址。在2D片段信息文件531内的入口映射3030中,SPN表示对属于文件2DM1的源包组即构成主TS的源包组分配的编号。因此,入口点3102表示文件2DM1所包含的I图片的PTS和地址即SPN之间的对应关系。入口点3102也可以不对文件2DM1内的所有I图片设定。但是,在I图片位于GOP的开头且包含该I图片的开头的TS包位于2D区段的开头时,必需对在该I图片设定入口点3102。图38(b)是示出属于文件2DM1的源包组3110中的、通过入口映射3030与各EP_ID3105对应的源包组的示意图。图38(c)是示出该源包组3110和记录介质100上的数据块组312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再现装置200在从文件2D541再现2D影像时,利用入口映射3030,根据表示任意场景的帧的PTS确定包含该帧的源包的SPN。具体而言,在作为再现开始位置而指定了特定的入口点的PTS例如PTS=360000时,首先,再现装置200根据入口映射3030检索与该PTS对应的SPN=3200。再现装置200接着求出将该SPN和每1个源包的数据量192字节之乘积除以每1个扇区的数据量2048字节时的商SPN/192X2048。其值等于记录有主TS中的、包含被分配了该SPN的源包的校准单元(alignedunit)之前的部分的扇区的总数。在图38(b)所示的例中,其值3200X192/2048=300等于记录有SPN为从0到3199的源包组3111的扇区的总数。再现装置200接着参照文件2DM1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确定从记录有2D区段组的扇区组的开头起数第(上述总数+1)个扇区的LBN。在图38(c)所示的例中,确定从记录有能够作为2D区段EXT2D、EXT2D[1]、EXT2D[2]、...进行存取的基视数据块Li、L2+L32D,L4、...的扇区组中的、开头起数第301个扇区的LBN。再现装置200向BD-ROM驱动器指定该LBN。由此,从该LBN的扇区以校准单元为单位依次读取基视数据块组。并且,再现装置200从最初读取的校准单元,选择再现开始位置的入口点所示的源包来对I图片进行解码。之后,利用前面解码了的图片依次对后续的图片进行解码。这样,再现装置200能够从文件2D541再现确定的PTS以后的2D影像。入口映射3030还有利于快速再现及倒退再现等特殊再现的高效处理。例如,2D54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首先参照入口映射3030,从再现开始位置,例如从包含PTS=360000以后的PTS的入口点、EP_ID=2、3、...依次读取SPN=3200、4800、…。再现装置200接着利用文件2DM1的文件入口,确定与各SPN对应的扇区的LBN。再现装置200接着对BD-ROM驱动器指定各LBN。由此,从各LBN的扇区读取校准单元。再现装置200进一步根据各校准单元,选择各入口点所表示的源包来解码I图片。这样,再现装置200在不对2D区段组EXT2D[n]自身进行解析的情况下,就能够从文件2D541有选择地再现I图片。[偏移表]图39(a)是示出偏移表3041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偏移表3041是用于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的剪切处理中的信息。所谓“剪切处理”是指根据表示2D影像的数据生成表示左视和右视的平面数据的对的处理。所谓“平面数据”是指像素数据的2D排列,其排列的大小等于影像帧的分辨率。一组像素数据由色度坐标值和α值(不透明度)的组合来构成。色度坐标值用RGB值或YCrCb值表示。在剪切处理的对象中,包含从主TS内的PG流、IG流及次视频流的各个流生成的平面数据、以及根据BD-J对象生成的图像平面数据。剪切处理使平面数据内的各像素数据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因此,在通过剪切处理得到的平面数据的对中,左视和右视的各显示位置从原来的2D影像的显示位置向左右偏离。通过使视听者作为两眼视差而察觉这些位移,对于该视听者而言,左视和右视的对被看成1个3D影像。参照图39(a),偏移表3041按照PG流、IG流及次视频流的PID,分别包含表3210。各表3210是PTS3201和偏移值3202的对应表。PTS3201表示根据PG流、IG流及次视频流生成的各平面数据的显示时刻。偏移值3202是用带符号的像素数来表示剪切处理中的各像素数据的水平方向的位移量的值。例如,加符号表示右向的位移,减符号则相反。根据3D影像的进深在屏幕的前面还是在屏幕的后面来决定偏移值3202的符号。下面,将PTS3201和偏移值3202的对3203称作“偏移表项”。图39(b)是表示偏移表项的有効区间的示意图。各偏移表项的有効区间在由STC计时的时间中是从该偏移表项的PTS所示的时刻起到下一偏移表项的PTS所示的时刻为止的期间。在平面数据的PTS属于某个偏移表项的有効区间时,在剪切处理中,该平面数据内的像素数据的表示位置只变化该偏移表项的偏移值。在图39(a)所示的例中,偏移表项#1的PTS为180000,偏移表项#2的PTS为270000,偏移表项#3的PTS为360000。此时,如图39(b)所示,偏移表项#1的偏移值“+5”在180000270000的STC的范围3204内有效,偏移表项#2的偏移值“+3”在270000360000的STC的范围3205内有效。[区段起点]图40(a)是示出2D片段信息文件中所包含的区段起点3042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40(a),“区段起点(Extent_Start_Point),,3042包含基视区段ID(EXT1_ID)3311和SPN3312。EXT1_ID3311是对属于第一文件SS(OlOOO.ssif)M4A的各基视数据块从开头起依次分配的顺序号。SPN3312对各EXT1_ID3311各分配1个,与位于用该EXT1_ID3311识别的基视数据块的前端的源包的SPN相等。在此,该SPN是对属于第一文件SS544A的基视数据块组中所包含的各源包从开头起依次分配的顺序号。在图15所示的交织配置的数据块组中,基视数据块被文件2D和与其对应的文件SS共用。但是,在图20、24、26、28、30、32所示的配置1-5中,2D再现专用块只属于文件2D,3D再现专用块只属于文件SS。因此,区段起点3042所示的SPN3312—般不同于位于属于文件2D的2D区段的前端的源包的SPN。图40(b)是表示右视片段信息文件中所包含的区段起点3320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40(b),区段起点3320包含右视区段ID(EXT2_ID)3321和SPN3322。EXT2_ID3321是对属于第一文件SS544A中的各右视数据块从开头起依次分配的顺序号。对各EXT2_ID3321各分配了1个SPN3322,该SPN3322与位于由该EXT2_ID3321识别的右视数据块的前端的源包的SPN相等。在此,该SPN是对属于第一文件SS544A的右视数据块组中所包含的各源包从开头起依次分配的顺序号。图40(d)是表示属于第一文件DEP(02000.m2ts)的右视区段EXT2、EXT2[1]、...和区段起点3320所示的SPN3322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在图15、20、24,26、28、30、32中的任一个所示的数据结构中,右视数据块都被第一文件DEP和第一文件SS所共用。因此,如图40(d)所示,区段起点3320所示的各SPN3322与位于各右视区段EXT2、EXT2[1]、...的前端的源包的SPN相同。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从第一文件SS544A再现3D影像时,2D片段信息文件的区段起点3042和右视片段信息文件的区段起点3320用于各3D区段所包含的数据块的边界的检测。图40(e)是表示属于第一文件SS544A的3D区段EXTSS、EXTSS[1]、...和记录介质100上的数据块组335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示意图。参照图40(e),数据块组3350与图沈所示的配置3相同。此外,以下的说明在交织配置及配置1-5中的任一个数据结构中都同样成立。在数据块组3350中,能够将邻接的右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Rl+Ll、R2+L2、R3+L3SS,R4+L4分别作为3D区段EXTSS、EXTSS[1]、EXTSS[2]、EXTSS[3]进行存取。并且,在第η个3D区段EXTSS[n](η=0,1,2,...)中,基视数据块L(n+1)所包含的源包的数量等于在区段起点3042中分别与EXT1_ID=η+1、η的各个相对应的SPN之间的差A(n+1)-An(在此,AO=0)。另一方面,在右视数据块R(n+1)中所包含的源包的数量等于在区段起点3320中分别与EXT2_ID=n+1、η的各个相对应的SPN间的差B(n+1)-Bn(在此,BO=0)。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在从第一文件SS544A再现3D影像时,除了各片段信息文件的入口映射之外,还利用区段起点3042、3320,根据表示任意场景的右视的帧的PTS,确定记录有包含该帧的右视数据块的扇区的LBN。具体而言,再现装置200首先根据例如右视片段信息文件532的入口映射来检索与该PTS对应的SPN。假设该SPN所示的源包包含在第一文件DEP的第三个右视区段EXT2[2]即右视数据块R3中的情况。再现装置200接着从表示右视片段信息文件的区段起点3320所示的SPN3322中,检索在目标的SPN以下最大的“B2”和与此对应的EXT2_ID“2”。再现装置200接着根据2D片段信息文件的区段起点3042,检索与该EXT2_ID“2”相等的EXT1_ID所对应的SPN3312的值“A2”。再现装置200还求出所検索到的SPN30M、3320的值之和B2+A2。从图40(e)可知,该和B2+A2等于在包含于3D区段组EXTSS、EXTSS[1]、...的数据块中的、第三个右视数据块R3之前所配置的块中所包含的源包的总数。因此,将该和B2+A2和每1个源包的数据量192字节之乘积除以每1个扇区的数据量2048字节时的商(B2+A2)X192/2048,等于从3D区段组的开头起第三个右视数据块R3的紧前面为止的扇区数。若利用该商找到第一文件S^44A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则能够确定记录有该右视数据块R3的前端的扇区的LBN。再现装置200在如上所述确定LBN之后,向BD-ROM驱动器指定该LBN。由此,能够以校准单元为单位读取该LBN的扇区以后记录的3D区段组即第三个右视数据块R3以后的3D区段组。再现装置200进一步利用区段起点3042、3320,从所读取的各3D区段中交替提取从属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例如,假设从图40(e)所示的数据块组3350依次读取3D区段组EXTSS[n](n=0,1,2,…)的情况。再现装置200首先从最初的3D区段EXTSS的开头提取Bl个源包,作为最初的从属视数据块R1。再现装置200接着提取第Bl个源包和在其后接续的(Al-I)个源包的合计Al个源包,作为最初的基视数据块Li。再现装置200接着提取第(B1+A1)个源包和其后接着的(B2-B1-1)个源包的合计(B2-B1)个源包,作为第二个从属视数据块R2。再现装置200进一步提取第(A1+B2)个源包和其后接着的(A2-A1-1)个源包的合计(A2-A1)个源包,作为第二个基视数据块L2。之后,再现装置200同样根据所读取的源包数检测出各3D区段内的数据块间的边界,来交替提取从属视和基视的各数据块。所提取的基视数据块和右视数据块被并行地传送给系统目标解码器进行解码。这样,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能够从第一文件SS544A再现特定的PTS以后的3D影像。其结果,再现装置200能够实际得到有关BD-ROM驱动器的控制的上述优点(A)>(B)0<文件基本(filebase)>图40(c)是表示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从第一文件SSM4A提取的基视数据块Li、L2、...的示意图。图40(e)所示的数据块组3350包含2D再现专用块3D再现专用块L3SS双方。但是,图40(c)所示的基视数据块组不同于文件2D的2D区段组,代替2D再现专用块L32D而包含3D再现专用块K3SS。因此,区段起点3042所示的SPN3312等于位于各基视数据块的前端的源包的SPN。如图40(c)所示的基视数据块组那样,将利用区段起点从1个文件SS提取的基视数据块组称作“文件基本”。并且,将文件基本所包含的基视数据块称作“基视区段”。如图40(C)所示,各基视区段通过2D片段信息文件内的区段起点被参照。基视区段除了2D再现专用块和3D再现专用块之外,与2D区段共用实体即基视数据块。并且,相互对应的2D再现专用块和3D再现专用块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因此,文件基本包含与文件2D相同的主TS。但是,基视区段不同于2D区段,不被任一个文件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参照。如上所述,利用片段信息文件内的区段起点,从文件SS内的3D区段提取基视区段。这样,文件基本不同于图7所示的原来的文件,不包含文件入口,并且,在基视区段的参照时需要区段起点。在这个意义上,文件基本是“虚拟文件”。尤其是,在文件系统中不识别文件基本,在图7所示的目录/文件结构中不会表现出文件基本。记录介质100上所记录的3D影像内容也可以只包含1种相对主TS的子TS。图41是示出包含该内容的数据块组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参照图41,数据块组3400各包含1种从属视数据块D[n](n=...,0,1,2,3,…)和基视数据块B[n]。在层边界LB之前,以交织配置记录有从属视数据块组…、D、D[l]和基视数据块组…、B、B[l],构成第一3D区段块3401。在第一3D区段块3401的后端B[l]和层边界LB之间,配置有2D再现专用块B[2]2D。另一方面,在层边界LB之后,以交织配置记录有从属视数据块组D[2]、D[3]、...和基视数据块组B[2]ss、B[3]、…,构成第二3D区段块3402。第二3D区段块3402内的开头的基视数据块可2^是3D再现专用块,与2D再现专用块B[2]2D以比特为单位保持一致。在图41中,示出数据块组3400和文件2D3410的区段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3D区段块3401内的基视数据块…、B、B[l]除了最后的基视数据块B[l]之外,单独作为1个2D区段…、EXT2D而属于文件2D3410。第一3D区段块34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B[l]与其紧后面的2D再现专用块B[2]2D的对作为1个2D区段EXT2D[1],属于文件2D3410。第二3D区段块3402内的基视数据块B[3]、...除了3D再现专用块B[2]ss2夕卜,作为2D区段EXT2D[2]、...而属于文件2D!M10。通过将文件2D!M10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用作参照数据,能够对各2D区段进行存取。在图41上示出了数据块组3400和文件DEP3412的区段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3D区段块3401内的各从属视数据块…、D、D[l]及第二3D区段块3402内的各从属视数据块D[2]、D[3]、...作为从属视区段…、EXT2、EXT2[1]、EXT2[2]、…,属于文件DEP3412。通过将文件DEP3412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用作参照数据,能够对各从属视区段进行存取。在图41上示出了数据块组3400和文件SS3420的区段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数据块组3400不同于图15所示的数据块组,不包含深度图数据块。因此,在任一个3D区段块;3401、3402内的交织配置中,从属视数据块…、D、D[l]、D[2]、D[3]、...和基视数据块...、B、B[l]、B[2]ss、B[3]、...都交替连续。此时,文件SS3420也可以包含区段ATC时间相等的从属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连续有两个以上的部分,作为1个3D区段。在图41中,第一3D区段块3401内的在两个连续的、从属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D+B、D[l]+B[l],作为1个3D区段EXTSS而属于文件SS3420。并且,第二3D区段块3402内的两个连续的、从属视数据块和基视数据块的对D[2]+B[2]ss>D[3]+B[3],作为1个3D区段EXTSS[1]而属于文件SS3420。3D区段EXTSS、EXTSS[1]与2D区段EXT2D、EXT2D[1]、EXT2D[2]、EXT2D[3]共用基视数据块B、B[l]、B[2]ss、B[3],3D区段EXTSS、EXTSS[1]与从属视区段EXT2、EXT2[1]、EXT2[2]、EXT2[3]共用从属视数据块D、D[l]、D[2]、D[3]。将文件SS3420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用作参照数据,能够对各3D区段进行存取。再现装置200在读取3D区段EXTSS、EXTSS[1]之后,利用分别与文件2D3410及文件DEP3412对应的片段信息文件内的区段起点,从各3D区段EXTSS、EXTSS[1]提取基视数据块B、B[l]、B[2]ss、B[3]。这些基视数据块B、B[l]、B[2]ss>B[3]作为基视区段EXT1、EXT1[1]、EXTl[2],EXTl[3],属于文件基本3411。各基视区段EXT1、EXT1[1]、EXTl[2],EXT1[3]被与文件2D3410对应的2D片段信息文件内的区段起点所参照。下面,只要没有特别区分,将基视数据块(除了2D再现专用块之外)视为与基视区段相同,将从属视数据块视为与从属视区段相同。<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的数据结构与图37-图40所示的2D片段信息文件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涉及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和2D片段信息文件之间的区别点,关于相同点,则援引上述说明。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和2D片段信息文件在以下三点(i)、(ii)、(iii)不同(i)在流属性信息上附加有条件;(ii)在入口点上附加有条件;(iii)3D元数据不包含偏移表。⑴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应该由L/R模式的再现装置200用于3D影像的再现时,利用基视视频流压缩作为右视视频流的从属视视频流。此时,从属视视频流和基视视频流的视频流属性相等。在此,有关基视视频流的视频流属性信息在2D片段信息文件的流属性信息3020内,与PID=0x1011对应。有关从属视视频流的视频流属性信息在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的流属性信息内,与PID=0x1012或0x1013对应。因此,在这些视频流属性信息之间,图37所示的各项目即编解码器、分辨率、高宽比及帧速率必需一致。若编解码器的种类一致,则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的图片之间成立编码中的参照关系,所以能够对各图片进行解码。若分辨率、高宽比及帧速率都一致,则能够使得左右影像的画面显示同步。因此,能够使得视听者很舒服地以3D影像的方式看到这些影像。(ii)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的入口映射包括对从属视视频流分配的表。该表与图38(a)所示的表3100同样,包括入口映射头和入口点。入口映射头表示对应的从属视视频流的PID即0x1012或0x1013。各入口点将一对PTS和SPN与1个EP_ID对应起来。各入口点的PTS与从属视视频流中所包含的某个GOP的开头的图片的PTS相同。各入口点的SPN与保存有属于相同的入口点的PTS所示的图片的源包组的开头的SPN相同。在此,SPN表示对属于文件DEP的源包组即构成子TS的源包组从开头起依次分配的顺序号。各入口点的PTS必须与2D片段信息文件的入口映射中的、分配给基视视频流的表内的入口点的PTS—致。即,在包含有在相同的3DVAU中所包含的一对图片中的一个图片在内的源包组的开头设定有入口点时,始终需要对包括另一个图片的源包组的开头也设定入口点。图42是示出对基视视频流3510和从属视视频流3520设定的入口点的例子的示意图。在各视频流3510、3520中,从开头数相同顺序的GOP表示相同的再现期间的影像。参照图42,在基视视频流3510中,对从开头数位于第奇数位置的GOP#l、GOP#3、GOP#5的各开头设定入口点3501B、3503B、3505B。并且,在从属视视频流3520中,也对从开头数位于第奇数位置的GOP#l、GOP#3、GOP#5的各开头设定入口点3501D、3503D>!3505D。此时,例如,再现装置200在从GOP#3起开始再现3D影像时,能够根据对应的入口点3503B、3503D的SPN立即计算出文件SS内的再现开始位置的地址。尤其是,在入口点3503B、3503D均被设定在数据块的前端时,从图40(e)可知,入口点3503B,3503D的SPN之和等于在从文件SS的开头起到再现开始位置为止的部分所包含的源包的数。同图40(e)的说明中所述,能够根据该源包的数量计算出记录有文件SS内的再现开始位置的部分的扇区的LBN。这样,在3D影像的再现中,也能够提高插入再现等需要视频流的随机存取的处理的响应速度。对利用区段起点来从BD-ROM驱动器所读取的流文件的源包中分离为构成基视的ATC序列和构成从属视流的ATC序列的顺序进行说明。图43示出ATC序列复原顺序。在步骤S91,将基视用ATC序列设为ATC序列1,从属视用ATC序列设为ATC序列2。在步骤S92中,将变量χ初始化为1。该变量χ指示区段起点所示的基视区段ID(EXT1_ID)、右视区段ID(EXT2_ID)的索引号。下面,重复步骤S94步骤S96的循环。重复以下处理判断由变量χ指示的源包编号bx是否为由基视数据块的最后的数值η指示的源包编号bn(步骤S93),若不是,则将从源包编号bx+ax指示的源包(bx+ax)到由bx+1+ax指示的源包(bx+1+ax)紧前面的包为止的包追加到ATC序列2(步骤S94),将从源包(bx+1+ax)到源包(bx+1+ax+l)紧前面的包为止的包追加到ATC序列1中(步骤S95),并使变量χ递增(步骤S96)。直到在步骤S93判断为“是”为止若在步骤S93判断为“是”,则将从源包编号bn起的(number_of_source_packet2-bn)个源包追加到ATC序列2(步骤S97),将从源包编号an起的(number_of_source_packetl-an)个源包追加到ATC序列1(步骤S98)。如上所示,若ATC序列1、2被复原,则在存储器上生成用扇区数来表示基视数据块的开头LBN及连续长度的文件入口,并虚拟地打开文件基本(步骤S99)。同样,在存储器上生成用扇区数表示从属视数据块的开头LBN及连续长度的文件入口,并虚拟地打开文件从属(步骤S100)。<播放列表信息文件>下面,对播放列表信息文件进行详细说明。<2D播放列表文件>图44是示出2D播放列表文件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44,2D播放列表文件521包括主路径3601和两个子路径3602、3603。主路径3601是播放项目信息(PI)的排列,规定文件2D的主要再现路径即再现对象部分和其再现顺序。根据固有的播放项目ID=#N(N=1,2,3,…)来识别各PI。各PI#N用一对PTS规定主要的再现路径的不同的再现区间。该对中的一个表示该再现区间的开始时刻Cln-Time),另一个表示结束时刻(Out-Time)。并且,主路径3601内的PI的顺序表示对应的再现区间的再现路径内的顺序。各子路径3602、3603是子播放项目信息6UB_PI)的排列,规定能够并列地附随于文件2D的主要再现路径的再现路径。该再现路径表示与主路径3601所表示的文件2D的部分不同的别的部分,或在别的文件2D上所复用的流数据的部分和其再现顺序。该流数据表示应该与按照主路径3601从文件2D再现的2D影像同时再现的别的2D影像。该别的2D影像,例如包含画中画方式中的副影像、浏览器画面、弹出菜单或字幕。在子路径3602、3603上,按照向2D播放列表文件521登记的顺序分配了顺序号“0”、“1”。该顺序号作为子路径ID而用于各子路径3602、3603的识别中。在各子路径3602、3603中,用固有的子播放项目ID=#M(M=1,2,3,…)识别各SUB_PI。各60SUB_PI#M用一对PTS规定再现路径的不同的再现区间。该对中的一方表示该再现区间的再现开始时刻,另一方表示再现结束时刻。并且,各子路径3602、3603内的SUB_PI的顺序表示对应的再现区间的再现路径内的顺序。图45是示出PI#N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45,PI#N包括参照片段信息3701、再现开始时刻(In_Time)3702、再现结束时刻(Out_Time)3703、连接条件3704及流选择表(下面,简称为STNMtreamNumber)表)3705。参照片段信息3701是用于识别2D片段信息文件的信息。再现开始时刻3702和再现结束时刻3703表示文件2D541的再现对象部分的前端和后端的各PTS。连接条件3704规定在将由再现开始时刻3702及再现结束时刻3703规定的再现区间的影像与由前一个的PI#(N-I)规定的再现区间的影像连接时的条件。STN表3705表示在从再现开始时刻3702到再现结束时刻3703为止的期间,再现装置200内的解码器能够从文件2D541选择的基本流的列表。SUB_PI的数据结构与图45所示的PI的数据结构相比,在包含有参照片段信息、再现开始时刻及再现结束时刻的这一点上相同。尤其是,SUB_PI的再现开始时刻和再现结束时刻用与PI的数据结构相同的时间轴上的值来表示。SUB_PI还包括称作“SP连接条件”的字段。SP连接条件具有与PI的连接条件相同的意义。[连接条件]连接条件3704的值有“1”、“5”、“6”这三种。在连接条件3704为“1”时,从由PI#N规定的文件2D的部分再现的影像,也可以不一定要与从紧前面的PI#(N_1)规定的文件2D的部分再现的影像无缝地连接。另一方面,在连接条件3704为“5”或“6”时,该两种影像必需无缝地连接。图46(a)、(b)分别是表示在连接条件3704为“5”、“6”时连接对象的两个再现区间3801、3802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在此,PI#(N-I)规定文件2D的第一部分3801,PI#N规定文件2D的第二部分3802。参照图46(a),在连接条件3704为“5”时,在两个PI#(N_1)、间也可以中断STC。S卩,第一部分3801的后端的PTS#1和第二部分3802的前端的PTS#2也可以不连续。但是,必须要满足若干个制约条件。例如,在接续于第一部分3801之后向解码器提供了第二部分3802时,必须要制作各部分3801、3802,以便该解码器能够顺利进行解码处理。并且,必需使得包含在第一部分3801中的音频流的最后的帧与包含在第二部分3802中的音频流的开头帧重复。另一方面,参照图46(b),在连接条件3704为“6”时,在解码器的解码处理中,第一部分3801和第二部分3802必需作为一系列的部分。S卩,在第一部分3801和第二部分3802之间,STC和ATC均必需是连续的。同样,在SP连接条件为“5”或“6”时,在由邻接的两个SUB_PI规定的文件2D的部分之间,STC和ATC均必需是连续的。[STN表]再次参照图45,STN表3705是流登记信息的排列。所谓“流登记信息”,是单独地表示在从再现开始时刻3702起到再现结束时刻3703之间能够从主TS选择作为再现对象的基本流的信息。流编号6TN)3706是分别分配给流登记信息的顺序号,被再现装置200用于各基本流的识别中。STN3706在相同的种类的基本流之间,还表示选择的优选顺序。流登记信息包括流入口3709和流属性信息3710。流入口3709包括流路径信息3707和流识别信息3708。流路径信息3707是表示选择对象的基本流所属的文件2D的信息。例如,在流路径信息3707表示“主路径”时,该文件2D与参照片段信息3701所示的2D片段信息文件相对应。另一方面,在流路径信息3707表示“子路径ID=1”时,选择对象的基本流所属的文件2D与子路径ID=1的子路径所包含的SUB_PI的参照片段信息所表示的2D片段信息文件相对应。该SUB_PI所规定的再现开始时刻或再现结束时刻中的任一个,被包含在由包括STN表3705的PI规所定的、从再现开始时刻3702到再现结束时刻3703为止的期间。流识别信息3708表示在由流路径信息3707确定的文件2D中所复用的基本流的PID。在再现开始时刻3702到再现结束时刻3703为止的期间,能够选择该PID所示的基本流。流属性信息3710表示各基本流的属性信息。例如,音频流、PG流及IG流的各属性信息表示语言的种类。[基于2D播放列表文件的2D影像的再现]图47是表示2D播放列表文件(OOOOl.mpls)521所示的PTS和从文件2D(01000.m2ts)541再现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参照图47,在2D播放列表文件521的主路径3601中,PI#1规定表示再现开始时刻INl的PTS#1和表示再现结束时刻OUTl的PTS#2。PI#1的参照片段信息3701表示2D片段信息文件(OlOOO.clpi)531。再现装置200在按照2D播放列表文件521再现2D影像时,首先,从PI#1读取PTS#1、#2。再现装置200接着参照2D片段信息文件531的入口映射,检索与PTS#1、#2对应的文件2D541内的SPN#1、#2。再现装置200接着根据SPN#1、#2计算各自对应的扇区数。再现装置200还利用这些扇区数和文件2D541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确定记录有再现对象的2D区段组EXT2D、…、EXT2D[n]的扇区组Pl的前端的LBN#1和后端的LBN#2。扇区数的计算和LBN的确定,与用图38(b)、(C)说明的内容相同。再现装置200最后向BD-ROM驱动器指定从LBN#1到LBN#2的范围。由此,从该范围的扇区组Pl读取属于2D区段组EXT2D、…、EXT2D[n]的源包组。同样,PI#2所示的PTS#3、#4的对首先利用2D片段信息文件531的入口映射变换为SPN#3、#4的对。接着,利用文件2D541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将SPN#3、#4的对变换为LBN#3、#4的对。并且,从LBN#3到LBN#4为止的范围的扇区组P2读取属于2D区段组的源包组。从PI#3所示的PTS#5、#6的对向SPN#5、#6的对的变换、从SPN#5、#6的对向LBN#5,#6的对的变换、以及从LBN#5到LBN#6的范围的扇区组P3对源包组的读取也同样。这样,再现装置200能够按照2D播放列表文件521的主路径3601从文件2D541再现2D影像。2D播放列表文件521也可以包括入口标志3901。入口标志3901表示主路径3601中的实际应开始再现的时刻。如图47所示,也可以对PI#1设定多个入口标志3901。特别是在随机存取再现中,入口标志3901用于再现开始位置的检索。例如,在2D播放列表文件521规定电影标题的再现路径时,对各章节的开头赋予入口标志3901。由此,再现装置200能够按每个章节来再现该电影标题。<3D播放列表文件>图48是示出3D播放列表文件4000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48,3D播放列表文件4000包括主路径4001、子路径4002及扩展数据4003。主路径4001规定主TS的再现路径。因此,主路径4001与图44所示的2D播放列表文件的主路径3601相同。2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能够按照3D播放列表文件4000的主路径4001,从文件2D再现2D影像。子路径4002规定子TS的再现路径,即包含左视视频流的文件DEP或包含深度图流的文件DEP中的某个的再现路径。子路径4002的数据结构与图44所示的2D播放列表文件的子路径3602、3603的数据结构相同。因此,对于该同样的数据结构的详细内容,尤其是对SUB_PI的数据结构的详细说明,能够援引利用图44进行的说明。子路径4002的SUB_PI#N(N=1,2,3,...)与主路径4001的PI#N—对一地对应。并且,各SUB_PI#N所规定的再现开始时刻和再现结束时刻分别与对应的规定的再现开始时刻和再现结束时刻相同。子路径4002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子路径类型4021。“子路径类型”一般表示在主路径和子路径之间再现处理是否应该同步。在3D播放列表文件4000中,子路径类型4021特别表示3D再现模式的种类,即应该按照子路径4002来再现的从属视视频流的种类。在图48中,子路径类型4021的值为“3DL/R”,所以表示3D再现模式为L/R模式,即右视视频流为再现对象。另一方面,在子路径类型4021的值为“3D深度”时,表示3D再现模式为深度模式,即深度图流为再现对象。在检测到子路径类型4021的值为“3DL/R”或“3D深度”时,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使遵循主路径4001的再现处理和遵循子路径4002的再现处理同步。扩展数据4003是只由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解释的部分,被2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所忽略。扩展数据4003特别包括扩展流选择表4030。“扩展流选择表(STN_table_SS),,(下面,简称为STN表SS)为3D再现模式下应该追加在主路径4001内的各PI所示的STN表中的流登记信息的排列。该流登记信息表示能够从子TS选择作为再现对象的基本流。图49是示出STN表SS4030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49,STN表SS4030包含流登记信息串4101、4102、4103、…。流登记信息串4101、4102、4103、...分别与主路径4001内的PI#1、#2、#3、...相对应,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将该流登记信息串4101、4102、4103、...与包含在对应的PI内的STN表中的流登记信息串组合起来使用。针对各PI的流登记信息串4101包括弹出期间的偏移(Fixed_offset_during_Popup)41IU从属视视频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2、PG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3、以及IG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4。弹出期间的偏移4111表示是否能够从IG流再现弹出菜单。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根据该偏移4111的值,变换视频平面和PG平面之间的显示模式(presentationmode)。在此,视频平面的显示模式有基视(B)-从属视(D)显示模式和B-B显示模式这两种,PG平面和IG平面的各显示模式有2平面模式、1平面+偏移模式、以及1平面+零偏移模式这三种。例如,在弹出期间的偏移4111的值为“0”时,不从IG流再现弹出菜单。此时,选择B-D显示模式作为视频平面的显示模式,选择2平面模式或1平面+偏移模式作为PG平面的显示模式。另一方面,在弹出期间的偏移4111的值为“1”时,从IG流再现弹出菜单。此时,选择B-B显示模式作为视频平面的显示模式,选择1平面+零偏移模式作为PG平面的显示模式。在“B-D显示模式”下,再现装置200交替输出从左视和右视的视频流解码后的平面数据。因此,在电视机300的屏幕上,交替地显示视频平面所表示的左视和右视的帧,所以视听者将它们看成3D影像。在“B-B显示模式”下,再现装置200在将动作模式维持为3D再现模式的状态下(特别是将帧速率维持为3D再现时的值,例如48帧/秒的状态下),每帧两次仅输出从基视视频流解码后的平面数据。因此,在电视机300的屏幕上,关于视频平面,只显示左视和右视中某一个的帧,所以视听者只能将它们看成2D影像。在“2平面模式”下,在子TS包含左视和右视的图形流双方时,再现装置200从各图形流解码左视和右视的图形平面数据并交替地输出。在“1平面+偏移模式”下,再现装置200通过剪切处理,根据主TS内的图形流生成左视和右视的平面数据的对并交替地输出。在任一个模式下,在电视机300的屏幕上都交替地显示左视和右视的PG平面,所以视听者将它们看成3D影像。在“1平面+零偏移模式”下,再现装置200在将动作模式维持为3D再现模式的状态下,使得剪切处理暂时停止,每帧两次仅输出从主TS内的图形流解码后的平面数据。因此,在电视机300的屏幕上,只能显示左视和右视中的某一个的PG平面,所以视听者只能将它们看成2D影像。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针对每个PI参照弹出期间的偏移4111,在从IG流再现弹出菜单时,选择B-B显示模式和1平面+零偏移模式。由此,在显示弹出菜单的期间,其它3D影像暂时变更为2D影像,所以能够提高弹出菜单的识别性和操作性。从属视视频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2、PG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3及IG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4,分别包含表示能够从子TS选择为再现对象的从属视视频流、PG流及IG流的流登记信息。这些流登记信息串4112、4113、4114分别与包含在对应的PI内的STN表中的流登记信息串中的表示基视视频流、PG流及IG流的流登记信息进行组合来使用。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在读取STN表内的某个流登记信息时,还自动读取组合在该流登记信息中的、STN表SS内的流登记信息串。由此,在只是将2D再现模式简单切换为3D再现模式时,再现装置200使得已设定的STN及语言等流属性保持不变。图50(a)是表示从属视视频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2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50(a),该流登记信息串4112—般包含多个流登记信息6S_dependet_view_block)4201。它们的数量与对应的PI内的流登记信息中的表示基视视频流的数量相同。各流登记信息4201包含STN4211、流入口4212及流属性信息4213。STN4211是分别分配给流登记信息4201的顺序号,与对应的PI内的组合对象的流登记信息的STN相同。流入口4212包含子路径ID参照信息(ref_to_SubpathJd)4221、流文件参照信息(ref_to_subClip_entry_id)4222,以及PID(ref_to_stream_PID_subclip)4223。子路径ID参照信息4221表示用于规定从属视视频流的再现路径的子路径的子路径ID。流文件参照信息4222是用于识别保存有该从属视视频流的文件DEP的信息。PID4223是该从属视视频流的PID。流属性信息4213包含该从属视视频流的属性,例如帧速率、分辨率及视频格式。特别是,它们与对应的PI内的组合对象的流登记信息所示的基视视频流的属性信息相同。图50(b)是示出PG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3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50(b),该流登记信息串4113—般包含多个流登记信息4231。它们的数量与对应的PI内的流登记信息中的、表示PG流的数量相同。各流登记信息4231包含STN4M1、立体视觉标志(is_SS_PG)4242、基视流入口(stream_entry_for_base_view)似43、从属视流入口(stream_entry_for_depentdent_view)4244、以及流属性信息4245。STN4241是分别对流登记信息4231分配的顺序号,与对应的PI内的组合对象的流登记信息的STN相同。立64体视觉标志4242表示在记录介质100中是否包含有基视和从属视,例如左视和右视双方的PG流双方。在立体视觉标志4242为开启时,在子TS中包含双方的PG流。因此,基视流入口4243、从属视流入口4244及流属性信息4245中任一个的字段均被再现装置读取。在立体视觉标志4242为关闭时,这些字段4243-4245均被再现装置所忽略。基视流入口4243和从属视流入口4244均包含子路径ID参照信息、流文件参照信息及PID。子路径ID参照信息表示用于规定基视和从属视的各PG流的再现路径的子路径的子路径ID。流文件参照信息是用于识别保存有各PG流的文件DEP的信息。PID是各PG流的PID。流属性信息4245是各PG流的属性,例如语言的种类。图50(c)是示出IG流的流登记信息串4114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50(c),该流登记信息串4114一般包含多个流登记信息4251。它们的数量与对应的PI内的流登记信息中的表示IG流的数量相同。各流登记信息4251包含STN似61、立体视觉标志(is_SS_IG)4262、基视流入口似63、从属视流入口4264、以及流属性信息4265。STN4261是分别对流登记信息4251分配的顺序号,与对应的PI内的组合对象的流登记信息的STN相同。立体视觉标志4262表示在记录介质100中是否包含基视和从属视,例如左视和右视双方的IG流。在立体视觉标志4262为开启时,子TS中包含左视和右视双方的IG流。因此,基视流入口似63、从属视流入口4264及流属性信息4265中的任一个的字段均被再现装置读取。当立体视觉标志4262为关闭时,这些字段4263-4265均被再现装置所忽略。基视流入口4263和从属视流入口4264均包含子路径ID参照信息、流文件参照信息及PID。子路径ID参照信息表示用于规定基视和从属视的各IG流的再现路径的子路径的子路径ID。流文件参照信息是用于识别保存有各IG流的文件DEP的信息。PID是各IG流的PID。流属性信息4265包含各IG流的属性,例如语言的种类。[基于3D播放列表文件的3D影像的再现]图51是示出3D播放列表文件(00002.mpls)522所示的PTS和从文件SS(01000.ssif)544A再现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参照图51,在3D播放列表文件522的主路径4301中,PI#1规定表示再现开始时刻INl的PTS#1和表示再现结束时刻OUTl的PTS#2。PI#1的参照片段信息表示2D片段信息文件(01000.clpi)531。另一方面,在子路径类型表示“3DL/R”的子路径4302中,SUB_PI#1规定与PI#1相同的PTS#1、#2。SUB_PI#1的参照片段信息表示右视片段信息文件(02000.clpi)532。再现装置200在按照3D播放列表文件522再现3D影像时,首先,从PI#1和SUB_PI#1读取PTS#1,#2。再现装置200接着参照2D片段信息文件531的入口映射,检索与PTS#1、#2对应的文件2D内的SPN#1、#2。与此并行地,再现装置200参照右视片段信息文件532的入口映射,検索与PTS#1、#2对应的文件DEP内的SPN#11、#12。再现装置200接着如图40(e)的说明中所述,利用各片段信息文件531、532的区段起点3042、3320,根据SPN#1、#11,计算从文件SS544A的开头起到再现开始位置为止的源包数SPN#21。再现装置200同样根据SPN#2、#12,计算从文件SSM4A的开头起到再现结束位置为止的源包数SPN#22。再现装置200进一步计算与SPN#21、#22的各个对应的扇区数。再现装置200接着利用它们的扇区数和文件SS544A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来确定记录有再现对象的3D区段组EXTSS、…、EXTSS[n]的、扇区组Pll的前端的LBN#1和后端的LBN#2。扇区数的计算和LBN的确定与在图40(e)的说明中所述相同。再现装置200最后对BD-ROM驱动器指定从LBN#1到LBN#2的范围。由此,从该范围的扇区组Pll读取属于3D区段组EXTSS、…、EXTSS[n]的源包组。同样,首先,利用片段信息文件531、532的各入口映射,将PI#2和SUB_PI#2所示的PTS#3、#4的对变换为SPN#3、#4的对和SPN#13、#14的对。接着,根据SPN#3、#13计算从文件SSM4A的开头起到再现开始位置为止的源包数SPN#23,根据SPN#4、#14计算从文件SS544A的开头起到再现结束位置为止的源包数SPN淵4。接着,利用文件S^44A的文件入口内的配置描述符,将SPN#23、的对变换为LBN#3、#4的对。并且,从LBN#3到LBN#4的范围的扇区组P12读取属于3D区段组的源包组。与上述读取处理并行地,再现装置200如图40(e)的说明中所述,利用各片段信息文件531、532的区段起点3042、3320,从各3D区段提取基视区段,将其与剩下的右视区段并行地进行解码。这样,再现装置200按照3D播放列表文件522,从第一文件SS544A再现3D影像。以上对播放列表信息文件进行了详细说明。<索引表>图52是示出索引文件(index.bdmv)内的索引表4410的示意图。参照图52,索引表4410包含称作“最先播放”4401、“顶部菜单”4402及“标题k”的44303(k=l,2,…,η:η为1以上的整数)的项目。各项目与电影对象MVO-2D、MVO-3D、…、或BD-J对象BDJO-2D、BDJO-3D、...中的某一个相对应。每次在通过用户的操作或应用程序调用了标题或菜单时,再现装置200的控制部参照索引表4410所对应的项目。控制部进一步从记录介质100调用与该项目对应的对象,按照该对象执行各种处理。具体而言,在项目“最先播放”4401中指定在记录介质100被插入到BD-ROM驱动器中时应调用的对象。在项目“顶部菜单”4402中指定例如用于通过用户的操作而输入了称作“返回菜单”的指令时使电视机300显示菜单的对象。在项目“标题k”4403中分别指定构成记录介质100上的内容的标题。例如,在通过用户的操作而指定了再现对象的标题时,在被分配了该标题的项目“标题k”中指定用于从与该标题对应的AV流文件再现影像的对象。在图52所示的例中,对2D影像的标题分配了项目“标题1”和项目“标题2”。与项目“标题1”对应的电影对象MVO-2D,包含与利用2D播放列表文件(00001.mpls)521的2D影像的再现处理有关的命令组。在由再现装置200参照了项目“标题1”时,按照该电影对象MVO-2D,从记录介质100读取2D播放列表文件521,沿着其中规定的再现路径执行2D影像的再现处理。与项目“标题2”对应的BD-J对象BDJO-2D包含与采用了2D播放列表文件521的2D影像的再现处理有关的应用管理表。在由再现装置200参照了项目“标题2”时,按照该BD-J对象BDJO-2D内的应用管理表,从JAR文件调用并执行Java应用程序。由此,从记录介质100读取2D播放列表文件521,沿着其中规定的再现路径执行2D影像的再现处理。在图52所示的例中,进一步,项目“标题3”和项目“标题4”被分配到3D影像的标题中。与项目“标题3”对应的电影对象MVO-3D除了与采用了2D播放列表文件521的2D影像的再现处理有关的命令组之外,还包括与采用了3D播放列表文件(00002.mpls)522、(00003.mpls)523中的任一个的3D影像的再现处理有关的命令组。在与项目“标题4”对应的BD-J对象BDJO-3D中,应用管理表除了与采用了2D播放列表文件521的2D影像的再现处理有关的Java应用程序之外,还规定与采用了3D播放列表文件522、523中的任一个的3D影像的再现处理有关的Java应用程序。在再现装置200参照了项目“标题3”时,首先按照电影对象MVO-3D来执行以下四种判断处理(1)再现装置200自身是否与3D影像的再现对应;(2)用户是否选择了3D影像的再现,(;3)电视机300是否与3D影像的再现对应;以及(4)再现装置200的3D影像再现模式是否是L/R模式和深度模式中的某一种。接着根据这些判断结果来选择某个播放列表文件521-523作为再现对象。在再现装置200参照了项目“标题4”时,按照BD-J对象BDJO-3D内的应用管理表,从JAR文件调用Java应用程序来予以执行。由此,首先,进行上述判断处理,接着选择与该判断结果对应的播放列表文件。[3D影像标题的选择时的播放列表文件的选择]图53是在选择了3D影像的标题时进行的再现对象的播放列表文件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在图52所示的索引表4410中,项目“标题3”被参照时按照电影对象MVO-3D执行该选择处理,在项目“标题4”被参照时,按照BD-J对象BDJO-3D所规定的Java应用程序来执行该选择处理。在此,作为该选择处理的前提,假设再现装置200包含第一标志和第二标志的情况。在第一标志为“0”时,再现装置200仅能够对应于2D影像的再现,在第一标志为“1”时,再现装置200还能够对应于3D影像的再现。在第二标志为“0”时,再现装置200为L/R模式,在第二标志为“1”时,再现装置200为深度模式。在步骤S4501,再现装置200检查第一标志的值。在该值为0时,处理进入步骤S4505。在该值为1时,处理进入步骤S4502。在步骤S4502,再现装置200使电视机300显示菜单,来使用户选择2D影像和3D影像中的某一个的再现。在用户操作遥控器105等选择了2D影像的再现时,处理进入步骤S4505,在选择了3D影像的再现时,处理进入步骤S4503。在步骤S4503,再现装置200检查电视机300是否与3D影像的再现对应。具体而言,再现装置200通过HDMI线缆与电视机300之间交换CEC消息,向电视机300询问电视机300是否与3D影像的再现对应。在电视机300与3D影像的再现对应时,处理进入步骤S4504。在电视机300不对应于3D影像的再现时,处理进入步骤S4505。在步骤S4504,再现装置200检查第二标志的值。在该值为0时,处理进入步骤S4506。在该值为1时,处理进入步骤S4507。在步骤S4505,再现装置200选择2D播放列表文件521作为再现对象。此外,此时,再现装置200也可以使电视机300显示3D影像的再现没有被选择的理由。在步骤S4506,再现装置200选择L/R模式用的3D播放列表文件522作为再现对象。在步骤S4507,再现装置200选择深度模式用的3D播放列表文件523作为再现对象。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介质100进行了说明。<2D再现装置的结构>2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在从记录介质100再现2D影像内容时,作为2D再67现装置进行动作。图讨是20再现装置4600的功能框图。参照图M,2D再现装置4600包含BD-ROM驱动器4601、再现部4600A及控制部4600B。再现部4600A包括读取缓冲器4602、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及平面加法运算部4610。控制部4600B包括动态脚本存储器4604、静态脚本存储器4605、程序执行部4606、再现控制部4607、播放器变量存储部4608及用户事件处理部4609。再现部4600A和控制部4600B被安装在相互不同的集成电路中。除此之外,再现部4600A和控制部4600B也可以集中于一个集成电路中。BD-ROM驱动器4601在记录介质100插入到内部时,对该记录介质100照射激光来检测其反射光的变化。并且,根据该反射光的光量变化,读取记录介质100中记录的数据。具体而言,BD-ROM驱动器4601具备光拾取器即光学头。该光学头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准直镜、分光镜、物镜、聚光透镜及光检测器。从半导体激光器出射的光束依次通过准直镜、分光镜及物镜而集中于记录介质100的记录层上。集中的光束在该记录层中进行反射/衍射。该反射/衍射光通过物镜、分光镜及聚光透镜而集中到光检测器。光检测器生成与该集光量对应的电平的再现信号。并且,从该再现信号解调出数据。BD-ROM驱动器4601根据来自再现控制部4607的请求,从记录介质100读取数据。在该数据中的文件2D的区段即2D区段被传送到读取缓冲器4602,动态脚本信息被传送到动态脚本存储器4604,静态脚本信息被传送到静态脚本存储器4605。“动态脚本信息”包括索引文件、电影对象文件及BD-J对象文件。“静态脚本信息”包括2D播放列表文件和2D片段信息文件。读取缓冲器4602、动态脚本存储器4604及静态脚本存储器4605都是缓冲存储器。将再现部4600A内的存储器元件用作读取缓冲器4602,将控制部4600B内的存储器元件用作动态脚本存储器4604及静态脚本存储器4605。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单一的存储器元件的不同的区域用作这些缓冲存储器4602、4604、4605。读取缓冲器4602保存2D区段,动态脚本存储器4604保存动态脚本信息,静态脚本存储器4605保存静态脚本fn息ο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从读取缓冲器4602以源包为单位读取2D区段来进行解复用处理,并且对分离后的各基本流进行解码处理。在此,预先从再现控制部4607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传送各基本流的解码中所需的信息,例如编解码器的种类及流的属性。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进一步将解码后的主视频流、次视频流、IG及PG流,分别按每个VAU作为主影像平面数据、副影像平面数据、IG平面数据及PG平面数据进行发送。另一方面,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将解码后的主音频流和次音频流进行混合后,向电视机300的内置扬声器103A等的声音输出装置发送。除此之外,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从程序执行部4606接收图形数据。该图形数据是用于将GUI用的菜单等的图形显示于画面上的数据,用JPEG或PNG等的栅格数据表现。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对该图形数据进行处理后作为图像平面数据进行发送。此外,对于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用户事件处理部4609通过遥控器105或再现装置200的前面板来检测用户的操作,根据其操作的种类,来向程序执行部4606或再现控制部4607委托处理。例如,用户按下遥控器105的按钮而指示了弹出菜单的显示时,用户事件处理部4609检测出该按下并识别该按钮。用户事件处理部4609进一步向程序执行部4606委托与该按钮对应的指令的执行,即弹出菜单的显示处理。另一方面,例如,在用户按下了遥控器105的快进或倒退按钮时,用户事件处理部4609检测出该按下并识别该按钮。用户事件处理部4609进一步对再现控制部4607委托当前再现中的播放列表的快进或倒退处理。再现控制部4607对将2D区段及索引文件等各种数据从记录介质lOO向读取缓沖器4602、动态脚本存储器4604及静态脚本存储器4605传送的处理进行控制。在该控制中,利用管理图7所示的目录/文件结构的文件系统。即,再现控制部4607利用文件打开用的系统调用,来使BD—ROM驱动器460l向各缓沖存储器4602、4604、4605传送各种文件。在此,文件打开是指下面的一系列处理。首先,通过系统调用向文件系统赋予檢索对象的文件名,从目录/文件结构檢索该文件名。在该檢索中成功时,首先,传送对象的文件的文件入口被传送到再现控制部4607内的存储器中,在该存储器内生成FCB(FileC0ntrolB10Ck)。之后,从文件系统向再现控制部4607返回传送对象文件的文件句柄。之后,再现控制部4607通过向BD—ROM驱动器460l提示该文件句柄,使得BD—ROM驱动器460l从记录介质lOO向各缓沖存储器4602、4604、4605传送该传送对象的文件。再现控制部4607对BD—ROM驱动器460l和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进行控制,从文件2D解码影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具体而言,再现控制部4607首先根据来自程序执行部4606的命令或来自用户事件处理部4609的委托,从静态脚本存储器4605读取2D播放列表文件来解释其内容。再现控制部4607接着按照该解积的内容尤其是再现路径,对BD—ROM驱动器460l和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指定再现对象的文件2D,并指示该读取处理及解码处理。将这样的基于播放列表文件的再现处理称作“播放列表再现”。除此之外,再现控制部4607利用静态脚本信息来向播放器变量存储部4608设定各种播放器变量。再现控制部4607进一步参照它们的播放器变量,对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指定解码对象的基本流,并提供各基本流的解码中所需的信息。播放器变量存储部4608是用于存储播放器变量的寄存器组。播放器变量的种类有系统参数(SPRM)和通用参数(GPRM)。SPRM表示再现装置200的状态。图55是SPRM的一览表。对各SPRM分配顺序号470l,各顺序号4701分别与变量值4702对应。主要SPRM的内容如下。在此,括号内的数字表示顺序号470l。SPRM(o)语言代码SPRM(1)主音频流编号SPRM(2)字幕流编号SPRM(3)角度编号SPRM(4)标题编号SPRM(5)章节编号SPRM(6)程序编号SPRM(7)单元编号SPRM(8)选择关键字信息SPRM(9)导航定时器SPRM(10)再现时刻信息SPRM11)卡拉OK用混合模式SPRM12)家长用国家信息SPRM13)家长等级SPRM14)播放器设定值(视频)SPRM15)播放器设定值(音频)SPRM16)音频流用语言代码SPRM17)音频流用语言代码(扩展)SPRM18)字幕流用语言代码SPRM19)字幕流用语言代码(扩展)SPRM20)播放器区域码SPRM21)次视频流编号SPRM22)次音频流编号SPRM23)再现状态SPRM24)预留SPRM25)预留SPRM26)预留SPRM27)预留SPRM28)预留SPRM29)预留SPRM30)预留SPRM31)预留SPRM10)表示解码处理中的图片的PTS,该图片每次在被解码并写入主影像平面存储器中时被更新。因此,若参照SPRM(IO),则能够知道当前的再现时刻。SPRM(16)的音频流用语言代码及SPRM(18)的字幕流用语言代码表示再现装置200的默认的语言代码。用户能够利用再现装置200的OSD等来变更这些语言代码,也可以通过程序执行部4606使应用程序变更这些语言代码。例如,在SPRM(16)表示“英語”时,再现控制部4607在播放列表再现处理中,首先,从PI内的STN表检索包含“英語”的语言代码的流入口。再现控制部4607接着从该流入口的流识别信息提取PID来传送给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由此,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选择该PID的音频流来进行解码。能够由再现控制部4607利用电影对象文件或BD-J对象文件执行这些处理。再现控制部4607在再现处理中根据再现状态的变化来更新播放器变量。再现控制部4607特别是更新SPRM(I)、SPRM(2),SPRMQl)及SPRM02)。SPRM(I)、SPRM(2),SPRMOl)及SPRM02)依次表示处理中的音频流、字幕流、次视频流及次音频流的各STN。例如,假设程序执行部4606变更SPRM(I)时的情况。此时,再现控制部4607首先在当前时刻从再现处理中的PI内的STN表检索包含有变更后的SPRM(I)所示的STN的流入口。再现控制部4607接着从该流入口内的流识别信息提取PID来传送给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由此,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选择该PID的音频流并进行解码。这样,再现对象的音频流被切换。同样,能够切换再现对象的字幕及次视频流。程序执行部4606是处理器,执行电影对象文件及BD-J对象文件中所保存的程序。程序执行部4606按照各程序特别是执行如下的控制(1)对再现控制部4607命令播放列表再现处理;(将菜单用或游戏用图形数据生成为PNG或JPEG的栅格数据,并将其传送给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来与其他影像数据合成。能够通过程序设计来较自由地设计这些控制的具体内容。即,由记录介质100的写作工序中的电影对象文件及BD-J对象文件的编程工序来确定这些控制内容。平面加法运算部4610从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接收主影像平面数据、副影像平面数据、IG平面数据、PG平面数据及图像平面数据,并将它们相互重叠来合成为1个影像帧或场。合成后的影像数据被传送到电视机300,并显示于其屏幕上。<系统目标解码器>图56是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的功能框图。参照图56,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包括源拆包器4810、ATC计数器4820、第一27MHz时钟4830、PID滤波器4840、STC计数器6TC1)4850、第二27MHz时钟4860、主影像解码器4870、副影像解码器4871、PG解码器4872、IG解码器4873、主声音解码器4874、副声音解码器4875、图像处理器4880、主影像平面存储器4890、副影像平面存储器4891、PG平面存储器4892、IG平面存储器4893、图像平面存储器4894、以及声音混合器4895。源拆包器4810从读取缓冲器4602读取源包,并从其中提取TS包来传送给PID滤波器4840。源拆包器4810进一步根据各源包的ATS调整该传送时刻。具体而言,源拆包器4810首先监视ATC计数器4820生成的ATC的值。在此,ATC计数器4820根据第一27MPiz时钟4830的时钟信号的脉冲来使ATC的值递增。源拆包器4810接着在ATC的值与源包的ATS—致的瞬间,将从该源包提取的TS包传送给PID滤波器4840。通过这样的送出时刻的调整,从源拆包器4810向PID滤波器4840传送的TS包的平均传送速度RTS不会超过图38所示的2D片段信息文件所示的系统速率3111。PID滤波器4840首先对从源拆包器4810传过来的TS包中所含的PID进行监视。在该PID与从再现控制部4807预先指定的PID—致时,PID滤波器4840选择该TS包,并传送给适合对该PID所示的基本流进行解码的解码器4870-4875。例如,在PID为0x1011时,该TS包被传送给主影像解码器4870。另一方面,在PID属于OxlBOO-OxlBlF、Oxl100-0x11IF、OxlAOO-OxlAlF、0xl200_0xl21F及0xl400_0xl41F的各范围时,TS包分别被传送给副影像解码器4871、主声音解码器4874、副声音解码器4875、PG解码器4872及IG解码器4873。PID滤波器4840进一步利用各TS包的PID来从该TS包中检测出PCR。此时,PID滤波器4840将STC计数器4850的值设定为预定值。在此,STC计数器4850的值根据第二27MHz时钟4860的时钟信号的脉冲被递增。此外,预先从再现控制部4807对PID滤波器4840指示应对STC计数器4850设定的值。各解码器4870-4875将STC计数器4850的值用作STC。即,根据该TS包所包含的PTS或DTS所示的时刻来调节对从PID滤波器4840送出的TS包进行解码处理的时期。如图56所示,主影像解码器4870包括传输流缓冲器(TBTransportStreamBuffer)4801、复用缓冲器(MBMultiplexingBuffer)4802、基本流缓冲器(EBElementaryStreamBuffer)4803、压缩影像解码器(DEC)4804、以及解码图片缓冲器(DPBDecodedPictureBuffer)4805。TB4801、MB4802、EB4803及DPB4805均为缓冲存储器,分别利用内置于主影像解码器4870中的存储器元件的一个区域。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其中的某一个或全部分离到不同的存储器元件。TB4801原样存储从PID滤波器4840接收的TS包。MB4802存储从存储在TB4801中的TS包复原的PES包。此外,在从TB4801向MB4802传送TS包时,从该TS包除去TS头。EB4803从PES包提取被编码后的VAU来予以保存。在该VAU中保存有压缩图片,即I图片、B图片及P图片。此外,在从MB4802向EB4803传送数据时,从该PES包除去PES头。DEC4804在原来的TS包中所包含的DTS所示的时刻,从EB4803内的各VAU解码图片。除此之外,DEC4804也可以利用图13所示的解码切换信息,与该DTS无关地从各VAU依次解码图片。DEC4804根据保存在各VAU内的压缩图片的压缩编码方式,例如,根据MPEG-2、MPEG-4AVC、VCl以及流属性来切换解码方法。DEC4804进一步将解码后的图片即帧或场传送给DPB4805。DPB4805暂时保持解码后的图片。DEC4804在对P图片及B图片进行解码时,参照保持在DPB4805中的解码后的图片。DPB4805进一步在原来的TS包中所包含的PTS所示的时刻,将所保持的各图片写入主影像平面存储器4890。副影像解码器4871具有与主影像解码器4870同样的结构。副影像解码器4871首先将从PID滤波器4840接收的次视频流的TS包解码为非压缩的图片。副影像解码器4871接着在该TS包所包含的PTS所示的时刻,将非压缩的图片写入副影像平面存储器4891。PG解码器4872将从PID滤波器4840接收的TS包解码为非压缩的图形数据,并将其在该TS包所包含的PTS所示的时刻写入PG平面存储器4892。IG解码器4873将从PID滤波器4840接收的TS包解码为非压缩的图形数据,并将其在该TS包所包含的PTS所示的时刻写入IG平面存储器4893。主声音解码器4874首先将从PID滤波器4840接收的TS包存储到内置的缓冲器中。主声音解码器4874接着从该缓冲器内的各TS包除去TS头和PES头,并将剩下的数据解码为非压缩的LPCM声音数据。主声音解码器4874进一步在原来的TS包所包含的PTS所示的时刻向声音混合器4895送出该声音数据。主声音解码器4874根据TS包所包含的主音频流的压缩编码方式例如AC-3或DTS及流属性,切换压缩声音数据的解码方法。副声音解码器4875包括与主声音解码器4874同样的结构。副声音解码器4875首先将从PID滤波器4840接收的次音频流的TS包解码为非压缩的LPCM声音数据。副声音解码器4875接着在该TS包所包含的PTS所示的时刻,将非压缩的LPCM声音数据向声音混合器4895送出。副声音解码器4875根据TS包所包含的次音频流的压缩编码方式例如dolby数字+、DTS-HDLBR及流属性,切换压缩声音数据的解码方法。声音混合器4895分别从主声音解码器4874和副声音解码器4875接收非压缩的声音数据,并利用它们来进行混合(声音的重叠)。声音混合器4895进一步向电视机300的内置扬声器103A等送出通过该混合得到的合成音。图像处理器4880从程序执行部4806接收图形数据,即PNG或JPEG的栅格数据。此时,图像处理器4880对该图形数据进行绘制处理后写入图像平面存储器4894。<3D再现装置的结构>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在从记录介质100再现3D影像内容时,作为3D再现装置来进行动作。该结构的基本部分与图M-56所示的2D再现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下面,对与2D再现装置的结构相比较的扩展部分及变更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基本部分的详细说明则援引上述的对2D再现装置的说明。此外,在按照2D播放列表文件进行的2D影像的再现处理即2D播放列表再现处理中所使用的结构与2D再现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于其详细说明,也援引上述的对2D再现装置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按照3D播放列表文件进行的3D影像的再现处理即3D播放列表再现处理。图57是3D再现装置4900的功能框图。3D再现装置4900包括BD-ROM驱动器4901、再现部4900A及控制部4900B。再现部4900A包括切换器4911、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及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控制部4900B包括动态脚本存储器4904、静态脚本存储器4905、程序执行部4906、再现控制部4907、播放器变量存储部4908、以及用户事件处理部4909。再现部4900A和控制部4900B被安装在相互不同的集成电路中。除此之外,再现部4900A和控制部4900B也可以集中在1个集成电路中。尤其是,动态脚本存储器4904、静态脚本存储器4905、程序执行部4906及用户事件处理部4909与图M所示的2D再现装置内的各部件相同。因此,对于这些部件的详细说明,援引上述的对2D再现装置的说明。BD-ROM驱动器4901包括与图M所示的2D再现装置内的驱动器4601同样的结构要素。BD-ROM驱动器4901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LBN的范围时,从该范围所示的记录介质100上的扇区组读取数据。尤其是,从BD-ROM驱动器4901向切换器4911传送属于文件SS的区段即3D区段的源包组。在此,如图18(d)及图41所示,各3D区段包括1个以上的基视和从属视的数据块的对。这些数据块必须要并行地传送到不同的读取缓冲器4921、4922。因此,对BD-ROM驱动器4901要求2D再现装置内的BD-ROM驱动器4601的存取速率以上的存取速率。切换器4911从BD-ROM驱动器4901接收3D区段。另一方面,切换器4911从再现控制部4907接收表示该3D区段所包含的各数据块的边界的信息,例如从该3D区段的开头到各边界为止的源包数。在此,再现控制部4907利用片段信息文件内的区段起点生成该信息。切换器4911进一步利用该信息从各3D区段提取基视数据块,并送出到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另一方面,切换器4911向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送出剩下的从属视数据块。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和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均是采用了再现部4900A内的存储器元件的缓冲存储器。特别将单一的存储器元件内的不同的区域用作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除此之外,也可以将不同的存储器元件分别用作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从切换器4911接收基视数据块加以保存。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从切换器4911接收从属视数据块加以保存。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首先从保存在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中的基视数据块和保存在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中的从属视数据块交替读取源包。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接着通过解复用处理来从各源包分离基本流,进一步从分离后的基本流中解码由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的PID所示的部分。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接着按每个其类别将解码后的基本流写入内置的平面存储器中。将基视视频流写入左影像平面存储器,将从属视视频流写入右影像平面存储器。另一方面,将次视频流写入副影像平面存储器,将IG流写入IG平面存储器,将PG流写入PG平面存储器。在此,在视频流以外的流数据由基视和从属视的流数据的对构成时,对左视和右视双方的平面数据分别准备对应的平面存储器。除此之外,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将来自程序执行部4906的图形数据例如JPEG或PNG等栅格数据进行处理后,写入图像平面存储器。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将从左影像和右影像的各平面存储器输出的平面数据的输出与B-D显示模式和B-B显示模式对应起来。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B_D显示模式时,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从左影像和右影像的各平面存储器交替输出平面数据。另一方面,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B-B显示模式时,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在将动作模式保持3D再现模式的状态下,仅从左影像和右影像中的某一个的平面存储器中每帧两次地输出平面数据。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进一步将来自图形平面存储器即PG平面存储器、G平面存储器及图像平面存储器的各图形平面数据的输出,与2平面模式、1平面+偏移模式及1平面+零偏移模式对应起来。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2平面模式时,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从各图形平面存储器交替输出左视和右视的图形平面数据。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1平面+偏移模式或1平面+零偏移模式时,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在将动作模式维持3D再现模式的状态下,从各图形平面存储器输出图形平面数据。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1平面+偏移模式时,进一步,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将由再现控制部4907指定的偏移值传送给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在此,再现控制部4907根据片段信息文件内的偏移表设定该偏移值。另一方面,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1平面+零偏移模式时,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向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传送“0”作为偏移值。在从程序执行部4906等命令了3D播放列表再现处理时,再现控制部4907首先参照保存在静态脚本存储器4905中的3D播放列表文件。再现控制部4907接着根据3D播放列表文件,按照图51所示的顺序,向BD-ROM驱动器4901指示记录有读取对象的3D区段的扇区组的LBN的范围。另一方面,再现控制部4907参照保存在静态脚本存储器4905内的片段信息文件内的3D元数据,检索与读取对象的各3D区段有关的区段起点。再现控制部4907进一步根据该区段起点生成表示包含在各3D区段中的数据块的边界的信息。该信息被从再现控制部4907送出到切换器4911。除此之外,再现控制部4907还利用3D播放列表文件内的STN表和STN表SS,对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和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的动作条件进行控制。例如,选择再现对象的基本流的PID并传送给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此外,根据STN表SS中的弹出期间的偏移4111来选择各平面的显示模式之后,指示给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和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播放器变量存储部4908与2D再现装置内的存储部4908同样,包含图55所示的SPRM。但是,在图55中预留的SPRM04)-(32)中的某两个分别包括图53所示的第一标志和第二标志。例如,SPRM04)包括第一标志,SPRM05)包括第二标志。此时,在SPRM04)为“0”时,再现装置200仅能够对应于2D影像的再现,在SPRM04)为“1”时,还能够对应于3D影像的再现。在SPRM05)为“0”时,再现装置200为L/R模式,在SPRM05)为“1”时,再现装置200为深度模式。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从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接收各种平面数据,将它们相互重74叠来合成1个帧或场。尤其是,在L/R模式下,左影像平面数据表示左视视频平面,右影像平面数据表示右视视频平面。因此,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在左影像平面数据上重叠其他平面数据中的表示左视的平面数据,在右影像平面数据上重叠表示右视的平面数据。另一方面,在深度模式下,右影像平面数据表示针对左影像平面数据所表示的视频平面的深度图。因此,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首先从双方的影像平面数据生成左视和右视的视频平面数据的对。之后,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与L/R模式下的合成处理同样地进行合成处理。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1平面+偏移模式或1平面+零偏移模式作为副影像平面、PG平面、IG平面或图像平面的显示模式时,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对从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接收的平面数据进行剪切处理。由此,生成左视和右视的平面数据的对。尤其是,在指示了1平面+偏移模式时,在该剪切处理中,利用从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或程序执行部4906指示的偏移值。另一方面,在指示了1平面+零偏移模式时,在该剪切处理中将偏移值设定为“0”。因此,相同的平面数据被作为表示左视和右视的数据重复输出。之后,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与L/R模式下的合成处理同样地进行合成处理。向电视机300送出合成后的帧或场,并显示于其屏幕上。<系统目标解码器>图58是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的功能框图。图58所示的构成要素与图M所示的2D再现装置中的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相比,在以下两点上不同(1)从读取缓冲器向各解码器输入的输入系统双重化的一点;以及(主影像解码器能够对应于3D再现模式,副影像解码器、PG解码器及IG解码器能够对应于2平面模式的一点。S卩,这些影像解码器均能够对基视和从属视的各自的流交替进行解码的一点。另一方面,主声音解码器、副声音解码器、声音混合器、图像处理器及各平面存储器与图M所示的2D再现装置中的各部件相同。因此,在下面,对图58所示的构成要素中的不同于图M所示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则援引对图M的说明。并且,各影像解码器均具有同样的结构,所以在下面,对主影像解码器5015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其他影像解码器的结构,则援引该说明。第一源拆包器5011从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读取源包,并从中取出TS包来向第一PID滤波器5013送出。第二源拆包器5012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读取源包,并从中取出TS包来向第二PID滤波器5014送出。各源拆包器5011、5012进一步根据各源包的ATS来调整各TS包的送出时刻。该调整方法与图M所示的源拆包器4610采用的方法相同,所以关于其详细说明,援引对图M的说明。通过这样的调节,从第一源拆包器5011向第一PID滤波器5013传送的TS包的平均传送速度RTSl,不会超过图37所示的2D片段信息文件所示的系统速率3011。同样,从第二源拆包器5012向第二PID滤波器5014传送的TS包的平均传送速度RTM不会超过从属视片段信息文件所示的系统速率。第一PID滤波器5013在每次从第一源拆包器5011接收TS包时,将其PID与选择对象的PID进行比较。再现控制部4907预先按照3D播放列表文件内的STN表,指定该选择对象的PID。在双方的PID—致时,第一PID滤波器5013向被分配了该PID的解码器传送该TS包。例如,在PID为0x1011时,该TS包被传送给主影像解码器5015内的TB(1)5001。除此之外,在PID属于OxlBOO-OxlBIF、Oxl100-0x111F、OxlAOO-OxlAlF、0xl200-0xl21F及0xl400_0xl41F的各范围时,对应的TS包分别被传送给副影像解码器、主声音解码器、副声音解码器、PG解码器及IG解码器。第二PID滤波器5014在每次从第二源拆包器5012接收TS包时,将该PID与选择对象的PID进行比较。再现控制部4907预先按照3D播放列表文件内的STN表SS来指定该选择对象的PID。具体而言,当双方的PID—致时,第二PID滤波器5014将该TS包传送给被分配了该PID的解码器。例如,在PID为0x1012或0x1013时,该TS包被传送给主影像解码器5015内的TBO)5008。除此之外,在PID属于0xlB20-0xlB3F、0xl220-0xl27F及0xl420-0xl47F的各范围时,将对应的TS包分别传送给副影像解码器、PG解码器及IG解码器。主影像解码器5015包括TB(1)5001、MB(1)5002,EB(1)5003,TB(2)5008,MB(2)5009,EB(2)5010,缓冲切换器5006、DEC5004、DPB5005、以及图片切换器5007。TB(1)5001、MB(1)5002、EB(1)5003、TB(2)5008,MB(2)5009,EB(2)5010以及DPB5005均为缓冲存储器。各缓冲存储器利用内置于主影像解码器5015的存储器元件的一个区域。除此之外,这些缓冲存储器中的某个或全部也可以分离为不同的存储器元件。TB(1)5001从第一PID滤波器5013接收包含基视视频流的TS包之后原样进行存储。MB(1)5002从存储在TB(1)5001中的TS包复原PES包来进行存储。此时,从各TS包除去TS头。EB(1)5003从存储在MB(1)5002中的PES包提取出被编码后的VAU来进行存储。此时,从各PES包除去PES头。TB(2)5008从第二PID滤波器5014接收包含从属视视频流的TS包之后原样进行存储。MBO)5009从存储在TBO)5008中的TS包复原PES包来进行存储。此时,从各TS包除去TS头。EBO)5010从存储在MBO)5009中的PES包提取出被编码后的VAU来进行存储。此时,从各PES包除去PES头。缓冲切换器5006在原来的TS包中所包含的DTS所示的时刻,将分别存储在EB(1)5003和EB(2)5010中的VAU传送给DEC5004。在此,在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之间,属于相同的3DVAU的一对图片的DTS相同。因此,缓冲切换器5006将存储在EB(1)5003和EBO)5010中的DTS相同的一对VAU中的、存储在EB(1)5003中的一方,先传送给DEC5004。除此之外,缓冲切换器5006也可以从DEC5004返回图13所示的该VAU内的解码切换信息。此时,缓冲切换器5006能够使用该解码切换信息1401,来决定应该从EB(1)5003和EBO)5010中的哪一个传送下一个应该传送的VAU。DEC5004对从缓冲切换器5006传送的VAU进行解码。在此,DEC5004根据保存在该VAU内的压缩图片的编码方式,例如根据MPEG-2、MPEG-4AVC、VCl以及流属性,切换解码方法。DEC5004进一步将被解码后的非压缩的图片即影像帧或场传送给DPB5005。DPB5005暂时保存解码后的非压缩的图片。在DEC5004对P图片及B图片进行解码时,DPB5005根据来自DEC5004的请求,从所保持的非压缩的图片中向DEC5004提供参照图片。图片切换器5007在原来的TS包中所包含的PTS所示的时刻,将非压缩的各图片从DPB5005写入左影像平面存储器5020和右影像平面存储器5021中的任一个。在此,在基视视频流和从属视视频流之间,属于相同的3DVAU的一对图片的PTS相等。因此,图片切换器5007将保持在DPB5005中的、PTS相等的一对图片中的、属于基视视频流的一方先写入左影像平面存储器5020,接着,将属于从属视视频流的另一方写入右影像平面存储器5021中。<平面加法运算部>图59是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的功能框图。参照图59,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包括视差影像生成部5110、切换器5120、四个剪切处理部5131-5134、以及四个加法运算部5141-5144。视差影像生成部5110从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接收左影像平面数据5101和右影像平面数据5102。在再现装置200为L/R模式时,左影像平面数据5101表示左视视频平面,右影像平面数据5102表示右视视频平面。此时,视差影像生成部5110将各视频平面数据5101、5102原样向切换器5120送出。另一方面,在再现装置200为深度模式时,左影像平面数据5101表示2D影像的视频平面,右影像平面数据5102表示针对该2D影像的深度图。此时,视差影像生成部5110首先根据该深度图计算该2D影像的各部分的两眼视差。视差影像生成部5110接着加工左影像平面数据5101,根据所计算的两眼视差,向左右移动视频平面中的该2D影像的各部分的显示位置。由此,生成表示左视和右视的视频平面的对。视差影像生成部5110进一步向切换器5120送出该视频平面的对,作为左影像和右影像的平面数据的对。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B_D显示模式时,切换器5120将PTS相等的左影像平面数据5101和右影像平面数据5102,按照该记述顺序送出到第一加法运算部5141。在从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B-B显示模式时,切换器5120将PTS相等的左影像平面数据5101和右影像平面数据5102中的一方,每帧两次地向第一加法运算部5141送出,其他则丢弃。各剪切处理部5131-5134具有与视差影像生成部5110与切换器5120的对同样的结构。在2平面模式下,利用这些结构。尤其是,在再现装置200为深度模式时,来自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的平面数据被变换为左视和右视的平面数据的对。在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B-D显示模式时,左视和右视的平面数据被交替地送出到各加法运算部5141-5144。另一方面,在再现控制部4907指示了B-B显示模式时,向各加法运算部5141-5144每帧两次地送出左视和右视的平面数据中的一方,另一方则丢弃。在1平面+偏移模式下,第一剪切处理部5131从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接收偏移值5151,并利用该偏移值5151对副影像平面数据5103进行剪切处理。由此,该副影像平面数据5103被变换为表示左视和右视的一对副影像平面数据之后被交替地送出。另一方面,在1平面+零偏移模式下,该副影像平面数据5103被重复两次地送出。在1平面+偏移模式下,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从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接收偏移值5151,利用它们对PG平面数据5104进行剪切处理。由此,该PG平面数据5104被变换为表示左视和右视的一对PG平面数据之后被交替地送出。另一方面,在1平面+零偏移模式下,该PG平面数据5104被重复两次地送出。在1平面+偏移模式下,第三剪切处理部5133从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接收偏移值5151,并利用该偏移值5151对IG平面数据5105进行剪切处理。由此,该IG平面数据5105被变换为表示左视和右视的一对IG平面数据之后被交替地送出。另一方面,在1平面+零偏移模式下,该IG平面数据5105被重复两次地送出。图60(a)、(b)是示出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的剪切处理的示意图。在图60(a)、(b)中,从PG平面数据5104如下所述地生成左视PG平面数据5204L和右视PG平面数据5204R的对。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首先从偏移值5151中检索被分配给PG平面的偏移值。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接着根据该偏移值,将与PG平面数据5104所示的图形影像的显示位置相对应的左视和右视的各显示位置向左或右变化。其结果,能够得到左视和右视的PG平面数据的对。此外,在1平面+零偏移模式下,偏移值为“0”,所以原PG平面数据保持不变。第一剪切处理部5131对副影像平面数据5103同样地进行剪切处理,第三剪切处理部5133对IG平面数据5105同样地进行剪切处理。参照图60(a),在偏移值的代码表示3D影像的进深比屏幕靠前时,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首先将PG平面数据5104内的各像素数据的位置从原来的位置向右改变与偏移值相等的像素数5201L。在偏移值的代码表示3D影像的进深比屏幕靠后时,将原来的位置向左改变。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接着从PG平面数据5104的范围除去溢出到右(或左)的像素数据组5202L。这样,将剩下的像素数据组5204L作为左视PG平面数据进行输出。参照图60(b),在偏移值的代码表示3D影像的进深比屏幕靠前时,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首先将PG平面数据5104内的各像素数据的位置从原来的位置向左改变与偏移值相等的像素数5201R。在偏移方向表示3D影像的进深比屏幕靠后时,将原来的位置向右改变。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接着从PG平面数据5104的范围除去向左(或右)溢出的像素数据组5202R。这样,将剩下的像素数据组5204R作为右视PG平面数据进行输出ο图61(a)、(b)、(C)分别是表示利用图60所示的剪切处理生成的左视和右视的PG平面以及视听者根据这些能够感知的3D影像的示意图。参照图61(a),左视PG平面5301L从屏幕5302的范围向右位移偏移值5201L。其结果,左视PG平面5301L内的字幕的2D影像5303被看作比原来的位置向右位移偏移值5201L。参照图61(b),右视PG平面5301R则相反,从屏幕5302的范围向左位移偏移值5201R。其结果,右视PG平面5301R内的字幕的2D影像5303被看成比原来的位置向左位移偏移值5201R。在将这些PG平面5301L、5301R交替显示到屏幕5302上时,如图61(c)所示,使视听者5304观察到的字幕的3D影像5305位于屏幕5302的前方。能够用偏移值5201L、5201R,对此时的3D影像5305和屏幕530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在使PG平面数据5104内的各像素数据的位置向与图60(a)、(b)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时,使视听者5304观察到的字幕的3D影像5305位于屏幕5302的后方。这样,在1平面+偏移模式下,利用剪切处理,根据1个平面数据生成左视和右视的平面数据的对。由此,即使根据1个平面数据也能够显示视差影像。即,能够对平面图像赋予进深感。尤其是,使得视听者观察到该平面图像从屏幕浮起来,或者是位于屏幕后面。此外,在1平面+零偏移模式下,由于偏移值为“0”,所以平面图像维持不变。再次参照图59,图像平面数据5106利用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对从程序执行部4906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的图形数据进行解码。该图形数据是JPEG或PNG等的栅格数据,表示菜单等的GUI用图形组件。第四剪切处理部5134与其他剪切处理部5131-5133同样地对图像平面数据5106进行剪切处理。但是,第四剪切处理部5134与其他剪切处理部5131-5133不同,不是从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接收偏移值,而是从程序API5152接收偏移值。在此,由程序执行部4906执行程序API5152。由此,计算出与图形数据所表示的图像的进深相当的偏移值,并将其传给第四剪切处理部5134。第一加法运算部5141首先从切换器5120接收视频平面数据,从第一剪切处理部5131接收副影像平面数据。第一加法运算部5141接着将视频平面数据和副影像平面数据一组一组地进行重叠后传给第二加法运算部5142。第二加法运算部5142从第二剪切处理部5132接收PG平面数据,重叠到来自第一加法运算部5141的平面数据上之后传给第三加法运算部5143。第三加法运算部5143从第三剪切处理部5133接收IG平面数据,并将其重叠到来自第二加法运算部5142的平面数据上之后,传给第四加法运算部5144。第四加法运算部5144从第四剪切处理部5134接收图像平面数据,并将其重叠到来自第三加法运算部5143的平面数据上之后,传给电视机300。其结果,按照在图59上箭头5100所示的顺序,左影像平面数据5101或右影像平面数据5102、副影像平面数据5103、PG平面数据5104、IG平面数据5105及图像平面数据5106重叠。通过这些的合成处理,各平面数据所示的影像在电视机300的屏幕上,按照左影像平面或右影像平面、副影像平面、IG平面、PG平面及图像平面的顺序重叠来加以显示。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除了上述处理之外,配合电视机300等的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装置的3D影像的显示方式,改变由四个加法运算部5141-5144合成的平面数据的输出形式。例如,在输出目的地装置利用时分式时,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将合成后的平面数据作为1个影像帧或场送出。另一方面,在输出目的地装置采用柱状透镜时,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利用内置的缓冲存储器,将左视和右视的平面数据的对与1个影像帧或场合成后进行送出。具体而言,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将前面合成后的左视平面数据暂时保存并保持在该缓冲存储器中。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接着合成右视平面数据之后,进一步与保持在缓冲存储器中的左视平面数据合成。在该合成中,左视和右视的各平面数据在纵向上被分割为细长的短条形的小区域,各小区域在1个帧或场中沿着横向交替排列而重构为1个帧或场。这样,左视和右视的平面数据的对合成为1个影像帧或场。平面加法运算部4910将该合成后的影像帧或场向输出目的地装置送出。以上是对再现装置的说明。<为了影像的无缝再现而数据块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100中,如图15、41所示,基视数据块和从属视数据块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形成交织配置。并且,在层边界等需要长跳跃的部位,如图20、24、26、28、30、32所示,基视数据块和其复制数据配置成2D再现专用块和3D再现专用块。如上述说明,这些数据块的配置有利于2D影像和3D影像中任一个的无缝再现。为了进一步可靠地实现这些无缝再现,各数据块的大小只要满足基于再现装置200的性能的条件就可以。下面,对这些条件进行说明。<基于2D再现模式的性能的条件>图62是2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的再现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参照图62,79该再现处理系统包含图讨所示的要素中的BD-ROM驱动器4601、读取缓冲器4602及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BD-ROM驱动器4601从记录介质100读取2D区段,并以读取速度Rud-2D向读取缓冲器4602传送。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以平均传送速度Rextm从读取缓冲器4602内所存储的各2D区段读取源包,解码为影像数据VD和声音数据AD。平均传送速度Rextm等于从图45所示的源拆包器3711向PID滤波器3713传送的TS包的平均传送速度RTS的192/188倍,一般按2D区段的不同而不同。平均传送速度RextmW最大值Rmax2D等于对文件2D的系统速率的192/188倍。在此,如图37所示,该系统速率被规定在2D片段信息文件中。此外,上述係数192/188等于源包和TS包之间的字节数之比。平均传送速度Rextm通常用比特/秒表示,具体而言,等于将以比特为单位表示的2D区段的大小除以区段ATC时间后得到的值。“以比特为单位表示的区段的大小”等于该区段内的源包数和每1个源包的字节数(=192字节)的乘积的8倍。读取速度Rud_2D通常用以比特/秒表示,被设定为比平均传送速度Rext2D的最高值Rmax2D高的值,例如设定为MMbpsRud_2D>Rmax20O由此,在BD-ROM驱动器4601从记录介质100读取1个2D区段的期间,能够防止伴随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的解码处理的、读取缓冲器4602的下溢。图63(a)是表示在2D区段的再现处理中存储在读取缓冲器4602中的数据量DA的变化的图表。图63(b)是表示包含这些2D区段的3D区段块5510和2D再现模式下的再现路径552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参照图63(b),3D区段块5510由交织配置的基视数据块组和从属视数据块组构成。按照再现路径阳20,从记录介质100向读取缓冲器4602读取各基视数据块L0、Li、…,作为1个2D区段EXT2D、EXT2D[1]、…。首先,在开头的基视数据块LO即2D区段EXT2D的读取期间PR2D,如图63(a)所示,存储数据量DA以等于读取速度Rud_2D和平均传送速度R6Xt2D之间的差Rud-2D_R6Xt2D的速度增加。在开头的2D区段EXT2D的后端被读取时,产生最初的跳跃J2D。在该跳跃期间PJ2D中,后续的两个数据块Dl、Rl的读取被跳过,所以停止从记录介质100读取数据。因此,在最初的跳跃期间PJ2D中,如图63(a)所示,存储数据量DA以平均传送速度减少。在此,假设下述情况在最初的读取期间PR2D存储到读取缓冲器4602中的数据量即开头的2D区段EXT2D的大小S6Xt2D,等于从该读取期间PR2D经过最初的跳跃期间PJ2D而从读取缓冲器4602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传送的数据量。此时,如图63(a)所示,在最初的跳跃期间PJ2D结束时,存储数据量DA不小于最初的读取期间PR2D开始时的值。接续于最初的跳跃J2D之后,开始下一基视数据块Ll即2D区段EXT2D[1]的读取。在该读取期间PR2D[1],如图63(a)所示,存储数据量DA以等于数据传送速度之[1]的速度再次增加。实际上,BD-ROM驱动器4601不像图63(a)所示那样连续进行读取/传送动作,而是断续地进行读取/传送动作。由此,在各2D区段的读取期间PR2D、PR2D[1]>…,存储数据量DA不超过读取缓冲器4602的容量,即读取缓冲器4602不会发生溢出。因此,图63(a)的图表,将实际上階段状的增减作为直线性的增减近似地予以表不。如上所示,在2D再现模式下沿着再现路径5520,交替地重复2D区段Ln=EXT2D[n](n=0,1,2,...)的读取和越过一对从属视数据块Dn、Rn的记录区域的跳跃J2D[n]。随之,读取缓冲器4602的存储数据量DA在读取期间PR2D[n]以速度R—d-R^DM增加,在跳跃期间PJ2D[n]以Rext2DM减少。因此,在从这些2D区段EXT2D[n]无缝地再现2D影像时,必须要满足以下的条件[1]、[2]。[1]需要在各跳跃期间PJ2D[n]持续从读取缓冲器4602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供给数据,确保该解码器4603的连续的输出。从图63(a)能够明确可知,若在各读取期间PR2D[n]存储到读取缓冲器4602中的数据量即各2D区段EXT2D[n]的大小Sext2D[n]等于从该读取期间PR2D[n]经过下一跳跃期间PJ2D[n]从读取缓冲器4602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603传送的数据量,则在该跳跃期间PJ2D[n]的中途,存储数据量DA不会返回到该读取期间PR2D[n]紧前面的值。尤其是,读取缓冲器4602不会发生下溢。在此,读取期间PR2D[n]的长度等于将2D区段EXT2D[n]的大小S6Xt2D[n]除以读取速度Rud_2D后得到的值S6Xt2D[n]/Rud-2DO因此,各2D区段EXT2D[n]的大小SmJii]只要满足下式(1)就可以[数1]S^in]>(^lM+Tjump_2D[n]\XR^n]V^ud-IDJ,.^2z3W>CEIL^Μχχ7}一[η]V8Kud-2D~Kext2Dlni7ο⑴在式(1)中,跳跃时间T_p_2D[n]为跳跃期间PJ2D[n]的长度,以秒为单位表示。另一方面,读取速度平均传送速度Rextm均用比特/秒表示。因此,在式(1)中,将平均传送速度Rextm除以数“8”,将2D区段的大小的单位从比特变换为字节。即,2D区段的大小用字节单位表示。函数CEILO表示将括号内的数值的小数点以下的尾数进行进位的操作。[2]读取缓冲器4602的容量有限,所以限制跳跃时间Tjump_2D[n]的最大值。艮口,即使在跳跃期间PJ2D[n]紧前面,存储数据量DA充满整个读取缓冲器4602的容量,若跳跃时间T_p_2D[n]过长,则在跳跃期间PJ2D[n],存在存储数据量DA达到0从而读取缓冲器4602产生下溢的风险。下面,将从记录介质100向读取缓冲器4602的数据供给被中断的状态下存储数据量DA从读取缓冲器4602的最大容量达到0为止的时间、即能够保证无缝再现的跳跃时间tump_2D的最大值,称作“最大跳跃时间”。在光盘标准中,通常,根据光盘驱动器的存取速度等来决定跳跃距离和最大跳跃时间之间的关系。图64是与BD-ROM盘有关的跳跃距离^imp和最大跳跃时间之间的对应表的一例。在图64中,用扇区单位表示跳跃距离^imp,用m秒单位表示最大跳跃时间lump。在此,设1扇区=2048字节。参照图64,在跳跃距离^ump属于0扇区、1-10000扇区、10001-20000扇区、20001-40000扇区、40001扇区-1/10行程(stroke)及1/10行程以上的各范围时,最大跳跃时间分别为50m秒、250m秒、300m秒、350m秒、700m秒以及1400m秒。将跳跃距离^ump等于0扇区时的最大跳跃时间特别称作“零扇区迁移时间Tjump-O"。所谓“零扇区迁移”,是指在两个连续的数据块之间的光拾取器的移動。在零扇区迁移期间,光拾取器暂时停止读取动作而待机。零扇区迁移时间除了基于记录介质100的旋转的光拾取器的位置的移動时间之外,也可以包括伴随纠错处理的开销。所谓“伴随纠错处理的开销”是指,在两个连续的数据块间的边界与ECC块间的边界不一致时,由于采用该ECC块的纠错处理被进行两次而产生的多余的时间。在纠错处理中,需要1个整体的ECC块。因此,在两个连续的数据块共用1个ECC块时,在任一个数据块的读取处理中都读取该ECC块的整体来用于纠错处理。其结果,在每次读取这些数据块中的1个数据块时,除了其数据块之外,还读取最大32扇区的多余的数据。用该多余的数据的读取时间的合计即32[扇区]X2048[字节]X8[比特/字节]X2[次]/读取速度!^^。来评价伴随纠错处理的开销。此外,也可以通过以ECC块为单位构成各数据块,来从零扇区迁移时间除去伴随纠错处理的开销。在记录介质100为多层盘时,在伴随层切换的长跳跃中,除了图64中规定的最大跳跃时间之外,在焦点跳跃等该记录层的切换操作中,还需要特定的时间,例如350m秒。下面,将该时间称作“层切换时间”。如上所述,用两个参数TJ[n]、TL[n]之和决定应该代入式(1)中的跳跃时间TJump-2D[n]T_p_2D[n]=TJ[n]+TL[n]。第一参数TJ[n]表示依据BD-ROM盘的规格而按跳跃距离规定的最大跳跃时间。在例如图64的表中,第一参数TJ[n]等于从第η个2D区段EXT2D[n]的后端到第(η+1)个2D区段EXT2D[n+l]的前端为止的扇区数、即与跳跃距离对应的最大跳跃时间。在第η个2D区段EXT2D[n]和第(η+1)个2D区段EXT2D[n+l]之间有层边界LB时,第二参数TL[n]表示层切换时间,例如表示350m秒,在没有层边界LB时,表示0。例如,在将跳跃时间T_p_2D[n]的最大值限制在700m秒时,两个2D区段EXT2D[n]、EXT2D[n+l]之间的跳跃距离,在它们的2D区段之间没有层边界时,该跳跃距离允许的范围在1/10行程(=约1.2GB)内,在有层边界时,该跳跃距离允许的范围在40000扇区(=约78.1MB)内。<基于3D再现模式的条件>图65是示出3D再现模式的再现装置200内的再现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参照图65,该再现处理系统包括图57所示的要素中的BD-ROM驱动器4901、切换器4911、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以及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BD-ROM驱动器4901从记录介质100读取3D区段,并以读取速度Rud_3D向切换器4911传送。切换器4911从各3D区段提取基视区段,从而与从属视区段分离。基视区段被保存到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从属视区段被保存到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内的存储数据在L/R模式下为右视区段,在深度模式下为深度图区段。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从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内所存储的各基视区段以第一平均传送速度Rextl读取源包。L/R模式下的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内所存储的各右视区段以第二平均传送速度Rext2读取源包。深度模式的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内所存储的各深度图区段以第三平均传送速度Rext3读取源包。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进一步将所读取的基视区段和从属视区段的对解码为影像数据VD和声音数据AD。将第一平均传送速度Rextl称作“基视传送速度”。基视传送速度Rextl等于图58所示的从第一源拆包器5011向第一PID滤波器5013传送的TS包的平均传送速度Rtsi的192/188倍,一般按每个基视区段而不同。基视传送速度Rextl的最高值Rmaxl等于针对文件2D的系统速率的192/188倍。该系统速率被2D片段信息文件规定。基视传送速度Rextl通常用比特/秒表示,具体而言,等于将用比特单位表示的基视区段的大小除以区段ATC时间后得到的值。区段ATC时间表示对该基视区段内的源包赋予的ATS的范围。因此,区段ATC时间等于从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该基视区段内的所有源包所需的时间。将第二平均传送速度Rext2称作“右视传送速度”,将第三平均传送速度Rext3称作“深度图传送速度”。任一个传送速度Rm、Rsrt3均等于从第二源拆包器5012向第二PID滤波器5014传送的TS包的平均传送速度Rts2的192/188倍,一般按每个从属视区段而不同。右视传送速度Rsrt2的最高值Rmax2等于针对包含右视视频流的文件DEP的系统速率的192/188倍,深度图传送速度Rext3的最高值Rmax3等于针对包含深度图流的文件DEP的系统速率的192/188倍。各系统速率被右视片段信息文件和深度图片段信息文件规定。各传送速度Rext2、Rext3通常用比特/秒表示,具体而言,等于将用比特单位表示的从属视区段的大小除以区段ATC时间后得到的值。区段ATC时间表示对各从属视区段内的源包赋予的ATS的范围。因此,区段ATC时间等于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该从属视区段内的全部源包所需的时间。读取速度Rud_3D通常用比特/秒表示,并设定为比第一-三平均传送速度Rextl-Rext3中的任一个的最高值Rmaxl-Rmax3高的值,例如72Mbps:Rud_3D>Rmaxl,Rud-3D>Rmax2,Rud-3D>Rmax3。由此,在由BD-ROM驱动器4901从记录介质100读取1个3D区段的期间,能够防止伴随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的解码处理的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的下溢。[L/R模式]图66(a)、(b)是表示在L/R模式下的3D区段块的再现处理中存储到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中的数据量DAI、DA2的变化的图表。图66(c)是表示该3D区段块5810和L/R模式下的再现路径582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参照图66(c),3D区段块5810由交织配置的基视数据块组和从属视数据块组构成。沿着再现路径5820,读取邻接的右视数据块Rk和基视数据块Lk的各对(k=0,1,2,...),作为1个3D区段EXTSS[k]。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假设已经读取(η-l)个3D区段,并且整数η充分大于1的情况。此时,两读取缓冲器4921、4922的存储数据量DAI、DA2已经维持在各自的下限值UL1、UL2以上。将这些下限值UL1、UL2称作“缓冲器余量”。将在后面说明用于确保缓冲器余量UL1、UL2的方法。参照图66(c),在第(2η_1)读取期间PRR[n],从记录介质100向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读取第η个右视区段Rn。在第(2η_1)读取期间PRR[n],如图66(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与读取速度Rud_3D和右视传送速度Rrat2[n]之差Rud-3D-Rrat2M相等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如图66(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基视传送速度RextJn-I]减少。在读取了第η个右视区段Rn的后端后,产生第η次的零扇区迁移JJn]。在第η零扇区迁移期间PJJn],停止从记录介质100读取数据。因此,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基视传送速度Rratl[n-1]持续减少,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右视传送速度R^Jn]减少。从第η零扇区迁移期间PJtlM的结束时刻起开始第2η读取期间PRJn]。在第2η读取期间PRJn],从记录介质100向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读取第η个基视区段Ln。因此,如图66(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与读取速度Rud_3D和基视传送速度RsrtlM之差Rumd-R^M相等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如图66(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右视传送速度R^^n]持续减少。在读取了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后端后,产生第η个跳跃Jm[n]。在第η跳跃期间PJm[n],第(n+1)个深度图区段D(n+1)的读取被跳过,所以停止从记录介质100读取数据。因此,在第η跳跃期间PJjn],如图66(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基视传送速度]^^^!!]减少。另一方面,如图66(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右视传送速度Rrat2[n]持续减少。在此,假设下述情况在第(2n_l)读取期间PRR[n]存储到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中的数据量、即第η个右视区段Rn的大小Srat2[n],至少等于从第(2η-1)读取期间PRR[n]经过第η跳跃期间PJlR[ii]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的数据量。此时,在跳跃期间PJm[n]结束时,如图66(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不会小于第二缓冲器余量UL2。从第η跳跃期间PJlrM的结束时刻起开始第(2η+1)读取期间PRR[n+l]。在第(2n+l)读取期间PRR[n+l],从记录介质100向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读取第(n+1)个右视区段R(n+1)。因此,如图66(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与读取速度Rud,和右视传送速度&χ2[η+1]之差Rud_3D-Rrat2[n+l]相等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如图66(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基视传送速度民㈣化]持续减少。在读取第(n+1)个右视区段R(n+1)的后端后,产生第(n+1)次零扇区迁移JJn+Ι]。在第(n+1)零扇区迁移期间PJJn+1],停止从记录介质100读取数据。因此,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以基视传送速度^^』!!]持续减少,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以右视传送速度R^^n+1]减少。在此,假设如下情况在第2η读取期间PRJn]存储到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中的数据量、即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大小S6Xtl[n],至少等于从第2η读取期间PRJn]经过第(n+1)零扇区迁移期间PJJn+1]从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的数据量。此时,在第(n+1)零扇区迁移期间PJJn+Ι]结束时,如图66(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不会小于第一缓冲器余量ULl。为了从3D区段EXTSS[n]=Rn+Ln、EXTSS[n+l]=R(n+1)+L(n+1)、...与它们之间的跳跃无关地无缝地再现3D影像,只要重复与上述同样的存储数据量DAI、DA2的变化就可以。为此,只要满足以下的条件[3]、[4]、[5]就可以。[3]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大小Sextl[n],至少等于从第2η读取期间PRL[n]经过第(n+1)零扇区迁移期间PJJn+1]从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的数据量。在此,第2η读取期间PRJn]的长度等于将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大小Sratl[n]除以读取速度Rud_3D后得到的值Sratl[n]/Rud_3D。第(2n+l)读取期间PRR[n+l]的长度等于将第(n+1)个右视区段R(n+1)的大小Srat2[n+1]除以读取速度Rud_3D后得到的值Srat2[n+1]/Rud_3D。因此,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大小S6Xtl[n]只要满足下式⑵就可以[数2]SexnIn]>+TJump_3D[n]+++Tjump_0[nHh1]1xRexlM、^ud-3DKud_3DJ「_...^Jn]>CEIL!〒χχ[T]ump_M+^f^+Tjump_0[n+l]ll[Kud-3D~Kexll\-nl\Kud-3DJj(2)[4]第η个右视区段Rn的大小Sext2[n],至少等于从第(2n_l)读取期间PRR[n]经过第η跳跃期间PJu^n]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的数据量。在此,第(2η-1)读取期间PRR[n]的长度等于将第η个右视区段Rn的大小Srat2[n]除以读取速度Rud_3D后得到的值Srat2[n]/Rud_3D。因此,第η个右视区段Rn的大小Srat2[n]只要满足下式⑶就可以[数3]U一令週+++...乙2[咖肌阶^+;)⑶[5]应该代入式(2)、(3)中的跳跃时间T_p_3D[n]不同于应该代入式⑴中的跳跃时间T_p_2D[n],仅由第一参数TJ[n]决定T_p_3D[n]=TJ[n]。第一参数TJ[n]在例如图64的表中,等于从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后端到第(n+1)个右视区段R(n+1)的前端的扇区数,即与跳跃距离对应的最大跳跃时间。[深度模式]图67(a)、(b)是表示在深度模式下的3D区段块再现处理中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中所存储的数据量DAI、DA2的变化的图表。图67(c)是表示该3D区段块5910和深度模式下的再现路径5920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参照图67(c),3D区段块5910由与图66(c)所示的3D区段块5810同样的交织配置的数据块组构成。按照再现路径5920,将深度图数据块Dk和基视数据块Dk分别作为1个区段进行读取(k=0,1,2,…)。与图66的情况同样,假设已经读取(n-1)个3D区段,且整数η充分大于1的情况。此时,两个读取缓冲器4921、4922的存储数据量DAI、DA2已经分别被维持在各自的缓冲器余量UL1、UL2以上。参照图67(c),在第(2η_1)读取期间PRD[n],从记录介质100向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读取第η个深度图区段Dn。在第(2n_l)读取期间PRD[n],如图67(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与读取速度Rud_3D和深度图传送速度R^Jn]之差Rud-3D-Rrat3M相等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如图67(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基视传送速度RextJn-I]减少。85在读取第η个深度图区段Dn的后端后,产生第η次的跳跃Jm[n]。在第η跳跃期间PJm[n],由于第η个右视区段Rn的读取被跳过,所以停止从记录介质100读取数据。因此,在第η跳跃期间PJm[n],如图67(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基视传送速度Rratl[n-1]持续减少。另一方面,如图67(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深度图传送速度Rext3M减少。从第n跳跃期间PJm[n]的结束时刻起开始第2η读取期间PRJn]。在第2η读取期间PRJn],从记录介质100向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读取第η个基视区段Ln。因此,如图67(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与读取速度Rud_3D和基视传送速度RsrtlM之差Rumd-R^M相等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如图67(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深度图传送速度Rext3M持续减少。在读取了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后端后,产生第η次的零扇区迁移JJn]。在第η零扇区迁移期间PJJn],停止从记录介质100读取数据。因此,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基视传送速度Rratl[n]减少,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深度图传送速度持续减少。在此,假设以下情况在第(2η_1)读取期间PRD[n]存储到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中的数据量、即第η个深度图区段Dn的大小Srat3[n],至少等于从第(2η-1)读取期间PRD[n]经过第η零扇区迁移期间PJJn]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的数据量。此时,在第η零扇区迁移期间PJtlM结束时,如图67(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不会小于第二缓冲器余量UL2。从第η零扇区迁移期间PJtlM的结束时刻起开始第(2η+1)读取期间PRD[n+l]。在第(2n+l)读取期间PRD[n+l],从记录介质100向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读取第(η+l)个深度图区段D(n+1)。因此,如图67(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基视传送速度RextJn]持续减少。另一方面,如图67(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速度Rud_3D-Rrat3[n+l]增加。在读取第(η+l)个深度图区段D(n+1)的后端后,产生第(η+l)个跳跃Jm[n+1]。在第(η+l)跳跃期间PJm[n+l],由于第(η+l)个右视区段R(n+1)的读取被跳过,所以停止从记录介质100读取数据。因此,在第(η+l)个跳跃期间PJm[n+l],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基视传送速度Rextl[n]持续减少,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深度图传送速度Rrat3[n+1]减少。从第(η+l)个跳跃期间PJlD[ii+1]的结束时刻起,开始第(2n+2)读取期间PRJn+l]。在第(2n+2)读取期间PRJn+l],从记录介质100向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读取第(η+l)个基视区段L(η+l)。因此,如图67(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按速度Rudi-R^Jn+l]增加。另一方面,如图67(b)所示,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的存储数据量DA2按深度图传送速度Rrat3[n+1]持续减少。在此,假设下面的情况在第2η读取期间PRJn]存储到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中的数据量、即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大小Sratl[n],至少等于从第2η读取期间PRJn]经过第(η+l)跳跃期间PJm[n+l]从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的数据量。此时,在第(η+l)跳跃期间PJm[n+l]结束时,如图67(a)所示,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的存储数据量DAl不会小于第一缓冲器余量ULl。为了从深度图区段Dn、D(n+1)、...和基视区段Ln、L(n+1)、…,与它们之间的跳跃无关地无缝地再现3D影像,只要重复与上述同样的存储数据量DAI、DA2的变化就可以。为此,只要满足以下的条件[6]、[7]、[8]就可以。[6]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大小Sextl[n]至少等于从第2η读取期间PRL[n]经过第(n+1)跳跃期间PJm[n+l]从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的数据量。在此,第2η读取期间PRJn]的长度等于将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大小Sratl[n]除以读取速度Rud-3D后得到的值Sratl[n]/Rud_3D。第(2n+l)读取期间PRD[n+l]的长度等于将第(n+1)个深度图区段D(n+1)的大小Srat3[n+1]除以读取速度Rud_3D后得到的值Srat3[n+l]/Rud_3D。因此,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大小S6Xtl[n]只要满足下式⑷就可以[数4]^Jn]>i^lH-TJump.0[n]+s^fl+1]4-H+1]1χU”]··■U—肌{^^^t^if—W+^f+υ—}。⑷[7]第η个深度图区段Dn的大小Srat3[n]至少等于从第(2n_l)读取期间PRD[n]经过第η零扇区迁移期间PJJn]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向系统目标解码器4903传送的数据量。在此,第(2n_l)读取期间PRD[n]的长度等于将第η个深度图区段Dn的大小Srat3M除以读取速度Rud_3D后得到的值Srat3[n]/Rud_3D。因此,第η个深度图区段Dn的大小Srat3M只要满足下式(5)就可以[数5]VkIUI-^DKud-3D/...^3W>CEILJ^iEZiIx__^SL——JrΓ^+^ΟΜ+Τ.[])!/、18Rud^o-RextiM(^一LJRi^d一JJJ。(5)[8]应该代入式(4)、(5)中的跳跃时间Tjump_3D[n],例如在图64的表中,等于从第η个深度图区段Dn的后端起到第η个基视区段Ln的前端为止的扇区数、即与跳跃距离对应的最大跳跃时间。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块组的配置中,区段ATC时间相等的深度图区段Dn和基视区段Ln的对被配置成之间不会夹着层边界。无论第η个基视区段Ln和第(n+1)个深度图区段D(n+1)之间是否有层边界LB,零扇区迁移时间T^^Jn]等于仅由实际的零扇区迁移中所需的时间评价的规定值。其结果,为了实现从交织配置的数据块组进行2D影像的无缝再现、3D影像的L/R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以及3D影像的深度模式下的无缝再现中的某一个,只要将各数据块的大小设计成全部满足上述式(1)_(5)就可以。尤其是,基视数据块的大小只要为式(1)、(2)及(4)的各右边中的最大的右边值以上就可以。下面,将满足全部式(1)-(5)的数据块的大小的下限值称作“最小区段大小”。<读取缓冲器的余量>87图66、67的各(a)、(b)图所示的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的存储数据量DAl、DA2的下限值UL1、UL2表示各自的缓冲器余量。所谓“缓冲器余量”是指,在1个3D区段块、即交织配置的一系列的数据块组的读取期间,应该在各读取缓冲器中维持的存储数据量的下限值。在流数据的读取中,在读取对象的记录层被切换时,或其他文件的读取处理被插入时,在不同的3D区段块之间产生长跳跃。在此,上述其他文件包含AV流文件以外的文件,例如电影对象文件、BD-J对象文件、以及JAR文件。长跳跃比在式(2)_(5)的导出中考虑的1个3D区段块内所产生的跳跃长。并且,在其他文件的读取处理被插入所导致的长跳跃中,其发生时期不确定,尤其是,也能够在1个数据块的读取中途产生。因此,与在式(2)_(5)中代入长跳跃的最大跳跃时间来设定最小区段大小的方式相比,将缓冲器余量维持为能够防止在长跳跃中的各读取缓冲器的下溢的量的方式更为有利。图68是表示在L/R模式下的再现处理中产生的长跳跃JlY、JbdjI>Jbdj2的示意图。参照图68,在位于层边界LB之前的第一记录层上,配置有第一3D区段块6001,在其后端L3和层边界LB之间配置有2D再现专用块L42D。另一方面,在位于层边界LB之后的第二记录层上,配置有第二3D区段块6002。并且,在从任一个3D区段块6001、6002都离开的区域,记录有BD-J对象文件6003。在从第一3D区段块6001向第二3D区段块6002的再现处理中,产生伴随层切换的长跳跃Ju。另一方面,在第一3D区段块6001的读取过程中BD-J对象文件6003的读取处理被插入时,产生一对长跳跃JBDJ1、JBm2。如下所述对各长跳跃1Y、JBm计算所需的缓冲器余量UL1、UL2。伴随层切换的长跳跃Iy的最大跳跃时间,等于在图64的表中与第一长跳跃Ju的跳跃距离相对应的最大跳跃时间和层切换时间之和。该跳跃距离等于第一3D区段块6001内的最后的基视数据块L3的后端和第二3D区段块6002内的开头的右视数据块R4的前端之间的扇区数。另一方面,基视传送速度Rextl不超过最高值Rmaxl。因此,在该长跳跃Ju的期间从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消耗的数据量,不超过基视传送速度的最高值Rmaxl与最大跳跃时间之积。将该乘积的值决定为第一缓冲器余量ULl。艮口,用下式(6)计算第一缓冲器余量ULl[数6]/Dλt/Ll=CEILjfx7^_y。⑷例如,在跳跃距离为40000扇区时,根据图64的表,最大跳跃时间T^impi为包含层切换时间350m秒的700m秒。因此,在针对文件2D的系统速率为48Mbps时,第一缓冲器余量ULl等于(48MbpsX192/188)X0.7秒=约4.09MB。同样,在长跳跃Iy的期间,将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消耗的数据量的最大值即右视传送速度的最大值Rmax2与最大跳跃时间之积,决定为第二缓冲器余量UL2。即,用下式(7)计算第二缓冲器余量UL2[数7]例如,在跳跃距离为40000扇区,即最大跳跃时间Tpmp_LY为700m秒,针对第一文件DEP的系统速率为16Mbps时,第二缓冲器余量UL2等于(16MbpsX192/188)X0.7秒=约1.36MB。再次参照图68,在第一3D区段块6001的读取期间发生了BD-J对象文件6003的读取处理的插入时,产生最初的长跳跃JBml。由此,读取对象的位置从第二基视数据块L2的记录区域向BD-J对象文件6003的记录区域移动。该跳跃时间TBm预先被规定为一定值,例如900m秒。接着,BD-J对象文件6003被读取。该读取所需的时间等于将属于该文件6003的区段的大小的8倍除以读取速度Rud_3D后得到的8XSBm[n]/Rud_3D(通常,区段的大小SBm用字节单位表示,读取速度Rud-3jij用比特/秒表示,所以需要为8倍)。接着,生成第二个长跳跃JBm2。由此,读取对象的位置从BD-J对象文件6003的记录区域返回到第二基视数据块L2的记录区域。该跳跃时间TBm等于最初的跳跃时间,例如900m秒。在进行共两次的长跳跃JBM1、Jbdj2和BD-J对象文件6003的读取的期间,不向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读入数据。因此,将该期间从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消耗的数据量的最大值决定为第一缓冲器余量ULl。S卩,用下式(8)计算第一缓冲器余量ULl[数8]fο.,οΛΛULl=CEILRmaxl8χ9vTI^x^BDJ^ajBDJTη(8)\1Sid-SDy)同样,将在进行两次的长跳跃JBml、JBm2和BD-J对象文件6003的读取的期间,从第二读取缓冲器4922消耗的数据量的最大值决定为第二缓冲器余量UL2。S卩,用下式(9)计算第二缓冲器余量UL2[数9]UL2=CEILRmax28χBDJ^DK.(9)V^ud-3DJJ第一缓冲器余量ULl被设定为用式(6)、(8)的右边表示的值中的某个较大的值。第二缓冲器余量UL2被设定为用式(7)、(9)的右边表示的值中的某个较大的值。<读取缓冲器的最小容量>关于从图66、67的各(c)图所示的一系列的3D区段块进行的再现处理,如下所述计算各读取缓冲器4921、4922所需的容量的最小值。在3D再现模式下读取第η个基视数据块LnCn=0,1,2,…)时,第一读取缓冲器4921所需的容量RBl[n]只要为图66、67的各(a)图所示的图表的峰值中的最高值以上就可以。在此,若读取对象的基视数据块的大小Sratl为一定,则在基视传送速度Rextl等于最高值Rmaxl时,峰值最高。因此,该容量RBl[n]只要在L/R模式和深度模式的任一个模式下都满足下式(10)就可以[数10]权利要求1.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由多个数据块构成的交织流和管理信息,其特征在于,上述交织流包括主视流和子视流,上述主视流用于平面视觉再现,上述子视流与上述主视流组合而用于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上述多个数据块包括由上述主视流构成的多个主视数据块和由上述子视流构成的多个子视数据块,上述管理信息包括2D管理信息和3D管理信息,上述2D管理信息在平面视觉再现时参照上述主视数据块,上述3D管理信息在立体视觉再现时参照上述主视数据块,在上述多个数据块的种类中有共用数据块、2D数据块和3D数据块,上述共用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上述共用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被2D管理信息及3D管理信息双方参照,上述2D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上述2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不被3D管理信息参照,而被2D管理信息参照,上述3D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上述3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不被2D管理信息参照,而被3D管理信息参照,2D数据块被记录于逻辑地址接续于记录有共用数据块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中的、在平面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区域,3D数据块被记录于逻辑地址接续于记录有2D数据块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中的、在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区域,2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和3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是相同的内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2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最后的图片的显示时刻和3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最后的图片的显示时刻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还记录有再现路径信息,该再现路径信息利用多个再现区间表示再现路径,对2D数据块及3D数据块定义的再现区间是与后续的再现区间之间的无缝再现被保证的再现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3D数据块具有在上述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中不会使再现装置产生缓冲器下溢的数据大小,2D数据块具有通过与共用数据块连续地被读取而在上述平面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中不会使再现装置产生缓冲器下溢的数据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介质包括多个记录层,上述长跳跃是上述多个记录层之间的跳跃。6.—种再现装置,用于从记录有交织流和管理信息的记录介质再现影像,上述交织流由多个数据块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交织流包括主视流和子视流,上述主视流用于平面视觉再现,上述子视流与上述主视流组合而用于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上述多个数据块包括由上述主视流构成的多个主视数据块和由上述子视流构成的多个子视数据块,上述管理信息包括2D管理信息和3D管理信息,上述2D管理信息在平面视觉再现时参照上述主视数据块,上述3D管理信息在立体视觉再现时参照上述主视数据块,在上述多个数据块的种类中有共用数据块、2D数据块和3D数据块,上述共用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上述共用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被2D管理信息及3D管理信息双方参照,上述2D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上述2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不被3D管理信息参照,而被2D管理信息参照,上述3D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上述3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不被2D管理信息参照,而被3D管理信息参照,2D数据块被记录于逻辑地址接续于记录有共用数据块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中的、在平面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区域,3D数据块被记录于逻辑地址接续于记录有2D数据块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中的、在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区域,2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和3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是相同的内容,上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机构,从上述记录介质读取上述交织流;分离机构,从上述交织流分离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并提取上述主视流和上述子视流;读取缓冲器,保存所提取的上述主视流和上述子视流;以及解码器,从读取缓冲器接受在上述主视流和上述子视流中包含的压缩图片的供给,并对上述压缩图片进行解码,上述读取机构在平面视觉影像的再现时,利用上述2D管理信息读取主视数据块,上述分离机构在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时,利用上述3D管理信息从交织流分离主视数据块,并提取主视流。7.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对从记录有交织流和管理信息的记录介质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影像·声音信号处理,上述交织流由多个数据块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交织流包括主视流和子视流,上述主视流用于平面视觉再现,上述子视流与上述主视流组合而用于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上述多个数据块包括由上述主视流构成的多个主视数据块和由上述子视流构成的多个子视数据块,上述管理信息包括2D管理信息和3D管理信息,上述2D管理信息在平面视觉再现时参照上述主视数据块,上述3D管理信息在立体视觉再现时参照上述主视数据块,在上述多个数据块的种类中有共用数据块、2D数据块和3D数据块,上述共用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上述共用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被2D管理信息及3D管理信息双方参照,上述2D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上述2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不被3D管理信息参照,而被2D管理信息参照,上述3D数据块包括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上述3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不被2D管理信息参照,而被3D管理信息参照,上述2D数据块被记录于逻辑地址接续于记录有上述共用数据块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中的、在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区域,上述3D数据块被记录于逻辑地址接续于记录有上述2D数据块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中的、在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中所产生的长跳跃的紧前面被存取的区域,2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和3D数据块中所包含的主视数据块是相同的内容,各个上述主视数据块和各个上述子视数据块包含影像类数据,各个上述主视数据块和各个上述子视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声音类数据,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主控制部,进行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控制;流处理部,在将所接收的上述交织流暂时保存到设在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内部或外部的存储器中之后,解复用为上述影像类数据和上述声音类数据;信号处理部,分别对上述声音类数据和上述影像类数据进行解码;以及AV输出部,输出被解码后的上述影像类数据和上述声音类数据,上述流处理部包括切换部,在将所接收的上述交织流保存到上述存储器中时,上述切换部切换保存目的地,上述存储器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立体视觉影像的再现时,上述主控制部控制上述切换部,以便将属于上述主视数据块的数据保存到上述第一区域中,并控制上述切换部,以便将属于上述子视数据块的数据保存到上述第二区域中,上述主控制部在控制上述切换部以便将属于上述主视数据块的数据保存到上述第一区域中时,使用上述3D管理信息。8.—种记录介质,记录有流和再现路径信息,该流包含构成立体视觉影像的主视流及子视流,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现路径信息包括与多角度区间的各角度影像相对应的再现区间信息,构成上述各角度影像的主视流和子视流分别包括多个数据块,构成上述主视流的数据块和构成上述子视流的数据块以能够进行角度切换的数据单位,按每个角度交替配置。9.一种再现装置,用于从记录有流和再现路径信息的记录介质再现影像,该流包含构成立体视觉影像的主视流及子视流,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现路径信息包括与多角度区间的各角度影像相对应的再现区间信息,构成上述各角度影像的主视流和子视流分别包括多个数据块,构成上述主视流的数据块和构成上述子视流的数据块以能够进行角度切换的数据单位,按每个角度交替配置,上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机构,从上述记录介质读取上述流和上述再现路径信息;分离机构,从上述流分离上述多个数据块,并提取上述主视流和上述子视流;读取缓冲器,保存所提取的上述主视流和上述子视流;以及解码器,从读取缓冲器接受在上述主视流和上述子视流中包含的压缩图片的供给,并对上述压缩图片进行解码,上述读取机构根据上述再现路径信息读取上述流。10.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对从记录有流和再现路径信息的记录介质接收的数据进行影像·声音信号处理,该流包含构成立体视觉影像的主视流及子视流,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现路径信息包括与多角度区间的各角度影像相对应的再现区间信息,构成上述各角度影像的主视流包括多个主视数据块,构成上述各角度影像的子视流包括多个子视数据块,上述主视数据块和上述子视数据块以能够进行角度切换的数据单位,按每个角度影像交替配置,各个上述主视数据块和各个上述子视数据块包括影像类数据,各个上述主视数据块和各个上述子视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声音类数据,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主控制部,进行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控制;流处理部,在将所接收的上述数据暂时保存到设在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内部或外部的存储器中之后,解复用为上述影像类数据和上述声音类数据;信号处理部,分别对上述声音类数据和上述影像类数据进行解码;以及AV输出部,输出被解码后的上述影像类数据和上述声音类数据,上述流处理部包括切换部,在将所接收的上述流保存到上述存储器中时,上述切换部切换保存目的地,上述存储器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上述主控制部控制上述切换部,以便将属于上述主视数据块的数据保存到上述第一区域中,并控制上述切换部,以便将属于上述子视数据块的数据保存到上述第二区域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无缝地接续的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将在层边界等长跳跃发生点之前配置的流数据作为前方播放项目,将在长跳跃发生点之后配置的流数据作为后方播放项目。与3D区段块连续地配置2D再现专用块(Ln2D),该3D区段块中交织地配置有深度图数据块、右视数据块、左视数据块,在2D再现专用块(Ln2D)和长跳跃点LB之间配置有包含3D再现专用块(L3SS)的3D区段块。2D再现专用块(Ln2)和3D再现专用块(L3SS)是相同内容。文档编号H04N5/937GK102027751SQ201080001558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申请日期2010年2月18日优先权日2009年2月19日发明者佐佐木泰治,小川智辉,池田航,矢羽田洋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